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艺装备管理制度
工艺装备管理办法1、2、3、4、目的: 为满足产品的设计要求,提高产品质量而提供适宜、有效的工艺保障。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职责: 由技术质量部归口管理。内容和要求:
4.1、技术质量部依据产品的要求及相关合同(协议)提出满足最终产品要求的工艺装备申请并组织实施。
4.2、技术质量部负责将相关的设计评审文件呈报主管领导审批。
4.3、生产部按审批后的申请、资料组织安排加工、制造,满足要求。
4.4、技术质量部对工艺装备进行验证,以证实该装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4.5、使用部门经过对产品的试加工,达到技术要求的工艺装备,判定为工艺装
备合格。
5、工艺装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
5.1、工艺装备应指定专人使用和保养,并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主
管部门反映。
5.2、工艺装备应按产品及其用途进行标识。
编制:赵义平
审核:张海军
批准:景茂山
第二篇:工艺管理制度
聚氯乙烯分厂工艺管理制度
为了强化分厂工艺管理,更加有效的控制各项工艺指标,使各位员工能很好完成公司落实给分厂的生产任务,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产质量管理
1、产量按照分厂产量细化进行完成,考核根据每月《聚氯乙烯分厂绩效考核产量挂钩考核补充办法》执行。
2、质量按照分厂《聚氯乙烯分厂质量管理制度》执行。
二、工艺记录管理(原始记录指所有与生产有关记录:包括工艺报表、班长交接班记录、巡回检查记录等。)
1、DCS记录书写统一用蓝黑钢笔写的仿宋字,禁止涂改、乱写乱画和字迹潦草不整齐。现场记录统一用黑色油性笔填写,同样禁止涂改、乱写乱画和字迹潦草不整齐。
2、记录内容要填写完整、正确,生产线(A、B、C、D)、日期、班级填写正确,数据准确无造假现象。
3、记录统一按照夜、早、中从上到下整齐摆放(聚合入料记录按入料批次先后从上到下摆放,AB线放一起,CD线放一起),记录各班将自己记录摆放好交下一班,最后由夜班人员将前一天所有记录统一摆放。
4、公用记录统一按要求放置聚合DCS。
5、每周周末值班技术员的数据上报要及时(树脂产量、单体产量、加压泵流量9:00前报生技科,且用黑色油性笔填好分厂的产成品、消耗品出库单),周报表要一二期分开报,水表数也要及时上报。值班期间整理好记录,并按照时间顺序(参照原来摆放好的记录)摆放在记录柜内。
6、违反以上任何一条每次罚款50元,月累计达三次的个人在月度工艺学习会上作表态发言,月度记录书写较差的班组相关技术员在分厂周例会上做表态发言。表态发言态度不好的个人交厂办处理。
三、工艺指标管理
1、分厂每天对工艺指标进行抽查,每查出一项一级指标不合格罚款50元,二三级指标不合格罚款20元。未在规程内规定的指标按照三级指标处理。对于多次出现同一指标不合格且调整不及时的个人要求写检查,同时对其进行工艺指标抽查考试,根据考试结果考虑建议将其是否降岗。连带处罚当班班长20%。
2、对工艺指标检查发现有锁曲线、报假数据、随意更改指标值的个人情节较轻的每次罚款100元,连带班长、技术员各50元,情节严重的个人给予建议降岗或建议直接离开所在岗位,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责任。
四、工艺事故管理
1、发生工艺事故由当班班长以书面形式将事故经过在16小时内报工段技术员处,工段技术员在18小时内将事故原因、防范措施初步分析报工艺员处,最后由分厂召开事故分析会,将事故原因、防范措施于24小时内通报分厂全员学习。不按时上交的班组、个人罚款50元后报厂长督促。
2、工艺员对工艺事故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学习情况较差的组织工段或个人进行单独培训学习,直至所有人员受到教育。同时在分厂周例会上通报批评。
五、工艺联锁管理
1、一级联锁在原始开车、大修后配合生技科调试,并做好记录,未配合调试的工段视为未调试,处罚工段负责人100元,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公司制度处理。
2、二级联锁分厂牵头,工段负责联系分厂工艺员、电器、仪表相关人员调试,在调试确认单上确认后签字。未进行调试直接投用的对工段负责人罚款50元,造成后果的承担相关责任。
3、分厂级联锁解、投时必须办理联锁解、投作业证,存根交工艺员处,并由工段技术员口头通知分厂工艺技术员和主管厂长。私自解投的工段处罚工段技术员和当班班长各50元,造成后果的承担相关责任。
六、工艺运行方面
1、凡是影响系统稳定性(开停车、提降流量、产质量)的工艺情况工段技术员都要与工艺员沟通,以便分厂对外及时沟通。不沟通汇报或沟通不畅的每次罚款50元,造成后果者责任自负。
2、开停车、提降流量表(提降幅度在500以上时)及时填写,每写完一页由最后一名填写者将表交到工艺员处,不按要求交者每次罚款50元。
3、其他工艺要求下发的表格、记录都由最后一名填写者交表。
七、工艺技改(不包括设备、其他设施的技改)
1、工艺技术改造由工段提出改造项目。
2、由技术员、工艺员和主管工艺厂长现场定方案和实施步骤。
3、最后经厂长批准后经技术员打出方案(包括所用的材料、设备)报生技科。
4、获批后的技改项目由工段技术员组织实施,分厂跟踪检查。不安上述程序进行的技改为违章改造,分厂将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对批准的技改改造较慢或不进行的每迟一日对工段负责人罚款50元。
5、实施技改效果较好的提出工段或个人根据公司的管理制度给予奖励外,分厂给予100-500元的奖励。
八、工艺指标、配方变更的管理
1、对变更的指标或配方由所在工段技术员提出,经分厂讨论通过后由工艺员填写变更审批单报生技科批准。
2、生技科批准后工艺员将变更指标或配方发给工段技术员,工段技术员通知所在工段所有人员,并说明变更原因。
3、分厂工艺员负责对变更指标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对变更指标学习不好的班组分厂利用其休假期间进行集中培训,直到所有人员学会为止。
九、助剂管理
1、杜绝助剂的浪费,发现现场有助剂泄露、抛洒或人为浪费的工段,每例对负责人罚款50元,当事人每次罚款100元。
2、领用助剂随领随交出库单,出库单交至工艺员处,出库单迟交一日罚款20元,每月月底一次性核算。
3、各工段根据自己助剂的用量和库存及时报所需助剂的计划,对计划填报不及时的工段将担负其所造成一切生产后果。
4、助剂消耗以公司的定额为准。
5、杜绝使用过期助剂,使用过期助剂的工段和个人每次罚款100元,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其相关责任。
十、工艺跑、冒、滴、漏的管理
1、现场发现工艺跑、冒、滴、漏在分厂周例会以图片形式播放。
2、能及时处理的跑、冒、滴、漏不及时处理,按如下处理:水线每个漏点迟处理一日罚款20元,蒸汽线每个漏点迟处理一日罚款50元,单体或有毒、有害类的物料线每个漏点迟处理一日罚款100元。
3、对不能及时处理的漏点(主要水线、蒸汽线等无毒、无害类)及时挂牌,不挂牌的一律按第二条处理。
以上所有考核月底汇总交主管厂长处已备月底绩效考核时参考。
聚氯乙烯分厂
二○一二年四月四日
第三篇:工艺管理制度
gz-scxb-15版本:a修改状态:0 XX年1月1日实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和健全工艺管理,加强生产责任制,严肃工艺纪律,以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目的,特制订本制度。第二条:工艺管理是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基本任务是:组织制定,执行各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及其它以此为中心的各项规程,督促、检查以生产工艺技术规程为中心的各项技术规程的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改造生产技术,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活动。并参与组织技术措施的实施;组织工艺查定和对工艺路线、工艺流程的技术经济评审,通过调查研究和生产实践,使各种规程制度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第三条:工艺管理工作要同挖潜,革新、改造,以及新技术应用相结合,必须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相结合;工艺管理还要与搞好环境保护,开展安全无事故活动相结合.第四条:工艺管理的日常工作:
1、组织制订或修订产品或生产装置的工艺规程技术文件(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2、组织制订或修订各级工艺控制指标,操作指标,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3、对现有的产品生产工艺,原材料消耗,以及中间控制进行定期的分析与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制订原始记录,工艺控制台帐、组织工艺技术分析
5、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
6、组织和参加工艺查定工作。
7、配合技术情报,技术档案部门,收集和整理
国内外有关工艺技术资料。
8、开展技术交流和协助开展技术教育活动。
9、参加新产品技术鉴定工作。l0、参加制订和修订技术改造计划和长远规划工作。第二章工艺规程的编制和管理第五条:凡正式生产的产品和装置均需制订技术标准,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分析规程,均应该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批准,并给予受控编号后,方可贯彻执行.第六条:工艺规程是生产的法规,是各级生产指挥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技术依据。工艺规程包括了产品的工艺路线和流程图,产品的质量,工艺和主要技经指标等基础资料。岗位操作法是按照工艺规程和生产实践经验组织编制的,是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必须共同遵守,执行的基本依据。工艺规程内容:一.产品概述1.产品名称、化学结构式、主要理化性质2.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规格、包装贮运方式3.主要用途、使用方法须知二.原辅材料1.原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2.辅助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3.其它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三.生产工艺过程1.工艺沿革(包括装置能力、技术进步等内容)2.化工工艺路线及其技术依据3.主要化学反应及副反应4.主要物料的平衡及流向5.工艺过程及流程图四.生产控制技术1.配方和配料(可列配方编号、配方另立)2.工艺控制点示意图3.各项工艺操作指标4.主要生产工序的控制方法5.中间控制技术及检测手段6.其它五.原材料动力消耗定额六.安全生产技术1.使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一览表2.易燃易爆工序岗位一览表3.安全生产的贮存、运输要点4.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处理方法5.工业卫生与劳动保护措施七.环境保护1.三废排放示意图2.三废排放及其治理3.三废排放地方标准与现状对比4.副产品回收的综合利用八.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1.工段岗位划分示意图2.工段岗位的定员3.单位产品所需工时、产品生产周期4.原始记录和工艺台帐的表式九.设备
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十.仪表计量一览表及主要仪表规格型号附录
1、有关的理化常数、曲线、图表、计算公式等
2、工艺操作指标修改情况(年份、修改内容、技术依据等)
3、工艺查定的情况(年份、查定内容、查定结果)岗位操作法内容:一.岗位任务、岗位编号二.工艺操作指标一览表三.中间体和本岗位制成品的质量标准或规格四.原辅材料或其他材料规格、性能五.岗位工艺流程图(带控制点)及叙述六.生产操作方法和要求1.开车①.开车前准备②.正常开车及操作2.停车①.正常停车②.临时停车③.紧急停车3.生产操作4.原始记录格式和要求七.常见不正常现象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八.生产控制与分析九.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和重点操作复核制度1.交接班制度2.巡回检查制度①.巡回检查制度②.巡回检查内容3.重点操作复核制度十.安全生产十一.工业卫生与劳动保护十二.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十三.设备仪表一览表十四.计量器具及仪器仪表的检查及校正第七条:现有产品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等技术文件由生产运行组织制定和修订,相关部门会签。第八条:新产品在试车前,技术发展部应根据试验情况,制订暂行工艺规程和操作法,内容应包括产品概述,原材料,辅助材料规格,化学反应,工艺规程,技术安全,原材料消耗定额与三废治理等方面,待正常生产一年后,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正式的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第九条: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人操作经验的积累和技术革新成果的推广,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变化,需要对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定期或及时组织修订。第十条:工艺规程的修改,特别是涉及到能耗、单耗和工艺控制点的更改或指标更改,各分厂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或更改申请,经生产运行部审查,技术副总经理批准同意后,方可执行。第三章生产工艺控制第十一条:为保证生产按预定的工艺过程和目标正常、安全地进行,工艺规程规定对能够明确工艺要求或操作依据的各道工序建立工艺控制点和操作控制点,规定中间控制指标,各工艺控制点和操作控制点均需配置在线仪表或配备取样、检测、分析人员按规定的取样方法和测试频率以及分析方法,对规定的测试和分析项目进行分析,做好原始记录,并作好反馈工作,第十二条:中间控制指标的执行,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产量、质量、单耗、安全等各项指标的完成。中控指标是化工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指标,因此认真地执行工艺规程,严格工艺纪律,加强中控
管理将对化工生产连续,稳定、安全地运行起重要的作用,第十三条:中控指标的管理:(1)中间控制指标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分为三级,即公司级控制指标、车间级控制指标和岗位控制指标。分别由公司、车间、岗位三级管理。(2)分厂每旬进行一次工艺抽查,生产运行部每月进行一次的工艺抽查,抽查结果填入“工艺抽查记录表”。(3)生产运行部每月根据工艺抽查情况对工艺合格率进行汇总统计,并建立台帐。(4)生产运行部应把公司级中间控制指标汇编成册,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第四章生产岗位原始记录管理第十四条:为及时掌握生产技术经济活动动态,保证产品质量,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方面的变化情况,必须建立原始记录。第十五条:原始记录是通过一定形式,按照规定要求,用数字或文字,对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每项具体事实所作的最初的直接记录。原始记录是各种工艺、技术、成本、原材料消耗统计的最主要的依据,是生产工艺过程分析的基础资料。第十六条:原始记录的内容。
1、各生产岗位的操作记录。
2、质量分析记录。
3、重要参数的仪表记录。
4、设备运行参数记录。
5、交接班记录。原始记录还必须详细写明生产情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效果。改进建议等。第十七条:原始记录的要求:要使原始记录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原始记录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性:原始记录应全面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活动,每个生产过程,每个环节都应有原始记录,否则会产生生产过程的失调,系统的不稳定以及发生操作事故与安全事故。
2、及时性:原始记录要及时,传递要快,使它能及时反映生产动态,掌握生产过程的变化,为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事故发生创造条件。
3、准确性:准确地填写原始记录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原始记录一定要真实可靠,不能“假数真记”或“真数假记”,这样的原始记录加工出来的信息、便是“仿信息”对生产、指挥、决策将造成危害。
4、适用性:原始记录内容要符合实际要求,简明扼要,便于系统整理,便于分析。
5、统一性:在企业的同工种、同工序、同岗位、应尽可能采用统一的原始记录便于比较分析.6、严肃性:各岗位在填写原始记录时,要保持其整洁,清楚,字迹工正,要随时作好原始记录的整理分析.原始记录要保持其“原始”的面貌,不得随意涂改,复制,要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第十八条:对全厂各生产岗位上的原始记录时间统一规定为正点抄表(仅指每小时抄一次表的岗位)第十九条:原始记录格式的制订与修订。各生产车间根据各岗位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分析的需要,制订原始记录的格式,报生产运行部批准后正式使用,原始记录应随生产技术经济活动的变化而作相应的变化,原始记录表式的修改由分厂提出申请,报生产运行部批准后方能实行。第二十条:原始记录的管理原始记录由各岗位认真、如实地填写后于次日及时交车间汇总。车间工艺员对每天上报的原始记录进行分析,对所发生的问题进行处理,对涉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的主要参数进行登录,并建立相应的工艺,技术台帐。车间统计应每天对涉及产量、成本、质量等主要经济指标按要求登录并将这些数据及时报各有关部门,原始记录数据由车间按年、月整理成册,存放三个月后交分厂生产运行科归档。生产运行科对原始记录的保存期一般为三年。第五章台帐、资料第二十一条:台帐是把原始的主要数据(为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所需要的数据)分类按时间顺序汇总在一起的记录册、为便于比较分析,应按不同要求、定期保存。为工艺管理所需要的台帐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1、工艺指标执行合格率台帐
2、原辅材料、中间控制分析台帐
3、主要能源消耗台帐
4、综合统计台帐
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统计台帐第六章技术分析第二十二条:及时地从技术上分析生产动态,找出薄弱环节,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有效地指导生产,并为挖潜、革新改造提供可靠的依据,是保证和改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第二十三条:技术月报。是在原始记录及台帐的基础上,对生产技术经济状况、运行状况和工艺控制状况进行的综合统计分析.各分厂的技术分析月报应于次月3日前,上报生产运行部。生产运行部次月5日前完成公司的生产月报。第二十四条:生产运行部应定期组织工艺会议,对生产情况进行分析,交流技术工作经验,促进工艺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七章工艺查定第二十五条:工艺查定是在规定的时间与范围内,同时测定工艺及设备的各种参数及化验分析等第一性数据,通过核算、分析,以确定装置或设备的实际状况(如能力、负荷、效率、质量、单耗、三废等),从中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
以改进。第二十六条:工艺查定是工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必须为提高产品质量服务,为节约能源服务,为降低原材料消耗服务,为治理三废、消除污染服务,为挖潜服务,为提高生产效率服务,根据生产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工艺查定或主要工艺设备的局部查定。第二十七条:对新工艺,重大技术措施,及重要技术改进等应按规定考察时间进行查定,通过查定结果的分析,鉴定技术改造取得的技术经济效益,并提出再改进的方案,不断进步。第八章工艺纪律第二十八条: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工艺指标等技术规程和管理制度一经审查批准后,各有关车间、职工和各级干部都必须严格遵守,有关部门应协同技术部门共同监督,保证工艺规程等全面贯彻,对未经批准的、不符合技术管理和工艺规程的一切指标命令,车间和岗位操作人员有权拒绝执行,并应立即向主管部门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厂、车间生产指挥人员有紧急处理权,事后要及时报生产运行部和有关部门备案。第二十九条:为了提高工艺指标合格率,车间(班组)应对操作工人经常进行下列内容的培训和教育,(1)加强思想教育,使操作工人了解严格贯彻工艺规程,按要求操作,对优质,高产,安全,低耗的重要意义。(2)加强工艺知识培训,除系统地讲解有关工艺的基础知识外,重点要讲解与本岗位有关的工艺技术文件的内容和要求。(3)严格工艺纪律,对违反工艺纪律,违章操作而造成事故的应按有关管理条例严肃处理。第三十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属生产运行部。第三十一条:本制度自主管副总经理批准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工艺管理制度(定稿)
工艺管理制度
xxxx年10月1日发布xxxx年10月1日实施
xxxx
工艺管理制度
1.总则
机械制造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准备,计划调度,加工操作,安全生产,质量检查和劳动组织的技术依据。现代机械工厂是一个复杂的制造系统,整个生产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工艺活动,工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工艺管理,提高工艺水平是企业实现:“上品种,上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企业领导要重视工艺工作,企业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工艺管理体系,充实工艺技术力量,认真实行岗位责任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工艺部门和工艺人员的作用。要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不断改善工艺管理完善工艺文件,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实现文明生产。
2.工艺工作范围
企业的工艺工作主要包括工艺技术和工艺管理两个方面,具体内容有:编制工艺发展规划;制定工艺技术改造方案;审查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制定新产品的工艺方案;编制、管理和贯彻批量生产产品的工艺文件;制定工艺管理制度和工艺纪律,并组织落实和考核;设计工艺装备;制定材料工艺消耗定额;参与新产品开发和试制;验证工艺和工艺装备;开展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贯彻与制定工艺标准;组织开展工艺方面的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新技术推广、交流和开展工艺情报、信息管理工作,以可靠、先进、合理的制造工艺,保证稳定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
3.组织机构
3.1 为加强工艺管理,企业应本着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有利于提高工艺水平的原则,根椐我厂规模建立两级工艺管理体制,即厂级工艺部门,车间工艺机构。车间的工艺机构在业务上由厂级工艺部门领导。
3.2 总工程师和主管工艺的副厂长领导组织全厂的工艺工作,对正常开展和提高工艺工作水平负责。
3.3 工艺工作人员应是经过专业学习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以从实践经验丰富、经过专业培训、并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工人中培养选拔。
要重视对工艺人员的培训、考核、晋升和奖励工作。
4.编制工艺技术发展规划
4.1 工艺技术发展规划是企业技术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三上一提高”的重要保证,由产量总工程师组织厂级工艺部门编制。
4.2 编制工艺技术发展规划是企业技术发展规划,必须贯彻远近结合,先进与选用结合、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方针。其内容包括:为贯彻工艺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品种,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降低消耗,解决技术关键和改善劳动条件而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调整工艺路线,更新改造工艺组织措施,以及研究、开发、引进、采用和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提高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的发展规划。
5.产品工艺性审查
工艺部门要参与新产品开发调研,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制造技术和用户意见,对产品进行工艺性分析,提出具体保证质量的措施,负责新产品设计结构和产品图纸的工艺性审查。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先进性的前提下,论证产品制造工艺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审查工作要有合理周期,审查不履行会签手续的一律不得在生产中使用。
6.编制工艺方案和工艺规程
6.1 工艺方案是生产技术准备工作重要的指导性文件,由企业的工艺部门负责编制,总工程师批准,据此进行工艺技术和编制产品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是编制工艺规程和分车间加工的依据。
6.2 工艺规程是指导加工操作和装配的基本技术文件,是编制与管理工时定额的基本依据;由企业工艺部门根据有关工艺标准与技术要求编制。老产品工艺规程的补充和调整,可由车间提出意见,由企业工艺部门统一进行审批和收发修改。
6.3 工艺规程要简明、易懂。样机试制和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可编制必要的工艺规程,成批生产的产品要具有完整的工艺文件。
所有工艺文件的原件、底图等要归入资料室存档。
7.工艺试验和评定
7.1 新产品试制通过审查后,必须经过小批量试制阶段,及时对产品工艺工装进行验证,方可投入到批量生产中。如违反上述原则,出现问题,责任由违者单位个人负责。
7.2 生产车间在零部件加工前,应对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的质量,毛坯(铸、锻件)与零部件尺寸,精度进行检验,并须符合工艺要求,如达不到要求者有权拒收或不进行流转加工;对有关设备工装模具应进行检查,确认其工作性能稳定可靠,检查结果应作记录备查。对设备、工装模具达不到要求者,车间应进行信息反馈,车间一律不许私自做主投产使用。
7.3 加工过程中,应按规定查验各项参数,并须符合工艺文件要求和做好记录。
7.4 工件完成后,应按规定数量、项目及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评定质量等级,并须满足工件相应的技术要求。
7.5 对有规定要求的技术操作工(如大、精、数控、数显、稀少的设备操作工、焊工)和检验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取得操作合格证,方能进行相应等级的操作和检验工作。
8.编制工艺定额
8.1 产品材料工艺定额由工艺部门负责编制。材料工艺定额必须力求先进、合理。
8.2 样机试制阶段,可采取估算定额,成批生产阶段,应编制正式的材料工艺定额。因设计、工艺的改变或节约措施的实现,应及时修改材料工艺定额。临时性代用,可不修改定额,但需做好记录备查。
8.3工时定额由工艺部门和劳资部门共同编制。
9.工艺装备的设计和管理
9.1 工艺装备在技术上要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力求达到先进合理安全可靠。样机试制及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只设计确保加工质量必不可少的专用工装;成批生产的产品,应根据批量、规模,设计齐全的专用工艺装备。
9.2 产品工艺装备的设计,由企业工艺部门负责。工装模具的工艺编制及工装设计由生产车间的工艺组或工艺员负责。重大关键装备的图纸要组织有关制造、使用等部门认真审查会签。
9.3 要积极采用先进的工艺装备设计方法,开展工艺装备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工作,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以利于产品换型改型,简化工艺装备管理。专用工艺装备和工装模具必须经过验证合格后,方能移交生产使用。
9.4 工艺装备设计、制造与调试应纳入企业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加强工艺装备的管理,妥为保管和维修;保持精度和使用性能。自制的专用工艺装备和结构复杂、精度较高的工装模具应经过生产验证,进行技术鉴定验收。自制专用设备验收合格后,纳入固定资产并由设备部门进行管理。
10.工艺技术研究和开发
10.1 建立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机构。要配备技术力量,充实试验条件,能主要从事本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技术的开发研究,移植推广和消化新工艺、新装备以及新技术成果,不断提高制造技术水平。
10.2 掌握国内外的工艺技术动态,加强工艺情报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管理;开展工艺技术经济和管理办法的科研工作。
11.开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11.1 群众性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是提高工艺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工艺部门应积极组织或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此项活动。特别应注意经常组织总结和传授老工人的工艺技术诀窍。
11.2 经鉴定、验证的重大工艺革新成果应纳入有关技术文件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起草人:王书香 程书芬 霍计林
第五篇:工艺管理制度
工艺管理制度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规范工艺指标的制订和修改程序,特制定本制度。管理内容及要求
2.1 制定与修改申报
2.1.1在程序文件规定范围内的指标制定与修改,由车间提出书面申请,生产综合部审核,填写《工艺指标更改通知单》,经主管生产副总经理审批签字后(一式三份,车间一份,岗位一份,安全生产部一分),才能执行`。
2.1.2 在程序规定范围外的指标制定与修改,由车间提出书面申请,生产综合部报主管生产副总和公司总经理审批后,方可实施。
2.1.3 新建项目的指标与修改,由车间拟定后,提出书面申请,安全生产部报主管生产副总和公司总经理审批后,下发执行。
2.1.4 各岗位未作修改的工艺指标按原有的指标执行,安全生产部将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2.2 车间接到《工艺指标更改通知单》后,一日内必须发放到岗位执行,一份车间存档,一份贴至岗位,同时原工艺指标作废。
2.3 生产综合部安排专人对工艺指标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对不合格工艺指标进行考核。安全生产部将对不合格工艺指标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达标措施,并做好记录,上报主管生产副总经理。3从文件日起执行,由生产综合部负责解释,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