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最终版)
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2006-12-21 00:00
为充分行使好我省药品执法监督管理职能,确保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垂直体系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特制定全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一、人事管理原则
1、我省省以下药监机构垂直管理后,人员实行统一负责,分级管理。省以下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审批权限上收到省,市局、县级分局和各级事业单位编制、领导职数由省编办会同省局统一下达和管理。市、县人员计划、调任、转任、考核、任免、交流、培训等工作由省局统一负责,按干部管理权限分级管理。
2、市局领导干部和省局直属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由省局任免和管理。县级分局局长、市局人事教育科长、监察室主任、由市局党组提出意见报省局党组审批后,由市局党组任免。市局机关、县级分局及市局直属事业单位科级以下干部由市局党组任免,一般干部按管理权限任免。
3、西安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员编制由省编办和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下达和管理,干部管理现行办法不变。
二、人事管理
1、编制管理
全省药监机构人员编制在省编办下达后,人员的增加和减少实行《编制管理手册》管理,超编和满编机构则上不得再增人。各级药监机构应自觉接受省编办、省局的编制管理,及时进行机构登记,申请核发编制管理手册。
2、人事计划
市(区)局在编制数额内每年12月15日前应向省局人事教育处编报下年度本辖区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增人计划(含接收应届毕业生、军转干部),未经省局批准自行增加的人员,一律不予办理有关手续。
3、公务员管理
(1)公务员职位分类。市局、县级分局公务员职位设置意见经省局批准后,要制定职位说明书,确定职务和级别。职位分类要实行因职责设岗,不得因人设岗。
(2)公务员的录用。药监系统招录科级以下公务员,按省人事厅的统一规定一律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办法,县处级以上干部实行调任或公开招考。
(3)公务员的考核。采取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按照德、勤、能、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年度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优秀比例一般掌握在本部门国家公务员总数的10%以内,最多不超过15%。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省局管理的干部由省局进行考核,其它干部的考核由市局考核并将结果上报省局备案。省、市局成立考核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务员的考核工作,考核结果将作为晋升职务和工资的重要依据。
(4)公务员的奖励。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公务员年度考核连续三年优秀的可奖励一级级别工资,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或称职的可增发第十三个月基本工资的奖金。
(5)公务员回避。公务员有下列亲属关系之一的必须实行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 a夫妻关系;b直系血亲关系;c三代以内旁系血缘关系;d近姻亲关系。其中,夫妻关系和直系血亲关系不得在同一单位工作。
(6)公务员纪律。国家公务员必须坚持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究之得当的原则,违纪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4、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1)各级药检所及有关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要逐步实行评聘分开,实行岗位指标管理,任职不得突破限额比例。
(2)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年终实行量化考核。考核标准应以岗位职责及年度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各级药检所和有关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明确不同专业和不同职务,不同技术层次的工作人员在业绩方面应有不同的要求。考核采取组织考核和民主测评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优秀等次一般掌握在本单位总人数的10%,最多不超过15%,并进行公布。
(3)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审报程序。药学系列的中、高级职称评定由市局初审后,报省药学系列高级评委会评定。职称晋升材料市局于每年10月15日前报省局人事教育处,初级系列由市局组织的初级评委会评审;属国家规定的以考代评的专业技术职称序列,在省局统一安排下由各级药监管理机构按规定组织考试;其它序列的职称评审,由省局委托代评。
(4)建立专业技术职称档案,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跟踪、分类管理,做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依据。
5、人员调配
药监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后,确因工作需要,可在本系统内进行人员调配,市级以下药监机构不得从其它事业、企业单位调入人员;选调工作人员应报省局批准后,才能按有关程序办理调入手续。药监系统跨地区调动,须由市局提出申请,报省局批准后实施;市局系统内的调动(除逆向流动外)由市局决定,逆向流动应报省局审批,鼓励机关人员到艰苦地区进行挂职锻炼。
6、新增人员
(1)市局和省局属事业单位没有增人计划原则上不得增加人员。市、县局机关接收大中专毕业生,由市局在编制限额内向省局上报需求计划,由省局会同省人事厅按照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公务员的有关规定,根据专业需求在应届毕业生中招考录用;省、市药品检验所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应由市局上报需求计划,经省局批准后,方可接收人员;军转干部的接收安置由省局会同省军转办共同下达接收计划;复退战士在编制内,征求各市局意见后,由省局会同省复退军人安置办共同下达接收计划。
(2)调入人员需有编制并符合岗位要求,市局提出申请,由省局负责统一向省人事厅办理增人计划卡和有关手续后,才能调入人员。
7、减人
职工调出或自然减员应及时填写减人通知单,及时到省局、省编办、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办理减人,核减编制册人数,停发工资手续。
8、档案管理
档案是对职工的历史记载,是职工职务晋升,确定身份、工龄、政治情况、工资变动等原始凭证。省局只管理省局任命的干部档案。县级分局档案由市局进行管理。市局要按照档案管理标准,对需归档的资料进行及时归档,对职工档案进行整理装订。省局将定期和不定期对档案管理组织检查和验收。
9、工勤人员管理
工勤人员应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积极参加省人事厅组织的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并将考核结果和工作业绩作为工勤人员工资晋升的依据。
10、借调人员的管理
各级药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严格控制在编制之内。确实工作需要,临时借调工作人员,先在机关内部调剂,内部无法调剂时,市局借调人员应向省局填写借调人员登记表,进行备案,经省局认可后方可办理借调手续,未经许可省局不负担其经费。
三、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管理
1、领导职务的设置原则:
3人以下的处(科)、室设一职;4至7人的处(科)、室设一正一副;8人以上的科室设一正二副。
2、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
(1)近两年年度考核连续为优秀或近三年连续为称职以上。
(2)晋升科员和正副科级职务、应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晋升县级分局正副局长,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3)晋升正科、正处级职务,需分别任副科、副处级职务两年以上;晋升科员、副科、副处级职务应任下一级别三年以上;晋升市局局长、副局长、纪检组长,必须具有三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逐步做到晋升上一级领导职务,应具有下一级两个以上工作岗位的经历。
(4)符合任职亲属回避规定。
(5)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3、非领导职务的设置原则及比例限额:
(1)要有利于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理顺关系。
(2)非领导职务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是实职,但不具有行政领导职责。
(3)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不搞平均设置。
(4)市药监局机关设置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非领导职务;县级分局机关设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非领导职务。
(5)市药监局机关设置调研员、助理调研员职位、由市局党组推荐人选,省局党组负责考察、任免,报省人事厅备案,市药监局及县级分局机关设置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由市局党组负责考察、任免,报省局审核备案,盖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务员管理专用章后,办理任职手续。
(6)市药监局机关设置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职位,比例限额不得超过本单位局级领导职数50%;各科室设置正、副主任科员的数额,可按科级领导职数的50%掌握。
4、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
市药监局、县级分局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应达到相应的任职标准,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并具有下列条件:
(1)调研员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任副处级职务四年以上;
(2)助理调研员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任正科级职务四年以上;
(3)主任科员应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任副科级职务三年以上;
(4)副主任科员应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任科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5)科员应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任办事员三年以上。
(6)办事员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新录用公务员初定职务按有关规定办理,由领导职务改任同级非领导职务的可不受上述资格条件的限制。
四、工资管理
1、工资实行分级管理。省局负责省局党组管理干部、局机关干部的工资审批工作,市局负责市以下单位的工资管理工作。工资变动实行逐级审批,市级以下单位职工的工资变动由市局上报省局初审后,每月10月—20日报省人事厅进行审批。
2、工资管理实行全省微机化管理,以市局为单位,建立单位工资管理系统,工资审批必须上报统一软盘。
3、职工工资统一由省财政厅委托银行发放,市局、县级分局工作人员执行国家机关工作人
员工资标准;各级药品检验所及有关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
4、工资基金实行手册管理,年底应在规定时间换发工资基金手册。
五、劳动管理
(1)各级药监机构应建立考勤制度,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按时出满勤,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市局领导外出三天以上应向省局请假,正职向省局局长请假,副局长、纪检组长外出向省局主管副局长、纪检组长请假。
(2)实行公休假制度。各级药监机构职工休假要严格遵守陕办字[1991]56号《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并根据工作人员实际安排人员轮休。
(3)执行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合理按排节假日人员值班,保证政令畅通。
六、本办法由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事教育处负责解释,发文之日起执行。
二OO二年七月二十日
第二篇:药品监督管理电子政务系统
药品监督管理电子政务系统
联网用户管理协议
为确保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全省药品(医药器械)企业实施网上申报审批、药品交易网络报备,实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医药企业之间的办公快捷、安全、低成本管理以及医药信息的畅通,加快全省的医药市场网络监管建设,提高全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国家药品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网上行”的战略要求。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委托吉林华虹网络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华虹公司”),作为系统技术支持方,并由华虹公司负责提供系统运行、管理、升级、维护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并负责管理吉林药监政务系统的联网用户。特制定本协议,联网企业签署本协议后将获得吉林省药监电子政务使用权,接受技术服务、承担相应义务。内容如下:
一、关于联网用户
联网用户是指全省范围内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研究机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医药类电子商务企业、医药中介企业、零售药店、医院制剂室等其它与医药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
二、关于技术支持方提供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一)服务内容
为联网用户开设电子申报专用账户,分配用户名及密码。用户可凭此账户登录吉林药监电子政务系统的企业申报系统,实现与药监局的联网,实现药监局对企业的网上监管,实现企业公文报表的网上申报、审批;
提供联网企业用户依托于吉林药监政务系统的企业电子邮局系统,可使用企业唯一的邮局域名,企业可以自由分配给企业管理人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用户的企业形象;
帮助联网用户在吉林药监政务系统内建立电子档案,可用于今后有关企业的资格认证或数字证书的制作等;大大减少政府部门对企业资料的统计上报需求。
提供吉林药监政务系统内相关子系统的免费技术升级,包括企业申报子系统及企业电子邮局系统的升级;
提供企业信息化转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免费技术咨询,包括企业资源规划、供应链管理、网络销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市场管理等;
提供相关医药信息,包括政府公告、药监动态、市场信息、产品信息等;
提供相关医药数据查询,包括10大类医药数据库的查询。
提供在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企业之窗》发布信息、做友情链接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企业无形资产;若企业没有网站,可以根据企业需求以最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制做网站。
提供企业内部办公系统、监控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内容的更新和技术支持。
(二)协议期限
本协议期限为一年,自联网用户注册成功之日起计算。
(三)联网费用标准及付费方式
联网费标准:人民币元/年。
付费方式:联网用户应在送交《企业联网注册登记表》的同时交纳第一的联网费用,并完成注册。用户资格一经注册24小时内生效,当日即为“用户资格生效日”。联网用户应在以后每一年的“用户资格生效日”的前15日内交纳下一的联网使用费。否则,系统使用权将自动中止,其使用资格自动被取消。
三、关于用户注册信息
联网用户注册时应当按照《企业联网注册登记表》的提示填写详尽准确的资料信息。
在用户注册信息发生变化后,用户有要及时通知电子政务办公室更新自己的注册信息。
用户提供的所有信息将视为联网企业的准确信息。
四、关于联网用户义务
用户一经注册成功,成为吉林药监政务系统的合法用户,将得到一个网上申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和密码只允许联网用户使用,不得将其公开或提供给第三方,联网用户将对申报用户名和密码的安全负有全部责任。
联网用户应不定期的修改密码。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其它用户帐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知电子政务办公室系统管理者。
每一个联网用户要及时交纳联网使用费,不得拖欠。
五、关于联网用户信息的保密制度
对联网用户提供的信息资料实行保密制度,并承诺不会在未经用户授权时公开、编辑或透露其有关自身的信息资料。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关机构依国家利益或依相应法律程序要求;
在紧急情况下竭力维护用户和社会大众的安全。
六、关于联网服务条款的确认和接纳
联网用户确认已仔细阅读本联网使用条款,并接受条款的全部内容。
七、关于联网使用条款的完善和修改
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吉林药监电子政务系统的系统管理者为不断地完善服务质量有权修改有关使用服务条款。联网用户的权利及义务的表述,均以最新的联网使用条款为准。
本协议一式两份,分别由联网企业、吉林华虹公司签字盖章。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吉林药监电子政务系统的所有方,负责监督协议的执行和管理。协议双方各执一份。并在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联网用户企业名称(盖章):
法人(盖章)签字:
日期:
吉林省华虹医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系统技术支持方)(盖章)法人(盖章)签字: 日期:
第三篇:陕西省森林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2-01-04 【生效日期】1982-01-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森林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1982年1月4日陕西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森林保护
第三章 森林管理
第四章 造林育林
第五章 奖励与惩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爱林护林,植树造林,是全省人民的光荣义务和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人民群众进行爱林护林的宣传教育,动员全省人民保护森林,发展林业。
第三条 第三条 森林资源包括林木、竹子、林地以及林区范围内的野生植物、动物。
森林按不同效益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四条 第四条 森林属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社员在房前屋后、自留山和生产队划定的地方种植的树木,永远归社员所有,允许继承。
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在自己用地和当地政府划定的地方种植的林木,归种植单位所有。
国家、集体、个人以及其他部门、单位的林木,经过清理登记,明确权属,由县或者县以上人民政府颁发林权证,保障林木所有权不受侵犯。不准将国有林划给集体和非林业单位,不准将集体林划给个人,不准侵占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林木。
第五条 第五条 林业建设必须执行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加强森林保护,大力植树造林,积极抚育改造,合理采伐利用。
第二章 森林保护
第六条 第六条 根据森林状况,划定林区县和林区社、队,作为重点保护地区。
林区县由省人民政府划定;林区社由地区行署(市人民政府)划定;林区队由县人民政府划定。
林区县和林区社、队实行以林为主,全面发展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要合理安排林区县和林区社、队的粮食购销任务。
第七条 第七条 各级林业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的林业建设事业。充实健全林业工作站,根据需要建立林业工作分站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站。
省、地区(市)和森林面积较大的县,应当建立有林业、公安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护林防火指挥机构;建立健全林业公安、检察、法院机构。
行政区交界的林区,建立护林联防组织。通往林区的山口要道,由县人民政府设立护林检查站。
人民公社根据需要配备林业专职干部。
第八条 第八条 国营林业局、林场和林区社、队,应当建立群众性的基层护林组织,订立护林制度和护林公约;划定护林责任区,配备专职或兼职护林人员。
护林人员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护林政策;
(二)进行巡山检查;
(三)制止一切可能引起破坏森林的行为。
第九条 第九条 严禁毁林开荒,禁止陡坡开荒。已经垦种的,必须限期停耕还林。
第十条 第十条 严禁乱砍滥伐森林、树木。
林权有争议的,在纠纷解决之前,任何一方都不准砍伐有争议的林木。
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军事禁区和秦岭、巴山、关山、乔山、黄龙山五大山系主梁两侧各一公里范围内的森林,禁止采伐。
五大山系主梁两侧一公里以外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名胜古迹林、环境保护林、科学试验林以及公路、铁路、河流和渠道两侧的护路、护岸、护渠林木,只许抚育采伐、卫生采伐和更新采伐,不得皆伐。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林业管理单位要在林区修建护林防火设施,做好森林火灾预测预报,防止森林火灾,保障森林安全。
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五月底,为森林防火期。防火期内,必须加强火源管理,严格控制用火。
在林区进行生产需要用火的,必须经林业管理单位批准。
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必须立即组织力量,全力扑救。驻军和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大力支援。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各级林业行政部门和国营林业局、林场,要做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以及林木种苗检疫工作,防止危险性的病虫害传播和蔓延。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在珍贵、稀有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繁殖地区,由省人民政府划定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管理。未经管理单位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自然保护区从事生产和狩猎活动。
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必须严加管护,不得任意猎捕。不得在禁猎区、禁猎期狩猎,不得使用危害人畜安全和破坏动物资源的狩猎工具和方法。
严禁砍挖古老、珍贵、稀有的树木、植物。
第三章 森林管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国有林按山脉、水系和森林分布情况,设立国营林业局、林场,实行分级管理,建立严格的森林管护和生产责任制。国营林业局、林场的建立、撤销、合并和改变其经营区界,按规定报批。
未建立国营林场的国有林,由县林业行政部门设立管护站。零星小片的国有林,可委托社、队管护,签订合同,林权不变,收益分成。
国营林业局、林场根据需要,组织林区社、队参加各项林业生产活动,付给合理报酬。居住在国有林区而没有集体林的社、队,国营林场要在生产、生活用材方面予以照顾。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集体所有的林木,建立社队林场、专业队或包到户、包到劳,负责经营管理,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耕地上的零星树木,可以包给社员经营。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量。以国营林业局或林场、林区公社为单位计算,用材林的年采伐量,不得超过年生长量。全省木材生产计划,由省人民政府下达,各级不得层层加码,不准计划外采伐。
国有林的采伐,由国营林业局、林场根据国家计划,制定采伐作业设计,分别报省、地区(市)林业行政部门审批。社队集体和部门、单位采伐自有林木,要提出计划,报县(市、区)林业行政部门审批,发给采伐证。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林区木材及半成品由林业部门统一经营管理,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进入林区采伐、收购和加工。
供销、轻工、外贸、社队企业等部门需要的柴、炭、木柄、木棍、沙柳、扫帚、竹子及大宗木竹制品、半成品,均应纳入计划,由林业部门负责组织生产,提供货源。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严禁盗伐和非法贩运木材,严禁投机倒把活动。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运输木材、竹子和木竹制品、半成品出县的,必须有县林业行政部门发给的运输证明;出省的,必须有省林业行政部门发给的运输证明。国家计划调拨的木材,凭批准的调拨计划、运输计划、供货合同运输出境。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进入林区狩猎或从事林副业生产,由当地林业管理单位批准。进入林区的人员,必须遵守护林制度,不得毁坏林木,不得破坏资源。
国有林区的林副业生产,由林业部门统一管理。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建立林业基金制度。木材、竹子和林产品征收育林费,征收标准按国家规定执行。林副产品按实际消耗量征收,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局、省林业局共同制定。
第四章 造林育林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实行全民义务植树。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十一岁的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每人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棵,包栽包活,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它绿化任务。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划和实施计划,限期绿化所属地区的宜林地和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实现《 森林法(试行)》要求的森林覆盖面积和绿化任务。
铁路、交通、水利、农垦等部门,要营造护路、护岸、护田林。煤炭、造纸和其他以木材为原料的企业,要建立原料林基地。烧柴困难的地方,要发展薪炭林。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城市、集镇,应当把植树绿化作为市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动群众种树、种草、种花,美化环境。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要带头绿化环境。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国营林业局、林场和社、队,在林木采伐后,应当以人工更新为主,于采伐当年或次年内及时更新。积极开展封山育林,进行次生林抚育改造和人工林抚育间伐,促进林木速生丰产,扩大森林资源。
第五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集体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林业行政部门给予表扬或奖励。
(一)连续三年以上无森林火灾,无乱砍滥伐,无毁林开荒的;
(二)在护林中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扑救森林火灾,制止乱砍滥伐,事迹突出的;
(三)育苗造林,封山育林,抚育林木成绩显著的;
(四)在林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中做出优异成绩的。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暂行办法的单位和个人,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毁坏“四旁”树木一棵要栽活三棵,或处以罚款。
(二)盗伐、滥伐、乱砍林木的,除追回木材外,并处以罚款;数量大,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烧毁森林、毁林开荒、毁林搞副业的,应分别情节,责令限期还林,赔偿损失,处以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四)乱捕滥猎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破坏珍禽珍兽和其他野生动物资源的,砍挖古老、珍贵、稀有的植物的,根据情节,处以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五)无证运输木材,拒绝检查,殴打护林人员、木材检查人员的,根据情节,除扣留木材外,分别给予罚款,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六)非法贩运木材,投机倒把,情节较轻的,没收木材,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非法进入林区收购、加工木竹及林副产品的,根据情节,没收木竹及产品,处以罚款。
(八)国家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贪污受贿,使森林遭受破坏的,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给予经济制裁、行政处分的,由林业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处理,追究刑事责任的,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暂行办法授权省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本暂行办法和实际需要,可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本暂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药品管理系统(范文模版)
药品管理系统一、内容摘要
社会在进步,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这加速了医药行业的发展。在现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背景下,很多工薪一族在面对一些小疾病的时候往往选择到附近的药店购买非处方药进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便民药店越来越多,而中小型药店普遍存在药品管理混乱等问题,容易造成药品积压甚至失效,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本药品管理系统主要围绕药品管理来操作,根据需求,系统主要实现药品库存管理、销售管理两大业务,为用户提供任意时间段的药品库存查询,设置药品库存下限查询。同时还向用户提供了库存报表、销售报表、即将过期药品报表、利润报表等丰富的报表。系统使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Studio 2010平台,采用 C#语言,结合SQL Server 2008数据库进行设计与实现。系统经过测试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操作界面较友好,操作方法简单,可以用于中小型药店的药品管理。
二、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1)课题研究背景
药品管理系统可以为药店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很多中小型药店都使用传统手工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数据易丢失等,容易造成药品积压甚至失效。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纸质版数据,这对于查询、修改都造成很大不便。
使用计算机对药品进行管理相对于手工管理而言,具有很多优点。例如:查询方便快捷、数据存储量大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了药品管理的效率,也能更好地保证药品的效期安全,是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体现。因此,开发一套适用于中小型药店的药品管理系统管理软件很有必要。(1.2)系统开发的意义
中国现在的医药体系还不成熟,药品管理系统也不成熟。在国内有很多软件公司开发药品管理系统,基本采用进销存模式,系统功能比较完善,但在安全、简捷、性能以及人性化设计方面还存在不足。2 需求分析(2.1)系统功能分析
药店的正常运转货源要得到保证,这就必须有着良好的进货入库管理功能,同时为了药品质量的保证,以及在未知药品销量时可以保证药店不至于积存大量的药品,对一些积存的药品进行合理的退货。作为药店盈利机构,药店的销售是非常重要,同时要求透明化,药店的入库单、销售单、退货信息都必须合理的记录统计。药品的存货是药店进行正常运行的保证同时合理的库存量更好的应对某些药品需求量的变化,同时记录药品出库信息可以更好的反应药品的销售信息。在仓库中药品的储藏出现的损失,通过记录的信息可以精准核对药品量的信息。同时在仓库储存中应设置药品的库存下限,以便及时反映药品的信息,为药品进货提供可靠依据。
药品,是药店的资源。药品的管理直接影响药店的经营,药品管理做得不好会引起药品的混乱,容易导致药品失效,造成损失。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药店本身的信誉以及给药店创造更好的效益,本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良好的人机界面。二.药品入库及调价管理。三.药品销售及退货管理。四.药品报损管理。五.完善的数据查询。六.丰富的报表。
七.数据导出到Excel、Word、PDF功能。
第五篇:陕西省省属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省属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督促省属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省属企业职工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陕政发[2004]22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参照《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属企业,是指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的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公司。
第三条 省属企业应当依法接受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所在市、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省国资委按照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对省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指导督促省属企业贯彻落实国家和陕西省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
(二)督促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对企业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目标责任考核;
(三)依照有关规定,参与或者组织开展省属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督查,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防范和隐患治理措施;
(四)参与企业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负责落实事故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
(五)督促企业做好统筹规划,把安全生产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保障职工健康与安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第四条 省国资委对省属企业安全生产实行分类监督管理。省属企业依据省国资委核定的主营业务和安全生产的风险程度分为三类(见附件1):
第一类:主业从事煤炭及非煤矿山开采、冶金、建筑施工、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交通运输的企业;
第二类:主业从事机械、电子、电力、建材、医药、纺织、物流、旅游、农业的企业;
第三类:除上述第一、二类企业以外的企业。
企业分类实行动态管理,可以根据主营业务内容的变化进行调整。
第二章 安全生产工作责任
第五条 省属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全员参与”的原则,逐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覆盖本企业全体职工和岗位、全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
第六条 省属企业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领导负责制。
(一)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应当全面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二)省属企业主管生产的负责人统筹组织生产过程中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重要领导责任。
(三)省属企业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管理领导责任。
(四)省属企业其他负责人应当按照分工抓好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
第七条 省属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包括:
(一)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机构——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负责统一领导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决策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安委会主任应当由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担任。安委会应当建立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二)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
第一类企业应当设置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独立职能部门。
第二类企业应当在有关职能部门中设置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内部专业机构;安全生产任务较重的企业应当设置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独立职能部门。
第三类企业应当明确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任务较重的企业应当在有关职能部门中设置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内部专业机构。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部门或者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对其他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和监督。
第八条 省属企业应当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各职能部门应当将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具体分解到相应岗位。
第九条 省属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配备数量,应当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国家和行业没有明确规定的,省属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内容和性质、管理范围、管理跨度等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
省属企业应当加强安全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当逐步达到以注册安全工程师为主体。
第十条 省属企业工会依法对本企业安全生产与劳动防护进行民主监督,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第十一条 省属企业应当对其独资及控股子企业(包括境外子企业)的安全生产认真履行以下监督管理责任:
(一)监督管理独资及控股子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具备情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情况;安全生产投入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情况;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一类省属企业可以向其列为安全生产重点的独资及控股子企业委派专职安全生产总监,加强对子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
(二)将独资及控股子企业纳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其项目建设、收购、并购、转让、运行、停产等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实行报批制度,严格安全生产的检查、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
对控股但不负责管理的子企业,省属企业应当与管理方商定管理模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通过经营合同、公司章程、协议书等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目标和要求等。
对参股并负有管理职责的企业,省属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参股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省属企业各级子企业应当按照以上规定逐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 安全生产工作基本要求 第十二条 省属企业应当制定中长期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实现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第十三条 省属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积极推行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体系等,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
省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应当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风险控制体系、教育体系、监督保证体系等。
省属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运行控制,强化岗位培训、过程督查、总结反馈、持续改进等管理过程,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
第十四条 省属企业应当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消除或者减少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保障职工职业健康。
第十五条 省属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包括预案体系、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支持保障体系等。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工作,落实应急物资与装备,提高企业有效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能力。
第十六条 省属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和管理方案,确保重大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第十七条 省属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制度,规范各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的频次、控制管理原则、分级管理模式、分级管理内容等。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落实专项治理经费和专职负责人,按时完成整改。
第十八条 省属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 省属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国家和行业没有明确规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比例的省属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实际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取足够的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用应当专户核算并编制使用计划,明确费用投入的项目内容、额度、完成期限、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确保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的落实,并将落实情况随业绩考核总结分析报告同时报送省国资委。
第二十条 省属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制度,严格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和培训考核制度;严格落实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第二十一条 省属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机制。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加大安全生产奖励力度,严肃查处每起责任事故,严格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省属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新闻发布制度和媒体应对工作机制,及时、主动、准确、客观地向新闻媒体公布事故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三条 企业制定和执行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标准等应当不低于国家和行业要求。
第四章 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制度
第二十四条 省属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一的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和本的工作安排报送省国资委。
第二十五条 省属企业应当按季度、对本企业(包括独资及控股并负责管理的企业)所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并填制报表(见附件
2、附件3),于次季度首月15日前和次1月底前报省国资委。省属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实行零报告制度。
第二十六条 省属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突发事件后,应当按以下要求报告省国资委:
(一)境内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省属企业应当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快报(见附件4),按本办法规定的报告流程(见附件5)迅速报告。事故现场负责人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上一级单位负责人报告;以后逐级报告至省国资委,且每级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小时。
(二)境内由于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属企业应当立即向省国资委报告。
(三)境外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省属企业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省国资委报告。
(四)在省属企业管理的区域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省属企业作为业主、总承包商或者分包商应当按本条第(一)款规定报告。
第二十七条 省属企业应当将政府有关部门对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及批复及时报省国资委备案,并将责任追究落实情况报告省国资委。
第二十八条 省属企业应当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机构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名称、组成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联系方式报省国资委备案,并及时报送变动情况。
第二十九条 省属企业应当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报省国资委备案,并及时报送修订情况。
第三十条 省属企业应当将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大举措和成果、重大问题等重要信息和重要事项,及时报告省国资委。
第五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与奖惩
第三十一条 省国资委参与省属企业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并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及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复负责落实或者监督对事故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
第三十二条 省国资委组织开展省属企业安全生产督查,督促省属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省属企业违反本办法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省国资委根据情节轻重要求其改正或者予以通报批评。
省属企业半年内连续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省国资委除依据有关规定落实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外,对省属企业予以通报批评,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第三十三条 省国资委配合有关部门对省属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举报进行调查,或者责成有关单位进行调查,依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处理。
第三十四条 省国资委根据省属企业考核期内发生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认定情况,对省属企业负责人目标责任考核结果进行下列降级或者降分处理(见附件6):
(一)省属企业负责人目标责任考核期内发生特别重大责任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或者发生瞒报事故的,对该省属企业负责人的目标责任考核结果予以降级处理。
(二)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承担一定责任的第二类省属企业;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承担一定责任的第三类省属企业,对该省属企业负责人的目标责任考核结果予以降级处理。
(三)省属企业负责人目标责任考核期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累计达到规定事故级别的和主业从事煤炭开采百万吨死亡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对该省属企业负责人的目标责任考核结果予以降级处理。
(四)省属企业负责人目标责任考核期内发生较大责任事故和重大责任事故但不够降级标准的,对该省属企业负责人的目标责任考核结果予以降分处理。
(五)省属企业负责人任期目标责任考核期内连续发生瞒报事故或者发生两起以上特别重大责任事故,对该省属企业负责人的任期目标责任考核结果予以降级处理。本办法所称责任事故,是指依据事故调查报告及批复对事故性质的认定,省属企业或者省属企业独资及控股子企业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安全事故。
第三十五条 对未严格按照陕西省和行业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的省属企业,省国资委从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业绩利润中予以扣减,并予以降分处理。
第三十六条 授权董事会对经理层人员进行目标责任考核的省属企业,董事会应当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经理层人员目标责任考核,与绩效薪金挂钩,并比照本办法的安全生产业绩考核规定执行。
董事会对经理层的安全生产业绩考核情况纳入省国资委对董事会的考核评价内容。对董事会未有效履行监督、考核安全生产职能,企业发生特别重大责任事故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省国资委对董事会予以调整,对有关董事予以解聘。
第三十七条 省属企业负责人目标责任考核中因安全生产问题受到降级处理的,取消其参加该考核省国资委组织或者参与组织的评优、评先活动资格。
第三十八条 省国资委对安全生产相对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最好水平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省属企业予以表彰。
第三十九条 省国资委对认真贯彻执行本办法,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奖励。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第三条的规定执行。国务院对特殊行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公共事件等级划分按《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附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中安全事故类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境外省属企业除执行本办法外,还应严格遵守所在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国资委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本办法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