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管委会工作计划
一、200x年工作总结
1、工程建设全面铺开。中心区建设项目主要有道路工程、公共配套项目、办公大楼三块。这些项目正在按照“多业主、快速度、高质量”的建设思路有序地推进。一是城市框架逐步形成。10条道路工程中,三环路、二环路工程正在建设之中。三环路一标段因政策处理延误工期,争取年内完成沥青路面浇注,三标段完成路面及绿化工程。二环路3#桥打桩、桥的承台已完成,同时完成水深村的拆迁工作,完成旭阳路至4#桥的沥青路面建设。晨曦路i标段(双雁路至四环路)全线路基工程、排水工程和1#桥全部完成,绿化、路灯的施工招标和材料采购正在进行中;2#桥已完成下部结构。ii标段(东银路至滨江路)全线路基填筑,排水、排污工程全部完成;5#桥已完成桥台浇注。滨江路已完成50%的路基施工。银溪路、东银路至旭阳路段正在进行路基工程建设,双雁至四环路段将于12月10日完成工程招投标年内开工建设。二是行政办公楼建设进程加快。行政管理中心:(1)主楼:外墙从上往下已完成至一层,室内装修地砖和走廊地面从上往下已铺至一层,吊顶已基本完成;钢构完成80%的工程量;其它相关的水电安装、空调及智能化安装各专业工作正配合室内装修进行;水电安装完成85%,空调安装完成90%,电梯亦安装完毕。(2)附楼标段:外墙完成85%的工程量;室内装修完成65%的工程量。其它相关的水电安装、空调及智能化安装各专业工作正配合室内装修进行;水电安装完成80%,空调安装完成90%。市民活动中心工程进展:即将完成室外装饰,室内装饰已完成70%,室外广场绿化铺装正在进行招投标。中心公园西区6号楼、苗木种植、竹林庭院、小广场(除部分景墙和景观柱外)等工程已基本完成施工。西区硬质景观、河道驳岸、木栈道、木平台和木亭工程全部完成施工。南区驳岸基础工程已完成全部施工。同时已完成2号桥、3号桥桥墩工程和3号桥桥面的钢结构安装。双雁公园、东山公园的规划设计已通过会审。妇幼保健院已全面封顶,公共卫生大楼已进入全面的室内装修阶段和绿化阶段,公安指挥中心总平面进场施工,国税已完成主楼装修,报业办公大楼和质监办公大楼已进入验收阶段。人才大厦已填土,现已进入扩初会审的准备阶段。康居工程一期基础工程12月底完成。新华书店已建到八楼,计划年底结顶。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已开工建设。
2、规划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中心区环河景观的方案设计的完善工作已顺利通过;协助水深村做好旧村改造的规划设计工作及中心区区间河道的调整方案;完成三个项目(约139亩用地面积)地块出让前的规划审报工作;配合政策处理科做好市政设施、村安置留用地的报批工作;已完成7个出让地块项目、3个村安置留用地及水深村的旧村改造的方案会审。完成了体育场路,东银路等道路的方案和初步设计。完成了康居工程二期和廉租房等项目的方案及初步设计。
3、征地、政策处理工作进展明显。为确保各个工程的顺利建设,征地及政策处理工作十分关键。上半年,我委在协助有关业主单位做好有关工程征地后续工作和政策处理的同时,做好各村留用地审报工作和农转用上报工作前期准备工作;投标地块前期政策处理工作;南草垟、悬浦、马车河及其它村地上青苗补偿和附着物处理工作。
第二篇:区管委会工作总结
区管委会工作总结
在中国开发区即将走过30年光辉历程、全面开启新一轮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大幕的关键时点,在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时刻,党工委、管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今年,部署明年,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稳中奋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奋力开创新区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13年,全区上下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牢牢把握“创新争先、量质齐升”总基调,以“五大行动计划”为主抓手,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促改革、惠民生、优环境等重点工作,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1、优化结构稳增长,发展质态不断提升。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狠抓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城乡建设,着力改善民生,经济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gdp、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460亿元、46.86亿元、560亿元,分别增长13%、20%、24.4%,在连续多年高位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到位外资9.1亿美元,同比增长28.7%,总量在全省开发区中位列前四。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开发区中继续进位争先,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前移21位,工业销售总量和增幅分别前移5位和6位,进出口总额增幅前移14位,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量前移14位。主攻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完成新兴产业投入272亿元,同比增长39.2%,新增总量全市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6%,比去年提升4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税销售711亿元,同比增长10.8%,增幅全市第一;新增“四上”企业262家,同比增长60.4%,占全市1/3。同时,全区各板块开发建设取得新突破,大港街道大项目招引取得突破,科技新城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丁岗“三新”建设荣获全市特等奖,大路圌山片区旅游开发与生态建设全面启动,姚桥大开发开局良好。
2、聚精会神抓项目,产业升级成效明显。突出大项目引领,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新签约瑞尔汽车基地、艾科检测基地、汇鸿冷链物流基地等总投资超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以上重点项目40个,同比增长42.9%,总数创历史新高。省级以上新批项目数全市第一。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新开工数和竣工数同比增长54.2%和45.8%,创历史之最。中陆航星通航整机、路劲国际社区等项目开工建设,中节能太阳能电池组件二期、航天海鹰大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件等项目竣工投产。成功获批国家火炬中心镇江高性能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省级军民结合示范基地等。深入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打造循环产业发展特色。与苏粮集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建立战略合作,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新区总商会、创新总裁俱乐部等协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企业服务和项目推进。
3、注重创新强特色,开放合作深度拓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r&d经费投入持续加大,占gdp比重提升至2.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1.7%,比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签订重大产学研项目42项,增长23.6%。引进国家“千人计划”8人,入选省“双创计划”17人,位列全省开发区第三,入选市“331计划”总数继续领跑全市。加强与黑龙江大学的产学研对接,积极推进对俄合作。深化国际合作,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建设快速推进,明确了“三基地、三中心”的发展重点,与瑞士政府及工商界开展了紧密合作,建立了商务部和省市联动推进机制,在手洽谈重点项目20多个,成为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扩大开放的新示范。海峡两岸(镇江)新材料产业合作示范区成功获批并揭牌。成功举办首届国家级开发区对话世界500强活动,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与东海开发区南北共建园区获评省先进园区,对口支援霍尔果斯经开区兵团分区取得新进展。
4、围绕民生办实事,城乡一体加快推进。提升城市品质,全年投入210亿元,加快实施港南路改造、捆山河整治、中华茶博园等37项市重点工程和86项区重点工程,完成拆迁90万平方米,新开工安置房176万平方米,安置80万平方米,开工面积和安置面积居全市首位,建设量和投入量创历史新高。加快推进第一外国语学校、科技新城医院等等一批重点民生工程。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609元,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开展“土地换保障”工作,近2万农民共享开发建设成果。成功举办“直通巴黎”等有影响力的文体活动。实施“爱我新区、护我环境”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推进省级生态工业园创建。新区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建设示范区,平安创建实现“九连冠”,有效保障了全区和谐稳定。
5、从严要求转作风,基层基础全面加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全面开展办公用房清理,严肃查处顶风违纪案件。深入开展“三解三促”、“百名干部挂职服务百企”、“第一书记”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等活动,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圆满完成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换届工作,开展“创新争先在新区、共产党员见行动”系列主题活动,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正面舆论引导,为新区发展鼓实劲、造时势、聚人心。狠抓责任落实,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有力保障了目标任务完成。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党风、政风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大、政协发挥监督职能,积极建言献策,有力推动了全局工作开展。成绩值得肯定,但同时也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累积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变,转型升级尚待取得根本性突破;优质大项目好项目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出效应和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经济增长的后劲和动力不强;资源环境制约仍然突出,环境治理任务艰巨紧迫,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快,民生改善还需着力加强;机关作风、服务效能和干部的执行力、创造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里高度重视,采取扎实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第三篇:街道管委会工作计划
街道管委会工作计划
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以《区委2010年工作要点》、《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分解一览表》为指导,按照全区“工作落实年”的总体要求,在与市、区相关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结合管委会“繁荣辖区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及辖区实际情况,制定2010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组建队伍,建章立制
1、确立管委会办公地点,核算相关费用,合理配备办公用品,完成一厅式办公大厅的装修工作。
2、选调管委会办公室干部,设立相关科室,明确各科室职责,完善管理体制。
3、组建110人的公益性岗位管理员队伍。面向社会、公开、公平招聘、择优录用,制定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完善管理员队伍建设。
4、组建管委会保洁公司。根据辖区道路清扫保洁现状及保洁员分布状况,重新核定保洁员人数,确保辖区保洁质量。
5、与区执法局共同协商做好驻管委会执法中队的选派工作,明确选派标准和派驻人数,并制定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6、制定工作人员培训计划。以业务知识、执法技巧、纪律作风及相关礼仪知识为培训重点,分批次、分专题,培养工作人员“服务经济社会大局”的工作理念,提高工作人员在复杂工作环境下的办案能力、协调能力。
7、完善管委会工作机制。通过例会(每周召开一次)对前一阶段各项工作进行讨论、总结,制定下一步工作的要点和计划,提高各项工作的周密性与计划性,保障管委会工作有序、高效的进行。
8、制定管委会与相关单位、辖区各商会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管委会与相关单位、商会之间的沟通,指导商会开展工作,鼓励商家为管委会建言献策;并促成北大街、都城隍庙各企业、商家尽早成立商会。
9、建立与各专业协会的交流互动平台。邀请各专业协会(西安外商投资协会、西安旅游协会、西安装饰协会、西安建筑业协会、西安消费者协会等)参与到管委会辖区门头牌匾的设置、商业业态调整等工作中,并对管委会工作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提升管委会工作水平。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创新管理体制
1、利用网络覆盖范围广、信息交流及时的特点,建立管委会信息管理平台,设计管委会网页,通过网络宣传管委会各项工作的目的、意义及街区建设、发展方向、招商引资等信息。
2、对国内知名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体制进行考察、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培养数字化管理专业人员,搭建管委会数字化监控平台,在辖区内实行监察员和数字化结合的监控管理模式。
3、借鉴国内知名街区管理经验,结合辖区自身实际情况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邀请国内先进的质量管理认证机构对管委会的管理进行设计和认定,实行标准化管理。
4、建立档案管理体制。设立管委会资料库,收集西大街、北大街、北院门一条街、化觉巷古玩街的相关资料并整理分类,建立档案管理工作体制,为以后辖区规划、城市建设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三、整合统计辖区资源,提升辖区投资环境
1、对辖区地下通道、停车厂、广场以及公用电话、雕塑、座椅、垃圾箱等公共设施进行摸底调查。明确其建设单位和责任单位;对表面不洁、受损的设施,及时联系各设置单位或责任单位进行整修并安排专人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对辖区沿街门店进行走访摸底。全面掌握各商家的经营范围、营运状况及总部和其它分部的相关信息,为以后辖区业态调整、招商引资、发展辖区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3、对西大街沿线行政单位进行摸底统计。并积极协调动员西大街沿线行政单位通过置换、异地搬迁等方式进行外迁,腾出商业旺地,用于发展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促使西大街形成完整的商业链条。
4、根据辖区实际,结合辖区商业运作规律,以辖区长期繁荣发展为目的,采取行政手段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法对辖区业态进行规划调整,打造以浓厚文化特色为背景餐饮、时尚、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商业街区。
5、开展街区点亮工程和建筑立面整治工作。按照规划要求,结合辖区商业格局,采取商家、专家齐参与、共探讨的方式研究制定街区点亮工程和建筑立面整治方案及门头牌匾的设置,对辖区沿街商铺门头、建筑立面进行整改和点亮,力求整改效果与商业街长期发展相协调,满足市场需求,创建辖区繁荣、和谐的商业环境。
6、结合辖区实际,积极推进辖区北院门一条街、化觉巷街古玩街特色化发展,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街区宗教文化、特色餐饮等资源,进一步提升北院门一条街、化觉巷古玩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辖区经济全面繁荣发展。
7、加强辖区市容秩序管理,重点做好辖区内沿街九乱、非法营运及北院门一条街出店、占道经营、流动摊贩的相关整治工作,全面提升街区环境秩序。
四、搭建平台,促进辖区经济发展
1、积极参加第十四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提前好做招商项目征集工作,印制项目册,通过各种渠道邀请境内、外客商参会,扩大管委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辖区经济快速发展。
2、开展陕北招商活动。进一步深化与延安、榆林等陕北地区的合作关系,赴两地开展投资环境说明暨招商推介活动,积极宣传辖区投资环境及重点招商项目,吸引更多的陕北客商到我辖区投资发展。
3、围绕西大街及全区商贸服务业发展,举办西大街高峰论坛,争创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借助西大街高峰论坛认真做好辖区的招商工作,推动辖区经济繁荣发展。
4、抓住东大街改造机会,积极走出去,排线索、收信息,主动与因改造需搬迁的各商贸、娱乐、服务等企业沟通,争取把它们引入西大街。争取全年西大街商业销售额突破50亿,带动北大街和历史文化街区发展。
5、抓好辖区内剩余楼宇的招商工作。重点做好已入驻企业的服务工作,加大对上海城、唐人街等项目二次招商力度。
第四篇:管委会2021年主要工作计划参考
管委会2021年主要工作计划参考模板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配套,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园区承载力。加快路网建设,力争风光南路开工建设,形成外围旅游大环线;加快x水厂调试运营及后续配套管网建设,逐步解决区域供水;启动x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在狄寨路、东月路等重点路段铺设排污管网,逐步完善区域排污需求;推进东月路、双塘路等重点路段的路灯工程和垃圾箱配建工程,在主要路段配建一定数量的停车场。
二是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区域旅游接待能力。推进已建成示范园的改造提升,依托樱桃谷和鲸鱼沟老牌景区复苏,打造以赏花摘果、农事体验、水上观光为主的休闲观光游;积极拓展休闲体育产业,努力争创x区休闲体育产业园,依托示范区路网,建设自行车骑行绿道,开展环塬马拉松、自行车赛事;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配合葡萄采摘、白鹿仓建成开放等时间窗口,管委会联合灞河新区委宣传部、陕旅集团骏途旅游网打造白鹿原全域旅游品牌及策划包装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宣传推介白鹿原品牌,提高x的影响力。
三是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力推进项目落地。重点引进都市农业、观光旅游、休闲体育等项目,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服务和保障,积极解决企业和群众在资金、人才和产品销售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争取招大引强;全力争取x国家级现代马术体育运动中心、x二期、x水台、四季健康运动城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将白鹿原打造成x国际化大都市的生态环境高地、都市农业高地、乡村旅游高地、体育健康高地。
第五篇:管委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县产业集聚区按照省、市统一部署,以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为目标,加大投入,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2011年产业集聚区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4.98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面积3.9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6亿元,道路、供排水管网、标准化厂房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开发区域内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已入驻工业企业99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20家,从业人员22821人,规模以上企业27家,省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家。初步形成了以纸及纸制品加工、制衣制鞋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今年以来,完成工业项目投资46.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6.3亿元,利税6.2亿元。
(一)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情况。为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提高承载功能。今年以来,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2亿元,其中:规划“五纵五横”道路,建成通车道路19公里,其余道路已完成规划、测量、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铺设供排水管网55公里,并完成了第二自来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的选址规划工作,现已开工建设;架设高低压线路22公里,实施了变电站增容工程;架设弱电管网52公里,完成了部分3G基站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23.6万平方米;罗楼、尤寨、魏堤口三个安置区等公共服务设施正在建设中。
(二)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情况。一是新上大项目明显增多。今年以来,产业集聚区新入驻工业项目22个,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11个。已完成工业项目投资46.9亿元。目前,投资3.5亿元的**新浩纸业涂布白卡纸项目已于6月份投产;投资1.3亿元的垚佳电子元器件加工项目已于9月份试生产;投资7.8亿元的安踏鞋业项目、投资4亿元的河南冠益管业塑料管道、投资3.4亿元的河南富泰农业小麦胚芽油、投资2亿元的河南中宇马具加工项目、投资1.2亿元的**晶城玻璃项目,厂房均在建设中;投资3亿元的宏基钢构项目,围墙已建好;投资3.5亿元的恒升冷轧高强度建筑钢生产项目,标准化厂房、办公楼正在建设中;投资1.68亿元的京典颗粒复**项目和投资5亿元的新荣高级扑克牌纸项目土地正在征用中。二是投产项目产销两旺。投资3.5亿元的**新浩纸业涂布白卡纸项目、投资3.2亿元的**鼎泰木业刨花板项目、投资8000万元的河**润服饰加工项目、投资1.3亿元的垚佳电子元器件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运营正常,效益可观。
(三)产城互动发展情况。一是全力实施产业集聚区村庄改造搬迁,集中安置,目前正在改造拆迁行政村8个,为集聚区产业发展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罗楼、尤寨、魏堤口三个安置区已开工建设。二是加快县城世纪大道、振兴大道、中心大街、湖东路等重点道路往集聚区延伸,实现与集聚区无缝对接,促进产城互动。
(四)投融资平台建设情况。以发投公司为基础,组建了集聚区投融资公司,依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组建了**县汇鑫、**县诚信、**县新光大等担保公司,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促进政府融资形式多样化。同时,合理配置政府投资资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效缓解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同时缓解了企业融资贷款难问题。
(五产业集群情况。按照“壮大规模,培育龙头,打造品牌,发展集群”的目标,根据现有优势产业,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重点发展主导产业。目前产业集聚区内入驻了以河南龙源纸业、**新浩纸业为龙头的纸及纸制品加工企业10家;以河**太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5家;以安踏鞋业、诺尔斯服饰为龙头的制衣制鞋业蓬勃发展;服装工业园、电子工业园也分别建成投产,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抓好一个规划,尽早实现产城互动。**县产业集聚区原规划面积8.86平方公里,为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尽早实现产城融合,今年通过调整做好了产业集聚区新增6.12平方公里规划,并做好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增加到14.98平方公里,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抓好基础投入,尽力提升承载功能。今年以来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同时,规划了“五纵五横”10条道路,全力实施县城和产业集聚区道路的对接和安置区建设的相关工作,为促进产城互动和集聚区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三)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入驻,尽快提升支撑能力。一是强抓机遇,围绕主导产业招大引强,拉长产业链条;二是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在建项目进度;三是创造条件打造投资高地、政策洼地,促进项目集群发展。四是突出重点,紧盯在谈项目,增添发展后劲。
(四)抓好平台建设,尽量完善配套服务。一是在投融资平台上有新成效。提高集聚区自我“造血”能力,加强资金动作,构建支持有力、功能齐全的投融资服务平台。二是在土地整理平台上有新发展。组织好土地挖潜、置换,科学集约使用土地,尽力满足产业集聚区发展需求。三是在人力资源平台上有新举措。依托职业教育强县这块金字招牌,有针对性地加大技术型人才培训,变优势劳动力资源为产业劳动工人资源,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四是在公共服务平台上有新作为。完善产业集聚区服务体系,建成“直通车”制度,落实“两不接触”,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创新规范管理模式,树立产业集聚区整体形象。
三、存在问题
一是尽管成立了集聚区党委,增加了编制,明确了职责,但是人员还没有完全到位,特别是需求的懂规划、善协调、能招商的专业人员少,还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同时,工作方面的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理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直通车”制度的落实。
二是入驻集聚区大项目少,主导产业缺乏大项目和相关产业支撑,符合主导产业的项目所占比率低,入驻企业间的关联度小,产业链条短,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产业集群。
三是专业园区水平低,企业进驻门槛低。为了吸引项目入驻,在签约用地时做出了巨大让步,导致企业布局分散,不能够完全符合整体规划。同时,在早期进驻项目和企业建设时没有严格要求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形成集约节约水平不高。
四是基础薄弱,发展资金缺乏。我们的产业集聚区尽管规划起步较早,但是由于远离县城,导致许多基础设施完全依靠重新建设,很难与县城形成快速互动。缺乏资金的支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入驻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保障性安置住房建设起步较晚,拆迁任务重,村庄撤并进度缓慢。
四、2012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2012年,我县产业集聚区将会紧紧围绕“四个提升”(提升集聚区基础设施承载功能,提升入驻项目数量质量,提升主导产业支撑能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为思路开展工作,着力提高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着力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业转移,着力推动集聚区的产业升级。
(二)工作要点。一是继续加快推进“五纵五横”10条道路建设,实施县城主干道与集聚区道路实现无缝对接,拉大城市框架,促进产城互动。二是加快专业园区建设,尽快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为招大引强项目打好坚实基础,提升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三是大力发展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严格入驻企业投资强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四是加快安置区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引导群众做好村庄搬迁,搞好就业培训,为失地群众优先对接好企业用工,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五是建设产品检验检测平台、研发设计平台、信息咨询平台,为打造一流产业集聚区做保障。
(三)发展目标。一要在标准化厂房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2012年计划新建标准化厂房30万㎡,新建办公楼、职工公寓10万㎡。二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2012年计划建成道路五纵五横36公里。并对所修道路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善供排水设施。逐步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宜业、宜商、宜居的产业新城区。三要在项目引进方面实现新突破。2012年继续对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采取“五个一”工作机制,对在谈项目盯牢抓紧,跟踪落实,分类推进。力争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0家以上。四要在服务企业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对外来投资商提供“一站式”、“全程式”、“保姆式”“代理式”服务。二是对在产业集聚区无理刁难、寻衅滋事、敲诈勒索,侵害客商及企业合法权益的人和事予以坚决打击。五要在机制体制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在投融资平台建设方面,进一步培育壮大**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规模,成立产业集聚区投资担保公司,计划下完成投资担保2亿元。在宣传推介打造区域品牌方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方式,大力宣传县产业集聚区的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集聚区创办企业。
五、主要举措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相关软硬件配套能力。
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环境是集聚区对外招商的平台和基础,具体就是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目标,按照规划,加快进度,高标准修通“五纵五横”十条道路,切实使集聚区与县城路相通,网相连,产城一体,资源共享。二是快速推进供排水、绿化、亮化、美化等配套服务工程,形成一路一景。三是全力抓好三个安置区建设,为人口集聚和集聚区内村庄的迁并做好保障。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关联产业的集群能力。
一是要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大项目能够奠定大产业,大产业才能促进大发展。敲定落实有合作意向的露友集团、合成鞋业等企业项目,在此基础上力求引进10家以上规模服装制鞋业,尤其是能够起到龙头示范带动性的品牌企业,把**县打造成中原经济区第一鞋城。二是要在招商方法上有新思路,改变传统模式,突出招商成效。三是要在突出招引纸及纸制品、制鞋制衣等优势产业上下功夫,为培育主导产业打好基础。积极推动新浩纸业10万吨涂布白卡纸生产线的扩建工程,在此基础上,力求引进5家以上纸及纸制品关联产业企业,拉长纸业产业链条。
3、加速入驻项目的工程建设进度,提高集聚区产业支撑能力。
一是围绕“率先、争先、领先”目标,进一步自加压力抓项目,创新实践谋发展,努力实现项目投入有新突破、经济指标有新业绩。二是重点抓好制鞋业工业园区30万平方米厂房的开工建设,大力引导新兴产业发展,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三是积极推动丰太生态农业、富泰农业的项目建设进度,并以此为龙头,力求引进10家以上高科技环保型农副产品加工生产企业,尤其要提高相关企业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4、加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集聚区服务水平。
一是切实落实“五个一”和“直通车”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程式”、“保姆式”服务,真正让企业做到“两不接触”。二是围绕**工业“六大标志”,制定规范化管理意见,尽快实现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建设工程的标准化、服务程序的统一化。三是在创优环境上下功夫,切实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