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年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人才市场行政部工作总结
一年来,行政部在局领导和中心领导的直接领导、关怀和帮助下,在各部门的协助和本部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行政部的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计划,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好日常事务和后勤保障工作。
1、加强财务和票据管理工作。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做好单位一年来的财务收支工作。每月都能及时把当月的收支
情况汇报给中心领导,使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单位的收支情况,坚持做到日清月结,每月收支平衡,按期做好月报表和纳税工作,为单位的开支提供准确数据。经常与财政局联系,使中心办公费用及时下拨,确保工作正常开展,保证了业务正常开支。此外,还加强了票据的管理工作。领用票据时必须将上一本票据交回注销,才允许领用新票据,原则上每次只能领用一本,有效止了票据用完不及时上交和丢失现象,而且规定票据管理人员必须每月与会计对票据帐,有效控制了出纳多记和少记帐现象以及票据遗漏现象,今年来无票据短缺和丢失现象发生。
2、做好办公用品的购买、保管和领用工作。为了保障各部门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们每月都向各部门了解所需的办公用品,根据各部门所列清单及时购买和提供。如遇特特殊情况需马上购买的,我们随时购买,及时解决。每次领用办公用品都认真做好物品的使用登记手续。
3、搞好单位福利工作。今年调出入人员较多,每次都能及时为相关人员办理社保、公积金等转移手续。
4、及时核定调资工作,[范文为xiexiebang.com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加xiexiebang.com外部链接!]认真做好单位各类统计和证照的年审工作。对需调整工资的同志能及时核定审批,并按期发放。做好一年一度的工资统计、干部统计及本单位相关统计工作,按时办理单位各类证照的换证及年检手续。
二、完成本单位文字材料材料整理及文件的保管工作。
1、完善单位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2、认真完成本单位工作计划的工作总结,做好相关文字材料的整理工作。
3、处理各种文件和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做到当天的文件尽量当天处理好。需呈报领导审阅的能及时转送,并分类归档保存。为了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备有专用的电话记录本,以便及时、准确地传达上级通知。一年来没有过由于错传、漏传和误传现象,使单位领导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上级下达的各种通知和文件精神。
三、做好信件、档案的收发和报刊杂志的管理工作。
按时做好单位信件的收发及签领,档案的收寄及转交工作。每天做好报纸的分发、杂志的归类保存,使各类报刊杂志井井有条。年底做好明年报纸杂志的征订工作。
四、认真做好综合协调工作。
行政部是一个综合协调的部门,在工作上既要考虑各部的实际情况,又要顾全整个中心工作,使各个部门分工不分家。一年来,行政部能从中心工作出发,积极主动协调好各部门工作,确保中心各项工作能顺利完成。
行政部一年来还积级协助各部门的业务工作,如:协助各部门印制各类表格,负责各部门及本单位各种材料的文印工作,协助交流部负责周五及大型交流会入场的出售及材料的复印工作等。
五、存在问题是,在工作协调上有时考虑还不够周全。
第二篇: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办公地点:罗湖区宝安北路人才大市场大厦6楼616大厅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至12:00 下午1:30至5:00办公电话:82122361 网址:.cn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科技园区分部
办公地点: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区综合服务楼五楼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至12:00 下午1:30至5:00办公电话:26712163 26712170
市人才交流服务华南城分部
办公地点:龙岗区平湖华南城商务中心4楼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至12:00 下午1:00至5:00办公电话:89630277 89630377 89636300
罗湖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办公地点:罗湖区宝安北路国际商品交易大厦三楼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至12:00 下午1:30至5:30办公电话:25924749 82426686
福田区公共人事人才服务中心
办公地点:
(1)福田区行政服务大厅16号窗口
(2)福田区区委大楼1704室北
办公时间:周一 上午9:00至12:00 下午1:00至5:00周三、周五 上午9:00至12:00
办公电话:82978013 82918537
南山区人才服务中心
办公地点:南山区蛇口南海大道19号联合大厦11楼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至12:00 下午2:00至6:00办公电话:26886928 26886929
东部人力资源市场
办公地点:盐田区深盐路2158号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至12:00 下午2:00至6:00办公电话:25358899
宝安区人才服务中心
办公地点:宝安区宝城九区广场大厦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至12:00 下午2:00至6:00办公电话:27788501
龙岗区人才交流中心
办公地点:龙岗区中心城清林中路海关大厦东座13楼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至12:00 下午2:00至6:00办公电话:28949141 28949075
第三篇: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公交线路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公交线路
以下是经过市人才大市场的公共交通路线:
人才大市场站:18路(布吉检查站—火车站西)、57路(鹤围新村—仙湖植物园)、63路(布吉海关—沙嘴路)、80路(蛇口渔港—草埔理想新城)、242路(梅林一村—文锦渡);
梅园路车站:209路(松坪山—水贝)、218路(福田农批—仙湖植物园)、237路(福光村—田心村)、238路(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福田南)、303路(布吉三联村—福田交通枢纽站)、321路(观澜巴士总站—火车站西广场)、322路(蛇口东角头—华南城)、323路(布吉西湖新村—西乡客运站)、333路(坂田旭景佳园—莲塘华景园别墅)、336路(龙华同胜村—莲塘)、381路(罗芳村—布吉三联村)、371路(民田公交总站—南岭村);
其他途径的公交路线:33路(草埔吓屋村—下沙)、212路(下沙—东昌)、366路(皇岗口岸—坑梓总站)。
市民中心到人才中心:317路市民中心站-梅园站、人才中心站
第四篇: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一、提高业务知识,力促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截止目前,一是接待1305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到,档案2023份,为1638人办理了人事代理;二是转调各届毕业生人事档案370份,出具个人或考研考编政审材料102份,转调党组织材料89份,出具档案存放证明86份,出具流动人员行政和工资关系介绍信各16份;三是审核评定大中专毕业生转**级定职46份,并为其中16人代理申报职称评定;四是为今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考考入的应届毕业生电话通知办理在校现实证明、派出所出具的无犯罪证明45人,出具招录外地考生档案调档函20份,查询并转至事业单位管理局档案10份;五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分解任务为367人,帮扶就业272人,95人考研及国省考公务员。
二、创新宣传,助推高校毕业生理性就业
为使高校毕业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各种有关就业和档案信息,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相关政策的宣传,我们通过网络媒体、标语、宣传单、一封信以及建立QQ群、微博和官方微信等人才交流服务平台,免费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省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考信息、办理托管人事档案关系和自主就业创业与就业见习、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咨询服务,以便毕业生朋友们及时了解掌握就业法规、政策及招聘(考)和就业信息。
三、挖掘潜力,增强高校毕业生能力就业
为帮助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尽快实现就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和谐,今年继续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通过在企事业单位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见习就业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创业等方式,拓宽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6月份已经组织6家企业积极申报就业见习基地,提供岗位236个,7月初对外发布,现已有70人签订了就业见习协议进行见习,圆满完成了市局下达我县的见习任务。为使见习和就业工作更好的开展,我们在中心市场大厅摆上制作的《2013高校毕业生报到登记暨就业企业推荐一览表》展板,为前来报到的毕业生推荐就业,同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1300余人/次、提供政策咨询500余人/次、发放《人事代理简答》、《致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等宣传资料近3000余份。
四、坚持人才至上,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做好大学生报到工作。今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699万人,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在报到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确定适度的择业标准,增强自主就业创业观念,将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对于本地就业和本地户籍的大中专毕业生报到时,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报到和人事代理手续。三是强化内部管理,树立人才服务新形象。(m.depeat.com)由于人才中心所服务的对象大多为高校毕业生,他们刚出校年龄轻、无经验,对于我们工作人员来说极容易出现冲动、服务态度不好的局面。因此,我们把服务作为重中之重来讨论、学习和自修,形成了”热情、心齐、风正、劲足”的局面,以礼貌用语、服务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高校毕业生。
五、2014年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做好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的报到登记工作,引导他们到基层、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二是积极做好就业见习专场招聘会(对接会)并核查见习协议的签订工作;三是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做好人才需求信息的收集发布工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宣传月活动做好准备,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岗位;四是按照省厅文件要求,积极配合培训科和鉴定站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和鉴定工作;五是及时准确的为高校毕业生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查询、调转档案工作。
**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第五篇: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20**年,市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省政务中心的精心指导,各窗口部门和热线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办事环节规范化、热线接听实名制等,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年接待办事、咨询群众40多万人次,办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2.16万件,办结率98.9%,即办率85.63%,组织联合办理和现场踏勘720次,办理项目733个。全年共受理来电31.43万件,满意率94%。现将2010年主要工作及2011年工作初步安排报告如下。
一、20**年主要工作情况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合政〔2010〕6号)要求,市行政服务中心积极协调推进,会同市监察局、编办、法制办、国资委等单位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认真落实行政审批项目精简、审批职能归并、流程再造等重点工作。有14个部门成立了行政审批处室,并成建制进驻“中心”,“两集中”初见成效;按照机构改革后的部门设置情况,整合窗口职能,优化窗口布局,窗口功能不断完善。对照最新公布的市本级保留的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目录,清理审批项目、精简审批环节、加快流转速度,有39个事项实现了即办,承诺件平均办结率在2个工作日左右。
2、并联办理质量全面提升。一是推进并联办理的跨行政层级运作。为方便企业和基层,在已形成的市本级8大类事项常态化办理基础上,将并联办理的范围延伸至县(区)、乡镇,最多时达10家以上单位同时参与,均做到当日办理,次日回复。二是强化并联办理责任。坚持缺席默认制、超时默认制和不作为默认制,健全并联项目登记制、并联办理单签收制、并联办理会议考勤制、并联办理失职问责制等制度,细化、强化了全过程管理,确保了并联办理的有序进行。三是创新并联办理方式。打破以往单纯召开并联审批会的方式,建立“并联办理联系单”、开辟“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推行网上流转等,简化了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限,实现了并联办理的提速增效,并联审批办理数量同比增加了20%。
3、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一是加强学习培训。“中心”先后两次请省标准化专家就标准化的基本概念、编制原则及内容等对“中心”和窗口人员进行了培训。二是精心制订标准。结合服务标准化国家试点要求和我市实际,紧扣合法高效、公开有序的原则,以“服务提供标准、服务评价和改进标准、服务支撑标准”三个方面为主要内容,构筑了三个层次、四个子体系的标准化服务体系框架。三是紧密结合行政服务工作实际,突破已有的服务提供标准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服务过程规范概念,对服务过程、服务运行制定服务标准,为实现服务事项的全过程监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是按照国家试点进度要求,对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设置、办理事项、办理流程、服务指南等进行全面梳理,为标准编制做好准备,编制了《行政服务中心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标准》、《行政服务时间责任矩阵流程规范》等标准,为实现行政服务定量评价和全过程监督提供了依据。
4、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明显。按照省市委的部署,“中心”紧密结合窗口实际,围绕窗口特色,围绕“五好五带头”,以“优化投资环境,奋力创先争优,服务企业、服务人民群众,打造一流服务平台”为主题,坚持“以活动促服务、以服务检验活动成效”为原则,深入学习动员,全面开展党员承诺、重点推进党员示范岗建设,深入基层开展党员点评,创新服务方式,主动赴新桥国际机场现场服务等。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中心”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全省窗口服务业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上代表XX市做交流发言。同时,“中心”建委窗口和交通局窗口获得行业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等。
5、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应广大市民的要求,积极促成公积金在大厅设立办理窗口,办理除贷款以外的所有业务,方便了西南城区的单位和个人。设立“便民服务处”,对中介服务进行规范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由市招投标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并规定在“中心”大厅的中介服务机构,明码标价,以低于市场平均价格为在“中心”办理业务的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引进竞争机制,在已有一家收费银行的基础上,通过招投标程序,引进两家收费银行,进一步提高银行服务质量。同时,为进一步方便投资企业,提供免费传真服务、网上查询服务等。
6、12345服务热线不断强化。一是关注民生热点问题,将部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线整体接入,为市民提供24小时服务。二是深入推进首接负责制,建立健全接听实名制,消除了部门间的因职能交叉而产生的推诿扯皮现象。三是认真做好市领导和成员单位接听服务,全年市领导17人次接听来电142个,其中现场解释答复25件;成员单位36批202人次接听来电872个,其中现场解释答复675件,对转办件专人督查,做到件件落实。四是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全年共立案督办182件,督办人员共148批306人次深入现场调查了解情况,下发督办单117件,召开现场协调会103次;全年共审核反馈单53852件,抽查回访反馈单40298件,发现问题113件,对办理质量不高、电话无人接听、未履行首接或协同责任的成员单位通报934件次。
7、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和宣传工作。在招商引资方面:一是精心组织调度,把招商引资工作列入每周例会汇报议程,对招商引资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应对策略。二是强化信息收集。充分利用窗口及大厅服务机构收集基本信息,筛选有效项目,主动接触,实时跟进。三是加大服务力度。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全程代理代办,协助完善材料,顺利完成全年9000万引资任务。在宣传工作方面:强化和媒体联系,在《香港文汇报》刊发专版,与合肥电视台联办专栏298期,与《江淮晨报》联办专栏91期,省、市其他新闻媒体编发各类报道517篇,展示了合肥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总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心”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这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窗口单位全力支持、配合的结果,也是“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辛勤服务、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心”工作与合肥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中心”的整体服务能力仍然不够强,服务重点不够突出;审批流程和环节还有待精简;12345服务热线的办理能力和督办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中心”管理和监督的深度和力度也还需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完善。
二、2011年工作思路和初步安排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行政服务中心成立十周年大庆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心”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化改革,锐意创新,结合合肥实际,立足新起点、实现新突破,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围绕行政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心”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联动机制,对重点重大项目实行联动、跟踪协调,制定联动实施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行政效能。
2、建立“中心”内部流程运作体系,把中介机构服务事项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时限等纳入“中心”办事流程,提高办理效率,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3、继续完成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国家考评验收。
4、充分发挥热线平台作用,积极参与数字化城市建设,不断探索建立服务热线和数字化城市建设互动和联动。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县区、各窗口部门和热线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配合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全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一定会再上新台阶,在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建设中发挥新作用,在朝区域性特大城市目标迈进中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