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于关键、特殊工序生产过程控制
1目的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重要特性的工序进行确认及其工装进行验证,使其处于受控状态,防止发生质量问题。
2范围
适用于关键、特殊工序生产过程控制。
3职责
3.1技术部根据质量重要程度确定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点。
3.2质量部、检验员按工艺文件对关键、特殊工序的过程工艺参数进行监督、检查。
3.3工程部对关键、特殊工序进行重点监控。
3.4关键、特殊工序的操作工直接负责工艺参数监控。
4关键、特殊工序控制点的设置
4.1管道脱脂、管道焊接、气密性检测为特殊工序。
4.2设备检验、管道吹扫、阀门安装关键工序。
5关键、特殊工序控制点管理
5.1管道脱脂、管道焊接、气密性检测、管道吹扫等工序都涉及到生产设备和
工装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各关键、特殊工序控制点的控制情况,继而造成产品质量的失控。因此,对关键、特殊工序控制点管理:
5.1.1设置关键、特殊工序控制点的运行记录,由专人操作使用并作记录,同
时对设备、工装的管理按照相应的程序、管理制度及作业指导书文件执行。
5.1.2对设备检验、管道吹扫、阀门安装等工序设置了完工检验记录,检验员
进行抽检和记录抽检结果。对管道脱脂、管道焊接、气密性检测等专门做了再确认过程,以保证产品的品质。
5.2检验关键、特殊工序由工序检验员专门对该工序抽检并记录抽检结果。
5.3各工序进行过程检验结果统计分析,将统计结果汇报给质检部,全面关注
质量控制点的动态,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进行补救,对潜在不合格因素,制订预防措施,将潜在不合格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产品质量。
5.4关键、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要求
5.4.1关键、特殊工序的操作工由技术部、工程部和质量部负责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5.4.2关键、特殊工序的操作工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本项工作的熟练操作技能。
5.4.3关键、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应相对稳定。
5.5关键、特殊工序的工装设备及计量器具要求
5.5.1关键、特殊工序经技术部确认后,对工装设备作重点管理。
5.5.2质量部负责关键、特殊工序的检测仪器、计量器具的重点管理,保证满
足检测、测量要求。
5.6关键、特殊工序过程控制及记录
5.6.1关键、特殊工序的操作工依据工艺文件对过程参数连续监控,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记录相关数据。如设备检验、管道吹扫等工序的操作工应在相应的工序记录上如实地填写每班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并交工序检验员负责监查。
a.管道脱指工序应记录的关键工艺参数为脱脂剂用量、脱脂时间等
b.管道焊接工序应记录焊接管道的直径、焊接方式、电压、电流等
c.气密性检测工序应记录气压等参数。
d.管道吹扫工序应记录介质,吹扫时间、检查方式等
e.设备检验工序应记录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等
f.阀门安装工序应记录阀门名称等。
5.6.2工序检验员应熟练工艺质量要求,对现场工艺参数进行监督检查。
5.6.3关键、特殊工序严格按《过程检验规程》检验,并作为重点监查对象控制。
5.6.4技术部根据记录进行分析,确认工装的完好性或确定新的工艺参数。
5.7关键、特殊工序失控确认
5.7.1关键、特殊工序失控可通过过程参数异常或其后的抽样检验识别来确认。
5.7.2发现工序失控,工序检验员及时通知生产部和所在部门负责人,必要时质检部报告管理者代表采取纠正措施,执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7.3失控的关键、特殊工序涉及的产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第二篇:质量保证体系-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230省道吴江北段养护改善工程A8标项目部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一、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1、我部总公司通过ISO992质量体系认证,我们的质量方针是:建桥筑路。每人每岗每工序,按规范作业,持续提高,全心全意创精品,让业主满意。
2、质量目标
我部在本工程上的质量目标是:创五个一流。即一流的内在质量,一流的外观质量,一流的沿线设施,一流的环境景观,一流的档案管理。
二、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过程
本项目工程由若干个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通过由工序质量保分项工程质量,分项工程质量保分部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保整个标段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同事质量控制过程中也是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查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在施工开始时做好工程评定单元划分,以便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2、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
影响施工质量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既:“人、机、料、法、环、”,施工过程中紧紧围绕五个影响因素,采取因果分析图的方法。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3、质量控制的原则
为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采取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1)坚持“以技术人员为核心,广大职工为主体”;
(2)坚持“以预防为主”;
(3)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4)坚持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4、各分项工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三、质量保证措施
1、抓好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深入贯彻执行GBT/T19002-ISO9002质量体系,结合本工程的合同要求,将总公司质量体系延伸至本工程项目中。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组织生产,开展日常质量活动,并通过开展内部质量审核认证体系的有效运行,从而实现质量目标。
(1)对全体职工进行质量教育。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2)制订质量大纲,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图纸会审、坚持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坚持施工技术交底、坚持技术培训),把好“五个关”(施工程序关、过程控制关、操作规程关、原材料检验关、工序交接关);
(3)制订奖罚办法,把每人所在的岗位所承担的工程质量好坏与经济效益挂钩;
(4)做到“五不施工”(图纸不明、设计意图不明、材料质量不满足、设备不完善、工序交接不清),执行“三检一评”制度(三检:自检、互检、专业检查,一评:质量等级评定);
(5)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工序质量的好坏,施工操作者是关键。
施工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工种,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工种岗位的实践技能,必须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施工操作中,坚持“本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
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做到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办法,确保施工质量。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落实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督促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
推行工序作业样板制,以点带面,达到全面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作业的目的。对质量要求高或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的部位和工序,应制定专门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并作为施工组成部分。施工前,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对施工队、班组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检查、指导;
(6)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a.施工期间如发现工程质量事故,应对事故现场摄影或录像,对重大事故要保护现场。项目经理应立即报业主、监理工程师。随后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分析,拟定处理方案和预防措施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b.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后,项目部应遵循“三不放过原则”。即不查清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不受到处罚和职工未受到教育部放过,防范措施不具体不放过;
c.发生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如有下列行为应加重对直接责任者的处罚; d.对已发生的质量事故处理要做到:事故原因有结论,处理有结果,纠正和防范有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2、工地试验室配备足够的测试人员及检测仪器,全面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并按照现行的部颁规范、规程的要求,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认定,指导施工生产;
3、配备一定的质检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程序,接受现场监理工程师的抽检,并与监理工程师共同把好质量关;
4、钻孔灌注桩时施工,派多名技术人员现场监督,对桥梁的预应力施工派专人负责;
5、结构砼施工采取:
a.结构外露砼表面采用大块钢模板或涂塑板施工,浇筑砼前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 b.浇筑砼过程中避免砼浆溅在模板表面。当砼落差较大时,使用串筒;
c.新浇筑的砼适时采用洒水或覆盖保温的办法,养生至少延续7天;
d.预应力张拉采用应力控制为主,以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偏差满足±6%以内要求作比较核实,并定期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
e.存料场地面做硬化处理,防止泥土污染原材料。
四、质量保证体系
明确项目经理为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程师为工程质量直接责任人,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直接领导下的工程技术、试验、测量三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以项目质检工程师直接领导下的试验、测量、质检三位一体的质量检测体系。项目总工程师根据各分项工程的具体要求,制定工程质量计划,编写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施工要点等资料,分发各工程分布现场技术负责人用以指导施工。项目总工程师、各工程分部技术负责人、现场质检员是工程质量的具体实施者。项目总质检工程师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根据施工计划,制定本项目工程质量检测计划,明确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检测办法,制定奖罚方法,分发各施工分部质检员,负责检测计划的落实。
第三篇: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
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
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好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条件之一,必须切实做好混凝土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任何新配方的实施,必须有1周至1个月的试产期,试产配方只能用于次要工程,次要部位,或考虑降级使用。另外在混凝土试产期间,应加强计量设备的校正,过磅检查,以及加强混凝土抽检频率。
1、试拌
试验室在生产前必须采用现场生产原材料,根据生产配比, 进行混凝土的试拌工作,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各方面性能再进行一次检测工作,如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和易性、凝结时间、含气量等。
2、计量
(1)、调度长(调度员)必须负责组织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保养、调试,进行计量器具的检查,校准,并做好相应记录,确保原材料计量的准确度,调试合格后才能进行生产。生产时必须严格按配合比进行下料,严格控制计量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其中水泥、混合材、水及外加剂计量偏差为±2.0%,砂石计量偏差为±3.0%。如因不按配方生产、误用配方、私自更改配方或设备等原因造成混凝土质量不合格而出厂,被工地退回,则应追究当事人和当班主管责任。
(2)、每天必须不少于2次对搅拌车进行过磅验证砼容重,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QC主管反映,作出相应的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3)、定期对各原材料电子磅进行自检校验工作,保证计量系统的准确性,自检时发现有误差,须重新标定,检验结果及时间须做好记录备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严重异常应立即停用,并上报主管领导,安排相关人员检查维修处理,必要时与计量单位机构联系维护处理,维护处理后经检定合格才可继续使用。
(4)、外加剂磅必须每天在开始生产之前用砝码进行校验一次,砂、石、水泥、矿渣、粉煤灰等磅每2周进行校验一次。
3、生产配料
(1)、配料员应严格按生产操作规程配制每槽砼,准确均匀地将拌合物投入到搅拌车滚筒内。在搅拌工序中,拌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应符合GB50164-92的规定;
(2)、混凝土搅拌最短时间应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规定。根据公司搅拌设备情况,每槽搅拌时间不少于20~30秒,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3)、生产过程中应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 特别是当雨天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测定次数,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并根据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及时调整用水量。
(4)、在生产过程中,QC员必须密切注意观察混凝土的流动性、保水性、粘聚性、砂率、混凝土的含气量、混凝土拌合物经时损失、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等等。
4、搅拌车装料与卸料
(1)、搅拌车装料前必须进行反鼓卸干净鼓内积水,如不反鼓装料,造成坍落度过大,造成的损失,由该司机负全责。
(2)、搅拌车进机位装货时,定位后,应向中控室报车号,若司机不报车号,中控室有权指令该车离开,重新轮候入位或拒绝装料,造成的后果由该司机承担。
(3)、司机收到送货单后,必需看清送货单上车号和工程名称等,必要时与中控室重复送货单上的内容,如工地名称、混凝土级别、坍落度、方量等,互相核对无误后方可出车送货,送错工地或卸错部位,造成的后果由司机承担。
(4)、搅拌车进入工地后,应服从工地的安排与调度,到达准确的位置卸料,并将随车混凝土的资料交予工地,再次核实工地名称、混凝土强度等级、方量、塌落度要求等,避免卸错工地,卸错部位。核对无误后方可卸料。司机有义务劝阻工地外加水等不符合施工规范的操作。
(5)、为提高树立公司良好的服务形象,司机有义务协助工地卸料,并有义务将工地对公司关于质量、配送、服务等信息,及时反馈回中控室。
5、混凝土出厂外观质量检查或抽查
(1)、对出厂前的混凝土,严格按照抽样制度进行检测,以控制出厂混凝土的稳定性,结合外观质量检查制度, 每车混凝土装车后应在厂内搅拌1~3分钟左右,然后观察其和易性及坍落度情况,以避免到现场卸料时才发现而造成的混凝土不合格。
(2)、混凝土出厂质量主要由当班QC员负责控制、跟踪和技术质量服务,确认合格后,并在送货单上签字后,方可让搅拌车出厂。如因QC员失职而造成的混凝土质量问题, 应追究当班QC员和QC主管责任。如因司机不按规定进行检查而造成退料,应由司机负全部责任。
6、混凝土的运输
(1)、搅拌车司机要经常对车辆进行检查、保养,使车辆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并对发现的问题协助汽车修理工一同认真处理,严禁隐瞒车辆故障而进行装料。装料前必须对车辆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如油料是否足够,轮胎是否完好,拌筒里的清洗水是否倒干净等,如因司机原因造成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应由司机负全责;
(2)、司机要熟识混凝土性能,运输途中不得私自载客和载货,行使路线必须以工作目的地为准,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到达目的地后, 要在签收单上注明到达时间。当搅拌车卸完砼后,要求用户在签收单上注明卸完时间,并签字及核实数量;
(3)、司机在装料前必须把搅拌车水箱灌满,减水剂塑料罐装满司机专用后掺减水剂,以备调整坍落度用,如司机不带后掺减水剂,导致坍落度无法调整而退料,由司机负全责;
(4)、混凝土出厂前后,不得随意加水。若施工人员擅自加水,司机应在签收单上注明原因,并向中控室汇报。当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如发生交通事故、遇到塞车或搅拌运输车出现故障及因工地原因造成搅拌车在施工现场停留时间过长而引起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难于满足施工要求时,必须及时通知中控室,由中控室对整车料做出处理
指令。这时可根据混凝土停留时间长短,考虑采取多次添加减水剂的办法来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即在现场搅拌车中加入适量高效减水剂。同时必须在QC员监督下进行而不得擅自加水处理。如果还达不到施工要求,或混凝土已接近初凝时间,则应对整车料作报废处理,以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5)、在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需的坍落度.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应对拌合物进行二次搅拌。
(6)、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后,应检测其坍落度,所测坍落度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且其允许偏差符合有关规定。
(7)、混凝土从搅拌时间起至卸料结束,一般要求在1.5h~3.0h内完成,运输时间不宜超过2h。
7、混凝土质量跟踪与技术服务
(1)、现场QC员必须密切监督施工现场混凝土质量,当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出现少量波动时,必须及时如实地向QC主管反映混凝土情况,及时调整,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向客户提供优质混凝土。
(2)、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现场QC员必须注意检查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当出现异常情况,如混凝土坍落度过大而超过试配允许范围内;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现象;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混凝土已出现初凝迹象等时,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起见,现场QC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阻止该车混凝土使用,并作退料处理, 同时及时向站经理反映,严禁故意隐瞒实际而使不合格的混凝土用于工程中。
(3)、QC员应督促和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正确的浇筑、振捣、养护等工序。
8、售后服务
各分站销售人员或客户部人员必须定期向客户征询出厂混凝土的质量、生产配送、服务等方面意见,并填写相应记录表格,把信息及时反馈回所属分站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应作出合理分析以及及时给予客户合理的答复,不断改进工作,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施工要求,为公司树立良好服务形象和质量信誉。
第四篇: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一、目的对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特性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形成过程的确认,生产过程的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产品的防护,对生产所用原辅材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三、职责
1、生产车间负责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2、检验员负责产品验证、标识及可追溯性监督管理。
3、仓库负责产品防护控制。
4、检验员负责监督考核生产车间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状况。
第二章管理规定
一、生产准备
(一)人员生产部和管理部负责生产人员的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二)设备车间需按质控点、工艺或车间卫生要求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管理部需对清洗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确认。
(三)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
1、技术质量部确定各类产品的工艺标准。
2、生产部负责编制工序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范,经总经理审批并实施。
(四)生产环境生产车间限制无关人员进出,车间卫生整洁,管理部定期对卫生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五)检测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收集、整理各类检验规程,明确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并按《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对检测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和校正。二、生产过程监控
(一)进货验证
进货验证具体规定按《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执行
(二)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1、首件检验
每班开始生产、更换产品品种或调整参数后生产的开始产品,操作工必须进行自检,合格后,再由质检员根据相应的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如不合格应返工或查找原因改进后重新生产,直至首检合格,质检员确认才能批量生产。
2、过程检验
操作工根据工艺规程和质控点要求对本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测控制。
3、巡回监控
生产过程中,质检员应对操作工的自检和过程检验进行监督,认真检查操作工的作业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工具和检测频率等是否正确;并根据工艺规程和质控点要求进行抽样检测。
(三)成品的监视和测量
成品检验按《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执行。
(四)监视和测量记录
1、在监视和测量记录中应清楚地表明产品是否已按规定标准通过了监视和测量,记录应标明负责合格品放行的授权责任者。对不合格品应执行《不合格品管理方法》。
2、监视和测量记录由质检员负责保存。
三、产品标识和过程可追溯性控制
(一)产品标识
1、车间对产品储存、摆放要有明确标识。
2、仓库按照《仓库管理制度》规定做好相应标识摆放。
(二)过程可追溯性控制
1、各过程必须有完整质量记录,以便于追溯。
2、质检员对可追溯性的有效性进行监控。
四、产品的防护
一、对于产品从接收、加工、放行、交付直到预期目的地的所有阶段,应防止产品变质、损坏和误用。
二、针对产品的符合性对其提供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等。
三、各部门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适宜的搬运工具,规定合理的搬运方法,不得破坏包装,防止跌落、磕碰、挤压。
五、其他按照《仓库管理制度》执行。
六、过程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处理
一、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要及时纠编,并采取预防措施;
二、当过程质量出现质量重大问题时,执行《质量管理与处罚》;
三、当出现不合格产品时,执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
END
—
第五篇: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1
1、目的
对我公司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生产作业按照有关规定方法和程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部
3.1.1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生产,负责生产计划的落实。
3.1.2负责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现场管理。
3.1.3负责向车间下发工艺文件,生产通知等。
3.1.4负责收集生产信息反馈到品控部,便于产品质量的改进。
3.1.5负责人员的配置、培训和资格认可。
3.2品控部
3.2.1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过程的监控。
3.2.2负责制订各种工艺要求、操作规程等工艺文件,并监督实施。
3.2.3负责过程产品的检验,卫生规范要求的监督考核。
3.3生产车间
3.3.1负责按照工艺要求组织生产,并对工序产品质量负责。
3.3.2负责本车间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3.3负责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监控,按规程、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控制。
3.3.4贯彻执行食品卫生规范和本公司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设备、设施的清理消毒和环境保持。
4、具体内容
4.1生产计划的控制
4.1.1生产部根据业务科部提供的销售计划制定下生产计划,报总经理审批后作为依据,每月编制《月生产计划》,下发到车间。
4.1.2生产车间根据《月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做到均衡生产。
4.2生产准备
4.2.1品控部负责制定《产品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和《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采购验证制度》等文件,经批准后,下发到有关部门和车间执行。
4.2.2办公室根据计划安排和工艺要求向车间下发《生产通知单》,车间根据投料要求填写《领料单》,由仓库管理员负责计量发放。
4.2.3车间操作工对领到的原、辅材料的质量、数量确认无误后,投入生产。
4.3生产过程控制
4.3.1生产过程分为一般工序和关键工序
4.3.2一般工序
4.3.3.1人员控制
操作人员必须提供健康证,并经过岗前培训,掌握本岗位的操作规程、技能要求和安全知识,方可上岗操作。
4.3.3.2设备控制
a.操作工人按《设备管理制度》要求,定期清理机械设备、设施中的滞留物料,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b.各工序操作人员负责正确使用本岗位的设备、仪表,对设备及环境进行卫生清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严格执行相关设备清洗消毒规定并做好相关记录。
4.3.3.3原辅材料控制
原辅材料进入车间,投料前由操作人员核对是否符合要求,及时剔除不合格的原辅料,发现问题及时报品控部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3.3.4工艺过程控制
a.生产部根据生产工艺组织生产,对生产过程实施监督控制。
b.生产车间严格按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操作,生产负责人负责检查、指导和纠正不规范操作。
c.品控部对过程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参数进行监督检查。
4.3.3.5环境条件控制
由生产部负责,按照食品卫生规范和卫生管理制度控制生产现场,确保生产现场的环境满足要求。办公室协调水、电、汽的供给,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4.3.4关键工序
关键工序控制要点除包含一般工序控制要点外,还应进行以下控制:
4.3.4.1操作人员的控制
a.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
b.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工艺文件要求操作,对工艺参数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监控并作好关键控制点记录,出现异常及时反映、处理。
c.过程出现异常,车间操作人员能解决的,立即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由车间报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解决。
4.3.4.2品控部对关键工序进行工艺指导,并按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操作要求实施监控,保证产品质量。
4.3.4.3品控部定期将质量管理实施情况反馈到生产科,以便掌握工艺执行及质量波动情况,对车间进行指导。
4.3.4.4车间要保持好设施和环境卫生,车间现场禁止存放产生异味的物质,对生产设备要定期清理,不得留有滞留物料,防止霉变。
4.3.4.5生产负责人负责关键工序控制情况的检查。
4.3.4.6关键工序控制情况的记录由生产部保存。
5、考核办法
5.1品控部按照负责对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具体按《产品检验评定标准》执行扣分,每扣一分罚产生责任部门10元,多项次累计扣罚。
5.2在对合格入库产品的检查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经查实属人为原因的,罚缺陷产生责任部门50元/项,多项次累计扣罚。
4.3对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未审批)产品,强行闯关流入下道工序的,罚责任部门100元/次。
5.4对后道工序发现前道工序流下来的人为因素的不合格,根据情况奖励问题发现部门30元/次,对问题责任部门按每项/次扣50元,多项次累计扣罚。
5.5对市场信息反馈中的不合格,经查实属人为原因的,一般不合格的扣罚责任部门50—100元/项/次;重要、安全项的加倍处罚。
5.6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自互检工作做的较好的,对同过去相比有明显提高的,对质量控制要求的措施积极配合的,当月给予奖励50-100元。
5.7质量改进项目,非客观原因未完成的,罚责任部门50-100元/项,按计划完成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奖50-100元/项。
5.8其它任何形式出现的不合格或属于质量责任考核内容的,根据责任原因分别处责任单位50-100元的处罚。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2
一、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确保生产过程在受控制状态下进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生产过程(包括人员、设备、工艺操作方法、环境等)的控制及考核。
三、内容
(一)管理制度
1、设施和环境配置。
应配备必备生产设备、设施,并保持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的.环境条件,确保产品生产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设备的控制。
对设备进行适当的维护。包括定期检查设备和记录检修结果,及时排除故障,保持设备生产能力。开机前对设备及操作台进行消毒清洁。
3、人员的控制。
操作人员必须体检合格,进入车间需洗手消毒、更衣,作业需符合公司的卫生操作规范。
4、工艺的控制。
编制工艺文件及作业指导书,明确生产工艺过程要求,并作为操作人员的操作依据,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工艺要求。
5、内包装的控制
包装车间必须装有紫外线杀菌灯,产品包装前应对车间进行1小时以上的紫外灯消毒,包装材料进入车间使用前需先停在材料贮存间进行消毒杀菌。车间人流、物流通道必须分开。
6、外包装的控制
外包装必须按质量要求,每批按标识,并做好记录以便跟踪质量,并保持地面卫生。
7、车间监督
车间主管应监督影响生产过程的各项因素,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8、质检
质检员监控食品质量安全状态,按有关规定监测各控制点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稳定因素。
(二)考核办法
每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处理由质检员负责,每月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生产、质检等职能部门进行全面的生产检查、评定。生产过程检查需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3
一目的
为严格控制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保证食品生产的安全,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凡本公司生产相关的环节均应遵守本制度。
三内容
1原,辅助材料要求具有合格证。生产用水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产品的生产必须符号安全,卫生的原则,对关键工序的监控必须有记录
3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别存放。废弃物设有专用容器。容器,运输工具及时分别消毒。
4不符合产品及落地产品应设固定点分别收集处理。
5班前班后必须进行卫生清洁工作及消毒工作。
6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存放间应清洁卫生,干燥通风,不得污染。
7仓库应符合仓储要求,配有温度记录装置,库内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有防毒,防鼠,防虫设施。
8设有检验机构,具备相应检验仪器设备,对原料,半成品,成品及生产过程进行卫生监控检验。
6、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规章制度
一、总则
为规范我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本校特点,制定本制度。
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正圈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主要任务: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加强核算。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如实映学校财务状况。
学校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由中心学校配备专人进行集中核算管理,各分校设报账员一名,在分校校长领导下,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统一向中心小学报账。
二、财务收入管理办法
1、收入是指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
2、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组织收入,各项收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并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各项收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三、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
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学校要规范和加强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具体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文体活动、教学资料印刷、水电、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软件(课件)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
列支项目: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培训费、劳务费、会议费、维修及办用设备添置费及其他支出。(相关说明见《浮山中心小学公用经费支出项目说明》)
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资料费、伙食补助费、住宿费等开支。
维修添置费按照学校公用经费总额的30%安排。
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给教师发放补助。
学校公用经费要年初做好经费预算。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要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
学校购置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应实行政府采购,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同时,要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保管、领用制度。(采购协议供货商详见附录)
严格开支审批手续和批准权限:严格执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所有经费支出都有校长负责审批,各分校公用经费支出,由分校校长审核,再由中心小学校长审批。由中心学校副校长分管学校的财务工作,负责对报账单进行审核。
凡涉及购物等开支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处理过程,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分工负责。
经费的报销需有经手人、验收人(或证明人)签字,验收人(证明人)要具有针对性、广泛性。
学校开支项目的票面超出1000元及以上的,需经中心小学校务会通过,再由校长审批。
每周三报账人员组织报账,要求报账及时,每月结算本月发生的账目开支。各项支出须使用合法票据。所辖各分校要将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在校内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账目公开,开支透明。
学校对各分校财务情况定期组织检查,对不按规定使用公用经费的,将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人的责任。
四、物品采购制度
1.学校有总务处牵头成立学校办公物品采购组。学校凡需购买的物品均须填写购物申请单,并交总务处备案。由校长室批准,然后由采购组负责实施。
2.票面在500元以上的物品采购任务必须由采购组统一采购,。集体性采购每月组织一次。
3.购物价格及人员规定:
(1)购物总价在200元以内,可由总务处指定采购人员采购。
(2)购物总价在200--500元,由总务处亲自购买或协同采购。
(3)购物总价在500元以上,须报校长室批准,方可采购。
4.采购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以价廉、质优、物美为原则。
5.不允许购买质次、劣质、变质物品。
6.采购专业性物品、设备,必须由专业人员参与采购。
7.采购单件价格在500元以上的非易耗品,须经财产保管员验收、登记,办理入库手续,方可领取使用。
8.采购物品必须有正式票据购物报销,均需校长室或由校长室指定人员验收,经手人签字,校长签字批准方可报销。
五、学校财务公开制度
实行财务公开、理财,增强学校财务工作透明度。
1、学校通过教代会建立财务审查小组,对学校经费收支情况每学期进行审查。
2、每月各分校要将本月的公用经费使用的项目和内容,张贴上墙,加强群众性的财务监督。
3、总账会计要在教职工代表会上作财务工作报告,学校收支预、决算应向教职工代表会报告,接受审议。
六、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1、会计档案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专业性资料。
2、会计档案分永久和定期两类。按期送存学校综合档案室,做到存放有序,查找方便,安全保密。
3、本单位人员查阅会计档案,应事先与会计室取得联系,由经办会计陪同查阅,外单位前来查阅会计档案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或经领导批准,方可接待,查阅内容必须在查找资料登记簿上认真写好栏目。会计档案一律不借出。
4、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必须报学校档案销毁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无批准手续,不得自行销毁。
5、会计人员工作变动,应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手续,并由有关负责人监交。
七、会计档案借阅制度
1、因工作需要借阅会计档案时,需经中心小学校长批准。
2、借阅会计档案必须填写会计档案调阅清册。
3、原则上借阅会计档案时不得拿离保管地点。
4、借阅会计档案时,不得私自涂改、丢失和撕毁账页、单据,否则承担法律责任。
5、借阅会计档案后,要及时归还保管人员,做好相应的归还手续。
八、财会人员职责
1、总账会计具体负责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做到凭证合法、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数字准确、及时记账、按时结账、如期报账、经常分析、如实映情况。负责编制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并组织实施,参与学校事业发展和经济活动的预测、规划、决策,学校资金使用,运用会计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做好学校领导参谋。做好学校的收费管理,制止乱收费。
2、出纳人员应熟悉、掌握财务制度和收支标准,认真把关,严格审查原始凭证,以合法、完整的原始凭证为收入和支付的依据,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经济业务,不予办理和报销或要求退还补正及时办理现金、银行收支业务,及时登记现金及银行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妥善保管现金、有价证券及应收票据,及时将学校收入解缴银行,并将收入记账联和银行存款回执交总账会计入账。
3、报账人员负有出纳的职责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1)、及时向中心学校报账,支付学校各项支出业务。
(2)、报账时要对合法票据做好正确的分类,并作好本学校的流水账,每月交中心小学总账会计进行核对。
(3)、及时做好本校的账务公开工作,把每月上报的票据在校内张贴上墙进行公示。
4、上述财会人员相互配合做好财务分析。认真分析财务管理以及事业和业务工作完成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九、出纳职责
1.不断学习有关财务政策,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格按规定审核原始凭证。对不符和规定的报销凭证有权拒付。
2.接收付款凭证,办理现金收复。
3.记好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现金收后,要及时入帐。每天核对库存,做到日清月结,帐款相符。公款不准私借。
4.严格现金收支手续,收入现金应给对方开收款收据,要正确使用票据。
5.收入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不得坐支现金。
6.和总账会计共同搞好每月工资及奖金的银行支取和发放工作。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4
一目的
为严格控制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保证食品生产的安全,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凡本公司生产相关的环节均应遵守本制度。
三内容
1原,辅助材料要求具有合格证。生产用水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产品的生产必须符号安全,卫生的原则,对关键工序的监控必须有记录
3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别存放。废弃物设有专用容器。容器,运输工具及时分别消毒。
4不符合产品及落地产品应设固定点分别收集处理。
5班前班后必须进行卫生清洁工作及消毒工作。
6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存放间应清洁卫生,干燥通风,不得污染。
7仓库应符合仓储要求,配有温度记录装置,库内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有防毒,防鼠,防虫设施。
8设有检验机构,具备相应检验仪器设备,对原料,半成品,成品及生产过程进行卫生监控检验。
2、学校疾病控制安全管理制度
1、学校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有关法规性文件的规定,依法管理学校卫生及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群体性防治工作。
2、对学生实施群体性防治措施(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接种除外)必须经县卫生局、教育局批准,并由县卫生防疫站统一组织实施。
3、为杜绝意外发生,学校学生疾病防治用药统一由县卫生防疫站提供,学校不得擅自接受其它途径药物。
4、传染病防治实施预防接种时,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筒”,加强无菌观念,并确保医疗器械的卫生及操作的规范,学校卫生分管领导有责任对接种全过程进行监督。
5、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群体防治工作,应遵循学校管理的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好预防接种及其他群体防治措施的时间,以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未经教育局、卫生局、卫生防疫站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学生实施群体性防治措施。违者要对当事人予以严肃处理,并追究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学校疾病控制安全管理制度
为增强学校疾病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疾病防治制度。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制。
2、要极积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疾病尤其是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3、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室、厕所等人群聚集场所按相关要求进行定期消毒,并保持空气流通。
4、对缺勤的师生员工进行登记,查明缺勤原因,特别是对教职工及学生发生热情况进行登记、检测与排查,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
5、严格学校门卫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校内各类人员流动情况。
6、学校要配备体温计、消毒液、防护用品等传染病防治物资,同时提供师生足够用的洗手设施。
7、做好应急准备,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保证24小时信息畅通,做到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学校疾病控制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防控工作目标
1、完善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及事故监测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建立快速应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不发生校园内的重疫情及事故。
二、成立防控组织。
1、成立防控组织。学校成立防控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师任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
2、履行主要职责。在上级有关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学校防范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工作,及时分析、研究学校内防治工作形势,提出防治的措施和组织实施,做好学校内加强防治中的思想工作,确保校园秩序的稳定;配合相关部门宣传有关知识。
三、落实防控措施
1、宣传教育
学校要普及各类疾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广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尤其加强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救护工作。在每学期开学初,集中开展一次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并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讲解预防传染病的知识要求,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2、预防措施
1)加强日常的监测工作,实行学生到校情况晨检制:发现学生体质有异或突发疾病,班主任应及时护送其到附近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凡发现学生群体中有五人以上突发症状相似疾病的,必须立即逐级上报。学校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的疾病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2)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制度,及时掌握学校内各类人员流动情况。
3)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室、图书室、宿舍、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安全检查,定期检查学校防护措施的完好情况。
4)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体质。
3、应急措施
加强宣传工作舆论引导,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建立疫情每日报告制度。
避免人群不必要的聚集和流动,加强对外出活动的管理,未经报批一律不得组织学生外出。加强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4、保障措施
组织防控预案的演练。
学校由体育教师负责对全校各位老师进行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学校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等知识。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备好必要的防护用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设施。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5
1目的:
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生产部所属各班组、部门和个人。
3职责:
3.1生产部经理负责该项工作的制订及研究。
3.2车间主任对生产过程控制负责并推广执行,并对车间员工进行监督。
4制度:
4.1人员管理
4.1.1生产车间是生产任务的具体完成部门,各生产经理必须根据实际产量和质量将生产任务进行分解并下达。
4.1.2生产经理负责检查监督车间的整体工作情况,统一进行班组间的协调和出现问题的解决
4.1.3各生产经理负责组织进行作业人员的岗位训练,并确保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作业。生产经理助理负责指导作业人员按规定作业。
4.1.4生产经理助理必须定时检查下属操作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以及安全文明生产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对于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由上级进行协调解决
4.1.5生产经理助理应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填写生产经理助理日志,并于当天上报生产经理。
5方法管理
5.1生产经理、生产经理助理在进行生产作业前应对生产作业所需的工艺条件、技术文件资料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方可安排生产。
5.2车间主任依规定的加工流程安排生产作业,并依据作业人员的数量、操作者熟练程度及机台特性作适当之调整。
5.3车间主任应指导生产工人按工艺文件操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5.4车间主任检查工艺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发现违反工艺文件者应及时制止,并立即将情况反馈给生产经理处理。
6仪器、设备管理
6.1按操作规程使用计量仪器、生产设备,按规定定期进行日常润滑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6.2设备发生故障,操作工人不能解决时,应立即按规定通知设备管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排除故障。
7材料管理
7.1车间主任须依据生产指令材料定额开具领料单,经理批准后,依据仓储管理规定到仓库办理领料手续,领料者核对品名规格、数量是否正确并签章确认。
7.2中间制品的检验
7.2.1各工序作业人员按规定的.频率、项目与方法进行自主检查,自检合格方可转移到下一工序。
7.2.2质量管理部的质量管理人员依据相关质量标准及检测规程对产品外观、包装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放行入库。
7.3不合格品处理
7.3.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生产车间、质量管理部应进行适当标识、隔离,以防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误取误用。
7.3.2所有不合格品应按不合格品管理规定进行评审和处理,生产车间不得擅自使用和睦处理不合格品。
7.4入库
检验合格的产品才可缴库,由经理助理填写入库单,组织作业人员入库,并与库管人员共同核对清点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并按库管人员的要求存放在指定地点。
8例会
每周召开一次,主要内容为:
8.1进行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生产能力的差异情况及原因分析。
8.2目前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8.3通报设备运转状况及维护保养情况。
8.4工艺操作方法改进意见。
8.5进行生产设备和人员的调度。
8.6其他实际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应对措施等。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6
第一章
总则
一、目的
对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特性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形成过程的确认,生产过程的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产品的防护,对生产所用原辅材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三、职责
1、生产车间负责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2、检验员负责产品验证、标识及可追溯性监督管理。
3、仓库负责产品防护控制。
4、检验员负责监督考核生产车间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状况。
第二章管理规定
一、生产准备
(一)人员生产部和管理部负责生产人员的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二)设备车间需按质控点、工艺或车间卫生要求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管理部需对清洗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确认。
(三)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
1、技术质量部确定各类产品的工艺标准。
2、生产部负责编制工序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范,经总经理审批并实施。
(四)生产环境生产车间限制无关人员进出,车间卫生整洁,管理部定期对卫生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五)检测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收集、整理各类检验规程,明确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并按《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对检测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和校正。
二、生产过程监控
(一)进货验证
进货验证具体规定按《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执行
(二)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1、首件检验
每班开始生产、更换产品品种或调整参数后生产的`开始产品,操作工必须进行自检,合格后,再由质检员根据相应的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如不合格应返工或查找原因改进后重新生产,直至首检合格,质检员确认才能批量生产。
2、过程检验
操作工根据工艺规程和质控点要求对本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测控制。
3、巡回监控
生产过程中,质检员应对操作工的自检和过程检验进行监督,认真检查操作工的作业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工具和检测频率等是否正确;并根据工艺规程和质控点要求进行抽样检测。
(三)成品的监视和测量
成品检验按《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执行。
(四)监视和测量记录
1、在监视和测量记录中应清楚地表明产品是否已按规定标准通过了监视和测量,记录应标明负责合格品放行的授权责任者。对不合格品应执行《不合格品管理方法》。
2、监视和测量记录由质检员负责保存。
三、产品标识和过程可追溯性控制
(一)产品标识
1、车间对产品储存、摆放要有明确标识。
2、仓库按照《仓库管理制度》规定做好相应标识摆放。
(二)过程可追溯性控制
1、各过程必须有完整质量记录,以便于追溯。
2、质检员对可追溯性的有效性进行监控。
四、产品的防护
一、对于产品从接收、加工、放行、交付直到预期目的地的所有阶段,应防止产品变质、损坏和误用。
二、针对产品的符合性对其提供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等。
三、各部门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适宜的搬运工具,规定合理的搬运方法,不得破坏包装,防止跌落、磕碰、挤压。
五、其他按照《仓库管理制度》执行。
六、过程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处理
一、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要及时纠编,并采取预防措施;
二、当过程质量出现质量重大问题时,执行《质量管理与处罚》;
三、当出现不合格产品时,执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7
1、目的:
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生产系统所属各班组、部门和个人。
3、职责:
3.1生产经理负责该项工作的制订及研究。
3.2车间主任对生产过程控制负责并推广执行,并对车间员工进行监督。
4、制度:
4.1人员管理
4.1.1生产车间是生产任务的具体完成部门,生产经理必须根据实际产量和质量将生产任务进行分解并下达。
4.1.2生产经理负责检查监督车间的整体工作情况。
4.1.3生产车间主任负责组织进行作业人员的岗位训练,班组间的协调和出现问题的解决,并确保操作人员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作业。生产班长负责指导作业人员按规定作业。
4.1.4生产车间主任必须定时检查下属操作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以及安全文明生产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对于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由生产经理进行协调解决。
4.1.5生产经理定期召开生产分析会议,安排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5、方法管理
5.1生产经理、生产车间主任在进行生产作业前应对生产作业所需的工艺条件、技术文件资料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方可安排生产。
5.2生产车间主任依规定的`加工流程安排生产作业,负责指导生产工人按操作规程、工艺文件操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5.3生产车间主任检查工艺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发现违反工艺文件者应及时制止,并立即将情况反馈给生产经理处理。
5.4生产经理组织人员审核操作规程、工艺文件的适宜性。
6、仪器、设备管理
6.1按操作规程使用计量仪器、生产设备,按规定定期进行日常润滑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6.2设备发生故障,操作工人不能解决时,应立即按规定通知设备管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排除故障。
7、材料管理
7.1车间主任须依据生产指令材料定额开具领料单,经理批准后,依据仓储管理规定到仓库办理领料手续,领料者核对品名规格、数量是否正确并签章确认。
7.2中间制品的检验
7.2.1各工序作业人员按规定的频率,采取样品送化验室进行化验,化验人员根据检测规程对产品外观、包装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放行入库。
7.2.2质量管理人员依据相关质量标准,定期抽检产品质量。
7.3不合格品处理
7.3.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生产车间应进行适当标识、隔离,以防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误取误用。
7.3.2所有不合格品应按不合格品管理规定进行评审和处理,生产车间不得擅自使用和睦处理不合格品。
7.4入库,检验合格的产品才可缴库,由生产经理、生产车间主任审核入库单,生产车间主任负责组织作业人员入库,由生产班长与库管人员共同核对清点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并按库管人员的要求存放在指定地点。
8、例会
每周召开一次,主要内容为:
8.1进行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生产能力的差异情况及原因分析。
8.2目前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8.3通报设备运转状况及维护保养情况。
8.4工艺操作方法改进意见。
8.5进行生产设备和人员的调度。
8.6其他实际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应对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