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柳江县工商局落实“七个工商”力促工作取得新突破(政务信息)
认真落实“七个工商”,力促工作取得新突破
为更好的谋划和落实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工作,柳江县工商局立足本职,紧紧围绕自治区、柳州市工商局工作布署,及时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七个工商”建设,力促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健全数字化监管模式,加强执法能力,建设“信息化工商”。我局在全区范围率先实施个体工商户分层登记、分类监管的基础上,全局所有股室实现100%网上发文、网上办公。今年,我局将重点从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应用方面,建设好“信息化工商”,通过制定柳江县工商局企业信用分类实施办法,按照职能划分、各负其责的原则(即登记人员负责注册信息录入,执法人员负责监管及数据录入,办公室人员负责信息公开服务,其它商标广告、消费投诉、奖惩等综合信息由相关内勤人员负责),将企业各类综合信息时实不断的录入红盾综合信息业务软件,再对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和预警警示,实现对全县企业执行差别式的监管,有效提高监管提质增效;最后,定期将企业分类信息向柳江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和相关政策奖励评价单位提供参考依据,在信息公开网站、工业园区等地加大公示力度,实现企业信用自律,提高企业诚信的意识。
二是推行“邮寄送达年检材料”新举措,实施跟踪服务,打造“服务型工商”。今年,我局针对企业以往在登记过程中,依然摆脱不了需要到现场办理、领照的现实,主动与中国邮政速递(EMS)联系合作,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帮助进行核审材料送检、送照上门等服务,实行2个工作日办结EMS送审材料,快递方帮助办理签领手续、将材料送返企业手中,工商登记人员24小时内实行电话跟踪送达情况,有效解决企业办照奔波排队的情况发生,实现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年检、换照等业务。
三是推行行政执法案件评级机制,建立独立机构,健全“法治化工商”。我局已在机构改革中将法规股独立设置,法规与行政指导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今年,我局结合“七个工商”中的“法治化工商”建设目标,重点将案件办理的线索、核审、告知、处罚决定、归档等内容分流程信息录入,对案件办理的每个环节实行案件讲评和好坏评级,通过编制的《案件主协办制度》、《错案追究制度》,将办案职责进一步明确、规范、促使我局的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是开展四类人才调查,健全人才数据,科学推进队伍“专业化工商”。重点建立健全四种人才的数据档案,方便人才库管理;一是具有高办案率、执法率、化解矛盾和消保维权的专业化监管执法人才;二是具有实战性强、经验丰富、较高专业知识的注册登记人才;三是具有较高政治素养、较强大局意识,长于组织协调,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的政策研究、办公行政、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教育培训、纪检监察、党务管理、新闻宣传等方面的高效能综合管理人才;四是具有党政信息管理、较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机关网络管理,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的复合型信息技术管理人才。通过在在全局开展“四类”人才调查,深入开展基层调研、了解实际业务水平,摸清全局人才需求及人才配备情况,促进队伍建设,为工作更好的调剂、使用、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保障。
五是严格按照标准实施保障建设,软硬兼施,实现“规范化工商”。我局已完成各工商所(除无办公场地的柳堡工商所外)的规范化建设装修工程,全局办公条件大有改善,与此同时,我局已完善了岗位责任、工作考评、档案管理等27条制度建立,完成14000余份档案整理和归档工作。今年,我局将继续抓好录入、监管、执法等等基础性工作,进一步为规范化工商建设打好“软件实力”的基础。
六是深入开展述职述廉工作,服务监管对象,实现“廉洁工商”。我局作为全国工商系统面向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工作的发源地之一的单位,中组部驻国家工商总局纪检组长石见元在拉堡工商所现场会时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我局重点工作是:将把监督关口不断向基层前移,通过把“工商所联系卡”、“党支部名片”等资料发放给监管服务对象,实
实在在加强与辖区对象联系、沟通,全局范围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实现“廉洁工商”队伍建设目标。
七是效能建设持续深化,坚持“五率”督察,建设“效能工商”。在开展效能工商建过程中,我局通过制定《开展深化效能建设、提高执行力督查整改活动实施方案》,重点抓好对机关人员的服务满意率、执行规范率、群众投诉率、工作失误率、上班到岗率等“五率”效能督察,组成工作纪律和业务督察组对各单位工作纪律、人员思想、工作到位情况,进行长期下乡实地检查,目标是争取达到干部队伍思想跨越、业务赶超的良好氛围。
当前正值大力弘扬“广西精神”和“工商精神”的大好时期,我局将尽心尽责履行好工商职责,勇于负责,创新争先,扎实工作,全面落实“七个工商”,全力促进各项职能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和监管。
作者单位:柳江县工商局
作者及责任编辑:杨臣
签发领导:覃晓波
联系电话:07727212137
手机:***
2012年3月21日
第二篇:凉州区非公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
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凉州区非公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
凉州区现有非公有制企业 1607户,在符合条件的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259个,其中党委6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251 个,有党员1589名。今年7月1日之后新组建党组织154个,组建率从原来的5.75%提高到了现在的16.15 %。
一、确定了一个思路。紧紧围绕“摸清底数、组建队伍、夯实基础、服务发展”的思路,深入开展“基础建设年”活动,坚持一手抓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一手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使全区的非公党建工作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工作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
二、配强了一个机构。率先在武威市工商局凉州分局挂牌成立了中共凉州区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委员会,实行“两块牌子,一班人马”工作机制,设立了非公党建办公室,选派党务工作人员,充实和壮大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队伍。在12个工商所设立了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站,工商所所长担任工作站站长,实行“一岗双责”,保证了机构、人员、经费、职能“四落实”。
三、理顺了一套体制。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初步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协调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的党建工作管理体制。由凉州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兼任区非公企业党工委书记,经常性向区委请示汇报非公党建工作,加强与组织部门的沟通协
调,融洽了关系。
四、掌握了一手资料。积极与区委组织部、两新工委合作,对非公经济数据进行衔接核实,开展了10次专题调研。发挥了基层工商所非公党建工作站的作用,主动出击,开展拉网式排查,准确掌握了全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党建情况。结合工商
局对企业登记注册年检的信息库,建立健全了非公企业信息库、非公企业党组织信息库、党员信息库、党建工作指导员信息库,动态掌握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情况,实行非公企业党建情况台账式管理,确保了非公企业底数清,数据明,为组建党组织提供
了科学的依据。
五、组建了一批组织。充分发挥工商部门职能优势、体制优势、队伍优势和感情优势,抓好党组织组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一是采取联合建、依托建、单独建等模式。全区范围内,凡是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企业,在工业园区、专业市场、专业协会、产业链、龙头企业等建立党组织。二是采用领导干部“包建”、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建”、群团组织“助建”等办法。把党组织组建和巩固提高结合起来,力争“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防止出现“刚建了、又散了”的现象。三是采取领导带头调研、带头蹲点、带头抓建。实行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每名工委领导和局领导分别联系1至2家非公企业。定期到企业听取工作汇报,掌握企业发展情况,指导企业开展党建工作,使联系点建立了党组织并使之成为党建
示范点。
六、培养一支队伍。一是培养了党建指导员队伍。向120户非公企业派驻了49名党建指导员。通过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扎实的党务知识培训,担任指导员的干部普遍达到“一延伸两结合三做到”,就是把工商干部由一岗双责延伸为一岗多责,到企业履行职责时把非公党建工作与监管执法结合起来,和促进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做到了进了企业会宣传,遇到疑点会解答,发现问题会指导的要求。二是培养了信息采集和录入人员。各党建工作站指定专人,加强了信息录入工作,将新建的党组织、新发展和新找到的党员做到了在两日内及时录入,对原有数据及时更新,保证上报数据与软件录入数据的匹配,项目完整、准确无误。三是培养了党务工作者队伍。组织30名基层工商所党务工作者和部分企业参加了市区组织部门举办的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分2批组织10名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参加了甘肃省非公企业党工委在深圳举办的企业负责人培训班,通过课堂
学习和实地参观极大地提高了业主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七、规范了一套资料。一是完善各种资料。区非公党建办公室统一印制了13种非公党建工作资料封面下发各非公党建工作站。各工作站按照统一要求,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开展以来的各类基础资料(包括文件、报表、总结、简报等等)进行收集、整理、完善、分类和装订,做到专人保管、资料统一、规范整齐,有效的提高了非公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开展“八个一”工程。全面实施“八个一”工程:在非公企业党组织中悬挂一面党旗、完善一套党建学习资料、建立一个党建活动阵地、制作一幅党建活动专栏;每位党员配发一枚共产党员党徽、一本创先争优活动笔记、一支学习用笔、一本学习用书,使工作实现了
有机构、有阵地、有经费、有制度、有资料、有活动。
八、开通了一个宣传平台。开通了凉州区非公企业党建网,在全市率先开通了凉州非公经济党建手机短信平台,鼓励非公企业和广大党务工作者积极投稿,发挥网络功能,大力宣传中央、省委关于开展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非公有制企业主支持党建工作的先进事迹,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搭建了信息交流的平台,也为省市非公企业党工委和区委掌握我们的工作动向、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全年在凉州区非公企业党建网
上刊发非公党建政务信息20篇,编发简报 30期。
九、开展了企业一主题活动。紧密结合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一企业一主题”的原则创新活动载体。武酒集团党委在生产一线开展了党员“小红帽”评选活动,“红旗”党支部争创活动;全圣集团党委开展了“我是党员我承诺”活动,在纸业公司党总支开展了“金点子”征集活动,皇台集团党委创立了《皇台人》报刊,黄羊工业园区非公企业组织开展了“三高一创”活动;海石公司党支部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市医药公司等党支部为党员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划分了“党员责任区”,组织开展了“解难题、办实事”等多种活动;在各非公经济中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提高企业的奉献意识。在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广大非公企业踊跃捐款,累计向灾区捐献24万余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使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十、树立了一批示范典型。确定了以全圣、武酒、金苹果等100户非公党建重点示范企业,做到了“六有”,即有领导联系,有党建指导员、有党务工作者、有阵地、有制度、有活动。重点对全圣的党建工作做了全面的调研,并邀请省电视台的记者制作了一部专题片,对推动全区的非公企业党建起到了示范引领作
用。
第三篇: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新突破!
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新突破!
农安县合隆镇田间地头里,秸秆被粉碎打包。李樊 摄双辽市春光种植养殖联合社秸秆机收捡拾打捆作业现场。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现场会。李樊 摄秸秆经粉碎微储后变成饲料。李樊摄利用生物质成型技术,将秸秆、稻壳等农副产品制成成型颗粒,做成供热燃料。李樊 摄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对于提高农业效益、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大气污染意义重大。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将秸秆综合利用纳入全省“十三五”规划和2016年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中,确定了“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堵促疏”工作思路。2016年以来,我省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落实重点区域帮扶、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探索多渠道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等措施,全面推进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进程。年初确定的新增秸秆综合利用量200万吨、推进40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项目等目标已经全面完成,秸秆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高,秸秆露天焚烧状况问题得到了初步改善。根据环保部环境卫星遥感巡查监测结果,今年同期(10月1日至11月20日)全省秸秆焚烧火点112个,较去年同比秸秆焚烧火点427个减少315个,下降73.8%。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今年3月,按照省政府秸秆综合利用专题会议精神,省政府决定由省发改委牵头负责推进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并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编制了《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2016-2025年)》,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地相继建立了组织机构,初步构建了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进机制。二是突出重点区域,督导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根据秸秆资源区域分布情况,结合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重点任务,我省将长春、吉林、松原、四平4个市及农安县等17个县确定为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市、县,组织10个省直相关部门对重点市、县进行帮扶。加强督导检查,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各重点市、县分别编制了《2016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了2016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目标任务,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三是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努力激发市场活力。我省陆续制定出台了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优惠政策。省能源局制定印发能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南,启动了低碳能源示范建设;省科技厅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纳入《2017年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给予优先支持;省质监局委托吉林农业大学、省农机标准化委等单位开展了秸秆综合利用标准体系研究工作;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联合实施了秸秆运输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政策;省物价局制定印发了《关于落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电价政策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秸秆初加工企业用电执行了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省农委将秸秆收储及初加工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及时足额下发了补贴资金;省环保厅制定了重点区域秸秆机收捡拾打捆试点、重点县市超标燃煤锅炉生物质改燃工作方案和资金补贴方案;省地税局印发了《关于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在征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时依法进行了减计;省国税局也为符合条件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办理了退税。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全方位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力度争取国家资金支持,2016年我省获得国家秸秆综合试点省支持资金8000万元、获得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央预算内资金1805万元;省政府还整合统筹使用省级各类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及秸秆机收捡拾打捆、燃煤锅炉替代等项目建设。同时,我省还设立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方式,支持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项目。五是加强项目储备,推进重大示范项目建设。我省建立了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库,力争成熟一批实施一批,压茬推进。2016年确定推进秸秆综合项目40个,总投资50.1亿元,全部建成后可新增秸秆综合利用能力227万吨/年,目前40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年底可完工项目20个以上,新增秸秆综合利用能力100万吨/年。六是加大督查巡查力度,落实秸秆禁烧责任。我省在春秋两季分别组织召开重点县和省直帮扶部门秸秆禁烧工作和秸秆机收捡拾打捆推进会议,对全年秸秆禁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建立各市(州)、重点县秸秆禁烧工作周调度制度,组织秸秆禁烧工作督查组30余个,通过昼巡夜查、明察暗访,及时制止和消除了秸秆焚烧隐患,并向12个秸秆焚烧火点集中、禁烧管控不力的县下发了督办函,督促立即进行整改。组织重点县积极开展秸秆机收捡拾打捆工作,投入各类秸秆打捆机械设备1600余台套,作业260余万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长春市——秸秆综合利用堵疏结合 标本兼治长春市作为农业大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大,秸秆产量高,全市秸秆实际可收集量达到1050万吨,约占全省的1/4。目前,长春市秸杆综合利用率仅为65%,每年剩余的农作物秸秆总量仍高达360万吨。如果将剩余秸秆全部露天焚烧,会给长春周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近两年来,长春市政府在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中不断摸索,发现单靠堵、靠禁烧措施的工作模式很难推进,不但干部很辛苦,而且农民也不愿意接受。对此,长春市政府从三个方面着手组织工作,在“疏”上狠下功夫,大做文章,努力为剩余秸秆寻找转化利用的有效出路,力求堵疏结合、标本兼治。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强化组织保障。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是一项繁重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强领导,严密部署,落实责任,保障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长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仅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并且专设了相关机构,形成了市、县(市)区、乡镇、村屯、小组层层有机构、有领导、有队伍、有制度的组织体系。二是进行专项部署。每年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环境治理工作会议及专题会议,都对全市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将其纳入全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和“幸福长春”的建设行动计划,分别制定了《农作物秸秆禁烧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意见》,下发“禁烧”通告,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三是建立责任体系。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各县(市)区政府与乡镇,乡镇与村组逐级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形成了一层抓一级、一级包一级的责任体系。
二、多种措施并举,严防严控,全面开展秸秆禁烧专项治理。通过强化县(市)区的属地管理责任,逐级传导压力,形成秸秆禁烧的高压态势,倒逼各地积极寻找秸秆转化利用出路,以此达到以禁促用的目的。一是开展专项治理。每年都要组织开展春秋两季的秸秆禁烧专项治理行动。今年10月11日,长春市召开了农作物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会议,全面开展了秋季秸秆禁烧专项治理工作。各县(市)区迅速行动、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建立了秸秆禁烧网格化管理体系,做到包保全覆盖、管控无死角。每个乡镇和村屯都组织建立巡查队伍,划定管控责任区,建立值班制度,开展日夜巡查,确保了重污染天气情况下实现零火点管控的目标。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各县(市)区、开发区组织乡镇和村组,深入开展走村入户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印发宣传材料、张贴禁烧公告、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做到秸秆禁烧田间有横幅、墙上有标语、农家有承诺书,确保了禁烧宣传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此外,还通过加大对非法焚烧秸秆行为的查处曝光力度,有效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三是强化督导检查。禁烧期间,市委、市政府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由市农委、环保、公安、林业、畜牧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通过明察暗访、定期调度、全市通报等形式,督导各地工作落实。通过加强监督检查,各地提高了重视程度、加大了工作力度,确保了工作有效落实。
三、科学规划,以用促禁,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在认真抓好禁烧的同时,全力抓好秸秆综合利用,是从根本上解决焚烧秸秆问题的治本之策。一是确立工作目标。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立足四个坚持、建设四大体系、推进五化利用”的总体思路,集中利用3年时间,将秸杆综合利用率由目前的65%提高到95%以上,率先完成省里下达的目标任务,实现农作物秸杆全部转化利用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秸杆焚烧问题。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市政府每年安排5000万元,设立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农机购置、收储运输、加工转化项目的扶持。长春市出台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补贴办法》,对收储规模达到2000吨以上的秸秆收储站点进行补贴。市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玉米保护性耕作进行补贴;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对秸秆捡拾机、压捆机进行购置累加补贴,单机购置价格最高补贴到70%;每户补贴800元,对农户安装生物质炉灶进行补贴等。该市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全力推进秸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三是拓展转化渠道。按照“五化”利用总体部署,逐步形成多元化综合利用格局。在秸秆肥料化利用方面,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和全量还田;在秸秆能源化利用方面,大力发展秸秆原料发电,推广生物质锅炉,发展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在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方面,积极推进秸秆造纸和有机肥生产等项目建设;在秸秆饲料化利用方面,大力推广秸秆青(黄)贮、氨化、微贮及揉搓压块等技术;在秸秆基料化利用方面,利用秸秆为基料进行草腐菌的开发利用。通过“五化”利用,逐步实现秸秆全量转化目标。四是建立秸秆收储运体系。今明两年,长春市计划在国省道、高速公路两侧、铁路沿线、机场周边及城市周边等重点区域58个乡镇、597个村屯,全部实行田间秸秆机械打捆回收利用或全部还田,建立起以秸秆打捆为重点、以转化利用为途径的收储运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覆盖范围。今年秋季,长春市各地购置的300多台秸秆捡拾机、压捆机正在田间昼夜连续作业。今年长春全市各地计划建立收储能力2000吨以上的秸秆收储站点460多个。全市20多家生物质电(热)厂、新能源企业、秸秆燃料企业和生物科技企业,已相继全面开展秸秆收储转化利用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长春市政府还将整合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加大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力度,努力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为建设绿色宜居城市、保护生态环境、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农安县——五项措施 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农安县是全国粮食大县、畜牧大县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县。同时,也是全省耕地面积最大和人口超百万的三个县份之一,幅员面积5400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377个村,总人口120万,耕地面积37.5万公顷,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产粮大县前三位,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位居全省第一,是省内唯一的国家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该县常年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30余万公顷,产生秸秆200万吨。近年来,农安县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出发,以“长、吉、平”三市共治大气污染为契机,坚持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关键大事和推动农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制定出五项措施,带动具体工作实施。一是抓认识、狠下心、增合力。思路决定出路,力度来自态度。秸秆禁烧既是老大难问题,也是硬骨头。农安县针对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均衡实际情况,把统一思想认识作为第一突破口。在层层传导压力上,专门召开县乡村三级会议,把国家和省市要求第一时间贯彻到各级干部,并组织包含乡镇党委书记在内的学习考察活动,看到了发达地区重视生态建设的力度,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干劲,决心打破陈旧观念,将禁烧工作一抓到底。在明确工作目标上,彻底实现禁烧无死角,没有重点和一般、关键和次要之分,一丝余地不留,没有退路可走。在检验工作成效上,以禁烧的实际效果衡量干部敢于担当的政治素质、较真碰硬的工作态度、破解难题的创新能力,真正在阶段性禁烧攻坚战下硬功夫,在综合开发利用上下大气力,咬定目标,持之以恒。二是抓宣传、重引导、早发动。行动效果好,引导最重要。在层层召开会议、层层传导压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民传统观念的转变。农安县组织乡村干部到每个农户家中,讲解秸秆资源利用的价值,宣传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引发火灾、破坏土壤等危害,以及处罚的标准和法律依据,让每位农户了解到“秸秆不能烧、不烧能卖钱、烧了受处罚”的禁烧政策,强化农民的禁烧意识。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全方位向农民讲政策、说危害。目前,全县已出动宣传车2500台次,悬挂条幅2000多条,群发公益短信80万条,中小学生召开主题班会320场次,发放宣传单20多万份,对秸秆禁烧要求和综合利用知识,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耳熟能详、入脑入心,切实帮助农民从不敢烧向不愿烧、到不舍烧的转变。三是抓监管、全覆盖、严处罚。秸秆禁烧必须管在当前、疏在长远,堵疏结合、惩防并举。农安县制定并落实了秸秆禁烧工作包保机制,落实副县级以上领导和农口部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和党员包户的四级包保责任制,构建了县委、县政府统筹调度、乡镇部门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该县组建三支夜巡队,22个乡镇分别组建三支执法检查组和夜巡队,377个村全部组建巡查分队,3806个村民小组设立了各自的义务监督员,昼夜值守,全天候、全方位巡查,不留任何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空白点。对顶风点火、照烧不误的农户,坚持严管重罚,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管控、第一时间处置。去年以来,已处罚50人,治安拘留33人,罚款15人,训诫2人,而且有4人在电视台现身说法。四是抓扶持、促利用、治根本。针对秸秆打包难、运输难、储存难等瓶颈,农安县牢牢抓住综合利用、“变堵为疏”这一根本,做到立足当前抓管控,放眼长远促利用,落实扶持资金2550万元,在打包、运输、存储和收购等环节上予以鼓励和支持。设立机械购置补贴资金,对购置秸秆回收机械的农户,在国家补贴基础上,县财政给予同等标准的补贴。设立秸秆收购补贴资金,通过电厂每吨补贴20元,价格提高到310元/吨,经营户每吨秸秆打包、运输、人工成本260元,纯利润50元,每台机械一天打包40吨,可以创收2000元,一年可以回本。在真金白银政策的支持下,该县全县新增打包机400余台,每天打包2.6万吨,前后只需50天就能完成全部打包任务。在此基础上,农安县拨付每个乡镇20万资金,用于扶持经营业户和奖励监管工作人员,既促进了经营户在全县的合理布点,实现了全覆盖,也激发了监管干部的工作热情。同时,农安县协调保险部门,为存储秸秆的经营户投保,减少储存风险和损失;协调交警部门,对运输秸秆车辆,在手续健全的情况下,予以放宽政策,最大限度地为秸秆综合利用创造有利条件。五是抓落实、强责任、重奖惩。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逐级落实秸秆禁烧目标责任制,从县级领导到部门和乡镇领导,再到村组干部,全部作为责任主体,逐级递交责任状。县政府与收购企业签订总体收购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县内秸秆优先满足企业原料供应,企业优先使用本地秸秆做原料。各乡镇分别与收购企业签订合同,安排专人派驻企业,负责督查购销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专门制定下发了《秸秆禁烧工作考核办法》,将合同签订、合同兑现、禁烧目标、堆沤地点落实等作为考核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由督查室跟踪督促检查,对考核评比排名前5位的乡镇,分别给予5000元奖励,后5名的乡镇除通报批评外,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各罚款5000元,包村乡镇干部扣罚1个月工资。通过各项措施的具体实施,农安县“双管齐下、同步推进”禁烧攻坚和综合利用工作,彻底解决了秸秆利用出口不畅问题。农安县深入推进秸秆“五化利用”,通过农民自用、过腹转化、深松还田等措施消化100万吨,燃料企业综合利用70万吨,集中堆沤有机肥30万吨,实现治环境、利长远、促增收、惠民生目标。舒兰市——着力提高秸秆能源化利用水平舒兰市现有耕地面积14.8万公顷,粮食产量120万吨,秸秆产量120万吨以上。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及吉林市关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安排部署,舒兰市全力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积极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上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加大力度 强化秸秆禁烧监管宣传造势,让群众不想烧。舒兰市综合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微信等媒体和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印发通告等手段,广泛宣传利用秸秆的好处和政策措施,让群众明白“禁烧真得做”、“利用有账算”,提高群众对秸秆禁烧和利用的自觉意识和参与意识,营造“禁烧秸秆、综合利用、美化家园”的舆论氛围。创新举措,让群众不愿烧。为增强对群众焚烧秸杆的约束力,舒兰市依据《吉林省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相关政策,引导村委会与村民或土地经营者本着自愿原则签定承诺书,明确对焚烧秸秆农户的2017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进行调减,同时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处以500元-2000元罚款。网格监管,让群众不敢烧。舒兰市坚持全市统一指挥调度,以乡镇为主体、村社为单元、农户为点位,建立市、乡、村、户四级管理网格,市、乡、村三级层层签订责任书,各村与村民、种粮大户签订承诺书,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实行每天一调度、三天一督查、每周一通报;组织环保、农业、林业、公安执法人员全天候巡查,做到“空间覆盖无空白,职责落实无盲点、监督管理无缝隙、全天巡查不间断”,坚决杜绝秸秆焚烧现象。畅通出口 建立秸秆收储体系建立联动机制。年初以来,舒兰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秸秆禁烧和秸秆机收捡拾打捆工作,召开了全市秸秆机收捡拾打捆工作动员会和现场会,全面安排秸秆机收捡拾打捆和禁烧工作。舒兰市建立起乡、村、社三级打捆工作责任体系,成立机收打捆机械作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与每块地的耕作者签订机收打捆协议,对实施机收打捆的合作社发放专项补贴。选定作业区域。舒兰市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和作业成本,对适合机械收割的地块全部采取秸秆机收捡拾打捆作业进行综合利用,对不适合机械收割的地块采取腐熟还田、堆沤还田和青储的办法消化秸秆。目前,全市已落实秸秆机收捡拾打捆工作区域57万亩。建立收储模式。依托秸秆利用企业,舒兰市通过“公司+农机大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取现金收购、置换生物质炉具燃料的方式,开展捡拾打捆工作,并在村一级设立秸秆储存场所,便于秸秆集中收集和转运。目前,吉林省禾田农机公司等7户企业成立了9个农机合作社,划定收储地块165个,年底前可收储秸秆25万吨以上。多措并举 提高秸秆能源化利用推进能源化利用项目。采取对内宣传产业政策,对外引进投资企业,优先安排项目用地,协调落实项目贷款,安排秸秆收储企业和区域等措施。舒兰市组织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19项。其中:能源化利用项目9项,主要有舒兰市天众和公司8万吨致密型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舒兰市聚烽公司7万吨秸秆成型燃料生产、舒兰市金禾生物质公司5万吨玉米秸秆颗粒燃料生产、舒兰市森鑫公司5万吨秸杆颗粒生产、舒兰市浩业公司5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等。这些项目今年利用秸秆20万吨,收储秸秆25万吨。此外,还有吉煤集团25万吨生物质直燃发电、舒兰市拓宇公司12万吨秸秆成型燃料生产、舒兰市天宝米业5万吨秸秆颗粒燃料生产、广东博海昕能公司生物质综合利用等4个项目计划明年开工建设。实施燃煤锅炉改燃。结合取缔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要求,舒兰市在乡镇政府和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11家单位和3家民营供热企业开展了燃煤锅炉改燃试点,全部使用生物质燃料。已经改燃锅炉吨位36.5蒸吨,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舒兰市政府经反复比选,选择了长春华源公司、长春红日公司、舒兰市禾田公司、舒兰市聚烽公司4户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即由企业购置安装生物质锅炉,市财政对机关事业单位改燃锅炉按供热面积每平方米增拨取暧费5元。今年搞试点,明年全面推广。推广农村户用炉具。按照企业主导、农民自愿、财政奖补的方式,在平安镇、白旗镇、天德乡等3个乡镇开展了户用生物质炉具试点。试点期间,由市财政按照炉具造价的70%进行补贴。已安装300户炉具,年底前完成500户。省农发办——帮扶重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近日,在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大力帮扶和持续推进下,公主岭市和梨树县的4个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相继启动,标志着省农发办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又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广泛调研 开拓思路觅“良方”今年5月,我省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省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建立较完善的秸秆收储运体系,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利用率达到85%,基本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为了落实这一目标,自今年4月起,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按照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联席会议的统一部署,利用40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重点帮扶公主岭市、梨树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为确保能选好项目,将资金用在实处,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牵头组织省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市政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多次前往农业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就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现状进行座谈,先后赴辽宁、河北、安徽、山东、江苏、黑龙江、上海、广西、广州等十余省市了解秸秆加工设备、收储运体系建设、秸秆加工企业生产运行、秸秆科技研发等有关情况。根据调研情况,专家组提出了“以玉米秸秆为主、多样化开发、综合利用”的思路,使秸秆加工企业不单纯依赖一种发展模式和技术,采取多种秸秆加工方法相互融合的方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企业和农民都受益的秸秆加工项目。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牵头组建专家组进行反复研究论证,最终确定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教授研究的秸秆生物炭技术为核心发展方向。该技术以生物炭肥和土壤改良剂为主要产品,利用制炭过程中产生的再生能源,建设基料化生产暖棚;利用秸秆菌直接发酵还田技术,生产蔬菜和食用菌;同时还能通过生物质制块、颗粒机,生产秸秆燃料,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秸秆全方位综合利用”。为觅得“良方”,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人员多次前往沈阳拜会陈温福院士,最终陈院士被吉林人民的真诚所感动,同意将其研发的秸秆生物炭成果引入我省,并在百忙之中专程前往公主岭等地实地指导。真抓实干 齐头并进促“多赢”目前,我省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相关企业的技术都相对薄弱,缺乏龙头企业带领,产业化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为了保证项目能顺利实施,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省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达成协议,委托这两个单位对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在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与技术支持下,公主岭市规划了三个试点项目,具体为年产10万吨炭基缓释专用肥项目、秸秆成型燃料生产示范园建设项目、年产10万吨有机肥和燃料燃气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三个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年消化秸秆30万吨。梨树县规划了一个年产12000吨秸秆生物炭基肥试点项目,项目达产后可年消耗秸秆3万吨。这四个项目均以秸秆生物炭为主,秸秆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为补充,充分利用项目自身的再生能源,附加小浴池、沼气利用、为附近企事业单位提供热源等服务。秸秆综合利用涉及科技、政策、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它是现代农业的一部分,也是现代农业走向高效、绿色环保的重要支撑。只有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和科技进步,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和秸秆原料化有机衔接的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组织形式,推动其产业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破局秸秆之困,实现“多赢”。在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大力帮扶和持续推进下,即将建成投产的4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将为我省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我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提供可复制借鉴的发展模式,为我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双辽市——积极推进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工农业资源,利用得当即可变废为宝,在秸秆饲料、秸秆燃料、秸秆肥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双辽市是四平地区产粮大市,玉米种植面积为13.33万公顷,年产秸秆约180万吨,有近40%被白白浪费,如何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已经迫在眉睫。为加快推进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减少大气环境污染,实现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改善的目标,双辽市大力推广秸秆机收捡拾打捆收储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以秸秆机收捡拾打捆为重点的“收、储、运”体系。在这期中,双辽市春光种植养殖联合社、双辽市春光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双辽市四合工贸有限公司在经营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收、储、运体系。双辽市春光种植养殖联合社在整个秸秆综合利用过程当中,主要负责秸秆的回收工作,采取“由小及大”的模式,将散户集中起来,形成小的农业合作社,合作社与春光种植养殖联合社是一种合作关系,与其签订订单,回收秸秆,再将秸秆出售给双辽市春光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工为秸秆压缩饲料,秸秆压缩饲料一部分供给春光种植养殖联合社使用,其余的销售给本地农民;消化不完的秸秆,通过双辽市四合工贸有限公司,依托其铁路专用线的便利条件,运输给外地秸秆加工企业,运输成本低,运输效率高。双辽市春光种植养殖联合社负责捡拾打捆双辽市17个乡镇街、120个村重点区域的秸秆,每年回收秸秆90.54万吨,回收面积达到6.7万公顷,占双辽市年秸秆产量的一半左右。双辽市春光种植养殖联合社一方面自行购买捡拾打捆设备,另一方面与双辽市各地农业合作社及农机合作社以签订订单的形式合作,利用其自有的捡拾打捆设备,实现了玉米联合收割、秸秆捡拾打捆全程机械化,逐渐形成“村有收储点、乡镇有收储中心,市县有综合利用企业”的秸秆收储利用体系。采用“农户+农业合作社+秸秆需求单位”模式,在农户玉米作物种植区域,由各地合作的合作社负责秸秆的捡拾打捆,按照一定的报酬支付给农户,打捆后的秸秆由各合作社负责运输到本公司,由本公司统一管理,运输到其他秸秆加工利用企业。该模式将各利益体通过市场化形式连接起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及可持续发展。双辽市春光种植养殖联合社秸秆机收捡拾打捆的实施区域为双辽市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两侧,以及军用机场周边等重点区域,做到双辽市主要交通沿线玉米种植区域完全覆盖,避免秸秆露天焚烧。主要辐射地区为双辽市那木乡、王奔镇、东明镇、柳条乡、双山镇、永加乡、兴隆镇、红旗街、卧虎镇、服先镇、辽东街、茂林镇、玻璃山镇、辽西街、辽南街、郑家屯街、辽北街共十七个乡镇街。此产业链的形成,将企业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相结合,建立大型秸秆饲料生产基地,使当地的原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企业实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当地经济的实力。而且本项目的实施,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及转移农民剩余劳动力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和深远的影响。吉林泉德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创新模式 推进秸秆工业化利用吉林泉德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8日,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德惠经济开发区北区,注册资本9.62亿元人民币,厂区占地168.1876万平方米,是吉林省重点招商项目;项目主要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生产本色浆、本色生活用纸、黄腐酸有机肥等系列绿色、环保产品。项目一期经吉林省发改委批复,总投资30.9亿元人民币,年产20万吨机制纸,10万吨精制饲料、30万吨黄腐酸有机肥。项目总体规划扩建到总投资达135亿元人民币,年产本色秸秆浆100万吨、本色纸100万吨、植物饲料50万吨、绿色黄腐酸有机肥150万吨的大型秸秆综合利用公司。泉德公司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本色生活用纸、黄腐酸绿色有机肥技术。泉德公司利用泉林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国务院技术发明二等奖的秸秆清洁制浆综合利用技术。突破传统造纸行业高耗水、高污染、低收益的弊端,生产本色生活用纸和黄腐酸绿色有机肥料。所生产产品被国家科技部、环保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四部委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建立起泉德公司秸秆循环利用新模式。秸秆收储新模式——“收储中心模式”。泉德公司将产业化理念引入秸秆回收体系建设中,构建了一套完善的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秸秆收储新模式——“收储中心模式”,形成了“公司+收储中心+农户”三位一体、互利共赢的收储体系。收储中心具有收集和储存两大功能,该公司以乡镇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建立二至三个秸秆收储中心,公司对收储中心的的人员、设备、运营及效益进行统一规划,由收储中心与辖区内农户签订秸秆回收合同、进行秸秆政策宣传、收集打捆,并组织人员和机械在料场储存,按照公司整体调运计划调运秸秆。泉德公司秸秆工业化利用经验本色生活用纸。利用亚铵法清洁制浆生产的本色生活用纸色产品,全程不使用漂白剂,不添加增白剂等有害化学制剂,杜绝对人体健康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二噁英)的产生,保持纯天然非木植物纤维原始色泽和质感,纤维结合紧密,强度好,不掉屑,保持了生活用纸纯正天然的本质特色,是新一代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污染的健康、环保型新产品。可以看作是从大自然中“生长出来的纸”。黄腐酸有机肥料。肥料产品以黄腐酸为主体,涵盖颗粒肥、液体肥、粉剂肥等多种形态的黄腐酸水溶系列肥、黄腐酸中微量元素系列肥、黄腐酸功效功能系列肥等八大系列产品,其产品中黄腐酸含量高达40%—50%,同时富含钾、硫等微量元素,其分子量小,活性高,没有病杂菌。经济效益产出。泉德公司一期工程达产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44亿元人民币,实现利税6亿元人民币,三期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人民币,实现利税30亿元人民币。社会效益产出。一是农民增收及人员就业。一期项目建成达产后,能够使农民增收3.6亿元人民币,安排从业人员1800人,全部达产后可促进农民增收18亿元人民币,安排从业人员近万人。二是保护环境。依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数据计算,1吨秸秆充分燃烧释放1.8吨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泉德公司一期达产后,年处理秸秆60万吨,科学经济收购秸秆涉及耕地500万亩,每年可减少108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三期全部达产后,秸秆收购涉及耕地2500万亩,每年可减少54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缓解长春市及周边甚至吉林省秸秆焚烧引起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改良土壤,保护黑土地。黄腐酸能修复重金属污染耕地,改善土壤盐碱化和酸化问题,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对黑土层的保护意义重大。四是保护森林资源。生产1吨浆平均需要4立方木材,大约需要砍伐26颗生长十年的树木。泉德公司一期项目年产秸秆本色纸20万吨,则相当于每年少砍伐80万立方木材,每年保护了570公顷森林资源;全部达产后,相当于每年少砍伐400万立方木材,保护了2850公顷森林资源。
第四篇:整合资源,突出主体,扶贫工作取得新突破
突出主体,整合资源,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开县九龙山镇党委 开县九龙山镇人民政府(2008年8月15日)
九龙山镇地处开县西北部,辖17个行政村,1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49510人,是典型的中山农业乡镇。全镇共有建卡贫困户2034户,贫困人口6595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口的14.3%和13.5%;辖区内的天白、双城、四合、卧云、麒麟、青云等6村属市级贫困村,是全镇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
‚十五‛期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高投司、县交通局等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抢抓机遇、统筹安排,强化领导、创新实践,立足‚四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高山移民迁移,贫困群众素质培训,基础产业扶持),全力抓好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统筹安排全镇扶贫开发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建立扶贫工作领导班子。五年来,我们把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每年的中心工作来抓,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成员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6个扶贫工作队。同时多次召开扶贫工作座谈会,与市、县帮扶单位领导就扶贫项目、资金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商讨。
二是统筹安排,找准扶贫工作的切入点。坚持扶贫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把6个市级贫困村确定为全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统筹安排建设资金,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确定了‚ ‛的扶贫工作思路,通过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四大工程‛,力促我镇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的突破,迈上新的台阶。
二、突出主体,激活内力,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作用
农民是扶贫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人,我们始终坚持把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放在第一位,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全镇扶贫工作有声有色,蓬勃发展。
一是搞好宣传发动,营造扶贫攻坚氛围。通过会议动员、媒体宣传、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和先进典型,在全镇营造出‚人人思扶贫,处处搞攻坚‛的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一事一议‛,强化农民主体意识。各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均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形式议定,并通过村务公开栏将具体项目、建设标准、投入方式、工程进展及时向群众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引导农民参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麒麟村改路工程中,首先通过村民大会商定改建路线,发动群众投劳拓宽路面;再动用扶贫资金平整路基、铺设路面。据统计,通过引导农民主动参与扶贫项目建设,全镇共节约扶贫资金近15万元。
三、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全镇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针对全镇扶贫资金不足、项目零散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扶贫资金、扶贫
项目、人力资源进行了整合,突出重点、集中使用,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高山移民迁移、职业技能培训、扶持基础产业等项工作。
一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截止07年底,全镇共新建、改建乡村公路375公里,解决了近2.5万人的行路难问题;新建人畜饮水池673口,架设饮水管道784公里,改善了近2.5万人及3.5万头牲畜的饮水条件;新修、整修山坪塘83口,渠堰7500米,使约1500亩良田浇灌条件得到改善;借力农电网改造和农电户户通工程,让2034户贫困农户用上安全、便宜、便捷的农用电;多方筹措资金400多万元,新修了小寨、朝阳、大山、新寨、红村等5所村校,改建云华、龙腾、万垭、玉皇四所村校和四所中心小学,极大的改善了全镇6765名适龄学生就学条件。
二是坚持抓好高山移民迁移工程,75户高山移民喜迁新居。移民建房工作是高山移民迁移工作的关键环节,是移民稳得住的重要前提。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移民建房工作,专门成立了镇移民建房工作大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建房任务,本着‘以农为本,以土为本’和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原则,把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较为完善、经济基础好的地方选作安置点,帮助 75户高山移民家庭新、改、扩建房屋127间,改善了300多名贫困移民的居住条件。
三是多措并举开展技能培训活动,贫困群众素质明显提高。我镇劳动力资源丰富,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8600余人。镇党委、政府从职业技能培训入手,狠抓对贫困农民基本素质培训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贫困农民就地创业和务工创收的能力;
二是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为培养新型农民打下坚实基础;三是积极组织村组干部参加各级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使他们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四是加大基础产业扶持力度,种、养殖主导产业初见规模。我镇平均海拔700--1350米,自古以来就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九龙山大米以‚贡米‛之称誉满县内外。根据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我们从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业入手,重点抓好对水稻、魔芋、生猪、山羊等主导产业项目的扶持。目前,我镇种、养殖主导产业已初见规模。在东坝、幺店、广佛、双河、青云、仁和等村成片种植优质水稻10479亩;双城、大山两村集中种植魔芋200亩,年产80万斤以上。全镇共培育生猪养殖大户17个,年出栏肥猪3500头以上;培育优质肉羊养殖大户10个,年出栏1500只以上,其中双河村养殖大户李大顺,山羊存栏262只,年出栏280只以上,年收入10万多元。
四、真情帮扶,无私奉献,带动我镇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市高投司、县交通局等单位真情帮扶九龙山人民,先后向我镇提供扶贫资金80余万元、物资近10万元,为我镇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帮扶方式多。为帮助九龙山人民早日脱贫致富,市高投司等帮扶单位采取多种方式对我镇进行帮扶。通过电话、网络提供致富信息,积极捐资捐物,聘请技术人员传授实用技术,积极参与扶贫项目建设,殚精竭力为我镇扶贫开发工作送温暖、做贡献。
二是帮扶力度大。2003年,市高投司向我镇天白小学提供建设资金15
万元;高投司职工结对帮扶该校36名贫困优秀学生,先后资助学习费用4.7余万元,捐助了价值近2.1万元的图书、书包等学习用品。今年,市高投司又向我镇提供12万元扶贫资金,帮助四合、卧云两村改建、维护村级公路。
三是帮扶情谊真。五年间,市高投司领导曾多次先后到天白小学进行慰问,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嘘寒问冷,向学生家庭捐款捐物,并出资救助了三义村白血病少女陈先黎。公司副主任杨君和开县项目部经理李波,还把自己结对帮扶的学生带回重庆市家里,同吃同住一个多月……
漫漫扶贫攻坚路,难忘悠悠帮扶情!在市高投司等单位的真情帮扶下,我镇已有1125户共3862人顺利脱贫,其中仅2007年就有286户,895人告别贫困。成绩只属于过去,攻坚任重而道远!今后五年里,我们将在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的支持下,继续抓好三条乡镇道路建设,建好四大扶贫基地,逐步帮助全镇340户共1647名高山贫困移民迁入新居,带领九龙山人民在脱贫致富的金色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第五篇:1008通辽市工商局科尔沁区分局落实食品安全工作举措新效果好
通辽市工商局科尔沁区分局 落实食品安全工作举措新效果好
通辽市工商局科尔沁区分局为了更好的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采取了3项具体措施,推进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双重推进”。该局由分管食品安全主管副局长和分管城区、农区工商所另外两位局领导组成食品安全督导组,对11个基层工商所进行全面督察。将日常督察与专项督察相结合,保证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双向同进”。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场会议后,该局立即组织业务股室和基层所长认真学习奈曼局的成熟经验,迅速将学习到先进作法应用到监管实践中。另一方面,抽调业务骨干,结合科区实际,调研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制度和措施,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具体规定和上级指示精神。
三是“双状定责”。为了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该局按照“目标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具体、追责有据”的原则,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状》基础上,又与基层工商所长签定了《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工作目标责任状》,保证专项整治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科区分局副局长杜英彬,正在木里图工商所检查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并与工商所所长葛飞签订《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工作目标责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