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IDH行业回顾与分析
IDH行业回顾与分析
IDH的历史10年回顾
从昙花一现,到蜂拥而起,到群雄争霸,再到如今惨淡经营,只有10年。1999年中电集团的CEC Wireless与荷兰Philips合作
2000年韩国的IDH达到顶峰,这些公司一方面为当时的科健、TCL提供主板,同时也为后来的诸如德信无线等提供技术和人员。
2001年CEC Wireless买下Philips R&D设立中电赛龙,中国第一家手机IDH成立
2002年—2003年国内IDH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经纬、龙旗、德信、禹华开始崭露头角。此时IDH利润率高达接近70%
2004年IDH平均利润率下降至35%左右,IDH开始变化商业模式,根据销量提成的模式,与制造厂商分摊手机销量不畅的风险。
2005年更多公司加入,IDH平均利润率下降到23%。本土IDH崛起逐渐取代韩国、台湾公司,部分公司开始能够提供3G解决方案
2006年MTK方案进入市场,迅速冲击其它平台的IDH市场份额,并使得平均利润率降至15%。
MTK占据了国内手机芯片市场的40%。在MTK的扶持下,龙旗奠定了龙头位置,直到如今。BOM清单开始流行。
2007年IDH平均利润率5.1%
2008年IDH平均利润率3%。展讯平台开始露头,但产品一直不稳,其亲密伙伴闻泰、展英通开始奠定江湖地位。IDH的数量这一年达到最高峰近700家。已经有IDH开始其他商业模式,如涉及集成、ODM、SP等
2009年MTK遭受进入大陆市场最严重失利,展讯从MTK手中抢走大量客户。
IDH兴起合并潮,开始抱团攻市场。IDH上下游产业渗透已成大势所趋,除了集成、ODM、SP,甚至开始自建渠道、运作品牌。
2010展讯份额最高至20%。IDH行业惨淡经营,空间被原来的上下游厂商进一步打压。2011年MTK推出首颗智能机芯片MT6516,并未搅动市场,下半年推出MT6573,掀起智能机市场浪潮。至此IDH开始了平台转移的阵痛期
通过IDH历史回顾,IDH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前10年基本上是靠堆积如山的集成公司失败造就了IDH的辉煌,接下来就是靠牺牲IDH来拉动芯片公司的出货量,此时IDH是IC后端的垫脚石,如不寻求突围,经营会非常惨淡。
IDH如何突围
一、品牌,建立强有力的运营商合作关系
1.依托对平台的掌握度,做出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塑造自己的品
牌,加强与运营商的合作关系,减少平台和型号研发投入
2.集中精力做好品牌规划,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然后再图谋发展
二、全产业链整合,做大资金规模
1.IDH是一个轻资产,资金密集型行业,可以做大出货量,利用手里庞大的资金做全
产业链融合,形成庞大的议价能力,占用供应商资金做其他投资
2.同时利用手机供应链的价格优势,做一些高毛利的定制方案。
3.形成强大的产业链,加强对上游供应商的掌控能力,利用其价格优势和先发优势开
辟新的行业市场
三、细分市场,深耕技术
1.手机功能已经包含了消费类电子的大部分功能,其实每部分功能都可以作为一个独
立市场存在,可以选取其中一两个细分市场,做深做精,提高产品毛利率
2.利用手机供应链,用较低成本开发行业应用产品
3.做好新技术储备,研究行业应用的切入点,在某一行业形成自己的产品特点,打造
口碑,逐渐摆脱低毛利的现状
后面两年都是方案公司艰难的两年,低端机逐渐萎缩,智能机并没有预期的销量,大的品牌公司有自己的研发,不再完全依赖于IDH,基带公司的IC换代频繁,不管哪一方面都给IDH造成很大的压力,如果不能占领先机抢得一部分市场,将来都难逃被淘汰的命运。IDH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针对性的转型势在必行。
第二篇:安防行业分析-2009年安防市场回顾与分析
伴随着2010年的钟声敲响,中国经济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构造出一幅“V”型反转的态势图。与宏观经济一样,2009年的中国安防市场发展也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趋势。在这种起伏的市场发展背后,2009的中国安防市场到底经历过什么?
2009年安防市场热点回顾与分析
整合:多元化
两年以前,安防行业的内部资源整合仍处于形式较为单一,整合速度较为缓慢的时期,然而在2009年,我们则明显感受到了行业整合在形式和速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整合形式上则更为多元,整合力度和深度也逐渐加大和加深。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我们大体上可以把这种整合形式归为三类:一类为企业间整合;另一类为企业内部整合;第三类为行业服务性资源的整合。
企业间整合“并购事件年年有,2009年特别多”。其中包括了UTC收购GE安全业务,Nice收购Orsus,惠普与3Com达成收购协议,中星电子收购上海贝尔ViSS监控业务,加创并购先进视讯和深圳黄河,CSST并购上海永安保全等在内的6家企业等等。如此多数量和高规格的并购已是往年所不能企及。
在这些并购案例中,UTC、惠普以及Nice的并购都是在海外,但其影响力却足以深达至中国国内。就以惠普收购3Com为例,作为3Com旗下全资子公司的H3C,在国内平安城市建设的参与程度极高,其平台产品已被广泛应用到公安、政法、交通等领域。为了客户不受到收购事宜的影响,在收购新闻发布的第二天,H3C便在其官网上公布了两封公开信,以稳定市场不良预期。
再来看中星电子和CSST的收购。作为近两三年进入安防的IT企业,中星电子的表现一直中规中矩,这到底是作为一家芯片级企业的韬光养晦还是作为一个安防新手的低调所为?有分析认为,与其推出的诸如前端和智能分析等产品相比,该公司加入SVAC工作组和收购ViSS监控业务,以及刚刚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的针对个人家庭市场的视频监控类的“E视通”业务三个方面的运作才更具有战略性。通过这三方面的运作,该公司关于安防产业链的基本构架初步完成,接下来具体如何运作便成为关键。
CSST的此次收购与前几次不同,区别在于收购对象从原来的以产品企业为主转而变为以工程和报警服务企业为主。据该公司高层透露,此次收购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实CSST服务板块的竞争力,另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最终要推动服务板
块的单独上市。
企业内部整合2009年宏观经济危机虽然对安防行业冲击不大,但影响仍然存在。很多企业在2009年上半年发展速度缓慢,于是,一些企业也就利用这个间隙对内部进行优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三星和LG的企业内部整合。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企业内部整合的例子中,有很多企业在法律层面是具有独立性的,但在品牌从属层面仍具有同一性,所以仍然把其归类为企业内部型整合。
2009年底,为了配合三星集团的内部业务的优化整合需要,三星电子的视频监控业务并入到三星泰科。以后三星泰科将集中发展综合安防产品,而三星电子则开发安防解决方案的业务。而在早些时候,三星泰科就已经把其映像事业部独立出来,设立了天津三星泰科光电子有限公司,该公司将负责三星安防产品在中国的制造和销售。
与此同时,作为代理公司,广州伟昊与广州瀚祺也进行了整合,由伟昊收购瀚祺控制性股权,并购后将以广州伟昊作为三星视频监控产品的中国总代理,统一运营三星监控产品中国的市场,而广州瀚祺将作为伟昊公司旗下独立经营三星泰科原有系列产品的全国总代理。
三星集团期望,通过此次整合,三星安防事业从现在的监控产品的销售拓展到提供门禁系统、报警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安防领域。其中,三星泰科能通过原有的光学及影像技术结合三星电子在IT及半导体上的先进技术,打造出世界超一流的安防产品,并希望在2013年,三星安防产品达到世界安防市场10%的占有率;而三星电子所负责的解决方案将成为三星集团在这次合并以后未来3年集中投资的重点业务。
与一手抓硬件产品,一手抓软件平台的三星不同,同为韩国公司的LG的业务优化却另辟蹊径。2009年,LG对全球业务部门进行重组,专门成立了商业解决方案事业本部。该部门的主要产品包括LCD显示器、数字安防系统、商用显示器、车载资讯娱乐设备、远程信息处理技术方案、高级音频系统等。根据LG电子提供的信息显示,该商业解决方案事业部的未来将成为一家领先的B2B信息娱乐公司,致力于提供数字服务和解决方案组合。这种“一揽子”式的解决方案使得LG在面对客户时“既能做安防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做电视机、液晶显示器,甚至空调的解决方案”。
行业服务性资源的整合2009 年年底,一则消息在安防业内不胫而走——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和台湾A&S集团公布消息:双方就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拥有A&S集团旗下所有业务(包括纽奥良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捷顺亚洲公司和A&S日本公司)和资产的大部分股份达成共识,并就收购事宜签订了相关协议。
据了解,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展会主办单位,在全球拥有众多子公司、办事处及国际销售伙伴,业务遍及150多个国家及地区。公司在中东、亚洲和南美等地主办一系列Intersec安防设备品牌展会。
相较与以上所提到的例子,A&S与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的整合有着独有特点。此案例的两个主角并不参与安防产业内部的竞争,而是扮演着为产业提供服务的角色。也就是说,此次收购将为安防行业的服务性资源带来影响。“对媒体而言,是乘上了展会渠道的‘东风’,能进一步提高其影响力;对展览公司而言,也能利用媒体优势,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这样认为。此次整合,将为中国的安防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更为多元的渠道,同时也将拉近国际市场与中国企业之间的距离。
融资:步伐加快
从劳动型密集向技术型密集的发展过程中,资本的力量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2009年,虽然整个安防界笼罩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但是企业融资的步伐却丝毫没有放慢。
在宏观政策方面,2009年,创业板的出台实际上是打开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新窗口。目前,虽然硬性指标来看,国内很多中小企业都符合要求,但考虑到此次创业板侧重于中小科技型企业以及两支安防A股的强劲表现(大华2009年的营业收入预计能达到7.3亿,而2008年这个数值是6.3亿;大立在红外热像仪方面2009 年的收入预计在1.9 亿元左右,而2008年,这个数值则是1.6亿),再加上目前在创业板仍无安防企业等多方面因素,创业板将成为安防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
在企业层面。2009年,很多企业着手自己的股份制改造,其中,包括海康和景阳在内的一些企业,已经在2009年顺利地完成了股改。其中,海康拟于深交
所上市,近日其也公布首次发行招股说明书。据公布数据显示,其首次将发行5000万股。据推测,如果一切程序进展顺利,海康有望在今年年中成功IPO。而据景阳内部人员透露,该公司很可能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起动上市申报程序。
除了生产型企业之外,一些报警运营服务和传统的安防工程企业也在酝酿着上市计划。据相关渠道消息显示,北京几家工程企业已经启动了股改计划。
除了上市以外,2009年各种基金以及风险对安防企业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相对大量的没有技术优势且成长性较低的安防企业而言,仍然有部分企业受到投资机构的关注。”一位融资服务的经理介绍说,从2009年的情况来看,一些投资机构开始侧重关注拥有智能视频技术的企业,原因在于这些企业具有技术优势和较好的成长性,并且面对的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除此之外,这位经理还介绍,目前一些投资机构有意向打造类似CSST的大型企业。“但区别于CSST的财务并购,投资机构采取的是产业并购模式。”
反垄断:标志性事件
当然,随着安防行业并购案例的增多,一些相关性问题也逐渐增多,而有一些问题则是原来从未遇见的,比如反垄断问题。
说我们从未遇到,是因为反垄断的申报有着较高的门槛:一是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二是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
如此之高的门槛使得《反垄断法》在实施了一年多时间里,全国范围内也仅受理了50多起反垄断调查。所以,这类事件对安防行业来说,从未出现也属于正常。
但这种正常在2009年却被打破了。
据了解,在去年一年之内,中国安防协会就收到了商务部发来的两起有关反垄断的协助调查书。其中一起是发生在防爆安检行业,另一起发生在防盗安全门行业。两起反垄断调查中,防爆安检的是涉及两家外资企业,防盗安全门的则是涉及到一家国外企业和一家国内企业。
从这两起反垄断调查事件来看,所涉及的仍是在安防产业内起步较早的行
业。如防盗安全门行业,其涉及到家用领域,市场需求量较大,行业发展已经进入相对成熟阶段。虽然此次反垄断在行业内并不具有普遍性,但其所具有的标志性意义却是毋庸置疑的。
“狼来了”的担忧加剧
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中国安防市场持续保持较高的温度,更多地吸引了一些相邻产业的企业加盟。特别是随着安防监控与城市应急以及数字城市逐渐融合,一些大型的集成和平台企业也开始涉足安防。在近期召开的中安协第四届理事会上,业内有关“狼来了”的声音呈现出高涨态势。
面对出现的一些安防被IT化和边缘化的担忧,我们应怀有怎样心态?或许正如一位安防专家所言,对于安防企业来说,在“狼来了”的大势所趋面前,找定位,勤思考,保持一种“与狼共舞”的学习心态才是当前的应对之策。
她指出,新生力量的加盟给安防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新思维,一些新功能、新应用也逐渐被打开。应该说,这些新的思维确实给安防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朝气,也能激发传统安防企业的理性竞争意识,从而进一步改善行业环境风气,促进技术创新。
“然而,对于新加入的成员而言,仍要面对安防的专业化问题。”一位安防系统的专家这样认为。他说,经过30年的发展,安防产业逐步走向成熟,“小米加步枪”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当前对安防产品的应用,已经逐渐演化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门“安全艺术”,“功能全面,性质卓越,部署合理,上下联动”已经成为用户对安防产品的基本诉求。此处所蕴含的专业化技术,已经不言自明。
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推进
除此之外,2009年安防在宏观政策以及标准化方面也取得了不错成效。在宏观政策方面。《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的出台打破了安防报警运营服务沉寂多年的平静。虽然该条例并不属于安防范畴,但其在内容方面,却已经把安全防范纳入到保安服务的范围之内。可以预见,随着2010年保安公司的改组,安防报警运营服务界也将迎来一个震荡期。
在标准化方面。《安全防范监控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SVAC)技术要求》已经进入送审稿2.0版的论证阶段,有关专利池的建立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在2009年的深圳展会上,中星电子首次推出了基于SVAC标准的DVR。SVAC的全面应用还有多远?我们仍在拭目以待。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ONVIF标准。2009年,ONVIF除了公开招募会员之外,也成立了五个工作组,分别负责从存储、核心规范以及支持与标准化方面工作。作为该组织的发起者之一的博世,近期也适时升级了IP视频平台固件。据悉,安装了新的固件的博世IP摄像机已经可以按照最新推出的ONVIF标准工作。
以上种种,不过是2009年安防市场整体发展的冰山一隅。我们仅是期望,通过此次梳理能够为您勾勒出2009年中国安防市场发展的一些轨迹。举头望去,2010的画卷已然铺开,等待我们的又将是一派怎样的景象呢?
第三篇:行业分析与营销
行业分析——煤电矛盾暂时缓解 根本出路在于“顶层设计”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对电煤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同时适当调整电力价格,试行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各界对此广泛关注,从不同角度做出评论分析。
现行办法是权宜之计
煤电矛盾由来已久。为了缓解煤电之间的矛盾,国家曾探索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即上网电价和煤炭价格联动,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联动,消化电煤涨价因素。2005年5月和2006年6月两次实行了煤电联动。
实行煤电联动后,虽然暂时缓解了煤电双方的矛盾,但实质是将煤电双方的矛盾和经营压力转移给了其他行业。实践证明,电价上涨后,随之而来的是电煤新一轮涨价,电力企业再次提出涨价要求,最终促成煤电轮番涨价。这直接影响到其他行业成本的增加,尤其是对占电力消耗70%左右的工业领域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引发社会性物价上涨,增加推动通货膨胀的因素。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联动机制被迫放弃。
联动机制放弃后,煤电矛盾愈演愈烈。火电企业面临的局面是“前有电价堵截,后有煤价追兵”,导致火电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2008年以来,火电企业整体经营状况趋于恶化,出现了整体亏损,即使作为行业排头兵的中央企业也无法独善其身。到今年10月底,5大中央发电集团火电企业亏损面超过70%,除东部沿海、东北以及中西部地区少数煤电联营企业尚有微利外,其余全部亏损。
据测算,5大发电集团的发电标煤电价从2003年到目前的涨幅高达175%,而火电上网电价仅提高了不足45%,电煤价格涨幅是电价涨幅的4倍左右。火电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加快技术创新,大力压缩成本,努力消化电煤涨价的增支,但面对巨大的煤价涨幅,发电企业的各种措施根本无法缓解成本激增的压力。目前,发电企业的燃料成本占发电成本的70%以上,除去折旧、财务费用和必要的修理费支出外,实际可控的只有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支出,这部分比重越来越小,进一步降低的空间十分有限,通过企业自身努力来减少亏损、增加效益几无可能。
由此,火电企业由于经营困难不愿意多发电,导致出现“电荒”。而“电荒”又可能诱发“柴油荒”。面对这种局面,决策层只能采取“救急式”的临时性价格干预措施,以缓解煤电矛盾。这次出台的政策“组合拳”,试行居民阶梯电价制度有长远意义,其它政策措施,则属于权宜之计。行业分析——煤电矛盾暂时缓解
各方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煤电价格调控“组合拳”给予积极评价,认为这次调价对缓解煤电价格矛盾、促进煤炭和电力行业协调健康发展、保证迎峰度冬期间电力供应,十分必要。但这种调控的结果,虽使煤电矛盾得到暂时缓解,电力供求的困局并未破解。
资料显示,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煤电价格联动政策执行不及时、不到位。到此次调价前,火电上网电价上调累计缺口为每千瓦时4.9分,这次火电上网电价每千瓦时上调了2.6分,两者差距依然很大,不能完全解决火电企业严重亏损的问题。在出台电价调整政策的同时,国家还采取了对电煤限价的措施,但执行难度很大。几家大的中央企业会严格执行国家的限价政策,但对于是否能够有效约束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涨价行为,各方普遍持谨慎态度。如果电煤价格控制不力,电煤每吨再上涨50元以上,此次电价调整政策的效力将丧失殆尽,重又回到电煤竞相涨价的循环当中。
出路在于“顶层设计”
当前的电煤价格、上网电价、销售电价到底是高还是低?由于煤矿、电厂、电网、用户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各方难以达成共识。
我们曾寄望于煤电联动。但已经放开的“市场煤”,其市场机制并不完善;铁路运力的市场化程度远远滞后于煤、电、运产业链的其他环节;煤炭产地的地方政府,也对煤炭供应的数量和价格产生着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煤电联动也只能是权宜之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出路在哪里?专家学者的一致看法是,必须进行深层次的能源体制改革。国家应统筹考虑煤、电、运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在煤、电、运各个环节和政府之间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格形成机制与管理体制,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煤电矛盾。也就是说,根本出路在于做好“顶层设计”。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考虑到事情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不能进行一次性、整体的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跨越,应该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性改革。回顾过去几年,能源价格改革基本上属于被动的渐进性改革,都是出了问题才去改,或者矛盾积累过多、或者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行了的时候才去改。这种改革明显缺乏“顶层设计”。
今后的改革,应该采取主动的渐进性改革,这就要先做好能源价格改革的“顶层设计”,有步骤、有计划、有目标地把改革推向深入。这其中,应该坚持几个原则: 首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突出强调制度和机制创新,形成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煤价、电价、运价的价格形成机制。从长期看,需要建立全国电煤交易市场;从中期看,不断完善煤电联动机制,辅之以必要的配套改革,或许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其次,关键是要规范政府行为,取消不必要的计划指标,清退各种税费。特别是应当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推进电量和铁路运力的公开、公平、透明交易。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应当从审批职能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市场规则上来,打破条块分割,健全法律法规。
第三,强调企业经营的公益性质。煤炭是国家资源,能源是基础性行业。基础性企业经营的目的不是利润最大化,在获得基本利润、保证发展后劲的前提下,主要应当为社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四篇:深圳印刷行业的回顾与现状(定稿)
据深圳印刷厂相关人士了解到: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环基表示,中国印刷包装产品出口目前困难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欧债危机导致主要出口对象国经济不景气,致使订单减少,甚至没有订单;二是企业经营环境不容乐观,汇率变动,招工难、用工贵,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双反案例时有发生等方面。他说:“各种原因叠加,导致印刷包装外贸企业处于为别人打工的状态,没有利润可言。”
前些年经济形式一片大好,印刷企业都从成立走到成长,一些暴富的印刷人比喻印刷就是在“印钞票”。然而,数年下来,印刷行业进入微利时代,有的印刷人比喻印刷是在“印卫生纸”。钞票和卫生纸,天壤之别。由此可见,印刷的兴盛时期“过得是多么快活”。
在外需上不来、内需拉不动、成本在上涨的局势下,印刷及包装产品介绍以出口拉动的外向型城市东莞企业有三大苦恼:一是没有活源,二是有活源干不了,三是有活源也能干但钱收不回来。活源是企业生存下来的根本。很多印刷企业家感叹:现在做实业很难。《销售就用这几招》作者着名品牌营销专家兰晓华说成功的营销谋略就成为企业生存下来的关键。贝恩咨询公司曾发布过一项研究结果:赢得一位新客户的成本,是留住一位既有客户成本的6倍到7倍,此外,将客户保持率提高5%,能让公司的利润提升25%到95%。对客户的服务,诚信最为关键。世界一流公司的产品,往往给人一种非常清楚的印象。我们不少印刷包装企业战略多元化,同时存在着过度恶性竞争,众多的国内印刷包装企业和品牌主业不凸起,核心竞争力差。因此,出产企业要专业,要成为产品种别的领导者,2012年中国印刷机械包装行业高峰论坛兰晓华这样说。包装设计中的视觉要素与应该达到的效果显示中国印刷包装企业目前规模较小,应先把某一类产品做的最好,差异化策略竞争,正如百度李彦宏所说的做到极致,自然就成功了。
我国的印刷包装虽然有发展,但是可配的产业集群功能模块少,产业链条还没有完整系统国际视野化,也还有产生真正的巨头和龙头企业。
目前我国印刷包装制造商很难融到资金,即使能融到资金,规模也非常有限。有的甚至负债经营,要想贴近市场,也匮乏改造能力,产品都在统一个层面上。因此企业发展难题重重,往往迫于无奈,陷入价格战,因此着名管理大师中山大学教授周帆建议中国印刷包装中小企业抱团发展。这让笔者想到了美国最老的一家平价连锁店“99美分”,该公司2010年的营收为13亿美元。该公司老板说:“想到这个数字是一元一元赚来的,就觉得很有意思。”这两件小事验证了一个哲学道理:只要老老实实提供顾客想要的,即使每次只有微薄进账,涓滴也能成江河。也许,印刷百年老店就是这样炼成的。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剩”者为王,特别是在当下。
文章转载自:http://
第五篇:中国商业地产行业2012年回顾与2013年展望
中国商业地产行业2012年回顾与2013年展望
关于2012年行业回顾:“三无”
外部环境无明显改善:
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方面,政府规划的不合理、不科学问题依然突出,这已是推动行业盲目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推动金融创新方面,虽然政策已经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但是,囿于房地产宏观调控这一大气候,事实上,市场期待中的险资并没有大规模入市。房地产信托基金等其他金融创新产品更无从谈起。
商业模式无根本创新:
“城市综合体”几乎已经成为中国商业地产的代名词。整个项目中产品构成通常是“住宅+商业”,其中商业部分产品构成通常是“购物中心+商铺”,运作模式通常是“销售+持有”,以万达产品为主要模板。
行业格局无重大调整:
在行业梯队排名方面,一线依然是万达、恒隆、凯德、华润、中粮、SOHO主导,二线依然是宝龙、深国投商用、鹏欣、绿地等主导。市场没有出现“黑马”。虽然苏宁、红星开发大幅提速,但是,尚未形成供应量。除了万达依然一路狂奔之外,其他都延续了稳健的发展步伐。
在内外资格局方面,依然是内资主导市场格局。外资除深耕中国市场的凯德之外表现平平。
关于2013年行业面临“三化”挑战
泡沫化趋势加剧
由于今年住宅持续调控,一些住宅开发企业仍然会被动、盲动转型到商业地产,开发投资依然高位运行。而与此同时,消费市场增速放缓,商家开店意愿明显下降,尤其是对于三线市场更趋保守,可能导致空置上升,或者招商压力加大。
同质化趋势加剧
时下,一说商业地产就是综合体,一说综合体就是购物中心,一说购物中心就是ZARA、H&M。模式高度雷同,定位高度雷同,品牌高度雷同。
边缘化趋势加剧
除了餐饮、影院、电玩等体验式业态之外,电子商务对于传统商品性消费的冲击变得更加明显,而体验类业态比重过高也会有同质化竞争的问题,而且这类业态的租金贡献总体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