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州县政府办加快帮扶铁村牧民致富步伐
州县政府办加快帮扶铁村牧民致富步伐
大石头乡铁尔萨克村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牧业村,昌吉州、县政府办在帮扶工作中,以就业促农牧民增收为突破口,在就业上下功夫,协调州建设银行、番茄酱公司等帮扶单位,4月1日为该村赠送了70台总价值27万元的刺绣盘话机,为了确保及时举办培训,并承担了运输费用,并且组织该村妇女举办刺绣培训,为村妇女实现早日就业增加家庭收入的梦想。
州县政府积极响应州上的号召,将全力以赴做好包村支农工作。政府办先后给该村解决了190台盘话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及时解决牧民在就业难题,力争让该村牧民收入和生产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据了解,1台盘话机每月有600--1000元的收入,这可解决她们的每月的生活用费。(稿:政府办驻村组阿海)
第二篇:发展劳务经济加快致富步伐
依托工业园区优势,拓展职工增收渠道
一 0九社区七连位于一0九社区以西4公里处,中心团场北大门,号称社区的西大门,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15亩,且绝大多数为中低产田,),集体经济脆弱,百姓不富裕。针对实际情况,连队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快致富步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劳务经济一年一个新台阶,2012年实现历史性突破,在一0九社区名列前茅,全连劳务输出110人,创收55万元,人均创收5500元,拉动人均增收1544元,并实现了用工单位、劳务人员劳务输出步
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发展劳务经济就要领导重视,敢担风险
连队始终把抓好劳务输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使命,贯穿于经济工作实际,给予高度重视,切实摆上位置,连队党支部一如即往地真抓实管,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从而改变了过去群众对班子的不信任,呈现出了职工群众主动找连队给联系活计的良好势头,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的。刚开始时干部群众满足现状,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等现象普遍存在。面对这些不利因素,连队党支部及班子成员,深入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搞好算帐对比,并请打工典型现身说法,以打工的典型事例让人们看到致富的希望,觉得有前途、有奔头,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体会到眼下唯有发展劳务经济才是最快捷、最有效的致富途径。达成共识后干部抓劳务输出自觉了,通过搞好宣传发动,鼓励职工走出去、集体组织送出去、派出能人带出去等措施来加快劳务输出
进程。
发展劳务经济就要多动脑筋,找准定位。
连队班子成员在发展劳务经济上动了许多脑筋,想了许多办法,切实找准突破口。一是辟建劳务基地,强化管理。采取依托能人搭桥、主动出击、鼓励农民外出创业等措施建成劳务基地16处。在建好基地的基础上,村里派村委会主任**和“一元钱”村官**,及委托能人**等人对基地加强管理,从而使无技能、无门路、岁数较大、头脑较差的农民60余人找到了活计,收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此同时,搞好回访,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村里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村干部每年深入老基地进行回访,解决实际问题,稳定人心。并经请示乡党委,在人员较多、相对集中的天津葛沽和唐沽镇建立了两个党员活动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及时了解群众呼声,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由于党员发挥了主心骨作用,这些基地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全村依托基地外输劳动力810人,占输出劳动力总数的59.1%,创收308万元,占劳务总收入的75.1%。可见,有了基地和能人,广大劳务人员站稳了脚,有了底气,有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使劳务人员有目的流动,减少了盲目性。二是搞好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本领。随着劳务输出人员的增多,劳动力就业门槛逐渐升高,多数农民很难适应市场需求。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村里联系县职教中心、县劳转办等单位,有针对性的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维权等知识的培训。全村每年都培训三次以上,使广大务工人员基本培训一遍,使劳动力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走出后纷
纷成为用工单位的“抢手货”、“香饽饽”同,时打造了诚实守信、质量过硬的特色劳务品牌,没有出现务工人员“反弹”现象,工资大幅度地提高,有的走出国门,挣到了“洋钱”。农民**对电焊技术有个“小半仙”之称,到大连京广建筑集团后,方知自己的这点技术只是皮毛,回来后参加了培训,再到工地时,成了技术骨干,他感动地说:如果不是村里组织培训,恐怕我早就被老板辞退了,也不能挣上“大钱”。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先掌握一技之长,后走出去闯荡”这在广大务工人员中已形成共识。
——发展劳务经济就要以情感人,办好实事。
“在家千般好,出门事事难,生活困难多,挣钱没把握”,这是广大务工人员的感慨和共同问题,因此,唯有用真心搞好动员,用真情解决实际困难,用真招解除后顾之忧,才能确保广大外出人员走得放心,干得安心,用人单位用的舒心。几年来,村里一直主张多为外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一是实施了“绿色通道工程”。村里派专人协助农民工办理外出有效证件,以真情感动农民工。同时,还派人为农民工免费订外出车票,免费派车把农民工送到附近车站,仅此一项村里每年无偿垫付费用2000余元,累计垫付资金10000余元。二是实施了“暖人心工程”。其一,帮助农民转让土地、助耕或代耕。村里每年帮农民转移耕地1200余亩,实现了“一户走出 去,两户有奔头”的目标。村里成立了26个党员助耕队,帮助外出人员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2005年,**村前期内涝严重,给春播带来实际困难,许多党员把自己的地先放下,及时帮助没有劳力的务工人员家属排水、抢播,使这些人都把地播在了最佳时期,深受务工人员欢迎。其二,开通了线车。经村里与有关部门协调,开通了到县城的专用线车,把打工人员的子
女送到县幼儿园接受良好的教育,给群众办了一件好事,去了一块心病。其三,帮助解决生产资金。在“零风险”的前提下,村里牵头帮助农民贷款20余万元,扶持养殖黄牛150头,规模耕种土地1000亩。通过这些有效措施,使广大务工人员吃上了“定心丸”,解除了后顾之忧,促进了劳务经济的蓬勃发展。
几年来,劳务经济的发展,使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综合素质显著提高,视野开阔了,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学到了许多新经验,新技术,变的更加文明了,为建设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省、市、县有关领导多次深入我村就劳务输出进行了专题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这为我们加快劳务输出步伐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力争把劳务经济作大作强,为加快小康社会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发展高效农业 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论坛共识
发展高效农业 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新沂市新安镇高效农业发展论坛形成的共识
高效农业是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高效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通过这次论坛的举办,初步形成我镇高效农业发展共识:
一、推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我镇高效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目标要求相比,与周边地区相比,建设规模、建设速度还有明显差距,高效农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
(一)、加快发展的社会共识还不够强。少数镇发展高效农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上热下冷”的现象。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发展高效农业的合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二)、高效种植规模集中度还不够高。就产业的培育程度而言,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温室蔬菜种植明显好于常规种植业。近年来,虽然在特色蔬菜等方面做了一些文章,但是仍然停留在小规模“多点开花”的层面,设施栽培投入不足,规模集中连片不够,始终未能形成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龙头企业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现有龙头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带动力不强;有的龙头企业产销两头在外,与本地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不大,带动作用不明显。此外,农 1
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起步阶段,发挥作用不够明显。
(四)、资源要素的整合还不够集中。每年争取上级农业项目资金分散使用,很难整合使用。农业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上,“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加大了创名牌和扩市场的难度。土地流转难,已经成为高效农业特别是高效种植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制约。
(五)、技术服务与要求还不相适应。目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劳动技能单一。同时,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服务手段陈旧、设备落后,跟不上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步伐。
二、加快推进高效农业建设的几点启示
近年来,我镇发展高效农业的做法,留给了我们较多的思考与启示。
(一)、发展高效农业,必须营造强烈的舆论氛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功方向,是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机遇期已经来临。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效农业建设,要下大决心、下大力气、下狠招子,全面营造高效农业建设的舆论氛围,全方位推进高效农业建设。要通过会议部署、媒体宣传、现场示范、典型引路等多种途径,全面营造发展高效农业浓烈的舆论氛围,充分迸发广大干群发展高效农业的激情、豪情和热情。
(二)、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加大全面扶持力度。发展高效农业,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比较大。因此,要使高效农业出成绩、见效益,必须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
增加投入。要创新投入办法,建立长效机制。在财政给予必要扶持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大农业招商力度,通过干部创业、全民创业等到手段,不断吸引本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富余资本进军高效农业,支持高效农业建设。要通过内部加大扶持、外部吸引资本的方式,形成支持高效农业建设的强大力量。
(三)、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要积极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规模化的要求,不断加大科技兴农、科技增收工作力度,坚持农业技术引进推广与创新及科研开发相结合,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深入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重点推广一批高效农业优良品种、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和一批先进高效适用新技术,特别要在轻型高效栽培、高效立体种养、畜禽集约化高效养殖、肥药高效利用等综合配套技术推广上下大功夫,提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四)、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加大市场建设力度。市场是高效农业建设的根本,是高效农业建设的龙头,要高度重视农业市场体系建设,从组织、人力、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形成建设高效农业市场的合力。市场建设要立足产业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在农业规模化的基础上建市场;要面向大中城市的农副产品销售,搞活流通建市场;要围绕农业抗风险能力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拓市场。要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多渠道、全方位创建特色专业市场。有了市场的支撑和拉动作用,现代高效农业建设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五)、发展高效农业,必须提升产业化水平。农副产
品精深加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要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坚持用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重点围绕本地特色化、规模化主导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多渠道吸引“三资”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培大育强龙头企业,加快建设规模大、档次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群,最大限度地延伸优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三、加快推进高效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我镇高效农业发展,应紧紧围绕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园区带动、彰显特色、项目支撑、多元投入,努力在高效农业规模化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明确发展新目标。立足全镇自然条件和特色资源,突出有机、特色,把工作重点放在耕地的高效利用上,放在深度开发上,进一步做深、做细高效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二)、进一步突出园区建设,构筑发展新平台。重点培植城北万亩蔬菜基地核心区建设,重点建设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一批高效农业园区。畜禽业重点扶持官庄奶牛场、恒旺养殖等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推动土地流转,每年新增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5家以上,入股土地面积5000亩以上。
(三)、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增强发展新优势。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快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同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会同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做好项目立项、论证、申报工作,在拓展现代农业功能空间上寻求突
破。
(四)、进一步强化农业招商,增添发展新活力。坚持定点招商与流动招商相结合,积极探索中介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途径,深入开展农业招商活动。同时,广泛组织村企挂钩、村企互动活动,引导工商企业投资现代高效农业建设。
(五)、进一步增强龙头带动,打造发展新体系。重点扶持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对申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行奖励等各项政策扶持,力争每年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及国家级1家以上。依托现有农业特色资源优势,做大做优做长产业链,力争每年新增1个大型外向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民经纪人和销售大户,培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增强对高效农业发展的拉动能力。
(六)、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创新发展新机制。制定出台农业招商引资的专项激励政策,进一步调动各单位引进农业生产、流通、服务性项目的积极性。镇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并视可用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专项用于扶持高效农业建设。落实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对各类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进行政策扶持。出台优惠措施,鼓励镇农业技术人员积极投身高效农业建设;通过多种渠道,推进全镇高效农业的加快发展。
第四篇:突出重点狠抓管理加快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突出重点狠抓管理加快**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村党总支书记***
2011年7月20日
全体党员,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村党总支部委员会向大家作三年来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三年工作回顾
三年来,**村党总支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党员、村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目标,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进取、狠抓落实,全村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党建工作,推动全村和谐发展
党建工作关乎全局,党员素质关乎党建成败。我村党总支始终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逐步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以争创“五好党支部”的要求,不断推动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方面,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针,在2009年的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结束后,借鉴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1在我村党总支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先进、争优秀。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和发展后备力量,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人有“舞台”,不断扩大党员队伍。三年来,按照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干部的要求,共发展积极分子9名入党,接收了大中专毕业生预备党员4人,党员队伍得到了加强。目前,**村党总支共有党员130名,下设三个党支部。
(二)抓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三年来,村党总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目标,依托**河工业园区和环大**旅游带的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和发展高效观光农业,大力推广生态瓜果蔬菜的种植技术和模式,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使全村经济显著提高。目前已发展**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农业开发三个项目在我村发展生态农业,依法有序流转土地900多亩,充分提高了全村土地的利用率,逐步打造全村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之路。在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的同时,有效地推动了我村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今年我们将在规模高效农业上进一步做文章,经过连续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村民真正得实惠,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三)抓基础设施建设,拉开新农村建设框架
基础设施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过去三年是我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的时期,村党总支积极筹集项目资金,投
入资金约500万元用于改善全村公共基础设施。三年中,新建了****小学、村部综合办公楼和卫生室,修筑约8公里组组通通水泥路(****路、****路、****路、****路、****路)和村村通水泥路(****路),实施电网整改、投资和扩容项目,全面提升了全村基础设施水平,拉开了全村新农村建设框架,极大地方便了村民日常生产和生活。
(四)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力促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计划生育工作稳中求进。严格贯彻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积极开展人口和计生工作,建立健全村为主机制和包保责任制,计生工作逐步上台阶。目前,享受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助128人,享受双女户结扎奖励46人,奖励资金
4.5万元;办理双女户养老保险132人,投保资金2.6万元元;放弃二胎生育指标18人,奖励资金2.1万元;全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户有12户,奖励扶助资金11760元。二是冬修、圩费、农作物保险等工作扎实有序。三年来,我村上缴生产性费用13万元,水利冬修以资代劳资金23万元,共享受国家惠农补贴资金600多万元。三是土地置换工作落实到位。2010年,我村在全镇圆满完成置换任务189亩,扩大了全村耕地面积。2011年又新增100亩土地双挂钩任务。四是社会事业发展工作有条不紊。我村新农保参保率达90.1%,新农合参保率达99%以上,目前全村享受领取养老金总人数达837人,每月领取保险费及基础养老金7.11万元。同时对贫困救助、低保、五保户进行了全面落实,及时开展
临时救助工作,努力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是环境整治成效显著,通过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全村布点修建垃圾箱30座和垃圾池15个,逐步落实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使得全村村容村貌为之焕然一新。六是狠抓征迁控违工作,建立农民建房长效管理机制,倡导广大农民依法、有序、规范建房。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村级经济的发展后劲不足,经济总量绝对值增加有限,发展的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党建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先进性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村级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村民的文明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都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逐步解决和提高。
三、今后三年工作总体目标和措施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镇党委、政府“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坚持以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级管理机制,时刻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切实为民办事时,不断开创我村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一)深入有效地开展村级党建工作。
1、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将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到具体实际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村级党组织的战斗
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党建工作年年有新成果。
2、进一步开展远程教育和网络建设,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致富能力。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电教设施开展远程教育活动,为广大党员和群众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业实用技术提供活动场所保障;借助先锋网网页,公开我村各项村务和工作动态,宣传上级文件法规,传授实用农业技术,提升我村阳光村务建设水平。
(二)抓好村级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工作
1、推进村村通水泥路建设进程,今年全力完成****、****、****、****村村通水泥路的建设任务,今后逐步扩大建设范围,提升我村组组通水泥路的覆盖率;
2、落实居民用电农排扩容项目,2011年实施****、****、****、****台区照明增容整改项目,今后三年将进一步跟进电网改造进程,确保村民用电需求;
3、狠抓计划生育、征迁控违、环境整治等重点,建立健全相关工作长效机制,完善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新框架;
4、全力完成土地双挂钩任务,不断扩大我村耕地面积。2011年我村土地双挂钩任务是100亩,今后将进一步根据镇党委、政府任务要求,落实好土地双挂钩工作。
5、推广规模高效农业发展范围,提升和优化我村产业结构。今后,规模高效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仍然是我村产业发展重点方向,我党总支将做好引进和后续服务工作,逐步提升我村产业结构水平。
6、全力配合****水土保持项目施工。2010年4月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工程总投资***万元已顺利通过市县专家组评审,目前已进入招标实施阶段,下一步我们将全力配合整个项目的施工建设,不断完善万山片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做好这些工作,离不开全村共产党员的信任与帮助,更离不开全体村级班子成员的通力协作。我相信,有全体党员的全力支持,党总支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完成好今后三年的各项任务,决不辜负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的期望。
同志们,新一届党总支委员会即将选举产生。这预示着我村各项工作又将进入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新的跨越,为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为加快建设一个崭新的**村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抢抓脱贫机遇加快致富步伐正式讲稿123资料解读
抢抓脱贫机遇 加快致富步伐2
甘肃宁县县委党校
李晓霞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委书记王三运在省脱贫致富工作会议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老区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认清老区在全面小康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和现实差距,抢抓脱贫机遇,确保各项政策在我市用足用透用出成效。更好地凝聚加快老区发展的智慧力量、谋划加快老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加快老区发展的目标任务,确保革命老区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针对我们庆阳老区人民目前脱贫致富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须选择的路径,我今天讲三方面的问题:
一、庆阳老区的战略定位及脱贫致富对老区的现实意义;
二、老区脱贫致富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三、结合我县实际,谈谈自己对我县贯彻落实脱贫致富工作会议精神的几点看法
一、庆阳老区的战略定位及老区脱贫致富的现实意义
(一)庆阳老区的战略定位
庆阳市革命历史悠久,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从1927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21年,先后经历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三大较大的历史时期,且从未丢失。1927年在宁县建立了甘肃第一个农村组织,1931年建立了第一支革命武装队——南梁游击队,1934年建立了第一个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南梁政府。以庆阳市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它的存在为中央红军和党中央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也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北上抗日提供了出发点,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大部分部队都驻扎在庆阳市。现存的“南梁政府”旧址、河连湾陕甘宁省府旧址、山城堡战役遗址,是国家、省、市分别确定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就的老区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庆阳人民的宝贵财富。
80多年前,以刘子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我们脚下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建了红26军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在南梁建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开展了一系列艰苦卓绝、功勋卓著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饮水思源,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不仅是一个感情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对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的革命先辈最好的纪念。
(二)脱贫致富对老区的现实意义
1.老区发展的优势。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革命老区庆阳、平凉在全省发展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去年经济总量已经排到全省第2位;从综合条件和长远发展来看,作为全省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中“东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地区具有相对明显的发展优势和条件,不仅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储量巨大,特色种植以及红色旅游、风光旅游等产业前景很好,更重要的是有着多重叠加的难得机遇,包括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辐射等等,这些都表明老区仍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都预示着在富民兴陇进程中仍可大有作为。
2.在未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市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现在仍然是全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加之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发展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老去实现小康社会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就庆阳市来说,根据国家新印发的试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2013年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70.93%,比全国最低水平低了5.77个百分点,虽然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一些,但主要得益于资源环境方面分值较高、达到85.43%,而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分值同全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整体上看,制约革命老区全面小康的主要因素仍是贫困问题,目前庆阳、平凉两市及会宁县还有1232个贫困村、101万贫困人口,占到了全省人口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贫困发生率均在20%以上,特别是不少群众还生活在极度干旱区、深山区和林缘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有些地方甚至连基本的吃水和住房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好,发展条件极为不利。革命老区全面小康建设地位的战略性、条件的局限性、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老区工作摆在全局的关键位置、予以高度重视,把老区发展放在推进的优先位置、予以倾力扶持,全力以赴加快老区全面小康进程。
二、老区脱贫致富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1.会议概况
5月6日至7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利用两个半天的时间在庆阳市召开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工作会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省长刘伟平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政协主席冯健身,省委副书记欧阳坚,等省领导出席了会议。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臧秋华,市委副书记王奋彦,副市长王学书及平凉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县区委书记、扶贫办主任参加了会议。庆阳市在家市委常委、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市政府副市长,市人大、是政协秘书长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县委书记、县区长、县区扶贫办主任列席了会议。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超过了历次老区建设工作会议。
这次老区工作会议,主要目的就是学习贯彻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更好地凝聚加快老区发展的智慧力量、谋划加快老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加快老区发展的目标任务,确保革命老区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老区脱贫致富工作会议的背景
2015年2月13日至16日,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铜川、西安等地,深入乡村、学校、社区、科研院所、革命根据地纪念场馆调研考察,并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给革命老区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总书记对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十分关心,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总书记强调,“扶贫不是喊口号,要有点真办法。要实施精准扶贫,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要有深度,要量身定制。要加大扶贫产业发展力度,授人以渔,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要加大投入,发挥革命老区特色资源优势,上下联动,改变革命老区基础设施落后面貌。
本次老区脱贫致富工作会议精神集中体现在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之中。《意见》围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眼加快我省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意见》从六个方面分30条明确了加快老区发展的着力重点和支持政策。着眼将我省建成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现代旱作农业示范区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区,深入推进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行动决策部署,加快老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力争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提出了到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阶段性目标,这一目标贯彻了总书记提出的“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要求。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意见》立足为老区创造更好地发展条件,从构建综合交通网络、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电力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明确了一批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据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匡算,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形成超过5000亿元以上的投资总量,带动100万人以上的就业,形成300亿元以上的税收增量。这对推动老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全面小康社会进程起到重大的支撑作用。
(二)全力推进扶贫攻坚
一是用足用好政策。争取更多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老区发展。为解决老区市县两级政府自有财力投入不足的困难,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后老区增值税地方留成25%的部分,全部留给老区市县,省财政不在参与分享;庆阳革命老区建设专项资金由每年5000万元提高到1亿元;加大对公益性项目的投资,降低市县配套比例。老区市县两级要把《意见》中明确的省里各项新增支持资金全部用于扶贫开发和民生支出,按照不低于市县两级当年自有财力的6%和2%安排专项扶贫资金,保证扶贫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二是抓好路水房电建设。建制村道路硬化畅通工程、“美丽乡村”示范村道路建设工程和农村路网改善工程优先老区安排,2015年通硬化路的建制村占比达到9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到2017年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实现“乡有等级路、村有汽车停靠点、村村通班车”目标。2017年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5%,2020年前彻底解决老区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17年基本消除老区所有危房(窑)。2016年老区农村户户通照明电、自然村动力电实现全覆盖。省政府从今年开始就已经体现了加大投入倾斜支持的原则。比如,今年老区16个县区的建制村通沥青路下达计划4175公里,占全省总盘子的31.6%,而且考虑到老区部分县通村公路建设材料运输成本较高的实际,省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上,省上筹资安排了老区2015年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投资3.8亿元,占全省总盘子的26%。在农村危房改造中,今年下达老区16个县区的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共计3.19万户、3.66亿元,占全省总盘子的23%。
(三)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增加老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办学水平,确保学前教育基本普及、满足需求,义务教育县域内均衡发展,巩固率达到95%以上,职业教育多元发展、有需求的贫困家庭孩子都能通过职业教育实现就业,保证让老区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每个县区重点建设1所各具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对贫困家庭中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免除学费,对中职学生每年补助2000元生活费,鼓励支持中职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到2017年对有需求的贫困村实现幼儿园全覆盖。
(四)加大异地扶贫搬迁力度。
按照“整体搬、灵活迁”的要求,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形成合力,将异地扶贫搬迁与通村道路、安全饮水、退求退耕还林、城镇化建设、产业培育、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项目同步规划、捆绑实施。到2020年实现应搬尽搬,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省发改委摸底测算,目前老区16个县区符合搬迁条件且有搬迁愿望的群众还有17.4万人。在搬迁资金上,将逐步增加老区以工代赈项目资金规模,对老区异地集中安置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部纳入省级通水通电通路规划范围实施。对需要贷款建房的搬迁户,落实好建房贷款贴息政策。
(五)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我省老区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是我们培育老区持续产业、调整老区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2017年在全面建成华池南梁、环县山城堡、会宁会师旧址、静宁界石铺等国家重点级红色旅游景区。加快建设陇东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
(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习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特别嘱咐,在加快老区发展中,要坚守住生态红线,决不能干毁祖传家业、断子孙后路的蠢事。我们必须牢记总书记的嘱咐,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立足把老区建设成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定位,1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落实好主体功能区规划,走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一是加强环境建设。《意见》中明确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要强调的是,在加强老区生态保护中,凡需要国家和省里批复的规划,都由省相关部门统筹、老区市参与,合力编制。对需要国家批复的生态项目和规划,省直有关部门要优先申报,积极争取国家给予老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更多资金支持。要最大限度防止油井开采以及石油化工、煤化工对地下水的污染,确保老区饮用水安全。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持续深入开展环保大检查行动,加强对重点能源、矿产、化工企业污染排放监管。要加大矿山采空区地质塌陷等重点区域的治理力度,促进工矿区生态恢复。
二是加强生态建设。优先在老区安排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荒山荒林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等方面的项目,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不断涵养生态资源,推进生态改善和产业富民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老区人民通过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能获得长期的稳定收入。要争取国家尽早批复并启动实施,《董志塬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规划》,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控制塬面萎缩,防止董志塬千疮百孔。2020年基本建成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5%,森林覆盖率达30%。
三是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尽快修订《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制定《甘肃省石油煤炭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建立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制度。省政府将争取国家合理调整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切实改变收益给老区留成过少、“守着金山缺饭吃甚至讨饭吃”状况,促进产业富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多赢。
三、结合我们宁县实际,谈谈自己对我县贯彻落实脱贫致富工作会议精神的几点看法
由于自然条件差,发展基础弱,历史欠账大,当前全县扶贫攻坚面临形势依然严峻,责任十分重大,任务非常艰巨。突出表现为穷在“天”、困在“路”、贫在“人”、弱在“带”。
所谓穷在“天”,就是自然环境差,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目前,全县还有许多农户住在山区,几千户群众居住的是危窑(房),几万亩的耕地是山地,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有着根本性的制约。所谓困在“路”,就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全县有些行政村不通油路。自然村不通砂石路,村与村之间还存在着断头路、联网路,还有几千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尚未解决,基本生存都有问题,更谈不上脱贫致富奔小康。所谓贫在“人”,就是基本技能差,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全县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6年,文盲半文盲占8.7%。农村人口因病、因学、因婚致贫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
所谓弱在“带”,就是资源开发对地方发展和群众增收的带动能力弱,资源开发没有产生应有的富民效果,群众抱着“金饭碗却吃不好饭。”目前,全县仍有几千贫困人口,且大多分布在“三大贫困片区”和深度插花贫困区。
(一)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移民搬迁、农业综合开发、小城镇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立足山、川、塬等不同立地条件,探索形成了基础配套型、搬迁安置型、旧村改造型、中心村提升型、产业支撑型、商贸带动型等新农村建设模式。扶持试点村壮大特色产业、改善基础条件、发展公益事业、弘扬新风正气、推进民主管理,实现“就地”城镇化。一号文件重点要求要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体到宁县就是“美丽乡村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
美丽乡村建设:包括乡镇和村庄两部分,村庄建设,突出环境综合整治和公共服务配套。巩固任村、樊湾等30个美丽乡村创建成果;全面抓好杨庄、西沟等30个示范美丽乡村建设。村庄实施“三清四改”工程(清理柴草堆、粪堆、垃圾堆;改厕、改水、改灶、改圏)。加大奖励政策,为60个美丽村建设示范村每村补助3万元,其他村补助1万元,县财政列支1000万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奖补。
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今年计划投资9838万元,改造薄弱学校44所,改建学校3.14万平方米。增发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实行补助支教,鼓励和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流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做强县级医院,提升乡级卫生院、规范村级卫生所。改善医疗条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分级诊疗、医师多点职业、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等。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县城3A级旅游、宁江生态文化游、桂花园森林公园,设施农业和自然风光游,特色乡村游等。)完善社会保障,主要应兜底线、促公平,阳光操作、摸清实情。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和低保政策,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和城乡合作医疗报销水平。坚决避免保障对象不准,资金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二)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我们要坚持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不动摇,运用工业化的生产理念、组织方式、营销策略、科技手段来谋划农业发展,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的要求,培育壮大四种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支持涉农企业,吸纳更多的农民进入产业链;积极引进扶持像海升集团这样的大型龙头企业,帮助他们在宁县建立分厂、分支、分项目基地,促进特色产业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的路子。
苹果产业:走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从育苗、栽植、果园管理到储藏营销、加工增值,建立完备的产业链。依托海升集团,加快万亩现代高科技示范园建设,引进荷兰育苗技术和苗木品种,建设育苗基地;研究探索苹果矮化密植技术从规模栽植向本地化、个体化、标准化栽植的推广。加大产业发展中的腐败行为。
草畜产业:要做大做强“宁州肉羊”品牌,从技术研发、品种繁育、规模养殖、加工增值到市场开拓、羊文化挖掘、带动加工制造和餐饮业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瓜菜产业:全力抓好““两川”万亩设施瓜菜,“三线”高原夏菜,“四塬”晚熟西瓜种植。推广订单种植、标准化生产。重点抓好海升现代农业示范园高端蔬菜生产,探索推广从育苗、生产、销售到用户消费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苗林产业:紧扣“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和“再造百万亩子午岭”的目标,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融合的绿色崛起之路。
(三)实施精准扶贫 打好扶贫攻坚战 1.实施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不能让一个人掉队!为了让贫困人口迈向富裕,我县要咬定精准二字:对扶贫资源精细化配置、对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聚集,努力探索一条把水浇到“穷根”上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一是建档立卡、精准到户,解决扶持谁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县的扶贫开发,和我省乃至我国一样,存在着底数不清、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扶贫如果还以撒胡椒面的方式,毋庸讳言,效果肯定不好。如何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的低效和浪费,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我认为,精准扶贫首先得把贫困人口挑出来,这样才能把扶贫措施落实到户、到人。比如 ;宁县湘乐镇瓦窑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宁县湘乐镇瓦窑村村委会会议室,152户贫困户照片贴了一墙。照片旁,家庭人员构成、家庭收入、致贫原因、脱贫办法等,标得清清楚楚。
“这些贫困户是村里人挨家挨户算账‘算’出来的。”村支书党自刚说,瓦窑村有371户、1606口人。刚开始,由户主申请后,各村组选出来的贫困户有180多户,比现在的多30余户。
谁才是真贫?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按倒排序方法,干部群众坐在一起,互比收入,互揭家底。从最穷的孙仁祥家挨着往下排,最终确定了贫困户152户。然后,通过乡审核、县审定等扶贫对象识别程序,经三榜公布无异议后,这些贫困户被定为精准扶贫对象,逐个建档立卡。
贫困户实行的是动态管理、跟踪监测。瓦窑村村支书党自刚说,他们村贫困户名单每年调整一次。
准确识别贫困人口,只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县基层干部还需要摸清贫困户家底状况,深入分析扶贫对象致贫原因,从而摸清脱贫门路、贫困户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
“底数清”“问题清”,才能做到“对策清”。目前,我县要制作了扶贫重点人口档案信息平台,并逐村逐户建立了电子档案。
二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解决扶什么的问题
精准锁定扶贫对象,找准“病根”和“症结”,就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为了摘下贫困帽,拔除穷苦根,我县打响了以农民“五变”为主要内容的特色产业培育攻坚战,使农民变牧民、变果农、变菜农、变林农、变市民。
“五变”,其中一大要义正是“精准”二字。我认为扶贫,得根据各乡镇不同的自然禀赋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进行有特点的产业培育。北部山区,千家万户养畜;中南部塬区,打造苹果产业;川台地,发展蔬菜产业;子午岭林缘区和宜林荒山区,让苗木产业成为“摇钱树”;城镇和园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宁县最东部的老庄村,位于子午岭林缘地带。村里的地,种小麦,一亩地只能打200斤左右。所以老庄人,收入只能靠打工吗?因为孩子小、老人有病,40多岁的杨会社没法出去,生活过得很是难肠。多少年了,他们一家人挤在一孔破窑洞。窑洞里,既住人,又做饭。这几年铺地膜种玉米,地里的玉米才有收成。“鸡蛋不能装在同一个篮子里”。再换一个思路打量老庄村,村子能种玉米了,意味着就有了饲料。去年冬天,政府给村里每户人家投了5只羊,一只羊只需农民出300元,其他政府补贴。这个林缘区的村子破天荒地养起了羊,这两年,村里有了苗木产业,杨会社种起了国槐、白蜡,一下打了翻身仗。更为关键的是,去年,靠卖苗子的钱,他盖了7间房,还新添了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这里属于子午岭林缘区和宜林荒山区,让苗木产业成为“摇钱树”; 杨会社和其他村民一样,有了致富新门路。“在具体操作中,还需避免照猫画虎、生搬硬套,搞行政化的一乡一品、一村一品。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的放矢,多找路子、多想法子,提升扶贫工作的实际效果。”庆阳市委书记栾克军说。
除了富民产业培育外,我县还要对照全面小康标准,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挂图作战、压茬推进,路、电、水……缺什么、补什么,把精准扶贫落实到村户。
2.打好扶贫攻坚战。县委马书记、政府侯县长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以全面小康的各项要求为统揽三农工作全局,全力打好以交通为牵引的基础扶贫;以五变为核心的产业扶贫;提升农民四项基本素质为重点的智力扶贫三大攻坚战,促使农民增收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破解“基础瓶颈”。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建设道路建设,破除制约农村发展的基础瓶颈。2016年全县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目标,今年计划投资3.68亿元新修同村水泥路69条556.6公里。水利方面,实施集中供水14处,解决5.5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砚瓦川水库建设也已提上日程。农电建设,农网改造升级,提升用电安全。治理低电压、供电瓶颈村20个,完成三项动力通电村30个。住房建设,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2600户,异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1078户4797人。
培育“翻身产业”。双联发力,确保每个困难户都有稳定的来钱门路,都能尽快摘掉贫困帽子。“完善干部驻村帮扶制度”。
实施“换脑工程”,打好智力扶贫战。提升农民科技、文明、文化、法律“四项基本素质”,积极培养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技术创新型、社会服务型五型人才。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