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
七台河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03年9月,所属勃利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也与2004年成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市总工会独立开展工作的内设机构,地理位置十分方便,居市中心地带有利于职工来访,目前还没有固定的编制。中心成立以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面向职工、及时帮扶、快捷准确、拾遗补缺、高
效务实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联系特困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履行工会组织的维护职能,把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办成了特困职工的维权窗口、协调部门、办事载体。几年来帮扶中心共接接待各类来访者和电话咨询计4152人;特困救助551人,发放救助金和物资共13.4万元;助学456人,救助款22.8万元;接待求职人3.085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6,就业培训7.483人,带动就业和再就业10.648人。
七台河市总工会困难帮扶中心成立几年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但连续下拨10万专项资金予以支持,还将其纳入了我市10项利民行动,办好38件实事之中。市总工会也加大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力度,专门成立了由市政协副主席、市总工会主席姜艳任主任的帮扶中心工作领导机构,副主任由两名副主席担任,下设帮扶中心办公室,由市总工会直接领导,帮扶中心的资金由市总工会财务部统一管理,实行政府给予一次性或定期资金支持,由工会单独运作的工作模式,配备了兼职工作人员5人,(2人专职、3人兼职由法律部、保障部、劳动保护部部长兼任)文化程度全部大专以上,保证了帮扶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建立了内外协调、上下齐动的帮扶工作体系。从市总到三区一县总工会层层建立了职工帮扶救助体系,采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办法,使帮扶救助工作在全市形成了网络。同时加强了与政府劳动、财政、民政、教育、卫生、司法、信访等部门的工作衔接,建立共同协商解决困难问题的渠道,制定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协商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相关制度,如联席会议制度,就职工反映的有关问题同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在帮扶困难群体工作中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使案件都能得到满意的解决。如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七台河市特困职工就业脱贫致富的优惠政策》,共为5300名特困职工办理了特困证,减免各种费用230万元。积极协调民政部门使9800户特困职工纳入了低保。针对特困职工就医难的问题,多次同卫生局沟通,在市区最大的两家医院成立了“爱心门诊”对持有特困证的职工减免挂号费和20%的检查费,到目前共为14706名特困职工减免费用19.1万元。为增强帮扶中心的辐射作用,形成较为健全和完善的帮扶救助网络,在全市80个基层工会设立了“爱心募捐站”,畅通了帮扶救助渠道,加强和充实了帮扶救助工作力量,拓宽了中心筹集资金和物资和渠道。
七台河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始终坚持为职工解难,为政府分忧的工作宗旨,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工会“切实维权”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信访接待、法律咨询、特困救助、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职能作用。为确保每一名特困职工都能得到及时救助,帮扶中心按照家庭住址清、困难原因清、家庭成员清、家庭收入清、工作单位清的原则,分层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加强动态管理,并科学地实行了三级管理制度,即企业、区县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通过网络化管理使每一个特困职工均处在市总帮扶中心的管理范围内,随时了解,及时发现,及时救助,避免了特困职工因生活困难而发生问题,确保了职工队伍的稳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还建立了职业培训档案、职业介绍档案、信访接待档案;制定了帮扶中心工作制度、办公和工作人员守则,并用图片进行公示。制定了资金(物资)管理制度及现金审批程序,信息定期上报制度,按时上报省总工会保障部,为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总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对帮扶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研究解决,做到发现及时,研究及时,救助及时。建立了工会各部互相结合工作模式,解决困难职工维权难问题。帮扶中心同法律部在工作中形成合力,设立了法律咨询热线,及时了解情况,方便快速地给求助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依法维护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无偿提供法律咨询。至目前,维权机构共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636件次,协调办结516件,参与基层调解11次。
帮扶中心的成立,把分散的维权工作力量集中到帮扶中心,实现了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由生活帮扶向就业帮扶的转变,把分散临时帮扶向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转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难题,在对来访的困难职工情况进行分析,大多数是因为生活困难,造成生活困难的重要原因是疾病,其次是子女上学。如我们救助的对象董万英,由于患癌症,丧失劳动能力,又下岗,丈夫又病故,孩子才14岁,在对她实施救助时救助金按最高额支付,但面对癌症这种疾病,医药费用十分大,这点救助金只能是
杯水车薪,救一时却救不了一世,只是缓解暂时生活困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帮扶中心救助金有限,需要救助的对象又多,不可能把资金用在一个人身上,所以制约帮扶中心工作不能大步前进的阻力是资金问题。还有一种情况,七台河市是以煤炭生产为主城市,造成工伤的职工相对较多,无劳动能力,也是造成家庭贫困又一个原因,这些工伤职工按照救助标准又不
符合条件,这样的家庭,生活困难这一问题很难解决。还有对特困职工家庭考上大学的子女来说每年几千元的学杂费用,困难家庭根本无法承受,在工作中我们经常接待这种情况来访的职工,这样的问题通过帮扶中心也很难完全解决,有限的资金,却有无限的人需要,所以感到这是工作中的难题。在工作中觉得帮扶中心的救助对遇有突发的水灾、火灾等情况,解决暂时的困难,帮扶的效果较好,而对长期需要救助的职工问题就很难解决。
对帮扶中心今后的发展方向感到,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只有把生活帮扶向就业帮扶转移,把帮扶资金更多的投放在下岗职工技能培训上,把扶贫向扶智,变输血为造血,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因此几年来结合我们煤城的特点,企业全部改制,下岗失业职工较多,同时城市职工中贫困矿工又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工伤矿工占其中大部分,这是形成我市弱势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工作中我们感觉,要快捷地解决困难职工问题,仅靠困难职工的帮扶中心有限的资金帮扶,力量远远不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只有拓宽帮扶渠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结合我市情况我们把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定位在紧紧围绕就业培训促进再就业这一工作目标上,本着为政府分忧、为企业解困、为职工解难的思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挖掘社会力量,克服困难,规范运作,探索出一种以优化环境为促动,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建立下岗职工技能培训基地10个,培养他们学技能)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4个,吸纳下岗职工就业)以就业创业为目标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机制(开展了以“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扶持贫困职工脱贫”为内容的双扶工程),打开了局面、服务了大局、扩大了影响、赢得了信任,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过几年的运作,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已初步形成了“指导有政策,就业有岗位,救济有资金,信访有渠道,”的工作格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后我们还需继续努力,学习各地市工作中许多好的作法,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认真履行工会的职责,全力为困难职工办更多的好事、实事,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七台河市总工会帮扶中心
2006年8月21日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调查表
填表单位:七台河市总工会填表日期:7月2日
1、a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共计5人
b其中专职1人
c兼职4人
d聘用-人
e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5岁
f其中55岁以上的-人
g45-55岁2人
h45岁以下3人
i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5人
j高中学历有-人
k初中及以下学历有-人
2、a帮扶中心场地面积是35平方米
b帮扶中心是否配备微机,实现微机化管理是
c帮扶中心是否制作了办公管理软件否
3、帮扶中心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b4、帮扶中心工作人员是否有额外的岗位补贴否
5、帮扶中心的性质是工会的内设机构
6、帮扶中心的主管单位总工会
7、帮扶中心的具体运作模式是c8、a帮扶中心是否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否
b工会对帮扶中心是否有固定的资金投入是
c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拨付上,工会财务是否建立了专门会计科目是
d工会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拨付是否是从送温暖资金中划拨是
9、a帮扶中心是否得到政府拨款是
b政府是一次性拨款还是定期拨款一次性
c政府拨款是否列入财政预算否
10、a2004年度帮扶中心共获得资金含物资2.5万元
b其中政府拨款2万元
c工会经费0.5万元
d捐助-万
e其它
11、a帮扶中心是否成立了由地方党政领导牵头,劳动、民政等部门参加,工会具体运作的帮扶中心工作协调机构否
b帮扶中心在转办困难职工的来访案件时,是否分别和劳动、民政等部门建立了沟通协调制度否
12、a工会内部已经建立了协调帮扶中心工作的帮扶领导小组是
b帮扶中心是否建立了来访困难职工的信息档案是
c帮扶中心是否建立了困难职工信息统计报告制度是
13、帮扶中心开展的帮扶救助项目有几项?信访接待、生活救助、就业援助、医疗救助、子女上学救助、职工维权热线123
5114a2005年1-6月帮扶职工270人
b其中生活救助-人次
c医疗救助-人次
d资助子女上学-人次
e创业贷款-人次
f职业介绍144人次
g就业培训568人次
h劳务输出-人次
i实现就业361人次
j政策咨询43人次
l法律援助-人次
m其它帮扶-人次
15a2005年1-6月帮扶中心帮扶款物1.45万元
b其中生活救助1.45万元
c医疗救助-万元
d资助子女上学-万元
e创业贷款-万元
f其它帮扶-万元
g2004年帮扶中心帮扶款物1.8万元
16、a20051-6月共接待来访困难职工326人次
b其中进行政策咨询的困难职工有24人次
c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有――人
d因就业困难来访的有135人次
e因本人或家庭成员患大病来访的12人次
f因子女上学困难来访的36人次
g因其它方面生活困难来访的119人
h因其企业改制问题来访的困难职工-人
i因企业拖欠工资来访-人
j因社会保险来访的-人
k因工伤赔付来访的有-人
l因职业安全来访有-人
m因其它原因来访有-人
17、到帮扶中心来求助的进城务工人员有――人
18、ad2005年1-6月来访的职工中,使问题完全解决的有326人
b通过努力,问题得到部分解决的-人
c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解决的-人
d已经移交政府的职工来访案件-人次
e通过政府得到落实和解决的案件有-人次
19、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制约了帮扶中心的发展?帮扶资金不足
20、如果存在帮扶资金不足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投入资金没能列入财政预算,需要上级部门下发有关把拨付帮扶中心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的文件。
21、到帮扶中心求助的困难原因是:a22、如果存在来访劳资纠纷案件得不到有效解决,主要原因是:b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调查表(县)
填报单位:七台河市总工会日期:2005年7月2日
1、a本市已经建立了区县一级的帮扶中心或帮扶站1个
b已建立帮扶中心占全部区县总数的比例为100%
2、a本市所有已建的区县帮扶中心共有工作人员2人
b其中专职-人
c兼职2人
d聘用――人
3、a2005年1-6月本市所有的区县帮扶中心共接待来访困难职工24人次
b其中进行政策咨询类的困难职工2人次
c因生活困难来访的有22人次
其中因本人或家庭成员患大病来访10人次
因子女上学困难来访的12人次
d因劳资纠纷和劳动争议问题来访-人次
4、a2005年1-6月本市所有的区县帮扶中心共帮扶款物0.41万元
b其中生活救助0.41万元
c医疗救助―――万元
d资助子女上学――万元
e创业贷款―――万元
f其它帮扶――万元
5、a2005年1-6月本市所有的县帮扶中心或帮扶站共获得帮扶资金
b其中政府拨款――万元
d工会经费投入――万元
e接受社会捐助――万元
f其它――万元
6、a本市所有的县帮扶中心中,政府定期拨付资金的有――个
b其中政府拨款纳入财政预算的有―――个
7、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制约了帮扶中心的发展:a8、如果存在来访劳资纠纷案件得不到有效解决,主要原因是:b
第二篇: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调研报告(精选)
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
设调研报告
关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总工会建立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更好的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经县总工会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就我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邵东县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06年8月,由于成立之初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和办公场地,2007、2008年连续三年由办公室兼管此项工作。2009年10
月争取了县委、县编委领导的重视,正式批准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正股级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2名。帮扶中心设立了再就业介绍、困难救助、技能培训、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健康咨询等窗口,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和“农民工权益维护站”两个维权机构,开展“一站式”服务,全方位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在工作制度方面,专设了职工热线电话“12351”,加大对参加工会组织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帮扶力度,我们制定了“服务宗旨”、“主要职责”、“礼貌用语”、“困难救助办法”、“再就业介绍办法”、“信访接待办法”、“法律援助办法”、“困难职工救助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实行透明化服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我们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办公,电脑3台,激光打印机、传真机、电话各1部。至目前,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3000余人次,实施帮扶2000余人次,有效地促进了邵东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工会帮扶中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工作定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帮扶中心作为服务困难职工的窗口、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实施送温暖工程的载体,多年来为广大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好事,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生活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
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帮助、扶持困难职工的新举措,为困难职工脱贫解困提供了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仅靠工会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快捷地解决每一位求助的困难职工问题,解决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职工解愁,才是帮扶中心应该做、也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帮扶中心工作情况
邵东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充分履行维护职能,以建立“五项机制”为抓手,以解决“六难”问题为主题,加大对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1、建立就业救助机制,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
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小额借款帮助再就业。我们通过对职工个人和困难群体进行小额借款扶持,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三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仅2004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80人次。四是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2次,今年5月底我中心联合县工商联、县劳动就业服务局联合举办了“邵东县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免费为供需双方搭建平台,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另外4次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共提供用工岗位2547个,492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建立就学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一如期开展每年 的金秋助学活动,2009年以来我中心联合县教育局对全县所有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在读高中和大学生进行了摸底,并通过走访核实。当年对30名学生进行现场捐助,资金达39396元。二为确保金秋助学工作的长期性,我们将贫困学生跟社会各界成功人士帮扶结对,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在帮扶中心的发动和带动下,县计生局、县煤炭局、县妇联、团县委、金利华实业公司、邵东伟特家具有限公司、邵东齿轮厂等单位和民营企业也纷纷出资,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在全县形成了一股助学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县200余名受助学金额达50余万元。
3、建立帮扶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难问题。一是建立特困职工档案。特困职工档案是开展送温暖活动的基础。目前帮扶中心按照家庭情况清、困难原因清、思想状况清、就业要求清、技术特长清的原则,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加强动态管理,并科学地实行了三级管理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在全县范围内每个乡镇、大的企业都建立有帮扶网络站点,形成了横成片、纵成网、广域覆盖的帮扶工作格局。三是坚持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目前一年一度的双节送温暖活动已经形成机制,坚持不懈,成为具有工会特色的帮扶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和社会各届的赞扬。
4、建立法律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维权难问题。成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依法维护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聘请专职律师常年值班,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2008年一名贵州榕江县的务工人员来到县帮扶中心,诉说了自已在邵东的打工经历,该务工人员在邵东一家非法小作坊打工被机器所伤,构成伤残,经劳动仲裁和法院判决应得8万余元的伤残赔偿,然而非法企业的负责人因无力支付而外逃,致使从2001年判决以来该务工人员多次到我县有关部门上访,并多次到省市有关部门上访,均未解决问题。帮扶中心在了解到这些问题后,积极与
县有关部门联系协调,最终由我县相关的七个机关单位共同先预付了该赔偿金,使该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化解了一起影响较大的上访事件。
四、帮扶中心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制度的建立情况。我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由县委、政府、纪委、财政、劳动和民政为成员单位的“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领导小组,但联席会议开展较少,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仍然没有冲出工会自身运作的“围城”。主要由以下客观原因造成:一是上级工会组织未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与有关部委联合下文建立沟通制度,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二是政府职能部门自以为是,不能很好的合作。因此造成了帮扶中心单打独斗的局面。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能与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起沟通协调制度,取得他们的支持,帮扶中心的工作法码将大大增加,力度将进一步增强,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将会更加有效的得
到维护。下一步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协调,尽快建立起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度。
五、帮扶资金筹集、使用、管理情况
雄厚的资金是建立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础,也是开展帮扶活动的保证。几年来,帮扶资金在促进再就业、小额借款、困难救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切实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无奈之困。但是帮扶中心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可支配的资金仅只限于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省级财政和县财政配套资金,仍未处于落实,可用财力相当有限。制约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建立起工会自筹、社会捐助、财政拨付的科学资金筹集机制是当务之急。
六、来访困难职工的困难原因分析、帮扶情况及效果
近期,帮扶中心对我县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研,就致贫原因作了如下分析:
1、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
改革不断深化,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2、因下岗失业所致。部分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
3、因子女上学所致。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不足130元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绝对是负担不起的。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4、因单亲收入低所致。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5、患大病所致。众所周知,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
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其治疗费用对于下岗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如邵东县统战部刘昌嵩同志,他爱人曾朝秀系邵东县公安局干警,患有乳腺癌、脑溢血、尿毒症等多种重大疾病,子女单位效益都不太好,每每来到工会求助时泪流满面,我中心每年从有限的医疗援助资金中都给他解决一定的帮扶资金,但作为干部职工的娘家人,还是为他的家境感到揪心。几年来,帮扶中心急为困难职工所急、想为困难职工所想、帮为困难职工所帮,切实解决了与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委政府与职工群众的绿色联系通道。困难职工在感激工会的同时,更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七、存在问题
1、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
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
3、帮扶力量有限。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4、邵东县作为民营经济大县,非公企业发展迅速,农民工团体非常壮大,由于他们法制意识的淡薄,对他们的法律援助还很薄弱。
5、邵东县帮扶中心的建立,争得了县领导的重视解决了人员编制问题,但办公场地等各项硬件设施一直未得到解决,要达到省总要求的规范化县级帮扶中心还
有一定的距离。
八、建议
1、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帮扶中心的所有工作,是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排忧解难,政府理应支持。当然,要使领导认识上取得一致,工会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来自企业和职工群众实际的第一手材料来证明帮扶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以工作实绩不断取得党和政府的认可。
2、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目前,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要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时帮扶中心与工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合
力,共同帮扶困难职工。
3、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要通过政府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工会要加大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帮扶中心。
4、建立帮扶中心工作长效机制。一要健全制度。帮扶中心要建立信访接待、职业介绍和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项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二要配备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将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帮扶工作队伍中来。三要加强对帮扶中心的组织领导,工会主要领导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帮扶中心工作,对职工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帮助。
第三篇:关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胡锦涛关于完善在工会领导下的维权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更好的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根据全总工保字(2005)11号和豫工劳(2005)3号文件要求,文秘部落市总工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就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市、县区两级总工会共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两个,其中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03年5月15日,按照全总的标准建立,并通过了省总的合格验收。xx县总工会建立的是困难职工培训中心,侧重于对困难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设立了困难救助、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健康咨询、农民工权益维护等窗口,对困难职工实行“七位一体”的直面式服务,专设了职工热线电话“12351”,加大对参加工会组织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帮扶力度。至目前,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12000人次,实施帮扶11200人次,有效地促进了漯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帮扶中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工作定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帮扶中心作为服务困难职工的窗口、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实施送温暖工程的载体,多年来为广大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好事,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生活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帮助、扶持困难职工的新举措,为困难职工脱贫解困提供了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仅靠工会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快捷地解决每一位求助的困难职工问题,不要说中心,就是举全会的人力和财力,恐怕也难以满足职工的需求。因此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定位于“拾遗补缺、救急济难、快捷服务”,拾遗补缺就是既要补政府社会保障的遗和缺,也要补基层单位的遗和缺。解决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职工解愁,才是帮扶中心应该做、也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帮扶中心工作情况
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充分履行维护职能,以建立“五项机制”为抓手,以解决“六难”问题为主题,加大对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1、建立就业救助机制,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小额借款帮助再就业。我们通过对职工个人和困难群体进行小额借款扶持,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两年来,帮扶中心累计借出资金126万元,累计帮助下岗职工850人。二是建立基地深化再就业。我们通过创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广泛开发再就业岗位,吸纳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帮扶中心共建立了8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集中帮助650人重新上岗。三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仅2004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80人次。四是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2次,另外4次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共提供用工岗位2547个,492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建立就学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一是每年“六一”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庆六一,帮扶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活动”,对不满14周岁的困难职工子女进行救助。2004年共有469名困难学生得到了救助,救助金额39396元。二是成立了“扶贫助学互助会”,每年对应届和往届特困大学生进行救助。截至目前亩,共救助特困大学生81名,救助金额6.01万元。去年又协调市移动公司捐款5万元设立了“移动助学金”,为5名考入重点院校困难职工子女每人提供4000元的经济资助,直至完成学业。三是我们协调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问题的意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困难中小学生,给予学杂费70%的减免。全市对困难中小学生学杂费的减免人数为1272人,减免金额为17.09万元。
3、建立医疗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
一是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在市、县区两级总工会的协调下,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12家,为困难职工提供医疗救助。至目前,共为6188名困难职工减免医疗费131.7万元。二是开展义诊活动。我们每年举行一次义诊活动,为困难职工实施医疗帮扶,已形成制度。仅在2004年开展的“健康春风”义诊活动中,为511名困难职工进行了免费身体检查,义诊金额达11万多。三是协调成立了“特困职工购药定点优惠药店”。凡是持有市总工会发放的《特困职工证》的职工,购药可享受5%的价格优惠。四是困难救助。对于患大病的困难职工,符合要求的,给与相应的现金补贴。至目前,已救助126人,救助金额9.31万元。五是健康咨询。在帮扶中心内设立了健康咨询窗口,加强日常医疗救助。
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绝对是负担不起的。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4、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5、患大病所致。
众所周知,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并重病,其治疗费用对于下岗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
对于来访的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倾心竭力地进行帮扶救助,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如富利达公司职工王爱云夫妇下岗多年,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加之女儿考上大学,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况后,帮扶中心给与其2000元小额借款,扶持她做起了生肉加工生意;每年向她女儿发放助学金1000元,帮助完成学业;逢年过节,帮扶中心还要对她进行走访慰问,给与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如今,在王爱云的努力下,生意红红火火,完全脱离了贫困,女儿毕业后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每当她提起工会,总是激动得泪流满面:要不是工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工会的恩情。吕毛是冶金厂特困职工,因无钱买房,常年在沙河上的一条小船上居祝双节期间,帮扶中心救助他400元钱,帮他度过了一个温馨的春节;节后,我们又积极与房管局联系,协调他享受了财政差额贴补的廉价租房政策。现在吕毛逢人便说:帮扶中心帮了我的大忙,工会真是我们职工的娘家人埃
两年来,帮扶中心急为困难职工所急、想为困难职工所想、帮为困难职工所帮,切实解决了与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委政府与职工群众的绿色联系通道。困难职工在感激工会的同时,更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八、存在问题
1、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
3、帮扶力量有限。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八、建议
1、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帮扶中心的所有工作,是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排忧解难,政府理应支持。当然,要使领导认识上取得一致,工会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来自企业和职工群众实际的第一手材料来证明帮扶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以工作实绩不断取得党和政府的认可。
2、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目前,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要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时帮扶中心与工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合力,共同帮扶困难职工。
3、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要通过政府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工会要加大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帮扶中心。
4、建立帮扶中心工作长效机制。一要健全制度。帮扶中心要建立信访接待、职业介绍和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项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二要配备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将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帮扶工作队伍中来。三要加强对帮扶中心的组织领导,工会主要领导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帮扶中心工作,对职工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帮助。
第四篇:关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胡锦涛关于完善在工会领导下的维权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更好的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根据全总工保字(2005)11号和豫工劳(2005)3号文件要求,xiexiebang.com市总工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就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工作
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市、县区两级总工会共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两个,其中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03年5月15日,按照全总的标准建立,并通过了省总的合格验收。xx县总工会建立的是困难职工培训中心,侧重于对困难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设立了困难救助、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健康咨询、农民工权益维护等窗口,对困难职工实行“七位一体”的直面式服务,专设了职工热线电话“12351”,加大对参加工会组织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帮扶力度。至目前,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12000人次,实施帮扶11200人次,有效地促进了漯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帮扶中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工作定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帮扶中心作为服务困难职工的窗口、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实施送温暖工程的载体,多年来为广大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好事,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生活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帮助、扶持困难职工的新举措,为困难职工脱贫解困提供了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仅靠工会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快捷地解决每一位求助的困难职工问题,不要说中心,就是举全会的人力和财力,恐怕也难以满足职工的需求。因此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定位于“拾遗补缺、救急济难、快捷服务”,拾遗补缺就是既要补政府社会保障的遗和缺,也要补基层单位的遗和缺。解决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职工解愁,才是帮扶中心应该做、也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帮扶中心工作情况
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充分履行维护职能,以建立“五项机制”为抓手,以解决“六难”问题为主题,加大对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1、建立就业救助机制,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小额借款帮助再就业。我们通过对职工个人和困难群体进行小额借款扶持,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两年来,帮扶中心累计借出资金126万元,累计帮助下岗职工850人。二是建立基地深化再就业。我们通过创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广泛开发再就业岗位,吸纳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帮扶中心共建立了8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集中帮助650人重新上岗。三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仅2004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80人次。四是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2次,另外4次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共提供用工岗位2547个,492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建立就学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一是每年“六一”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庆六一,帮扶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活动”,对不满14周岁的困难职工子女进行救助。2004年共有469名困难学生得到了救助,救助金额39396元。二是成立了“扶贫助学互助会”,每年对应届和往届特困大学生进行救助。截至目前亩,共救助特困大学生81名,救助金额6.01万元。去年又协调市移动公司捐款5万元设立了“移动助学金”,为5名考入重点院校困难职工子女每人提供4000元的经济资助,直至完成学业。三是我们协调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切实解决困难职工
第五篇:关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胡锦涛关于完善在工会领导下的维权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更好的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根据全总工保字(2005)11号和豫工劳(2005)3号文件要求,市总工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就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市、县区两级总工会共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两个,其中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03年5月15日,按照全总的标准建立,并通过了省总的合格验收。xx县总工会建立的是困难职工培训中心,侧重于对困难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设立了困难救助、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健康咨询、农民工权益维护等窗口,对困难职工实行“七位一体”的直面式服务,专设了职工热线电话“12351”,加大对参加工会组织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帮扶力度。至目前,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12000人次,实施帮扶11200人次,有效地促进了漯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帮扶中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工作定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帮扶中心作为服务困难职工的窗口、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实施送温暖工程的载体,多年来为广大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好事,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生活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帮助、扶持困难职工的新举措,为困难职工脱贫解困提供了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仅靠工会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快捷地解决每一位求助的困难职工问题,不要说中心,就是举全会的人力和财力,恐怕也难以满足职工的需求。因此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定位于“拾遗补缺、救急济难、快捷服务”,拾遗补缺就是既要补政府社会保障的遗和缺,也要补基层单位的遗和缺。解决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职工解愁,才是帮扶中心应该做、也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帮扶中心工作情况
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充分履行维护职能,以建立“五项机制”为抓手,以解决“六难”问题为主题,加大对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1、建立就业救助机制,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小额借款帮助再就业。我们通过对职工个人和困难群体进行小额借款扶持,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两年来,帮扶中心累计借出资金126万元,累计帮助下岗职工850人。二是建立基地深化再就业。我们通过创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广泛开发再就业岗位,吸纳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帮扶中心共建立了8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集中帮助650人重新上岗。三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仅2004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80人次。四是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2次,另外4次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共提供用工岗位2547个,492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建立就学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一是每年“六一”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庆六一,帮扶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活动”,对不满14周岁的困难职工子女进行救助。2004年共有469名困难学生得到了救助,救助金额39396元。二是成立了“扶贫助学互助会”,每年对应届和往届特困大学生进行救助。截至目前亩,共救助特困大学生81名,救助金额6.01万元。去年又协调市移动公司捐款5万元设立了“移动助学金”,为5名考入重点院校困难职工子女每人提供4000元的经济资助,直至完成学业。三是我们协调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问题的意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困难中小学生,给予学杂费70%的减免。全市对困难中小学生学杂费的减免人数为1272人,减免金额为17.09万元。
3、建立医疗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
一是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在市、县区两级总工会的协调下,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12家,为困难职工提供医疗救助。至目前,共为6188名困难职工减免医疗费131.7万元。二是开展义诊活动。我们每年举行一次义诊活动,为困难职工实施医疗帮扶,已形成制度。仅在2004年开展的“健康春风”义诊活动中,为511名困难职工进行了免费身体检查,义诊金额达11万多。三是协调成立了“特困职工购药定点优惠药店”。凡是持有市总工会发放的《特困职工证》的职工,购药可享受5%的价格优惠。四是困难救助。对于患大病的困难职工,符合要求的,给与相应的现金补贴。至目前,已救助126人,救助金额9.31万元。五是健康咨询。在帮扶中心内设立了健康咨询窗口,加强日常医疗救助。
4、建立帮扶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难问题。
一是建立特困职工档案。特困职工档案是开展送温暖活动的基础。目前帮扶中心按照家庭情况清、困难原因清、思想状况清、就业要求清、技术特长清的原则,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加强动态管理,并科学地实行了三级管理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坚持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目前一年一度的双节送温暖活动已经形成机制,坚持不懈,成为具有工会特色的帮扶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和社会各届的赞扬。2005年双节期间,我市三级工会组织共筹资289.95万元,救助特困职工7280人,确保了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因家庭困难而发生意外。
5、建立法律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维权难问题。
一是成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依法维护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聘请专职律师常年值班,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二是拓宽维权渠道,丰富维权内容,与市司法局联合成立了“农民工权益维护站”,依法维护参加工会组织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至目前,两个维权机构共提供法律咨询1670次,为 28起劳动争议案件实施了法律援助。如贵州省小伙子韦勇在我市某私人企业打工时,不慎吸入有毒气体造成肺部感染,厂方不但不为其治病,申报工伤,反而将其开除,韦勇无奈之下到帮扶中心求助。在了解情况后,我们指派值班律师对它进行法律援助,免费打官司,依法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经过两年的运作,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已初步形成了“指导有政策,就业有岗位,救济有资金,信访有渠道,援助有保障”的工作格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帮扶中心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
在管理体制上,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就隶属于社会保障部,中心主任由部长兼任,帮扶中心工作与保障部工作一并安排进行,并每月定期向党组汇报一次工作情况。在人员配备上,市总党组抽调职能部室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机关干部充实到帮扶中心。目前共有专职工作人员4人,全部大专以上学历,且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在职能设置上,我们按照“党政所望、社会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为”的原则,设立了再就业介绍、困难救助、技能培训、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健康咨询等窗口,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和“农民工权益维护站”两个维权机构,开展“一站式”服务,全方位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在工作制度方面,我们制定了“服务宗旨”、“主要职责”、“礼貌用语”、“困难救助办法”、“再就业介绍办法”、“信访接待办法”、“法律援助办法”、“困难职工救助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实行透明化服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我们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办公。目前帮扶中心有单显滚动式电子大屏幕、触摸式电脑各一台,方正牌17寸纯平电脑3台,激光打字机、传真机、电话各1部,并开辟了工会自己的网站,与省总、县区已经联网。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可以快速为职工服务、也可以接受领导的监督。在与工会其他部门的关系上,我们认为,帮扶中心实际上是工会保障工作的延伸和细化,是在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的一个载体,其工作应该在保障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会保障工作由包括保障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承担的,帮扶中心是将工会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揉和在一起,因此,在业务上也要接受相关部门的指导。
五、帮扶中心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制度的建立情况。
截至目前,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未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制度,仍然没有冲出工会自身运作的“围城”。之所以未建立这种制度,主要由以下客观原因造成:一是上级工会组织未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与有关部委联合下文建立沟通制度,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二是政府职能部门自以为是,不能很好的合作。因此造成了帮扶中心单打独斗的局面。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能与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起沟通协调制度,取得他们的支持,帮扶中心的工作法码将大大增加,力度将进一步增强,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将会更加有效的得到维护。下一步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协调,尽快建立起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度。
六、帮扶资金筹集、使用、管理情况
雄厚的资金是建立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础,也是开展帮扶活动的保证。目前漯河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可支配的资金由三部分组成:本级工会20万,社会捐助82万,送温暖资金30万,共132万。帮扶中心不是一个法人单位,没有资金管理权,只有使用权,所有帮扶资金由市总财务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两年来,帮扶资金在促进再就业、小额借款、困难救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切实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无奈之困。但是帮扶中心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市财政也没有给与必要的支持,久而久之必定会导致资金枯竭,制约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建立起工会自筹、社会捐助、财政拨付的科学资金筹集机制是当务之急。
七、来访困难职工的困难原因分析、帮扶情况及效果。
近期,帮扶中心对我市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研,就致贫原因作了如下分析:
1、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2、因下岗失业所致。
部分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
3、因子女上学所致。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不足130元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绝对是负担不起的。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4、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5、患大病所致。
众所周知,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其治疗费用对于下岗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
对于来访的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倾心竭力地进行帮扶救助,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如富利达公司职工王爱云夫妇下岗多年,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加之女儿考上大学,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况后,帮扶中心给与其2000元小额借款,扶持她做起了生肉加工生意;每年向她女儿发放助学金1000元,帮助完成学业;逢年过节,帮扶中心还要对她进行走访慰问,给与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如今,在王爱云的努力下,生意红红火火,完全脱离了贫困,女儿毕业后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每当她提起工会,总是激动得泪流满面:要不是工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工会的恩情。吕毛是冶金厂特困职工,因无钱买房,常年在沙河上的一条小船上居住。双节期间,帮扶中心救助他400元钱,帮他度过了一个温馨的春节;节后,我们又积极与房管局联系,协调他享受了财政差额贴补的廉价租房政策。现在吕毛逢人便说:帮扶中心帮了我的大忙,工会真是我们职工的娘家人啊。
两年来,帮扶中心急为困难职工所急、想为困难职工所想、帮为困难职工所帮,切实解决了与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委政府与职工群众的绿色联系通道。困难职工在感激工会的同时,更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八、存在问题
1、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
3、帮扶力量有限。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八、建议
1、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帮扶中心的所有工作,是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排忧解难,政府理应支持。当然,要使领导认识上取得一致,工会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来自企业和职工群众实际的第一手材料来证明帮扶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以工作实绩不断取得党和政府的认可。
2、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目前,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要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时帮扶中心与工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合力,共同帮扶困难职工。
3、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要通过政府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工会要加大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帮扶中心。
4、建立帮扶中心工作长效机制。一要健全制度。帮扶中心要建立信访接待、职业介绍和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项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二要配备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将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帮扶工作队伍中来。三要加强对帮扶中心的组织领导,工会主要领导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帮扶中心工作,对职工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