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提高车间安全管理水平的调查与思考(小编推荐)
关于提高车间安全管理水平的调查与思考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报告
****线路车间在段、段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用科学发展的眼光,针对车间存在的安全、稳定、经营等问题,进行了科学认真分析,并制定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升车间班组安全生产卡控能力的相关措施,车间在落实相关措施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工班长、职工思想普通存在“不思进取,消极应付”的思想,在高标准、严要求之下,因为设备老化、设备整治缺乏有效手段、长期加班加点、受到上级处罚多等因素影响,工班长对整好设备逐步失去信心,职工因晃车整治指标完不成,经常扣钱,思想上有逆反情绪。这是安全生产管理上必须着手解决的关键问题。
2、工班长在设备整治病害问题上,缺乏有效手段,被动挨打现象普遍存在。工班长特别是工长在设备病害多,晃车整治此起彼伏的情况下,缺乏科学分析、“辩症施治”的方法。分工盲目,顾此失彼,一时间成天“围着晃车转”,最后被晃车牵着鼻子走,以致晃车越整越多,工班长的信心越来越不足。
3、工班长在劳力大幅削减的情况下,不能科学细致分工,没有找到科学有效、高效的工作安排方法。工区第一指挥员——工长的工作安排仍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粗放分工,粗放管理,没有“全域”思维,没有在精确分工、“精准打
1击”上去想办法,没有在改进传统思维,高效利用有限劳力,向管理要劳力,向管理要效率上去找出路。
4、高标准、严要求、新手段、新工艺、新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得到认真执行,以致生产中“次品”频出,设备病害长期得不到有效整治。实际上这种现象就是没有硬起手腕抓管理造成的。
5、工班长业务水平较低。提速后,工班长对设备上出现的各种病害是怎么产生的,又应该如何对症处理,如何利用轨检车和添乘信息科学找病害,科学整设备,不太了解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较普遍,纠其原因车间缺乏对工班长的业务培训和现场指导是一个主要原因。
6、工区“闭环管理,环而不闭”,安排工作的盲目,作业环节的低标准,回检问责的缺失,“产品”质量与收入的脱节,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大家“摊”是工区生产管理上存在的又一大重症。
二、加强车间安全管理的措施
1、优化队伍,完成机制。我们针对工班长、职工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多次召集工班长讲清“高标准、严要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方面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强力手段,及时调整工班长队伍,将年轻有干劲的职工、班长充实到工区“领军人物”中去。将名存实亡的班长责任里程包保制度,进行恢复并制定了相关的奖惩措施,对设备整治效果好、作业标准高的班长及职工进行重奖(车间最多对一个组奖励了3000元),对差的进行了严厉的处罚(最多处罚了500元)。
2、抓住重点,严格考核。针对工长设备管理思路不清,分工盲目的问题,我们及时制定了设备病害精细分析办法,对每公里线路、每组道岔建立了《动态病害分析表》台帐,将每一次动态检查信息记录于《动态病害分析表》上,并定期分析,找寻设备质量“短板”。通过分析,车间又制定设备整治筛选方法,对设备“短板”进行认真现场调查,将存在的问题、整治所需工作量现场划撬,现场统计并根据总工作量结合段10天动态考核制度,将“短板”设备平推整治与对点整修,用“3、5、5”整治法(即将每月平推整治分成3阶段,每阶段前5天平推,后5天精确对点整治),进行了和谐有计划地、稳步地“标本兼治、标本同治”。
3、探索方法,量工定人。推行了“精细分工、立体分工法”的办法,从“粗放分工”到“精确打击”,在精细用工、提高工效上抵消缺员影响。车间制定“作业前必调查工作量,分工时必须按定额计算配置劳力”的强制性工长分工法。车间规定工区前1-3天,工长必须带领班长或由班长对将要作业的地段进行病害现场分析,现场划撬,并将工作量进行统计,工长根据工作量和劳动定额,计算用工数后,严格按计算用工配置劳力,有力杜绝“分工靠估计,作业靠自觉”的粗放管理现象的发生,车间同时推行“立体分工”法的执行,即平时工长将设备上存在的并不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缺扣件、厚垫子、方枕、码边枕歪斜、缺碴等问题),线路按公里,道岔按组,记录在“设备病害问题库”中,当工区需向相应里程派工作业时,结合主要工作,将这些平时调查的问题,合理穿插安排,一并解决,这样既没有多“花工”,又逐步提高设备质量。
4、强化检查、落实责任。车间修订了《记名修执行方法》,规定了记名修内容,必须包括:带班人、责任修人、工作量、作业时间、回检数据,规范记名修与派工单对应记录方法,车间通过现场抽查,派专人盯控记录,加大考核力度等方法,有效促进了记名修工作的推进,在职工心中逐步形成了“责任修”思想,同时为提高作业质量,提供了有效保证。推进“双回检”即班长下班前回检、工长当日或隔日回检制度,对因作业质量不良造成的返工进行了严厉考核。车间先后多次对几个作业存在不回检的工区,进行了考核并在全车间通报批评,使作业要回检,逐步深入人心。
5、总结规律、加强指导。车间按段10天一考核制度,每10天召开一次工(班)长会议,一方面总结10天工作,调整车间工区布置,一方面针对在设备整治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上技术辅导课,将业务培训结合到日常工作中,在工作中发现工班长技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后,结合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理论和现场指导。
6、加强监督、赏罚分明。督促工区重新修订了考核分配办法。充分按体现“激励、公平”的原则,各工区根据自身实际重修办法,工区每月必开考核会,车间每月必须检查工区考核分配情况,使考核办法落到实处。
7、把握关键、狠抓落实。车间本着“办法再多不如落实,把关键在于落实”,高入管理制度的高度上来予以重视,车间通过抓落实,对生产中、安全上存在的质量问题,从严考核,处罚决不手软,对落实好的坚决予以重奖,不落实的予以重罚。
三、车间安全管理取得的效果
1、通过《设备动态病害分析制度》的执行,工区工长对设备整治思路逐步清晰,从以前的“地毯轰炸”正走向“精确打击”,工作目的性更强,效果更为突出。
2、通过《精细、立体分工法》的执行,工长逐步体会到“精细”远比“粗放”更省工,精细管理,可以提高工区整体作战效能,相当于给工区增加了劳力。
3、通过《记名修、双回检制度》的执行,工班长体会到病害整治水平提升了,效果提高了;职工体会到自己责任更大了,最终晃车少了,收入多了。
4、通过“规范责任包保、问责考核、公平分配”等制度的执行,工班长职工干劲得到了提高,信心得到了加强。
精品文章源自:
第二篇:关于提高公共活动场馆管理水平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提高公共活动场馆管理水平的调查与思考
公共活动场馆是指由政府投资或筹资兴建,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主导运行、不以营利为目的、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场所,包括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展示馆以及各类体育场(馆)等。根据其提供的公共服务性质,分为公益性活动场馆和公益经营性活动场馆。公共活动场馆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社会公众开展各项活动需求、培育人文精神、提升市民素质的重要载体。加强公共活动场馆管理,对于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共创更高水平新小康、共创文明和谐新**、共创领先苏中新辉煌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市公共活动场馆建设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市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作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的出发点,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的思路,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公共活动场馆建设步伐,基本形成了市、镇、村三级覆盖、方便快捷、比较完善的公共活动场馆网络,为群众就近参加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现有国家一级文化馆1座、国家一级图书馆1座、纪念馆5座,16个乡镇(街道)均建有乡镇体育健身中心、图书馆(室)、文化站,每个行政村建有村级体育健身工程和农家书屋,257个村建成村文化室,95所学校全部建有体育场(馆)和图书室。市新体育中心正在施工,新图书馆建设已启动,“三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博物馆、名人馆)工程已开工,黄桥战役纪念地也已开工建设,杨根思烈士陵园扩建及国防园建设规划已完成。在完善公共活动场馆网络的基础上,各乡镇(街道)、部门切实抓好场馆管理,努力满足群众参加各类活动的需求。一是管护责任基本落实。各乡镇(街道)、部门不断加强公共活动场馆日常管理,制定使用、养护、开放等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加强使用指导。市体育部门对全市公共体育设施进行了全面检修和更新。二是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公共活动场馆建设、维护、开放工作列入乡镇(街道)及主管部门目标管理考核,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管理人员基本配备到位。三是对外开放基本正常。市图书馆、各乡镇(街道)文化站、图书馆(室)、体育健身中心正常对外开放。各纪念馆免费向社会开放,2010年,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接待游客76万人次,中共江浙区**独立支部纪念馆接待游客13万人次。
与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相比,我市公共活动场馆建设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1.有限的投入与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不相适应。虽然近年来公共活动场馆投入不断加大,但增长幅度偏低,特别是投在管理上的资金非常有限,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完善。2009-2010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长都在20%以上,今年卫生系统投入6000多万元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而公共活动场馆投入并未明显增长,市图书馆2010年的省市补助还在减少。同时,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造成公共活动场馆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状况,运行较为困难。
2.封闭简单的设施与群众多样化的娱乐取向不相适应。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发展,群众文化娱乐消费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选择娱乐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公共活动场馆过于简单的服务手段,陈旧的服务形式,传统的服务内容,对群众缺乏吸引力。一些场馆虽然坚持天天开门,却常常无人上门。全市16个乡镇(街道)影剧院,目前只有黄桥大戏院在运行,其他的都已关门停业。另外,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和思想的影响,部分场馆管理运行较为保守,特别是机关单位、学校体育场(馆)、图书馆(室)一般情况下不对外开放,普遍存在场馆闲置的现象。
3.管理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与公共活动场馆功能的发挥不相适应。大部分公共活动场馆缺少专业管理人员,全市镇村体育场(室)、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均为兼职,在岗人员也大多缺乏公共活动场馆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部分场馆管理人员老化,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受多种因素制约,高素质专业管理人员难以引进,经营管理人才更是稀缺。少数场馆工作人员在编不在岗,影响场馆的正常开放。中共江浙区**独立支部纪念馆在编4人,其中2人被借用。
4.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的滞后与公共活动场馆创新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受求稳怕乱思想的影响,公共活动场馆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不大,分配方式单一,奖惩考核机制尚未建立,部分场馆甚至存在功能削弱、管理混乱的现象。公益经营性活动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管办合一,缺乏独立经营自主权。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中共江浙区**独立支部纪念馆、杨根思烈士陵园、**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安轮烈士纪念馆分别隶属文广、民政、住建等部门管理,不利于使用国家文物保护法规统一规范管理。
二、加强公共活动场馆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实施步骤
公共活动场馆提供公共服务具有三个特点:服务产品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服务对象的普遍需求性、增进社会利益的公益性。在与部分机关干部、公共活动场馆管理人员、社区群众座谈中,大家对加强公共活动场馆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建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功能定位。公共活动场馆作为向社会公众平等地提供广泛、优质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应始终坚持公益性的定位,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保障群众参加各类活动的基本权利。公益经营性活动场馆尽管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但仍需通过公益性(社会效益)来吸引消费者,以社会效益促进经济效益,并通过经济效益提升社会效益的层次,实现两个效益的互动和良性循环。
二是体现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要求。公共活动场馆在政府投入和资金保障上,应充分体现公共财政改革方向,在确保场馆职能有效履行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前提下,改革财政投入方式,变“养人”为“养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符合机构精简改革方向。公共活动场馆的管理体制改革要以精简机构、压缩编制为方向,原则上不因场馆管理运行单独成立常设机构,增加事业编制,新建的公共活动场馆人员从原来的单位调入,同时严格控制编外聘用人员。
四是符合稳步推进改革的原则。各公共活动场馆具体情况差异较大,为确保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成效,各项改革要稳中求进,视场馆具体情况,成熟一项推进一项,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操作办法,逐步推进实施。
加强公共活动场馆管理,特别是公益经营性活动场馆管理,我们建议可按以下四个步骤稳步推进:
1.脱钩。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遵循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改变政府部门对场馆统包统揽的做法,对公益经营性活动场馆实行脱钩,克服行政型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
2.分类。对公共活动场馆实行分类管理,公益性活动场馆应由财政予以保障,全面向社会开放;公益经营性活动场馆可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但要逐步推向市场。
3.放权。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中,主管部门权力高度集中,管理与治事脱节的状况,下放掌握在主管部门手中的人事、分配、经营等权力,赋予场馆作为一级法人应该拥有的权利。
4.搞活。改变公共活动场馆管理手段单一,缺乏生机与活力的状况,将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公共活动场馆各项工作之中。公益经营性活动场馆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保障公共活动场馆公益性功能的前提下,广开门路,不断开拓新的经营项目,充分挖掘场馆经营潜力,满足群众多样性、多层次的需求。
以上四个步骤中,“脱钩”是前提,“分类”是基础,“放权”是关键,“搞活”是目的。四个步骤相互关联,不可或缺,也不可分离。
三、提高我市公共活动场馆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
公共活动场馆管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权益的实现程度,影响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提高我市公共活动场馆管理水平,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激发改革活力,完善体制机制。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性活动场馆,改革任务主要是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着力推进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岗位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激发内在活力。将杨根思烈士陵园、**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安轮烈士纪念馆归口文广部门统一管理,实行同一文物保护管理标准和资源共享。公益经营性活动场馆管理模式实际上是政府部门通过附属的事业单位,享有事业编制的行政班子对场馆进行经营的一种管理模式。对文化馆、在建的新体育中心等有市场潜力的公益经营性活动场馆,要在确保场馆性质、功能不变,确保一定数量公益活动的基础上,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借鉴无锡市公共体育场馆政府建设、中心监管、企业经营的BCO运营模式和广东省佛山市体育馆商业运营模式,实行委托经营、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实现真正的自主经营。新体育中心等新建的公益经营性活动场馆应避免“建立一个场馆、成立一个机构、养一批人员、拨一笔经费”的现象。“三馆”等新建的公益性活动场馆确需增加管理和维护技术人员的,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或走进高校对口招聘。已建成场馆并入新建场馆的,已建成场馆原有编制内人员保留其原身份和待遇,根据工作需要统一调配、竞争上岗。原有人员不足以承担合并后新场馆的全部管理运行任务的,不足部分的工作量应通过相关服务项目外包或向市场购买劳务的方式解决,实行管养分离。
2.改变投入方式,调整支出结构。一是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提高政府用于公共活动场馆的资金在社会事业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保障工作人员及必要的运行经费,用于设施维护、人员培训、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等。进一步落实乡镇(街道)投入责任,确保有专项资金用于公共活动场馆管理,落实农村公共活动场馆人员报酬。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延长公共活动场馆开放时间、增加开放内容和接待人数而需增加运行经费等问题。同时,逐步减少公益经营性活动场馆财政支出,降低这一领域政府投入的运营成本。二是改变财政投入方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等方式予以公共活动场馆经费支持。根据不同情况,合理确定补助项目和补助标准,采取经常性或专项等方式,从运行经费上给予补助,以支持公共活动场馆正常运转。三是推进投入机制多元化。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为公共活动场馆提供捐赠、赞助,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个人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以弥补财政对公共活动场馆管理投入的不足。对国防园等公益经营性活动场馆,可采取BOT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并由他们对场馆进行管理运作。
3.扩大开放范围,提升管理水平。一要着力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公共活动场馆及其设施使用和维修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修养护,建立维修养护档案,保证场馆及其设施正常、安全使用。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内公共活动场馆日常维护和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完善场馆日常管理制度,制定场馆及设施使用注意事项、进馆须知、文明公约等,引导市民自觉遵守有关规定,爱护场馆及设施。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方案,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创新服务形式,简化服务流程,努力为不同群体提供灵活多样、方便快捷的服务。二要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做好和扩大公共活动场馆免费开放工作,做到正常对外开放。机关单位、学校图书馆(室)、体育场(馆)要利用节假日、上下班前后时间,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为周边居民参加活动提供便利,实现场馆资源的社会共享。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开放单位要以奖励、补偿等形式给予一定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也可采取有偿收取少量使用费用的方式自我补偿,用于场馆、设施的保养、维护和管理人员的必要支出,推动开放工作可持续发展。三要着力提高活动策划、组织水平。借助现有场馆,通过行政推动、社会参与等方式,精心策划举办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各类群众性活动,吸引群众参与,以活动的开展提高场馆特别是农村公共活动场馆的利用率。
4.加强队伍建设,整体优化素质。以标志性公共活动场馆、场馆资源开发等为载体,有计划地吸引、集聚一批优秀管理和经营人才。聘用有公共活动场馆管理工作经验、热心公共活动场馆管理工作的退休教师、离退休老干部参与管理。着力发展党员义工,招募志愿者,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管理队伍,切实解决基层公共活动场馆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加大人员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学历进修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素质。进一步放宽用人制度,给予用人单位更多招聘和使用人员自主权。根据相关规定,对公共活动场馆人员逐步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同时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照顾,激发他们热爱本职工作。
5.开展创争活动,严格监督考核。根据公共活动场馆的特点,分类制定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量化考核评价机制,将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情况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每年对各场馆实施考评。将公共活动场馆管理作为评价乡镇(街道)、部门发展社会事业的重要标准,加大目标管理考核权重。建立健全公共活动场馆资产及资金监管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资金得到有效使用。积极开展优秀公共活动场馆、示范公共活动场馆争创活动,规范运作和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公共活动场馆管理工作的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公共活动场馆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单位:XXX建设有限公司
职务:副总经理
姓名:X X X
浅谈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要实现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的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安全管理虽然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但是,只要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科学管理是安全管理之基础,愚昧无知往往是安全之祸,事故之源。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教育训练和科学知识造成的。
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当观察到系统发生变化时,探求这种变化是否会产生不良后果,如果是,则寻找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一种是当观察到一些不良后果后,先探求是哪些变化导致了这种后果的产生,进而寻找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要时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决消除安全隐患。在安全生产活动中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要加大安全检查力度。要充分发挥各级安全职能人员的作用,按公司<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公司各项目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事故多发期(麦收期间、过秋疲劳过度)节假日期间以及有较大型生产活动时,要加大检查频次。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我们的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
则,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层层抓,层层管,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制定,完善和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安全管理不能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公司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坚持领导负责制。要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逐级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要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每一个层面都有人负责,要形成一个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各项目部要分别对每个在建工程设立专安全员。要在公司内建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机制,每一名员工对安全生产都负有责任,职工全员都要参与到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提高职工的安全认识也是一项重点工作。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就在于认识不到位,有些人认为安全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投入,这完全是错误的。现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就是正确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臵,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月等形式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标语、黑板报、警示牌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比如安全教育漫画、宣传教育图片)使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
全”的氛围,使广大一线工人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要经常利用好讲评台、职工夜校,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教育,使广大员工熟悉和掌握许多安全知识,真正做到懂安全也懂技术,避免在工作中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强职工劳动保护,确保职工人身安全,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我们要认真执行国家及公司有关劳动保护用品的管理规定。同时,要教育职工增强劳动保护意识,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防止因使用劳动保护用品不当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的来说,安全管理是一项很重要又比较容易忽视的工作,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影响力都显得特别突出。如果做不好,势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保障。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摘要: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安全生产中的每一项工作,人都是第一要素,而且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提高人员素质。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考核到位,严格奖惩兑现,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关键词:提高 安全管理 水平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安全生产是各级管理者的头等大事,是政治、是大局、是责任,是企业的天。如何保证安全管理措施到位,如何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有效实施,如何将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一线,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是当前有待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作为石油机械维修企业的管理者,做好安全工作是毫不容辞的使命,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中石油集团公司“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综合治理”方针贯彻到生产的始终,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违章指挥,不违反劳动纪律,尽到一名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中间梗阻”的现象,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检查不落实,考核不够硬,使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形同虚设。“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
1方针虽然早已家喻户晓,但实际上是喊得多、落实得少,叫得响、行动迟缓。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习惯性违章,规范和控制人的行为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只有加强生产过程监督,下大力规范现场安全措施,加强对人员违章现场处理,不断规范现场作业行为,推行标准化作业,将安全工作真正从事后分析转移到过程监督中,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才是扭转不安全局面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加强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安全工作管理既强调管到底,又强调理到位。理到位就是要理出头序,理顺关系;就是要不断完善安全工作行为准则,检查制度和标准,考核奖惩办法。管到底,就是要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人心,要严抓细管,刚性考核,绝不姑息任何违章行为。
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臵,不断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完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责任制为基础,以落实反事故措施、反违章、推行标准化工作为原则,做到组织落实、措施落实、检查落实、考核落实,使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措施规范化,作业行为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安全管理是一项事关企业全局的大事。每个企业都制定了不少的规章制度和处罚条例,并且在安全工作中起到很大作用。但安全管理不能只刚不柔,或只柔不刚,必须双管齐下,即一方面要靠各项规章
制度和法律法规进行严厉考核和奖罚,进行所谓的刚性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情感关怀进行各种思想和心理教育及训练,进行所谓的柔性疏导。多年的安全管理和教育,使大家的安全意识大大提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方向发展。近几年安全事故的减少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但发展的水平不平衡,在某些单位和某些群体发展不平衡,主要反映在是管理和教育,员工的素质和责任感,素质高的接受事物快,认识明确,观念转念的快,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就强。安全是一种文化,得学习教育。当人们的思想和意识达不到某个境界的时候,还得采取行之有效方法,保证生产安全的顺利进行。分析我们安全现状安全管理必须采取:由上至下的一种纵向深入和由外到内的一种递增强化。一级向一级加压传递,最终的落脚点是生产前沿阵地——班组。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也是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班组成员大多数处于生产第一线,接触危险、危害的概率最高,抓好班组的安全管理是第一道防线,就可能从源头上预防甚至切断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为此安全工作必须从基层最小单元—班组抓起,抓出成效。进一步深化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夯实基础工作,规范管理。在班组必须做到“五个字”:安全意识要“强”。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明确教育在班组工作中的重要性,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执行制度要“硬”。制度是执行规程的保证,抓执行制度要一丝不苟,不讲私情。对违章违纪的员工要严格管理,严厉处罚;考核制度要“严”。安全学习要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对规定制度,操作规程,规范动作,坚决执行,在操作上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对每项工作必须按规定、及时、准确、标准完成;工作方法要“新”。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各种舆论一起上,上下齐动员,形式多样,花样翻新,不能老一套;工作要“ 细”。安全工作涉及到企业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行,所以要把安全生产贯彻与生产的全过程,并且要做细致工作。
廊坊项目部的经验“人是关键,人最重要”,要坚守“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无时无刻不贯穿着现代安全管理的始终。现代员工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满足于保证吃饱穿暖物质要求,同时还要求企业对自己要有尊重、理解、信任,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主人。这就要求企业对员工要及时的进行情感投资,让员工从心里感受到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
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正确的安全行为要给予大力支持,及时进行表彰和奖励。从正面激活员工的安全意识,让员工在愉快的情绪中强化安全意识,自觉遵章守纪,做好安全。如举行各种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运动会、安全演讲等等活动,对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从而激发员工对安全工作的参与热情。对发现安全重大隐患,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员工要进行重奖,以调动员工认真巡检,增强安全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可靠保证
安全管理工作应以人为本,围绕人的行为,规范各项管理措施,采取“多层次、低重心”的管理手段,将工作的中心下移,放在生产
一线的班组,开展从管理层到执行层多层次管理,才能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各级管理者的作用。当路线确定以后,各项目标的实现,干部起决定因素,安全工作也是如此,安全制度的落实、违章的查处、隐患的整理、都要管理者督促完成,所以企业的各级领导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给员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很重要。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手段,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员工的良好安全意识,然后再不断的巩固和提高,根治安全意识的各种“隐患”。
安全生产中的每一项工作,人都是第一要素,而且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提高人员素质。结合生产实际需要,通过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形式,增强安全意识,激励职工钻研专业技术,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结合各阶段安全生产特点,加强了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四、安全生产工作重在管理监督到位
安全工作重在管理监督到位,这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是要根据生产不断发展的需求,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及时纠正和查处违章,实现安全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过程监督的转变,实现单位、班组、个人三级安全目标。在企业深化改革的今天,既要管好各个安全生产环节,又要采取切实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哪个环节管不好,什么时候放松,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有了这样的危机感,就会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去抓,每个环节毫不放松地去管。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包含着对安全工作有居安思危的责任感。
安全监督管理,应突出强调敢抓、敢管、敢考核。我们要十分注重“以人为本,重在教育和预防”的原则,注意发现、表彰安全工作中的好人好事,总结和推广安全管理中的好做法,积极探索安全管理的新路子,激发和保护了班组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违章作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形成了有效的生产流程安全监督机制。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考核到位,严格奖惩兑现,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篇:关于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思考
关于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监理例会的作用的思考
摘要:会议是建设管理的重要平台,而监理例会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体现监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对建设各方共同做好各自工作的总结。
关键词:监理例会,思想认识,落实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水平,使项目监理例会取得较好的效率和成效,充分发挥工程监理例会的作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实践经验,专门做了些思考。在这里,谈一些体会。
一般来说,监理例会的重要性是由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有效地解决有关具体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决定的。如同其他会议一样,按照对将来有关工程各方面工作顺利进展的影响,例会开完后的效果可以是分好坏的。比如:有的例会开的简要,主题明确,很有成效;而有的例会开的拖沓、冗长,泛泛而谈,结果问题没有解决,自然也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与会人员看待会议的态度和关注度不同。为此,个人想就如何开好监理例会,谈几点体会:
一、思想认识上要高度重视,并养成准备思维、积累思维的好习惯
一般来说,所谓监理例会就是要检查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计量与支付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具体的实践方法,各单位部门均应对会议所达成的决议遵照执行。如果能够将监理例会开好的话,这样就可以促进工程各方面能够向更好更快地方向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工程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实现。
当然,光有思想上的重视是不够的,关于开好例会,还需要各方与会人员在会议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不要打无准备之仗。个人站在监理的角度来观察,项目总监或代表、监理工程师在会议召开之前,应提前一天或半天专门安排一段时间来思考关于当前工程进展上的问题,准备会议的形式和内容,并且尽可能地考虑周全,既要对上周以来(或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做一个简要小结,又要对未来的工作做适当的统筹安排,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这样才可以做到比较深刻地理解会议的内容,从而能够让会议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为了做好会议准备工作,必须要注重日常工作的积累,所谓就应该有个积累思维的运用。也就是说,需要各方特别是施工方负责人要养成积累思维的习惯,要在日常具体工作的细节掌控上多下功夫,并对工程的方方面面有比较的了解。特别是对上个月或一周以来,工程上出现了哪些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的问题有所发现,同时养成冷静、敏锐、洞察力的品质。根据我的理解,这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相当有益的。关于这点,项目监理人员可用专门的会议准备记录本记录下来,平时思考工程上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想到了哪些好的主意,好的创意,均可随时记录下来,同时一定要养成记日记、工作笔记的好习惯。作为监理人员,很愿意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负责人就共同关心的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另外还可以加强感情的交流,增进友谊。如果大家能够经常在一起交流,那样可能就会获得有关建设工程的多方面意见了,这样也可以为会议的成功召开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有利于日常具体的工作顺利开展。
二、积极主动地掌控会议的执行过程,力求全面、有效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监理主持人应控制好会议的方向与节奏,不要出现“跑题”和“偏差”的情况发生。对于一时难以达成一致的问题,也不要纠缠不休,总监或总监代表可要求召开专题会议或待条件成熟时再加以解决。对于有关单位个别人的“一言谈”或“长篇大论”,总监或代表应该随时加以提醒或制止,以免使会议冗长、浪费时间。
任何事物都是有一个度的,监理例会也是不例外。因此在会议的时间和内容安排上,主持人应该做到,重要讲话要有说服力、有条理、有节奏,并掌握主动性和灵活性。监理主持人作为第一个发言人。首先,要讲好“开场白”。开场白不仅要体现监理例会的形式,更要体现本周例会所要讲内容的实效性。发言内容可简要回顾自上次例会以来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上次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就目前工地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等等。总之,发言既要做到力求简洁,又要积极务实、实事求是。其次,可以安排施工单位发言,主要讲施工进度的落实安排、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提出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等等;然后主持人可安排专业监理工程师或总监代表发言,就施工单位的发言提出意见,提出工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展开总监提出议题等等。最后,由建设单位发言,主要答复应由建设单位协调解决的问题,并对工程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和希望。为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相互之间进行一些讨论,达成一些共识。待整个会议结束时,主持人总结发言,形成本次会议的决议,在形成决议的过程中,主持人还要落实各项内容的完成时间和具体负责单位或者负责人。
三、统一思想和行动,力争协调解决问题
由于参加工地例会的人员以及有关会议的内容也较广较深,一次例会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更何况有些深层次的问题也不是与会人 员所能解决的。因此,监理主持例会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对一件事物(安全、质量、进度等)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就一定的目标提出一定的见解和建议。所以监理主持人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实践特色,“抓大放小”。关于质量、安全比较严重的问题,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提出来,严格要求相关单位部门落实整改,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细小琐碎甚至鸡毛蒜皮般的事情,在会上没必要提出。关于这点,专业监理工程师可以在平时多加以观察,随时加以解决。力求在会上没有小问题可以提出,这也是一件好事情。毕竟会议的时间有限。
另外,我们也要深刻理解会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总监或代表在主持会议时应时刻牢记这一点,要有意识地引导与会各方坦诚相见,平等对待,相互理解,集思广益,力求找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利益的“平衡点”,促成各方友好协调,最终达成共识。
当然主持人也要有激情带动与会人员的热情,这样就会相互感染情绪,激情可以增强勇气、信心和力量,要利用积极的情绪转化成行动,多提建议,鼓舞人心,多加激励和赞扬。重视每个人的提议,并对提问的人有所回复,从而有取得实效。
四、狠抓落实,关键功夫在会外
监理例会开完后,会议纪要经监理项目部整理好,并经各业主、施工单位负责人审阅,同意签字后,方可发到各相关单位签收,监理部将重点抓会议决议的落实情况,并督促有关各方按照会议决议执行。监理部对上次例会的达成的决议进行逐一检查,若未完成,可查找原因,并在下一次例会上继续跟踪检查,直到完成为此。这样才可以保证一步步的将计划任务落实到位,从而最终实现工程的目标。我们每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