第一篇:市卫生局党委书记陈耀林来自市卫生局驻点村的民情日记
来自市卫生局“三万”活动驻点村的民情日记
十堰市卫生局党委书记 陈耀林
2011年5月18日星期三 晴
“五月樱熟槐花香,菜麦丰收插秧忙”。在这美丽的春夏时节,我们市卫生局领导班子今天又来到“三万活动驻点村”郧县安阳镇西堰村开展抗旱保春耕活动。
我们于上午九点钟来到西堰村参加市卫生局“三万”活动抗旱保春耕和架连心桥捐赠仪式。作为“为春耕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向四个驻点村捐赠9万元现金和价值8000元的药品。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始终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希望这次活动能够尽可能地为他们解决一些现实困难。我嘱咐驻村工作队员,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村情、民情,确保帮扶工作帮到点子上,落到实处,千方百计为农民办实事。
捐赠仪式结束后,我们来到安阳镇卫生院住院楼前组织大型义诊活动。这是市卫生局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万”活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要求,结合卫生系统特点所开展的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这已经是“三万”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在驻点村组织的第6次大型义诊活动。由市铁路医院、市友好医院知名医生组成的义诊专家队顶着烈日在简易的诊台上接待前来寻医问药的农民朋友们。专家们满头是汗,顾不上停下来喝一口水,一直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大家说:“把医疗服务送到基层,把健康和关 1
爱送到群众,是我们应尽之责。”
在义诊现场,我随机与几个老乡聊起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其中一个叫毛万富的西堰村农民患有白内障,我当即请眼科专家、局长黄剑云同志诊断,黄局长看后认为是明显的白内障,我们当即表态免费为其做白内障复明手术。通过与他们的谈话,能够感受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欢迎和肯定,能够感受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农村卫生工作的感恩之情,但同时也能够发现他们对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的担忧,对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深深渴望。近几年来,国家格外注重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农村卫生事业得到长足进步和发展。但是,农村卫生仍然是卫生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是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
离开义诊现场,我又向镇长刘富银了解了移民集中安置点安阳口村移民建房工程进度情况,他说移民移民安置点也于今天正式开工建设。我非常高兴,叮嘱他一定要保证质量,确保按时完成南水北调移民内安工作各项任务。
返回工作队驻地,我与工作队员又就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交流和讨论。驻村工作队通过走访入户了解到,目前中老年农民朋友们的身体状况堪忧,主要集中在:高血压、颈椎病、支气管炎、食道炎、冠心病、白内障、结石病、精神疾病等。产生这些疾病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生产劳动强度较大、农民卫生意识不够、饮食习惯不科学。针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现状,我们认为应该从五
个方面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一是继续深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争取将参合率提高到95%。要建立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二是继续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着力改善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帮助四个村建好卫生室。三是建立农村卫生人员培养的长效机制。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带动,逐步形成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农村医疗人员队伍,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四是加大卫生支农和巡回医疗工作力度,广泛开展城市帮扶农村卫生工作的对口扶持活动,进一步抓好“挂县带乡联村”活动,确保对口支援工作经常化,为农民就医提供方便。五是依法加强农村医药卫生的监督管理。要定期检查药品采购渠道和药品质量,确保农民用药安全有效,加快实施村级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方便农民就医,并且 “看得起病、吃得起药”。
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更是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卫生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切实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努力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健康素质。
第二篇:来自市卫生局驻点村的民情日记
2011年4月20日星期三 晴
四月的安阳,春风拂面,桃红柳绿,春草如丝。今天,市卫生局领导班子成员来到我局“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驻点郧县安阳镇西堰村、小河村、陈营村、安阳口村。车行驶在平坦的通乡油路上,看到路两边青葱的麦田与碧绿的山野掩映下的漂亮民居,心情格外畅快怡然。
8:50,我们在安阳镇卫生院开展大型义诊活动。组织大型义诊是按照市委市政府“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结合卫生系统特点专长所开展的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由市妇幼保健医院和市铁路医院组成的义诊专家队顶着烈日,在一张张条桌组成的诊台上紧张忙碌着,以切实行动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为使广大群众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医疗服务,两家医院安排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检验科、体检中心等多个专业科室参与,以满足群众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并选派医院最知名的医生参加诊治,以确保医疗质量。义诊后,举办了十堰妇幼保健医疗技术联盟成员单位揭牌仪式,安阳镇卫生院正式成为十堰妇幼保健医疗技术联盟成员。该院将得到市妇幼保健院在医疗、管理、技能、设备、人才等方面给予的全方位扶植,这样就会让基层百姓感受到医改所带来的好处,让这里的患者得到资深专家的亲自会诊、远程会诊,在家门口享受到优势的医疗资源和便捷的医疗服务。
9:30,我们来到西堰村五组实地查看被水冲毁的小桥。这座小桥是五组500余村民生产生活的必经之路,2010年被洪水冲毁后给村民带来极大不便。市卫生局工作队在了解情况后就建议重建这座小桥。我与大家初步商议决定,由郧县副县长刘建明同志负责协商有关单位开展技术设计,由市卫生局和县镇财政共同出资重建这座小桥。我再三嘱咐我们的驻村工作队员,一定要以对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继续加大办好事办实事的工作力度,千方百计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9:50,我们步行几公里乡间小路来到西堰村七组郭学英的家里开展慰问活动。她的丈夫过世多年,大女儿已经出嫁,小女儿患有重性精神疾病,家里生活举步维艰。当我递上慰问金和“家庭包”的时候,郭学英禁不住留下了热泪,她握着我的手再三感谢我们,感谢党和政府的温暖。看了她家里的各个房间,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了,我们工作队一定要加大帮扶困难群众的工作力度,想方设法为
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他们彻底脱贫创造条件。
10:20,我们来到安阳镇政府会议室召开工作座谈会。听了市卫生局驻村工作队长林志雄同志的工作汇报和县镇党委政府、西堰村主要干部的发言,我有几点感触和想法:一是我们市卫生局工作队第一阶段工作成效显著,全体工作队员能够牢记宗旨,扎实开展工作;二是要带着感情深入到农户家中,不断增进同农民群众的感情,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时刻把农民群众的柴米油盐、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三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在与群众的深入接触中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四是要充分发挥卫生系统的优势,在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的同时加强调研分析,全面掌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改进农村卫生工作,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五是要将对口帮扶与“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结合起来,强化工作目标,形成长效机制;六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好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意义和工作队的成绩与亮点,突出特色,形成氛围;七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克难攻坚,出色完成“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各项任务。
(作者系市政协副主席、市卫生局局长 黄剑云)
第三篇:市卫生局调研员林志雄来自安阳口村的民情日记
来自安阳口村的民情日记
十堰市卫生局调研员 林志雄
2011年4月13日星期三 晴
“最爱郊居四月初,庭前橘发两三株。风吹南亩秧波绿,时有蛙声到小庐。”这个美丽的四月,我们干部的脚印在基层,在乡村,在田间地头,在农户家里。我局““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工作队近期正在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和特殊群体访谈。今天一大早,我和单位温科长、小李一起来到郧县安阳口村二组和三组走访农户。
根据前期掌握的情况,我们在村会计张从伟的陪同下来到二组困难户谭周明的家里。这是一个典型的因病致贫的家庭,老谭今年46岁,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但却患有重性精神疾病,几年来看病花费几万元,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据老谭的爱人讲,她家里本来生活还比较宽裕,但是自老谭生病以来,重活没人干了,又借债6万余元,现在种田都全靠她一个人。听说我们都是市卫生局的干部,她拿出医药费报销单据对我们说:“最近一次看病花了7000多块钱,新农合当时就给报销了3000多,真是谢谢你们!”我对她说:“我们过一段时间会专门抽出时间来慰问你们,希望你们坚强一些,好好养病,要相信困难总会过去。”因病致贫,一方面是因为农民家庭经济基础薄弱,无力负担较高的医疗费用,虽然“新 1
农合”已经普及,但农民患了大病还是很难就近就医,“新农合”报销的金额和额度也很有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疾病夺走了家庭成员的劳动能力,尤其是家里的男人患病以后,整个家庭就陷入了生产生活举步维艰的境地。如何有效解决农村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还需要我们认真探索研究。
从老谭家出来我们来到农户李茂国家里,这是一个农村留守妇女家庭。老李在镇上干建筑活,经常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女儿出嫁到外地,儿子在十堰城区打工,平时只有老李爱人一个人在家。我们一进门就看到堆在墙角的六袋化肥,大家吃惊地问她怎么把这些化肥运到田里去,老李的爱人说:“一次扛半袋没问题!现在家里的几亩田全靠我一个人弄,春耕秋收的时候每天都忙不过来。”我们问她为什么不让老李在家帮着种田,她说种田不赚钱,还是到外面打工收入高一些。我们又问她经常一个人在家有什么感受,她说就是孤单了点,不过忙起来也习惯了。农村留守妇女,是一群丈夫不在身边的农村女人,她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务,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在一天的辛苦之余还要面对孤独。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经过多年独当一面的生活磨砺的留守妇女们的可塑性和创造性,看到她们努力改善生存状况的主体意识和坚强毅力。我们应该更多地关心和关注她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她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条件,提高她们的幸福感。
中午我们就在李茂国家吃的饭,简单的几个菜清香可口,饱
含了老乡的热情和淳朴。吃过午饭,我们穿过金黄色的油菜田走下山坡,越过一条弯弯的小河,爬上开满桃花的对面山坡,来到安阳口村三组。
按照问卷调查的抽样结果,我们直接来到农户刘富军的家里,不料老乡不在家,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我们终于找到了正在小溪边上洗衣服的刘富军的爱人,她热情招呼我们到家里坐下喝茶。谈到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她拿出“一折通”跟我们讲,现在党和政府很关心她们,各种补贴都及时足额发到帐户,他们的生活感觉很舒心。谈到目前最关注的问题,她说安全饮水和养老保障是一个大问题。安阳口村属丘陵地带,基本靠天吃饭,目前村民生活用水主要是井水,大部分水井旱季长期干涸,汛期浑浊污染。同时很多村民居住分散,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是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难题,有的老人没有收入来源,有的老人没有子女照顾。
访谈结束后我们又在村里四处走走实地察看了村民的生活用水和用电情况。总的来说,电网年久失修尚未改造导致用电价格偏高和安全饮水问题是目前安阳口村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群众存在的种种困难,我也思考了很久,我想:对于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帮助解决。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和能力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心向群众解释清楚。通过走访入户我们发现,做好当前的群众工作,不是单纯的财力问题,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干部作风问题、是对农民的感情问题。
第四篇:市发改委来自磨滩村的民情日记
2011年4月21日星期四阴转多云
天气阴,山间大雾笼罩,加上昨日小雨,山路湿滑,出于安全考虑,工作队决定今天整理前期工作资料,这同时也是对“三万”活动开展以来驻村生活的回顾、总结和思索。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十堰市发改委在“三万”活动中驻点联系竹山县上庸镇磨滩村和吉鱼村。我和另外二名同志被分派到磨滩村。磨滩村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版图面积17660亩,其中耕地面积3141亩,有6个村民小组,人口1300多人,其中常年外出打工680人。活动开展期间,工作队们克服生活、工作条件差,山区天气变化快、昼夜温差大,村民居住分散、走访不易等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奉献的精神扎根农村,扎实工作,访民情,汇民意,在活动中与村民建立了朴实、深厚的感情。
在入户走访调查和填写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磨滩村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村民普遍反映看病难、出行难、孩子上学难等问题,由于适龄劳动力大部分都在外打工,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很严重。村民生活仍然停留在上世纪末水平,95%的群众住的都是土墙房子且居住分散,没有像样的猪圈、厕所、沼气,房屋没有粉刷。打工是每个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调查问卷显示仅有17%的受访者2010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且2005年以来家庭收入有大幅度提高。通过和农户的交谈,我们体会到了农民渴望发展的心情,也感受到了农民对政府的热切期待,这又督促我们沉下心来,去思考磨滩村如何发展,如何在发展中解决百姓的民生问题。
磨滩村虽然地处深山,但气候温和,土质肥沃,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山上植被茂密,肚倍、核桃、板栗、木瓜等经济树种在村民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林间遍布竹笋、藓香椿、蕨菜、薇菜、葛花等天然无污染有机山野菜,同时还适应人工培养蘑菇、藓耳等食用菌。由于市场需求信息不畅,缺乏资金、技术支持,加上村民居住分散,主要劳动力大多在外打工,各项种养殖、种植产业均未形成规模,丰富的资源并没有给村民带来富裕的生活。产业发展的滞后,直接影响了村中各项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和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解决这种矛盾,让村民依托当地资源富裕起来,过上幸福的生活呢?我在走访之余也在思索着。新农村建设,就是磨滩村发展的一个契机,而新农村合作社则是解决磨滩村
发展和民生问题的一把钥匙。新农村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联合工业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经济互助联合体。磨滩村的自然资源优势,是建立新农村合作社的基础,各种天然无污染农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是建立新农村合作社的驱动力。建立、扶持或引进龙头企业,并争取金融、科研机构的支持,结合当地资源,发展茶叶、天然有机蔬菜、特种养殖等现代农业,可以解决磨滩村产业发展资金和技术缺乏的难题。而当地村民以所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入股的同时,也可以在合作社企业中上班,转变为产业工人,实现本土就业,这样即取得股份分红,还有一份工资收入。在村集体范围内开展承包土地置换流转集中工作,将分散在各个山头的零散承包土地置换集中到地理位置较好的村委会周边山头,村民也集中搬迁,统一规划安置到村委会附近,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承包土地分散带来的茶叶等经济作物难以集中种植,形成规模效应的弊端,另一方面村民集中居住,也解决了居住分散带来的公路、安全饮水、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本过大的问题,可以通过较少的投入,做到最多的覆盖。这样企业、农户、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产业发展主体以土地为载体、以产业为纽带联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资源,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将磨滩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系市发改委社会发展科副科长 罗义)
第五篇:市安监局来自上营村民情日记
3月28日 星期一 晴
市安监局、市人民商场“三万”活动工作队进村已整三周,按照计划,今天应到郧西县涧池乡上营村参加村民代表座谈会并走访农户。到达上营村,20多名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已挤满了会议室,见我们带来了《农村政策百问百答》和《农村实用技术百问百答》等书,便争着先睹为快。见此状我连忙声明:“别抢,别抢,这书是市人民商场出资为大家印的,不仅保证在场的人人有份,还要委托大家把书带给上营村的每家每户。”
我向村民代表们传达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三万”活动的有关精神后,村民代表们开始踊跃发言。党员代表谢青南率先发言:“开展„三万‟活动,领导干部进村入户,走访社情民意,说明各级党委政府关注农村,重视农业,心系农民。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实行惠农强农政策,种地不仅不要钱还给补贴,农民生活和农村面貌确实都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上营村土地面积有限,种地只能解决吃饭问题,村上没有产业,集体经济„空壳化‟,村两委想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所作为,如通组公路的硬化和农田水利建设等,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一说到公路硬化,二组村民代表王太明马上接腔:“通往二组的两里公路,去年7、8月间一场大水,冲毁了几十米,因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至今无力也无钱修复,出行非常困难。”
谈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四组村民代表董仁虎反映:“从石门沟出来有一条小溪汇入大泥河,前年、去年接连几场大雨带来大量泥沙,把村小学门前近200米河床一下子抬高了两米多;原来小溪上有座便桥,桥下可以过人,如今河床与桥面相平,水从桥上面流,桥边的5亩多水田已变成一片河滩。当务之急是要疏通河道,不然的话,再来一场大雨,下游的50多亩水田也会变成一片河滩。为了彻底根治石门溪的泥沙下泄,最好在石门溪上游修几道拦沙坝。”
村民代表还就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四组村民代表黄德华说:“村里的小集镇建设决策很好,颇受村民欢迎,但已建住户的排污设施未跟上,造成污水、垃圾随处排放,影响村庄环境整治和饮水安全,同时污水直接排入大泥河也导致了汉江流域的水质污染,建议今后村里在新建房之前由乡村统一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兴建排污设施。”七组村民代表姜立忠也就此建议:“新农村建设应由乡、村组织统一规划,把300多户居民集中起来,分片实施,这样既可以
节约耕地,还可以改善农村面貌,两全其美。”
……
针对大家反映的问题和建议,我在逐一记录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进行政策宣传。我告诉大家:“中共中央2011年的1号文件就是《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其中提到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要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支持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要加快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要优先安排洪涝灾害易发的河流及河段,加固堤岸,清淤疏浚。要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等。”大家听了我的介绍,都非常兴奋,认为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一定会给广大农村带来新的变化。
座谈中,偶尔也出现几句争论,间或有人插科打诨,气氛热烈而轻松。不知不觉已到中午,大家意犹未尽。下午,我们又选择走访了几家种茶户、种粮户和贫困户,察看了茶叶基地和制茶车间及设备。
晚上回到住处,回想一天来的座谈和走访,感受颇多。尤其是整整一上午的座谈,大家畅所欲言,所谈问题涉及到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整治以及惠农强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等。置身其中,我明显觉得,上营村的村民代表都有较高的素质,无论是谈问题还是提建议,都能说到点上;上营村的干群关系和谐融洽,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会议室墙上挂着的那几块“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的奖牌名副其实。(作者系市安监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王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