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巧搭载体全力推进工商文化建设

时间:2019-05-12 16:0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苍南巧搭载体全力推进工商文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苍南巧搭载体全力推进工商文化建设》。

第一篇:苍南巧搭载体全力推进工商文化建设

苍南巧搭载体全力推进工商文化建设

苍南县工商局钱库工商所是国家工商总局确定的我省唯一纪检监察工作联系点单位。今年以来,该所按照温州市局“突出重点,寻求突破”和“系统化策划、规范化实施、个性化展示”的工作要求,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主线,以“五个注重”为目标,通过不断创造、不断拓展,深入社会,充分发掘,以不同方式途径打造钱库工商的美好蓝图,全力构建具有钱库特色的工商文化。

一是注重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全力突出廉政教育主题

近年来,该所积极寻求廉政文化与反腐倡廉教育的结合点,在教育的内容、载体、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1、廉政文化活动如火如荼。一是开展廉政建设“五个一”活动。即每半年读一本廉政书、每人写一句廉政箴言、开一次廉政文化座谈会、每年写一份廉政心得、开展一次珍惜家庭幸福廉政专题教育。二是举办廉政文体活动。举办了“廉政杯”篮球邀请赛,邀请钱库镇其它兄弟单位、企业组队参加;在每天上午工间放十五分钟古代民乐,使人们在艺术欣赏中接受教育,心灵得到净化;在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让全体干部、职工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三是积极鼓励干部参加廉政文化活动。其中该所林天华的诗歌获得廉政文化作品比赛二等奖的好成绩等等。

2、廉政文化基地有效确立。钱库镇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在林家塔村就有革命烈士林夫的故居,在玉龙口村有著名文史学家苏渊雷

先生故居。上述两位名人具备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的极好教材。钱库所把林夫纪念馆、苏渊雷纪念馆列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积极参与纪念馆的筹建、修缮,在重要节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祭扫,为培育廉政文化氛围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提供场所。

3、廉政文化网络初步构建。该所充分运用《钱库红盾信息网》拓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空间和渠道,构建网络廉政文化宣教平台。在内网上专门设立“党风廉政”、“党建知识”两个栏目,内容有法纪条规、廉政信息、优秀廉文、党的知识、反腐倡廉影视作品等,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此外,结合“争先创优”教育,在网上设立专门的讨论区,要求全所每位干部、职工必须发表观点,参加讨论,以此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二是注重提炼共同精神语言,全力突出精神文化

该所以工商的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共同精神语言大讨论,综合运用调查、诊断、分析、归纳等方法,经深入挖掘、广泛讨论,逐步提炼出符合钱库特色的,全体干部认同的共同精神语言体系。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1、钱库工商精神:“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团结拼搏、勇争一流”。“忠于职守、秉公执法”是钱库工商的职业道德操守,它立足于工商行政管理的实际,体现既要积极履职,又要正确履职。“团结拼搏、勇争一流”是钱库工商追求的目标,它准确体现了钱库工商队伍的精神特征。

2、钱库工商廉政箴言:“管好钱,守好库,走好人生每一步”。钱库作为国家局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单位,廉政文化建设一直是重头戏。通过充分挖掘“钱库”两字的文字学内涵,用“管好钱,守好库,走好人生每一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3、钱库工商节奏:“紧张、团结、严肃、活泼”。“紧张”体现了工作时的状态,“团结”体现了队伍的凝聚力,“严肃”是执法纪律,“活泼”是内在魅力,它体现了队伍的张弛有度,体现队伍阳光、生活的一面。

4、钱库工商氛围:“政治上相互关心,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照顾,思想上相互沟通,感情上相互体谅”。政治上的相互关心是前提,工作上的相互支持是根本,生活上的相互照顾是基础,思想上的相互沟通是手段,感情上的相互体谅是保证。”五种氛围互为因果、共衍共生,共同构成了该所精神元素。

5、钱库工商人际环境:“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体现处理人际关系既要从大局出发,又不拘泥于小节,区分讲原则和讲风格的界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是目标,是理想,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6、钱库工商思维:“勤于思考、勇于质疑、善于发现、敢于创新”。该所是老先进单位,创新是主旋律,争创一流是一贯来的工作作风。一方面,工作有思路、有步骤。另一方面,工作有创新、有亮点。坚持大胆创新,一年一个主题,走出一条具有钱库特色的新路子。

7、钱库工商团队理想:“打牢和谐之基,凝聚和谐之力,弹奏和谐之韵,营造和谐之美”。创建和谐团队,打造一流工商是该所的终极目标。和谐是基础,没有和谐队伍的大厦就会坍塌。和谐是力量,没有和谐队伍就没有战斗力。和谐是音乐、是美,是组建美好团队不可缺少的要素。

该所把上述共同精神语言体系制成牌匾,悬挂在显要的位臵,并在钱库工作网上进行播放。以此作为共同熏陶、共同激励。共同精神语言体系形成为钱库工商事业发展确立了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指南,也成为了钱库工商人的座右铭、粘合剂、激励源,从而构造了钱库工商宝贵的精神文化。

三是注重结合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全力突出实用高效

该所利用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紧紧结合日常监管的重点,在印刷业规范、无照整治、食品安全等重点工作中,进行有效渗透。主要利用工商文化的宣教手段、引导手段、示范手段促使各项业务工作的有效推进,在具体监管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利用文化引导印刷业规范。印刷业是钱库的支柱产业之一,该所坚持用软性监管来引导印刷业规范。通过成立钱库印刷企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印制行为。通过多次召集会长单位,商讨行业文化的塑造,提炼出钱库印刷业的口号:“让印刷业插上合法的翅膀”。该口号通过钱库电视台反复播放,在广场视频中滚动播出,遍布钱库各个印刷企业的车间、办公室、厂房中,真正做到引导文化进企业。此外,通过会员大会,宣传印刷行业文化,每个企业都签订了

行业自律责任书。以此促使印制点的各项制度得到落实,推进了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多年来的印刷业整治成果。

2、利用文化宣教登记服务。该所通过开展注册登记的“七彩服务”。用诗一般的语言对服务的内容进行了萱释:“都说工商服务知琴心,琴优雅而多情,心坦荡而真诚。”、“橙如柠檬,香味沁心而亲心、倾心;绿色便捷,恰似我们的直通道;蓝色清澈,您与我没有距离;红的热情、黄的温馨、青的透彻、紫的优雅......”并把服务的内容用不同的颜色制成宣传挂图,悬挂在注册大厅的外墙上,以此营造浓厚的服务氛围。同时,在大厅的柱子上悬挂 “优质服务给力您致富钱、依法登记准确我数据库”服务口号,巧妙地把“钱库”地名镶嵌之中,给人温馨而真诚的感觉。

3、利用文化示范食品安全。该所确定了通过文化渗透,把辖区清华街打造成食品安全示范街。首先,对清华街的店面进行统一改造,充分利用钱库镇老街房子古香古色的格局和清华街统一经营婚庆礼品的特点,用红色作为店面的底色,用鞭炮、喜糖等图案为要素,突出文化氛围。其次,出台了《食品安全示范店标准》、《食品安全示范店监管规范》、《食品安全示范街分段监管原则》等一系列制度规范,进一步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促进业主对食品质量的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建立示范一条街的工作制度和做法得到了温州市“十小”行业考核组的高度肯定,使辖区食品安全监管面貌焕然一新。

四是注重实施多种载体深度融合,全力突出创建内涵。

在创建载体的选择上,该所采取两者并重,既重视物质载体的营造,也重视非物质载体的收集。

一方面,物质载体上,主要通过提升硬软件设施,营造整体办公环境的文化氛围。通过对办公环境的总体统筹规划,包括大院、走廊、办公室、会议室、食堂的装饰,注意对每一个细节的营造,力争每个小局部都有一个小主题。具体布局上该所在一至五楼规划设立“五个篇”:一楼登记注册厅规划为“服务篇”;二楼责任区人员办公室规划为“监管篇”;三楼所长室规划为“和谐篇”;四楼规划为“人文展示篇”;五楼规划为“学习活动篇”。宣传画面通过书法、摄影、剪纸、米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在大院开辟了工商文化长廊,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文化内涵。软件方面,针对创建内容,制成资料汇编或创建手册,完善创建台账等纸质资料。

另一方面,非物质载体上,注意视听资料的收集。包括重大文体活动、队伍建设、执法监管、领导视察方面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内容的收集、剪切、归档。非物质载体进行统一保管、随时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该所还自编自创了钱库工商所之歌---《荣誉属于集体》。该歌多次使用于幻灯汇报上,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下一步,该所准备结合执法形象宣传和工商文化建设,制成MTV短片在视频中播放,使文化建设真正做到“有声有色”。

(林天华)

二〇一一年七月七日

第二篇:巧搭新载体 宣传重实效

巧搭新载体 宣传重实效

今年以来,胶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拓展法律援助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除了传统的举办法制讲座、开展专项法律咨询活动等方式外,最近又充分利用《说法》栏目这一广播平台,进一步开拓了法律援助宣传的新思路、新措施,充分发挥了“12348”法律服务咨询专线的功能,大大提高了法律援助的社会公众知晓率。

《说法》是胶州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胶州市司法局、胶州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互动类法制节目,每周二、周四的16:30到17:00直播,周三、周五、周六重播。每期节目有专业律师和市直各部门专业人员担任嘉宾,听众可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和发短信咨询有关法律问题。该栏目于9月1日正式开播。由于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加上广播电台节目亲和力强的特点,使得该栏目具备了很强的影响力,该栏目也成为了胶州市普法宣传的重要平台。

胶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以该栏目开播为契机,不但派出专职律师作为该栏目的节目嘉宾,直接向听众讲解法律援助案例,还在每期栏目播出时,安排律师在线,负责对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为进一步宣传“12348”法律服务咨询专线,扩大“12348”专线的社会影响,经协调栏目组,对于听众拨打节目热线的法律咨询,由主持人将节目热线转接到“12348”法律服务咨询专线,法律援助律师通过“12348”专线解答听众的咨询,实现了节目热线与“12348”专线的两线联动。通过对《说法》栏目的积极参与,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对法律援助有了更为广泛的认知,老百姓也更加熟悉、了解、支持和参与法律援助工作,为下步法律援助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市司法行政系统以开展“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为载体 全面推进社会矛盾

化解

时间:2011年8月10日

为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组织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和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以开展“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为载体,通过“五个提高”进一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一是学习贯彻调解法,努力提高能力水平。大力开展人民调解法系列宣传活动,印发了《关于学习贯彻人民调解法系列活动方案的通知》,采取举办知识竞赛、进行巡回演讲等形式开展人民调解法系列宣传活动。同时不断加强调解技能培训。结合司法助理员岗位练兵,组织全市171名司法所长和各区市司法局基层科长举办了全市司法所业务培训班。并通过集中授课、经验交流、案例点评、参观考察等形式,对全市人民调解员分级组织开展专项培训2220人次,举办专题讲座1100人次。

二是规范调委会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水平。结合落实司法行政系统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目标任务,市司法局成立督察小组,对七区112个“创城”创评点街道和社区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抽查,推动调委会全面实现(调委会名称、印章、标牌、徽标、工作制度、调解文书)“六统一”。并印发了《关于规范司法所业务档案的通知》加强各区市人民调解案卷规范工作,进一步落实了人民调解工作案卷评查制度。通过定期对基层调解案卷进行抽查、回访等措施,使人民调解案

件立卷归档率达到98%以上。

三是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努力提高工作效能。市司法局立足维护社会稳定,针对特殊时期,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工作。在村居两委换届选举期间,对选民资格、村务公开、选举程序、贿赂选举等易发生的矛盾纠纷“热点”、“敏感点”进行源头排查,严格落实矛盾纠纷登记报告、挂牌销号、一调四联等工作制度,及时将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纳入“红黄绿”三级预警体系,有效加强了矛盾纠纷的预防、预警和化解工作。上半年,组织各区市人民调解员开展了4次全市性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614起,涉及当事人20569人,调解成功率为97%。形成书面调解协议1751起,占总数的20%,防止民转刑案件54起294人,制止和化解群体性上访117起2740人。

四是完善联动联调机制,努力提高工作实效。市司法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调研“全市人民调解与民事审判衔接联动经验交流会”,推动全市41个基层法庭全部设立人民调解室,配备88名调解员。上半年,开展委托调解等民事案件2818件,司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12件。以此为契机,推动人民调解向劳动争议、医患纠纷、交通肇事民事赔偿等新领域延伸,有效扩大了人民调解的覆盖面和对矛盾纠纷的控制力。上半年,全市共排查调处劳动争议213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270起,建立交通事故调解工作室12个,共配备47名专职和兼职调解员。同时试点建立全市人民调解员“三库一选”模式,即建立人民调解员人才库、信息库和专家库,探索建立由当事人自主选择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的新模式。

五是强化经费落实,努力提高调解水平。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性作用,依据《人民调解法》,市司法局下发了《关于各区市落实人民调解经费补贴情况通报》、《关于尽快落实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和调解员补贴经费的督办通知》等文件。各区市依据财政情况,建立了3万至30万的补贴激励专项资金。同时,制订了调解案卷考评制度、以奖定补制度等多种激励制度,补贴奖励金额从200元至2000元,每人每月不等。

积极探索新时期安置帮教工作的新路子

时间:2009年11月11日

近几年来,我们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努力适应新形势下安置帮教工作的变化和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不断坚持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城市安置帮教工作社会化进程,为促进我市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五年来,全市的9113名刑释解教人员,绝大多数走上新生之路,安置率、改好率都达了95%以上,重新违法犯罪率大幅度下降,2002年全市重新犯罪率仅为

1.15%,个别区市连续数年没有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我们总结归纳的“出台安置新政策,开辟安置新途径,实施安置新工程,优化改造新环境”的“四新”工作经验被《新华社内参》刊载,并在全国安置帮教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得到了司法部部长张福森和副部长段正坤等部领导的好评。

一、理清思路,强化意识,将安置帮教工作作为维护稳定的大事来抓

1、认清形势,强化责任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以行政手段

为主的安置帮教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安置难、控制难、改造难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努力适应形势变化,坚决克服“听之任之、无所作为”和“等、靠、要”思想,确定了“依靠党委、政府,争取优惠政策,健全组织网络,协调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的工作原则,提出了“以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为目标,以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目标,以社会化安置、社会化帮教为主要途径,以接茬、安置、培训、帮教四个环节为工作重点,以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完善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安置帮教工作总体思路。在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中,把安置帮教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对各级、各部门实施监督、检查、考核和奖惩目标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切实增强了各级对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着眼稳定,强化大局意识。要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打击和防范、治标和治本的关系,将安置帮教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治本措施,作为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一项伟大工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抓出成效,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促进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3、立足长远,强化创新意识。针对新形势下安置难、难安置的情况,着眼于安置帮教工作的长足发展,开拓思维,改进观念,提出了“三个转变”的创新模式,即:把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工作由过去的以政府行为为主,转变到以社会行为为主;由过去企业接受安置为主,转变到鼓励、扶持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为主;由过去大中型企业安置为主,转变到以从事社区服务,街办企业安置为主。主要实行了“四个鼓励”,即:鼓励支持刑释解教人员自谋职业;鼓励支持刑释解教人员的原单位接收安置;鼓励支持刑释解教人员进入劳务市场实现再就业;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安置基地,对刑释解教人员实行过渡性安置。从而开辟了一条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安置新路子。

二、营造环境,构建体系,为安置帮教工作的健康发展创造积极条件

1、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政策体系。为建立和不断完善具有我市特点的政策体系,给安置帮教工作以有力的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批转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时衔接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文件,各级、各有关部门依据文件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劳动部门提出了“就地消化、妥善安置、给予出路、保障生活”的安置原则,广开渠道,妥善地做好安置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工作,对进入劳动力、人才市场参加招聘的刑释解教人员一视同仁;工商行政部门对创办过度性安置实体和从事个体经营的刑释解教人员,在登记注册和减免摊位费等方面提供多种便利;税务部门对招聘刑释解教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了享受与劳服企业和自立企业相同的税收优惠的政策。大量的优惠政策对安置帮教工作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2、构建机构人员到位的组织体系。1997年6月全市成立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司法局。市、区市两级均成立了由党政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参加的相应机构。市委、市政府为司法行政机关增编30 个名额,全部分配到各区、市司法局,作为安置帮教工作的专职人员。成立了安置帮教科,自上而下形成了市,区市,乡镇街道,村、居、企四级帮教工作网络,从

事安置帮教工作的人员达43592人,从组织上保证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构建社会齐抓共管的联动体系。积极争取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个体劳协等社会群团组织和民主党派的支持和参与,形成了以党政机关为领导,以职能部门为主导,以基层自治组织为基础,以基层公安、司法、村(居)、企事业单位调解、治保干部为主力,以社会志愿者为补充、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安置帮教联动体系。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政府引导和扶持,企事业单位支持和参与,社会各界关心和帮助,刑释解教人员个人努力的安置帮教工作新机制。

三、强化职能,发挥优势,切实增强安置帮教工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1、发挥墙内教育改造的优势。根据市场发展要求,摒弃旧的安置帮教工作理念,适时把安置帮教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提高服刑在教和刑释解教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掌握劳动技能上来,坚持教育、改造、培训相结合,在监狱和劳教所内建立培训基地,把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纳入教育改造的重要内容,利用自身在生产、技术、人才和管理上的优势,开办了高效农业、机械加工、现代科技、语言文学、畜牧养殖、建筑装璜等50余种基础知识和劳动技能培训班,同时还针对文化基础较差的人员,开展了初、高中学历扫盲教育,开办了高等学历教育班,学成后由教育部门颁发毕业证书,使每个服刑在教人员都能掌握一门以上的基础知识和劳动技能。经教育改造后被减刑释放(假释)提前解教的人员占到刑释解教人员总数的80%以上。

2、发挥内外联合培训的优势。1998年以来,市内四区司法行政、劳动、教育、文化等部门相继与监狱、劳教所联合建立了劳动技能培训中心,把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延伸到大墙内。市、区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建立了刑释解教人员培训基地,大墙内外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技能培训,使刑释解教人员能够像下岗人员一样,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资格,进入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受到了服刑在教人员的欢迎。市属两狱一所90%以上的服刑在教人员参加了各种培训和学习,300余人取得了国家承认的文化学历和劳动技能证书。

3、发挥衔接接茬帮教的优势。市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组织各区(市)政府分别与监狱、劳教所等签定《联合帮教协议书》,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定期将服刑劳教人员家庭及有关社会情况反馈给监狱(所),同时,建立了材料转递、出监所教育、定期会办等制度,形成了以落实安置帮教为主要内容的接茬帮教制度,以大墙内外互相联系配合的联合帮教制度,以社会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帮教制度体系和培训、接茬、安置、帮教、防控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的工作体系。

四、勇于开拓,破解难题,不断开创新形势下安置帮教工作的新局面

1、破解就业安置难的问题。在就业安置上,充分体现政府引导、扶持、管理、教育的安置帮教政策和鼓励优惠政策,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122个。2002年在青岛监狱进行了劳动就业推介招聘试点,组织多家用工单位到监狱招工,与20多名有技术表现好的服刑在教人员提前签订就业合同。向回归人员发放了集培训、安置、就业、社会保障、帮教等多项内容为一体的《刑释解教人员帮扶卡》。同时,各级安置帮教组织,坚持经常走访刑释解教人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绝大多数得到妥善安置,生活有了保障。

2、破解管理教育难的问题。各级帮教组织对帮教对象悉心引导,采取“掌握苗头超前帮、加强控制跟踪帮和发现问题及时帮”等多种形式,做到一月一见面,一季一考查,努力做到不脱管、不失控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措施,防止了刑释解教人员脱管失控。全市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等社会群众团体组织和民主党派也都纷纷行动起来,开展了一系列“一帮一”、“结

对帮教”、“青年志愿者”、“妇女之友”等活动。经过多方努力,一批刑释解教人员成为生产骨干、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和安置帮教、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分子,有的还入了党成了基层负责人。

3、破解广泛参与难的问题。各级安置帮教组织把做好安置帮教工作,作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深入基层发现和总结,培植了部分基层党委政府和村、居自治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群众团体,青岛港务局、钢铁总公司和四方鸿运达橡塑有限公司等国有民营企业及以老干部为代表的社会志愿者等一大批安置帮教工作优秀典型;推出了以市北区为代表的社会化安置和社会化帮教的新经验,以四方区为代表的“回归绿洲”系列工程的经验,以即墨市为代表的夕阳红离退休老干部参与帮教活动的经验以及妇联组织“爱心大姐”、残联组织“以残助残”、共青团青年志愿者“手拉手”等经验,大力表彰宣传,不断扩大安置帮教工作的社会效果,影响带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支持安置帮教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安置帮教工作整体向前发展。同时,注重在刑释解教人员中树立重塑人生、回报社会的先进典型,及时发现、总结舍己救人、拾金不昧、抢险救灾、助残助学、扶贫济困等感人事迹,2002年全市推出了40余名刑释解教人员先进典型。通过大力宣传和表彰这些新典型,为安置帮教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赢得了全社会对安置帮教工作的关注、支持和参与。

第三篇:如何系统推进法治工商文化建设

如何系统推进法治工商文化建设

今年的“3·15”晚会披露了几起典型案例:使用报废材料的轮胎厂、给钱就随意鉴定的文物鉴定行、演双簧欺诈用户的手机软件商、私扣合格证的汽车4S店、违规以旧换新的家电连锁店、使用脱墨纸和荧光增白剂的纸巾厂、使用假药宣称包治百病的洗灸堂、施工单位大量使用不合格的易燃保温墙材、吃着“瘦肉精”长大的“健美猪”。看着这一幕幕,让人心惊胆颤、怒火中烧,恨不得将这些企业打入十八层地狱,让它永世不得翻身。

这些鲜为人知的真相,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没有媒体的曝光,难道消费者的权益、健康、人身安全还任由这些不法奸商继续欺诈和侵害吗?愤怒之后,我们静下心来冷静思考。在我们身边难道就没有“3·15”晚会曝光的这一系列现象和问题吗?难道只有等到媒体曝光之后,我们的执法、监管部门才“挺起胸膛”去惩治、去向社会老百姓通报吗?

我想作为主管市场流通的工商监管部门应当挑起应有的责任,将此类事件发现一起,查封一起,决不留情。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答记者问中引用了《左传》中的一句话“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身为工商执法干部也应当以这句话自勉,将查处假冒伪劣、食品安全、商标侵权、广告违法、非法传销……等等违法行为保持常态化,“刮风下雨,阴天阳时,无不上心”。

和谐,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只有通过依法行政才能让整个社会实现和谐,才能让老百姓安心、有保障。

那么,如何系统推进法制工商文化建设?

一、工商干部要学习法律、崇尚法律、宣传法律。

身为监管流通市场的工商干部,只要你一穿上工商制服,不管是一般科员,还是所长、局长,都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官”,这个“官”如果缺乏法律知识,又不注重学习法律、崇尚法律,往往会出现不公正执法、不廉洁执法、不文明执法的现象,最终无法取得良好的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更何谈向老百姓宣传法律?

只有崇尚法律意识、学习法律意识、宣传法律意识,提高工商执法人员的法治文化素质才能更加有力地教育和引导企业尊崇法律,用法律来约束和指导企业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至上。当工商干部将法治文化渗透到企业中,让法治成为企业的一个文化时,那么企业就不会为了谋取暴利,做出“3·15”晚会上曝光的沦丧道德、缺失良心的类似事件发生,而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守法经营、诚实守信。

二、工商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法规。

红盾卫士是个响亮的品牌,闪亮的国徽就是法律的尊严,容不得丝毫践踏和毁誉。在学好法律的同时,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宗旨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法治工商文化的建设应该是遵守法律宗旨意识,让法治更好地为行政执法服务,而不是服务于自己的野心和欲望。

当因个别工商执法干部个人的心理不健全,一切从自己出发,对人民的利益置之不理,让“私欲”左右思想,将法律公正搁下,以权谋私,最终成为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蛀虫,损害了集体利益,使工商部门的社会公信力缺失。因此,工商干部在法制文化建设中必须做到“不贪不占”,严格遵守法律,“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三、工商干部要有应用法律的意识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上宣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说明了我国已经进入了法治国家的行列,但法治国家建设的成功还任重道远。去年12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法治工商建设的意见》,这项举措也是总局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要求每一名红盾卫士依法行政的迫切要求。

实际上,这每一个真相,都关系着我们普通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关系着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关系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甚至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与民族的进步发展。我们不得不感叹,也很悲哀地回忆,近些年,我们老百姓生活得安全放心吗?特别是我们的食品行业,始终不缺话题:“毒奶粉”、“毒火锅”、“毒大米”、“地沟油”、“苏丹红”„„不仅反问,我们何时吃得安全?用什么保障我们吃得放心?我们一直被坏人牵着鼻子走,总是事情出了才堵漏洞,甚至有些漏洞一堵再堵也无济于事。

和谐,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温家宝总理也曾多次说,要让人民生活更体面、更幸福、更有尊严。但是我们很痛心:一边是大国总理孜孜以求的国强民富的美好蓝图,一边却是某些干部和地方政府追求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而将“国之战略”于不理;一边是国家在制定和推行各种利惠民的好政策,一边却是政策落不到实处,还被少数“蛀虫”钻了空子,并加以破坏。用句俗语说就是:一群人在前面冲锋,一群人在背后开抢!

好在我们看到了希望。温总理在2011年全国“两会”后会见中外记者时,远见卓识地提出加强干部政绩的考核,最重要的不仅要看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而且要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平正义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生活改善应该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说白了,这就是要做好让13亿人民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行得安心、活得幸福的事!如果我们每位干部、每个部门都明白“腐败是犯罪,践踏人民利益是最大的犯罪”这句话,将一切工作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为标准,真正肩负起责任来,开动脑筋,创新工作,尽一切可能为人民办些事,这些问题是可以逐步减少,直至消除的。

温总理说得真好:“我应该像一个战士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天,做到‘忧国不谋身’,恪尽职守”。这是多么让人振奋斗志、看到希望啊!就是要求主动服务人民,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始终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不为自己谋取私利、患得患失;就是要主动履行职责,心中始终装着事业,肩上抗着责任,身系群众疾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要主动身体力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就是要主动挺身而出,为群众伸张正义,维护社会公平,赴汤蹈火、冲锋陷阵。

我们的国家干部和权力机关,只有按照总理的要求去做,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忧国不谋身,恪尽职守”,我们的社会和谐才有希望,老百姓的生活才会真的更体面、更幸福、更有尊严!

第四篇: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本站推荐)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大八浪中心校----王伟东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校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多年的教育实践促使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定位,不断地积淀和培育校园文化,不断地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我们也逐渐地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几句口号和几块牌子上。尤其在小学阶段,怎样蕴育和生成厚重的校园文化,一直是我们探讨的问题。以下是我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尝试,仅此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

一、以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为引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进行。我们确定核心理念时重点思考和总结了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办学目标、师生价值观、学校风气、传统习惯以及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等。我校的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如下:

(一)大八浪小学的四种精神:

人文精神(关键词:人文素养,自我关怀;提高人气,增强人脉。)

团队精神(关键词:大局意识,协同合作;木桶原理,互助双赢。)

自强精神(关键词:乐观自信,百折不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创新精神(关键词: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二)大八浪小学的“四化”管理理念

人文化、精细化、科学化、高效化。

(三)大八浪小学的培养目标

继承创新、以德立人、学会学习、终身发展。

(四)大八浪小学的办学理念:为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五)大八浪小学学校特色建设主题:扬国学(本主题:

扬国学之“知民俗 做龙人”)

二、依托班级文化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使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让理念深入人心,催人思索,引人前行,从而生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关键所在。

我们经过多年的思索认为,构建和培育校园文化,如果能在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下,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让班级具有一种文化氛围,让班级成员具有一种精神,把学校文化的大理念转变为“小、实、浅、近”的为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主题元素,以此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师生自觉、自发地向着学校文化的更高层次迈进,这必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的突破口和落脚点。因此,我们大胆的提出了在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下推行班级文化建设的想法。我们要求各班,在正副班主任的带领下,师生共同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主题的确定要以“扬国学”为主,兼具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并围绕主题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布置要融入“国学”元素和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力求通俗易懂,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形式上不拘一格,生动活泼,色彩艳丽。尽量不使用原来的学习园地、光荣榜、作业展览等陈旧的方式,鼓励师生要有创新精神。

如六年二班以“知民俗、做龙人”为主题进行班级文化的创建。班级黑板报的图案采用了最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国结”和“福”字相结合的图案,文字部分是春节等重大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黑板报的两侧用扇子作为装饰,扇子是师生亲手制作的,上面写有“二十四节气歌”以及是“天干地支”的排序和简介。北侧的墙壁是中国的传统剪纸粘贴的两个大的镂空的中国结。南侧墙壁是学生制作的精美的“知民俗,做龙人”为主题的手抄报。

又如三年二班以“轻松快乐学成语”为主题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成语是“国学”文化精髓,简短精辟的成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班级里后面的墙壁上是孩子们精选的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多则成语故事并配有精彩的卡通图案“成语乐园”,孩子们在活泼、有趣的卡通故事中领悟到成语的深刻含义。墙壁两边是条幅“中华国粹垂青史,文苑人才学白头”。南侧的墙壁上是“成语竹林”,竹叶上是学生们搜集的一些常用成语,并注明了成语的意思。北侧的墙壁上挂着三年二班的“全家福”,照片的下方是班主任的寄语;“一颗星星不闪亮,群星闪烁才耀眼”。班级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胜不骄,败不妥”了,那一张张奖状里凝聚了班级师生的汗水,见证了孩子们的努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孩子们在这条字幅的提示下,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在图书角里找到自己心爱的读物读上一段。每天早自习时间,全班学生都要共同完成一个成语接龙的游戏。

再如一年一班以“诵国学”为主题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本学期“诵国学”的内容是《弟子规》部分内容。《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孩子们熟读成诵,言行得到了很好的规范。班级里墙壁上有《弟子规》内容,并配上了低年级小学生喜爱的卡通画。该班还自编了《班规》三字经。

班级文化建设班班有主题,文化氛围创建班班有新意。五颜六色的卡纸在师生的剪裁中鲜活起来,一只小鸟、一棵树、一束草,都赋予了灵气。每一个班级的那种浓浓的、鲜明的、生动的文化氛围,真正让师生走上了传统与时代、继承与创新、学问与生活的时空之桥。

在为期两周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具有班级文化特色的富含“国学”元素与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的原创节目纷纷登上舞台,厚重的校园文化氛围强烈的感染着每一名师生。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尝试进行了构建“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的教改活动。五月份学校派出业务校长和教师两人去河南沁阳蔡林森任校长的永威学校学习将近一周,强力推进了此项教改活动,更为班级文化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

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学校网站、《浪之语》校报等校园文化宣传阵地开设班级文化建设专栏,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引导教师建立博客,目前,共有二十几名教师建立了博客,半年来撰写文章三百五十多篇。上半年,我们评选了“感动校园”的十个瞬间,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典型加以宣传,以激励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三、班级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正在形成第一,良好的班级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的良好品德。在学校开展的“我是学校小管家”的活动中,所有师生都积极行动起来,每个班级都建立了“红领巾回收站”,半学期来,班级、走廊、操场、学校的角落都有感人的场景。第二,培养了学生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每个班级在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都注意集体协作、互相交融,树立了个人服从集体、顾全大局的思想,这点在班级文化布置和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表演中都得以充分的体现。第三,培养了学生健康个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每个孩子都渴望生活丰富多彩、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多彩的班级文化布置避免了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第四,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孩子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我们坚信,环境美可升华为情感美。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文明礼貌的语言,和谐的人际关系,都可以使学生从中鉴赏美、追求美。第五,“国学”元素的融入,加深了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做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继承者。第六,半年来,全体教师给学校留下了太多的感动:上学期初,刘书记带领学校工人及维修工,奋战三天三夜,在开学前保证了暖气的供暖;今年十月份即将退休的教师李喜波,经常为住宿生刷洗便溺的衣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工人刘多彬连续几天铆焊舞台和宣传板等,脸部被焊花灼伤暴皮;曹红军老师的妻子患病无人护理,学校多次给曹老师假护理,但曹老师仍然坚持上班;今夏适逢大旱,为确保所栽花草全部成活,秦海涛老师为花草浇水几乎整夜未合眼„„

实践证明,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师生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集思广益,团结协作,每名教师都努力做教育的思想者。学校积极弘扬主流,全体师生都努力成为学校文化理念的践行者。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彻底解决了理念与践行脱节的问题,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师生员工和学校的灵魂,这对于生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丰富学校的内涵,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五篇:以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以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以浙江农林大学后勤集团文化建设为例

吴通苗 蔡永华 俞月华

摘要:我校后勤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企业文化和品质服务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积极发挥后勤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升集团服务品质,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相融互动、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提高了集团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为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后勤服务保障。

关键词:文化建设

创先争优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思想观念的更新、体制机制的变革、资源配臵的优化、利益格局的调整,而优秀的文化孕育着强大的力量,对于高校后勤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发挥着独特并重要的作用。

在构建集团文化理念体系中创先争优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是企业文化的内核和文化建设的纲领,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也是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准则。创先争优活动是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导向,而人的思想和观念更新无疑是争创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后勤集团将企业文化理念体 系的构建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广泛研讨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宣传成为员工思想共识。经过集团上下和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我校后勤集团提炼形成了以“和”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包括集团定位、集团使命、集团愿景、集团精神、集团宗旨、集团作风以及集团价值观等;组织编辑了《集团文化手册》,以阐明集团文化的基本理念(MI)及其内涵、集团行为规范(BI)、集团视觉形象(VI),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了集团的整体形象;制定和实施了《集团品牌建设工程》,确立了“浙农林大后勤”的品牌定位,通过构建品牌管理维护体系和传播体系,塑造和展示我校后勤品牌形象;利用各种文化宣传载体,在员工中广泛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使集团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融入各类服务之中。集团征集和汇编了员工工作格言,激励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组织管理人员开展读书活动,并汇编读后感,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

在完善集团管理制度体系中创先争优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后勤集团通过大力开展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把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渗透到管理、技术、安全、经营、服务等各个方面,切实加强集团与个人、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有效联系,将集团先进的理念和思想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员工发挥聪明才智的巨大能量。根据集团文化核心理念,后勤集团制定出台了《集团道德准则》、《领导行为规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领导干部行为,树立领导干部形象,为员工当好标杆、树好榜样;不断完善《员工手册》,规范和约束员工行为,规定员工权利和义务。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行业实际,集团相继制定或修订了集团层面制度59个,部门层面制度251个,形成了近60万字的制度汇编稿,进一步促进了服务工作的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使后勤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有依。以打造学习型、创新型组织为目标,通过办好职工学校和建立两级培训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进修,不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建立了培训考核制度,将部门培训工作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制定出台了《管理研究成果奖励办法》,近年来员工在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理论文章50余篇,并编辑了《高校后勤改革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截至2011年底,骨干员工大专以上学历员工137人,较2007年提高了48%;中级以上职称77人,较2007年提高了27%,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明显优化。

在全面提升集团品牌形象中创先争优

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凝结。后勤集团把创先争优活动有效融入到各类集团文化展示平台和窗口环境文化建设中,引导各级党组织、党员和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与工作特点,在具体实践中践行集团核心理念、推广集团品牌,不断提升集团品牌的认知度、知名度和美誉度。按照“浙农林大后勤”的品牌定位,重新设计并完善了集团标识系统,将文化外化为集团服务形象,统一集团对内、对外宣传的标识,并在集团办公楼、后勤生活区、工作服、工号牌、宣传品等物质载体上全面加以推广宣传。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按照个性化要求,集团对主要公寓、楼宇、食堂和超市进行文化氛围营造;对行政办公楼实行开放式、零距离办公,并设立了集团展览室和集团文化墙,使集团文化理念进一步具象化,充分发挥集团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在全省高校率先投入使用高校后勤服务综合平台——浙农林大后勤服务大厅,大厅秉承“服务从心开始”的服务理念,为师生提供了一站式、零距离服务,使得浙农林大后勤服务品牌深入人心。制作集团宣传画册和宣传片,不断完善一网一报一刊等宣传阵地,为集团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进一步扩大集团影响力。举办饮食文化节、公寓文化节、校园花卉艺术节和职工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品牌活动,拉近了后勤和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沟通和理解,为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服务育人成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集团成立了球类俱乐部、合唱团、舞蹈队等文艺团体,举办各类职工文体活动,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比赛,展示集团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

在选树后勤服务先进典型中创先争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后勤集团以典型引路、以模范带动,积极开展各类先进典型选树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比工作、比奉献和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通过每年举办“优质服务月”活动,连续开展“十 佳后勤服务之星”评选,及时推出一批师生认可、影响广泛的的先进典型人物。设立“后勤服务奉献奖”,对在我校后勤战线上工作满30年的事业编制员工和连续工作满10年的合同制员工进行表彰,弘扬后勤人“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老黄牛精神。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设立以“立足岗位,争当先锋”为主题的党员示范岗,通过支部推荐,从中心主任到基层一线,共授予十位同志“党员示范岗”荣誉称号,引导广大党员和员工向先进看齐,在工作中“比学习、争先进、做实事”,并督促党员结合自身承诺,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精心组织“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月”活动,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集团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为广大师生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践行“以人为本、真诚服务”的集团宗旨。

我校后勤集团已基本形成了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氛围浓厚的企业文化新格局,在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在学校、浙江乃至全国高校塑造了良好的浙农林大后勤集团形象,多次获国家、省级荣誉,集团连续三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评为“全国高校后勤信息与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作 者: 吴通苗 浙江农林大学后勤集团总经理 蔡永华 浙江农林大学宣传部新闻中心主管

俞月华 浙江农林大学后勤集团办公室副主任

下载苍南巧搭载体全力推进工商文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苍南巧搭载体全力推进工商文化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