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格塑造

时间:2019-05-12 20:3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幸福人格塑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幸福人格塑造》。

第一篇:幸福人格塑造

幸福人格塑造二拥有正能量

一.总体目标:

通过团体活动,帮助学生寻找快乐、留住快乐,升华到创造幸福,并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行动去调节和保持快乐的情绪,提高对学习生活的认识;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获得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团体活动对象及规模

10-13儿童(小学生)及父母,20人左右

三.活动时间

90分钟

四.活动方案设计

第一阶段:暖身活动——体验快乐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送给大家一个见面礼,你们猜会是什么呢?

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灿烂的笑容,银铃般的笑声,还有无比快乐的心情!来,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把手舞起来,把脚动起来,让整个身体扭起来吧!(学生一边唱健康歌,一边做健康操,体验快乐。)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音乐做健康操,快乐吗?

师:快乐是一种美好的情绪体验,能让人身心健康,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有积极的影响,我们今天活动的主题就是“快乐的我”。

人来到世上,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追逐着快乐,躲避着烦恼。但是快乐和烦恼却象是一对孪生姊妹时刻追随着人们。她们不管你是贫穷或富有,稍不注意她们就变换了面孔。快乐和烦恼常常伴随我们每个人,而如果总是想着不顺心的事情,那么就会困扰自身的心境,视万物为忧愁,久之,将导致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利于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有必要去发现愉悦的东西,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寻找身边的快乐,保持良好的情绪。

第二阶段:快乐的我1.传快乐球游戏——说快乐

引言:古人讲“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你们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让一份快乐变成几十份快乐吗?现在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传起快乐球,注意音乐一停,球在谁的手上就请谁在这个盒子里抽出一张纸条,按照上面的要求说说自己的快乐,让别人也和你一起快乐。(出示课件:快乐球传快乐)

(1)把你最喜欢玩的游戏说给大家听。

(2)把你做的最有趣的梦说给大家听。

(3)说说你在公园里游玩中遇到的高兴的事。

(4)说一件你认为最好笑、最有意思的事给大家听。

(5)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笑话。

教师总结:对了,刚才大家享受到了很多快乐的事情,我们在优美的环境里会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快乐,别人表扬自己的时候会快乐。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发现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可是生活中不会总是阳光明媚,不会总是快乐的,也有不快乐的时候,你们愿意来说说自己有哪些不快乐或者烦恼的事情吗?

(6)学生交流自己遇到的不快乐的事。

2.故事小屋

过渡:不快乐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当你被人误解委屈时你会不快乐;当你失败时你会不快乐;当你处理不好和别人的关系时你会不快乐……如果我们能够把不快乐变成快乐,那该多好呀。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故事主要情节:

“有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草帽,小女儿卖雨伞。她们都很孝顺,照说老太太应该很快乐,可是,她却天天愁眉苦脸,为什么呢?原来雨天的时候她愁大女儿的草帽卖不出去,晴天的时候她又愁小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于是她晴天也愁雨天也愁,总是不快乐。一位邻居看到了,告诉她一个好方法,她就天天眉开眼笑了。你知道怎么回事吗?

(1)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小结:原来啊,此后每逢天晴,她就想老大的生意肯定好得很,每逢下雨,她就想老二的伞肯定卖的俏。这么一想,心情就舒畅了。

(2)老太太是怎么改变自己的心情,赶走烦恼的呢?

四人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观点,学生很容易知道,老太太是换了一种想法,所以才会快乐的。

教师总结:懂得快乐与烦恼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有做到掌握方法克服烦恼情绪,才能够让快乐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3)你曾用过什么好方法赶走了自己的烦恼呢。能不能和大家说说?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评选出“快乐天使”。

(板书:倾诉、合理发泄、转移……)

教师小结:你们真是聪明,不但能发现自己身边的快乐而且能把原本的不快乐变成快乐。我们的快乐小博士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快乐小秘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A当你不高兴时,可以深深呼几口气,马上就会觉得心情轻松多了。(试着做一做)B看看漫画和小笑话,说不定你会哈哈大笑起来。(看一幅漫画)C听听欢快的音乐,唱唱欢快的歌,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心情。(听《健康歌》)

3.快乐小天使在行动。

引言:是啊!烦恼、不开心的事,你有,他有,我也有。刚听了大家说了那么多赶走不开心的好方法,我才知道赶走烦恼和不开心是那么简单。现在老师请你们这些快乐小天使们行动起来,帮帮他们,有信心吗?

(1)每个小组选其中一种情况思考讨论:我们怎样帮助这个同学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难以克服的消极情绪?请你把保持快乐的“妙方”告诉大家。

(2)要求: ①每组一位主持人,一位记录员,记在一张树叶状的纸片上。

②每组讨论一个情境,看哪一组提供的方法又多又好。

(3)课件出示情境。(播放音乐《小小少年》)

①自己学习进步了,考试也取得了比平时优异的成绩,可同学们还是不相信,说是偷看同桌的……

②前段期间数学成绩不理想,今天又考砸了,老师要求回家请家长签字。

③父母答应一起吃肯德基或去旅游,结果他们没有兑现。

④和同学发生争执,别人占上风,被同学当成笑柄。

⑤有时事情自已认为是对的,却被老师、同学误解。

⑥课堂上老师提问,没答出,被同学们嘲笑。

(4)展示学生“妙方”。(各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5)小结:真是非常感谢大家。同学们给这些有情绪困惑的同学带来一帖帖好心情的“妙方”,也让我们老师受益非浅。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为自己鼓掌。

4.种棵快乐树

引言:今天这节课老师真快乐,分享了你们的快乐故事,学到了你们提供的这么多保持快乐的秘方,还有看到你们现在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在活动中,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快乐的方法,那么我们一起来种颗快乐树吧!

步骤:把刚刚在树叶状的小纸片贴在快乐树(一张树干状的纸,并贴在黑板上)上面。总结:生活中到处都有快乐,只要你用心去寻找,就能永远享受快乐。快乐是可以学习,可以选择和创造的。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快乐的秘诀,那么我们以后就要用这些秘诀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烦恼哦!快乐让人年轻,快乐让人充满活力,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点开心,多一点快乐吧!

第二阶段:插上乐观的翅膀飞翔(35分钟)

目的积极思维游戏为解决情感上的难题而设计,处理焦虑、悲观、愤怒以及不自信等。通过了解个人的内心独白以及对事件作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使自己学会作出更合理好的反应。材料:

游戏板,一个骰子,棋子,“问题情景卡”若干

步骤:

游戏准备:把“问题情景卡”洗好后摆到与游戏板图标相符的位置上,如图7-8所示,文字朝下。每位队员选一棋子放到起点上。

规则:

(1)每个学生分发一枚棋子。活动板上有若干格子,每个格子用阿拉伯数字标明,以此表示活动中参与者前进的顺序。并且活动板上的格子中无规律的分布着“回答问题”的字样,以此表示参与者到达此格子回答问题。

(2)每个参与者轮流投骰子,按各自所投点数大小决定棋子的移动进度,先到终点为胜。

(3)在每轮活动中,参与者投骰子后,按投掷所得数字前移相应的格子数目。

(4)当参与者的棋子落到写有“回答问题”的格子时,参与者要在主持人事前准备好的“问题情景卡”中抽出一张交给主持人,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5)主持人以参与者的答案“是否属于积极思维”作为判断标准,以此决定本次参与者的棋子前进或后退,及相应的格子数。

(6)回答如果不属于积极思维则取消下一次投掷骰子的机会。

活动分享:刚刚在活动中有何感受?

教师总结:学会乐观思维的方法

(1)自我心理暗示法:每天清晨起身照镜子,不断重复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比如“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我一定能行”等。

(2)寻找积极事物法。回顾过去一星期,自己在哪些方面表现突出,有何优点,然后给自己一些小奖励。

(3)倾诉法:找一个合适的对象,说说自己开心的事以及烦恼。或者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消极情绪写下来。

(4)乐在其中法:常常给自己创造快乐,和同学说笑,在YouTube上看搞笑视频,或者创作笑话等。

(5)生理控制法:每天做30分钟有氧运动,身体好,精神好,人自然就乐观啦。

(6)自我催眠:找一个舒服的角落,用五官感受四周的一切,记住其中一种最深刻的感觉。每晚睡前反复练习,重温最深刻的感受,幻想四周,慢慢幻想直到你置身于那个舒服的角落的感觉出现。多做这个练习,可以控制自己心灵舒服的角落。在最紧张的时候,只需要回想这个最深刻的感觉,就能让自己放松、快乐。

第四阶段:诗歌朗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第五阶段:回家问问父母保持快乐的方法!

第二篇:专题三磨练意志,塑造人格

磨练意志,塑造人格

前言

针对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中小学生队伍中存在的怕困难、怕挫折等意志脆弱的问题,我区确立了以磨炼教育为主题的德育工作思路,对学生全面实施道德和行为意志的磨炼。为了避免当前较为普遍存在的德育目标大、内容空泛、形式划

一、可操作性差、缺乏连贯性、评价不相应等弊端,我区实施磨炼教育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循序渐进确立个人小目标,实行磨炼教育自我管理,使我区德育工作形成主动的、经常性有效运转的机制。

一、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和日常行为开展磨炼教育

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校,主要交往范围是老师和同学,主要活动形式是学习。开展磨炼教育必须正视实施教育的这种客观基础,学生意志的培养和磨炼需要在日常的思想道德、学习、生活中努力完成和巩固提高。脱离了日常生活,就是脱离学生实际。单纯依靠纪念日、节假日搞几次活动,是达不到持续稳定的教育效果的。所以,我区开展磨炼教育坚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思想道德、学习习惯、行为规范、生活能力、体魄锻炼等五个方面开展教育,使学生每时每日都处于自我规范和集体教育之中,使磨炼教育经常化,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1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强化爱国主义知识的灌输、爱国情感的培养和爱国行为的磨炼。

2刻苦、认真、耐心、细致、求效率、守纪律的学习作风,使其热爱学习,勇于创造,勤奋进取。

3学生自觉约束规范自己在校内外的行为习惯。

活、生存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对生活充满信心,肯于吃苦,做事永不服输,在困难及意外情况下,有自我保护及救助他人的能力,有耐挫和抗挫巧,增强坚韧不拔的毅力。

二、鼓励学生以集体和自我教育为主进行磨炼

任何一项教育,受教育者都不应该是静止、被动地接受外部影响,而应在主动参与的实际活动中接受影响。磨炼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征,所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自身的磨炼塑造和转化工作,由教育的客体变为主体。还要善于运用集体的教育力量,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提高磨炼的自觉性、主动性,扩大教育效果。

意见,确定本月的磨炼目标。使磨炼教育由外在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个体需要。

2培养自我奋发的健康心理。我们将学生完成目标的周期确定为一个月,所以定为每月初制订目标,月末评估目标完成情况。学校以班级、小组为单位,主要以自我评估、小组互评为主,班主任和家长参与意见为附,全面评价学生磨炼情况。学生当月的目标完成了,再确定更高、更难一些的目标,逐步提高,达到高标准要求,也保持了磨炼教育的日常性和连续性。

3体的监督下,组织调解好自己的行为,按照自己确定的小目标,自觉要求自己。学生每天生活在一起,这种监督是最直接、最经常的,使学生生活在随时保持自我克制弱点的氛围,逐渐形成自觉行为,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意志。

己的受教育过程。手中有本,心里有底,从累计中看成绩,看问题。手册作为镜子,作为航标,激发学生自我转化意识、超越意识。

三、确立总体目标指导下的个人磨炼小目标

磨炼目标的确立,既要考虑共性的需要,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出发,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提出要求,切不可一概而论。所以,我们在确定磨炼目标时,体现了总体目标和个人目标两个层次的需要。要求在总体目标指导下,确定个人阶段性小目标;同时,通过小目标的逐步完成,促进总体目标的实现:

力不同,对各种困难的承受能力也不同。同时,学生的成长总是有一定过程的。因此,对学生磨炼目标的要求必须分层次确定,分阶段实施,循序渐进。

我们把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学习、生活、体魄等方面的磨炼教育内容,从各年龄段的学生实际出发,分解为小学低、中、高年段和初中年段四个层次,分类设计教育方案,分层确立目标,实施教育,使确立的目标和实践目标的过程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提高过程。如:我们确定的学习磨炼目标,对小学低年级的要求只是培养锻炼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而对高年级则要求培养科学意识、勤奋精神、创造能力,并且有承受挫折的顽强学习毅力。生活磨炼目标对小学低、中年段只要求生活自理,对高年段和初中生则要锻炼为社会服务能力和救助他人能力等。

努力就能完成的小目标,容易使人建立信心和勇气,而且针对性强,可行性强,符合个性发展规律。完成了这个目标,再确定下一个目标,使学生在实践中看到自己行为的效果,得到成功的体会,逐步提高自觉性。所以,我们要求学校在根据学生每阶段的共性特点确立不同的训练项目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个人小目标。目标小,看得见,够得着,容易获得成功和自信。学生每月确定2-3个方面的小目标,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实施,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磨炼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意志。如,有的学生根据学校提出的生活磨炼总体要求,要求自己做到不乱花零钱,不坐公车上下学,不进电子游戏厅等;有的学生写作业时喜欢磨磨蹭蹭,在确定学习磨炼目标时,就针对这一弱点,提出“集中精力写作业,提高效率”的小目标。

总之,确定小目标能够使学生查找自身的薄弱点,确定努力的方向,逐渐克服缺点,完善自己。

四、学校、家庭、社会配合创设磨炼教育情境

学生集体和自我教育是实施磨炼教育的有效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对学生自我磨炼教育既要放手,又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然发展。磨炼意志必须在理解行为意义的条件下进行,在创设氛围和强化训练中巩固。要使学生理解磨炼教育与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联系,明确其深远意义。磨炼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须有学校教育、家庭指导、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来保证,使磨炼教育得以顺利实施。

我们要求学校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班、团、队会专题教育,校内外活动,加深学生对磨炼自身品德意志迫切性的认识;再有,通过我们民族传统中的磨砺故事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自觉磨炼的情感;同时,学校创设情境强化训练学生的意志力,也是磨炼教育的有效手段。如组织文体活动中的各种竞技和耐力比赛,学习中的“定时作业”、“比一比谁的精力集中”、“注意力比赛”等活动,都是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磨炼题材。寒暑假和重大纪念日是集中进行意志和耐力磨炼的好时机,学校可以搞摹拟长征;搞雪地行军、野炊等艰苦环境中生存能力训练;组织学生到农村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农村生活;组织远足登山等活动。

依靠家庭,使磨炼教育向校外延伸。学生每月磨炼目标的确定,要征求家长的意见;实施目标的过程要得到家长的指导和监督;月末评估,家长也要签署意见。还可以建立家庭联盟,将学生与家长按住址组织起来,建立假日磨炼小队,由家长轮流任辅导员,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开展各种磨炼活动。

依托社会,创设磨炼教育的大环境。这几年电子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对中小学生的诱惑给教育带来很大干扰。为了控制学生进入“两厅一室”,我们协调文化、工商、街道等部门,严禁以上场所接纳中小学生;我区11个街道办事处都建立了青少年活动站,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活动;驻区各部队利用寒暑假开办少年军校、警校、航校,对学生进行军事化训练。

五、建立激励机制,使磨炼教育自我管理经常持久地开展下去

中小学生有朝气,上进心和进取意识较强,容易形成你追我赶的生动活泼局面。但是,如果没有一种动力机制,他们的积极性不容易持久。所以,我们要求学校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表扬、评比、升级、奖励等手段,激发学生自觉磨炼,向更高目标迈进;通过各种层次的表彰奖励,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不仅能影响他们的道德认识,具体示范行为做法,而且推动他们下决心去效仿和超越。

激励的间隔时间不能过长,过长容易作用力减弱;又不能过于频繁,频繁容易使人厌倦而失去激励的效力。所以,我们建立一种周期合理的激励机制:月评估是一种经常性的激励,学生在一个月的磨炼中看到自己行为的效果,并获得良好的评价,使他们得到愉快的体验;学校每学期评选磨炼教育先进集体和标兵,作为阶段性评估和奖励;教育局每年举行一次磨炼教育成果汇报,并且表彰百名“磨炼小标兵”、“优秀辅导教师”、“优秀家庭辅导员”。通过这种长短期结合,多层次而有序的激励机制,对我区中小学磨炼教育小目标自我管理,产生了较好的驱动作用,使这项教育得到长期发展。

第三篇:加强师德修养 塑造完美人格

加强师德修养 塑造完美人格

恩格斯说过:“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的社会职能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这一职业应成为读书育人的楷模。一个教师怎样才算得上师德高尚,人之模范?正已,敬业、爱生、奉献是师德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准则。

师德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也不是什么丰功伟绩,最主要的还是饱含教育的激情,用最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用最炽热的心爱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正完成教育育人的任务。

我们如果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做,把教学工作当成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那么再累的工作也会觉 得充实,有意义的教学工作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工作的确很辛苦,但是苦中有甜,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会使我感到自己也很年轻,看到他们的进步,我也会同样感到无比的快乐。

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谈心,多激励、多鼓励他们,因为一句话可能 改变人的一生.我们无意间说的一句话就有可能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 热情,使他们产生不懈追求的动力,甚至会成就他们辉煌的人生。有些人的成功源于爱着一件事而且坚持去做,师爱是一个眼神,我们的眼神多点温馨、温度、微笑。班级内、关爱学生但不能使学生边缘化。小习惯成就大人生,一个行为坚持 21 天就能形成习惯,我们应该帮助问题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概述为一句话就是“把简单的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师爱还表现在学会欣赏、学会鼓励、师爱还可以是谎言、圈套。总之、在学生、儿女身上无小事,因为小事是大事的根。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教书育人。老师要做“木匠”(木尽其才)和“医生”(预防诊断)。做木匠中的“能工巧匠”,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术。在“能工巧匠”的眼中,每位学生都是“可雕、可塑、可造之材”;老师要做医生,像“保健医生”一样会预防,像“中医”一样会诊疗、治本。是呀,教育需要激情,只有热爱它,你才会全身心奉献给它,在教育中的个体(学生)才会感受到你的爱、你的真诚,这样的教育才能成功!

言传身教对于每位教师并不陌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 做好,教师的言行是对学生的最直接、最直观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无穷尽的。教育不等于读书,读书也不是教育的全部,教师不仅仅是要用脑工作,更要用心工作,教师不只是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人——一个能融入社会的人。

师德是人梯,给一个又一个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鲜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一趟又一趟地搭送着求知者达到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火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教师是一门崇高的职业,更是一份神圣的使命。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感受到职业光荣的同时,应该更加地珍惜它,恪守师德,努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

第四篇:论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塑造

论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塑造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则是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一个国家创新人才的数量是其整体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反映,对该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离不开创新人格,创新人格是创新的动力系统,是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体现在创新活动中的个体心理特征,它虽然不对创新活动起直接的决定作用,但它为个体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动力支持。

一、创新人格的内涵

“人格”作为一个学科研究的对象性范畴,已被引入许多学科,成为跨学科的范畴。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泛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表现和形成的思想自我,是一个人长期行为所表现和形成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气质、性格、意志力、观察力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从而使一个人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个体。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人格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创新素质中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的素质方面,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人格因素往往成为创造力的关键因素。

德育视野下的“人格”主要是指道德人格,它是“个体人格的道德规定性,是作为人的全部尊严、价值、品格和行为范式的总和,是由个体特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结合[1]。创新人格是指人的诸多人格特征中,能使人长久地保持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个性品质。它主要包括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激情、严谨求真的学术态度、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力、敢于标新立异、不为环境所拘、能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良好心态、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富有批判精神、完善和超越自我、坚韧不拔的性格等个体特征。好奇心、自信心、探索欲、热情、想象力、求新求异、质疑能力和意志力是其核心品质。

创新人格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动力系统和方向性保证,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个人心理层面的积淀,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内在动力源,是实现创新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的心理特征。大学生只有在创新活动中体现出有别于其他人格特质的,才能称之为创新人格。

二、大学生创新人格危机现状及成因

当代大学生的创新人格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创新人格危机,具体表现在:

1.缺乏创新欲望和激情

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德观出现缺位,理想信念淡薄,道德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下降,“高消费”、“不承担”、“不作为”是“80后”的大学生中较为突出的现象。一些大学生不仅知识贫乏,心灵也“贫瘠”。他们在父辈们创造的舒适安逸的生活条件下,贪图吃喝玩乐,追求金钱至上,缺乏追求科学真理的欲望和热情,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渴望不劳而获。据调查,在“智慧与真理”、“权力与金钱”这两组未来可能的获得物中,如果可以自由选择,90%以上的学生选择后者,而进入社会的知识阶层几乎100%地选择后者。这样的人即便拥有再高的智商,获得再高的学位,在创新上也难有大作为。

2.缺乏独立自主性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们主观上渴望独立,希望摆脱父母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要求取得与成人同等的权利,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关注自我,开始了解、接纳和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和社会角色,喜欢独自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但客观上,他们难以做到独立。因为,独立意识是建立在个体拥有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经验之上的,而这两点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缺少的。进入大学之前,他们长期生活在家庭中,交际面窄,即使遇到问题和矛盾也往往是父母大包大揽,出面帮助解决,客观上造成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同时,当代大学生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生活经历简单,社会阅历和经验十分缺乏,尚未完成社会化过程,他们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情感、判断力和抉择力都带有较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和不成熟性,难以独立客观地处理好各种事情。这些因素抑制了他们创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3.缺乏大胆怀疑的质疑精神

应试教育追求的是唯一标准答案和高升学率,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强调死记硬背,从而阻碍了

学生探究意识的建立和探究行为的养成,使学生迷信书本、迷信教师、迷信教材、迷信权威,容易受思维定势的束缚,不能从“确信无疑”的答案或结论中发现破绽,大胆质疑、追求新奇、独树一帜、逾越常规的意识和魄力有限,往往只能人云亦云。大部分学生普遍善于接受、总结,而不善于发现、求异、创新。有调查显示,大学生们认为自己创造力较差的主要表现是:思维空间狭窄,循规蹈矩,缺乏变化;易接受现成的事物,对事物很少有疑问;局限于事物表面涵义的理解,不能深入事物内部,不能举一反三;习惯于常规方法解题,奇特的方法很少想得出来等[3]。

华东师范大学对3445名大一本科生和2207名研究生做过心理测试,测试报告显示,40%的学生怀疑性低,遇事比较容易认同师长、权威的意见,反映出一种固化的思维和保守的心态,缺乏创新意识[4]。

4.缺乏坚强的意志力

创新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奋斗精神,任何缺乏自觉性、坚韧性、勇敢性、自制力的人,都无法取得创新的成就。然而,有些大学生将“及时行乐”作为人生的目标,沉溺于物质生活的享受,产生了严重的拜金主义思想,崇尚“金钱万能”,惟利是图,相互攀比,挥霍浪费。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学生缺乏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越挫越坚的斗志以及面对困难富于挑战性的品质。因此,有的整日留连于花前月下,沉迷于游戏网吧,学业、功课则抛至脑后。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测试报告还显示,39.8%的学生敢为性高,30.8%的学生有恒性低,这表示学生遇事勇于尝试,但往往难以坚持到底,毅力和恒心不够[5]。

面对当代大学生创新人格的现状,加强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势在必行。

三、大学生创新人格塑造的途径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对养成健全人格、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鉴于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塑造大学生的创新人格。

1.改变传统的德育范式,从“接受教育”走向“创新教育”

传统教育有三大特征,这就是:“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学科中心”。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育一直没有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窠臼,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传授德育知识为根本,“我讲你听”、“我说你服”、“我说你做”,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没有养成善于思考、质疑的习惯,师生之间是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德育模式是一种以知识的接受和继承为主的“接受教育”,重视的是教育的继承性功能,而忽视了教育的发展、创新功能。这使得学生厌恶学习,害怕走进课堂,想方设法缺课、逃课,从而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开拓性和创造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人格的形成,很难使学生养成具有独立见解、勇于创新的人格品质。因此,高校德育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改变和转换这种传统的德育范式: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为本”;从“知识中心”走向“能力为本”;从“课堂中心”走向“实践活动”;从“接受教育”走向“创新教育”[6]。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营造民主、平等、互助、友爱、宽容、和谐的环境,只有如此,大学生才敢于异想天开,敢于突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人格自由舒展,思维活跃激荡,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习”,创新潜能自由迸发,创新人格最终形成。

2.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主体具有创新意识的前提。创新意识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创新欲望,表现为在创新活动中高度的热情、足够的自信心、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品质。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人类本性中最大的驱动力,是一种要求去理解、认识和发现的欲望,是创新性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它影响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因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提高创新意识,教师要从权威式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发展;要培养大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科研开发、学术探讨和研究;爱护和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和欲望;激活学生重视研究和解决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学习主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素质,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基本目的,营造乐于讨论、敢于竞争的课堂内外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境况,形成勇于探索、勇于提问、勇于求异的人格品质。

3.重视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创造力

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和创造性比知识更为重要。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离不开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创新能力养成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的德育教学除了课堂传授必要的德育知识之外,还应该创造条件,加强实践环节,比如,校内进行科学实验、科技创新、专业设计、学术辩论,创办学术刊物和组织学术讲座等等;还要打开校门,让学生走向社会,到农村、街道、企业、军营等进行社会调查,注意观察,从中发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热点、难点和疑点等问题,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磨练他们的创新意志,养成他们的创新行为习惯,最终形成创新人格。

4.设置创新环境和机制

高校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人格重要的外部力量,是塑造创新人格的保障因素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文化”,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超越意识和勇于向教师挑战、向课本挑战、向权威挑战的超越意识,形成自由、民主、平等、宽松的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不能恪守以往所教的内容,应该及时反映社会发展的脉搏,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应多启发、多提问学生,培养学生大胆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在考试内容上,教师要加大有关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方面试题的分量,少出死记硬背的试题;在成绩评定上,应以学生课堂内外的创新为第一标准和首要目标,只会死记硬背的人应成为落伍者;在课外实践中,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自由讨论,鼓励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之间进行不同观点的对话、交流,鼓励文理科交叉渗透,鼓励学生跨学科、多领域的学术探究和科学的创造性活动的开展,引导开展各种创意竞赛,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评价方式上,要引进激励机制,采取开放多元的评价方式,重奖有突出业绩的开拓创新者,并把它与高校的学生综合测评成绩和奖学金评比结合起来;用人单位应优先录用那些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让那些墨守成规、无所作为的人难以立足。只有形成这种创新的环境和机制,才能促进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5.加强对大学生意志力和耐挫力的培养

意志力和耐挫力是大学生在实现创新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人性弱点及不良因素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它是认知、情感转化为行动的关节点,是人格形成的关键环节,是创新成功的决定因素。在创新人格的培养过程中,特别需要这种坚韧不拔意志力的支撑。因为,创新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漫长的创新实践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障碍,这就需要创新者有异乎寻常的恒心和毅力,才能专心致志,坚持不懈,战胜自我,克服困难,最终取得创新的成功。尤其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生活空间和社会舞台越来越复杂多变,外在的诱惑太多,他们往往很难把握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容易被环境所同化,缺乏毅力和坚持精神。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意志力和耐挫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不时地对他们进行挫折感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勇于从挫折中站立;在实践活动中,人为地设置一些障碍,让他们遭遇失败,从而提高他们战胜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养成创新的习惯。

总之,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自觉性,积极并切实地付诸行动。

第五篇:加强师德修养 塑造完美人格

恩格斯说过:“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的社会职能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这一职业应成为读书育人的楷模。一个教师怎样才算得上师德高尚,人之模范?正已,敬业、爱生、奉献是师德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准则。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孩子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孩子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师德建设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要求教师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孩子。作为孩子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要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新形势下,师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坚决摒弃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东西,要“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此,良好的师德修养必然成为进行言传身教的前提和保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不仅要把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过硬的本领有意地传教给学生,而且要用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在无意中感召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孩子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因此,师德修养的加强十分重要。只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孩子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 “乐其道”只有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言传身教,树立起师德意识,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教师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无尚光荣的,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

任。教师要有坚定的事业心,责任感、对待工作应一丝不苟、恪尽职守,倾尽全部心血育英才。一个学识渊博,敬业勤奋,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一定会受到孩子的崇敬和信任。反之,一个不学无术,拖沓散漫、碌碌无为的教师肯定不受孩子的欢迎和爱戴,这样的教师很难引导孩子攀登科学文化技术高峰。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凭着对学生的高度负责,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历尽艰辛十几年,苦苦探索教育规律终于获得成功。魏书生效应轰动全国。许多事实证明,敬业是教师走向事业成功的奠基石,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用赤诚之心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热爱孩子是教师爱岗的直接前提和具体表现,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关键,是献身教育的情感基础。孩子的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一个爱的工作。但仅仅停留在爱上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幼儿相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种修养是师德的“调节器”和“控制阀”,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

这学期,我班陆续来了几名插班生,有个别孩子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自理能力比较差。记得有一次,午睡前孩子们陆续脱下外衣准备上床。只见欣欣脸憋的红红的,正在用力的脱外衣。她显然不懂得向老师求助,于是我走到她身边,帮助她脱下外衣,并教给她正确的穿脱方法。这样连续几天,我都给予她特殊的关注。一天,我发现她自己脱下了外衣,我带着赞许的语气说:“欣欣自己都能做了,真不错。”她腼腆的笑了。第二天早晨入园时,欣欣的母亲悄悄说“欣欣回家告诉我,说徐老师可喜欢她啦!”可见,她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爱。

教师对孩子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和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这种爱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在师爱这种职业性的情感中,包含着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

教师要对孩子有亲近感,要时刻牵挂着、依恋着孩子;教师要对孩子有期望感,始终对孩子寄予深切的希望,为孩子的点滴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教师要理解孩子,要怀着一种体贴、爱护的心情去对待孩子;教师要有愿为孩子的成长而贡献才智和力量的热忱。教师对孩子的爱,不同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在这种爱的情感里面,包含着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和充满理智的科学精神。师爱要求教师要了解、尊重和信任孩子,既要求教师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也要求教师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

师爱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纯洁、最高尚、最宝贵的职业道德情感,是师德的关键。这是因为,教师对孩子的爱,不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客观条件,而且师爱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还可以直接转化为孩子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力。同时,这种情感还可以使教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从事教育事业的乐趣。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是“人梯”……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师德以奉献为根本。教师以育人为职责,而育人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劳动的重要特征是功在他人、功在社会,教师劳动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孩子的成功中,而教师自身是默默无闻的。师德以奉献精神为根本,没有忘我勤奋、乐于牺牲的劳动热情和态度,没有勇于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奉献精神,就没有真正的师德。当前,在改革开放,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教师只有自觉地加强师德修养、正已、敬业、爱生、奉献,才能无愧加冕于我们头上的种种桂冠,才能完成时代赋于我们培养人才振兴华厦的伟业。

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师德是教育的光辉;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

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一个又一个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鲜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一趟又一趟地搭送着求知者达到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火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教师是一门崇高的职业,更是一份神圣的使命。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感受到职业光荣的同时,应该更加地珍惜它,恪守师德,努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

下载幸福人格塑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幸福人格塑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师德修养_塑造完美人格

    学习“加强师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的心得体会 马先玉 2014-5-23 通过培训学习后,我认识了“加强师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对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教......

    语文教学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塑造健康人格永福学校:彭荭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

    体育运动与现代人格塑造

    体育运动与现代人格塑造 —重新认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XXXXXXXXX 高科技产业 工业经济 -----------→ 知识经济 20%的IQ+80的EQ%=人的智慧 IQ{智商} EQ{情商} 1、知识......

    培养良好习惯塑造健康人格

    培养良好习惯塑造健康人格姓 名:赵冬梅单 位:胜利油田第一小学时 间:二00四年三月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引用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

    思想政治教学与人格塑造

    思想政治教学与人格塑造 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顾娟娟 人格即个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重要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人格因素主要包......

    坚定职业理想 塑造完美人格

    第五小学“教师论坛”讲稿 坚定职业理想 塑造完美人格 ——陕西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心得 肖 华 本人有幸参加了假期的培训,培训期间积极学习,聆听专家讲座,用心去领悟他们观点,吸取......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及其塑造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及其塑造 摘要:健康人格是培养出来的, 大学生人格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论述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健康人格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人格培......

    演讲稿 学会文明礼貌.塑造健康人格

    学会文明礼貌,塑造健康人格 八(3)班温莲红 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文明礼貌,塑造健康人格》 首先,我们来看在校园内出现的几个现象: 1、早上在校园内总能看见好多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