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兵王建波同志的主要事迹材料
该同志1998年毕业于交通部呼和浩特交通学校路桥专业,同年8月由总公司分配到二厂工作,目前在二厂从事技术工作。2004年参与了润扬大桥主桥交通安全设施工程、苏州绕城高速西南段隔离栅工程、淮安船闸标志、润扬大桥南接线伸缩缝安装工程,在这些工程项目部担任项目总工。几年来该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好学上进,敢于吃苦,甘于奉献,出色的完成了厂里交给的各项任务,所参建的工程项目均被评为优良级,曾获得2000年度公司先进个人、2002年度二厂先进个人、2003年度公司标兵称号。
一、积极参与工程建设,敢于吃苦,甘于奉献
2004年,二厂中标工程创历年最高,但技术人员相对较少,因此需要一个技术人员身兼多个项目,交通安全设施工程量不算太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施工中的一些程序例如:从施工组织设计报审、开工文件审批及个中原材料的各项报验到工程计量及竣工资料等等是与大工程项目一样的,工作是比较繁重的王建波在担任润扬大桥主桥交通安全设施项目总工的工作时,工作量本身就比较繁重的情况下,能够本着自己多吃点苦,要为厂分忧的精神,又承担了苏州绕城隔离栅、淮安船闸标志、润扬大桥南接线伸缩缝工程的项目总工的工作,由于这些工程几乎是平行进行的,他一个人要来回奔波于几个工地,挤公共汽车,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了,此间需要的是一种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他做到了,他的爱人在生孩子的时候,需要他,但他奔波于各个工地,没能回来照顾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目前,这些工程除润扬大桥主桥交通安全设施工程还在施工以外,其它的工程都已经顺利完工了,工程质量优良。
二、工作积极主动、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很抓质量
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当前交通工程建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就是工程质量的竞争,工程质量的好坏与项目部的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项目总工在项目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王建波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工程管理,对于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能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对于出现的隐患,处置果断,消除隐患及时。以润扬大桥为例,润扬大桥交安设施工程是润扬大桥的面子工程,对整个工程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工程建设初期就确定了“确保工程内在质量,特别注重外观质量”的方针,比如在护栏工程的施工放样开始前,需要提供路基路面的宽度,但设计图纸上没有,按以往的的通常做法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推算,但不准确,为了减少日后的麻烦,确保施工质量,王建波能积极与大桥指、设计院联系,最后在路基施工单位的帮助下获得了如实可靠的数据,保证了工程施工的保质保量地顺利进行,消除了日后工程竣工验收是存在放样位置不准确的隐患;在隔离栅工程职工中,为了保证隔离栅的线形顺滑流畅,将影响线形的几处积水坑进行了回填,施工过程中破以往的先例使用了挖掘机,开了隔离栅施工使用挖掘机的先河,对于隔离栅部分外观质量不太好的网片采取了退货处理,目前该工程的各项技术指标控制良好。
三、勤奋好学、善于总结,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也要与时俱进,王建波能够自觉的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技术上渐渐的成熟起来,他还能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他人的成熟经验,并善于总结,在工作中,他常将遇到的并已经解决的一些技术难题,进行深入破析,多问自己及格为什么,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以后更好地为企业、为工程建设服务。
四、关心时事、力求上进。
能够经常性的读书积极听新闻,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动态。以开阔眼界,充实头脑,特别是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对党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实际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他不但在时事政治方面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国际声望的提升,还在有限公司的规章制度精研细读,在有限公司企业规章制度竞赛中,为我厂获得团体第三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要在交通工程建设第一线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五、团结友爱,热心助人
对待他人能以诚相待,待人友善,能够热心帮助别人,团结同志,对于别人的请教总是能热情地、毫无保留地给于解答;对于公司和厂里的捐资助困活动一向积极响应,每次必捐,从不落后。
六、有团队精神,能与人很好的合作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同时又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在竞争中有一种合作的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财务、材料等方面,需要合作和协同,该同志能与项目部人员、业主、监理很好地合作,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与别合作中能找准自己的位置,能做到该做主角时做主角,该做配角时做配角,在做好项目部里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能积极协助项目经理的工作,主动参与管理。在自身工作岗位上为二厂的经济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附件二
先进个人汪锡林同志的主要事迹材料
该同志在二OO四年度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脚踏实地,政治上能够自觉加强政治思想的学习,积极主动地向组织靠拢。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志,工作积极主动、精益求精,热爱并安心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工作态度严谨,服从工作安排,听从调遣,能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成绩突出,贡献不凡。
一年来,汪锡林同志任二厂的市场科科长,在二厂的经营活动中表现突出,二厂的市场科人手紧、任务重,肩负着全厂的业务重担,一年的时间里,二厂经历了多次的投标,该同志从头到尾全过程的参与,而且是主要的力量,无论是资格预审还是投标文件的编制和送达,他都在尽心尽力去做,忙里忙外,劳累奔波,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二厂的2004年全年中标率达30%,共计中标金额在3500万左右的成果有着他辛勤劳动的成果,饱含了他劳碌奔波,他在为二厂迈向明天铺设条件作不懈的努力,在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做着无私的奉献,工程来的不易,这里的辛苦是难以言表的,忙里忙外的奔波、资格预审和投标文件的编写,那就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啊!他在其中的努力是可见的,卓有成效的!
该同志还能立足本职岗位,在做好本职岗位工作的同时乐于助人,工作上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思想上力求上进,不断进取,加强学习,业务上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品德上能团结同志,乐于助人,忠于职守,组织观念上能积极向组织靠拢,服从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这些都是他的良好的品质,是值得称颂的。
文章出处:【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align='center'>color='red'>[1]
第二篇:王建光同志事迹
青春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异彩
——白山市江源区东风学校党支部书记王建光同志事迹
王建光,男,38岁,中共党员。1995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现任白山市江源区东风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16年来,王建光同志始终坚守在山区教育的第一线,从容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创先争优的真正含义,在平凡岗位上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采。
一、坚定信念,扎根农村教育献青春
对党无限忠诚,献身山区教育事业,一直是王建光的决心和誓言。1995年,王建光毕业于白山师范学校,他放弃了条件优越的区直学校,来到了艰苦偏远的农村学校,一干就是16年。在这期间,他先后担任过五岔小学、城墙小学和东风学校校长,由于学校师资短缺,他还兼任过班主任,直到现在仍然任课。在这几所学校工作期间,由于他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及对新时期教学理念的深入贯彻,因此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赞扬。
2004年,由于全区学校布局调整,城墙小学并入白山市第三中学,教育局长亲自找到王建光听取他对工作调整的想法,当时他完全可以选择到条件优越的区教师进修学校任副校长,但是他感受到了组织的重视和信任,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于是他毫不犹豫的选择到距离市区10公里的东风学校任校长。尽管他家离学校最远,可他总是每天第一个
到校,最晚一个离校。他每天骑车上下班需要两个多小时,一年四季风雨不误。特别是冬天大雪封路,部分路段他只能推车步行,有时干脆就住在学校,学校也就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他这种敬业精神感染了每一位教师,学校教师的出勤不知不觉得到好转。由于东风学校教学设施极其简陋,他的办公室也是由化学药品存储室改造成的。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时,看到他的办公环境对他是既同情又赞叹。面对这种条件,一部分教师接受不了,都想办法调走了,而王建光却义无反顾地坚持至今。
二、锐意进取,推进学校发展创佳绩
作为一名党员校长,王建光认为自己有责任带头改变农村学校的落后面貌,同时也对学校各项工作勇争前列充满信心。在担任城墙小学校长时,他提出了“以爱校为家为荣;以爱生如子为荣;以爱岗如命为荣;以爱书如渴为荣”的“四荣”办学理念和“让学生称心,让家长宽心,让领导放心”的“三心”办学目标。学校的书法绘画小组、文艺队、舞蹈队、体育队相继成立。定期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让家长和社会了解学校,共同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在王建光的领导下,城墙小学逐步变成了一所团结向上、充满凝聚力、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
东风学校是江源区非常偏远的中小学一体的学校,学额只有百余名,学生大都是周边的农村子弟,且问题学生较多,不是成绩差就是单亲孩子。家庭条件好一点的,都把孩子送到外面去上学了。王建光到任后,认真调查了解学校的实际困难,暗下决心,一定要办好这所学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王建光首先做
教师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能够安心从教。他经常说:“作为一名老师就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在我们手里耽误任何一个孩子。”7年间,学校教学成绩稳步提升。2005年中考,初三班级在仅有5名学生的情况下,2名学生考入了县高中。尽管学校条件差,可每名师生脸上都挂着微笑,因为这里有他们崇敬的王建光校长,他们在这里工作和学习感到开心。其次是想尽办法改善办学条件,一方面争取上级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15万元,又自己垫付3万元建成了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办学条件达到了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标准,使这里的孩子同样可以上微机课、实验课,接受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三、以身示范,带动基层教师做表率
王建光始终认为,自己既是校长,又是一名党员,处处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学校的各项工作他总是想在前,做在先。他虽然担任校长,但始终在一线任课,为其他老师树立了榜样。学校锅炉出问题,他第一个赶到现场;教室瓦坏了,他领着老师上房换瓦;灰棚掉了,他就当起了泥瓦匠带领老师进行维修;学生课桌坏了他又成了木匠……学校师生都被他这种亲力亲为的行为所感动,每个人都增强了主人翁意识,真正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
2010年江源遭区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水,东风学校及下属两所村级小学都面临被洪水冲毁的危险,面对汛情,王建光积极应对,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那段日子里,他坚持吃住在学校。夜里他几次爬上围墙头,查看水势,同行的李主任出于校长安全考
虑,几次劝他从围墙上下来,但他却固执地说:“不亲自看到水情,我心里没底呀!”其他老师劝他回办公室休息一会儿,让别人轮流查看水情,他却说:“这里很危险,别人不要靠近。”在整个抗洪期间,他奔走于三所学校之间,十几天都没有踏入家门。在他的带领下,全校男教师全部参加了这次防汛抗洪工作,任何人都没有怨言,表现出了极高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感。由于王建光指挥得当、措施得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国家财产的损失。教育局党委对王建光给予了通报表扬,专门下发通知,号召全系统党员干部向王建光同志学习。
王建光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组织的充分肯定,他曾先后被评为县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市级“教学能手”、校园校舍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省级勤工俭学先进个人;国家级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等。
宝剑锋从磨砺出。王建光同志正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誓词,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让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异彩。
第三篇:王锦波事迹
让爱与你我同行
当繁花盛开的五月悄悄来临,当万紫千红的季节换上新装时,有一位伟人在这样的日子里默默走过,她对事业的执着,对真理的求索,至今令我们感动,引导着我们一步步前进,激励着我们以实际行动完善自我,用更好的行动照顾和关怀患者,更多的考虑患者的需求,提供更完善的优质服务。
有人说过:创优无止境,服务无穷期。我们每位医护人员也深知:患者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人民的心中就有多重。所以我们时刻将南丁格尔“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牢记在心,将爱心和温暖更多的献给人民群众。为了创“百姓满意医院,争当优质服务标兵”,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我院本着“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服务,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为了让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我们新增了科室,美化了医院环境;为了提高医疗水平,我们引进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完善了各项设施;为了提高服务水平,我们加强了医护人员的业务和综合素质培训,在全院开展讲究服务礼仪,规范举止行为的活动,让患者真正的舒心和满意。
我们的职业被人们尊称为“白衣天使”,而如何才能够从心出发,把工作做的更好呢?好,即完美。完美的工作就要求我们全心投入,真诚相待。我从事护理工作五年多了,从自身经历中,我真切的体会到我们的工作有多苦有多累,又有多重要。打针、发药、铺床、输液,在苦中感受呵护生命的快乐;交班、接班、白天、黑夜,在累中体会自身价值的意义。在血染的伤口边,我们走过了炙热的青春年华;在白色的氛围中,我们用真情丈量着无数个夜晚的漫长。我们在亲人的期待里,把自己奉献给了一个个身患疾苦的病人。
当患者一个个痛苦的来,又一个个健康的走,虽然每天留下的是一身疲惫,换来的却是他们的身心健康。虽然辛苦,但再苦再累也不会改变我们服务的志向,因为我们有优秀的楷模,有坚定的信念,有南丁格尔的精神。我们作为护士能够继承南丁格尔的事业,心中充满着前所未有的豪情。
岁岁年年多少事,迎来送往何其多。有人算过,一个晚上,上班的护士全部走下来的路就有四五十里之多,也许您不相信,但是请您看看护士姐妹们小腿上那盘曲的静脉曲张,您就明白了。中国有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长征之路、登极之路,我们脚下的路能与之媲美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条路同样用热爱、执着、奉献和牺牲刻写着里程和路标。
崇高源于微小,收获来自付出。正因为我们对基础护理的重视,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我们的付出才得到了病人家属的认可。
一名真正的好护士不仅是技术上的顶尖人才,而且是最有爱心、最有耐心的。这爱心和耐心是上帝赐给天使的翅膀,是天使带给病人的礼物。
在我的心中,病人就好比生了疾患的树,但愿我们的帮助如阳光雨露,能给他们一个顶顶茂盛的郁郁葱葱,愿他们茁壮健康;在我的心中,病人的愁苦如乌云漫天,愿我们的关怀如同和煦春风,吹走愁云,展现阳光灿烂一片晴空。是什么让我有如此坚定的信念?是相信我有帮助病人的能力,既然穿上了这身洁白的护士服,我就会勇敢地走下去。我们一定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服务,做好优质护理服务的示范病房。
白衣天使,用自己的真情造就了一片幸福,用自己的爱心守护了一方平安。少了对亲人的问候,却少不了对病人的照顾;少了与恋人的相聚,却少不了对病人的关怀。不是不想浪漫,而是想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不是不爱家人,而是无法割舍对这份职业的牵挂。他们没有悲壮豪迈的言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他们只有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真情和爱心。
曾经有人说过“拉开人生帷幕的人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护士”。是啊,在人的一生中,谁都无法拒绝天使。我们是这个城市时刻与生命同行的人,是关注健康和爱的使者。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护士自身的价值,我工作、我快乐、我繁忙、我幸福,让它永远成为我们骄傲的主题,让爱永远与你我同在。
神经外科二区 刘良子
仁者仁心
-----记我院肝胆外科王锦波博士
王锦波,中共党员,医学博士,解放军第371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国际苏丹维和医疗队队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立即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在军区和院首长的统一指挥下,我院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医疗队,肝胆外科的王锦波教授就是第一批进入灾区的医疗队员之一。
1995年7月王锦波以优异的成绩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我院工作,在肝胆外科领域一干就是17年。这次灾情发生后,王教授就在第一时间向院党委请战:如果组建医疗队,请一定批准我参加。医院考虑他年龄较大,又身患颈椎病顽疾,没有批准他的请求。随后,他又连续向院党委请战10余次,坚决要求参加医疗队,到灾区一线救治伤员。12日下午,他刚从手术台下来,正在病房巡查病人时,接到了组织前往灾区救援的命令,还来不及回家收拾行李,在与妻子简单告别后,在当晚11点就匆匆踏上抗震救灾的征程。作为我院医疗队中肝胆外科的专家,王教授也是我院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
在13日清晨到达灾区后,王教授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医疗救治行动中。在随后的上百小时内,他几乎不眠不休,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与死神争夺着每一分每一秒,在挽救灾区人民生命的同时谱写着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本色。由于受灾人数极多、受伤情况严重、医疗人员短缺等复杂情况,王教授与医疗队其他专家一道不顾疲劳,有手术就上,除救治本专业范围的伤员外,还积极参与骨科、神经外科及其他科手术,总共完成各类专科手术80余台,展现了他高超的医疗技术和扎实的专业素质。
由于卫生、饮食等生活条件艰苦,加上几天来一直长时间的站着做手术,王教授的颈椎病又复发了。但他从未对任何人提起,一直咬紧牙关,强忍疼痛,坚持站在手术台前,坚持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上。在给妻子的短信中,他这样写道:“灾区人民伤亡太惨,损失太重,那么多重伤员等着我救治,我心急如焚啊!部队把我培养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现在是我为国家为人民尽忠尽孝的时候了!”
一名50多岁的知名外科专家,一名28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一名17年工龄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在家人眼里,他是称职的父亲、孝顺的儿子、合格的丈夫;在同志面前,他是忘我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好榜样;在灾区群众心目中,他是不辞辛劳、爱心仁术、鞠躬尽瘁的救命恩人。王教授无愧为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无愧为革命军人的光荣使命,无愧为医务工作者的光荣职责!
生命的守护者
群众的贴心人
371中心医院
——记解放军第371医院肝胆外科王锦波博士
人们通常将医生比做白衣天使,可新乡市解放军第的王锦波博士更愿意把自已看成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白衣卫士。工作三十余年来,他对医学前沿的探索坚定而执着,对寻医问药的患者细致又耐心,他总是说“做医生,道德是最重要的,一颗真心实意为病人着想的心就是一剂良药。”
1995年秋,当王锦波博士刚刚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分配到我院工作时,初出茅庐的他自知学识尚浅,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他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观摩着。除了精读大量国内外医学专著外,他还多看病例,观摩上级医生的查房与手术。病房内,病床前,他总是在孜孜不倦的钻研业务知识。1998年博士毕业后,他毅然放弃留在肿瘤医院工作机会,回到基层医院,致力于临床上多发、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完成了一批乳腺癌根治术、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胃癌全胃切除空腔代胃术、肝叶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和肠道肿瘤切除等高难度手术,填补了本区多项技术空白。在他的带领下,我院肝胆外科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不断改进手术方法,不断提高开展大型外科手术能力,整体医疗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步成长济南军区的肝胆外科中心,并在本市医务界享有一定声誉。
作为一名医务界老党员,他总是告诫身边的年轻党员要以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要在促进医疗技术发展中以创新精神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近年来,在医院的大力扶持下,他又组织院内青年骨干力量,针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肿瘤病人,利用介入治疗、体内γ刀和高能聚焦热疗等技术进行综合治疗,使得这些晚期癌症病人延长了生存期,减轻了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多年的临床工作使王锦波博士认识到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除了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作铺垫,更需要千百次临床手术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可以说患者既是医生的老师,又是医生的朋友。正是带着这种理念和情感,王博士拉近了与患者间的距离,尤其是面对一些危重病人,他总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一年国庆节,医院收治了一位胰腺肿瘤病人。王博士为她施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一种极其复杂且创伤很大的腹部手术。术后患者病情变化无常,需要随时更改治疗方案和药品。为此他一连几天没回家,在医院对患者进行全天观察,根据病情变化,找准病因,对症治疗。几个日夜的连续工作,使他消瘦了许多,但看到患者病情逐步稳定,他的内心由衷地感到满足。患者家属感激地对他说:“王主任,您比我们家属还累,我们还有倒班休息的时间,您却一直守在医院,真让我们过意不去呀!” 此时的王博士只是憨厚的一笑,继续投入到救治其他病人的工作中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博士的仁心仁术使他获得了许多患者的信任,一些患者自身治愈后又介绍家属及亲友找他治病,有的患者更是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前几年,一位东北来的小伙带着自己的爱人找他看病,他不解地问:“你们在东北怎么知道我的?”这个青年的一番话道出了原委,原来几年前,他路过这里出了车祸就是王大夫给做的手术,感觉效果挺好,很信服他的医术,才将妻子送到这里来看病。
作为一名临床外科医生,工作中常会遇见患者家属送“红包”、请吃饭的情况,而王博士一直认为,如随波逐流,不仅有损于白衣天使的声誉,而且还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因此,每当患者家属以不同方式给他送“红包”时,他都婉言谢绝,实在推脱不掉的,就先暂时收下,以打消患者及家属的顾虑,等患者痊愈出院时,再将“红包”交给护士长由他们退到患者及家属手中,有时干脆把钱交到病人住院押金里。这样的事情,一年不知要遇到多少次,他都采取不同方式一一退回,许多患者及家属深受感动,便再次送来锦旗、镜匾、感谢信,以表达他们的心意,赞誉这位“医德高尚”的好医生。每当这时他总是说:“我们退回的是„红包‟,换回的却是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信任。”由于他的表率作用,也带动了周围的医务人员,他们不计报酬,认真履行医生职责,热情为患者服务。
多年来,王锦波博士一直保持着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服务热情,对同事平易近人,对生活易于满足的态度,用朴实的行动实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医生救死扶伤的铮铮誓言,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精神,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第四篇:王立波先进标兵主要事迹材料
先进标兵主要事迹材料
王立波同志任单侯矿综采一队队长一年来,被大伙称为区队改革发展路上的“领头羊”,多次获得矿级、蔚州公司级各种表彰。他处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一年来,他求真务实、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全队生产经营指标屡创新高。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实行正规循环作业,提高了单产水平,截至11月份,该队实际完成了原煤产量136.3万吨,至年底确保完成150万吨原煤产量,实现特级采煤队目标。在他的带领下,6105N工作面特别是在收尾时,在地质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打破过去只顾收尾不管回撤的惯性观念,从细微之处着手,实现了高标准的动态达标。他任劳任怨、甘于奉献,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职工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工作勤恳、作风扎实,具有较强的责任感。
第五篇:马建波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材料
马建波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材料汇编
0
1平凡无悔人生路 唱响统计“沂蒙颂”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统计局副调研员阚俊青。我报告的题目是《平凡无悔人生路 唱响统计“沂蒙颂”》。
马建波同志是倒在全国农业普查一线岗位上的。
那天上午,马建波主持召开了全市农业普查清查摸底培训会。中午,他没有休息,回家取急需上报的材料,在赶回办公室的路上,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农业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和平时期的人民战争。第三次农业普查,农村经济主体更加多元,使用PDA现场登记,我市作为农业大市,任务更加繁重。马建波担任市普查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综合组组长,承担了大量的协调、组织工作和具体业务。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他先后组织召开了7次全市普查会议,完成了“两员”培训和清查摸底;搜集整理了近2万家涉农单位名录、100多项指标数据;撰写材料、收发物资、现场督导、电话调度,事必躬亲,一件不漏。有一次,上级下发普查员急用的工作手册,他在托运站,一直守候到晚上11点多,当晚清点、打包,第二天,数万本手册全部分发到普查员手中。同时,他负责的农业科所有日常业务,一项也没有耽搁。三个多月,一天也没有调休。他就像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一刻不停的运转着。
马建波同志是一位勇于担当的人。他见事不推诿,遇难不退缩,出色履行了服务发展的职责。
2013年,全国开展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改革,国家制度只设计到县一级,乡镇怎么办?党委政府指导农民增收、脱贫攻坚都需要这方面的情况。马建波经过深思熟虑,提出把一体化改革延伸到乡镇的设想。可是,这要做多少具体的工作呀!建波说,工作需要,再难再累也要干。他和科室的同志们一边主动向上级局汇报衔接,一边开展方案制定,样本点选取,调查小区图绘制等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奋战,一套覆盖全市、城乡可比的居民收支统计体系建立起来了。
马建波说过,统计数据虽然枯燥无味,但是,如果能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就会有莫大的成就感。2016年,马建波主笔撰写的精准扶贫调研报告,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刊物全文刊发。
马建波同志是一位善于创新的人。统计工作整天与数字打交道,重复而单调。马建波却乐此不疲,始终保持创新的热情,用一项项工作创新,展示统计人一个个精彩。
一天晚上,10点多了,我看见马建波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我推门进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建波,这么晚了,还加班。”他一愣,看见是我,兴奋的拉着我的手说:“阚局长,你看,这个数据处理程序终于做出来了。”我被他的情绪所感染和激动。这正是普查所急需的程序呀,提高了80%工作效率,差错也全部消除了。
马建波还创新了“培训一线工作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他担负集中培训任务。为了提高效果,每到一个县区培训,他总是提前到乡镇、农户组织试填试报,发现问题,修改充实讲稿。几场培训下来,他做了上万字生动鲜活的备课记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来,他先后研发了农业统计网上直报平台,粮食调查全面统计,畜牧业统计村级起报等等,有的还在全省推广应用。他就是精益求精、如琢如磨的“统计工匠”。
马建波同志是一位忠诚职业操守的人。去年,农业普查登记试点开展数据质量检查。在结束费县检查,返回单位的路上,一家企业打他手机,说数据差异的原因找到了,但不知道怎么修正。此时,已近中午,有的同志觉得,因为一个小差错再返回,不值得。但建波表示,差错再小也是错,就得改,绝不能留下数据质量的后患。他说服了同事,重返企业核查,一直工作到下午两点多。
还有一次,跟农业部门进行数据会审,我们发现县区上报数据差异比较大。分析原因,乡镇统计常常换人,业务不熟,基础数据出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马建波经过实地调研,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农村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有效控制了数据差错。他就是坚强的数据质量卫兵。
马建波同志是一位乐于助人的人。在大家的印象中,马建波对于别人请他帮忙的事,从未说过“不”字。一年冬天,河东区局一名女同事因业务不熟,年报不能按时完成,就请他帮忙。劳累了一天的他,还是一口应承下来。就在紧张忙碌的时候,这位同事的家人打来电话,说孩子发高烧,让她赶紧去医院。几番催促,她才匆忙离去,一忙就到了第二天早上5点多。当她回到市局农业科时,发现马建波趴在办公室桌上睡着了,表已经报完。
马建波见不得别人受苦落难。单位有位老同志得了病,大家纷纷捐款,100元、200元,他毫不犹豫的捐了1000元;义务献血、志愿活动,每一次都能看到他积极的身影。2000年、2011年,他两次主动请缨,挂职帮扶困难村,都被评为全市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马建波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行动和生命,书写了踏实而无悔的人生,唱响了统计“沂蒙颂”。
谢谢大家!
0
2我统计人生的领路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市统计局的臧小玮。我报告的题目是《我统计人生的领路人》。
我到市局农业科接手的第一项工作是县卡年报。那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150 多项指标,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部门、专业、县区的数据也一股脑地压下来,我根本理不出头绪,几天下来,也毫无进展。
“小臧,年报搞的怎么样了?有什么问题没有?”那天下午,马队长问我。
“啊,还差……”我支支吾吾的。
看到我手足无措的窘态,马队长面带微笑,走到我的办公桌前,非常理解的样子,“每个人刚接触报表时都会这样”,他安慰我说,搞年报要先从最基础的指标含义入手,弄懂了就不难了。这个指标的内涵是什么,那个指标要怎样把握,这些指标数据从哪里来,怎样验证核实。
要言不烦,清晰透彻,我很快掌握了县卡年报的要点和流程。
现在,这项工作对我早已不是什么难事。回想起来,这是我在马队长手把手教导下,学的第一手活。
农作物调查是我们科的一项重要工作,调查内容多、时间紧,再加上基层统计人员经常更换,县区咨询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我们疲于应付,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这时,我常常看到马队长放下手里的活,皱起眉头。
“这都是很简单明白的问题,怎么还有这么多县区打电话询问?”
我和同事面面相觑:“这种情况,全系统都这样,也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但我们,要想办法改进这项工作。”马队长坚定地说。
从那之后,白天,马队长不停地和县区电话交流,查阅制度;晚上,一个人对着电脑敲敲打打。一个多月后,他制定了“农作物统计50 问”,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列出了日常统计的问题、注意事项和解决办法。这以后,县区询问的电话越来越少,省局查询也渐渐少了临沂的名字。我和同事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调研分析上,有几篇还得到了市领导的批示。
遇到问题时,调查研究,拿出法子,提高效能,马队长教会了我推进工作的方法。
马队长时常微笑着,嘴角却总是僵硬地上斜着,这是他患上面部神经麻痹留下的后遗症。
那是2012 年的夏天,全市开展夏粮实割实测调查。这是一项和时间赛跑的工作,必须在只有半个月的麦收期间全部完成。马队长带着我们下地头、选地块、框样本、贴标签,收割、晾晒、脱粒、称重……如此精细复杂的工作,都要赶在太阳暴晒之前完成,每天凌晨5 点多就下地作业。连续高强度的劳作,他得了面部神经麻痹,不得不被我们拽进医院住院治疗。没过几天,病情得到控制后,他就坐不住了。大夫拗不过他,嘱咐他出院后一定不能见风受凉,否则会留下后遗症。时间不等人。就这样,出院的第二天,他又回到了夏粮实测的现场。为了避风,他只能在脖子上围着一条厚厚的围巾。这可是30 多度的大热天啊。现在回想起来,他戴着草帽、拿着镰刀、围着厚厚的深色围巾,都是那个夏天田野里最美丽的风景。
马队长在工作上是我的领导和老师;生活中,他关爱同事、力尽所能,教会我如何与同事和谐相处、同心同向、聚力前行。
我们科有 5 个人,只有马队长一个男同志,平时搬物资、加夜班、上街打扫卫生等苦活累活,他从来都是带头做,刮风下雨时,他经常开着自己的车帮着同事接送孩子。
我们科的老大姐庄凤,对马队长给予她的帮助最是刻骨铭心。庄大姐的母亲有肺心病,常年需要照顾。那年,庄大姐的母亲又犯病了,当时爱人和孩子都不在身边。马队长知道后,赶到庄大姐家里,把她80多岁的老母亲从6 楼背下来,送去医院。自那以后,只要庄大姐照料不过来,马队长都会及时出现在她家里,帮忙扛氧气瓶、送医院复查……时间长了,庄大姐心里过意不去,母亲犯病时就有意少找他。马队长知道后,主动跟她说:我们这么多年同事了,再说住的又近,你不找我找谁?话说得实在又真诚。庄大姐现在想起来还止不住地掉眼泪。她总说,马队长对我有恩,可这份恩情,我这辈子是还不了了。
马队长,是您,把我领进了统计的大门;是您,培养了我服务奉献的品质;是您,锻炼了我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您,放心走吧,我和同事们一定会沿着这条路,扎实走好统计人生的每一步。
谢谢大家!
0
3我认识的马队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蒙阴县统计局的李潇。我报告的题目是,《我认识的马队长》。
第一次接触马队长是在六年前。刚参加工作,正好赶上县政府开展农业发展专题调研,要求统计局将本县情况与全市及相关县区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提出建议。面对几天搜集来的一堆数据,怎样比对,怎么分析,我懵了。已是晚上九点多,这时我想起宋姐跟我说过,“市局马队长业务熟练,人又好,有什么难题可以向他请教”。我硬着头皮,忐忐忑忑的拨通了马队长的电话。
“喂,哪位啊”,温暖又亲切的声音。
“马队长,我是蒙阴的小李,实在是不好意思,这么晚了还给您打电话,有个急事想请您帮忙”。于是,我就把数据整理分析的事,一五一十地向他说了一遍。
“小李,先别着急,我帮你看看怎么弄,你先回家休息吧”。
因为心里装着事儿,第二天我早早的来到办公室,赶忙打开电脑,看到了马队长发来的邮件,下面还附有留言,“先把分析结果传给你,回头我们再细细探讨。”我快速打开文件,发现所需要的数据比对、优势差距等等一目了然。紧张了几天的我,顿时如释重负。那一刻,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不是因为这些天的加班委屈,而是在最无助,最无奈时,马队长给我的那份关怀与感动。
后来,与马队长接触多了,他的热心肠让我有了更多的体验:不论我们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啥难题,只要向他求助,他总是有求必应,从不推辞。
宽和而热情的马队长,对统计数据的质量却是一丝不苟,近乎苛刻。
2014年,全市开展第一次“土地流转”统计调查,蒙阴作为农业县,有20余万农户,工作量非常大。几次上报,总有个别数据存在异常,可是又找不到具体原因,我一筹莫展。马队长似乎早有洞察“小李,你们县农作物种植面积那么大,如果就这么上报了数据,会对土地流转政策的落实带来多大影响。我这就去你们县里看看,到底是什么大问题让你如此犯难”。语气严肃而坚定。就这样,他与市局农业科的同志,当天中午就来到我们县,召开部门联席会,进村入户,核查数据。经过紧张忙碌的工作,数据异常原因终于找到,紧接着指导着我们一一修正。忙完,已是晚上十点多。
听我们县局的分管领导说,马队长严谨的职业习惯,在全市统计系统是出了名的,这一点,我也有所领教。去年7月,马队长来我们县调研畜禽养殖情况,第一站是去蒙山管委会的水营村。早上,换上干净的平底鞋出发后,我心里窃喜:刚下完雨,山村空气清新,今天出差就是小出游了!赶到农户家时,我傻眼了,满院子的鸡、鸭、羊,苍蝇横飞,满地泥泞。当我们还想着从何处下脚时,马队长已走进院子里,与户主聊了起来,“家里养了多少只鸡、鸭,卖了多少只羊,一年能赚多少钱啊?” 一边询问户主,一边清点、记录。整整一个上午,我们走完了村里所有调查户,户户如此,不厌其烦。望着马队长满头的白发、湿透的衣衫,再看看他一脸的认真和虔诚,这不正是一名普查老兵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嘛。
11月17日一早,像往常一样,当我习惯地打开农业普查群,准备按照马队长制定的日程工作时,猛然看到了他离开的消息。怎么可能,昨天上午不是还给我们开会的么?这不才半天的功夫啊……泪眼模糊中,我回忆起前一天开会时,虽然大家都穿着羽绒服,但是马队长却满头大汗,休息期间,沂水的同志还问马队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他还淡淡的说“没事,可能是最近有点累,休息一下就好了”。是谁叮嘱我要好好休息,注意身体,不要熬夜加班的?您怎么能不以身作则,怎么能说话不算数,怎么能…就这么走了,连一声道别都没有……为工作忙了一辈子,就连走,都这么匆忙……
这,就是我认识的马队长。
马队长走了,但我总感觉他还在身边,给我关爱、给我温暖、给我启迪、给我力量。
0
4你的生命是我爱的雕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黄颖,马建波的妻子。
大家好!我叫顾建梅,马建波的表妹,我的嫂子黄颖身体不适,由我来报告马建波事迹,报告的题目是《你的生命是我爱的雕塑》。
一转眼,我与建波已经分别 200 多天了。回想起我们24 年零11个月,8970 天一起的生活,他留给我的和深深植入了我脑海的,是他热爱统计工作的那种“诚”,对父母长辈的那份“孝”,对亲朋好友的那种“仁”,和对家庭责任的那份“爱”。在我的记忆中,他是个为了工作勤奋学习、废寝忘食的“工作狂”。
我们是 1992 年1 月16 日结的婚,当时,对于一个刚结婚的女人来说,还有烂漫和梦想,很想去海南旅游度蜜月,他略带愧疚的说:“我们从现在开始攒钱,等我们有钱了,我不单带你去海南,还要带你去天涯海角……”,我当时为此还兴奋了一阵子。不料,几年后,他将全家攒的2400 元钱都用来买了一台电脑和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维修电脑和编程等,经常忘记吃晚饭。在这期间,他觉得自己学的会计专业和工作不是完全对口,他还自学了统计学的全部课程,并取得了专科、本科学业证书,获得了初、中级职称。我这才明白,他买电脑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统计工作。白天干不完的活常常带回家里来干。很多时候工作到凌晨二三点甚至通宵熬夜。周末加班也是常有的事,记忆最深的一次加班,两天两夜未回家。不到40 岁,他就满头白发。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统计工作必须认真,不能马虎,要一口气干完,数据必须准确,否则可能就会伤害老百姓的利益”。
2015 年我的婆婆因为心脏病住了三次院,我当时在深圳出差,他为了不耽误工作让他妹妹白天来陪护,晚上他来陪床,还抱着电脑在病床前工作,婆婆假装生气地问他:“你是来看我的,还是来看电脑的?”他不好意思地说:“妈您原谅点,有点事还没处理完!马上就好”婆婆就无奈说:“唉,儿子是好儿子,是孝顺儿子,就是老是工作忙,当妈的能理解”。
如果说,工作中,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是他为党尽忠,为工作尽职的话,那他的豁达、他的善良、他的孝顺让我感恩、让我学习、让我难忘、让我缅怀。
还记得第一次带他回家见我父母的场景,我家在沂水农村,我的母亲一直卧床不起。不巧的是,那一天,父亲积劳成疾也病倒了,看着家里一个床躺着一个,四目相对的无奈的爹娘,我偷偷跑到屋里哭了,我就在想:“怎么就这么巧? “他家是市里人,会不会嫌弃我的家庭”,看见我哭红的眼圈,他猜透了我的心思,抱住着我很认真说:“黄颖,我既然爱你,就不会嫌弃你,别难过,将来咱们结婚了,条件好些了,把他们搬到咱家,好好照顾他们不就行了……”。那时候我以为他就是为了安慰我,随便一说,但是他说到做到了。
1995 年的五一前夕,他突然和我商量说:“笑笑现在大了,她爷爷奶奶身体也还行,不用怎么照顾,把她姥姥和姥爷接过来吧”,就这样,我的父母在我家一住就是5 年。5 年里,他对我父母的照顾无微不至,他们间从未红过脸,可能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苍,我娘竟然能下床走路了,娘总是说:“多亏了建波,托了建波的福”。
2015 年4 月,我娘因白内障眼睛疼的厉害,我们赶回老家把我娘接到医院做手术,老人年岁已高,不能坐,不能躺,他就抱着我娘来回奔走在医院各个楼层做检查,累的他满头大汗,衣服全湿透了,医院的大夫和护士都说这儿子真孝顺,后来才知道是女婿。
今年正月初二,按照习俗,女儿们都要回家团聚,我那89 岁的老娘还念叨着:“建波怎么又没回来,又值班啊?还是忙啊,我们想建波了,前两天还梦着他了”,听了娘的话,我再也控制不住了,像个孩子一样
一头扑到娘的怀里说:“娘,建波再也不能来看你了……”,娘抱着我哭了半个中午。
建波出身于普通家庭,他身上有股抹不掉的宽厚、善良和质朴,对亲戚、朋友、同事提出的求助,总是有求必应,尽其所能的去做。
在他的生活字典里就没有‘不’字,别人让他编个程序、修个计算机、联个网络、代个值班、帮着干点活等,他从来不会去拒绝,他觉得别人找他就是对他的信任!别人问他‘明天有事吗’,他总是笑着说‘没什么事啊’,其实他自己心里清楚家里的洗衣机等着他修、下水管等着他换、父母等着他带着去医院……,这些自己的事总是在帮完别人后再去做。
亲戚家谁有困难,他就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大姐家住农村,仅靠种地供2 个名牌大学生,生活比较拮据,外甥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住院,急需3000 元治疗费用,给我打电话没有打通,就直接给他打电话要钱了,不一会,他就把钱汇给了外甥,还跟外甥说,只要你缺钱,随时告诉我,随时给你汇。外甥后来才知道,那时我女儿正得了急性脊髓炎住院,3000 元是我女儿的住院费。
他就是这样,太善良和太仁义了,甚至我觉得他为所有人活着,从没有为自己活过。
我们结婚以来,他一直体贴我、包容我、关爱我,我们从未吵过架。不管什么事,他都依着我,总在嘴边的话是“你说行就行,你说满意我就满意”。我有慢性头痛病,每次发作都疼得死去活来,他不管加班回来多晚,都要给我按摩头部,时间久了,也摸透了按摩哪个部位效果好,直至我睡着了,他才停下按摩。我们夫妻俩最爱的一首歌是《最浪漫的事》,有一次,我跟他开玩笑说“我年龄比你大,到时候你可是像歌里唱的一样,你得推着我、照顾我”,他说“没问题,你看我身体这么棒”。他若不出事的话,再有两个月就是我们俩结婚25 周年,他曾承诺带着我和女儿去旅游,没想到,他的诺言成为了我一生的等候,再也无法实现了。
在家里,他总是抢着干活儿。什么事都不用我操心。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心头肉,但对女儿的爱,他总是略带愧疚。记得,女儿六岁时曾问他:“爸爸,你怎么总加班啊,也不陪我玩”。他觉得愧疚女儿。为了补偿女儿,平时他只要下班有空,就会给女儿做最爱吃的清炖鲈鱼,女儿美其名曰:爸爸的味道鱼。每年女儿的生日,他从来不会忘记,都会提前准备,就在他出事的前几天,他还给打电话让我提前回来。计划11月18 日给女儿过生日,不料,他却在11 月16 日走了,这成了女儿内心永远的遗憾和永远的痛。月20日晚上,就是送走他的第二天,女儿在家用洗衣机洗衣服,突然放不出水了,她下意识喊道: “爸爸,洗衣机坏了,来看一下”,忽然想起爸爸不在后,女儿嚎啕大哭,我们娘俩抱在一起哭。
建波走了,我不敢相信不愿相信却又不得不信:生活中,我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父亲;老人失去了儿子、女婿。
建波走了,带着遗憾,带着牵挂,也带着留恋。他还没有兑现我们“一起变老”的诺言,还没有来不及照顾80 岁的父母,还没有看着女儿穿上嫁衣。
建波,在你走后,有那么多的领导、同事、好友,甚至你不认识的县区统计人自发来吊唁你,国家、省、市统计局以及市领导也向你献了花圈,我才知道你得到了那么多人的认可,你是那么的优秀。在我思念你的日子里,无数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来到了我和孩子身边,安慰我、鼓励我,让我倍感温暖。
谢谢大家!
0
5他把统计先锋的旗帜高扬在沂蒙大地上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临沂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朱晓东,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他把统计先锋的旗帜高扬在沂蒙大地上》。
马建波同志走后,我和我的同事是最早报道他先进事迹的记者。在他的追悼会现场,国务院农普办、省统计局、省调查总队、省农普办和我市有关领导发来唁电或敬献花圈,还有300多双噙满泪水的眼睛,给我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一位普通的统计人,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大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上级领导如此关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素不相识的人来为他送行?同时网上网下,哀思如潮,追忆怀念也是连绵不绝。为什么在当今社会众声喧哗中,马建波同志能够凝聚起如此强大的舆论认同?
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追寻马建波27年的统计人生足迹。
面对我们的采访记者和镜头,大家时而悲伤、时而痛惜,时而追思、时而激昂,沉浸在马建波工作生活点滴和高尚精神的无尽回忆、感动激励中,一个忠于职守、敢于担当、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统计先锋形象清晰呈现。
在市统计局农业科采访,同事们从办公桌下拿出了一个沉甸甸的普查包和一双泥泞的运动鞋。打开普查包,我们发现里面就是一个微型的普查“百宝箱”,小到一支铅笔、一个手电筒,大到雨具、数据采集设备PDA,一应俱全;不仅有需要下发的文件通知,还有密密麻麻写满各类数字和文字的普查草表。睹物思人,大家记起马建波在去世前的100多个日夜里,不管在办公室,还是到县区督查,到田间地头实地摸底调查,从来都是包不离手,随时随地谋划推进工作,记录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看着皱皱巴巴的手提包和运动鞋上干裂的黄泥巴,大家泪眼模糊。老大姐苗素珍告诉我,看着这些东西,就好像又看到建波一手提包、一手拿笔,踩着满鞋泥泞走在田间地头、走进猪圈牛栏开展调查的样子。
服务是统计部门立身之本、职责所在。在市政府秘书科,说起马建波,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当前,各级都高度重视统计工作,掌握情况、指导工作都离不开统计数据。由于工作需要,领导要情况、要数据,往往很具体,时间又紧。马建波总是没有任何借口,一个电话“召之即来”,第一时间赶到办公室查找数据、提交材料,从不说“不”。
马建波专业素养比较高,是三农问题的专家,在现代农业、农村土地流转、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粮食蔬菜产销等方面的调研都得到过市领导的批示,提出的许多观点和建议,市领导经常直接引用。有时,秘书科的同志和他开玩笑,你的这些数据和观点,我们用了,你就不能再发表了。他总是笑笑说,你们能用的上,就是我们统计工作最大的价值体现。
采访中,很多人和我谈起马建波的性格,只要他认准的事,就坚持做到极致。他说:做一个合格的统计人,光靠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要顺应形势,学好用好计算机这个工具。他自学成才,研发了农业统计网上直报平台、乡级住户调查数据处理程序、农业普查审核评估程序等等许多创新的小程序。
还有一项工作,他做的也比较“前卫”。为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市统计局筹划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以提高统计工作的透明度,又是马建波率先尝试公开了农业统计方法制度和农业统计数据生产过程。采访省统计局农业处的同志时,他们说,马建波业务能力出色,他创新的县卡统计年报组织方式,将150个指标分解到责任部门,有效保障了数据质量,省统计局高度认可,并在全省推广。这些在旁人看来过于较真的事情,他做起来自然而然,他就是这样从每一件小事起步,踏实向前。
马建波同志是大家公认的“老黄牛”。采访中,市农普办主任聂怀善说,这位“老黄牛”也有疲惫的时候。那是马建波去世的三个月前,他说这一阵子自己太累,血压又高了,经常头晕,难以集中精力工作。当时正是农业普查最紧张的时期,聂怀善还是安排他回家休息几天,到医院检查一下。但是没想到,第二天,马建波又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办公室上班了。聂怀善说:“马建波总是这样,喜欢帮助别人,还怕麻烦别人,他始终兢兢业业地工作,真的做到了视事业为生命”。可是如果马建波能及时去医院检查,或许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马建波心细如发,对同事关心备至。同事们回忆,他会清晰记得科室每个同事的生日,发短信给一个惊喜的祝福;每次出发,他都让小徐坐在副驾驶座,因为他知道小徐晕车;每次加班都会让小李先回去,因为他知道小李家里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他还经常说,别人开口求人都是无奈之举,能帮就尽量帮一帮,让对方感受到尊重。
见到省农普办主任、省统计局副局长周尊考时,他感慨地说:“青翠蒙山生而不息,沧桑沂水终归大海”,饱含对马建波同志以身殉职的痛惜,也是对他一生兢兢业业、奋斗不息,奉献事业的高度评价。
结束了采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马建波一生没有壮烈的事迹,没有伟大的成就,更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干好一行。他不正是我们普通公职人员、普通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吗?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马建波的精神鼓舞下,做一名爱岗敬业的机关干部、精益求精的行业工匠、忠诚使命的共产党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