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后感
读《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后感
老大近期推荐一书,工作之余便阅读了由高德拉特和科克斯合著的《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本书一小说的形式介绍了一个企业的管理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阅读后的感受。
书中主题主要围绕着故事的情节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主人公罗哥是美国一家工厂的厂长。同大多数美国工厂一样,罗哥的工厂遭到了来自日本同行的威胁和挑战。罗哥本人虽然每天辛辛苦苦工作到很晚,以至于妻子也不能原谅他,家庭关系非常紧张。但是工厂就是不景气,不断出现亏损,大量的订单被推迟。客户的抱怨和来自上级的压力以及家庭关系的紧张使他很苦恼。一天早晨,他的顶头上司皮区突然光临他的工厂,为客户的一个推迟的订单对罗哥大发雷霆。罗哥同时了解到,如果他的工厂三个月内不能扭亏为盈的话,上级公司就会关闭这家工厂。但是,最后的结局正如我所以意料的一样,体会如下:
1、我们一定要把眼光放在整个组织上,而不是只谈制造部门,或是一家工厂,或是工厂里的一个部门。而不能着眼于局部效益。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标,解决问题抓住关键点。在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复杂而且多变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如果把目光紧紧盯在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上,而忽略了全局的思考就有可能陷入被动。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越复杂的问题越需要简单的解决方法
2、管理是一门科学,但管理更是一门艺术,到目前为止,各色管理学派多如牛毛,以至于有人称之为管理的丛林。我觉得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它具体的适用环境,脱离固有环境之后,这套模式的生命力到底有多强很不好说。
3、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论,已越来越不适应这种环境,其突出表现就是许多在历史上名噪一时的大公司纷纷退出历史舞台。因此,研究企业组织如何适应新的知识经济环境,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延长组织寿命成了全世界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另外,我觉得书中的这些内容能对我的认识有极大的帮助:
1、生产力是把一个公司带向目标的行动。每个能更接近目标的行动都是有生产力的行动。每个不能让公司更接近目标的行动都没生产力。
2、区分工厂中的“瓶颈资源”和“非瓶颈资源”。任何资源,只要它的产能等于或少于它的需求,就是瓶颈。而非瓶颈资源就是批产能大于需求的资源。这两种资源中,瓶颈决定了工厂的有效产能,也就是说通过瓶颈的流量应该等于市场需求。
3、仓库中塞满的成品库存,这些库存是:至少有三分之二是用通过非瓶颈的零件制造出来的产品。由于我们根据“效率“的原则来运用非瓶颈资源,我们制造了远超出市场需求的大量库存。在看了这本书后,我更深刻的意识到了一个企业或是团队的成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以前读的几本书中,让我学到管理学的实际应用,带给我很多心得体会,我也会将所学所记应用于今后的实践中,取得更多的收获,期待更大的进步。
Daniel-Yeung
2014-01-02
第二篇: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
《目标》— 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
决定读《目标》这本书其实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报告。但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发现这本书很特别。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一是它竟然是一本管理小说,它使得即使对管理一窍不通的读者都能轻易读懂;二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物理学家,因此本书是以一个科学家的眼光来看企业的运作问题,自然赋有了与众不同的新角度。书中提出了制造业最终的也是唯一的目标就是赚钱,而发挥最大的效益、合乎经济的采购、拥有优秀的员工、优良的产品品质、领先的技术等等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服务的。因此在对企业的任何一项决策都要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制定,盲目的改变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而书中的主人公罗哥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他前期在进行“改善行动”——购买机器人,这似乎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企业的收益并未增加。如果企业的目标是为了多赢利,购买机器人并不能帮助企业多赢利,这样的行动也只能定义为改变,而不等于改善。
接着书中提出了一套衡量企业“是否赚钱”的指标:有效产出(throughput)、存货(inventory)、营运费用(operational expense)。不管多么复杂的企业都可以用这套指标来衡量,看到这里时我越来越佩服作者对于企业管理的见解。而后主人公终于遇到了决定有效产出的关键——瓶颈问题。瓶颈问题类似于木桶原理,水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即使绝大多数木板都很长,只要有一块短板,整个木桶的盛水量就会显著降低。因此瓶颈部分才是决定有效产出的关键。罗哥在同儿子参加的健行活动中初步接触到
了这个理论,他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了影响队伍前进的制约因素——贺比(和火柴游戏),他的速度决定了整个队伍的速度。进而,罗哥把这种思考方法引入了他的工厂,也终于找到了制约整个生产线进度的瓶颈。在找到瓶颈后,罗哥和他的同事们想方设法提高瓶颈的产能,因为他们已经领悟到了:系统的产能等于瓶颈的产能。
在钟纳帮助下,罗格和他的同事们找到了充分运用(不是消除)瓶颈的方法。首先绝对不能浪费瓶颈的时间,工厂的产能就是瓶颈的产能,瓶颈每小时的产量就等于工厂每小时的产量,因此浪费瓶颈的时间就是在浪费工厂的产能。为了不让瓶颈浪费时间可以采取不让瓶颈在午餐时间停工,不让瓶颈处理不良零件(把检测关放到瓶颈前),不让零件处理目前不需要的零件。其次就是减轻瓶颈的负担,把部分工作交移给非瓶颈的生产资源。
不仅如此书中还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1.非瓶颈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不能提高效率,而且还会是库存和运营费用增加。2.追求物流的平衡,而不是生产能力的平衡。即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充分利用了,但是产品并非都能恰好符合当时市场的需求,必然有一部分要积压。生产能力的平衡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波动是绝对的,因此必须考虑到市场波动,并在这种前提下追求物流平衡——即使各个工序都与瓶颈机床同步,以求生产周期最短、在制品最少。3.充分利用资源不意味着就能获得最大产出。
另外在书中一直暗示这一点,那就是整体性、团队性。在对企业做出决策时要有整体观念,而在工作中更要讲求整体性团队性。,一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考也不可能把每一个环节都考虑的丝丝入扣。小说主人公罗哥也并非独自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尽管有了钟纳博士的提示,他也是需要他的团队共同完成整个计划。正是有了生产经理唐纳凡的调度、会计刘梧的核算、史黛西的存货控制和雷夫的电脑模拟等,才使得罗哥能够在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里,运用这些方法取得起死回生的奇迹。因此,团队的配合也在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更多的人了解了企业的目标,并且所有的人都在向着这个目标前进,整个系统才不会偏离方向。如此一来,有了统一的目标,有了强大的理论,更加上团队的支持,就一离成功不远了。作者在前言中说的话使我的感触很深,科学其实就代表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为何如此运作的理解。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的科学知识代表的都只不过是我们日前所知。我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真理,我恐怕相信绝对的真理反而会阻碍我们追求更深入的理解。每当我们以为已经掌握了最后的答案时,所有的进步、科学发展和深一层的理解也就戛然而止。然而,我们不是单单为了了解这个世界而了解这个世界。我相信,我们之所以孜孜不倦的追求知识,是为了改进世界,充实我们的生活。
读过这本书后,使我对管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只是在管理方面,无论做什么事,在一开始都要明确目标,以这个目标为中心围绕着它进行,这样才不会发生偏离。其次就是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要尝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目标》为解决瓶颈问题提供了思路,生产控制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第三篇: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精选)
《目标》— 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
决定读《目标》这本书其实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报告。但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发现这本书很特别。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一是它竟然是一本管理小说,它使得即使对管理一窍不通的读者都能轻易读懂;二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物理学家,因此本书是以一个科学家的眼光来看企业的运作问题,自然赋有了与众不同的新角度。
书中提出了制造业最终的也是唯一的目标就是赚钱,而发挥最大的效益、合乎经济的采购、拥有优秀的员工、优良的产品品质、领先的技术等等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服务的。因此在对企业的任何一项决策都要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制定,盲目的改变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而书中的主人公罗哥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他前期在进行“改善行动”——购买机器人,这似乎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企业的收益并未增加。如果企业的目标是为了多赢利,购买机器人并不能帮助企业多赢利,这样的行动也只能定义为改变,而不等于改善。
接着书中提出了一套衡量企业“是否赚钱”的指标:有效产出(throughput)、存货(inventory)、营运费用(operational expense)。不管多么复杂的企业都可以用这套指标来衡量,看到这里时我越来越佩服作者对于企业管理的见解。而后主人公终于遇到了决定有效产出的关键——瓶颈问题。瓶颈问题类似于木桶原理,水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即使绝大多数木板都很长,只要有一块短板,整个木桶的盛水量就会显著降低。因此瓶颈部分才是决定有效产出的关键。罗哥在同儿子参加的健行活动中初步接触到了这个理论,他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了影响队伍前进的制约因素——贺比(和火柴游戏),他的速度决定了整个队伍的速度。进而,罗哥把这种思考方法引入了他的工厂,也终于找到了制约整个生产线进度的瓶颈。在找到瓶颈后,罗哥和他的同事们想方设法提高瓶颈的产能,因为他们已经领悟到了:系统的产能等于瓶颈的产能。
在钟纳帮助下,罗格和他的同事们找到了充分运用(不是消除)瓶颈的方法。首先绝对不能浪费瓶颈的时间,工厂的产能就是瓶颈的产能,瓶颈每小时的产量就等于工厂每小时的产量,因此浪费瓶颈的时间就是在浪费工厂的产能。为了不让瓶颈浪费时间可以采取不让瓶颈在午餐时间停工,不让瓶颈处理不良零件(把检测关放到瓶颈前),不让零件处理目前不需要的零件。其次就是减轻瓶颈的负担,把部分工作交移给非瓶颈的生产资源。
不仅如此书中还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1.非瓶颈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不能提高效率,而且还会是库存和运营费用增加。2.追求物流的平衡,而不是生产能力的平衡。即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充分利用了,但是产品并非都能恰好符合当时市场的需求,必然有一部分要积压。生产能力的平衡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波动是绝对的,因此必须考虑到市场波动,并在这种前提下追求物流平衡——即使各个工序都与瓶颈机床同步,以求生产周期最短、在制品最少。3.充分利用资源不意味着就能获得最大产出。
另外在书中一直暗示这一点,那就是整体性、团队性。在对企业做出决策时要有整体观念,而在工作中更要讲求整体性团队性。,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考也不可能把每一个环节都考虑的丝丝入扣。小说主人公罗哥也并非独自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尽管有了钟纳博士的提示,他也是需要他的团队共同完成整个计划。正是有了生产经理唐纳凡的调度、会计刘梧的核算、史黛西的存货控制和雷夫的电脑模拟等,才使得罗哥能够在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里,运用这些方法取得起死回生的奇迹。因此,团队的配合也在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更多的人了解了企业的目标,并且所有的人都在向着这个目标前进,整个系统才不会偏离方向。如此一来,有了统一的目标,有了强大的理论,更加上团队的支持,就一离成功不远了。
作者在前言中说的话使我的感触很深,科学其实就代表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为何如此运作的理解。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的科学知识代表的都只不过是我们日前所知。我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真理,我恐怕相信绝对的真理反而会阻碍我们追求更深入的理解。每当我们以为已经掌握了最后的答案时,所有的进步、科学发展和深一层的理解也就戛然而止。然而,我们不是单单为了了解这个世界而了解这个世界。我相信,我们之所以孜孜不倦的追求知识,是为了改进世界,充实我们的生活。
读过这本书后,使我对管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只是在管理方面,无论做什么事,在一开始都要明确目标,以这个目标为中心围绕着它进行,这样才不会发生偏离。其次就是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要尝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目标》为解决瓶颈问题提供了思路,生产控制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第四篇:《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
作者:高德拉特(EliyahuM.Goldratt)
1.作者为何要写这本书?
1.1帮助读者认识科学
目标」这本书谈的是科学与教育。科学谈的不是大自然的奥秘,或甚至真理,科学只不过是我们用来尝试推敲出基本假设的方式,透过直截了当的逻辑推演,这些假设能解释许多自然现象为何存在。(P七)
科学其实就代表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为何如此运作的理解。(P十九)
我们不需要花费额外的脑力来建构新的科学,我们只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矛盾。(P八)
1.2帮助读者认识常识
常识其实并不真那么平常,常识是我们赋予一连串用逻辑推演出来的结论的最高礼赞。
我诚心诚意的相信,唯有透过推论的过程,我们才能真正的学习;直接把最后的结论摆在我们眼前。(P九)
1.3帮助读者认识系统及限制理论
高德拉特认为应该把企业视为一个系统,首先必须准确掌握及妥善处理这个系统内各个环节间的互动关系,整个系统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
TOC(限制理论)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指导企业如何集中利用有限的资源,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整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地方,以求达到最大的效益。(P十二)
1.4帮助读者认识学习
我们应该运用苏格拉底的方式来编撰教科书。我们的教科书不应该提供我们一堆最后的解答,而应该引导读者自己经历整个推论的过程。(P九)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的著名指导方法是:只问问题,不提供答案,要学生自己思考、摸索、假设、以行动印证、最后找出答案来。(P十五)
2.生产力是什么?
每个能让公司更接近目标的行动都是有生产力的行动,每个不能让公司更接近目标的行动都没有生产力。(P45)
激活资源(activating)并不等于有效利用资源(exploiting)。
我们绝对不可以试图把系统中的每一种资源都发挥到极致。追求局部效益的系统绝对不是好的系统,而是非常没有效率的系统。(P304)(请参阅P60之案例)
3.经营目标是什么?
公司是否赚钱的三个重要指针:净利、投资报酬率和现金流量。(P69)这套衡量指针一方面能充分表达出赚钱这个目标,另一方面也能让你发展出工厂的基本营运规则。」「这套方法共有三个衡量指针,就是有效产出、存货和
营运费用。」(P84)
有效产出就是整个系统透过销售而获得金钱的速率。
存货,也就是整个系统投资在采购上的金钱。(P85)
营运费用,就是系统为了把存货转为有效产出而花的钱。(P86)
4.为何要追求好的经营指针?
定义模糊的衡量指针不止没用,而且还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我建议你好好思考这套指针,记住,假如你想改变其中任何一个指针,你可能至少必须修改另外一个指针。(P85)
你的目标不是单独改善某一项指针,而是要降低营运费用,减少存货,同时增加有效产出。(P124)
衡量指针应该要引导组织的各个部分,达到整个组织的最大效益。(P391)
5.如何认识TOC(限制理论)?
5.1 TOC的起点
应该区分工厂中有两种不同的资源。我称其中的一种为「瓶颈资源」,另外一种呢,很简单,就是「非瓶颈资源」。(P203)
5.2浪费是什么
损失了瓶颈的生产时间代表什么意义呢?这表示损失了有效产出。
确定瓶颈只处理没有问题的零件。假如事先就淘汰掉不良品,那么损失的就只是被淘汰的零件罢了。但是假如在零件通过瓶颈之后,才把它淘汰,那么损失的时间就再也无法弥补了。(P229)
5.3瓶颈的挪移
有些单位不是瓶颈,但是他们在生产流程中的位置却令他们变得非常重要。我们称这些单位为「产能制约资源」,简称CCR(capacity constraint resource)。(P398)
我们一直努力改进瓶颈的生产力,但是我们该做的是同时改善CCR的生产力,否则我们就会碰到「互动的」瓶颈。(P399)
5.4成功的诀窍
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产品在工厂中的流量和市场需求之间,求取平衡。(P203)你必须学会如何运用工厂的制约因素(constraint),来经营工厂。(P219)
5.5 TOC的运作
依存关系和统计波动相加起来,就是我们每天要对抗的状况。(P200)
6.TOC是什么?
步骤一:找出系统的制约因素。
步骤二:决定如何利用系统的制约因素。
步骤三:根据上述的决定,调整其它的一切。
步骤四:把系统的制约因素松绑。
步骤五:警告!假如步骤四打破了原有的制约因素,那么就回到步骤一,千万不要让惰性引发系统的制约因素。(P436)
7.成规可以继续默守吗?
上面考核标准和大多数的规章制度,都只是为了管理阶层的政治游戏而设,根本不管对我们的影响是好还是坏。(P315)
这也是一本讨论习惯的书,习惯是资产还是负债呢?端看我们还有没有更新习惯的清醒与能力。(P381)
我们一直照着别人教我们的方法去做,却从来不花点时间自己好好思考。(P384)
8.有活力的主管该关心那些事?
8.1责无旁贷的任务
「应该改变哪些事情?」「要朝什么方向改变?」「要如何改变?」基本上,我们要的是经理人最基本的几项能力。想想看。假如一个主管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三个问题,他还能被称作主管吗?(P478)
8.2慎思风行草偃的道理
即使在工厂里,真正的制约因素都不是机器,而是政策。(P474)
8.3事半功倍的切入点
把组织看成链,既然环链的力量是由最弱的一环来决定,那么改善组织的第一步,就要从最弱的一环开始做起。(P472)
改变不同衡量指针的重要性,从一个世界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毫无疑问都代表了文化的转变。(P424)
第五篇:《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读书心得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读书心得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是以小说的形式介绍企业管理知识的一本书。主人公罗哥是美国一家工厂的厂长。同大多数美国工厂一样,罗哥的工厂遭到了来自日本同行的威胁和挑战。罗哥本人虽然每天辛辛苦苦工作到很晚,以至于妻子也不能原谅他,家庭关系非常紧张。但是工厂就是不景气,不断出现亏损,大量的订单被推迟。客户的抱怨和来自上级的压力以及家庭关系的紧张使他很苦恼。一天早晨,他的顶头上司皮区突然光临他的工厂,为客户的一个推迟的订单对罗哥大发雷霆。罗哥同时了解到,如果他的工厂三个月内不能扭亏为盈的话,上级公司就会关闭这家工厂。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苦苦思索如何解决工厂遇到的麻烦的罗哥在机场候机厅遇到了大学期间的老师钟纳,钟纳是一位物理教授,但是对企业管理有浓厚的兴趣。在他苏格拉底式的提示下,罗哥逐渐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一步一步解决掉了公司的一系列麻烦。三个月后不但工厂扭亏为盈,避免了被关闭的危险,而且罗哥的家庭关系也得到了转机。
启示:
一 统一而明确的目标
文章中我们学习到一定要把眼光放在整个组织上,而不是只谈某一个人,或是某一位领导,或是政府里的一个部门。我们不着眼于局部效益。而是要把政府的利益摆在首位。在《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一书中,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心得就是一定要明确知道自己的目标,解决问题抓住关键点;我们政府的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复杂而且多变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如果把目光紧紧盯在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上,而忽略了全局的思考就有可能陷入被动。《目标》这本书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越复杂的问题越需要简单的解决方法!所谓提纲挈领就是这个意思,千头万绪之中如何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解决之,不仅是一个人民管理者必备的能力,也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一种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却经常陷入诸多复杂的流程和惯例之中不能自拔。一种情况就是典型的本位主义,整个国家的目标与每个政府部门和政府单位的目标不一致,导致局部最优却不能保证全局最优。另一种情况就是复杂问题的复杂化,甚至简单问题的复杂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把目标量化和分解为具体的衡量指标,也许最初的量化指标是比较能反映目标的需要的,但是随着政府组织内本身的变化和政府组织所处环境的变化,这些量化指标对政府组织目标的反映就逐渐背离,久而久之这种量化的指标逐渐变形,以至于演化到最后,量化指标已经与目标背道而驰了。这种情况就是目标这本书中罗哥最初所面对的问题,也是钟纳为他指出的第一个问题。一个组织中每个局部环节的最优不一定意味着全局的最优!罗哥的工厂里使用了机器人之后,确实在个别工序中得到了优化,但是钟纳却不客气地指出,这不但不能带来全局性的优化,凡而会损害整体的最优。其实道理并不复杂,整个流程中效率最低的工序(瓶颈工序)决定着整个流程的产出,局部最优不能解决瓶颈工序的效率,从而也不能解决整个流程的效率,对整体的产出不会有什么改善,同时机器人的引入势必使局部最优,局部产出增加,却不能被瓶颈工序有效消化,于是大量库存产生,库存是要支付成本的,于是机器人的引入不但没有增加整体的产出,反而因为增加了固定成本而影响了整体的效率。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却困扰了罗哥很久。有谁敢很明确地说在自己的组织中不存在这种充分优化局部却忽略全局的愚蠢行为呢? 所以说,无论是一个政府组织还是一个企业组织都会面对这种情况,只有统一确定目标,才能保证整个组织全局的管理最优化。
二 消除短板
有个数学原理说的是:有两个以上变数的线性依存关系中,变数的波动将会随着前一个变数的最大偏差值而波动。这个原理正解释了平衡模型中发生的状况。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流传着一个木桶理论,大意是说,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即使绝大多数木板都很长,只要有一块是短板,整个木桶的盛水量就会显著降低。类似的是整个组织的产出依赖于效率最低的单位。《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这本书中关于健行(远足)的一段就探讨了这个问题。健行中每一个不同的童子军行进的速度是不同的,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取决于行进速度最慢的一个。在大流水线作业的现场也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整个流水线的产出不取决于平均速度也不取决于速度最快的工位,而是取决于速度最慢的工位。为了弥补整个流水线的速度,必须设法弥补速度最慢的工位的速度。健行中,罗哥最终通过减轻速度最慢的童子军贺比的负重的方式提高了他的速度,从而弥补了整支队伍的短板。大流水线作业现场也需要解决瓶颈工位的问题。公司的每条生产线编排前,每一个工位的标准工作时间都是经过严格测算的,正常情况下,每个工位的工作效率应该是相同的。但是毕竟工人不是机器人,每一个工人都会有特殊情况,谁也不能保证所有的时间里所有的工人都会以标准时间设定的速度工作,数百人的流水线上只要存在变数的波动,马上就会在后面被放大,最终严重影响整条流水线的产出。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正如日本公司的一家公司,其员工中都一个很特别的级别“替位”。替位的职责就是负责清理堵机,哪个工位出现堵机马上过去帮忙,如果有人因为喝水上厕所或者其他的事情比如身体不适等等情况的时候,替位必须马上赶过来帮忙,以避免因为一个工位出现问题影响整个流水线进度的情况发生。替位的使用其实就是为了解决整条流水线上可能出现的影响产出的变数。也就是为了弥补短板(只不过流水线上的短板是不固定的,流动的)。如果没有替位的话,整个流水线的效率会显著下降有时只能达到理想效率的一般,仅仅因为一个替位(大流水线可能不止一个,但也不会太多)的使用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人的使用就把整条生产线的效率提高了一倍,相当于数百个工人每人的效率都提高了一倍。这就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流水线作业需要解决瓶颈工位的问题,整个公司的运营管理又何尝不需要?如果公司运营中能显著解决掉短板,整个公司的运营情况将会得到显著改观。其原理是一个普遍适用的管理真谛“我认为不管是管理工厂、事业部、公司,或任何形式、任何规模的组织。甚至一个国家的管理亦是如此。找出那些贪污腐败的短板,才能保证整个国家,整个党的蓬勃发展。
三 管理是用科学的原理来进行艺术的管理
读《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 一书更能深刻的感受到,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同时更是一门艺术,到目前为止,各色管理学派多如牛毛,以至于有人称之为管理的丛林。林林总总的管理学派中只有一个学派的思想很少得到批评那就是权变学派,强调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管理应该强调随机应变,相机而变。而不应该生搬硬套所谓的固定模式。应该说《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这本书作者最初的思路就是这样的,从一开始作者就希望读者能跳出固有的管理概念和模式重新认识管理。寻找具有一般常识性的管理模式。这种思路是好的,遗憾的是最终作者还是陷入了试图给出一套固定模式的误区。还发明出一套理论——TOC(Theory of Constraints)理论。我觉得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它具体的适用环境,脱离固有环境之后,这套模式的生命力到底有多强很不好说。丰田公司的JIT生产模式被认为是非常先进的生产模式,但是移植者成功的并不多。不过约束理论还是有它可取之处的,它提供了一套进行改进和如何最好地实施这些改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读这本书领悟到一些原则如下:
1,瓶颈上一个小时的损失是整个系统的一个小时的损失,而非瓶颈资源节省的一个小时无益于增加系统产销率;
2,非瓶颈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不能提高产销率,而且会使库存和运营费用增加;
3,追求物流的平衡,而不是生产能力的平衡。即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充分利用了,但是产品并非都能恰好符合当时市场的需求,必然有一部分要积压。生产能力的平衡实际是做不到的。因为波动是绝对的,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生产能力的稳定只是相对的。所以必须接受市场波动这个现实,并在这种前提下追求物流平衡。所谓物流平衡就是使各个工序都与瓶颈机床同步,以求生产周期最短、在制品最少;
4,充分利用资源不意味着就能获得最大的产出。
目标一书虽然是本以企业组织为纲的小说式的管理丛书,其蕴含的原理却是能通用到全部组织,甚至一个国家组织当中的,通读整篇文章让我学会了组织中统一的目标的必要性,消除短板的策略,科学而艺术的进行管理,这些知识将会在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让我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