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师德修养 塑造完美人格
师德建设心得体会
培训部付作泉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关系着教育这一伟大事业的成败和兴衰。因为,教师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教师,犹如辛勤的农夫,在自己所钟爱的这片土地上,一年又一年精心耕作、无私奉献。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是“人梯”……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师德以奉献为根本。教师以育人为职责,而育人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劳动的重要特征是功在他人、功在社会,教师劳动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孩子的成功中,而教师自身是默默无闻的。没有忘我勤奋、乐于牺牲的劳动热情和态度,没有勇于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奉献精神,就没有真正的师德。当前,在改革开放,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教师只有自觉地加强师德修养、正已、敬业、爱生、奉献,才能无愧加冕于我们头上的种种桂冠,才能完成时代赋于我们培养人才振兴华厦的重任,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师德是教育的光辉;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一个又一个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鲜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一趟又一趟地搭送着求知者达到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火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教师是一门崇高的职业,更是一份神圣的使命。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感受到职业光荣的同时,应该更加地珍惜它,恪守师德,努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
己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
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我在学校主管培训工作,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因此要强化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并需要“在岗一小时,敬业六十分”的精神。按照政治上坚定、作风上过硬、业务上精通、工作上勤奋、纪律上严明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见荣誉就让,不计较个人得失,淡泊名利,默默地工作。勤奋进取,以自己的坚韧勤奋,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二、以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我要认真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强调的教师要树立责任意识,明确所承担的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等要求去做。努力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教书育人,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爱生如子;严谨笃学,精心施教;文明从教;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三、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念。
近十多年来,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不论是学校办学规模、在校生人数,还是办学基础条件、师资队伍建设,都已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之更主动地适应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关键还在于树立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观念,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内容、师资素质、评估标准等诸多方面。作为现代职业教师的我应当立足我国的国情,对当今教育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以及教与学的关系有全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念。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就是“以
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思想以及灵活教学方法。在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新的历史时期,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应成为对教师职业道德上的要求。
四、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当今世界已进入到了一个知识经济的全新时代。与以前相比,这个时代已表现出其特有的一些特征。如,新技术从发明到生产运用的周期已实现无时间间隔,即新技术研发出来后立即运用生产。而且,高新技术成群发明和运用。新知识成倍增加(有人称为知识爆炸),知识陈旧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经济正在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我们在享受着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文明成就时,知识经济也给教师带来新挑战。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教师要胜任自己的职责,完成培养下一代的任务,因此我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
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完美的人格,为管理规范提升月尽自己一份责任,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加强师德修养 塑造完美人格
加强师德修养 塑造完美人格
恩格斯说过:“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的社会职能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这一职业应成为读书育人的楷模。一个教师怎样才算得上师德高尚,人之模范?正已,敬业、爱生、奉献是师德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准则。
师德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也不是什么丰功伟绩,最主要的还是饱含教育的激情,用最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用最炽热的心爱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正完成教育育人的任务。
我们如果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做,把教学工作当成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那么再累的工作也会觉 得充实,有意义的教学工作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工作的确很辛苦,但是苦中有甜,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会使我感到自己也很年轻,看到他们的进步,我也会同样感到无比的快乐。
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谈心,多激励、多鼓励他们,因为一句话可能 改变人的一生.我们无意间说的一句话就有可能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 热情,使他们产生不懈追求的动力,甚至会成就他们辉煌的人生。有些人的成功源于爱着一件事而且坚持去做,师爱是一个眼神,我们的眼神多点温馨、温度、微笑。班级内、关爱学生但不能使学生边缘化。小习惯成就大人生,一个行为坚持 21 天就能形成习惯,我们应该帮助问题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概述为一句话就是“把简单的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师爱还表现在学会欣赏、学会鼓励、师爱还可以是谎言、圈套。总之、在学生、儿女身上无小事,因为小事是大事的根。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教书育人。老师要做“木匠”(木尽其才)和“医生”(预防诊断)。做木匠中的“能工巧匠”,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术。在“能工巧匠”的眼中,每位学生都是“可雕、可塑、可造之材”;老师要做医生,像“保健医生”一样会预防,像“中医”一样会诊疗、治本。是呀,教育需要激情,只有热爱它,你才会全身心奉献给它,在教育中的个体(学生)才会感受到你的爱、你的真诚,这样的教育才能成功!
言传身教对于每位教师并不陌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 做好,教师的言行是对学生的最直接、最直观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无穷尽的。教育不等于读书,读书也不是教育的全部,教师不仅仅是要用脑工作,更要用心工作,教师不只是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人——一个能融入社会的人。
师德是人梯,给一个又一个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鲜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一趟又一趟地搭送着求知者达到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火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教师是一门崇高的职业,更是一份神圣的使命。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感受到职业光荣的同时,应该更加地珍惜它,恪守师德,努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
第三篇:加强师德修养 塑造完美人格
恩格斯说过:“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的社会职能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这一职业应成为读书育人的楷模。一个教师怎样才算得上师德高尚,人之模范?正已,敬业、爱生、奉献是师德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准则。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孩子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孩子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师德建设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要求教师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孩子。作为孩子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要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新形势下,师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坚决摒弃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东西,要“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此,良好的师德修养必然成为进行言传身教的前提和保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不仅要把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过硬的本领有意地传教给学生,而且要用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在无意中感召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孩子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因此,师德修养的加强十分重要。只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孩子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 “乐其道”只有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言传身教,树立起师德意识,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教师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无尚光荣的,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
任。教师要有坚定的事业心,责任感、对待工作应一丝不苟、恪尽职守,倾尽全部心血育英才。一个学识渊博,敬业勤奋,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一定会受到孩子的崇敬和信任。反之,一个不学无术,拖沓散漫、碌碌无为的教师肯定不受孩子的欢迎和爱戴,这样的教师很难引导孩子攀登科学文化技术高峰。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凭着对学生的高度负责,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历尽艰辛十几年,苦苦探索教育规律终于获得成功。魏书生效应轰动全国。许多事实证明,敬业是教师走向事业成功的奠基石,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用赤诚之心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热爱孩子是教师爱岗的直接前提和具体表现,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关键,是献身教育的情感基础。孩子的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一个爱的工作。但仅仅停留在爱上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幼儿相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种修养是师德的“调节器”和“控制阀”,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
这学期,我班陆续来了几名插班生,有个别孩子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自理能力比较差。记得有一次,午睡前孩子们陆续脱下外衣准备上床。只见欣欣脸憋的红红的,正在用力的脱外衣。她显然不懂得向老师求助,于是我走到她身边,帮助她脱下外衣,并教给她正确的穿脱方法。这样连续几天,我都给予她特殊的关注。一天,我发现她自己脱下了外衣,我带着赞许的语气说:“欣欣自己都能做了,真不错。”她腼腆的笑了。第二天早晨入园时,欣欣的母亲悄悄说“欣欣回家告诉我,说徐老师可喜欢她啦!”可见,她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爱。
教师对孩子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和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这种爱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在师爱这种职业性的情感中,包含着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
教师要对孩子有亲近感,要时刻牵挂着、依恋着孩子;教师要对孩子有期望感,始终对孩子寄予深切的希望,为孩子的点滴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教师要理解孩子,要怀着一种体贴、爱护的心情去对待孩子;教师要有愿为孩子的成长而贡献才智和力量的热忱。教师对孩子的爱,不同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在这种爱的情感里面,包含着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和充满理智的科学精神。师爱要求教师要了解、尊重和信任孩子,既要求教师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也要求教师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师爱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纯洁、最高尚、最宝贵的职业道德情感,是师德的关键。这是因为,教师对孩子的爱,不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客观条件,而且师爱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还可以直接转化为孩子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力。同时,这种情感还可以使教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从事教育事业的乐趣。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是“人梯”……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师德以奉献为根本。教师以育人为职责,而育人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劳动的重要特征是功在他人、功在社会,教师劳动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孩子的成功中,而教师自身是默默无闻的。师德以奉献精神为根本,没有忘我勤奋、乐于牺牲的劳动热情和态度,没有勇于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奉献精神,就没有真正的师德。当前,在改革开放,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教师只有自觉地加强师德修养、正已、敬业、爱生、奉献,才能无愧加冕于我们头上的种种桂冠,才能完成时代赋于我们培养人才振兴华厦的伟业。
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师德是教育的光辉;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
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一个又一个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鲜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一趟又一趟地搭送着求知者达到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火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教师是一门崇高的职业,更是一份神圣的使命。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感受到职业光荣的同时,应该更加地珍惜它,恪守师德,努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第四篇:加强师德修养_塑造完美人格
学习“加强师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的心得体会
马先玉 2014-5-23 通过培训学习后,我认识了“加强师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对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关系着教育这一伟大事业的成败和兴衰。因为,教师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教师,犹如辛勤的农夫,在自己所钟爱的这片土地上,一年又一年精心耕作、无私奉献。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师德以奉献为根本。教师以育人为职责,而育人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劳动的重要特征是功在他人、功在社会,教师劳动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孩子的成功中,而教师自身是默默无闻的。没有忘我勤奋、乐于牺牲的劳动热情和态度,没有勇于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奉献精神,就没有真正的师德。
当前,在改革开放,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教师只有自觉地加强师德修养、正已、敬业、爱生、奉献,才能无愧加冕于我们头上的种种桂冠,才能完成时代赋于我们培养人才振兴华厦的重任,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师德是教育的光辉;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一个又一个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鲜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一趟又一趟地搭送着求知者达到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火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教师是一门崇高的职业,更是一份神圣的使命。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感受到职业光荣的同时,应该更加地珍惜它,恪守师德,努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
首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教师要强化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并需要在岗一小时,敬业六十分"的精神。按照政治上坚定、作风上过硬、业务上精通、工作上勤奋、纪律上严明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见荣誉就让,不计较个人得失,淡泊名利,默默地工作。勤奋进取,以自己的坚韧勤奋,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其次,以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明确所承担的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等要求去做。努力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教书育人,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爱生如子;严谨笃学,精心施教;文明从教;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再次,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念。近几年来,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不论是学校办学规模、在校生人数,还是办学基础条件、师资队伍建设,都已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教师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之更主动地适应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关键还在于树立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观念,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内容、师资素质、评估标准等诸多方面。作为现代教师的我应当立足我国的国情,对当今教育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以及教与学的关系有全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新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思想以及灵活教学方法。在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新的历史时期,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应成为对教师职业道德上的要求。
最后,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当今世界已进入到了一个知识经济的全新时代。与以前相比,这个时代已表现出其特有的一些特征。高新技术成群发明和运用。新知识成倍增加,知识陈旧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经济正在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我们在享受着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文明成就时,知识经济也给教师带来新挑战。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教师要胜任自己的职责,完成培养下一代的任务,因此我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
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完美的人格,为管理规范提升月尽自己一份责任,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加强师德修养 塑造完美人格---观后感
加强师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观《师德修养》光盘有感黄金斌
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安排下,我先后观看了全部《师德修养启示录》光盘,回味其义,深受感染;对比今昔,思绪万千。
恩格斯说过:“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的社会职能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这一职业应成为都书育人的楷模。一个教师怎样才算得上师德高尚,人之模范?正已,敬业、爱生、奉献是师德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准则。
一名人民教师,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只有热爱教育事业、勇于献身教育事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中去,敬岗、爱业、自觉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才能把心同学生们连在一起,慈母般地爱护他们,谆谆地教导他们,才能刻苦地学习,大胆地创新,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的传播者,没有教师的劳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就不能得以继承和发扬,整个人类社会就会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停滞不前。因此,教师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尊重,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心灵纯洁的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很强,时时刻刻以教师为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身教胜于言教”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用正确的思想来引导学生,用高尚的德行来感化学生,用大方的仪表来影响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
教育现代化,关键是教师。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师德建设。
师德还指在从事教学这一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教师为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交替、重叠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他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者、塑造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处处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正在成长中的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可见,言传身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重大意义。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新形势下,师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坚决摒弃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东西,要“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此,良好的师德修养必然成为进行言传身教的前提和保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不仅要把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过硬的本领有意地传教给学生,而且要用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在无意中感召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因此,师德修养的加强十分重要。只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 “乐其道”只有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言传身教,树立起师德意识,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教师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有位辛勤耕耘了三十多个春秋的教师曾这样说道:“我所从事的事业,就像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位教师可谓“奉献教师”,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能否把他们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强弱。
教育本身就是爱的体现,这种爱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需要,是发自教师内心的良好愿望和职业良心的驱使,是人类历史上最真挚、最无私、最崇高的一种道德情感。这样看来,“热爱学生”就是教师的基本美德,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则把“看孩子”看成重要的师德品质,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每一个教师劳动不可缺少的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教师热爱学生的情感功能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个依恋性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乐意和教师交往,并在教师那里找到温暖和安慰。相反,正如人们大都喜欢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佛,而厌恶呲牙裂嘴的凶煞恶神一样,如果一个教师表情过于严肃、板滞,就会使学生感到不快,甚至厌恶,以至于由厌恶你这个人到厌恶你说话的声音,资势及所讲内容,产生“厌屋及乌”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的恶性循环效应。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慈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不比那种虽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教师热爱学生是出于对人类社会最崇高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是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标志。用爱去启迪学生的智慧,用爱去塑造学生的心灵,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合于教师美德的完整的教师之爱。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我们人民教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汉代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教师的世界观,言谈举止,道德品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德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必须先做到。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对学生以情动情,以理晓理,以行导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自育。正己是师德的基础,不能正己也就不会有教师的垂范,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无尚光荣的,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教师要有坚定的事业心,责任感、对待工作应一丝不苟、恪尽职守,倾尽全部心血育英才。一个学识渊博,敬业勤奋,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崇敬和信任。反之,一个不学无术,拖沓散漫、碌碌无为的教师肯定不受学生的欢迎和爱戴,这样的教师很难引导学生攀登科学文化技术高峰。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凭着对学生的高度负责,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历尽艰辛十几年,苦苦探索教育规律终于获得成功。魏书生效应轰动全国。许多事实证明,敬业是教师走向事业成功的奠基石,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爱生是师德的关键,一个教师是否爱学生,是师德最集中的表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没有这个基础,师生就缺少共同语言,感情就不能融洽,教育就难以奏效,教师对学生爱,胜过父母之爱,友人之爱,对学生的爱,首先应表现在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其次,还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不轻视“差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教师爱生的感情要纯真、要深厚,切不可有“烦、难、厌”的情绪,一定要丹心一片,与学生心心相印。教师应象是一只通体透亮的红烛、燃烧自己,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教师施教的起点和归宿。
奉献是师德的目的,自古以来,教师职业就是最受人们尊敬的职业,教师是人们心目中最神圣的人,被喻为“文明的化身,光明的使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前,在改革开放,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教师只有自觉地加强师德修养、正已、敬业、爱生、、奉献,才能无愧加冤于我们头上的种种桂冠,才能完成时代赋于我们培养人才振兴华厦的伟为业。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偏爱、而是无选择地、公正地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充满希望,在教师的帮助教育下健康成长。
历史在注目、新世纪在召唤,让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立足本职岗位,以德兴教、继续弘扬美好高尚的师德,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发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