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深化*区经济体制改革思路

时间:2019-05-12 16:3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5年深化*区经济体制改革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5年深化*区经济体制改革思路》。

第一篇:2005年深化*区经济体制改革思路

2005年经济体制改革总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围绕区委、区政府构筑生态型石化基地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消除影响我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我区经济在今后一段时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广覆盖、多层次、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体制保障。为此要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使区经济体制改革在新时期、新阶段取得新的突破。

1、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各项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体制改革的着眼点要兼顾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创新体制,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在搞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影响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使城乡协调发展。改革发展的各项举措要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以推进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为重点,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要继续以放心、放手、放开、放胆的姿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抓紧清理有关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依法取消对民营经济的各种不平等待遇。研究制订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打破垄断、开放市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发展。加大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力度,切实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和以民引外,帮助其做大做强。引导民营企业创新体制,规范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进一步调整全区所有制结构。

3、以完善国资管理和营运体系为重点,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国资主管部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及其控股、参股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政资分离、政企分开,明确权责关系。逐步创造条件对现有授权经营主体打破行业界限,进行资产重组。扩大其资本规模,提高营运效率。进一步完善综合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继续完善国有股权代表的激励机制,使其责、权、利得到统一。要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对未纳入授权范围的资产要进行委托管理。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切实解决企业改制中的遗留问题。对已改制企业要通过国有股减持等形式实现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对垄断行业要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继续引导已改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以文化卫生等系统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为重点,深化社会事业领域体制改革。一是继续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在对事业单位按监督管理、社会公益和中介服务、生产经营进行分类定位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改革目标。对可面向市场的生产经营型、社会中介服务型,以及事业单位附属的三产单位要加快转企改制的步伐。同时进行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消除文化领域的准入限制,充分利用我市非公经济发达的优势,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文化,促进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要把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改造为多元投资的股份制企业。继续整合现有文化资源,组建若干个文化产业集团,并以文化产业集团做大做强为契机,促进我市文化名城建设。三是继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救助体制改革。对市属公立医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选择1至2家市属医院作为试点,吸引民间资本,改为股份制营利性医院。继续搞好药品集中招标工作,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要完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体制,解决弱势群体的治病难问题。全面实施市区退休人员门诊医疗费社会统筹,尽快实施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同时,继续搞好农村卫生院改革,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卫生保健网络。四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实现办学模式和投入体制的多元化,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同时,市属校办工厂的改革要有实质性的突破。

5、以完善产权交易规则为重点,构建现代产权制度。结合我市前一阶段企业改制的实际,要围绕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规范产权交易和监管的办法。从我市国有控股、参股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实际出发,要以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指针,认真处理好国有股权转让、经营者持大股、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三者关系。既要坚持国有股权转让的公开性和竞争性原则,同时也要体现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基本要求,抓紧制定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规定和制度,并精心组织实施。要从进一步加大宣传和规范政策入手,在提高持股职工风险意识,实施规范管理的同时,不断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以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尊重广大持股职工的意愿为基础,鼓励职工所持股权依法向企业经营技术骨干集中或转

让给外来投资者。

6、以吸引外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深化外经贸管理体制和外经贸企业改革。充分利用外资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契机,实施大项目推进策略,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利用外资大项目的领导、协调、决策机制;实施重点区域策略,确立利用外资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实施开发区主战场策略,发挥各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的招商引资本的龙头作用;实施领域多元化策略,从较早以工业为主的利用外资,向全方位、多领域利用外资转变;实施以外引外策略,通过建立和完善高效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机制,促进其增资扩股,同时,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桥梁作用、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努力使外企成为招商主体。从而使我市利用外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继续加大外贸和外经工作的力度,创造对外经贸工作的新局面,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完善。

7、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推行电子政务为契机,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从审批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要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创新审批方式,提高行政审批工作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性审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要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从而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动。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将政府管不了、管不好或者不应当管的事情,交给市场主体和中介组织去做。要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惯例和WTO要求,制订保护公平竞争的各项地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在政策上消除所有制歧视,鼓励各类经济主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并得到健康发展。

8、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重点,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要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竞争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着重解决还具有浓重计划色彩缺乏市场效率的城建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融资体制。对国有单一投资的项目公司要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改造。要打破垄断,开放市场,通过项目法人制度吸引社会资金直接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鼓励采用特许经营权、资产经营权、收费权有偿转让等方式筹集资金,盘活存量资产吸引外部资金。对经营性、准经营性、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为社会资本提供可供选择的介入领域。要改革现行的投资规模控制方式,建立投资分类管理体制,落实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要探索发展包括银行、证券、信托、债券、基金、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大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力度,促进我市大都市建设步伐。建立拟上市企业资源的发掘和培育机制,充分利用国内外wenmi.net证券市场的筹融资功能,鼓励和推进我市各类优质企业到境内外上市。加快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增强其持续融资能力。要发挥市工商信托公司的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在境内外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根据国家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和争取设立杭州证券投资基金。建立和引进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开辟风险投资资金渠道,积极吸引民间投资和利用外资,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选择基础产业和优势企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要加大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度。要以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交流为契机,改革我市的金融体制,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想方设法从上海引进外资银行机构来杭设办事处、内资银行业务总部或地区总部迁杭,争取金融机构来杭发展。鼓励杭州地方金融机构走出去,到外地设立窗口。市商业银行要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吸引社会资金参股,条件成熟时也可引进外资参股,并争取上市。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在条件成熟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要稳步推进产权交易,提升我市产权交易中心的功能,完善交易方式,拓展经营领域,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区域性的产权交易机构。积极探索非上市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交易,为改制企业股权流动和我市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提供平台。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的监管体系,保证产权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

9、以提升要素市场功能为重点,规范和完善市场体系。一是重点培育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对现有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地产市场等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以规范和发展。要打破垄断,逐步改变要素市场依附于相关主管部门的现象,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要不断提升市场的功能,增强市场的辐射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经济发展。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逐步深化,尤其要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者的产生方式。除继续完善对现有企业经营者的录用、评价、考核、激励办法外,要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为各类企业选人用人提供服务。二是重组现有商品专业市场。要推动现有商品批发市场的布局调整和资产重组,促进一批有发展前景的市场上规模、上档次,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推动市场交易主体向公司企业转变,推进竞买制、拍卖制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有型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扩大市场的辐射范围和交易规模。三是规范发展行业协会等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市场中介组织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中重要的经济主体,对经济的发展、市场秩序的规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亟需发展和健全包括行业协会在内的各类市场中介组织。我市要在调查研究摸清现有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订有关指导意见和促进政策。在此基础上,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行业协会等各类市场中介组织改制转型,强化其自律机制。要规范政府监管行为,做到管而有度、放而有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市场中介组织健康发展的社会

第二篇:2005年深化*区经济体制改革思路

~年经济体制改革总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围绕区委、区政府”构筑生态型石化基地”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消除影响我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我区经济在今后一段时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矗

我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广覆盖、多层次、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体制保障。为此要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使区经济体制改革在新时期、新阶段取得新的突破。

1、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各项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体制改革的着眼点要兼顾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创新体制,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在搞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影响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使城乡协调发展。改革发展的各项举措要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以推进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为重点,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要继续以”放心、放手、放开、放胆”的姿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抓紧清理有关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依法取消对民营经济的各种不平等待遇。研究制订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打破垄断、开放市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发展。加大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力度,切实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和以民引外,帮助其做大做强。引导民营企业创新体制,规范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进一步调整全区所有制结构。

3、以完善国资管理和营运体系为重点,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国资主管部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及其控股、参股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政资分离、政企分开,明确权责关系。逐步创造条件对现有授权经营主体打破行业界限,进行资产重组。扩大其资本规模,提高营运效率。进一步完善综合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继续完善国有股权代表的激励机制,使其责、权、利得到统一。要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对未纳入授权范围的资产要进行委托管理。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切实解决企业改制中的遗留问题。对已改制企业要通过国有股减持等形式实现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对垄断行业要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继续引导已改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以文化卫生等系统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为重点,深化社会事业领域体制改革。一是继续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在对事业单位按监督管理、社会公益和中介服务、生产经营进行分类定位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改革目标。对可面向市场的生产经营型、社会中介服务型,以及事业单位附属的”三产”单位要加快转企改制的步伐。同时进行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消除文化领域的准入限制,充分利用我市非公经济发达的优势,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文化,促进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要把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改造为多元投资的股份制企业。继续整合现有文化资源,组建若干个文化产业集团,并以文化产业集团做大做强为契机,促进我市文化名城建设。三是继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救助体制改革。对市属公立医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选择1至2家市属医院作为试点,吸引民间资本,改为股份制营利性医院。继续搞好药品集中招标工作,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要完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体制,解决弱势群体的治病难问题。全面实施市区退休人员门诊医疗费社会统筹,尽快实施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同时,继续搞好农村卫生院改革,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卫生保健网络。四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实现办学模式和投入体制的多元化,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同时,市属校办工厂的改革要有实质性的突破。

5、以完善产权交易规则为重点,构建现代产权制度。结合我市前一阶段企业改制的实际,要围绕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规范产权交易和监管的办法。从我市国有控股、参股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实际出发,要以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指针,认真处理好国有股权转让、经营者持大股、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三者关系。既要坚持国有股权转让的公开性和竞争性原则,同时也要体现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基本要求,抓紧制定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规定和制度,并精心组织实施。要从进一步加大宣传和规范政策入手,在提高持股职工风险意识,实施规范管理的同时,不断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以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尊重广大持股职工的意愿为基础,鼓励职工所持股权依法向企业经营技术骨干集中或转让给外来投资者。

6、以吸引外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深化外经贸管理体制和外经贸企业改革。充分利用外资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契机,实施大项目推进策略,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利用外资大项目的领导、协调、决策机制;实施重点区域策略,确立利用外资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实施开发区主战场策略,发挥各国家级开发区、省级

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的招商引资本的龙头作用;实施领域多元化策略,从较早以工业为主的利用外资,向全方位、多领域利用外资转变;实施以外引外策略,通过建立和完善高效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机制,促进其增资扩股,同时,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桥梁作用、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努力使外企成为招商主体。从而使我市利用外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继续加大外贸和外经工作的力度,创造对外经贸工作的新局面,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完善。

7、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推行电子政务为契机,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从审批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要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创新审批方式,提高行政审批工作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性审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要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从而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动。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尝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将政府管不了、管不好或者不应当管的事情,交给市场主体和中介组织去做。要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惯例和WTO要求,制订保护公平竞争的各项地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在政策上消除所有制歧视,鼓励各类经济主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并得到健康发展。

8、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重点,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常要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竞争”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着重解决还具有浓重计划色彩缺乏市场效率的城建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融资体制。对国有单一投资的项目公司要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改造。要打破垄断,开放市场,通过项目法人制度吸引社会资金直接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鼓励采用特许经营权、资产经营权、收费权有偿转让等方式筹集资金,盘活存量资产吸引外部资金。对经营性、准经营性、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为社会资本提供可供选择的介入领域。要改革现行的投资规模控制方式,建立投资分类管理体制,落实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要探索发展包括银行、证券、信托、债券、基金、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大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力度,促进我市大都市建设步伐。建立拟上市企业资源的发掘和培育机制,充分利用国内外wenmi.net证券市场的筹融资功能,鼓励和推进我市各类优质企业到境内外上市。加快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增强其持续融资能力。要发挥市工商信托公司的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在境内外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根据国家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和争取设立杭州证券投资基金。建立和引进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开辟风险投资资金渠道,积极吸引民间投资和利用外资,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选择基础产业和优势企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要加大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度。要以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交流为契机,改革我市的金融体制,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想方设法从上海引进外资银行机构来杭设办事处、内资银行业务总部或地区总部迁杭,争取金融机构来杭发展。鼓励杭州地方金融机构”走出去”,到外地设立窗口。市商业银行要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吸引社会资金参股,条件成熟时也可引进外资参股,并争取上市。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在条件成熟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要稳步推进产权交易,提升我市产权交易中心的功能,完善交易方式,拓展经营领域,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区域性的产权交易机构。积极探索非上市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交易,为改制企业股权流动和我市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提供平台。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的监管体系,保证产权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

9、以提升要素市场功能为重点,规范和完善市场体系。一是重点培育发展各类要素市常对现有的劳动力市尝人才市尝技术市尝地产市场等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以规范和发展。要打破垄断,逐步改变要素市场依附于相关主管部门的现象,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要不断提升市场的功能,增强市场的辐射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经济发展。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逐步深化,尤其要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常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者的产生方式。除继续完善对现有企业经营者的录用、评价、考核、激励办法外,要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为各类企业选人用人提供服务。二是重组现有商品专业市常要推动现有商品批发市场的布局调整和资产重组,促进一批有发展前景的市场上规模、上档次,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推动市场交易主体向公司企业转变,推进竞买制、拍卖制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有型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扩大市场的辐射范围和交易规模。三是规范发展行业协会等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市场中介组织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中重要的经济主体,对经济的发展、市场秩序的规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亟需发展和健全包括行业协会在内的各类市场中介组织。我市要在调查研究摸清现有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订有关指导意见和促进政策。在此基础上,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行业协会等各类市场中介组织改制转型,强化其自律机制。要规范政府监管行为,做到管而有度、放而有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市场中介组织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四是继续发展现代流通业态,稳步推进电子商务、连锁超市和和现代物流配送。

10、抓好就业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途径和办法。在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基础上,要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其他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新途径、新办法。通过完善职工持股制度,保证职工包括经营者以按股分红的途径增强对企业的凝聚力,获得应有的激励。在高新技术企业试行技术入股办法,把技术专利和科技成果作价折股由科技发明者和贡献者持有。探索管理要素作价入股的方法、方式,体现经营者管理要素在企业效益中的重要作用。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多层

第三篇:2005年深化*区经济体制改革思路

2005年经济体制改革总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围绕区委、区政府“构筑生态型石化基地”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消除影响我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我区经济在今后一段时期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广覆盖、多层次、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体制保障。为此要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使区经济体制改革在新时期、新阶段取得新的突破。

1、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各项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体制改革的着眼点要兼顾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创新体制,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在搞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影响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使城乡协调发展。改革发展的各项举措要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以推进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为重点,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要继续以“放心、放手、放开、放胆”的姿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抓紧清理有关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依法取消对民营经济的各种不平等待遇。研究制订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打破垄断、开放市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发展。加大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力度,切实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和以民引外,帮助其做大做强。引导民营企业创新体制,规范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进一步调整全区所有制结构。

3、以完善国资管理和营运体系为重点,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国资主管部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及其控股、参股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政资分离、政企分开,明确权责关系。逐步创造条件对现有授权经营主体打破行业界限,进行资产重组。扩大其资本规模,提高营运效率。进一步完善综合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继续完善国有股权代表的激励机制,使其责、权、利得到统一。要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对未纳入授权范围的资产要进行委托管理。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切实解决企业改制中的遗留问题。对已改制企业要通过国有股减持等形式实现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对垄断行业要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继续引导已改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以文化卫生等系统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为重点,深化社会事业领域体制改革。一是继续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在对事业单位按监督管理、社会公益和中介服务、生产经营进行分类定位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改革目标。对可面向市场的生产经营型、社会中介服务型,以及事业单位附属的“三产”单位要加快转企改制的步伐。同时进行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消除文化领域的准入限制,充分利用我市非公经济发达的优势,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文化,促进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要把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改造为多元投资的股份制企业。继续整合现有文化资源,组建若干个文化产业集团,并以文化产业集团做大做强为契机,促进我市文化名城建设。三是继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救助体制改革。对市属公立医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选择1至2家市属医院作为试点,吸引民间资本,改为股份制营利性医院。继续搞好药品集中招标工作,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要完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体制,解决弱势群体的治病难问题。全面实施市区退休人员门诊医疗费社会统筹,尽快实施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同时,继续搞好农村卫生院改革,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卫生保健网络。四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实现办学模式和投入体制的多元化,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同时,市属校办工厂的改革要有实质性的突破。

5、以完善产权交易规则为重点,构建现代产权制度。结合我市前一阶段企业改制的实际,要围绕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规范产权交易

和监管的办法。从我市国有控股、参股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实际出发,要以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指针,认真处理好国有股权转让、经营者持大股、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三者关系。既要坚持国有股权转让的公开性和竞争性原则,同时也要体现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基本要求,抓紧制定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规定和制度,并精心组织实施。要从进一步加

大宣传和规范政策入手,在提高持股职工风险意识,实施规范管理的同时,不断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以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尊重广大持股职工的意愿为基础,鼓励职工所持股权依法向企业经营技术骨干集中或转让给外来投资者。

6、以吸引外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深化外经贸管理体制和外经贸企业改革。充分利用外资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契机,实施大项目推进策略,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利用外资大项目的领导、协调、决策机制;实施重点区域策略,确立利用外资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实施开发区主战场策略,发挥各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的招商引资本的龙头作用;实施领域多元化策略,从较早以工业为主的利用外资,向全方位、多领域利用外资转变;实施以外引外策略,通过建立和完善高效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机制,促进其增资扩股,同时,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桥梁作用、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努力使外企成为招商主体。从而使我市利用外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继续加大外贸和外经工作的力度,创造对外经贸工作的新局面,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完善。

7、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推行电子政务为契机,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从审批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要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创新审批方式,提高行政审批工作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性审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要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从而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动。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将政府管不了、管不好或者不应当管的事情,交给市场主体和中介组织去做。要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惯例和WTO要求,制订保护公平竞争的各项地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在政策上消除所有制歧视,鼓励各类经济主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并得到健康发展。

8、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重点,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要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竞争”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着重解决还具有浓重计划色彩缺乏市场效率的城建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融资体制。对国有单一投资的项目公司要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改造。要打破垄断,开放市场,通过项目法人制度吸引社会资金直接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鼓励采用特许经营权、资产经营权、收费权有偿转让等方式筹集资金,盘活存量资产吸引外部资金。对经营性、准经营性、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为社会资本提供可供选择的介入领域。要改革现行的投资规模控制方式,建立投资分类管理体制,落实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要探索发展包括银行、证券、信托、债券、基金、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大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力度,促进我市大都市建设步伐。建立拟上市企业资源的发掘和培育机制,充分利用国内外wenmi114.com证券市场的筹融资功能,鼓励和推进我市各类优质企业到境内外上市。加快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增强其持续融资能力。要发挥市工商信托公司的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在境内外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根据国家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和争取设立杭州证券投资基金。建立和引进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开辟风险投资资金渠道,积极吸引民间投资和利用外资,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选择基础产业和优势企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要加大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度。要以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交流为契机,改革我市的金融体制,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想方设法从上海引进外资银行机构来杭设办事处、内资银行业务总部或地区总部迁杭,争取金融机构来杭发展。鼓励杭州地方金融机构“走出去”,到外地设立窗口。市商业银行要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吸引社会资金参股,条件成熟时也可引进外资参股,并争取上市。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在条件成熟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要稳步推进产权交易,提升我市产权交易中心的功能,完善交易方式,拓展经营领域,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区域性的产权交易机构。积极探索非上市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交易,为改制企业股权流动和我市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提供平台。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的监管体系,保证产权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

9、以提升要素市场功能为重点,规范和完善市场体系。一是重点培育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对现有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地产市场等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以规范和发展。要打破垄断,逐步改变要素市场依附于相关主管部门的现象,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要不断提升市场的功能,增强市场的辐射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经济发展。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逐步深化,尤其要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者的产生方式。除继续完善对现有企业经营者的录用、评价、考核、激励办法外,要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为各类企业选人用人提供服务。二是重组现有商品专业市场。要推动现有商品批发市场的布局调整和资产重组,促进一批有发展前景的市场上规模、上档次,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推动市场交易主体向公司企业转变,推进竞买制、拍卖制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有型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扩大市场的辐射范围和交易规模。三是规范发展行业协会等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市场中介组织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中重要的经济主体,对经济的发展、市场秩序的规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亟需发展和健全包括行业协会在内的各类市场中介组织。我市要在调查研究摸清现有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订有关指导意见和促进政策。在此基础上,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行业协会等各类市场中介组织改制转型,强化其自律机制。要规范政府监管行为,做到管而有度、放而有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市场中介组织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四是继续发展现代流通业态,稳步推进电子商务、连锁超市和和现代物流配送。

10、抓好就业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途径和办法。在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基础上,要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其他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新途径、新办法。通过完善职工持股制度,保证职工包括经营者以按股分红的途径增强对企业的凝聚力,获得应有的激励。在高新技术企业试行技术入股办法,把技术专利和科技成果作价折股由科技发明者和贡献者持有。探索管理要素作价入股的方法、方式,体现经营者管理要素在企业效益中的重要作用。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同时,提倡建立各类商业保险在内的补充社会保险,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编织牢固的“安全网”。要做好职工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广泛开展就业培训,继续推行政府出资金购买就业岗位的举措,开辟非正规组织就业,通过政府政策扶持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解决职工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关注和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构筑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网络。同时,要研究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失土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11、统筹城镇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化进程。一是消除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体系,引导人口向城市和小城镇有序集聚。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保护进入城镇的农民的利益,免除农民对产权流失的担心。要通过劳动力、资金、土地、房地产等要素市场的建设,以政策调控和市场服务来促进经济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逐步实现经济要素从城乡分割到市场调节与有序配置,促进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和产业升级。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路子,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不断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走体制创新促经济发展的路子,在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上取得新的突破。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影响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二是大力培育发展中心镇。推进中心镇行政管理、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和户籍制度等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加快体制创新,促进中心镇发展。同时,要处理好中心镇建设、乡镇企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通过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程度,以释放出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同时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建设农村专业市场等,促进乡镇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互动、互促的运行格局,并以此形成中心镇的产业依托,加快中心镇的发展。三是解决“城中村”问题,提升城市品位。随着城市扩容和撤村建居工作的深入,亟需解决城中村问题。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建设大都市的高度,着眼于城乡管理体制的变革,采取综合配套的措施,逐步解决城中村这一影响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问题。通过户籍、土地权属、管理体制的转变,使城中村融入大都市。

第四篇:2005年深化区经济体制改革思路

2005年深化区经济体制改革思路

2005年经济体制改革总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围绕区委、区政府“构筑生态型石化基地”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消除影响我区经济进一步发

展的体制性障碍,为我区经济在今后一段时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广覆盖、多层次、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体制保障。为此要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使区经济体制改革在新时期、新阶段取得新的突破。

1、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各项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体制改革的着眼点要兼顾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创新体制,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在搞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影响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使城乡协调发展。改革发展的各项举措要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以推进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为重点,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要继续以“放心、放手、放开、放胆”的姿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抓紧清理有关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依法取消对民营经济的各种不平等待遇。研究制订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打破垄断、开放市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发展。加大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力度,切实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和以民引外,帮助其做大做强。引导民营企业创新体制,规范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进一步调整全区所有制结构。

3、以完善国资管理和营运体系为重点,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国资主管部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及其控股、参股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政资分离、政企分开,明确权责关系。逐步创造条件对现有授权经营主体打破行业界限,进行资产重组。扩大其资本规模,提高营运效率。进一步完善综合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继续完善国有股权代表的激励机制,使其责、权、利得到统一。要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对未纳入授权范围的资产要进行委托管理。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切实解决企业改制中的遗留问题。对已改制企业要通过国有股减持等形式实现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对垄断行业要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继续引导已改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以文化卫生等系统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为重点,深化社会事业领域体制改革。一是继续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在对事业单位按监督管理、社会公益和中介服务、生产经营进行分类定位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改革目标。对可面向市场的生产经营型、社会中介服务型,以及事业单位附属的“三产”单位要加快转企改制的步伐。同时进行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消除文化领域的准入限制,充分利用我市非公经济发达的优势,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文化,促进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要把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改造为多元投资的股份制企业。继续整合现有文化资源,组建若干个文化产业集团,并以文化产业集团做大做强为契机,促进我市文化名城建设。三是继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救助体制改革。对市属公立医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选择1至2家市属医院作为试点,吸引民间资本,改为股份制营利性医院。继续搞好药品集中招标工作,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要完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体制,解决弱势群体的治病难问题。全面实施市区退休人员门诊医疗费社会统筹,尽快实施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同时,继续搞好农村卫生院改革,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卫生保健网络。四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实现办学模式和投入体制的多元化,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同时,市属校办工厂的改革要有实质性的突破。

5、以完善产权交易规则为重点,构建现代产权制度。结合我市前一阶段企业改制的实际,要围绕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

第五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弱化收入分配的利益矛盾

作者: 勤是 发表日期: 2006-04-30 09:3

5文字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弱化收入分配的利益矛盾

一、坚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弱化收入分配的利益矛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七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空前高涨,这些成果也充分说明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所选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康庄大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得到了有效贯彻,我国收入分配的体制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距离改革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造任务远未完成,非公有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诸多体制性障碍;市场体系特别是要素市场发育很不完备,维护诚实守信和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与秩序尚未真正建立;政府“错位、越位、缺位”的现象仍很普遍,以经济调节为主体的宏观间接调控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部分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悬殊,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未能形成;如果不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关系,来自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的各种扭曲行为就不能得到有效矫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深层矛盾与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经济也难以高效有序地运转;如果不深化改革,经济结构就难以得到有效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也无法实现根本性转变,科学发展观就不能真正落实,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会陷于空谈,我们担心的经济停滞、社会分化和政治动荡等不良后果就有可能出现a; 如果不深化改革,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超出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承受能力,目前公众对收入分配状况的不满程度相当高,一些不满情绪已开始转为对政府以及改革的不认同。各种基于严重不满情绪的社会矛盾、冲突已开始显现。各种群体性事件、各种经济犯罪、刑事犯罪问题时有发生,这些情况的发生,收入差距过大和分配矛盾突出是重要诱因之一。基于当前的形势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弱化收入分配的利益矛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凸显出来。一方面要把除经济体制改革以外的政治体制改革等相关配套改革向前推进;另一方面要把已经开展的经济体制改革及“摸着石头过河”过程中出现和暴露出来的问题、矛盾再改革,用积极态度去加以解决和完善。

我们深深懂得在一个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中,一个好的制度往往并不是表现为其中没有或很少有矛盾或冲突,而是表现为它能够容纳矛盾与冲突,在矛盾和冲突面前不至于显得束手无策或过于脆弱,尤其我们在进行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今天,作为一个执政党更能够表现出很强的解决冲突与纠纷的能力。和谐社会决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诚然,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所以,我们要坚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弱化收入分配的利益矛盾。

二、要理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弱化利益矛盾工作的困难性和紧迫性。

要深化改革,说到底就是要进一步实现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和利益调整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它所追求的结果其实是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地扩大与稳定。

其一,从改革内容看,我们面临的都是一些触及面宽、涉及利益层次深、配套性强的改革,都是这些年由于多种原因想改而未改,改了未改好或未改到位的关键课题。其二,从改革目的性看,人们对改革成果分享的要求明显增强,已从主要是利益调整转向利益增进的转变,从利益倾斜转向利益兼顾,广大人民群众特别要求都能分享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其三,从改革的动力看,在改革初期,是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心思变和良好预期形成的广大人民群众强烈的改革热情,由于改革不断深化造成的利益冲击增强和改革效益分享不均衡而趋于淡化。其三,长期作为改革领导者、管理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政府部门,随着改革的深化,本身成了改革的主要对象。改革要改到自己的头上了,甚至是大力度地剥夺自身拥有的权力和利益,对于某些政府部门来说,毕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其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b。所有这些,都使新一阶段的改革变得异常艰难和复杂。要深化改革,必须充分认识这种困难性和紧迫性。就必须冲破各层次的阻力。

邓小平曾经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经济发展上也实施了资本主义的某些发展模式,如吸引外资、开放证券市场、鼓励经济成分多元化以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惟有这些改革开放的措施才能带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向前发展。尽管如此,矛盾也依然存在,在中国,富人有时显得非常特殊。不平等体现在城乡差别上,也体现在那些消费水平已经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的富人与千百万依然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之间。据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城镇居民与农民之间的收入差别已经从1995年的2.5倍增至2005年的4.7倍。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获得的各种转移支付和补贴等因素,实际收入的差距则约达6倍,是大批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原因。如何弱化收入矛盾?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这种现实情况我们有关部门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和考虑。

三、企业改革在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利益矛盾问题分析

1、企业改革其目的、对象错位带来的利益矛盾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这是因为我们立党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决定。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与西方一切向钱看的市场经济有本质的区别!现在我们感到有的企业改革的目的不清、不明,没有利为民所谋。有的国有企业多年来搞强制(如化工企业、金融企业等)下待岗,买断工龄,改革的对象都是职工和老百姓;政策向经理、总经理或带长的行政管理人员倾斜。在企业中,具体干实事的,有丰富经验的同志提前靠边,对社会、企业、个人都很不利。某些技术岗位“青黄不接”,企业不得不返聘和外聘。为了保护既得利益,减民不减官,结果是效益上不去,反而造成企业内部矛盾加剧,“金字塔”型人员结构比例进一步失调。所产生的恶性互动对企业的效率和效益都造成了伤害。为了完成减员指标,一些基层有“抓阄”的;有让基层自由组合的。某企业既没有中级工证书,又没有技术和高中文凭的工段长,在市场经济时代却领导技师和高级工,并让考过了高级工和有中级工证书的职工下待岗。优胜劣汰与绩效考核完全脱钩,这时,企业党委、工会脱产组织形同虚设,职工有冤屈而告状无门。职工不明白,为什么国企改革,一些企业改出了一个官本位利益共同体?为什么改革总是牺牲职工的利益而加大为官本位的利益?为什么“摸着石头过河”的学费要广大职工来承担?!在下待岗的吆喝下,昔日的主人翁敢怒而不敢言。为了保住饭碗,不少人在生存手段上发生错位。有投其所好,献媚取宠,寻找保护伞的;有请客送礼,拉帮结派壮大势力的;有“笑脸引你上船,狠心推你下水”的;有购买假文凭,为自己脸上贴金的;有放下专业特长,去谋取一官半职的;有行贿买官,急于收回成本的,等等,同流合污的选择更是推波助澜。当竞争出现“黑哨”,竞争必然会引发斗争,甚至集体上访抗争,要公正、反腐败。当“金字塔”底部被砍削得凹凸不平,企业、社会稳定能不受影响吗?当职工的权益不断受到伤害,对不是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改革能理解并热情支持吗?

2、企业改革其利益分配严重失衡

企业分配制度是激励企业健康发展的经济杠杆。有的金融资产损失和金融腐败及秩序混乱、效率低下,症结在于资源配置权力失去监督和制约。年复一年地深化改革,日复一日地谈发展,某沿海国有金融机构(银行)的员工工资、福利越来越低,压力越来越大;领导管理人士的待遇越来越高,对员工越来越趾高气扬。腐败和混乱的受益者继续受益,而无辜的劳动者却为腐败和混乱买单。领导在员工那里,威信威望是指望不上了,但“国家饭碗”在“领导者”手里攥着,虽然这是唯一的“管理资源”,但很有效――他剥夺你的权利可以气壮如牛,他就仗着你没地方说理,没人给你说话。再如,某国有化工企业从原来小金库暗箱操作,演变为有红头文件的向职务、权力倾斜。从原来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演变为级别大锅饭、职务权利的大锅饭和职务、权力平均主义。在高薪养廉和与西方企业家收入接轨的鼓噪声中,却要企业职工与农民工比待遇。企业领导干部的年终奖是基层职工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收入十分悬殊。大家认为:“是掏广大职工口袋的钱给少数人快速致富;是大官大捞,小官小捞,工人阶级和离退休职工只有发牢骚。有职务、低素质、低学历又没职称的干部是干好干坏一个样;亏损和盈利一个样”。这就极大挫伤了有能力、有职称而无官职的基层技术、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企业凝聚力下降,管理松懈,安全事故不断;有技术专长的人才不辞而别,甚至带走图纸和机密资料。有的国有企业搞改革,当官的利益是贵族化,与时俱进,而职工的收入是民工化,每况愈下。文件规定无法可依!与国家颁布的<<劳动法>>、<<合同法>>相悖,这里暂且不批这种落后的官本位和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人才观。在近几年,在评优秀、评先进等激励手段都发生错位。每年下指标评选,由于业绩考核不规范,往往评不出干劲而是评出矛盾。职工私下说,评先是做秀。即使评应该由所在部门员工来参与进行,实际上是少数部门领导凭个人意志点谱,”“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职工看不到效益提高,看到的是人才流失,国有资产的流失,企业内部矛盾的加剧!经济杠杆的支点假如不是绩效,而是官职、权力和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能提高吗?发展方向能不偏离吗?老百姓对那些靠诚实劳动致富的人是认同和无可厚非的,最可恶的是对那些个靠腐败致富的人而又对职工利益而不顾的贪官深恶痛绝。

3、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某些领域分配秩序混乱,某些成员收入来源不规范。

一是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分配关系尚未有效理顺。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低、产权转让不尽规范、国有资产流失、监管调控职能弱化等现象,说明国有企业内部有效的治理结构尚未形成,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激励机制也就难以真正实现。二是对国有单位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国家监管调控不力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些企业工资提取不规范,挂盈不挂亏。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在计划外、基数外提取工资现象较普遍,有的企业干部翻倍的工资和多倍的绩效工资个人所得税都是让职工来平摊。部分企业通过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变相提高收入,电信、烟草、金融、保险、民航、铁路等行业,职工平均货币收入及福利等,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三是政府行政职能改革与行为调整进展缓慢,各种权力因素对资源配置及市场分配仍在进行不应有的干预。人为分割市场、维护或制造垄断以及寻租设租的现象还相当严重。转型时期的市场秩序混乱直接引发分配的不公,而某些部门和个人利益的膨胀又直接推动和助长分配秩序的混乱,借助贪污腐败、走私贩私、制假售假等非法手段而实现暴富;其四是国企改制过程中管理、监督脱节或缺失造成国企自买自卖、低估贱卖、转移藏匿、暗箱操作、逃废债务等做法时有发生,国资委一位官员透露,“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目前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有关人士认为,改革的负面效应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既是对国家和公众利益的剥夺与侵害,也是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4、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存在体制缺陷和政策漏洞。

一是对居民收入的真实状况缺乏全面掌握,尚未形成对社会收入状况的基本监控体系和能力。各部门和地方对居民收入缺乏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宏观调控中难以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税收制度对收入差距的调控存在制度缺陷。一方面,偏低的个税起征点对工薪阶层等中低收入者造成事实上的逆向调节,而利息税的开征也降低和影响了居民正常的财产收入;另一方面,高收入者既可以利用收入申报和征管中的漏洞大肆偷税漏税,也可以通过财产的代际转移等手段逃脱税收监管。遗产税等财产调节税的缺位既造成税源的大量流失,也使得当前的贫富财产差距逐步失控。

5、国企改革其主要领导有的没有起到模范表率作用

通过股份改制的股份公司上市后和未上市者,实行的是董事长负责制。董事长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派,代管国有资产,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的董事长,而是高级“白领”。企业“一把手”负责制现在已有弊大于利的趋势!容易造成副手和下属都看“一把手”的脸色、眼色表示意见,不敢对“一把手”行使的权力实行监督,谁都不敢提反对意见。党内民主不正常,正气必然减少,顺我者昌,逆我者靠边站、下岗,逆淘汰现象就会蔓延!由于市场经济活动中名、利、情的诱惑太多,权力监督失控,人的各种欲望就会恶性膨胀,这已经成为了一条自然规律。当今吏治腐败已严重影响了国企的竞争力!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说:“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职工收入不高,责任绝对是领导的问题而不是职工不努力。现在一些国有企业为什么没有竞争力?不少人认为是没有首先改革我们的干部体制,造成各种改革出现错位,本末倒置;急功近利,抓小放大,企业效益难以提高。见利忘义、取财无道,必然是肥了少数人,穷了多数人。既富了方丈穷了庙。地方国企已低估贱卖了60%--83%,职工怨声载道,正是因为公有制演变为了官有制。教训沉痛,有必要引以为戒!最初的所谓“放权让利”,就偏离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它将企业的一切大权都让给厂长或经理一个人,不对其资金运作进行任何监督。结果是方便了国有企业的少数经理人员大肆进行在职消费,任意挥霍企业资金,甚至侵吞公有财产,不但造成了先于收入两极分化的消费两极分化,为社会上的财产两极分化提供了土壤,而且使国有企业的财务运作陷入混乱,经营状况越来越坏。许多暴富者由此而掘到所谓的“第一桶金”,而大批的国有企业则因此而衰败。

6、分配制度在新旧规则中摩擦与冲突

当中国一开始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时候,收入分配上的种种疑惑一直挥之不去。不同的利益群体对公平与效率有着不同的理解,但相同的是,都有着强烈的抱怨。

以公平为主,还是以效率为主?这既关系收入分配总的指导思想,也是一个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经济学家常修泽认为,这一争论如果不解释清楚,很可能成为思想障碍,进而发展为体制性障碍。从中国当前实践来说,在微观层次,尽管也存在少数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内收入差距偏大的问题,但多数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并不很大,在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上突出的是“效率低下”;但是,在宏观(也就是社会)层次,则存在着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这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都有明显的表现。尽管近年来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观。十六大提出的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但是对于如何分配,专家都感到目前这是一个难题。这其中涉及到城乡二元制经济的因素、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垄断性行业占有优良资源的因素等,甚至还包括市场经济规则不完善从而产生的非法收入、灰色收入,还包括腐败、贪污等不正当活动带来的收入等诸多原因。这就面临着如何在制度上建立调节机制,将过高的收入调节到合理的水平,但目前还没做到,在个人所得税制度、财产制度等方面调节机制的功能还存在一些缺陷,执行也不到位。

7、企业大幅度裁员造成部分人员进入收入低谷

企业大幅度裁员,原因无非是经营中遇到巨大困难,属无奈之举。国外大企业,在不得不采取大裁员措施的同时,面对劳工组织和全社会的压力,往往是战战兢兢而戚戚然。到我们这里却成了“领导气魄”和“巨大成绩”,领导不对此感到遗憾,更谈不上反思;媒体想不到劳动者权益和裁员背后的原因,随即给予赞许、捧场,这种现象极不正常。

更不正常的是裁员的理论根据和颠倒黑白的作为。裁员的根据就是改革的根据,就是把经营失败和历史包袱的形成归咎于基层员工。谁都知道,这个天大的责任从根本说来和基层劳动者无关。大家看到,腐败大案的背后,时时有金融部门的黑手翻云覆雨,形成的银行巨额资金损失,都只能是管理层所为或更高层失职、失察所致。然而,如某银行员工却为此付出惨重代价,还落个“素质低”的名声,辛辛苦苦最终得到个“淘汰活该”的结论。以往的裁员,也并不是让真正素质低的下岗,尚有权力和影响的官员的家庭成员,因素质低被迫下岗、买断的几乎没有。特别是那些四、五十岁的老员工,多是由于跟不上腐败、庸俗的新形势而没混到“强者”份上,他们这些打下基础又付出生命最宝贵时光的“原始股东”,现在正面临最不受欢迎和老来无着的尴尬境地。另外,就买断工龄而言是减员增效的一个比较简单可行的办法。但实际情况相当复杂。“买断”的价格是多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人得到的工资不是足额的。从理论上讲,工资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价值,也就是维持工人本人和其子女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价值,应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费用。在统包统配的劳动制度下,本应属于工资的一部分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费用都由国家扣下了,再由国家对他们进行终身保障。现在要工人和企业脱离关系,就得把过去由国家集中起来的、用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的那部分钱退还给工人。买断工龄,“买断”的价格就是在工人在职期间,理论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差额的总和。今天的财政没有能力拿出这笔钱来补偿工人。通常的办法是划出一块国有资产变现作为补偿资金。但多数国有企业拿不出可以变现的资产。再加上在“买断”过程中,买卖双方不具平等地位,价格多少?,工人没有发言权。所以在买断工龄中,工人能拿到的只能是他应得的一小部分。其未来这些“买断”的工人生活收入只能进入历史的低谷。

8、社保体制还没有完善,部分国企职工得到不公正待遇

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政府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还有待完善,社会安全网的作用和功能离社会需要还有很大的距离,农村落后地区的扶贫开发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的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平等进一步加剧,这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剥离了几千万员工。对国有企业员工的这种“剥离”,不仅意味着原国有企业的员工因同时失去工作和收入而“下岗”,也不仅意味着他们按西方国家的定义陷入失业境地,更主要的是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任何社会保障,落入了被国家和社会完全抛弃的地位——他们往往被迫以几万元甚至仅仅几千元补偿金,从此政府就摆脱了向他们提供养老金的义务,这使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将来有可能得不到任何养老金。从当时的情况看来,这样大规模剥离原国有企业员工似乎是迫不得已。因为当时国有企业的大面积亏损极为严重,这些被剥离的员工大多数已经实际上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有些人据此认为,这是国有企业没有效率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实际上,这样一种说法也是在抹煞政策因素对原国有企业职工的困境所起的作用。诚然,20多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这是国有企业陷入今日的困境的主要原因。但是,错误的经济政策一直在加重国有企业的负担,从而加剧了国有企业今日的困境,它对国有企业今日的困境也要承担重要责任的。而且,大量职工在倒闭的企业里社会保险福利也就得不到保障。另外,由于我们至今为止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的国有财产保值增值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国有企业办“混合所有制企业”和“产权交易”的浪潮,实际上就变成了少数特权人物转移资金以侵吞国有资本的手段。在这以后掀起了两场运动:“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等于不准国有企业继续经营,“改制”则更是明目张胆地实行私有化,而且基本上是以向少数特权人物白送国有财产的方式实行权贵私有化,让少数人放手掠夺全国人民的财产。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按劳分配”变成“按权分配”就是10年来这两个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将许多国有企业送上了绝路,而且在一极喂养出了一个有惊人财富的暴富阶层,在另一极断送了大部分国有企业职工的生路,使他们坠入了贫困的深渊。以“扶持民营企业”为借口要求给少数现在或未来的富豪以优惠政策,而从不要求给下岗的国有企业职工以什么优惠政策。

四、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探索弱化分配利益矛盾的途径

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当前,全国上下对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业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收入分配问题上要讲究效益。也要注重公平,要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更要拿出切实可行收入分配对策、措施和新型的分配原则,以弱化利益矛盾。

1、促进公平分配、理顺分配关系、落实新的分配政策,我们要迅速制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分配原则和机制,成为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竞相迸发活力的激励手段,致力于平衡、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各级政府与各企事业深化改革,弱化利益矛盾一个重要措施。各级政府行政控制的实质是调整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当一个社会处于新旧体制交替时,各种利益的摩擦越显著,社会越容易出现混乱,以致掣肘社会变革。因此,改革中应注意运用行政控制有效地协调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并将其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首先,国家要运用行政手段和纪律手段,协调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用政策手段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在推行股分制改造国有企业的过程中,国家一方面要确保企业所享有的权利的到位,又要注重纠正企业的短期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明和暗的流失。其二,要协调好区域发展关系与城乡发展关系。其三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企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合理的工资分配指导意见,不能是矩形那样的绝对平均,更不能象倒三角形那样差距太大,应该在工资分配上按正态分布形比较合适,即高工资和低收入是占相当少数,中等收入占大比例大部分,每个社会成员在企业事业单位都可以找到自己发展空间如技工系列和专业技术系列工资,而不能采用一种行政职务系列;其四要防止和纠正分配不公问题,特别是权力腐败问题。权力腐败体现为政治权力的分配不公,结果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利益的分配不公,必须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控制尽快加以消除。也就是说要从源头上铲除利益矛盾的土壤。山西乡宁县针对100多个煤老板的年收入比全县23万人总和还高的现象,倡导了100多个煤老板实行“一矿一业一事”活动,有效调节与缓解了利益矛盾,就是一个很现实的例证。

2.千方百计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调控和管理。

其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垄断企业的工资收入管理和总量调控,的利益关系抓紧清理和规范企业违反规定、自立名目发放的各种不合理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垄断经营企业凭垄断地位和特殊条件获得的超额收益不得用于内部分配。加强对各地进行的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点的规范和监督。其二是继续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改革前劳动人事部门制定比较合理的部分,我们要继承,对与现行体制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有矛盾,甚至不合理的部分我们要修正,在修改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好各阶层的利益关系。

也就是说要理顺地区间、部门间、各类人员间工资关系d。尤其要对国有部门的收入分配依法加强监管,防止社会共有的垄断利润转化为小集团的利益和个别人员的薪酬福利,积极探索超额垄断所得向全民所有者的转移机制。这是我们达到弱化利益矛盾之一。

3认真制定农业政策,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

为了缩小城乡差别。弱化利益矛盾,其一是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加强能够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并直接增加现金收入的项目建设,确保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新增财政支出要继续主要用于农村。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其二是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快推进全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试点,进一步规范涉农收费管理,这一点在国务院要求下已开始实施。要加强对农村水电、建房、农机服务等涉农价格和收费的清理和整顿。建立和规范农村中小型公益设施建设“一事一议”的工作机制。其三是继续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组织协调和信息指导,简化农民外出务工的审核手续,取消各种乱收费。2006年伊始,深圳市政府出台有利南下务工人员多项优惠政策,就是很好例证,如市区级人才市场在规定时间内四次免费入场,强力打击“黑中介”等措施受到普遍称赞。其四,继续清理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检查和处罚力度。其五是切实做好农村土地征用及补偿工作。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现象。严禁低价征用农民土地和截留、挪用土地补偿费用。建立公开透明的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实实在在维护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d。

4.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清除非法收入及其来源。

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深化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强化对预算外收入及制度外收入的监督管理,完善预算外收支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严格、透明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各种非法收入及各种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取缔非法收入。加强对公职人员的制度约束,杜绝将部门收入转化为个人收入的行为。严禁政府公务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谋取非法收入和公款挥霍,坚决制裁各类腐败行为f。特别要加强国有企业特殊岗位和管理人员灰色收入的剖析力度,追根逐源,采取常换岗,常监督等办法阻止非正常收入比例扩大。国有企业改制后可以学习美国沃尔玛公司的做法,成立企业防损部,其工作人员可以渗透到重要岗位关键行为中去,从而避免本企业利益受到损失及有关人员非正常收入得逞。

5、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跟踪和监督。

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发挥好行政和财务监督作用加大对居民收入的税收调节力度。全面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跟踪和监督。加快建立个人收入纳税信息档案制度。扩大纳税人自行申报收入的试点。严厉打击涉及个人所得税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杜决企业“领导”多倍工资收入还让全体职工来平摊税赋的恶劣行为。要健全个人收入监测办法,推进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这是深化改革,弱化利益矛盾的途径之一。

6、改革工会的管理体制,使之其真正成为争取企业职工利益的代表机构

要 改革工会的管理体制,这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会管理没有得到加强,相反,由于种种原因,工会的管理体制及职能被弱化,一般成为企业虚设机构,或是成为企业和单位老总的传话茼、橡皮图章,根本不是职工表达利益要求地方,按保罗。萨缪尔森提出的“工会通过取得对某一企业或产业的合法垄断,就拥有了市场权力g。”要建立独立的工会的管理体制,具有制定企业单位职工收入分配的建议表决权力,使之其真正成为争取企业职工利益的代表机构。另一方面,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这是政府干预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手段。但企业职工利益的保护,更多的是要靠职工通过集体协商、民主管理等途径来实现。促进劳动者保护,工会是一个必要条件。有劳资关系一定会有矛盾甚至冲突,所以按照国际经验,必须建立多方协调解决的机制。要拓宽各阶层协调渠道,构建各阶层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的具体制度。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我国工会影响力和认同度仍有待提高。工会勇于介入涉及职工利益的问题,才能彰显其地位和作用。要通过三方协商机制,使劳资矛盾得到缓解,使业主、经营管理者与职工群众的民主意识进一步提高,使民主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企业的社会责任提高了,员工关注企业的发展,企业关注职工的生活,这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劳动关系才能更和谐,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制定正确的政治体制改革,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弱化利益矛盾的必由之路

政治制度化水平标志着一个政权统控能力的高低与强弱。所以,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要加强以下制度建设:(1)形成多元顺畅的利益表达渠道。要有意识扶持和扩大代表各阶层利益的社会团体的影响,如组织农民协会、企事业单位的职代会,城市社区委员会等,使他们在聚集和反映本阶层利益要求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大众传播媒介建设。这一点,在信息迅速发展和利益多变的当代社会里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社会利益的显示器,而且“可以授人以地位”,“可以扩大改革影响的范围”,“可以强化社会规范”。(2)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择优汰劣机制。要选好人,用好人,象江苏华西村那样的村党委书记说过:“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去实践的。他还联合邻村一起奔致富路,本村人住上别墅房而自己还是住在20多年前的老房子。广大村民拥护有加,在华西村应该说是弱化利益矛盾的典范。是共产党员的旗帜,是一位好干部。(3)要注意不断吸收新生的社会力量进入政治参与过程,并协

调不同集团的利益要求。(4)要强化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公开性。政府决策须有一套公开的科学决策程序,要正确把握政策的目的辐射面、利益覆盖面以及社会变迁的互动效应;收入分配等利益决策必须是民主决策,重大决策也必须经过广泛讨论h,而不是由少数“领导”独断行事,坚决杜决“一张嘴”,“一枝笔”来定分配。

8、建立和完善新的利益监督机制,保证利益合理公正

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对国有企业的大部分已经进行股份制改造,也正在实行“三会”制度,即监事会、董事会和股东会,但是都是由企业及政府委任,实际上是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存在,没有很好代表各方的利益。虽然,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没有发达国家那样的高度成熟的市场氛围,如成熟的经理人市场、成熟的外部董事市场、成熟的商品市场等,既然从事市场经济就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则办理,在利益决策上,一要学习美国通过市场监控防止董事会和经理层合谋侵害各股东利益;二要学习德国靠直接利益相关者主要是用银行和职工董事对经理层损害国家、职工和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监督。三要学习日本松下、三菱等公司给忠诚度好的老职工为终身员工待遇,并给予参加企业发展、薪酬等议事和见证权利。为了防止总经理或“一把手”独断专行,保证公司正确发展方向和有效经营,让出资人和职工利益最大化,起用外部独立董事进行有效利益监督和利益表决,也是弱化利益矛盾的选项。

下载2005年深化*区经济体制改革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5年深化*区经济体制改革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处理好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处理好大陆和港澳台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国内和国外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

    201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doc服务业

    201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系列报道:中国服务业差距 有多大? 2013-08-06 02:3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我国服务业在“质”“量”上都存在巨大差距 ■行业......

    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展改革委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社会热切期待改革取得新突破。顺应人民愿望,把握时代要求,不失时机深化......

    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求是》刊发李克强总理文章: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

    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

    中国网络电视台(新闻联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会议指出,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亮点

    尊敬的党支部:备受关注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闭幕,本次全会就下一步改革做出总体部署。这次三中全会我认为有几大亮点,首先,最重要的亮点是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下)试卷

    第一部分 ;判断题1. 10年后,中国将有2亿多农民变为市民。 错误 × 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2.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

    (李克强)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