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赴兰山义乌温州等地参观考察情况报告
关于赴兰山义乌温州等地参观考察情况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区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服务业的好经验、好做法,科学确定我区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5月25日至30日,由区财贸局牵头,联合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淄博晚报》社、《张店通讯》的有关同志,先后赴临沂市兰山区、浙江省义乌市、温州市鹿城区,重点围绕市场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这次学习考察虽然时间紧迫,情况了解不够全面,但一路所见所闻,让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市区基本情况
临沂市兰山区。兰山区是临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临沂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区总面积660平方公里,总人口92万人,现辖4个街道、7个镇,466个村居。2004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06.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亿元,批发市场成交额达380.3亿元。
浙江义乌市。地处浙江中部,建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1988年撤县建5市。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辖8个镇、5个街道,户籍人口67万,外来暂住人口60万,流动人口约20万人,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达496家。目前市场经营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商位4.1万个,直接从业人员18余万人。2004年,市场成交额达324.9亿元。
温州市鹿城区。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温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4年,温州地市合并,建立现在的鹿城区。同年,温州市被列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鹿城区成为温州市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全区总面积294平方公里,辖12个街道、5个乡、4个镇,总户数19.56万户,户籍人口63.9万,外来人口约75万。
二、总体感受
这次考察之行,所到之处都是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超前,服务业尤其市场建设发展迅猛,城市公用设施良好,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一)注重思想更新。这三市区的发展思路很活、办法很多,许多领域都是超常规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学习考察中,我们感受到是他们那种敢拼、敢闯、敢试的胆气和硬气,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大思路、大气魄,还有超前的消费理念,这些都为当地发展服务业带来了无穷活力。比如在经商意识方面,我们是“占有铺子吃房租”,而他们则是“利用铺子做买卖”。义乌市20多年走过的历程,实际上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创新的过程。从“四个允许”兴市场、“兴商建县”促繁荣、“以商促工”强支撑到“工商联动”夺市场,再到如今的“国际商贸”铸辉煌无不显示出义乌人创新发展思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兰山区积极创新思路,在市场整合方面提出新建市场与对口拆迁市场利润分成的办法,既扶持做大新建市场,又维护了拆迁市场的既得利益。
(二)注重政策引导。这三市区在发展服务业尤其在发展市场方面,注重政府的政策引导。义乌市善于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做好市场发展规划、确定市场管理政策,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市场布局调整。在政府规划的引导下,义乌市场六易其址,九次搬迁,同时在规划内兴建各类专业市场和专业街区,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义乌市还致力打造“学习型市场”,免费开办了商务英语、外经贸知识、市场营销等培训班,有1.5万人先后参加了免费培训活动。兰山区对发展市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四个一样”:个体经营者与国有、集体经营者一样重视,一样服务支持,一样关心保护,政治上一视同仁,“四放”:放手、放胆、放宽、放活,“五不限”:发展速度不限、从业人员不限、经营模式不限、经营范围不限(国家明文禁止的除外)、经营方式不限等政策措施。
(三)注重环境建设。环境也是生产力,在这三市区都已形成共识。无论是道路建设、城市绿化还是公共服务,他们都做得不错,尤其是温州、义乌,城市整洁、绿意盎然,花成带,绿成片,树成景,走进城区满眼皆为绿,给人以舒畅的感觉。夜间,在义乌城市广场上露天电影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城市公交车一般运营到晚上10点左右等,这些都为繁荣服务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温州市繁华商业步行街——五马街店铺林立,整齐划一,街中盆景别致新颖,遮阳伞、休息坐椅等一应俱全,时有管理人员穿梭街中,为市民提供周到服务。
(四)注重品牌宣传。品牌意识强是温州、义乌等三市区从政府到企业、商家都具有的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坚持把品牌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来实施,以品牌促发展,以品牌提水平,以品牌树形象,强势的品牌效应带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温州,拥有正泰、德力西、康奈、奥康、红蜻蜓、长城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我们所参观的几个企业,都建有档次很高的产品展示中心,全方位地向客商、来宾介绍企业的发展面貌及产品。如义乌浪莎袜业集团专门建有500余平方米的展销中心,集中展示浪莎袜业的发展历程及所获得的各种荣誉,效果很好。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市区还十分注重城市整体品牌的塑造和宣传。
三、市场建设的主要特点和做法
(一)主要特点。三市区近几年市场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各种类型市场和商业网点迅速崛起,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概括三市区市场建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统一,认识到位。经济培育市场,市场反哺经济。近几年,三市区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把建设发展市场、搞活商贸流通作为进一步促进经济繁荣的重头戏,强力推动。到目前,兰山区已发展各类专业批发市场83处,义乌市也已形成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10多个专业市场、30多条专业街相支撑,运输、产权、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这些市场和专业街为兰山区、义乌市带来了大量的物流、人流、信息流。二是理念新,层次高。兰山区以建设“中国物流名区”为目标,以推进批发市场与现代物流整合为重点,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兰山区的流通、服务、创新功能。按照“统一规划,规范管理,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整合市场资源。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义乌市顺应国际化发展需求建造的全新理念的现代化专业市场,立足成为国际性小商品集散中心、流通中心、展示中心,打造全球最大超市。总投资1.89亿元启动“数字市场”建设工程,宽带、电话直接接进国际商贸城商位,电子商务、连锁配送、信用交易等贸易方式已成为义乌市场新的发展趋势。目前,义乌市拥有的门户网站达550余个。三是规模大,集聚强。兰山区建设的中国现代商贸城,总面积12平方公里,总投资130多亿元。其中,已于2003年9月开工建设的澳龙国际物流城占地6400亩,计划投资32亿元。华药物流城占地2100亩,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0亿元,一期工程主要有轻纺交易区、家电厨卫交易区、汽摩配交易区、文体日化小商品交易区和客货运中心。义乌市的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共有商位7000余个,是我国最大的工艺、玩具专业市场。二期概算总投资50亿元,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四是专业化,特色化。兰山区严格按照“科学论证,统一规划,一场一品”的原则,进行市场建设,突出专业批发市场特色,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杂我专,以专制胜,保持了规模大、品种全、市场专的优势,促进了市场快速发展和繁荣。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义乌市场始终体现了以集散型为主,市场商品小、全、廉的鲜明特色。同时,义乌市场具有很强的商品研发能力,已拥有省级小商品研究开发中心2家,市级研究开发中心15家,并与数十所国内知名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小商品开发合作联系,商品研发范围涉及五金、文化用品等九个行业。
(二)主要做法。一是因势利导,培育市场。兰山区在市场建设中,坚持了“五先五后”原则:先成市后建场、先繁荣后规范、先综合后分离、先分散后集中、先简易后提高。兰山区计划三年内投资130亿元,整合改造58个专业批发市场,其中整体搬迁20个,原地改造24个,新建4个,逐步取消10个。今年重点抓好化工、板材、建材市场的搬迁新建,成衣、水果、水暖等市场的改建及文化用品市场的新建工作,进一步提高专业市场的内涵和档次。义乌市也是经过了因势利导、逐步培育,进而提高的市场发展过程。20多年来,这些专业市场越办越大,集聚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年成交额从1983年的1444万元到2004年的324.9亿元,拥有了34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种商品,创造了“小商品、大市场、高效益”的竞争优势。二是引商兴工,工贸联动。市场已不单纯是商品的集散和交易场所,已向生产领域和终端销售领域扩张延伸。义乌市按照“一体两翼”发展构想,规划建设产业加工区,加快发展义乌工业产业带,一大批中小企业围绕市场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了轻、小、专为特色的区块经济结构和颇具特色的企业集群,市场与产业互为依托、联动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市场与企业互动发展机制。截止目前,义乌市共有工业企业1.6万家。兰山区也积极依托批发市场资源优势,大力兴建市场配套加工区,引导经营大户围绕批发市场经营产品组织在本地加工生产,提高批发市场地产品率,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义乌市场就不失时机地“走出去”,纷纷在省外、国外创办市场、经营市场。近年来,义乌市向各地输出约6万多作为市场主体的商人,他们把资本、经验、经营网络带到各地,进一步促进了义乌市场的发展。散布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义乌大军,形成了庞大的无形市场,把义乌的产品推向海内外,把海内外的信息汇集到义乌,形成了市场发展的良性循环。现在,全国各地有上百家外贸公司常年在义乌市场组织货源,一些专业市场已成为外商采购商品的重要基地,常驻外商达5000多人。正是大力开拓两个市场,使义乌市场的发展拥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四是尊重市场,配套服务。主要是政府摆正自身位置,强化服务功能,促进市场的自主发展。义乌市建立完善了市场主体自身的管理服务体系,政府部门退出市场主办者角色,从运动员变为裁判员、服务员,各市场由专门的业主进行市场的建设培育、经营开发和物业管理。在义乌,政府部门的职责是做好市场发展规划、确定市场管理政策、确定市场发展方向等工作。兰山区通过工商、质检、公安等执法部门,加强市场规范化管理,为经营业户创造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同时,加强完善配套服务,在市场内建设了6处客运站,设立了100家金融经营网点,6所学校,为经营者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
四、启示与建议
赴义乌等地参观考察的过程,是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结合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对我区服务业发展问题作了认真思考,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在更高层次上审视服务业发展。这次参观考察,总的感到这些城市服务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义乌市的小商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几年一个台阶,目前已发展到了第五代市场。临沂市兰山区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整合现有市场资源,推进市场全面升级。特别是全省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以后,他们在市场发展上采取了许多大举措、取得了大成效,目前重点建设的澳龙国际物流城、华药物流园、香江商贸城三个大项目目标定位、建设规模、进展速度都让人赞叹。学习他们的经验,今后我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形成共识、采取行动。一是要努力推动服务业实现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经济发展不进则退,小进、慢进也是退。当前,无论是从产业演进规律还是从各地政府工作来看,服务业发展都已成为工作重点。因此,我区服务业不但要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加快发展,而且要瞄准先进、高点定位、奋起直追,实施赶超战略。如果满足于小步慢跑,再过三五年时间,我们就会发现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会更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细化为一项项具体的工作,既要有五年目标,也要有年度、季度、月度工作任务。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要加强调度督查,特别是对牵动全局的重大工程项目,要加快推进力度,敢干、会干、干好。二是要乘势而上,营造服务业发展新热潮。全区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以后,许多村居、企业对这次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发展热情高涨,信心决心都很大。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今后两个月,围绕服务业发展集中开展学先进、促发展活动,把各级高涨的热情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要组织政府部门、村居、企业三个层面开展外出学习活动,采取“拿来主义”,分层次换脑筋。要重点开展专题学习,围绕商圈构建、休闲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物流园区建设、商业街建设等开展专题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学习,使政府部门、企业、村居找准自己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定位,明确自身职责,确定工作目标。今后各部门、单位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要把服务业项目作为重点进行推介。
(二)要以人为本聚集商气。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执法环境、社会环境好,企业才能立住脚、扎根深、成长快。今后,我区应大气力研究商气培植问题。一方面,要发动群众、尊重市场。义乌、临沂两地市场的高水平发展根本上得益于两地浓厚的商业文化底蕴,得益于“义利并举、工商皆本”的独特文化基因。我区在传统上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安居乐业、求稳怕乱、小成即满的观念比较浓厚。尽管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政府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今后,报纸、电视台以及横幅标语要把宣传创业典型、宣传大老板作为恒久不变的主题,各类政策文件要鼓励经商、鼓励创业、鼓励致富,逐渐培植自己的商业文化。对群众独创性的经济行为,要坚持先发展后规范,不简单下结论和一棍子打死。另一方面,要善待外地客商。外地客商也是我区财富的创造者和纳税人,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必须给予他们市民的同等待遇。一句话,要对他们敬若上宾。在这方面,义乌市有独到的经验:如果一个外地客人和本地市民发生矛盾纠纷,义乌市执法部门不管事情原由,首先要处罚本地人,然后再处理具体事情。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是外地客人,相对当地市民,他们是“弱势群体”。这种办法具有很强的导向效应。我区应该学习这种做法,首先在区直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中倡导这种理念,有意识通过这种“不公平”执法,形成尊重外地客商、善待外地客商的氛围,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建立起包容、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第三,部门执法要宽严适度。许多外地客商反映,我区经济方面的很多政策已经非常优惠,相比全国其他地方也毫不逊色。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过严过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今后执法部门应掌握这样一个尺度:只要不突破政策界限,具体事务的办理应以有利于投资者为准绳。区里应建立检查考核机制,对投资商投诉较多的部门,要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同时在年度工作考核时酌情给予减分。
(三)要选准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义乌市和兰山区服务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围绕自身优势做文章。在具体工作中,我区服务业的发展也不应该全面开花,而应集中力量突破我区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否则,可能会收效甚微。从我区实际出发,建议今后应重点培植三大亮点。一是传统商贸业。这是我区多年来的优势产业,这块阵地不能丢,关键是研究做优做强的办法。在传统商贸业的发展上,今后我们应改变过去围绕单个项目着力的做法,把工作重点转到“提高聚集效应、打造商业品牌”上,就是要整合商业资源,提高商业集中度。今后应重点围绕共青团路、中心路、美食街、柳泉路围合区域进行改造培育,这个片区是我区传统上的商业中心,是我区大型商场最多、人流最集中、配套最齐全、商气最浓最繁华的区域。对这一区域要专门编制规划、制定政策进行改造提升,尽快形成我区的中央商业区。近期建议尽快启动美食街改造项目,提升配套水平和商业形象,使其成为具有区域重要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专业街。以上简而言之,传统商贸业的工作重点是中央商业区,中央商业区的工作重点是美食街。二是现代物流业。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以及传统的货物集散中心地位决定了我区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周边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商贸物流园区范围内已经自发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配货交易市场,我区应抢抓机遇,把现代物流尽快发展起来。今后工作重点要放在商贸物流园区建设上,像抓淄博科技工业园一样抓商贸物流园区的建设,启动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建设进度。要下大气力进行宣传招商,争取引进几个像临沂澳龙国际物流城一样的大项目,带动商贸物流园区的建设。三是夜经济和休闲经济。夜经济和休闲经济的发展与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所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中心城区,我区理应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发展夜经济和休闲经济,关键要使高、中、低各个层次的消费群体都能各得其所,使大老板有大老板的消费场所,民工也有民工的夜生活。建议区有关部门搞好规划论证,抓好夜经济示范街或示范区建设。近期可协调市公交公司,延长通往商业繁华区公交车运行时间,同时文化部门要抓紧制定繁荣市民夜间生活的方案,比如在中心广场等人流聚集区搭建文化平台等措施,尽快付诸实施。
(四)要加大政府对市场发展的调控力度。发展服务业既要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同时政府要加大调控管理力度,使其有序、健康、快速发展。一是科学制定市场发展规划。要结合城市开发改造,深入挖掘优势和潜在资源,加快制定全区服务业、商业网点总体发展规划和市场建设专项规划,明确专业市场建设的原则、布局、行业和数量,推进专业市场建设向科学化管理迈进。特别是对中国陶瓷科技城、淄博义乌小商品城等大型市场,要搞好项目片区的市场资源整合和规划控制,扶持其快速发展。二是加强行政调控。在市场审批上要实行“项目审批制”,聘请市场建设方面的专家,对市场建设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坚持高起点、规模化的原则,严格控制专业市场和商贸设施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对私建、滥建的专业市场,协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三是加强市场规范化管理。要加强专业市场的制度化建设,依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区情和市场发展现状,制定“专业市场管理办法”,把专业市场的规划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建立高效运转的市场组织,成立市场商会,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完善的统计渠道,加强各专业市场的沟通与联系,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导专业市场经营者投资更广泛的领域。区内市场商会与临沂、义乌等地的市场商会之间也要加强沟通交流联合,不断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发展水平。要通过组织市场主办者参加相关知识培训和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等形式,提高市场主办者的经营观念和管理水平。四是强化宣传,树立品牌。要坚持单体宣传与整体运作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扩大专业市场的轰动效应,加强对开业和已开业市场的宣传,树立市场品牌,增强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采取政府统一运作的方式,通过广告、组织各类大型公益事业等形式,组织行业相近的专业市场进行整体宣传,营造专业市场蓬勃发展的浓厚氛围。□
第二篇:关于赴兰山义乌温州等地参观考察情况报告
关于赴兰山义乌温州等地参观考察情况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区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服务业的好经验、好做法,科学确定我区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5月25日至30日,由区财贸局牵头,联合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淄博晚报》社、《张店通讯》的有关同志,先后赴临沂市兰山区、浙江省义乌市、温州市鹿城区,重点围绕市场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这次学习考察虽然时间紧迫,情况了解不够全面,但一路所见所闻,让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市区基本情况
浙江义乌市。地处浙江中部,建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1988年撤县建5市。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辖8个镇、5个街道,户籍人口67万,外来暂住人口60万,流动人口约20万人,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达496家。目前市场经营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商位4.1万个,直接从业人员18余万人。2004年,市场成交额达324.9亿元。
二、总体感受
这次考察之行,所到之处都是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超前,服务业尤其市场建设发展迅猛,城市公用设施良好,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一)注重思想更新。这三市区的发展思路很活、办法很多,许多领域都是超常规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学习考察中,我们感受到是他们那种敢拼、敢闯、敢试的胆气和硬气,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大思路、大气魄,还有超前的消费理念,这些都为当地发展服务业带来了无穷活力。比如在经商意识方面,我们是“占有铺子吃房租”,而他们则是“利用铺子做买卖”。义乌市20多年走过的历程,实际上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创新的过程。从“四个允许”兴市场、“兴商建县”促繁荣、“以商促工”强支撑到“工商联动”夺市场,再到如今的“国际商贸”铸辉煌无不显示出义乌人创新发展思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兰山区积极创新思路,在市场整合方面提出新建市场与对口拆迁市场利润分成的办法,既扶持做大新建市场,又维护了拆迁市场的既得利益。
(二)注重政策引导。这三市区在发展服务业尤其在发展市场方面,注重政府的政策引导。义乌市善于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做好市场发展规划、确定市场管理政策,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市场布局调整。在政府规划的引导下,义乌市场六易其址,九次搬迁,同时在规划内兴建各类专业市场和专业街区,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义乌市还致力打造“学习型市场”,免费开办了商务英语、外经贸知识、市场营销等培训班,有1.5万人先后参加了免费培训活动。兰山区对发展市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四个一样”:个体经营者与国有、集体经营者一样重视,一样服务支持,一样关心保护,政治上一视同仁,“四放”:放手、放胆、放宽、放活,“五不限”:发展速度不限、从业人员不限、经营模式不限、经营范围不限(国家明文禁止的除外)、经营方式不限等政策措施。
(三)注重环境建设。环境也是生产力,在这三市区都已形成共识。无论是道路建设、城市绿化还是公共服务,他们都做得不错,尤其是温州、义乌,城市整洁、绿意盎然,花成带,绿成片,树成景,走进城区满眼皆为绿,给人以舒畅的感觉。夜间,在义乌城市广场上露天电影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城市公交车一般运营到晚上10点左右等,这些都为繁荣服务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温州市繁华商业步行街——五马街店铺林立,整齐划一,街中盆景别致新颖,遮阳伞、休息坐椅等一应俱全,时有管理人员穿梭街中,为市民提供周到服务。
(四)注重品牌宣传。品牌意识强是温州、义乌等三市区从政府到企业、商家都具有的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坚持把品牌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来实施,以品牌促发展,以品牌提水平,以品牌树形象,强势的品牌效应带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温州,拥有正泰、德力西、康奈、奥康、红蜻蜓、长城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我们所参观的几个企业,都建有档次很高的产品展示中心,全方位地向客商、来宾介绍企业的发展面貌及产品。如义乌浪莎袜业集团专门建有500余平方米的展销中心,集中展示浪莎袜业的发展历程及所获得的各种荣誉,效果很好。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市区还十分注重城市整体品牌的塑造和宣传。
三、市场建设的主要特点和做法
(二)主要做法。一是因势利导,培育市场。兰山区在市场建设中,坚持了“五先五后”原则:先成市后建场、先繁荣后规范、先综合后分离、先分散后集中、先简易后提高。兰山区计划三年内投资130亿元,整合改造58个专业批发市场,其中整体搬迁20个,原地改造24个,新建4个,逐步取消10个。今年重点抓好化工、板材、建材市场的搬迁新建,成衣、水果、水暖等市场的改建及文化用品市场的新建工作,进一步提高专业市场的内涵和档次。义乌市也是经过了因势利导、逐步培育,进而提高的市场发展过程。20多年来,这些专业市场越办越大,集聚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年成交额从1983年的1444万元到2004年的324.9亿元,拥有了34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种商品,创造了“小商品、大市场、高效益”的竞争优势。二是引商兴工,工贸联动。市场已不单纯是商品的集散和交易场所,已向生产领域和终端销售领域扩张延伸。义乌市按照“一体两翼”发展构想,规划建设产业加工区,加快发展义乌工业产业带,一大批中小企业围绕市场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了轻、小、专为特色的区块经济结构和颇具特色的企业集群,市场与产业互为依托、联动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市场与企业互动发展机制。截止目前,义乌市共有工业企业1.6万家。兰山区也积极依托批发市场资源优势,大力兴建市场配套加工区,引导经营大户围绕批发市场经营产品组织在本地加工生产,提高批发市场地产品率,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义乌市场就不失时机地“走出去”,纷纷在省外、国外创办市场、经营市场。近年来,义乌市向各地输出约6万多作为市场主体的商人,他们把资本、经验、经营网络带到各地,进一步促进了义乌市场的发展。散布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义乌大军,形成了庞大的无形市场,把义乌的产品推向海内外,把海内外的信息汇集到义乌,形成了市场发展的良性循环。现在,全国各地有上百家外贸公司常年在义乌市场组织货源,一些专业市场已成为外商采购商品的重要基地,常驻外商达5000多人。正是大力开拓两个市场,使义乌市场的发展拥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四是尊重市场,配套服务。主要是政府摆正自身位置,强化服务功能,促进市场的自主发展。义乌市建立完善了市场主体自身的管理服务体系,政府部门退出市场主办者角色,从运动员变为裁判员、服务员,各市场由专门的业主进行市场的建设培育、经营开发和物业管理。在义乌,政府部门的职责是做好市场发展规划、确定市场管理政策、确定市场发展方向等工作。兰山区通过工商、质检、公安等执法部门,加强市场规范化管理,为经营业户创造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同时,加强完善配套服务,在市场内建设了6处客运站,设立了100家金融经营网点,6所学校,为经营者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
四、启示与建议
赴义乌等地参观考察的过程,是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结合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对我区服务业发展问题作了认真思考,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在更高层次上审视服务业发展。这次参观考察,总的感到这些城市服务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义乌市的小商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几年一个台阶,目前已发展到了第五代市场。临沂市兰山区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整合现有市场资源,推进市场全面升级。特别是全省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以后,他们在市场发展上采取了许多大举措、取得了大成效,目前重点建设的澳龙国际物流城、华药物流园、香江商贸城三个大项目目标定位、建设规模、进展速度都让人赞叹。学习他们的经验,今后我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形成共识、采取行动。一是要努力推动服务业实现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经济发展不进则退,小进、慢进也是退。当前,无论是从产业演进规律还是从各地政府工作来看,服务业发展都已成为工作重点。因此,我区服务业不但要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加快发展,而且要瞄准先进、高点定位、奋起直追,实施赶超战略。如果满足于小步慢跑,再过三五年时间,我们就会发现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会更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细化为一项项具体的工作,既要有五年目标,也要有、季度、月度工作任务。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要加强调度督查,特别是对牵动全局的重大工程项目,要加快推进力度,敢干、会干、干好。二是要乘势而上,营造服务业发展新热潮。全区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以后,许多村居、企业对这次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发展热情高涨,信心决心都很大。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今后两个月,围绕服务业发展集中开展学先进、促发展活动,把各级高涨的热情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要组织政府部门、村居、企业三个层面开展外出学习活动,采取“拿来主义”,分层次换脑筋。要重点开展专题学习,围绕商圈构建、休闲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物流园区建设、商业街建设等开展专题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学习,使政府部门、企业、村居找准自己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定位,明确自身职责,确定工作目标。今后各部门、单位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要把服务业项目作为重点进行推介。
(二)要以人为本聚集商气。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执法环境、社会环境好,企业才能立住脚、扎根深、成长快。今后,我区应大气力研究商气培植问题。一方面,要发动群众、尊重市场。义乌、临沂两地市场的高水平发展根本上得益于两地浓厚的商业文化底蕴,得益于“义利并举、工商皆本”的独特文化基因。我区在传统上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安居乐业、求稳怕乱、小成即满的观念比较浓厚。尽管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政府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今后,报纸、电视台以及横幅标语要把宣传创业典型、宣传大老板作为恒久不变的主题,各类政策文件要鼓励经商、鼓励创业、鼓励致富,逐渐培植自己的商业文化。对群众独创性的经济行为,要坚持先发展后规范,不简单下结论和一棍子打死。另一方面,要善待外地客商。外地客商也是我区财富的创造者和纳税人,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必须给予他们市民的同等待遇。一句话,要对他们敬若上宾。在这方面,义乌市有独到的经验:如果一个外地客人和本地市民发生矛盾纠纷,义乌市执法部门不管事情原由,首先要处罚本地人,然后再处理具体事情。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是外地客人,相对当地市民,他们是“弱势群体”。这种办法具有很强的导向效应。我区应该学习这种做法,首先在区直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中倡导这种理念,有意识通过这种“不公平”执法,形成尊重外地客商、善待外地客商的氛围,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建立起包容、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第三,部门执法要宽严适度。许多外地客商反映,我区经济方面的很多政策已经非常优惠,相比全国其他地方也毫不逊色。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过严过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今后执法部门应掌握这样一个尺度:只要不突破政策界限,具体事务的办理应以有利于投资者为准绳。区里应建立检查考核机制,对投资商投诉较多的部门,要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同时在工作考核时酌情给予减分。
(三)要选准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义乌市和兰山区服务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围绕自身优势做文章。在具体工作中,我区服务业的发展也不应该全面开花,而应集中力量突破我区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否则,可能会收效甚微。从我区实际出发,建议今后应重点培植三大亮点。一是传统商贸业。这是我区多年来的优势产业,这块阵地不能丢,关键是研究做优做强的办法。在传统商贸业的发展上,今后我们应改变过去围绕单个项目着力的做法,把工作重点转到“提高聚集效应、打造商业品牌”上,就是要整合商业资源,提高商业集中度。今后应重点围绕共青团路、中心路、美食街、柳泉路围合区域进行改造培育,这个片区是我区传统上的商业中心,是我区大型商场最多、人流最集中、配套最齐全、商气最浓最繁华的区域。对这一区域要专门编制规划、制定政策进行改造提升,尽快形成我区的中央商业区。近期建议尽快启动美食街改造项目,提升配套水平和商业形象,使其成为具有区域重要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专业街。以上简而言之,传统商贸业的工作重点是中央商业区,中央商业区的工作重点是美食街。二是现代物流业。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以及传统的货物集散中心地位决定了我区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周边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商贸物流园区范围内已经自发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配货交易市场,我区应抢抓机遇,把现代物流尽快发展起来。今后工作重点要放在商贸物流园区建设上,像抓淄博科技工业园一样抓商贸物流园区的建设,启动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建设进度。要下大气力进行宣传招商,争取引进几个像临沂澳龙国际物流城一样的大项目,带动商贸物流园区的建设。三是夜经济和休闲经济。夜经济和休闲经济的发展与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所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中心城区,我区理应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发展夜经济和休闲经济,关键要使高、中、低各个层次的消费群体都能各得其所,使大老板有大老板的消费场所,民工也有民工的夜生活。建议区有关部门搞好规划论证,抓好夜经济示范街或示范区建设。近期可协调市公交公司,延长通往商业繁华区公交车运行时间,同时文化部门要抓紧制定繁荣市民夜间生活的方案,比如在中心广场等人流聚集区搭建文化平台等措施,尽快付诸实施。
(四)要加大政府对市场发展的调控力度。发展服务业既要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同时政府要加大调控管理力度,使其有序、健康、快速发展。一是科学制定市场发展规划。要结合城市开发改造,深入挖掘优势和潜在资源,加快制定全区服务业、商业网点总体发展规划和市场建设专项规划,明确专业市场建设的原则、布局、行业和数量,推进专业市场建设向科学化管理迈进。特别是对中国陶瓷科技城、淄博义乌小商品城等大型市场,要搞好项目片区的市场资源整合和规划控制,扶持其快速发展。二是加强行政调控。在市场审批上要实行“项目审批制”,聘请市场建设方面的专家,对市场建设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坚持高起点、规模化的原则,严格控制专业市场和商贸设施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对私建、滥建的专业市场,协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三是加强市场规范化管理。要加强专业市场的制度化建设,依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区情和市场发展现状,制定“专业市场管理办法”,把专业市场的规划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建立高效运转的市场组织,成立市场商会,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完善的统计渠道,加强各专业市场的沟通与联系,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导专业市场经营者投资更广泛的领域。区内市场商会与临沂、义乌等地的市场商会之间也要加强沟通交流联合,不断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发展水平。要通过组织市场主办者参加相关知识培训和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等形式,提高市场主办者的经营观念和管理水平。四是强化宣传,树立品牌。要坚持单体宣传与整体运作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扩大专业市场的轰动效应,加强对开业和已开业市场的宣传,树立市场品牌,增强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采取政府统一运作的方式,通过广告、组织各类大型公益事业等形式,组织行业相近的专业市场进行整体宣传,营造专业市场蓬勃发展的浓厚氛围。□
第三篇:赴义乌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为祝贺“义乌**商会”成立,我到义乌小住了两天。我很想了解义乌崛起的奥秘,所以特别注意收集有关情况。湖北老乡引导我们参观了义乌小商品市场,谈了很多感受。义乌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同志在祝贺义乌**商会成立的讲话中,介绍了一些简要的情况。我趁机同**同志攀谈了较长时间,并向他索要了一些资料,使我对义乌发展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
我原来只是知道义乌有规模较大的小商品市场,谁知义乌已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成为有名的“世界超市”!
义乌还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占世界生产总量40%的电子钟表、占世界销量60%的圣诞礼品、占全国70%的饰品、50%的拉链、35%的袜子等等。
**同志自豪地说:我们义乌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富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之路,被省委授予了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我经过消化、思考和梳理认为义乌崛起的奥秘是:
一、义乌奇迹源于发展战略的正确抉择
义乌在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了“兴商建市”的战略目标。习近平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说:“义乌的发展经验充分说明,对于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一以贯之、一任接一任、一届接一届,接好‘接力棒’、打好‘接力赛’,绝不能‘城头变幻大王旗’。同时,打好‘接力赛’也必须有所创新,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可贵的是,30年来,义乌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兴商建市”战略始终没有动摇。历届党委政府还不断赋予“兴商建市”战略
以新的内涵,先后提出了“以商促工、贸工联动”、“以商强农”、“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等一系列发展策略,始终把市场作为区域“发展极”来培育,“工作围着市场转,城市绕着市场建,产业跟着市场育”,充分发挥市场效应,以市场得持续发展作为推进整个区域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和动力。二、义乌经验的核心是创新
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待于一套具有区域特色、充满活力的发展体制和发展机制的形成。而体制机制的形成则依赖于创新,是创新成就了义乌的成功。
1、关于市场创新
把商贸业作为义乌的主导产业,这种选择本身就是创新。
十分巧妙地处理好繁荣市场与规范市场的关系,既不采取约束过多的行政干预,又不放任自流撒手不管。他们通过摊位的有序合法流转和交易区“划行归市”(将同类商品安排在同一地段经营),可以开展充分的竞争,提高商品价格的透明度,防止假冒伪劣,也便于厂家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认真实行明码标价和
2、关于产业创新
小商品市场有赖于强大的产业支撑,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繁荣稳定的市场。他们引商转工、贸工联动,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工业发展路子。多年积累的商业资本利用信息和销售网络向制造业扩张,政府因势利导,使义乌60%的工业企业是从商贸业转入的,转入资本达250亿元。还涌现出衬衫、毛纺、饰品、拉链、工业品等十多个优势产业。
为了避免小商品生产企业
“低、小、散”问题,义乌走上了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子。集群企业分享全国、全球销售网络和地区专业化生产这两种集聚效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虽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但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互相配套,物资供应、信息交流、人才流动方便高效。义乌提出“抓领军企业就是抓中小企业”的理念,各优势行业都培育出了一批龙头企业,其中针织行业有芬莉、浪莎、宝娜斯、梦娜等4家企业跻身全国针织销售收入50强。义乌构建了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虚拟研究院、义乌创意园、浙大义乌技术转移中心和创业育成中心,使义乌成为创意产业的领跑者。
3、关于城乡一体化创新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为了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2003年义乌制定了全国第一个县级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编制完成了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把全市800个行政村统筹规划为290个社区,争取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乡一体化任务,实现农村向社区、农民向市民、农业向企业转变,实现城乡融合,共享现代文明。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建设高端都市休闲农业度假区,开发农业休闲旅游带,办好红糖节、莲藕节等农产品展会,创办名特优新产品展销中心。等等。
三、义乌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一个开朗、务实、有为的党政领导
遵照浙江省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义乌市委提出“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的前列理念,增强干部跨越发展的意识、胆魄和能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实干氛围,并加强“服务到位、考核到位、监督到位、惩罚到位”的效能建设,增强了党的引领能力,推动了义乌跨越式发展。
1、把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和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该管的坚决管好,该放的充分放开,让市场在法制的轨道上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使政府真正回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本质上来。1993年义乌实行了“管办分离”,一方面政府及时退出了市场主体角色,另一方面坚持控制土地使用权和市场摊位等事关市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由政府控股的“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市场主办者进行市场硬件建设、配套服务、经营开发和
第四篇:赴义乌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为祝贺“义乌**商会”成立,我到义乌小住了两天。我很想了解义乌崛起的奥秘,所以特别注意收集有关情况。湖北老乡引导我们参观了义乌小商品市场,谈了很多感受。义乌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同志在祝贺义乌**商会成立的讲话中,介绍了一些简要的情况。我趁机同**同志攀谈了较长时间,并向他索要了一些资料,使我对义乌发展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
我原来只是知道义乌有规模较大的小商品市场,谁知义乌已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成为有名的“世界超市”!
目前义乌市场经营总面积达400余万平方米,商位6.2万个,经营170多万种商品。义乌的同志告诉我:如果你在每个商位前停留3分钟,那么逛完义乌市场得占用你一整年的时间。巨大的市场,不但吸引了130万外来建设者(其中湖北人在义乌有12万人,义乌户籍人口只有68万人),而且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进行国际采购。有80多个国家的2500多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代表处。市场商品出口到215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义乌海关出口标准箱80万个,平均每天有2000多个标准箱。
义乌还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占世界生产总量40%的电子钟表、占世界销量60%的圣诞礼品、占全国70%的饰品、50%的拉链、35%的袜子等等。
**同志自豪地说:我们义乌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富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之路,被省委授予了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我经过消化、思考和梳理认为义乌崛起的奥秘是:
一、义乌奇迹源于发展战略的正确抉择
义乌在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了“兴商建市”的战略目标。习近平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说:“义乌的发展经验充分说明,对于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一以贯之、一任接一任、一届接一届,接好‘接力棒’、打好‘接力赛’,绝不能‘城头变幻大王旗’。同时,打好‘接力赛’也必须有所创新,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可贵的是,30年来,义乌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兴商建市”战略始终没有动摇。历届党委政府还不断赋予“兴商建市”战略以新的内涵,先后提出了“以商促工、贸工联动”、“以商强农”、“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等一系列发展策略,始终把市场作为区域“发展极”来培育,“工作围着市场转,城市绕着市场建,产业跟着市场育”,充分发挥市场效应,以市场得持续发展作为推进整个区域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和动力。
请看义乌产业呈几何扩张的经济奇观:1个市场和2.5万家工业企业共生共荣;1个市场衍生出10多万家服务企业;1个市场带动周边3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真是“市场兴、百业兴”!现在,义乌发展的脉络在我的头脑中十分清晰了: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市场与产业联动。市场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反应堆,引发了资本、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连续裂变,变出了一个以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三产占义乌GDP比重的50.9%)的现代产业结构,变出了一个能引领国内外消费潮流的现代小商品制造业,变出了一个辐射江浙、接轨国际的“义乌经济圈”。
二、义乌经验的核心是创新
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待于一套具有区域特色、充满活力的发展体制和发展机制的形成。而体制机制的形成则依赖于创新,是创新成就了义乌的成功。
1、关于市场创新
把商贸业作为义乌的主导产业,这种选择本身就是创新。
十分巧妙地处理好繁荣市场与规范市场的关系,既不采取约束过多的行政干预,又不放任自流撒手不管。他们通过摊位的有序合法流转和交易区“划行归市”(将同类商品安排在同一地段经营),可以开展充分的竞争,提高商品价格的透明度,防止假冒伪劣,也便于厂家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认真实行明码标价和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制度,使义乌市场获得了“全国重质量、守信用市场”荣誉称号。
他们对小商品市场经过8次搬迁、11次扩建,经历一次次嬗变,经过硬件完善、功能拓展、网络扩张、业态提升,提升了市场档次,创新了市
场业态:从传统的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向展示贸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发展,向商品展示、信息汇集、价格形成、产业研发等方面拓展,市场交易方式由传统的现金、现货、现场“三现”交易为主向洽谈订单、物流配送等现代交易方式转变。义乌市场已经成为不同于集贸市场、百货公司、西方沃尔玛的国际新型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展示中心,成为全球小商品集散地。
义乌十分重视展示交易平台建设。其中专设进口商品交易区,还有“非洲产业展销中心”等境外商品展贸专区。他们加快国际商贸电子信息化改造,运用在线电子探头等技术,在网上实现市场商品的实时实物展示,再造一个网上“国际商贸城”。
2、关于产业创新
小商品市场有赖于强大的产业支撑,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繁荣稳定的市场。他们引商转工、贸工联动,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工业发展路子。多年积累的商业资本利用信息和销售网络向制造业扩张,政府因势利导,使义乌60%的工业企业是从商贸业转入的,转入资本达250亿元。还涌现出衬衫、毛纺、饰品、拉链、工业品等十多个优势产业。
为了避免小商品生产企业“低、小、散”问题,义乌走上了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子。集群企业分享全国、全球销售网络和地区专业化生产这两种集聚效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虽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但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互相配套,物资供应、信息交流、人才流动方便高效。义乌提出“抓领军企业就是抓中小企业”的理念,各优势行业都培育出了一批龙头企业,其中针织行业有芬莉、浪莎、宝娜斯、梦娜等4家企业跻身全国针织销售收入50强。
义乌构建了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虚拟研究院、义乌创意园、浙大义乌技术转移中心和创业育成中心,使义乌成为创意产业的领跑者。
3、关于城乡一体化创新
为了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2003年义乌制定了全国第一个县级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编制完成了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把全市800个行政村统筹规划为290个社区,争取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乡一体化任务,实现农村向社区、农民向市民、农业向企业转变,实现城乡融合,共享现代文明。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建设高端都市休闲农业度假区,开发农业休闲旅游带,办好红糖节、莲藕节等农产品展会,创办名特优新产品展销中心。等等。
三、义乌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一个开朗、务实、有为的党政领导
遵照浙江省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义乌市委提出“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的前列理念,增强干部跨越发展的意识、胆魄和能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实干氛围,并加强“服务到位、考核到位、监督到位、惩罚到位”的效能建设,增强了党的引领能力,推动了义乌跨越式发展。
1、把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和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该管的坚决管好,该放的充分放开,让市场在法制的轨道上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使政府真正回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本质上来。1993年义乌实行了“管办分离”,一方面政府及时退出了市场主体角色,另一方面坚持控制土地使用权和市场摊位等事关市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由政府控股的“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市场主办者进行市场硬件建设、配套服务、经营开发和物业管理,兴建各类专业市场和专业街区。牢牢掌握了市场建设主动权,实施市场发展总体规划,推进市场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
2、坚持“放手养鱼”,轻税薄赋,巨资支持
义乌政府舍得投入,义乌批发市场大多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的,经营市场的利润投入市场在建设、再开发,如此循环往复、良性发展。
为支持农民走向市场,在市场培育初期采取“定额征税”办法,以50个摊位为一组,俺营业额大小大家坐下来评议纳税额,个摊位按确定的等级纳税。
为稳定经营人员长期在市场经营,解决其户籍、购房、子女入学、治安保护等问题,消除了后顾之忧。
3、打通义乌国际通道,搭建更高的对外开放平台。
义乌建设了内陆“无水港”,使义乌成为继杭州、宁波之后的浙江第三大物流中心,成为具有集散、储运、包装、理货、分送等综合功能的“始发港”和“目的港”。引进或申请设立了垂直管理的涉外经营管理机构,如海关、商检、港务,使“义乌港”与港口口岸、边境口岸无缝对接,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他们于1995年创办了“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已连续举办了十四届,是由商务部举办的继广交会、华交会后第三大展会,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并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专业展会落户义乌,使“文博会”、“旅博会”、“森博会”等越办越红火。鼓励更多的内外资银行、大中型商务服务类企业进驻,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探索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
总之,义乌的成功,领导是关键。有一位经济学者说,义乌的经验归结一条,就是一个开明的政府加上一批聪明能干的商人。义乌的经验对我们应该有一些启发。
第五篇:赴江苏等地考察报告
关于赴江苏等地学习考察的报告
为了进一步学习、借鉴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办公厅(室)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州政府办公厅组织学习考察组于10月19日至11月6日,赴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无锡市、苏州市、南通市和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学习考察,现将考察学习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省一市六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
两省一市六地,处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竞争力最强、发展活力最足的长三角地区。近年来,他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寻求创新突破,经济和社会在较高平台上始终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主要特点为:
一是经济总量大、发展成就大。从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看,南京市、苏州、扬州、无锡、南通、杭州和上海市均已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苏州的经济总量占到整个江苏的四分之一,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五位,2009年,全市实现GDP774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5%,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5.2亿元,增长11.4%。总量和增量位居全省首位。无锡是中华民族工商业和中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2009年全市实现GDP4992亿元,增长11.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超过1.1万美元,全市财政总收入1061.99亿元,增长16.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5.91亿元,增长13.8%。从百姓收入看,无锡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2403元,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25027元,增长10.2%。在收
市建设起点之高、标准之高、档次之高,也令大家赞叹不已。苏州环古城保护工程投资达47亿元,成为展示城市风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无锡蠡湖整治投入30亿元,使昔日的臭水湖变成了水清景美的新景观。我们所到之处,无不为鲜花绿地,“花园城市”、“园林城市”而赞叹。苏州、扬州、杭州市的城市建设既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化城市气息,达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保护与开发的高度融合、和谐发展。
五是城乡统筹好、群众生活好。他们以建设现代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题,逐步实现了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的目标。六地城市化率都在50%以上,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苏州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以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征地补偿、拆迁补偿为主体的“五道保障”,提出了建设“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的“幸福”工程。全面实行城乡一体垃圾集中处理、城乡一体污水集中处理、城乡一体饮水工程,农村生活面貌大为改善。
这次学习考察,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六地的干部群众思想活、观念新;经济发展势头猛、实力强;城市建设和园区建设起点高、手笔大。他们超前的发展理念、创新的工作思路、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思维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总结他们的经验,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满怀激情干事创业。两省一市六地之所以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最关键的因素就是
思想解放,观念常新。在他们高速发展的“经济快车”上,承载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胆识。1985年昆山市率先圈出土地自费创办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被列为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全国第一家县办国家级开发区。在工作思路上,他们措施多、办法活,响亮地提出“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在发展定位上,他们具有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宽广视野和宏大气魄,瞄准国际一流的水准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
(二)始终坚持借力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江、浙、沪地区的经济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积极接受上海辐射实现借力发展的历史。他们始终如一的在探索和寻求自己在“大上海”经济圈中的定位,加快接轨上海经济圈的步伐。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瞄准上海的人才、技术、物资资源,把上海大量的技术人才以“星期日工程师”的形式请过来搞横向协作,搞联营,推动了与上海的第一波经济合作浪潮,乡镇企业迅速成长壮大。九十年代浦东开发开放以后,六地无一例外地提出了接轨上海的发展战略,与上海相呼应,与浦东相配套,推动“一区两沿”(工业园区和沿路、沿江)开发。特别是利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平台,招商引资,承接项目,推销产品,外向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昆山市依托东邻上海的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完成了由乡镇集体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彻底转型,成为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中的一个耀眼亮点。苏州高新区依托区位优势,主动服务上海、融入上海,主动承接产业转移,2006年当年引进项目163个,利用外资近10亿美元,新增内资注册资本80亿元。嘉善历史上是个传统的农业县,工业基础很薄弱,6
式、园林化绿色生态城市。他们突出“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亮点”,全面加快城市国际化、现代化步伐,近年来投巨资,先后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生态工程以及体育中心、图书馆、国际会展中心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城市的承载力不断提升。以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四化”工程,整个城市靓丽多姿、景致美不胜收。
二、政府办公厅(室)工作的主要做法
这次学习考察,既开阔了眼界,又加强了办公厅(室)之间的交流,感受到了两省一市六地政府办公厅(室)工作的一些好做法。
(一)“三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高,工作枢纽、参谋助手、桥梁纽带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办公厅(室)作为省(市)政府的综合办事机构,有着十分特殊、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市)委、省(市)政府战略部署、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认真做好政务接待、会务服务、公文流转、文字综合、信息报送、督办落实、信访处理、应急管理和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厅为省(市)政府领导服务的参谋助手作用和全省(市)政务运转的桥梁枢纽作用。他们团结拼搏,埋头苦干,身在兵位为帅谋,服务中心创一流,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确保了省(市)政府政令畅通,确保了省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拥有一支素质高、结构优、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各办公厅(室)高度重视队伍建
设,编制人员充足,分工精细明确,如:各秘书处分工细、力量雄厚。研究室、应急管理、电子政务等机构规格高,人员编制多。经过多年努力,各办公厅(室)较好地完成了厅管干部的竞聘上岗和年轻干部选调、交流等工作,切实把一批思想作风硬、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年轻干部选拔到了领导岗位,为各办公厅(室)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人才保证,使各厅(室)人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人员结构,既有利于发挥工作阅历丰富的中年以上同志的中坚作用,也有利于发挥年轻同志精力充沛、干劲十足的优势,机关作风明显转变,勤奋敬业、团结奉献的精神得到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风气日益浓厚。
(三)广泛形成了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讲责任、讲奉献的良好风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办公厅(室)建立了较规范的工作规章制度,促进了办公厅机关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办公厅(室)内大力倡导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厚积博学,持之以恒地向实践学习,做到与时俱进。办公厅(室)全体同志以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一切以工作为重,一切以事业为重,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勤勉尽责”,不断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对事业强烈追求的热情和激情,自觉忠诚于党的事业,乐于为做好“三服务”工作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例,充分体现了办公厅同志能吃苦、能打硬仗的可贵品格。
(四)全面推行无纸化协同办公,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电子政务作用发挥明显。为了降低行政成本,规范行政行为,增
托,强力推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建设产业特色更明、科技含量更高、配套能力更强的产业带。三是做“强”的文章。着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制订鼓励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力度,力争在我州建成一批科研基地和研究中心。有条件的县市开发区要积极建立一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或科技创新基地,为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科技支撑。
(四)必须自觉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借力发展出主意,想办法。紧紧抓住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内地产业调整的历史性机遇,围绕建设全疆或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煤化工基地,大力发展煤化工、水电煤电、矿业开发和传统工业。充分利用伊犁沿边开放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霍尔果斯、都拉塔两个口岸和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强化中心服务功能,加大选商引资力度,在吸引一批企业、资金、项目落地上实现重大突破,逐步做大人流、物流、资金流,使外向型经济上规模、上水平。积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对接县市要在发展规划、产业调整、体制机制、科技人才、信息资源、交通网络对接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按照“平等互利,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对口联姻”的原则,充分发挥优势,积极主动地在建设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人才、社会事业等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合作。
(五)必须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把握全局性,增强主动性。一要在围绕州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当好参谋助手上狠下功夫。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
加快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主题,为州党委、州政府出主意、谋思路,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努力使办公厅决策服务参谋“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二要把综合协调作为发挥办公厅整体功能的基础性工作,不断改进协调方法,加大协调力度。不论办文、办会、办事,必须要做到把握全局、考虑周全,将综合协调贯穿其中,使协调出凝聚力,协调出积极性,协调出战斗力。三是大力弘扬苦练内功,悉心钻研业务,把握工作内在规律,积极探索开创工作新局面的有效途径;广泛阅读有助于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理论水平、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的各类书籍,持之以恒地学理论、学历史、学业务,拓宽视野,创新思维,增长才干,勇敢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挑战。做到钻研业务,精通业务,正确掌握相关政策规定,把各项政策弄懂弄透,做到熟记于心,运用自如;积极了解认知新事物,掌握新理论,增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六)必须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促进伊犁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按照国家、自治区电子政务发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数据中心、统一基础网络、统一管理机制”的要求,充分利用政府办公厅现有机房的网络和交换设备,构建一个先进、开放、安全、访问便捷的州直统一电子政务核心平台。建设形成“上下一体、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全州电子政务专网平台和信息安全体系。实现各类政务资源的可互连、可访问、可交换、可共享、可整合、可管理的建设目标。逐步实现州直县(市)、口岸和州直各部门跨部门、跨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和OA协同办公,彻底消除信息孤岛,节约人力物力,杜绝重复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确保州直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切实发挥电子政务对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