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伟大的笨蛋》有感
天才与笨蛋的抉择
——读《伟大的笨蛋》有感
这个月在读《伟大的笨蛋》一书,书中介绍了中外的名人差生生涯有永远的叛逆——爱因斯坦;桀骜不驯的顽劣子弟——丘吉尔;被赶出学校的笨蛋——爱迪生;屡败屡战的成功学大师——卡内基;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沈从文;从被绑生到数学大师——苏步青;逃学为读书——三毛„„可以说这些伟大的笨蛋大师是我们所熟悉的大师,科学发明、演讲奇才、数学文学大师等,他们是值得我们骄傲和学习的榜样。直到读了有关他们的故事才使我更加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并不是天才,不但不是天才而且在小时候他们在学校中的学习可以说是一踏糊涂,逃学是家常便饭,他们没有一个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他们在上学时是老师眼中的笨蛋、是老师嘴边的差生。但是他们在自己的人生目标的追求下,他们成了我们的骄傲。读罢此书,感悟颇多,但有一处点就纠结了我内心很长的时间:天才与笨蛋就一步之遥,作为我们如何去抉择呢?思考许久,经历许多,才感觉自己的“弹尽粮绝”。罢,罢,想到什么写什么吧。
一、如何定义“差生”。这不得不让我们另眼看待“差生”这两个字,不能随便给学生冠以“差生”的帽子。
1.从分数上,学习成绩不能用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一生。像书中的“差生”又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他们自小都不守规矩,桀骜不驯,野性十足;他们天生喜爱独立思考,我行我素。正是这样,他们才有了新的发现;正是这样,他们才有了新的突破;正是这样,他们才会在各个领域有所建树。想来,他们当初的老师在看到这些他们眼中的“笨蛋“会有如此大的成就时,也一定会汗颜吧!那我们呢?决不能重蹈覆辙呀!
2.从时间上,人生充满变数,学习阶段只是漫长的人生中短暂的一瞬,只是漫漫人生之路的第一步,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学习中的差生不一定是生活中的差生,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是明天的差生,差生只是一时的,生活才是永久的。
3.从结论上,我们评价成人尚且讲究盖棺定论,为什么对待成长中的孩子总是摆出一副先知先觉的样子,给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扣上一顶差生的帽子,我们这样的主观认识将把孩子一棒打死。
二、教师慧眼识珠。
1.要善于发现。近代教育先驱蒙台梭利说:“儿童将找到通向文化修养和通向完善的道路呢,还是一切东西都将归于毁灭呢,责任在老师身上,一切决定于老师。”这点出了教师的重要性,对于差生,教师优先重要,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暗示等都具有变小鸭为白天鹅的教育力量,甚至改写孩子的人生。苏步青在学校中是又名的背榜生,“如果你考第一,谁会小看你?”陈玉峰的一席话让苏步青茅塞顿开,从此奋发向上,一飞冲天。我觉的书中的这段话很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人的个体禀赋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闪光点,也有自己的死穴,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去发展。学生不缺才能,缺的是发现;学生不缺进取,缺的是鼓励;学生不缺好奇心,缺的是引导;学生不缺潜力,缺的是发挥潜力的平台。绝大多数差生,其实并不差,他们需要的无非只是一点点鼓励和引导。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应该平等的对待,给他们尊重,给他们自信,给他们关爱。应该用老师的慧眼识珠本领,关爱信任的眼光,启迪智慧的教学,激励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热忱。
2.要有教无类。孔老先生早就说过:“有教无类。”但偏偏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却要把学生们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待。这种教育方法有百害而无一利啊!对于上等同学,这膨胀了他们的虚荣心,助长
了他们的骄傲情绪;对于较差的同学,这严重打击了他们的自信,甚至践踏了他们的自尊。老师读这本书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任何生命都值得尊重,都有价值,关键是怎么培养和教育。
写到此处,我又不得不重申:这个世界无所谓天才与笨蛋,而且天才与笨蛋往往仅仅是一步之遥,这一步往往是我们对他们的看法。你认为他是天才,他就是;你认为他是笨蛋,他也是。所以我建议父母、教师,甚至孩子都来读读这本书。
第二篇:读《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有感
读后心得
“一个有目标的‘差生’或‘坏孩子’,很可能比一个没有目标的‘优秀生’、‘好孩子’更能接近成功。”这句话是我读了《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一书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确实如此,现在有些学生之所以成为老师眼中的差生,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成绩差,而优生则是那些成绩优异,名列前茅,事事听话的学生。然而,现在的很多优生大多是家长管束下产物,比如:每天放学回家都会有一个家教老师给他辅导功课,到了双休日又有一大堆的兴趣班、培训班要上,像舞蹈班、书法班、作文班、奥数班。不否认这些学生中有些乐在其中,游刃有余,但大部分内心应该极其不愿意吧,自己的所有事情都被家长安排好,自己沿着轨道行走,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恰恰相反,有些差生虽然经常受到指责和惩罚,但他们心中明确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一来,孰好孰坏,每个人心中应该都能度量出来了。
就像《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书中提到的那些老师眼中的差生,抑或可以说是笨蛋,他们却是世人眼中的伟人。这些伟大的“差生”都属于“野鸡”。如作者所说,“爱因斯坦、爱迪生、丘吉尔、卡内基、沈从文、苏步青、三毛——他们自小都不守规矩,桀骜不驯,野性十足;他们喜爱独立思考,我行我素;他们被老师称为‘笨蛋’,受尽屈辱;他们被学校视为不可造就的‘废品’。他们偏偏得到历史的青睐,成为杰出的人物,这是对教育的讽刺,还是对教育的启示?”
他们之所以成为了老师眼中的“差生”,原因只有一个——学习成绩差。然而学习成绩真的能够衡量一个学生的一生吗?这些“差生”又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他们自小都不守规矩,桀骜不驯,野性十足;他们天生喜爱独立思考,我行我素。正是这样,他们才有了新的发现;正是这样,他们才有了新的突破;正是这样,他们才会在各个领域有所建树。
近代教育先驱蒙台梭利说:“儿童将找到通向文化修养和通向完善的道路呢,还是一切东西都将归于毁灭呢,责任在于老师身上。一切决定于老师。”这点出了教师的重要性,对于差生,教师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暗示等都具有变丑小鸭为白天鹅的教育力量,甚至改写孩子的人生。孔老先生也早就说过:“有教无类。”但有些老师却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待。这种教育方法百害而无一利啊!对于上等同学,这膨胀了他们的虚荣心,助长了他们的骄傲情绪;对于较差的同学,这严重打击了他们的自信,甚至践踏了他们的自尊。学生不缺才能,缺的是发现;学生不缺进取,缺的是鼓励;学生不缺好奇心,缺的是引导;学生不缺潜力,缺的是发挥潜力的平台。苏步青在学校中是有名的背榜生,“如果你考第一,谁会小看你?”地理老师陈玉峰的一席话让苏步青茅塞顿开,从此奋发向上,一飞冲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人的个体禀赋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有自己的死穴,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去评价、引导和发展。
《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一书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众人和老师眼里的笨蛋和差生,可以完全通过努力站在自己热爱的行业的巅峰,也可以为人类做出杰出的贡献,也可以成为一代伟大的人物。这个世界无所谓天才与笨蛋,天才与笨蛋仅一步之遥,这一步往往是我们对他们的看法、教育;让我们深刻体会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是什么?教人变。叫人变好的是好教育,叫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叫人变活,死教育叫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的确,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的各种因素,学生的成长存在着不平衡,这是正常的;出现的优劣、高低,都是动态的、可变的。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总有好差之分。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关心“优生”,也要重视“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作为一名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差生”的成长开始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差生”的成长上。这本书就是要告诫我们这些未来的人民教师不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的成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孩子,要尊重孩子独特个体,观察指导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或许会有更好、更新的发现!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无所谓天才与笨蛋,而且天才与笨蛋往往仅仅是一步之遥,这一步往往是我们对他们的看法。态度决定一切,心态即是动态。你认为他是天才,他就是;你认为他是笨蛋,他也是。
第三篇:读《伟大的笨蛋——中外名家的差生生涯》有感
读《伟大的笨蛋——中外名家的差生生涯》有感
——从教师期望的角度谈谈我国教育现状
《伟大的笨蛋——中外名家的差生生涯》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很多老师眼中的笨蛋、世人眼中的伟人的故事。全书内容包括爱因斯坦:永远的“叛逆”、丘吉尔:桀骜不驯的“顽劣子弟”、苏步青:从“背榜生”到数学大师等几部分。这些伟大的“差生”都属于“野鸭”。正如作者所说,“爱因斯坦、爱迪生、丘吉尔、卡内基、沈从文、苏步青、三毛——他们自小都不守规矩,桀骜不驯,野性十足;他们天生喜爱独立思考,我行我素;他们被老师称为„笨蛋‟,受尽屈辱;他们被学校视为不可造就的„废品‟。他们偏偏得到历史的青睐,成为杰出人物。然而,他们之所以成为教师眼中的“差生”,原因只有一个——学习成绩差。
教师眼中的“优等生”往往是在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具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这与我们学校现行的教育制度直接相关,现有的评价制度与卷面测试为主,考核的内容也主要是知识技能方面。当然,很多老师会说,那还不是高考这根指挥棒害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尽自己最大的所能将这种衡量标准改变,来保护我们的学生?传统教育中每位教师在新学期或新课程开始时, 总会这样预测: 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完全学会新知识,考出好成绩;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基本掌握所教的知识;三分之一的学生将不及格或刚好及格。这一系列的预想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造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而且学生最后的分等与最初的预想相差无几。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认识和评价所形成的不同期望,会造成学生学习效果的“马太效应”,即“好学生越来越好,差学生越来越差”。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和追求自我完善的美好欲望。但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显著,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将自己良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是什么让孩子成为教师眼中的差生的呢?
(1)缺少对学生全面、科学的认识。教师总是凭自己的主观印象将班里的学生武断划分为几个等级, 而这种划的分标准多是是片面的、主观的。而且,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缺乏重视。但教师的职责不在此,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没理由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正是应为学生身上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才需要教师的指导。
(2)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的设定过于统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的生活环境的影响,有不同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加上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前期受教育水平的差距,学生所表现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具有极大的差异。但教师的备课本上的教学目标是针对整个班级的学生;单元测试卷也只有一份。教育制度应该去适应学生的发展,尊重其独特的个性,而不是像修矮墙剪花卉般的将学生进行一刀切。丰子恺先生一副名叫“教育”的漫画,画中有一双大手,将一个小孩按进模子里去塑造,小孩是极不愿意,拼命的挣扎于呼喊,但却无法挣脱,这将教育扼杀、摧残学生的实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4)教师的思维定式。人生来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的的本能和
本性得到自由的发挥。但目前的教育制度实在是令人堪忧,我们的教育不是注重培养学生,而是着眼于人才的选拔,使的应试教育强项功利化。学校品牌与升学率直接挂钩,教师利益与学生优秀率相关,许多教师不得不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利益来维持优等生的长处。在教师思维惯式中,好学生的可教育性强,对差学生的教育收效甚微,认为他们潜质不够和学习不用心,缺少上进心,认为即使自己用心教导也不会有太大成效。
(一)全面的了解学生、客观的评价学生
老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有成为“胜利者”的潜能,詹姆斯提出,人的潜能只有百分之十被开发出来,可以说人的潜能是无限,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具有的潜力更是不可估量。教师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位同学都应该持有积极地期望,那些排斥摈弃“后进生”的行为首要受到严厉谴责的。学生千差万别,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差异,考试成绩并不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有些学生他先前的基础较差,考试成绩不理想,但他思维活跃爱动脑筋,有想法,动手能力强,教师就应注到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二)建立期望教育观,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既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获得成功的潜能,也要相信自己有教育好每个学生的潜质。教师尽量通过各种语言或者非语言的方式对学生发出肯定的反馈,并将这种积极地期待表现在眼神、手势、语气中传递给学生,是学生充分感受到个体受到教师的关注与重视,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将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在学习上,并主动学习。
只有教师自己有所期望,才会对学生有所期待,假若一个教师认为自己无才无德,自甘平庸,碌碌无为,那么他的学生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聪明的教师应该有积极地自我期待,善于自我暗示,坚信自己是一名能启能发得好教师,那么他就会将自己的愿望投注到学生身上,通过学生来实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
(三)向学生传递适当的期望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鼓励、少惩罚的心理学原理,即使学生犯错误或解答问题出错的时候,也应以积极鼓励的态度,指出缺点和不足,提出努力目标,给予充分信任和支持,使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学生达到教师预期目标时,应该得到教师及时肯定和适当的奖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努力的收获,学生的良好行为得到积极强化,时刻激励他去实现更高的目标。并且要将目标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同时要时刻的了解学生的变化,并调整教师的期望。就是让学生感受到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实现教师的期望,这期望与自己现有的水平既有有一定差距,富有挑战性,但又不是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目标。学生的斗志被充分激发出来,求胜欲促使他们竭尽全力,努力地实现自我价值,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不断努力。
(四)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眼中的好教师一个标准就是要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由此看来,教师公正、公平的形象是建立良好型师生关系的前提。现代教学中,特别注重师生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只有当教师完整接纳学生与一视同仁,才能受到学生的信任与爱戴。小学中低段,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名教师,而在该课程中表现优秀;反之,如果学生排斥厌恶教师,那他多半会丧失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教师要做到奖惩适度,不要偏爱“优等生”,忽视“中等生”和疏远“后进生”,造成师生分裂、对立的局面。教师尽量不要给学生造成一种强迫性的,强制性的压力,这样会压抑学生的自我表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多善于鼓励学生,用关爱性语言或动作来爱抚学生,像和睦的点头、微笑等;并给予积极地暗示,这有利于教师期望的实现。
第四篇:伟大的笨蛋读后感
可以说这些伟大的笨蛋大师是我们所熟悉大师,科学发明、演讲奇才、数学文学大师等,他们是值得我们骄傲和学习的榜样,伟大的笨蛋读后感。直到读了有关他们的故事才使我更加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并不是天才,不但不是天才而且在小时候他们在学校中的学习可以说是一滩糊涂,逃学是家常便饭,他们没有一个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他们在上学时是老师眼中的笨蛋、是老师嘴边的差生。但是他们在自己的人生目标的追求下,他们成了我们的骄傲,这不得不让我们另眼看待“差生”这两个字,不能随便给学生冠以“差生”的帽子。是啊,人生充满变数,学习阶段只是漫长的人生中短暂的一瞬,只是漫漫人生之路的第一步,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学习中的差生不一定是生活中的差生,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是明天的差生,差生只是一时的,生活才是永久的。我们评价成人尚且讲究盖棺定论,为什么对待成长中的孩子总是摆出一副先知先觉的样子,给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扣上一顶差生的帽子,我们这样的主观认识将把孩子一棒打死。近代教育先驱蒙台梭利说:“儿童将找到通向文化修养和通向完善的道路呢,还是一切东西都将归于毁灭呢,责任在老师身上。一切决定于老师。”这点出了教师的重要性,对于差生,教师优先重要,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暗示等都具有变小鸭为白天鹅的教育力量,甚至改写孩子的人生。苏步青在学校中是又名的背榜生,“如果你考第一,谁会小看你?”陈玉峰的一席话让苏步青茅塞顿开,从此奋发向上,一飞冲天。我觉的书中的这段话很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人的个体禀赋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闪光点,也有自己的死穴,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去发展。学生不缺才能,缺的是发现;学生不缺进取,缺的是鼓励;学生不缺好奇心,缺的是引导;学生不缺潜力,缺的是发挥潜力的平台。绝大多数差生,其实并不差,他们需要的无非只是一点点鼓励和引导。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应该平等的对待,给他们尊重,给他们自信,给他们关爱。应该用老师的慧眼识珠本领,关爱信任的眼光,启迪智慧的教学,激励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热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读后感《伟大的笨蛋读后感》。又如赞可夫多说的: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天赋。形状奇怪的树根如果想要按照普通的方法做成木材,不过是废料一根,而如果经根雕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稍加雕琢,便会成为举世无双的工艺精品。《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很多老师眼中的笨蛋、世人眼中的伟人的故事。从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发明大王爱迪生、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文学大家沈从文、政界巨子丘吉尔、到数学大师苏步青和著名作家三毛的成长和成才的经历,他们自小都不守规矩,桀骜不驯;他们天生喜爱独立思考,我行我素;他们被老师称为“笨蛋”,被学校视为不可造就的“废品”,但他们偏偏得到历史的青睐,成为杰出人物。这是对教育的嘲讽,还是对教育的启示? 什么是好生?什么是差生?好生与差生的区别在哪里?成绩?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也值得的我们去探讨。也许我们无法在这个当前的教育体制中改变“好生”和“差生”的定义,更无法将它们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消去,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平等对待,平等教育。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点出了教师的重要性,对于差生,教师优先重要,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暗示等都具有变小鸭为白天鹅的教育力量,甚至改写孩子的人生。
记得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使我对其印象非常深刻——书中的这段话很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人的个体禀赋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闪光点,也有自己的死穴,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去发展。学生不缺才能,缺的是发现;学生不缺进取,缺的是鼓励;学生不缺好奇心,缺的是引导;学生不缺潜力,缺的是发挥潜力的平台。绝大多数差生,其实并不差,他们需要的无非只是一点点鼓励和引导。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应该平等的对待,给他们尊重,给他们自信,给他们关爱。应该用老师的慧眼识珠本领,关爱信任的眼光,启迪智慧的教学,激励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热忱。《伟大的笨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学生,同时也告诉这样的学生该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书中“一个有目标的‘差生’或‘坏孩子’,很可能比一个没有目标的‘优秀生’、‘好孩子’更能接近成功。”这句话应该是值得老师、家长和孩子深思和重视的真理。书里也集中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伟大的笨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个“笨蛋”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都有坚持不懈勇于吃苦的精神。老师读这本书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任何生命都值得尊重,都有价值,关键是怎么培养和教育;学生读这本书可以激励自己成就梦想;家长读这本书可以更好地引导和鼓励孩子成就伟业。因此我郑重推荐这本书——《伟大的笨蛋》,它适合老师、家长、孩子阅读。
第五篇:《伟大的笨蛋》读后感
读《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差生生涯》 有感
很虚心的说,当初我会在厚厚的几页书单中挑选这篇来阅读,是因为破折号后面的文字------中外名人差生生涯.想必是名人如何从差生转变为伟人的小故事,通俗易懂,更贴近生活,我本人的读书习惯是有点类似于书中的三毛的,偏爱故事类.小说类的书籍.虽然我也曾努力借阅卢梭的《爱弥儿》,强迫自己每晚入睡前阅读几页,而后却渐渐失去了耐心.一个学期下来,虽然也写过一点读后感,可也仅仅阅读了上册的三分之一,远不及我一个下午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主要侧重于教育案例的分析)来的有效率,让我感触更深.抽了一个晚上将其读完,发现收获是出乎我的意料的.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丘吉尔,卡内基, 沈从文,苏步青,三毛,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悲惨的童年,或贫穷,或孤独.可世上寒门子弟千千万,能跃出龙门的又有几个.他们的成功是多方面的,而在我看来最显著的莫过于他们遇到了极好的启蒙人.牛顿和爱因斯坦有一直觉得自己很有才华,并愿意出钱让他们深造的舅舅;丘吉尔有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十分挺他的英国好爸爸;卡内基、苏步青也有看到他们才华并鼓励他们勇往直前的校长;三毛幸运的碰上了知音-----赏识自己的语文老师;苏步青有启迪他的数学老师。正是这些启蒙者,唤醒了他们的斗志,为梦想奋不顾身,终成一代大师。就像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若不是伯乐发现了它,我想千里马也不过是驰骋野外的一匹牲畜。我从来不觉得这些人有多么了不起,是因为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平凡的外貌,平凡的穿着。只不过在一般人的眼中,差生无非是无可救药的,是应当被优等生和老师所看不起的。很多事情差生总是被摆在最后的。总是缺少那么一个人去开导他、启迪他,让他养成学习的习惯,让他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都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可当同学、老师、邻居、甚至是自己的亲朋好友、父母都在唾弃自己拿起笔做作业的时候是在装样子,优秀怎么可能成为他们的习惯。请多给差生一些鼓励,他们不差;请从他们的兴趣入手,他们会很有耐性;请于他们做好朋友,因为在按他们身上从来看不到自私。朋友就是朋友。
一个塔,总有塔尖和塔底之分;一个班级,总有优秀生和劣等生之分。一个人给自己定目标,通常都是:这次一定要比上次好;班级里的差生,不在于评价他如何如何差而在于如何让他做的比上一此更好。最近,有一个伊利的广告让我印象深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是奥运冠军,可他们也在默默付出。
学习的道路上,能成为尖子生的永远只有那么几个人,更多的是在默默付出的中等生和差等生。别以为他们平常一副对学习满不在乎地样子。可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在背地里埋头苦思却想不出个所以然。他们或许只是基础差,或学习方法不对。老师、家长如果给予鼓励和帮助,或许可救回一个失足青年。
说了这么多,其实感悟只有两点:
一、我们缺少激发我们学习和兴趣的启蒙老师。
二、我们需要激励,而不是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