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阶段总结
五王庄学校开展2012年“师德教风建设年”活动
第一阶段工作小结
2012年青县教育局下发《关于开展师德教风建设年》的总体要求,结合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际,为进一步树立我校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风貌,我校于2012年4月月1日至4月13日利用10多天的时间集中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通过此次活动,使全校教师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严谨笃学、关爱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良好氛围,每位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均有了不同程度提高,收效显著,现就整个活动情况作以总结: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学习专班。
学校在接到县教育局关于转发《关于开展师德教风建设年》的通知后,立即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会议。在会议上明确了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并切实地把这一中心思想贯穿到整个教育活动中去,才能在活动开展中,少走弯路,多出成效;少犯错误,多出经验。才能使活动为教师服务,为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这一大局服务。同时强调了开展此次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师德师风状况关系学校教育工作状况和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学校教育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教书育人,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的重要举措。
二、全体教师积极参与
在学校班子会议之后,学校又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校长传达了县教育局通知的精神,并将全体教师分成了三个学习小组,由校领导任组长,集体学习了《青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黎明同志在2012年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会议上暨“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青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2012年“师德教风建设年”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安排。经过全体教师认真的讨论和学习,大家清楚和深刻地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是关系到教育工作成败的大事,是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充分讨论大家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我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遵纪守法,依法执教,时刻做好表率,在学生面前树立“严师慈母”形象;在家长面前树立“最可信赖的人”形象;在社会上树立“最文明群体”形象,展示坦诚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根据通知的精神,我校师德师风教育分为“学习教育、自查自纠、评议考核、整改提高、总结”五个阶段进行突破,并取得丰硕成果:
学习教育阶段
学习教育活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下发了有关学习材料,采取集中学习,个人思考与会议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除有关的政治理论外,重点学习教育局下发的文件材料,同
时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并搜集教育系统个人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树立榜样,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履行岗位职责,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作风。另外,我们还通过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广大教职工充分地交流经验,畅谈体会,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把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切实提高了他们加强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自觉性,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打好了思想基础。同时在这个阶段中,为了配合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我校开展了在全校范围内的教学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和校园环境的专项整顿工作,树立良好的校风校纪,创造良好的校容校貌,为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自查自纠阶段、评议考核、整改提高、总结阶段我们正在加紧安排实施,争取在师德教风建设年”活动中我们不走花架子,不流于形式,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把该项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第二篇:阶段总结定稿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同心县下马关中心学校课题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 “三维目标”的研究与实践》自2010年12月被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立项以来,我校课题研究小组依据课题研究的步骤有序的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实践活动。现将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近一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
1、学校基本情况:下马关中心学校地处同心县东部,距县城80千米,与盐池县接壤。近几年随着移民搬迁人口剧增,适龄儿童也在不断的增加,现有人口44110人,小学在校生4596人,教师195人,支教教师11人。现有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19所。师资平均年龄49岁。
2、教师基本情况:下马关中心学校教师新老交叉,原有老校教师90%都是本镇长期定居的,且年龄过大,其中民办转正教师占85%,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很少;新移民学校教师都来自大山深处,习惯于10-20名学生的小班额教学,对于目前的大班额管理一时难以适应,且老师间的知识结构差距很大,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到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题研究预期达到的目标和解决的问题:以这次区级立项的课题研究为契机,组织教师系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相关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课堂纪实、案例等。促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的育人观、教学观、学生观。重点放在对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理解、诊断、设计与制定、表述、实施、落实等环节,致力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教师课堂角色的转
1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自《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 “三维目标”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被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立项来,我们首先成立了下马关中心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使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有了人员和物质上的保障。
2、成立了课题研究与实践小组。根据我校点多、面广、线长的实际,抽调了各校在语文教学中成效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市级名师、县级名师、骨干教师组成了课题研究与实践小组。为确保语文教学 “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课题组集体广泛大量的搜集、整理、筛选相关资料,精心制定了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已上报宁夏教育厅教研室。
3、认真修改课题实施方案。根据区教研室《审批意见表》的指导意见对课题方案进行了修改。着重对修改建议中第三点、第四点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并聘请我县教研室专家对本课题方案审查指导,对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进行了重新整合。
4、建章立制促长效。为确保“三维目标”实践与探索工作的顺利完成,制定了《下马关中心学校课题研究与实践过程性管理实施方案》。使课题研究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常态化,形成了我校课题研究的长效机制。明确了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的职责和任务,制定了奖惩办法,提高了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性。
5、召开课题开题会。2011年3月11日召开专门会议,就课题组成员近几个月的研究进展情况在开题会上进行交流。通过本次交流和讨论,使我们认识到本课题研究范围很广。它包含了小学阶段“识字与写字教学中的三维目标”“阅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写话与习作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三维目标”。通过交流使我们认识到对课题研究有必要进行全新的、整体的、系统的认识。会议要求将下一步重点工作放在系统学习
“三维目标”的理论知识上,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思路,找准研究方向。
6、重点研读、领悟。对课题组成员收集大量关于本课题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系统的集体学习,并邮购了《小学语文--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操作丛书》一书,把本书进行复印保证课题组成员人手一书,并以本书为主要学习资料并结合其它有关资料加强了理论学习与研究。学习方式是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操作丛书》的结构,课题组成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每人讲解一个章节,主要以个人对三维目标的学习、领悟为主。
同时,课题组成员对在影响语文课堂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因素;在语文课堂中落实三维目标的有效策略、途径的方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三维目标的评价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夯实了研究的理论基础。
7、研究成果得以转化。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的论文被《宁夏教育》等刊物发表。课题组对研究过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材料汇编成册,形成了《下马关中心学校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课题研究资料汇编》。
8、典型案例 :如对一年级《胖乎乎的小手》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研究。爸妈的双手能工作,姥姥的双手会做饭,兰兰也有一双手,能画画,能写字,能给爸爸拿拖鞋,能给妈妈洗手绢,能给姥姥挠痒痒,肯定还能做别的许许多多的尊敬长辈、体贴父母的事情。这就是全家人喜欢兰兰那双胖乎乎的小手的原因。课文小中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整篇课文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文中蕴含的道理。首先有课题组制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1.认识“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看、着”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让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实践制定的目标,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的分工在听课中观察实施情况和详细记载影响落实的因素。课后授课教师进行了教学反思。课题组对课堂中三维目标的落实进行了总结,对影响落实三维目标的情况深入探讨,形成了研究资料。然后再在其他班级继续教学,针对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重点注意,教学效果比第一节课明显提高。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新教材实施已有一段时间,对“三维目标”的课题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进一步深入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发现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
⑴三维目标的设计与制定:因教师知识结构差异和对新课程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准确制定三维目标,相关内容存在不衔接,不明确,不符合学生实际的现象。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不能有效的整合三维目标。
(2)三维目标的表述与实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习惯着重“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对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与情感态度完全置之度外,弱化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三维目标的落实:教师因没有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支撑,在教学前设计时就忽略了三维目标是紧密联系的,它们是构成学习结果的有机整体。因此教学内容设计单一,结构松散,零敲碎打,置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
(4)课堂教学的评价及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注重朗读与感悟,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花里胡哨,留于形式。过分张扬语文的“人文性”东拉西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过度整合,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庖”,削弱了学科特点。
这些正是造成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太高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中。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与途径,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也成为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四、下阶段课题研究思路
通过一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使我们对语文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正如我们老师所说:“如果不是此课题研究的机会,我们根本不知道三维目标究竟是怎么回事,也不会去认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平时就借助工具书把三维目标一抄完事,没有重视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实际运用的重要性、指导性。”同时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课题组认为,此课题的研究范围太广,我们现有的人力、能力方面都不能有效的适应研究。下阶段我们打算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实施方案以便方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使方案更人性化,更具有可操作性。
1、完善和修改课题方案为《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研究与实践》,这样我们就可以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专门探索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落实的途径、策略,有效整合阅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初步形成研究成果。
2、2011年11月至2012年9月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组织进行尝试研究。采取个体实践、同伴互助、集体研讨等多种形式,并分类积累过程性资料。分低、中、高年级段进行探索与实践。2012年10月,阶段交流,修订完善。集中组织、交流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分析问题,调整探索思路和实践方法,进一步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3、2012年10月-2013年3月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组织指导深化课题研究。课题组随时对课题的研究进程和档案资料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典型,适时推广成功经验。
4、2013年4月-2013年9月完成本课题过程资料的分类、汇总与结题资料的撰写。
5、申报课题结题。
6、总结、评比与表彰。以上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是我校课题组一年的做法和点滴收获,不妥之处恳请宁夏教育厅教研室马兰老师及各位专家给予指导,为我校课题组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中心学校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组
二0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第三篇:阶段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州党委八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根据自治州教育工委的部署,我组组织开展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现将八年级组开展主题教育2011年工作总结如下:
2011年3月至9月我校“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工作要点:按照五中主题教育安排意见,我组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好“新疆精神”大讨论活动,认真抓好“新疆精神”大讨论的成果转化与宣传工作。
二是围绕“一反两讲”、”喜迎首届亚欧博览会”为主题,开展庆祝活动。加强我组深入学习好、领会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自治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把我组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上来,坚定信心努力完成党代会确定的教育发展的各项任务。
三、结合年级组自身的特点继续组织全体师生员工利用每周三下午政治学习时间,开展以主题教育为内容的教职工集中学习培训活动和学生以“我心中的祖国”、“我热爱的家乡”为内容的主题班会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活动氛围。在五月举办“在国旗下成长”双语演讲比赛,开展民汉学生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六月举办“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会”。组织师生员工开展“观看红色影片、传唱爱国歌曲、读看革命事迹书籍”等系列活动,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对伟大祖国、对美好家乡的热爱之情。
“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校载体不够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创新不够,实效性不够强;二是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不够;三是在典型宣传上力度不够,有些先进典型和经验不能及时挖掘和推广。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全力加以解决。
第四篇:阶段总结
青 蓝 工 程 阶 段 性 反 思
开学伊始,知道我可以继续任教初三数学,心情很激动,终于可以和我的孩子们一块成长。激动之余又有些担心,特别是我的搭档们都是很有经验的“狼”,但是我知道学校领导肯定会给我一定的帮助,让我可以更好地成长。
果然学校领导安排唐老师做我的师傅,真是太棒了,看看我们的毕组长多么优秀(她曾经也是唐老师的徒弟),相信我也会更棒的。
唐老师不愧是一名好老师。好师傅,在办公室她经常对我说,“小年轻的就得这样,机会是自己争取的,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多去听课,不但是听我的课,还要多听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备课,多批作业,不能经常玩电脑”。
对于初三的课程我虽然没有教,但是我并不陌生,暑假在家闲暇之余,把几本参考书的题做得差不多,所以在《分式》这一章不管是对课标的把握还是对类型题的分类汇总,总体上我还是可以掌控的。但是在第二章《相似图形》上我就感觉有难度,这一章是中考的重点,类型题,图形变化很多。师傅总是很耐心地给我讲解各种类型题,图形如何变化。包括晚上作业应该如何布置,那些是基础题,那些是变式题,那一类题的关键点是什么。很多时候都还没有等我问师傅,她就已经主动来告诉我了。师傅还经常去听我的课,哪个地方讲解不到位,板书有什么问题,还有课堂提问的小细节,师傅都很耐心的帮助我,真的是非常好,非常感谢。
我很多时候也不是单单局限于问自己的师傅,对于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有的时候在办公室方便问谁我就问,有的时候和毕在去教室看班的路上讨论,有的时候和纪老师在教室走廊外请教问题,有的时候拿着凳子就跑到孙老师教室,今天早上刚来孙老师就叫我“汤,你讲位似作图了没,这个地方作图你要注意什么什么问题,学生是最不会的”把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给我讲解仔细,心里真是高兴,真是感谢。
但是开学这两个月我也存在这很多的不足,比如偶尔哪个周会懒得去听师傅的或者其他老师的课。在以后的时间里我还要继续努力,多听课,多反思,嘴要勤,腿要勤,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五篇:阶段总结
《信息技术与初中课程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之《视频素材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课题阶段性总结
盐池三中
毛艳华
2014年我参加了校内的《信息技术与初中学科整合的探究》课题研究工作,加强思想品德课学科内容与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事政治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能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我参与此课题的目的,为了使以后的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特将近一段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进行理论学习,作好课题研究准备
1、了解并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研究的方法。
2、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与目标,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主要模式,行动研究法,建构主义理论等。我主要对建构主义理论做了认真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赋予学生的使命是:自主地学习,主动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必须的学习资料,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对话,建构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锁定研究目标和内容
(1)促进信息技术全面运用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使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的教学结构。(2)进一步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凸现出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式学习为自主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定期进行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和可见的制作,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具体工作
1、做好对学生在信息技术问题上的了解及思想品德课中存在的问题的问卷调查和调查统计工作,作好课题论证和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提高:对 PowerPoint、Word、Excel、Flash等多媒体软件进行了学习,力求做到能熟练使用。
3、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听课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力求尽快用现代化教育思想来武装头脑,并对观摩课,尤其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课例进行了分析,深入探究本节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情况,对优点、亮点、不足之处和需改进的地方做了分析和记录。
4、在校内组内参加各种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活动,将运用多媒体技术列入公开课、开放日交流课、说课和优质课竞赛的一个必要条件,积极参加各级多媒体课件制作、论文及教学设计比赛,并期待取得一定的成绩。
四、信息技术学科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对课程整合的内涵认识肤浅,导致教学模式落后,没有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
2、混淆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绝对化,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解过于绝对化,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说多做,教师要少说最好不说,从而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电脑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实践活动不围绕主题等现象,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极端化的出现。这样,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的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必要的师生交流更没有达到。
3、课程整合中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了其它教学资源。
任何一种媒体都不是万能的,它们不能互相取代,但是可以相互补充,网络亦然。它的兴起的确为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资源的多样性、通讯的实时效、数据的共享性等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条件,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它不能完全代替现实情景中的学习。众所周知:在教学中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也是如此。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所有教学步骤都使用了网络资源,而且绝大部分仅仅使用网络资源,无视录音、录像、挂图等学习资源的存在。他们认为只有把所有的图片、声音、文字都放到课件中去,那才是整合课例。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度不够,过分偏重于素材性资源,且只停留在媒体观上。
众所周知,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要求授课教师在进行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时,需要密切注意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片面强调以“学生乐学”为中心,单纯用课件、文字来播放或呈现内容,或在网络环境下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学生获得的都是互联网上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教师这样盲目运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博得学生一笑,教学方式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不仅没有为学生构建一个真正有效的学习环境,连原有的教学目标也未能达到。同时,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五、政治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后期研究构想
(一)构建与本课题相适应的的评价体系
(二)建立专题网站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优秀教学资源
(三)对使用新教材的年级进行教学内容分类,构建知识树,研究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网络教学、哪些内容适合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