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统计第五

时间:2019-05-12 16:1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筑统计第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筑统计第五》。

第一篇:建筑统计第五

建筑统计第五――七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从其他单位调入的人员,调入单位从何时开始统计为本单位职工()A调入单位发放工资之月B离开原单位之月

C原单位停发工资之月D 协商离开原单位之月

2.职工人数统计用期末人数和()两类指标来反映。

A期初人数B平均人数C总体人数D到岗人数

3.出勤率是哪两者的比例()

A出勤工日数和制度工日数B出勤工日数和日历工日数

C制度内作业工日数和制度工日数D出勤工日数和制度公休工日数

4.劳动生产率的表现形式是()

A产品产量和产品成本的比例B产品产量和劳动时间的比例

C劳动时间和产品成本的比例D产品成本和劳动时间的比例

5.下列属于材料收入统计范围的是()

A货款已付,未到仓库的材料B尚未验收的材料

C检验不合格的已到材料D货款已付的施工现场材料

6.材料消耗量的统计对象是()

A建筑企业B建筑材料C建筑产品D建筑工程

7.建筑材料储备一般分为()

A正常储备、保险储备、季节储备B正常储备、季节储备、最高储备 C保险储备、正常储备、最高储备D保险储备、季节储备、最高储备

8.下列机械设备不在统计范围之内的是()

A本企业出租的推土机B本企业借入的载重汽车C本企业在修的铲运机D本企业申请报废但还未审批的设备

9.工程成本降低率是指()

A工程成本降低额与工程预算成本之比 B工程成本降低额与工程实际成本之比 C工程成本降低额与工程总产值之比D工程成本降低额与固定资本之比

10.建筑统计分析按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A监测分析、评价分析、专题分析B监测分析、评价分析、预测分析 C监测分析、评价分析、综合分析D监测分析、评价分析、宏观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

1.建筑企业职工统计不包括下列哪些人员()

A乡镇建筑企业从业人员B私营建筑企业从业人员C兼职学生和实习学生 D离退休人员E国有建筑企业从业人员

2.下列五项中,哪些属于按工作岗位将职工进行分类()

A工人B工程技术人员C管理人员D长期职工E服务人员

3.以实物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有()

A时劳动生产率B日劳动生产率C年劳动生产率

D全员劳动生产率 E季劳动生产率

4.下列不统计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项目有()

A自然科学奖B创造发明奖C国家星火奖D科技进步奖E年终奖

5.职工工资外收入统计包括()

A保险福利费用B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

C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D实物折款E转移性收入

6.建筑材料库存量统计不包括下列哪些选项()

A购进在途的材料B待验入库的材料C已拨交外单位加工的材料

D外单位寄存的材料E存放在外,本企业有权支配动用的材料

7.在统计工作中,机械设备按用途分为()

A施工机械B运输设备C生产设备D工程设备E车间设备

8.下列属于建筑机械设备装备程度统计范围的有()

A机械设备总功率B机械设备价值C技术装备率

D动力装备率E装备生产率

9.反映建筑企业经营成果的总量指标有()

A利润总额B竣工面积C社会贡献总额D资金利润率E产值利润率

10.建筑企业统计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A分组分析B综合指标分析C动态数列分析D指数分析法E综合评价法

三、名词解释

1.在岗职工工作总额

2.建筑企业从业人员

3.劳动生产率

4.统计分析报告

四、简答题

1.计算劳动生产率应注意哪些问题?

2.职工劳动利用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

3.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有哪些内容组成?

4.什么是企业负债?

5.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统计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

五、计算题

1.某建筑公司2003年末职工构成资料如下:a.公司经理4人;b.党团、工会管理者8人;c.各级职能部门和分公司领导人90人;d.有技术职称,并负责工程技术工作的87人;e.无技术职称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人员41人;f.各种技术工种工人1341人;g.食堂工作人员33人;h.门卫4人;i.勤杂人员10人;j.看料18人;k.司机11人;l.医务13人;m.文教和保育16人。

该公司2004年元月份职工变动如下:元月6日,A招聘了3名勤杂人员,当月计算工资;8日,B1名幼儿园教师请产假,C1名司机辞职;9日,D4名工人退休,E1名团干部退休;12日,F返聘2名退休工程技术人员,2月计发工资;

14日,G调入工程技术人员4名,当月计发工资;18日,H接受3名大学毕业生从事会计工作,当月计发工资;25日,I1名经理带工资长期脱产学习,J3名文教人员停薪留职。

2004年元月份考勤记录如下:公休日工人加班1986日;缺勤2000日,其中产假20工日,探亲假400工日,事假900工日,旷工500工日,工伤假180工日;停工2600工日,其中气候影响停工1100工日,停水停电800工日,待料400工日,处理事故300工日;非生产工日数900工日。

(1)根据上述材料计算2004年元月末在岗职工人数构成情况统计台帐中的生产工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服务人员、其他人员人数指标;计算该公司元月份劳动情况月报表中的在岗职工人数、其他从业人员人数、从业人员月末数、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月末人数指标。

(2)根据上述材料编制劳动时间平衡表。

(3)元月份该公司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890元,退休职工月生活费为每人560元,计算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2.某工程公司2004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6 684 300元,完成房屋竣工面积142 530㎡。该公司本年度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2 577人,建安工日平均人数为2 010人。计算全部从业人员和建安工日的劳动生产率指标。

3.某建筑公司2004年元月份流动资产总额为321 414 753元,流动负债总额为211 001 457元,固定资产总额为231 145 000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52 100 587元,资产总额为974 256 301元,负债总额为200 156 920元,工程结算收入为989 945 683元,利润总额为200 213 000元。

计算流动资金占用率、固定资金占用率、资金利润率、产值利润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总资产周转次数、所有者权益利润率。

第二篇:建筑统计小抄

1.统计;统计是一种对客观现象总体数量方面进行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的调查研究活动。2.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与统计资料的开发利用。3.统计的性质;【1】数量性【2】总体性【3】社会性

4.统计的任务;【1】为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机构进行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2】为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提供依据【3】为社会公众了解情况,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资料【4】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5】为国际交往提供资料

5.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具备的条件;【1】大量性【2】同质性【3】差异性

6.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7.指标又称统计指标;是指客观存在的,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8.统计指标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9.统计调查的方法;【1】直接观察法【2】访问法【3】报告法【4】问卷调查法

10.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5】确定调查的空间标准【6】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11.普查的特点;【1】普查是一次性或周期性【2】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3】普查比任何其他调查方式所取得的资料更全面,更系统【4】普查的适用范围比较窄,只适用于最基本,最重要的全面情况的调查,因此不宜经常进行普查

12.抽样调查的特点;【1】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2】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3】

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4】数据的时效性强【5】数据质量有保证【6】调查方法灵活,适应面广

13.典型调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它

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思的选出若干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的方式。特点;【1】调查单位是调查者根据调查目的的有意思的选出来的【2】需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掌握与统计数字有关的 具体情况【3】调查的着眼点在于解剖分析,掌握情况,主要不在于取得数量资料,基本属于定性调查研究。14.比例相对指标;指将同一总体内不同部分的 数

值对比,用以表明总体内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的相对指标

15.比较相对指标;指将同一时期的两个性质相同的指数数值进行对比所得的相对指标,说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 16.动态相对指标;指将同一现象在 不同时期的指

标数值进行对比,用以说明现象在 不同时期间的发展方向和变化速度的指标。

17.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要正

确的选择对比基数【2】要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3】要把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运用【4】要注意多种相对指标的结合运用。

18.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平均数只能

在同质总体中才能 进行计算【2】要用平均数补充总平均数【3】要用分配数列来 补充说明平均数【4】要注意极端值对平均数的影响 19.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

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综合指标,它又称标志变动度

20.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1】标志变异指标是衡

量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2】是推断统计中需

要使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影响抽样误差和决定抽样数目的重要因数,也是相关分析的重要依据。

21.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1】指标数值所属的总

体范围应统一【2】指标数值所属的时间长短应统一【3】指标数值所属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计算单位应统一【4】指标数值所属的经济内容应统一。

22.平均发展指标;指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

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又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23.平均增长速度;指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平均

增长程度的指标。

24.统计指数;广义的统计指数泛指社会经济现象

数量变动的相对数,一般的发展速度指标,都可以叫统计指数。狭义的 统计指数则指一种特殊相对数,是综合反映由不能直接加总的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经济现象总体在数量总变动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25.统计指数的作用;【1】综合反映复杂社会经济

现象总体在数量上变动的方向和程度【2】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变动中各要素变动的影响【3】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

26.全及总体;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 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有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或母体。27.总体参数;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其数

值是由所有单位的标志值决定的。

28.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1】总体各单位标

志值的差异程度【2】样本单位数【3】抽样方法【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29.建筑企业统计;是指反映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

动的数量及其关系的专业统计。其具体对象包

括;【1】各种房屋,建筑物和构造物的建造【2】各种线路,管道和机械设备的安装【3】原有房屋,建筑物和构造物的修理【4】部分非标准设备得制造。

30.建筑企业统计的任务;【1】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搜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统计资料【2】科学地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和预测;为行业主管机关制定政策和行业规划,检查政策,法规执行情况提供事实依据;为企业开展民主管理提供资料【3】长期地积累统计资料,为进行建筑科学,建筑企业经营和建筑经济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4】积极完成国家统计局和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任务。

31.公司的综合统计职能;【1】组织执行国家统计

调查或者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接受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2】组织,协调本单位的统计工作;贯彻国家和上级部门规定的统计报表制度【3】对本单位的 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4】负责本单位的统计报表管理和统计业务建设工作;会同有关机构或人员建立健全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帐,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和档案等管理制度【5】组织统计业务学习,总结推广统计工作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32.建筑企业的统计管理内容;【1】统计制度管理

【2】统计人员管理【3】统计数字管理。33.建筑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反映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统计指标体系。

34.建筑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容;【1】建筑产品

生产统计【2】施工机械统计【3】劳动工资统计【4】建筑材料统计【5】财务成本统计【6】附营生产活动统计【7】经济效益统计。

35.建筑企业统计与工程预算;【1】预算是统计核的总和。它是反映建筑业生产规模,发展速度,53.缺勤工日数;指在制度工日数内,职工由于各计【6】工资总额是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算的依据【2】预算是统计分析的依据。36.建筑企业基本情况统计的内容;【1】企业法人代码【2】企业详细名称【3】企业地址和地址代码【4】通信号码【5】法定代表人【6】企业资质【7】控股情况【8】企业营业状态隶属关系【10】开业时间【11】附营活动单位数。37.建筑产品的实物工程量;指建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以物理或自然单位计量单位表示的各种部分分项的工程量。

38.计算实物工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1】计算完成的 实物工程量与工程形象进度相一致【2】计算单位必须与实物工程量的统计口径相一致【3】实物数量同预算数相对照【4】土石方混杂的工程,克根据实际情况比例分别折算出土方工程量和石方工程量。

39.开工面积;指报告期内新开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它不包括上期开工而未竣工跨入本报告期继续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和上期已停建而在本期复工的房屋建筑面积。

40.开工面积统计的原则;【1】有桩基的单位工程以正式打工程桩位开工日期,并进行开工面积的统计【2】无桩基的 单位工程以正式挖土为开工日期,并进行开工面积的统计。41.施工面积;指报告期内正在进行施工的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

42.施工面积的统计的范围;【1】本期新开工的单位工程面积【2】上期施工未完工程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 单位工程面积【3】报告期曾经施工过并在报告期竣工或交付使用的单位工程面积;报告期施工过,但又停建的单位工程面积【4】上期停建而在本期复工的单位工程面积。43.建筑业总价值;指是以货币表示的建筑企业和附营施工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建筑产品

经营成果的重要标志,也是用以计算建筑业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依据。

44.建筑业增加值;指建筑企业从事生产安装活动

所提供建筑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包括除去外购物质产品价值,中间投入价值和劳务费用后的新创造价值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后的转移价值。45.在计算建筑业增加值时遵守的原则;【1】同建

筑总产出口径保持一致【2】统计口径的要素项目在内容上不能相互重复【3】正确划分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46.建筑企业从业人员;指从事建筑企业劳动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47.建筑企业其他从业人员;指劳动制度规定不作

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企业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

48.职工人数统计的原则;【1】谁发工资谁统计【2】

谁发基本工资谁统计【3】档案所在单位先统计【4】对于新招收的人员,从其报到参加工作之日起,不论是否发放当月工资,均应统计为本单位职工;对于自然减员,参军,不带工资上学的人员,从其离开之日起不统计为本单位职工;对于其他单位调入的人员,调入单位从发放工资之日起为本单位职工。

49.在岗职工;指调查时期或点在建筑企业工作并

领取工资的职工。

50.其他不在岗职工;指调查时期或点不在本单位

从事任何工作,与本单位保留了劳动关系但不参加本单位职工人数统计的职工。

51.日历工日数;指报告期内,每日职工人数的总

和。

52.制度工日数;指按照国家规定职工应参加作业的每日实有职工人数之总和。

种原因未能出勤的每天实际职工人数之和。54.非生产工日数;指在制度工日数内,职工虽已

出勤,但所从事的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关工作的每天实有职工人数之和。

55.制度工日利用率;指反映制度工日利用程度的指标。

56.出勤工日利用率;指反映出勤工日内工日利用

程度的指标。

57.出勤工时利用率;指反映出勤工日内按工时计

算的劳动时间利用程度指标。

58.平均作业天数;指反映报告期内企业职工平均

每人实际工作天数的指标,它与报告期制度工作日数比较,可以说明制度工作日的利用程度。59.时劳动生产率;指建筑企业的劳动者每小时每人生产效率所达到的水平。

60.日劳动生产率;指建筑企业的 劳动者平均每人

每天的生产效率。

61.季劳动生产率;指建筑企业的劳动者平均每人

每天每季的生产效率。

62.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建筑企业在一

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 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63.对工资总额的理解;【1】工资总额是劳动报酬,非劳动者报酬性质的支付不能计入工资总额【2】工资总额是劳动报酬总额【3】工资总额是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不是支付给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就不应计入工资总额【4】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支付给合同制职工,临时职工等凡是统计为在岗职工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5】工资总额是发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凡是由其他单位统计职工人数的,其工资也由其他单位统

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64.计件工资;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

动报酬。

65.津贴和补贴;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

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给职工的物价和补贴。

66.职工工资外收入统计的内容;【1】保险福利费

用【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4】实物折款【5】财产性收入【6】转移性收入【7】其他收入。67.职工工资外收入;指职工在工资总额以外从本

单位及本单位得到的各种现金和实物。68.保险福利费用;指各单位在工资总额以外实际

支付给 本单位职工个人的劳动保险和福利费用的总和。

69.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指职工从单位得到的由

劳动保护费开支的保健食品,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夏季冷饮费等。

70.实物折款;指职工个人从单位内外得到的,按

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和保险福利费用的各种实物折款。

71.不在岗职工生活费;指用人单位对不在岗职工

支付的生活补贴费用。

72.材料消费量;指报告期内建筑企业实际消费的全部材料数量。

73.材料库存量;指企业在一定时点实际存有的全

部建筑材料的数量。

74.保险储备;指为了防止意外情况而增加的材料

储备量。

75.季节储备;指为了由于某季节性原因不能正常

供应材料或生产消耗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的情况而建立的材料储备。76.完好设备;指报告期期末技术完好的在用,在途,出租,封存及在库的机械设备。77.待报废机械设备;指机械设备损坏严重达到报废条件,或是国家规定淘汰的,经济术鉴定准备报废的 机械设备。

78.机械设备按技术状况的分类;【1】完好设备【2】在修机械设备【3】待修机械设备【4】不配套机械设备【5】待报废机械设备。

79.实有台数;指建筑企业在报告期期末机械设备的在册台数。

80.实有能力;指各种机械设备能够承担施工工作的能力。

81.日历台日数;指报告期企业实有机械设备台数与日历日数的乘积。

82.制度台日数;指报告期按制度规定应该从事作业活动的台日数。

83.实作台日数;指报告期内机械设备实际作业的台日数。

84.完好台日数;指报告期制度台日内处于完好状态的机械设备台日数。

85.建筑企业经营成果统计指标内容;【1】反映建筑企业经营成果的相对指标;1.反映劳动效率的经营成果的相对指标2反映物化劳动消耗量水平的经营成果统计指标3反映全部劳动消耗量的经营成果统计指标4.反应满足社会需要的经营成果统计指标。【2】反映建筑企业经营成果的总量指标;1.利润总额2.竣工面积3.社会贡献总额。

86.总资产周转率;指全部资产总额的平均周转速度,包括周转次数和天数。

87.企业营运能力;指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金创造利润的能力,一般情况下,经营资金周转越快,企业的经营能力则越强。

88.综合指数法;指就是利用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来

进行评价的方法。

89.建筑企业统计分析;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

要求,运用各种有关统计分析的方法,将已整理好的与分析对象有关的数字资料和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层层深入的剖析,从中概括出研究对象的变化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结论,提出建议的过程。

90.统计分析的种类;【1】按其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监测分析,评价分析和预测分析【2】按其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专题分析与综合分析【3】按其所分析的问题涉及的层面不同可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

91.统计分析的作用;【1】统计分析是统计研究工

作的最后一个阶段【2】统计分析便于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92.统计分析的原则;【1】必须从客观实际情况出

发进行分析研究【2】必须分析现象的内部矛盾,抓住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的评价【3】必须研究现象全部总体的相互联系中进行分析研究。93.统计分析的步骤;【1】明确目的要求,拟定分

析提纲【2】搜集整理统计资料【3】进行具体,周密的分析【4】提出统计分析报告。94.建筑企业统计分析常用的方法;【1】分组分析

【2】综合指标分析【3】动态数列分析法【4】相关与回归分析法【5】指数分析法【6】综合评价法。

95.统计分析报告;指是对统计研究的全过程进行

反映和描述的成果文件,是统计分析结果的最终形式。

96.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1】以统计数据为语言

【2】具有简明的表达方式和结构【3】是对研究过程的高度概况。

97.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1】统计分析报告是统

计研究工作的最终成果【2】有利于详尽,系统

地反映统计研究工作的 全过程,提高统计研究成果的可信度【3】有利于提高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98.综合指标分析;指运用反映统计研究对象的各

种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99.动态数列分析法;指利用动态数列来分析现象的长期趋势,季节性变动,周期性波动,从而根据统计研究对象在实践上发展变化情况来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方法。

100.指数分析法;指利用指数这一特殊相对数来分

析研究总体现象的发展变动及其构成因素的 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101.综合评价法;指对两事物进行对比或将同一事

物在 不同时间上进行对比分析时,将反映事物的多个指标综合起来评价,以找出不同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在 不同时间的差异性,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规律。

102.相关与回归分析法;指利用现象间的相互依存

关系及量间的数量变动来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方法。

103.统计分析报告中采用的开头语形式;【1】开门

见山【2】造成悬念【3】交代动机。

104.建筑产品形成过程;【1】项目建议书阶段【2】

可行性研究阶段【3】勘察设计阶段【4】施工阶段【5】竣工验收阶段。

105.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按

一定的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106.统计分组的作用;【1】对于零星的,分散的统

计资料整理后,可以发现其特点与规律【2】可以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3】可以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4】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107.分配数列;指将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后,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同时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从而形成一个数列

108.统计汇总的组织方式;【1】逐级汇总【2】集中

汇总

109.统计图;指用几何图形或具体事物的 形象来表

明数字资料的对比关系,进而揭示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图形

110.统计图的作用;【1】统计图是表现统计资料的良好形式【2】统计图是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3】统计图是进行宣传教育工作的一种好的工具;几何图,象形图,统计地图。111.统计分析;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所进行的研究活动

112.总量指标的作用;【1】是能够反映社会经济发

展规模,国情国力和生产建设成果,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2】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等其他统计指标的基础。

113.在进行总量指标的统计时注意的问题;【1】必

须科学地确定总量指标的含义,计算范围【2】要注意统一总量指标的计算口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3】应注意区分是时期还是时点数

第三篇:第五单元 统计与财务常识

第五单元 统计与财务常识

一、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2、时期指标通常不可以累积,时点指标通常可以累积。(×)

3、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不属于收集统计数据的方式方法(×)

4、统计数据整理是统计分析之前的必要步骤。(√)

5、统计表和统计图是显示统计数据的两种方式。(√)

6、众数的特点是容易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

7、极差也称全距,计算简单,易于理解,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8、动态数列是将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各个观察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了一个动态数列,也叫做时间数列(√)

9、增长速度也称增长率,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的绝对增长程度(×)

10、指数主要用于反映事物数量的特殊变化程度。(×)

11、统计学中,我们用数量关系来描述具有经济统计意义的相关关系(×)

12、相关系数是在直线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现象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13、回归分析建立的数学表达式称为回归方程(√)

14、现代企业会计分为记账会计和出纳会计两大分支(×)

15、在我国,会计核算以货币为记账本位币(×)

16、计量问题是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

17、财务会计规范是指制约管理会计实务的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的总称(×)

18、资产负债一般为账户式,即报表为上下对称结构(×)

19、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20、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报表(√)

21、会计报表附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补充报表(×)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1、统计指标简称(C)

A.数据B.数值C.指标D.资料

2、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A)

A.成果B.依据C.累积D.表述

3、数值型数据计算结果通常表现为(B)的数值。

A.抽象B.具体C.顺序D.相对

4、总量指标通常以(C)的形式来表现

A.绝对数B.相对数C.增长率D.指数

5、自下而上逐级调查报告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是(A)

A.统计报表B.统计报告C.普查D.抽样调查

6、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方法是(B)

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

7、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主要做(B)整理。

A.分组B.分类C.上限D.下限

8、数值型数据的整理通常是进行(C)分组

A.变量值B.组距C.数据D.组中值

9、统计表是用于显示统计数据的(C)工具

A.必要B.重要C.基本D.唯一

10、直方图、条形图、圆形图适用于显示(C)数据

A.分类B.顺序C.数值型D.统计

11、测度集中趋势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C)

A.变量值B.平均值C.中心值D.绝对值

12、几何平均数是适用于(D)数据的一种平均数,主要用于计算比率或速度的平均

A.数值B.分类C.顺序D.特殊

13、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离散程度测度值是(B)

A.极差B.标准差C.离散系数D.平均差

14、离散系数的作用主要用于比较不同(A)数据的离散程度

A.组别B.分类C.顺序D.数值

15、序时平均数是现象在不同(C)上的观察值的平均数

A.组别B.位置C.时间D.图形

16、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平均增长的数量的是(B)

A.逐期增长量B.平均增长量C.增长量D.累积增长量

17、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发展变化程度的是(A)

A.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速度C.增长速度D.平均增长速度

1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常用方法是(B)

A.平均法B.水平法C.几何法D.对比法

19、综合指数是两个(A)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A.总量B.平均C.绝对D.相对

20、平均指数是从个体指数出发编制的,以平均数表现的(C)

A.个体指数B.平均指数C.总指数D.综合指数

21、现象按(A)分,可以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A.相关关系的方向B.自变量的多少C.表现形态D.相关程度

22、完全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具有完全确定的关系,就是(B)关系。

A.指数B.函数C.系数D.幂数

23、相关图又称(D)图

A.直方B.圆形C.条形D.散点

24、当相关系数r在什么情况下,是显著直线相关(C)

A.r<0.3B.0.3≤r≤0.5C.0.5≤r≤0.8D.r>0.825、对具有相关关系的现象,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进行估算和预测的一种统计方法是(C)。

A.相关分析B.相关系数C.回归分析D.统计指数

26、若通过观察值,得到的相关图上散布点接近分布在一种条线上,则变量X与Y之间存在着(B)

A.非线性关系B.线性关系C.相关关系D.不相关关系

27、管理会计的服务重心在于(D)

A.投资者B.债权人C.政府管理部门D.企业内部

28、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满足于(C)的需要。

A.内部管理部门B.内部职工C.外部使用者D.领导

29、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构成(A)的会计要素

A.资产负债表B.利润表C.现金流量表D.会计报表

30、收入、费用和利润是构成(B)的会计要素

A.资产负债表B.利润表C.现金流量表D.会计报表

31、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B)内容

A.重要B.核心C.基本D.有效

32、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正确性的有效手段是(D).A.填制会计凭证B.审核会计凭证 C.记录会计凭证D.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33、(A)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

A.会计法B.会计准则C.会计标准D.会计制度

34、我国的会计准则由(D)制定并颁布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财政部

35、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A)的会计报表

A.财务状况B.经营成果C.现金流量D.资产增减

36、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C)的情况

A.投资能力B.筹资能力C.偿债能力D.负债能力

37、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B)的报表。

A.财务状况B.经营成果C.现金流量D.利润分配

38、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C)经营成果的报表

A.某一特定日期B.规定日期C.一定会计期间D.一年

39、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为(D)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的流动信息

A.企业管理部门B.上级管理部门C.企业领导D.会计信息使用者

40、通过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分析企业()的能力

A.偿还债务B.支付股利C.对外投资D.获取现金

41、属于会计报表附表的是(D)

A.现金流量表B.损益表C.利润表D.利润分配表

42、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B)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说明

A.上级管理部门B.会计信息使用者C.企业领导D.管理部门

43、(D)能力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稳健保证

A.营运B.盈利C.筹资D.偿债

三、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1、统计一词的含义是指(ABC)

A.统计工作 B.统计资料C.统计学D.统计数据 E.统计指标

2、统计数据分为(BCD)

A.客观的数据 B.分类的数据C.顺序的数据D.数值型数据 E.主观的数据

3、我们收集统计数据的方式方法主要有(ABCDE)等。

A.普查 B.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D.重点调查 E.典型调查

4、不同类型的数据,所采取的处理方法有(DE)

A.组距分组 B.累积频数C.累积频率D.分类整理 E.分组整理

5、统计表一般由(ABCE)组成A.表头 B.行标题C.列标题D.图形 E.数字资料

6、集中趋势的测度值主要有(ABCE)等

A.众数B.中位数C.平均数D.绝对值 E.几何平均数

7、数据离散程度测度值有(CDE)

A.众数B.中位数C.极差D.标准差 E.离散系数

8、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方法有(ABC)

A.序时平均数B.增长量C.平均增长量D.增长速度 E.平均增长速度

9、动态数列的速度分析方法有(BCDE)

A.序时平均数B.发展速度C.增长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 E.平均增长速度

10、指数体系从下列哪些方面分析现象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BC)

A.平均数B.绝对数C.相对数D.总指数 E.综合数

11、相关关系按相关程度分,可以分为(CDE)

A.单相关B.复相关C.完全相关D.不完全相关 E.不相关

12、研究相关关系的直观工具有(CDE)

A.统计表B.统计图C.相关表D.散点图 E.相关图

13、回归方程有(AB)之分。

A.线性方程B.非线性方程C.一元方程D.函数方程 E.多元方程

14、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主要差别,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BCD)

A.服务对象B.提供信息C.会计核算D.信息报告 E.会计原则

15、财务会计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BCDE)

A.财务会计规范B.财务会计的目标C.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D.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E.财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16、财务会计循环是指(ABDE)

A.财务会计确认B.财务会计计量C.财务会计要素D.财务会计记录

E.财务会计报告

17、中国财务会计核算规范由(ABC)组成A.会计法B.会计准则C.企业会计制度 D.会计核算办法E.会计人员守则

18、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有(CDE)。

A.收入B.支出C.资产D.负债E.所有者权益

19、利润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ABCE)

A.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B.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

C.构成利润总额的各项要素D.构成净利润的各项要素E.补充资料

20、现金流量表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量归纳为的(ABC)现金流量

A.经营活动B.投资活动C.筹资活动D.业务活动E.生产活动

21、会计报表附表有(ABDE)

A.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B.利润分配表C.损益表D.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E.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

补充:

判断题:

1.2.3.4.5.6.7.8.财务报告分析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的方法或程序(√)采用趋势分析法通常要编制比率会计报表(×)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管理会计的职能充分体现现代企业活动的要求(×)管理会计所用的基本方式是差量分析法(√)企业财务活动是指以财务管理为主的企业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税收是行政管理部门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分离的,在税负可以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

一致的(×)

9.税收种类很多,名称各异,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多种形式的分类(√)

10.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和管理所有的税收种项目(×)

11.票据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业信用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1(A)能力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

A.营运B.盈利C.筹资D.偿债

2比率分析法是利用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中(A)相关数值的比率

A.两项B.多项C.某项D.对应

3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某项财务指标与性质(B)的指标评价标准进行对比

A.不同B.相同C.对应D.相近

4管理会计起源于(C)

A.英国B.中国C.美国D.日本

5管理会计对象是企业的(B)及其价值表现

A.筹资活动B.经营活动C.投资活动D.业务活动

6控制现在是指控制企业的(D),使之严格地按照预定的轨道卓有成效地进行

A.投资活动B.筹资活动C.经营活动D.经济活动

7管理会计(B)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作进一步加工

A.定量分析B.解析过去C.规划未来D.控制现在8(A)作为一种基本的分析方法贯穿于管理会计的始终

A.差量分析法B.趋势分析法C.比率分析法D.比较分析法

9边际分析法是(C)分析的一种形式

A.单利法B.复利法C.增量D.减量

10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C),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

11A.企业价值最大化B.投资人财富最大化C.理财目标D.所有者权益最大化

(D)原则讲究企业资金的收支在数量上和时间上实现动态的协调平衡

A.收益与风险均衡B.成本效益C.弹性D.收支平衡

12税收作为国家(C)的重要手段,还能调整产业结构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A.建设经济B.发展经济C.宏观调控D.微观调控

13财政收入原则的具体内容是定额、稳定和(C)

A.合理B.科学C.适度D.固定

14纳税主体指(A)

A.纳税人B.负税人C.课税对象D.税率

15为了满足征税的需要,必须将课税对象(D)

A.概念化 B.程序化C.抽象化D.具体化

16以纳税人的各种收益所得为课税对象的是(B)

A.流转税B.所得税C.财产税D.契税

17行为税是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主要有印花税(D)等

A.房产税B.车船使用税C.财产税D.契税

18(A)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税种项目有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

A.国家税务局B.地方税务局C.海关D.国务院

19(B)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税种项目有营业税、资源税、印花税、契税等

A.国家税务局B.地方税务局C.海关D.国务院

20票据行为中最基本的一种行为是(B)行为

A.出票B.背书C.承兑D.保证

21票据作为(A)证券,既是支付工具,又是信汇工具,汇兑工具,流通工具

A.有价证券B.要式证券C.无因证券D.流通证券

多项选择题:

1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内容是(BCD)

A.分析企业的筹资能力B.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C.评价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D.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E.评价企业的利润分配能力

2财务报告分析常用的方法有(ABC)

A.比率分析法B.比较分析法C.趋势分析法D.集中分析法E.离散分析法

3管理会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BCE),借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A.监督B.规划C.控制D.核算E.评价

4管理会计的职能是指(CDE)

A.定量分析B.经济决策C.解析过去D.规划未来E.控制现在5管理会计在不同情况下,应有(ABCD)具体表现形式

A.本、量、利分析法B.边际分析法C.成本效益分析法D.折现的现金流量表E.趋势分析法

6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BCDE)

A.企业经营活动B.资金筹集活动C.资金投资活动D.资金营运活动E.利润分析活动

7税收的特征,主要表现在(DE)

A.科学性 B.合理性C.强制性D.无偿性E.固定性

8我国现行税率大致分为:(ACDE)

A.比例税率 B.比率税率C.定额税率D.超额累进税率E.超率累进税率

9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可以将税收分为(ABCD)

A.流转税B.所得税C.财产税D.行为税E.消费税

10我国负责税收征收的机关有:(ABC)。

(A)国家税务局(B)地方各级税务局(C)海关(D)国务院(E)财政部

11按照《票据法》的规定,票据包括(ABC)

A.汇票B.本票C.支票D.设权证券E.债权证券

第四篇: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统计

六下第五单元信息窗一

信息窗1: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66-69页。教材简析:

《认识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统计表及平均数后安排的,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完成阶段,是下一学段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勇创佳绩,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以获奖牌总数第一名的傲人成绩在世界运动史上又添上了光辉的一笔。其中,你对哪枚

金牌的获得记忆最为深刻?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观看奥运比赛的感受。

谈话:是啊,每一枚金牌都是运动员们的汗水和血水凝聚而成的,都来之不易。(出示信息窗1的教学挂图)这就是第29界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榜。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可以是计算方面的,也可以是和统计相关的。谈话:老师也给你们提个问题:各种项目获金牌的情况怎样?你能用学过的统计知识来描述一下吗?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条形统计图来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和学生交流奥运会的话题自然地衔接到统计的学习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描述数据。

1.谈话:在绘制统计图之前,我们先应将数据分类整理一下。学生小组合作,将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完成教师提供的统计表。(教师在此说明:水上项目包括:跳水、游泳、划艇等;重技类项目包括:柔道、跆拳道、摔跤、拳击等。)项目 数量

(枚)

2.学生回顾学过的统计知识,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统计图的方式呈 射击 水上 举重 球类 体操 重技类 其他

现出来。(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来。)汇报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项目获金牌的数量。

3.谈话:怎样用统计图表示各项获金牌的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我们还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教材68页的扇形统计图)教师结合教材简要介绍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分析数据。

谈话:扇形统计图中的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互动讨论。明确图中数据是指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之几。例如:射击9.8%表示射击项目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9.8%。谈话:仔细观察,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了解各项目所占金牌总数的比重。

(三)对比发现。

谈话:比较两种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每个项目各得了多少枚金牌;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个项目所得金牌数与金牌总数的关系。

谈话:是啊,两种统计图各有特点: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我们解决

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三、实际应用,深化理解

(一)课后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一道阅读扇形统计图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统计图,然后和同伴说一说发现了哪些信息。交流时,重点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如少数民族人口8.4%,能说出是指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国总人数的8.4%。通过该题,学生能对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有简单了解。

(二)课后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巩固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会说说统计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四、课堂反馈,交流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经历一系列的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数学内容,进行交流反馈,并和同伴说说学习心得体会。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学过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等知识,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因此进行这部分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运用迁移规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并进行合理引导,学习新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掌握了新知

识后,通过生活化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能进一步巩固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回想一下,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顾交流: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用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回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自主练习第3题。

这是一道巩固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重点谈一谈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然后独立解决问题,同时回顾“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

(二)自主练习第4题。

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再让学生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所占的百分比进行比较,明确百分比大的其含量就高。

(三)自主练习第5题。

这是一道根据统计图进行决策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认真阅读统计图,弄清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解决第1 题时,可引导学生分析:要求喜欢乒乓球运动的人数,需要先求出被调查的总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可以根据喜欢排球的人求出。解决第2题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分析进行决策并说明理由。

(四)出示课本第73页地球陆地面积分布图。教师提出问题:

1.哪个洲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最小?

2.地球陆地总面积大约是1.5亿平方千米,亚洲陆地总面积大约是多少亿平方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和同学交流一下。

教师先引导学生读懂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即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然后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有关地理知识。【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四个练习题,在教学时,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进行学习,倡导学生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

能力。

三、课堂反馈,布置作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梳理知识,构建体系。教师布置作业:小组合作,选一个感兴趣的课题,展开调查,搜集、整理数据,选用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反馈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回顾本课学生在探索、合作中的表现;小组合作完成的课后调查,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六下第五单元信息窗二

信息窗2:合理选用统计图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70-77页。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了四个统计表,分别是第26届、第27届、第28届、第29届部分国家奥运会奖牌榜.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你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对奖牌榜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吗”这一问题,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回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并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

2、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熟悉的数据,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奥林匹克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还记得我们中国体育健儿在这次奥运会上夺得多少枚奖牌吗? 学生回答: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

谈话:是的,中国健儿顽强拼搏,以夺取金牌51枚、奖牌总数100枚的骄人成绩,登上了奖牌榜首位,使中国的体育事业实现了重大历史性突破,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感到怎样?学生回答:骄傲和自豪。谈话:大家想知道前几届奥运会前四名国家的奖牌情况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藏在这些数据当中的数学问题吧。

【设计意图】信息窗选择奥运题材,以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的佳绩为契机引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爱国情操,一方面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信息。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提出问题 学生观察信息图:

谈话: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回答:有计算方面的,有统计方面的)

你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对奖牌榜的有关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吗?比如说,可以由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表来描述我国在四届奥运会中获得奖牌的数量情况,你认为怎样选择合适呢?(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二)分析问题

谈话: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每个人把自己的选择说一下,然后再把意见集中记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

◆ 用统计表描述我国在第26-29届奥运会获得奖牌的情况 ◆ 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第29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奥获奖情况

◆ 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26-29届奥运会中美两国金牌的变化情况

◆ 用扇形统计图描述第29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银、铜牌

数量与奖牌总数的关系

根据学生的交流,将问题分为三类: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的问题、用折线统计图描述的问题、用扇形统计图描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明白: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及之间的大小关系;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及各部分之间的多少大小关系。

(三)解决问题

谈话:选择合理的统计图表除了描述数据外,主要是根据统计图表作出合理的分析,进行合理的预测与判断,请你仔细分析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看看那些问题分别反映了不同统计图表的特点?(学生根据特点,将问题梳理分类。)

打开书本,第70-72页,看看这些问题能不能独立的解答出来?(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完成统计图)

【设计意图】由于运用不同的统计图来描述、分析数据对学生来说已经是旧知识,所以在本环节中采用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自主进行知识的梳理,不断的完善内在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巧设练习,深化理解

1、“自主练习”第1题

这道题是选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题目。练习时,应把重点放在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上。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画图,然

后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布置作业:搜集不同的统计图 教学反思: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是学生数学探索的必要环节。在分析问题的环节中,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的把问题分类,梳理出不同统计图的的优势和特点,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会选择,进一步体会和把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合理的选择统计图表,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都有哪些?

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谈话: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同一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鼓励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回顾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启发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梳理,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一)自主练习2

1、出示统计表

谈话:通过观察,你认为用那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明确要突出数量多少的比较,选用条形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2、出示扇形统计图

谈话:如果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喜欢西式快餐的消费者的年龄情况,你能把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扇形统计图,然后在与前面条形统计图的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自主练习3 出示统计图

谈话:通过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图,你能获得那些信息?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全国耕地面积哪年最多,哪年最少? 谈话:通过你的观察,你认为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教学反思:

统计知识的教学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接受,也不是一种技能的训练,重要的是一种意识、一种思想和理念的培养。通过观察统计图,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取一种信息,了解社会现状,这对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十分重要。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查阅查阅资料的作业吗?谁能说一说,造成耕地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相互交流)

二、巩固练习:

师: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得到哪些数据?从哪幅图中得到的?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拉丁美洲 加勒比地区

亚洲

2050年世界人口分布预测图

1957 1974 1987

1999 2025 2050 20 40 60 80 100 人口/亿

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

年代/年

2050年世界人口分布预测图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拉丁美洲 加勒比地区

亚洲

0 10 30 40 50 60

谈话:(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3)2050年各洲人口的情况怎么样?你能得到哪些有关世界人口情况的结论?从哪幅图得到的?

请你根据图片中的有关数据制作有关的世界人口情况的统计图。(学生自己展示制作的统计图,并说明统计图所表达的不同的含意)从同学们制作的这三种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问题选择的统计图也不一定相同。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根据不同的问题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达到我们不同的目的。

三、拓展应用

谈话: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些“不同”的统计图,想不想看一看?

(一)出示统计

谈话:这些统计图和我们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实际上,他们都是什么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通过观察这些统计图,你能知道什么?

(学生先观察,再思考,然后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引导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发现)

【设计意图】这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现了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情况,现实性很强,观察后再交流,使统计的知识与社会现状相结合,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展了视野。

(二)这是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地球陆地面积分布情况,也是现实性很强的社会素材。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欣赏统计图的过程中体会各种统计图的优越性。之后,可以结合内容适当延伸,让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渠道关注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六下第五单元我学会了吗?(我学会了吗?

一、复习导入

(一)填空。

1.常用的统计图有()、()、()。

2.()统计图较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3.要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用()统计图比较合适。跑步人数 跳高

人数25%()% 打球人数

占35% 4.要表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需要绘制()统计图。(二)下图是某校六年级同学参加三项体育活动人数的统计图。1.参加跑步的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 2.已知参加跳高的人数是30人,全年级参加三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是()人,参加跑步人数是()人,参加打球是()人。【设计意图】这节课是对本单元知识的一个回顾与整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统计方面的问题。本环节设计的第一个练习可以让学生回忆小学阶段所学的统计图类型;第二个练习是对扇形统计图的回顾。

二、补充练习

(一)根据下面的两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想选择哪种统计图来描述?

1.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平原115万平方公里,盆地180万平方公里,高原250万平方公里,山地320万平方公里,其他95万平方公里。

2.我国五座名山的主峰的海拔高度如下表。

山名

泰山

华山 2155

黄山 1865

庐山 1473

峨眉山 3079 海拔高度(米)1533 学生独立分析每道题目的特点,然后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描述。第1题因为要呈现各种地貌所占比重,所以采用扇形统计图合适;第2题可以采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更加直观地比较五座名山的珠峰的海拔高度。

(二)下面是某地2001-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统计表。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农村 城镇 21.9 12.1

23.1 12.4

23.4 12.7

25.1 13.8

23.6 14.3

24.5 19.1

25.6 21.3 1.要描述2001-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情况,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2.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改善最为突出的是从哪年到哪年? 3.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差距从哪年开始明显缩小?

这是一道综合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分析这道题的特点,然后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因为要对比农村和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情况,所以采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在解决这两道数学问题时,要注重渗透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适当的提示,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三、我学会了吗

(一)第1题。

这是一道以家电销量情况为素材,考察学生对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练习时,难点让学生交流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表描述数据的理由及从中获得的信息。

(二)第2题。

这是一道阅读扇形统计图的题目。练习时,要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扇形统计图,再组织交流。交流时,重点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再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儿童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合理比例。【设计意图】我学会了吗是以家电销量情况及食物摄入情况为素材,考察学生对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公正的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六下 数学与生活信息窗1 信息窗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79-80页。教材简析: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 , 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

比较广泛的数学 知识。在此之前 , 学生已经接触了有关排列与组合的简单知识 , 已有了初步的用 “ 排列 ”、“ 组合 ” 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本册教材集中安排这一内容 , 目的有 3 点 :一是培 养学生学会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二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三是渗透数形结 合的思想 , 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 “ 排列 ” , 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 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 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东、小华、小平三人是好朋友,他们准备排成一排合影留念。

该怎样排呢?

课件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设计意图】以“照相”这一学生比较熟悉、感兴趣的素材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简单的排列问题

师 : 同学们,我们经常排队 , 你知道吗 , 排队也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师 : 小东、小华、小平,有多少不同的排法? 生 1 : 有 3种 s 生 2: 不对,有 6 种。因为每个人的位置不同 , 排法就不同。师 : 对,排队时并不是只要是三个人站一排就可以了 , 还要考虑他们的位置 , 也就是

排的顺序。你认为怎样排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 生1: 先把小冬排在第一的位置 , 其余两个人调换一次位置;再将小华排在第一的位

置 , 其余两个人调换一次位置;最后将小平排在第一的位置......生 2: 也可以先把小冬放在第一的位置 , 其余两人调换位置 , 有 2 种排法;再把小冬放

在第二的位置,小华和小平再调换位置 , 有 2 种排法;最后把小冬放在第三的位置 , 小华与小平调换位置,又有2种排法。这样共有6种排法。

生 3 : 我只想一组就知道了。先把小冬放在第一的位置 , 小华与小平调换位置 , 有 2种排法 , 依此推想 , 另两人也分别有 2 种排

法。因此 , 共有 2X3=6 种排法。

师 : 同学们的想法太好了 , 思考得很有条理 , 并且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先通过学生不断深入地交流弄明白简单排列的原理 , 既考虑、排列顺序 , 又考虑排列位置 ;再通过教师关键性的提示 “ 你认为怎样排既不重复又不„× 遗漏 ”, 引导学生进入有序而全面的思考 , 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2.先确定位置,再进行简单的排列

师:联欢会的时候,通常都会有一个节目小合唱,现在有四位同学要排成一行表演小合唱,丁同学要担任领唱,为了让他靠近麦克风,需要把它安排在左起的第二个位置,其余的同学任意排。想一想有多少种排法?

生:丁同学担任领唱 , 先确定她的位置 , 再研究其他三名同学的排列顺序。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 , 通过交流明白排列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自主练习

第 l 题是巩固简单排列问题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 , 可让学生独立思考 , 自主解决。交流时 , 要让学生说说按什么规律思考的。第 2 题是用 3 个数字组数的排列练习题。对于第一个问题 , 可让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 , 重点说说思考的方法。对于第二个问题 , 练习时 , 要引导学生明白排成的三位数。不能放在最高位 , 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该题能排出 4 个数 ,403、430、304、3400 第 3 题是一道巩固排列问题的稍复杂的变式练习题。练习时 , 应引导学生讨论 , 弄明白道理 , 再独立解答。道理是:虽然是 6 只灯笼 , 但每 2 只只有 3 个位置 , 排 6 只灯笼和 排 3 只灯笼的思路是一样的。该题有 6 种排列方法。

第 4 题是用 4 个数字组数的排列练习题。练习时 , 可给学生时间 ,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 , 重点让学生说明排列的规律 : 将 1 排在最高位 ,0,2、3 再按顺序分别排在百位、十位、个位 , 有 6 种排法;由此可推算将 2、3 分别排在最高位 , 也分别有 6 种排法;0 不能放 在最高位 , 因此应有 18 种排法。

第 5 题是巩固绿点问题的练习题。练习时 , 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有困难时 , 可引导学生画图辅助解决。交流时 , 重点让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1.从学生经验出发 , 选取具有现实性的素材学习知识。排队照相、组队参赛等都是学生熟悉的事情 , 选择这样的素材 , 能够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 ,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 , 有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

2.从解决问题入手 , 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排列问题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 设计时从解决排队照相、组队 参加比赛的问题入手 , 引导学生通过列举、画图等直观方法帮助发现规律 ,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3、教案的设计努力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力求展示学生的探究过程 , 引导学生经历“杂乱、具体有序、抽象 " 的思 维过程 , 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深刻性。六下 数学与生活信息窗2 信息窗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81~83页。教材简析

本次数学与生活安排的是“组合”问题,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因为“组合”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会了用“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通过组队参赛这样的

素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虽然“组合”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是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列举、画图等直观的方法帮助发现规律,使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化,在“杂乱、具体—有序、抽象”的思想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深刻性,利于学生掌握。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经验知识认识和了解简单的“组合”,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学重难点

掌握解决“组合”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具学具 相关表格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排列”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你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 学生交流。

谈话:学校组织了“少儿戏曲大赛”,小丽、小军、小杰、小阳四名

同学都想参加,要想从他们当中选出2名参加,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谈话: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探讨后交流。重点交流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将学生所说的过程在实物投影仪商展示出来。学生1:我这样想的:

小丽——小军 小军——小丽 小杰——小阳 小阳——小军 小阳——小丽 小杰——小丽 一共有6种不同的组队方案。学生2:我这样找的:

一共有6种不同的组队方案。每种方法说完后。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提示:在数的时候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

学生思考。„„

师:以上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谈话:同学们,像我们刚才这样,把所有的可能,采用列举的方法一一写下来,并最终找到答案的方法,叫枚举法。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学生发表意见。

小结:在组队的时候,不管是按照哪种方法,只要做到不重复、不遗

漏地把所有的可能列出来就可以,它并不受排列的顺序限制。【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组合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组合,通过交流、比较,让学生知道组合不受排列顺序的影响,体会按规律组合的必要性,掌握简单的组合方法。

2.出示:如果从小丽、小军、小杰、小阳、小美5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多少不同的组队方案? 谈话:这个问题你们还能用刚才的办法解决吗?看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教师巡视。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下面的同学请认真听,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学生1:

一共有10种组合,所以有10种不同的组队方案。学生2:

我用线段图分析,用A、B、C、D、E五个点分别代表5名同学,一共有10条线段,每条线段代表一种组队方案,所以有10种不同的组队方案。

谈话:枚举法对于解决数量小的问题很实用,但对于数字较大的问题来说就比较麻烦。刚才各个小组展示的方法都非常直观,尤其是线段图的方法让我们看得更清楚,非常好。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基础,只是人数增加了,可以照样用原来的枚举法,可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这样就使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学习难度降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那么如果我们用点来表示学生人数,用两点之间的线段表示一种组合方案,你能完成下表吗?

学生人数 3 4 5

示意图

各点之间的线段条数 组队方案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张表,如果是2个学生,就可以用来代表他们之间的关系,两点之间只有1条线段,那么就表示一种组合方案;如果是3个学生呢?就可以用 来代表三者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数数,三点间一共有3条线段,记作:2+1;如果是4个学生呢?请各合作小组用同样的方法使着完成此表。

各小组共同完成表格,并根据表中数据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视。谈话:谁来交流你们的想法? 小组派代表展示说明自己小组的发现。播放课件:课本中的图表法。

【设计意图】教师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带领学生填表、找规律,学生才能顺利完成任务。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师生小结。

思考:如果是6人呢?你能根据上表的规律找出他们的组队方案吗? 3.谈话:同学们,要从3名男同学小军、小杰、小阳和2名女同学小丽、小美中各选出1人代表学校参加大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案? 学生讨论,找出组队方案。各组汇报交流。教师予以补充订正。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谈话:同学们真是不简单啊,探索出了这么多好办法。其实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用“组合”知识解决的问题,比如:体育中的足球、乒乓球比赛场次等等。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能轻松的解决这些问题。

做自主练习的1、2、3、4题。先独立做,再对比交流。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这是一组紧密“联系生活”的巩固练习,每个层次层层递进,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悟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喜悦;同时将解决问题置于生活背景之下,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明白“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该服务于生活”这一重要学习目的。【课后反思】

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体。为此,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怎样给他们这个空间呢?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把这个过程展现开来,让学生在我们展开的过程中去交流、探索和解决;去体验、感悟和内化。如果压缩掉这些过程,所有结论都是老师“讲”出来的,把教学变成了“告诉”,那么,学生就不可能有思维的空间,他们既没在思维过程中得到认识上的提高,也没有机会去交流、探索和解决,更没有体验、感悟和内化的过程。本课时就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过程中探索“组合”知识的规律与特点,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重视知识形成过程是我们万万不能忽略的。

第五篇:第五讲 能源统计实务

第五讲 能源统计实务

概述: 本讲通过介绍能源统计基础知识,使农村统计人员初步了解和掌握能源统计核算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旨在扩大农村统计人员的视野,丰实其知识,提高其综合统计的素质和能力。

第一节 能源基础知识

能源的重要性

能源就是人类用来维持生存活动的能量来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使用的能源有太阳和柴火提供的热力,以及江河流水的动力。现在我们常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动植物经过千百万年地下埋藏形成的,主要有煤产品包括煤粉、煤气等、石油产品包括常见的汽油、柴油、火水等、天然气等。),但这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存量是有限的,并正日渐枯竭。因此,我们有需要开发其它种类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等。

正如大家可以从不同的媒体信息了解到,如果我们不改变目前使用能源的某些习惯,各类有限的主要化石能源都会很快用尽。这样发展下去,在缺乏能源的情况下,社会经济和我们的生活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更加珍惜和充份地利用现有的能源资源。既然目前我们主要依赖的能源是有限的,就要对能源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在能源的供应和需求的管理两方面双管齐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可以达致。

因此作为统计人员,有必要也必须搞好能源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准备的依据。为了搞好能源统计,我们必须对能源的基本概念做一个初步系统的了解。一、一般性能源概念

1、能源

能源是能量的来源或源泉。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它是可以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具有能量的物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风、生物体等;或从这些物质中再加工制造出的新生物质,如焦炭、煤气液化气、煤油、汽油、柴油、电、沼气等。能源分类有很多种,按不同的标志可划分不同的类型:如按能源的成因划分可分为一次能源(亦称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亦称人工能源);按能源的使用性质划分可分为燃料性能源和非燃料性能源;按能源的形成和再生性划分可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性能源;按能源的技术开发程度划分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按能源的实物形态划分可分为固体能源、液体能源和气体能源;按能源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化分可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现实形式存在,不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天然能源资源,即从自然界直接取得并不改变其形态和品位的能源。如:原煤、原油、油页岩、天然气;核燃料;植物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

二次能源是指为了满足生产工艺和生活的特定需要以及合理利用能源,将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加工转换产生的其他种类和形式的人工能源。如由原煤加工产出的洗煤;由煤炭加工转换产出的焦碳、煤气;由原油加工产出的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等;由煤炭、石油、天然气转换产出的电力。

3、燃料性能源和非燃料性能源

燃料性能源是指用于直接燃烧而发生能量的物质。包括矿物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生物燃料:如柴草、农作物秸秆、薪材、沼气等;核燃料:如铀等;化工燃料:如甲醇、酒精、火药等。

非燃料性能源是指不能直接燃烧的能源,如水能、电、蒸汽、热水、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4、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是指在生态循环中能重复产生的自然资源,它能够循环使用,不断得到补充,不会随人类的不断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具有天然的自我再生功能,可以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如水力、潮汐、太阳辐射、风力、海洋能、草木燃料、地下热水、地热蒸汽、温泉、热岩层以及从有机物质及其废气物中提取的燃料,如酒精、沼气等。

非再生能源是指经过亿万年漫长地质年代形成,随着人类的不断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终究要消失殆尽,不能在短期内重复再生的能源。如煤炭、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燃料等。

5、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常规能源也称传统能源,是指已经利用多年,目前在科学技术条件已成熟,经济上比较合理,已被人类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的能源。如煤炭、原油、天然气、电、水能、柴草等。

新能源是指人类新近才开发利用或正在研究开发,今后可以广泛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是人类未来能源的开发重点领域。目前的新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今后会广泛被使用,也会成为常规能源。如原子核能在某些工业发达国家中已广泛使用,他们已将核能列入常规能源之中。我国的原子核能发电尚处在开创阶段。

6、固体能源、液体能源和气体能源 固体能源是指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形状,能够产生能量的可燃性物质。大多是碳物质或碳氢化合物。天然的有原煤、石煤、油页岩、木柴等;经过加工的有洗煤、焦碳、型煤等。

液体能源是指具有体积和形状,能够产生能量的可燃性物质,其形状可随着容器而改变。主要是碳氢化合物或其混合物。天然的有原油,经过加工的有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等。还有目前正在开发的煤炭液化生产甲醇。

气体能源是指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能够产生能量的可燃性物质,一般含有低分子的碳氢化合物、氢和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并常含有二氧化碳、氮等不可燃气体。重要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炉煤气、炼厂干气等。

7、标准燃料

标准燃料是计算能源总量的一种模拟的综合计算单位,因为在能源使用中主要利用它的热能,因此,习惯上都采用热量作为能源的共同换算标准。由于煤、油、气等各种燃料质量不同,所含热值不同,为了便于对各种能源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必须统一折合成标准燃料。标准燃料可以为标准煤、标准油、标准气等。世界各国都按本国的用能特点确定自己的能源标准量。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以用油为主,一般采用标准油;西欧有些国家以电为主,一般采用标准电;我国以煤为主,所以采用标准煤作为标准燃料,即将各种能源按其发热量折算为标准煤。

8、标准煤(也称煤当量)

标准煤是将不同品种、不同热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含热量折合成为一种标准含量的统一计量单位的能源。

常用的统一单位有千卡、吨标准煤(或标准油)。我国目前采用标准煤为能源的度量单位。国际制单位为焦耳。

折算的方法是:用7000千卡去度量各种燃料、动力能源来进行计算。能源折标准煤的折算系数=某种能源每千克实际热值/每千克标准煤热值(7000千卡)。

标准煤:1千克标准煤的发热量为7000千卡。标准油:1千克标准油的发热量为10000千卡。1千克标准煤=0.7千卡(标准油)1千克标准油=1.4286千卡(标准煤)

9、低位发热量与高位发热量

燃料发热量有高位发热量与低位发热量两种。高位发热量是指燃料在完全燃烧时释放出来的全部热量,即在燃烧生成物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时的发热量,也称毛热。

低位发热量是指燃料完全燃烧,其燃烧物中的水蒸汽以气态存在时的发热量,也称净热。

高位发热量与低位发热量的区别,在于燃料燃烧产物中的水呈液态还是气态,水呈液态是高位发热量,水呈气态是低位发热量。低位发热量等于是从高位发热量中扣除水蒸汽的凝结热。

10、当量热值

当量热值又称等价热值(或实际热值)是指某种能源一个度量单位本身所含热量。如1千克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为5000千卡、折标煤系数为0.7143千克标准煤/千克;1千克汽油平均低位发热量为10300千卡、折标煤系数为1.4714千克标准煤/千克;1千克柴油平均低位发热量为10200千卡、折标煤系数为1.4571千克标准煤/千克等等,还有很多的产能源品种的折标系数,我们给大家发的资料里有,大家可以看一下。当量热值是能源统计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热值概念,其热值的计算可根据试样在充氧的弹筒中,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用燃烧后水温升高计算出来的)进地实测。

11、等价热值

等价热值也是能源统计经常使用的一个热值概念,是指加工转换产出的某种二次能源与相应投入的一次能源的当量,即获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所消耗的,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也就是消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就等价于消耗了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如发一度电平均耗标煤350千克(当然也有耗标煤更少的,如阳城国际发电厂发一度电平均耗标煤303千克),那么一度电的等价热值就是350千克标煤。因此,等价热值是个变动值,随着能源加工转换工艺的提高和能源管理工作的加强,转换损失逐渐减少,等价热值会不断降低。

12、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各种形式的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中形态转变成另一种形态。

输入系统能量-输出系统能量=系统能量增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是有“品位”的;热只能从高温流向低温;机械能可以100%的转换为热能,而热能不能100%的转换为机械能。

二、主要能源品种基本概念

1、煤炭是指原煤及煤炭加工品的统称。不包括焦炭和石煤。

2、原煤是指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洗选、筛选加工而只经人工拣矸和杂物的产品。不包括低热值煤(如石煤、泥炭、油页岩等)

3、洗精煤是指经洗煤厂机械加工后,降低了灰分、硫分、去掉了一些杂质,适合一些专门用途的优质煤。包括炼焦用、非炼焦用的洗精煤和加热、动力用的洗混煤、洗块煤、洗末煤等。不包括洗中煤、矸石和煤泥。

4、其它洗煤是除洗精煤以外的其它洗煤产品,包括下列几项: 洗中煤、洗煤泥、洗混煤、洗块煤、洗粒煤、洗混中块、洗混末煤、洗末煤、洗粉煤。

5、煤制品主要包括:型煤是用粉煤或低品位煤经筛分、粉碎、配料、搅拌后通过加压等过程制成的具有一定强度和形状的煤制品;水煤浆是煤粉加水和添加剂混合而成的浆状燃料;煤粉是指为了专门用途而把原煤加工磨成粉末,主要是用于高炉和锅炉喷吹用煤。

6、焦炭是在高温下由煤经过干馏后所得到的固体产品;

7、其它焦化产品是指在炼焦过程中产生的除焦炭、焦炉煤气之外的其他副产品,主要有焦油、粗苯等。

8、焦炉煤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中经高温干馏后,在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得到的可燃气体,是炼焦产品的副产品。

9、高炉煤气是从高炉炉顶逸出的煤气,是高炉炼铁过程中所得到的一种副产品。

10、天然气是指地层内自然存在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体的可燃性气体,天然气包括气田气、油田气和煤田气。咱们晋城主要是指煤层气。

11、液化石油气亦称液化气或压缩汽油,是炼油精制过程中产生并回收的气体在常温下经加压而成的液态产品。

12、其他石油制品

其他石油制品是指在原油炼制地程中产生的除炼气体,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之外的其他产品,主要有溶剂油、润滑油、石蜡、石油沥清等。

乌审旗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人口受教育状况是人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反映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反映。2000年至2010年,巴彦淖尔市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总体水平大幅度提高,市委、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措施,人口受教育结构持续调整,受教育重心继续向高文化层次转移,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高中阶段教育有所加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新阶段,使我市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从而大大提升了全民人口文化素质。

一、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总体水平大幅度提高

(一)人口受教育程度继续提高,层次结构明显改善。2010年,全市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共计159.49万人,接受过小学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为148.05万人,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92.83%,比2000年“五普”的86.72%提高6.11个百分点。其中,大学专科及以上占8.16%,比2000年提高5.03个百分点;高中(含中专)占16.35%,比2000年提高1.88个百分点;初中占44.57%,比2000年提高4.37个百分点;小学占23.74%,比2000年下降5.17个百分点。

(二)文盲人口大幅减少,文盲率明显降低。所谓文盲是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的人。文盲率指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0.51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8.74万人,文盲率由11.23%下降为6.30%,下降了4.93个百分点。其中,男性文盲人口为3.22万人,比2000年的6.08万人减少2.86万人,文盲率由6.9%下降为3.6%;女性文盲人口为7.79万人,比2000年的12.91万人减少5.12万人,文盲率由15.88%下降为9.3%。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区的文盲率为4.07%,巴彦淖尔市为6.30%,比全区高出2.23个百分点。虽然与2000年相比,文盲率降幅很大,说明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巴彦淖尔市的文盲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还较大,扫除文盲人口的工作还需继续加大力度。

(三)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男女受教育程度的差距在缩小。2010年,巴彦淖尔市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年,比2000年的7.6年提高1.2年。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和成年人口(25-64岁)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9.3年和9.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4.4年,相当于小学五年级水平。15岁及以上人口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年,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男性比女性高0.7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3年,比女性的3.3年高2.0年。可见,老年男性与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差两年,而15岁及以上男性与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差距已缩短为不到1年。我市男性和女性受教育水平的差距在缩小,女性与男性受教育机会逐渐趋于平等,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四)大专及以上人才资源总量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受过大专及以上(包含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高等教育人口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的重要指标。十年来,随着国家加大教育投入、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等因素的影响,我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幅增加。2010年,全市共有大专及以上人才13.03万人,比2000年的5.04万人增加了7.99万人。其中,大学专科9.53万人,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5.98%,比2000年提高3.33个百分点;大学本科3.36万人,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2.11%,比2000年提高1.64个百分点;研究生1239人,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0.08%,比2000年提高0.07个百分点。每10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受教育人口比2000年“五普”时有显著增加,由2927人增加到7795人,增长2.66倍。

二、我市人口受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十年来,巴彦淖尔市人口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为全市加快经济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整体层次不高,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相当于初中毕业水平;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大学生,而乡村每41个人中才有一个大学生;三是文盲率还偏高。因此,要想进一步发展教育,打破城乡教育壁垒,重视和培养各类人才,特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继续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形成更加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大力提倡终身教育,通过电大、函大、自学考试和成人技术培训学校等丰富多样的业余教育模式,为成年人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和条件,全面提升人口文化素质。

二是加大农村教育支持力度,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将教育资源有目的的向农村倾斜。对大学生村官等落实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发展创业。要面向全体农民,实行多形式、开放式的培训模式,使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中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三是优化人才环境,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氛围。各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为人才的流动提供各种服务平台,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人才的自主能动性。

四是要发挥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实现由人口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变。必须在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重视和加强中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使普通劳动者都有一技之长;必须强化和巩固义务教育,防止辍学退学、新文盲产生

下载建筑统计第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筑统计第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公司统计自查报告(5篇模版)

    统计自查报告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吴忠市统计局关于“统计执法大检查的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单位认真按照文件的要求逐项落实自查自纠、边查边改措施,现将我单位开展统计数据质量......

    建筑岗位工作标准(材料统计)

    材料统计(材料计划)员责任工作标准 一、岗位责任: 1、主管计划统计(材料计划) 2、按网络计划组织施工,及时、准确、全面地完成各种统计报表,深入现场和劳务作业队,掌握生产动态,发现......

    建筑企业统计名词解释(共五则范文)

    建筑企业统计名词解释: 1.统计:是对客观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积累的调查研究活动。 2.统计工作:指为取得统计资料而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

    尉犁县第五小学及“双语”幼儿园建筑图片

    尉犁县第五小学及“双语”幼儿园建筑图片 学校鸟瞰图 学校正门 警卫室 绿色长廊 学校篮球场 教学楼正面 教学楼侧面 教学楼后面 幼儿园侧面 幼儿园正门 幼儿园食堂 幼儿园大......

    统计

    第二课《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68页的例2,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

    统计

    2012年6月公卫学院卫生统计学试题 一、问答(10*7) 1、常用的相对数指标及使用注意事项 2、统计描述常用指标、计算公式及适用范围 3、什么是抽样误差?在正态分布、二项分布、po......

    统计.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统计

    《统计》教学设计授课人: 王官舜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本99页到10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