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代表常任制: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突破口
党代表常任制: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突破口
作者:邓达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本站发布时间:2007-5-29 8:25:44阅读量:2707次
[摘要] 由于党内民主具有主导性、先导性、示范性、整合性及可操作性等性质和特点,因而党内民主可以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突破口。而党代表常任制已被视为发展党内民主的突破口,这可以认为党代表常任制有可能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突破口。但是,应对有关党代表常任制进行深入的研讨。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政治民主化;党内民主;党代表常任制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但是毋容讳言,对于这一重要目标的具体内容及其实现途径尚存在争议。关于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理论逻辑:其一是自下而上的学理设计,即以基层民主主要是村民自治为典型代表的基层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其二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思路,即通过改革中央的政治体制从而形成从中央到地方渐次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以实现政治民主化;其三是以党内民主来示范和推动人民民主的思路。我们看到,这后一种思路特别是在十六大以后,不仅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意识,而且由于其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已在实践中开始步入具有实质性意义的阶段,这就是正在推行的党代表常任制的试点。那么,党代表常任制能否成为推进党内民主的突破口?进而以党内民主来示范和推动人民民主是否能成为推进中国政治文明的突破口?本文拟先讨论后一问题,再讨论前一问题。因为只有后一问题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讨论前一问题才有意义。
一、党内民主是推进人民民主的突破口
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是由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内在的统一性、关联性和互动性决定的。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发展的政治前提,是人民民主的首要推动力。
(一)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是我党的一贯思想和经验总结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邓小平就指出民主的局面要首先在党内造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把过去民主的传统“扩大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去”,并把民主看作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政治基础”,表达了用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党的十三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发扬党内民主以推进人民民主,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由此可见,以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是我党长期以来的一贯思想,是党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基本经验。
(二)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是由党内民主的性质决定的这是由党内民主的主导性、先导性、示范性和整合性的性质或特点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法定的执政党地位,使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加之党政尚未分离的政治体制现实,决定了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主导性和先导性。党内民主的意识、理论、制度和经验,将是主导、引导和推动人民民主的主要内容。党内民主的示范性是由我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新党章明确提出我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锋队性质表明:中国共产党是由全国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是全社会全体人民的表率。就全国而言,人民的民主意识、民主习惯还有待培养,文化水平还参差不齐,因此发展人 1
民民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即如有的学者提出的“先精英后大众” 的民主发展途径。我党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精英组织,首先在党内发展民主,国人民起表率作用,具有必然性。同时,发展党内民主,也具有可行性。因为与全国人民比较而言,中共党员的整体文化程度是最高的,他们的民主意识较浓,民主要求较高;另外,中共党员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在这部分人中间发展民主,易于施行,易于见效,也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党内民主的整合性,也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的。从理论上讲,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但要付诸实践,仅仅靠领袖集团的英明是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靠的,要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地、坚定不移地忠实代表全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只有充分地实行党内民主才是最可靠的保障。特别是在当今中国社会的转型期,惟有在党内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反应社会各阶层、各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和愿望,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有较强的社会利益整合功能。同时,也只有使处于转型期的反差极大的社会利益诉求得到充分的整合,发展人民民主才能落到实处,才有可靠的基础。
(三)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可行性决定的一项整体性、战略性的改革,不仅要有可能性,而且要有可行性,即成本低、风险小、效益高。党政的彻底分离,无论从政治学理论上讲还是从中国的政治现实来看,都具有应然性,因而被学界很多人视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但一当落实到操作层面,其风险性、高成本性和复杂性就会立即使人们裹足不前。村级民主选举也是学界寄予厚望的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且具有实然性,但它并不必然引起整个政治体制的连锁反应,对全国的民主化建设推动的力度不够大,亦即效益太低,因而也很难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可行性的突破口。发展党内民主,其风险小、成本低想来是没人怀疑的。引起人们争议的是其效益性。本文试图对以建立党代表常任制为突破口的党内民主建设的效益性做一点论证。
二、党代表常任制的历史考察
(一)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提出
早在1956年4月28 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就提出:“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办法,设党的常任代表。” “设常任代表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可以一年开一次代表大会。我们已经有10年没有开党的代表大会了,有了常任代表制度,每年就非开会不可。”
1956年9月,在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问题。他说,要“把党的民主生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党中央委员会在党章草案中,决定采取一项根本的改革,就是把党的全国的、省一级的和县一级的代表大会,都改作常任制、多少类似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那样”。
“这三级代表大会一律每年开会一次。”邓小平对这个问题着重指明了以下几点:首先,实行代表大会常任制是把党的民主生活提高到更高水平的“一项根本改革”。其次,“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最大好处,是使代表大会可以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它的效果,是几年开会一次和每次重新选举代表的原有制度所难达到的”。第三,“党的代表大会的常任制,大大减少了代表选举工作的负担,代表大会在任期届满以前,可以随时召集。由于每年开会,代表大会的会议也就可以开得简便一些。” 第四,“按照新的制度,党的最重要的决定,都可以经过代表大会讨论。党的中央、省、县委员会每年必须向它报告工作,听取它的批评,答复它的询问。” 第五,“代表由于是常任的,要向选举他们的选举单位负责,就便于经常地集中下级组织的、党员群众的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经验,他们在代表大会会议上,就有了更大的代表性,而且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也可以按照
适当的方式,监督党的机关的工作”。最后,他指出: “这种改革,必然可以使党内民主得到重大的发展。”1956年11月,中央作出了《关于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召开的地方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问题的规定》,1957年10月,中央又作出了《关于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改选、补选问题的规定》。当时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一级党的代表大会(除西藏外)和1500个左右的县(自治县、市)从这届起都实行了常任制。
党的“八大” 提出了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代表常任,任期与党委相同;二是代表大会实行年会制,即每年召开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会议。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后来没有坚持下来。
(二)党代表常任制的现实形态
在1988年,浙江椒江区和绍兴市较早试行党代表常任制,这里建立了党代表常任制,明确代表的任期与区委、市委相同;实行代表大会年会制,使代表大会成为同级党组织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通过划小选区和改变选举程序使代表的产生具有竞争性;根据党代表常任制设立区委、市委工作规则等等。
2002年中组部研究室在调查报告中指出: “椒江区的实践证明,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扩大了党内民主,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建立起了有效、广泛的监督制约机制,推进了班子自身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椒江区自己认为,党代表常任制的建立,最根本的是在党内形成了良好的权利制约机制,有利于解决党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无人制约和无法制约的问题。
根据十六大报告精神,把党代表常任制试点从区县一级扩大到市地一级,已经形成气候。一方面试点规模在扩大,另一方面在党代表产生机制、权利以及党代会的职权等具体内容上也屡有创新。
在四川雅安,不但把党代表的职权向闭会期间延伸,还增设了党代表在党代会期间的两项职权和闭会期间的七项职权——包括党代会增补和罢免党委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等实权,使党代表有足够的民主空间来参政议政。四川今年大范围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希望积累五种模式的经验,即市县乡三级联动型、县乡二级联动型、单一的县级常任型、单一的乡镇级常任型和企业党代表常任型。
(三)党代表常任制的理论考察
现代民主的典型方式是代议制,党内民主亦不例外。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民主主义思想家潘恩认为,“所有的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并且有平等的天赋权利。” “代议”就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去商议和处理国家事务,在代议制共和政府下,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人民是主权者,人民委托自己的代表行使自己的权力。在民主选举基础上建立的代议制政府,将人民主权原则与实际的政治运作结合起来,成为“一种能够容纳并联合一切不同利益和不同大小领土与不同数量人口的政府”。潘恩关于代议制的制度构想,为美国资产阶级统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历史发展的实践表明,作为一种制度设计,代议制较为成功地解决了民主政治的实际运作问题。因为按照民主制的严格意义,民主制意味着全体人民对于政治的权力。而在现实的政治中,要让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都来参与国家的公共事务,这在操作层面上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对此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说过:就民主制的严格而言,民主从来就不会有,因为我们不能想象人民无休无止地来讨论国家的大事。”因此,代议制的制度设计就从操作的层面,将人民主权的原则贯彻到政治实践之中。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在批判资产阶级阶级统治的同时,也肯定了代议制对于民主政治的意义,认为这是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成果。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指出:“如果没有代议机构,那我们就很难想象什么是民主,即使是无产阶级的民主。”
可以肯定地说,代议制包括了“选” 和“议” 两个方面,选民不仅能选出自己的代表,而且能保证自己选出的代表能够“议”。而中共党内民主问题的要害是党员只能“选”(且这种“选” 尚缺乏公平性、选择性和竞争性),而选出的代表不能“议”。人们形容过去的党员代表仅仅是“开一次会,鼓一下掌,举一次手,吃一次饭” 而已。从上述关于党代表常任制的历史和现实形态的考察来看,党代表常任制既能解决“选” 的问题,也能解决“议” 的问题,正好能解决现阶段党内民主发展所存在的要害问题。因此我们说,党代表常任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突破口,进而也可以认为是中国政治民主发展的突破口。
三、进一步推行党代表常任制的思考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报告中十分强调地指出,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人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做好新形势下的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工作已成为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但是,一方面,由于对党代表常任制的认识还缺乏广泛性和深刻性;另一方面,党代表常任制不仅在理论上存在争议,而且在试点和实践中也提出了种种疑问,因而社会对党代表常任制还认识不深,即使在党内也重视不够,或者说还没引起党内的震动。不少党员甚至于还不知党代表常任制为何物。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有必要着重研讨如下问题:
1.实施党代表常任制,与人民代表大会是否有权力和职能的重叠?是否会使政治民主化的成本增加,且高到难以接受的程度?更为严重的是,是否会强化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实从而形成不利于依法治国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态势?
2.实践中的党代表制在全国所有的试点都停留在每年一次会议的形式层面,最多对党代表个人的行权略有尝试,而还没有向党代会常设机关的行权层面发展。在涉及科学分解党委权力,改革“议行合一” 领导体制,改变现行党内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结果,试点的改革因失去动力而停滞不前,因缺乏方向而流于形式,从而也因党员干部群众对其没有了兴趣而自行中止。也就是说,党代表常任制还仅停留在建立一个党内民意机构的层面上。那么,是否应坚决地以建立党的常设权力机关为目标来推进党代表常任制的试点呢?如果以建立党的常设权力机关为目标来推进党代表常任制将与党内现实发生什么性质和什么范围的冲突的话,那该怎样解决?
3.在理论和实践中,似乎都忽略了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建立党代表制,发展党内民主最根本的目的保障党员的权利,怎么以保障党员权利为基础来设计和建立党代表常任制?怎么以具体而详尽的程序和规则来规范制度运行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和各政治主体的每一个具体的行为环节,使政治制度得以现实化?还有,既然党代表常任制的推行已被十六大确立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宣传和舆论上怎么使全社会特别是全体党员都来关注党代表常任制的推行?有否必要在党内来一次较大规模的整党运动?从而一方面使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经受一次民主观念的洗礼,另一方面为党代表常任制的推行制造一定的民主氛围?
另外,诸如党代会年会的具体职责、党代会与年会的关系,党代会年会与全委会、常委会的关系,党代会、年会与人代会、政协会的关系,如此等等的问题。总之,在注重试点的同时,有必要结合已有的经验,动员、组织党内外力量对党代表常任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讨。
第二篇:党代表常任制
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是指每次党的代表大会完成换届选举任务后,党代表资格是常任的,任期与同级党的代表大会相同。党代表大会实行年会制,即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党代表有组织、有计划地参加党代表大会会议及闭会期间的活动,在任期内始终发挥参与决策、监督、示范和桥梁作用。
2006年,高东镇党委被评选为上海市开展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试点单位,“公推直选”增强了党内民主意识,也为常任制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镇党委把推进党代表常任制作为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我们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保障机制、及时办理提案、树立先进典型等措施,推进党代表常任制工作有序开展。同时为发挥党代表作用,搭建了众多活动平台,完善年会制度,每年召开半年会议和年会,听取党委工作总结,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搭建“三级联系制度”,即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使党代表成为联系党员和群众的纽带,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参与信访接待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每周二安排两名党代表到镇信访窗口接待来访群众,每月15日为镇党代表社区接待日。组织视察调研完善党委政府的决策,对党的建设重大决定,设计全局性工作的重大部署,通过组织代表实地调研、考察招待座谈会等形式,征求代表意见。
2011年,在党委“公推直选”的同时,57个基层党组织党员公开推荐产生候选人,1868名党员采取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的方式产生了高东镇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共计73名,领导干部37名,占
代表总数的51%;老龄代表14名,占代表总数的19%;女性代表23名,占代表总数的32%;老中青合理搭配,平均年龄48岁,其中最大的68岁,最小的29岁。新一届代表队伍更加优化,结构更趋合理。
第三篇:党代表常任制工作总结
党代表常任制工作总结
煤田管护所认真按照党代会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代表常任制工作。在工作中坚持提供“三个保障”、开展“三个结合”、推行“三个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党代表常任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提供“三个保障”。
1、提供组织保障。为加强对我所党代表常任制工作的领导,我所成立了党代表常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党代表常任制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党代表常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代表联络办公室,负责处理党代表常任制工作日常事务,指导、协调党代表开展活动,做好党代表的联络、服务和收集整理代表提案、提议等工作,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
2、提供制度保障。按照工作方案,对党代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和组织保障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结合我所实际,重点健全和完善了《党代表提案、提议及办理制度》、《党代表测评评议制度》和《党代表学习培训制度》等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为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推动党代表常任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3、提供经费保障。多方争取、积极筹措资金,为党代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我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年活动经费。开展了党代表培训、视察等活动,确保了党代表常任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开展“三个结合”。
1、开展活动与扩大党内民主相结合。把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深入开展党务公开工作,作为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情况通报制度》、《党代表列席会议制度》等相关制度,将重大决策、决定、决议等内容,通过党代表列席有关会议、定期向党代表通报、举行报告会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党代表、全体党员和社会各界适时公开,及时收集、整理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处理和落实建议和意见。三年内,党代表共提出40多条意见建议,目前已全部办理完毕;提出的8件提案已办结5件,另外3件正在办理并将在年底办理完成。同时,党代表的意见建议和提案的办理结果,以召开会议、情况通报的形式及时向党代表或全体党员进行公开,切实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自觉接受党代表、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2、开展工作与行业特点相结合。我所重点围绕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等,组织党代表开展视察、调研等活动,提高党代表建言献策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发挥党代表的作用。
3、开展工作与促进党建发展相结合。把党代表开展活动与深入开展党的建设“创先争优”、“三培养”、等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党代表联系区、党员先锋岗活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巩固和发展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风,不断拓宽党代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引导党代表积极参与党的建设,着力构建我所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三、推行“三个转变”。
1、党总支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年会,至少组织一次调研视察活动,每个代表活动组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集中活动,每名党代表至少要联系2—3名党员群众,开展经常性的走访慰问活动,经常听取党员群众对党总支决策的意见建议,及时向党总支反映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拓宽了党代表参政议政的途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党总支科学决策的水平。
2、推行党代表发挥作用的平台由“单一”向“多项”转变。通过党代表视察调研等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认真组织党代表开展调研视察、民主测评评议、联系联络等各种活动,从多个方面入手,搭建起党代表发挥作用开展工作的平台,推动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党代表发挥作用的平台实现了由单一平台向多项平台转变。
3、党代表发挥作用的空间由“封闭”向“开放”转变。通过党代会常任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党代表的各项职责,拓宽了党代表“权利”和“责任”的范围,党代表除享受代表期间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三项权利外,还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建议权,党代表发挥作用的范围实现了由局限性向广泛性转变。
工作开展以来,党代表在以联系联络、反映民意、调研视察、民主评议等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同时,发挥党代表参政议政作用,在召开党会、民主生活会等会议时,通过邀请部分党代表列席、书面征求和电话征询等多种方式,向党代表征求意见和建议。党代表常任制的推行,使党代表能够在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中开展活动和反映社情民意,实现了党代表活动经常化、发挥作用规范化。
煤田管护所党总支
第四篇:党代表常任制调研材料[推荐]
发挥代表作用 扩大党内民主
---绵阳市涪城区积极探索乡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
中共绵阳市涪城区委组织部
我区以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为重点,从提高代表素质、加强代表管理、健全运行机制等方面入手,着力增强党的工作透明度和公开性,切实保障党代表权利,密切党组织和普通党员的联系,努力提高党员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为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主要做法
为使党代表主动参政、能够参政、善于参政,有效发挥他们在乡镇党委与党员、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主要从选好代表、加强培训、建章立制、强化监督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选好代表,为发挥作用打基础。一是“重新选举”。由于没有经验借鉴,我们率先在丰谷、金峰、杨家镇进行试点,通过群众投推荐票、党员和群众代表投信任票、党员投选举票、公开演讲的方法产生常任制代表。全区12个乡镇在全乡镇范围内对党代表进行了重新选举,共产生了常任制党代表512人。二是“精减名额”。在现有的党代表基础上实行定额选举,直接过度为常任制代表。比较来看,“精减名额”简化了程序,节约了选举成本,但没有打破原有代表的结构分布,不能较好的优化代表来源,且代表人数也较多。而“重新选举”打破了过去 党代表选举“村支部定人员、党员举拳头”的传统模式,排除了指定性、照顾性、平衡性等做法,激发了广大党员的民主意识和竞争意识。全区3个乡镇采用了该种办法对党代表进行了重新选举,共产生了常任制党代表444人。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代表素质。我们依托党校、农广校组织党代表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其政策水平;对如何发挥党代表作用积极参政议政进行专题培训,增强其参政议政的责任感,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依托新组建的五大种养“基地”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增收致富本领;组织代表开展调查研究、走访督查等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党代表民主参与的能力水平。目前,已培训常任制党代表3100多人次。
---建立联系制度,密切党群关系。建立党代表联系制度,架设起党组织与广大党员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进一步畅通发扬党内民主的新渠道。一是建立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制度,畅通“下情上达”渠道。为使镇党代表能够更好地了解党员心声、倾听群众意见,各乡镇党代表都明确了联系对象,每人联系所在的普通党员和群众各3-5名,包括种养大户、老党员、烈军属、特困户等。全区各乡镇956名镇党代表共分成146个小组,联系普通党员2686人,联系群众3508人。通过联系活动,了解社会各阶层对上级党组织的建议和意见,使下情能够及时得到上达,为乡镇党委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联系活动中,各镇党代表还通过联系帮扶特困户,帮助寻找致富项目、落实资金渠道、进行技术指导等,为特困户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二是建立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小组制度,畅通“上情下达”渠道。为确保“上情下达”,各乡镇建立了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制度,要求每个党委委员结合自己的分工,分别联系1-2个党代表小组和3-5个党代表,全区116个乡镇党委委员共联系146个党代表小组和956个党代表。通过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小组的党代表,充分发挥党代表广泛联系党员和群众的优势,让他们深入到党员群众中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镇党委的重大决策,帮助党委把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中心工作和镇党委的重大决策上来。同时,主动征求代表们的意见,了解党委决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上情”与“下情”结合起来,以便党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三是建立党代表小组联系重点工作制度,畅通“横向联系”渠道。在每个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的同时,各乡镇党委还根据代表分布情况组建了党代表小组,每个村为一组,一方面对党代表收集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特别是把基层党员群众反映比较一致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党委;另一方面根据分工,对党委部署的一些重点工作进行跟踪督查。通过组建党代表小组,更好地促进了代表的横向沟通,发挥了代表小组集体的力量,通过联系重点工作,代表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党委的整个管理网络中去,使党委工作的着力点能更加准确,力量能及时传递到位,确保党委决策的及时贯彻落实。
---完善活动制度,创建扩大党内民主的新载体。我们注重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把党代表作用的发挥贯穿于全区各项争先创优活动的始终,既拓展了党代表议政、议事的空间,又增强了乡镇党代表活动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确保党代 表更好地发挥决策参谋、参政议政和监督保障作用。一是开展调研活动,推进民主决策。去年以来,围绕“工业园区建设”、“民营经济”、“土地流转”、“村镇规划”、“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专题,组织党代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并及时将基层的意见和呼声向党委反映,较好地发挥了决策参谋作用。二是开展视察活动,参与民主管理。为使党代表更好地发挥民主管理职能,各乡镇围绕党委重点工作组织党代表开展督查视察活动,促进重点工作的落实。党代表参与民主管理,既能较好地发挥党代表示范带头作用,也能更有效地集中民力、民智,办好大事。三是开展质询活动,强化民主监督。党代表的监督是全方位的监督,既对事也对人。对事,各乡镇积极试行“党代表质询监督”活动,针对党委执行党代表大会决议以及执行有关规定或程序不到位的现象进行质询,以此更好地确保党代表监督权利的充分实现。
---实行年会制度,构建扩大党内民主的新机制。为使党代表大会真正成为党组织的最高决策、监督机关,区委决定,各乡镇每年召开人代会前必须先召开党代表年会。一是建立健全对党委工作的审议评价机制。乡镇党委必须在党代表年会上向全体代表报告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由党代表对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审议报告是不是实事求是,问题有没有说深说透,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提高了党委执行决议的自觉性,增强了完成本届党委目标任务的紧迫感。二是建立党代表民主参与的科学决策机制。让广大党代表参与到讨论和决定本地区经济和社 会发展目标和重大事项活动中,使党委的决策更加贴近实际、科学可行,并把党委的科学决策有效地转化为广大党员群众的自觉行动,集中了代表们的智慧,既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也为实现党委提出的目标任务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三是建立党内积极健康的民主监督机制。在年会上,镇领导班子成员要向党代表述职,党代表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被测评对象进行量化打分,对镇党委、人大、政府班子领导成员进行民主测评,提出建议和意见。民主评议镇领导班子成员受到了党代表的普遍欢迎,一位党代表说:“对领导干部进行评议,我们的批评权和监督权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强化监督,把党代表的作用落到实处。为确保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监督、议事和决策等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区委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乡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了党代表联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党委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带头接受党代表的监督,主动征求党代表的意见、建议,重大决策听取吸收党代表的意见、建议,强化代表监督,减少决策随意性。对党代表议事作出的决议或由党委会作出决策后,认真检查决议贯彻实施情况,并及时组织党代表进行复议。同时,开展党员群众评议代表活动,增强党代表参与党内事务,履行好自身职责的责任心,并对代表视察和承诺兑现情况通过“回音壁”进行公示,广泛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
二、初步成效
通过推行乡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激发了党代表的政治热 情,提高了党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党内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表现在:
---推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增强了党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在非常任制条件下,代表的作用只体现在开会的有限时间内,有人说是“三年开次会,会期大半天,举举手,划划圈,散会就靠边”。实行常任制以后,进一步明确了代表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使代表保持经常性活动,一改过去当代表的“无所谓”为常任期间的“有所为”,而激发了党代表参与党内事务,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热情和积极性。
---推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过去,由于少数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干群沟通联系的渠道不畅,使群众较易产生抵触情绪。如今,建立健全了党委成员联系党代表和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制度,在党委与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试点工作中,代表们自觉做到:“讲的就是群众想的,办的就是群众盼的”。他们主动加强与身边党员的联系,主动深入群众,与党员和群众拉近距离,增进感情,赢得信赖,收集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我区杨家镇党委在税费改革期间,组织党代表深入到问题比较突出的村社,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广泛宣传党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协助村党支部查摆问题、制定措施,化解了干群矛盾,保证了税费改革的顺利推进。
---推行乡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激发了党代表荣誉感和责任感。推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党代表的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 增强了党代表带领群众致富、共富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发了党代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丰谷镇新建村与和平村的党代表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发动老百姓出工出劳8000余个,将长达2公里的村道公路铺上砂,彻底解决了困扰两村10余年的“行路难”问题。致富村党代表刘贤勤主动兼任六社社长,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去年不仅率先完成农业税上缴任务,还带动农户补缴多年拖欠的税费3万余元。
---推行乡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基层干部的自律意识显著提高。通过建立健全党代表议事制度,对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事前民主讨论,使各项决策的透明度加大,干部的自律意识普遍得到增强。基层干部考虑问题和决策时自觉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更加注重实效性;基层干部服务意识提高了,献身事业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违法乱纪的行为大大减少。据统计,全区有关农村基层干部方面的上访、信访数量比推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前下降了70%左右。
---推行乡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促进了干部作风的明显改善。通过代表视察制度,代表议案、质询制度,代表评议制度,重大决策征询代表意见制度,民主生活会前征求代表意见制度,重大情况通报等制度的落实,党代表的监督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期化,监督范围更广泛,内容更全面,更具有权威性,从而有效促进广大基层干部工作的深入落实,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推行乡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提高了乡镇党委决策水平。通过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的渠道,便于乡镇党委直接地、真实地反映了基层党员和群众的呼声意愿,避免了可能造成的工作被动和决策失误。试点工作中,党代表们广泛收集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涉及教育、农业、旅游、党建、城建、企业改制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76条。其中,我区城郊乡党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的议案”,得到了区委的高度重视。区委根据我区村级组织建设的实际,作出了在全区开展“强堡垒、顾大局、谋发展、利群众”为主题的村级组织集中教育整顿活动,调整了村支两委班子36个,调整村干部46人,精减村社干部322人,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主要问题及建议
---党代会的职能需进一步明确。根据党章的规定,党的代表大会作为党的最高权力和监督机关,其职能主要体现在审议本届党委和纪委工作报告、讨论并决定本地区党的重大问题、选举同级党委和纪委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等几个方面。而从实际情况看,其职能的行使并不充分,存在重统一思想、重选举、权力行使缺乏连续性等缺陷,这就严重制约了党代会作用的发挥。为此,党代会在职能上应向立法、监督、决策方面倾斜,尤其要使党代会的立法活动民主化、程序化,使党代会的监督经常化、规范化,使党代会的决策更富有现实性和科学性,并能根据决策执行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改进,只有这样,党代会才能真正成为全党的权力中心、决策中心和党内民主的典范。
---党代表常任制机构需要进一步健全。常任制下的党代会 的机构设臵,关系到党代会职能的发挥,根据党的工作的特点和需要,立足党代会代表作用的发挥,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合理设臵党代会的机构,这应是党代会常任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党代会常任制应以建立党的常设权力机关为目标,而不是仅停留在建立一个党内民意机构的层面上。目前由挂靠在各乡镇由党委办公室的党联办负责联系代表、组织代表、督查代表的工作,而党委办公室又属于党委的综合部门,人少事多,使代表议案的督办和管理有些力不从心,工作中所需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也难于落实,造成该由党联办负责组织、协调党代表的各项工作不能全面落实。建议单独设立“常任代表联络办”,并配3-5个编制,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加之,区上在开展乡镇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时,日常工作也是由区委组织部组织科具体负责,没有专职领导和工作人员,影响了党代表常任制工作的全面落实和深入探索。
---党代表年会的职能需进一步强化。党代会年会制作为常任制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常任制走上制度化轨道、推动党代会决议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作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年会制必须要搞,而且要搞好。目前年会主要是安排代表听取和审议党委、纪委本的工作报告,讨论决定新一年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及其它有关事项。根据党章的规定,还应将下列内容列入年会的内容,对届内新增的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要提请年会票决确认。如应到会代表半数以上表示反对,则提请上级党组织重新考虑人选;对乡镇党委、乡镇纪委和乡镇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进行民主测 评。听取代表团议案、代表团、代表建议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听取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发言。根据干部调整后的实际,及时做好代表的增补确认,加强对代表的动态管理。审议并通过涉及全体代表行使代表权利和义务的规章制度。其次,目前党代会年会会期较短,很难把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议深议透,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要鼓励党代表自由辩论,让党代表能充分地就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机会,在决策中要充分考虑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利益,通过反复协商,最终形成决策,才能保证党委所制定的政策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建议现在党代会年会的会期由现在的1天延长至2-3天。
---党代表的活动能需进一步经常化。党代表作用的发挥,不应局限于代表大会开会这一短暂的区间,而应贯穿于代表从当选到下届党代会代表选举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其发挥作用。而我们现在党代表作用的发挥往往以在党代会年会上作用的发挥为主,而忽视了在党代会闭会期间作用的发挥,仅重视在党代会开会期间发挥作用,这不利于代表养成代表意识,不利于其行使广大党员赋予的民主权利。要充分发挥党代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的作用,应着眼于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党内法规以及国家法律应对其权利进行明确的规定,并保证其正当行使;二是常任制下的党代会工作机构应健全党代会代表的活动方式,并尽可能多地组织其进行有关的视察、调研活动,不断丰富党代表活动的形式,并不断深化党代表活动的内容,增强党代表活动的实效性,积极开展为党委决策提供依据为主要内容的调查研究活动、建言献策活动、征询意见活动、献“金点子”等活动;三是党代会代表本身也要更好地认清自己的职责,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不断加强和广大党员群众的联系,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以便使自己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代表个人的作用发挥好了,党代会的作用也就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党代表的职责需进一步明确。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实行以后,赋予了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和党员代表更多的职责,党员代表除了在党代会期间履行职责外,在闭会期间也要继续履行职责。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职责的内涵还需在党代会常任制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规范和明确,使之逐步与党的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的地位和作用相一致;二是职责的履行需要通过严密的组织和制度予以科学安排和规范操作;三是党员代表来自各条战线,平时各自工作繁忙、工作性质不同,集体参政议政难度较大,如何把职责分项量化到代表个人或代表团,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代表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虽然通过精减、培训等措施改善了代表文化、年龄、结构,但代表在意识上的转形和角色上的转换还不到位,对党任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党任制党代表的权现认识还不深,过去几年才开一次党代会,党代表普遍缺乏当好代表的实践经验,很多党代表对其职责定位十分模糊,不知当了党代表应该干什么。加之,农村党员长期外出务工较多,且大多为青壮年、能力强的党员,较难选举出高素质、年青的党代表,影响了党代表的文化结构和年龄结构。部分党代表由于素质普遍偏低,看不到党委决策的重大方向,在鸡毛算匹的 小事上纠缠,影响到党委对重大事情的决策进程。在党代表大会年会上所提交提案、意见、建议所提问题几乎是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需要办理的具体事务和投诉,许多问题只需部门或个人就可解决,而可能影响党委重大决策,镇域经济发展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提案、意见、建议几乎没有。从而造成党代表视察多、建议少; “行政”内容议案多、“党建”内容议案少,没有充分体现党代表议案重“党建”的特色化要求;涉及自身部门(单位)利益的议案多,涉及全局利益的议案少。忽视了对涉及全区党建、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议案“问题”多,“措施”少。对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不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多,仅愿充当“配角”。因此,要积极开展以提高党代表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采取讲座、作报告、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辅导以及分期分批选送党代表到外地培训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党代表的自身素质,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党代表常任制工作总结
党代表常任制工作总结
煤田管护所认真按照党代会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代表常任制工作。在工作中坚持提供“三个保障”、开展“三个结合”、推行“三个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党代表常任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提供“三个保障”。
1、提供组织保障。为加强对我所党代表常任制工作的领导,我所成立了党代表常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党代表常任制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党代表常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代表联络办公室,负责处理党代表常任制工作日常事务,指导、协调党代表开展活动,做好党代表的联络、服务和收集整理代表提案、提议等工作,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
2、提供制度保障。按照工作方案,对党代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和组织保障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结合我所实际,重点健全和完善了《党代表提案、提议及办理制度》、《党代表测评评议制度》和《党代表学习培训制度》等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为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推动党代表常任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3、提供经费保障。多方争取、积极筹措资金,为党代
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我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年活动经费。开展了党代表培训、视察等活动,确保了党代表常任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开展“三个结合”。
1、开展活动与扩大党内民主相结合。把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深入开展党务公开工作,作为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情况通报制度》、《党代表列席会议制度》等相关制度,将重大决策、决定、决议等内容,通过党代表列席有关会议、定期向党代表通报、举行报告会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党代表、全体党员和社会各界适时公开,及时收集、整理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处理和落实建议和意见。三年内,党代表共提出40多条意见建议,目前已全部办理完毕;提出的8件提案已办结5件,另外3件正在办理并将在年底办理完成。同时,党代表的意见建议和提案的办理结果,以召开会议、情况通报的形式及时向党代表或全体党员进行公开,切实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自觉接受党代表、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2、开展工作与行业特点相结合。我所重点围绕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等,组织党代表开展视察、调研等活动,提高党代表建言献策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发挥党代表的作用。
3、开展工作与促进党建发展相结合。把党代表开展活动与深入开展党的建设“创先争优”、“三培养”、等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党代表联系区、党员先锋岗活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巩固和发展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风,不断拓宽党代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引导党代表积极参与党的建设,着力构建我所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三、推行“三个转变”。
1、党总支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年会,至少组织一次调研视察活动,每个代表活动组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集中活动,每名党代表至少要联系2—3名党员群众,开展经常性的走访慰问活动,经常听取党员群众对党总支决策的意见建议,及时向党总支反映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拓宽了党代表参政议政的途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党总支科学决策的水平。
2、推行党代表发挥作用的平台由“单一”向“多项”转变。通过党代表视察调研等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认真组织党代表开展调研视察、民主测评评议、联系联络等各种活动,从多个方面入手,搭建起党代表发挥作用开展工作的平台,推动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党代表发挥作用的平台实现了由单一平台向多项平台转变。
3、党代表发挥作用的空间由“封闭”向“开放”转变。通过党代会常任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党代表的各项职
责,拓宽了党代表“权利”和“责任”的范围,党代表除享受代表期间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三项权利外,还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建议权,党代表发挥作用的范围实现了由局限性向广泛性转变。
工作开展以来,党代表在以联系联络、反映民意、调研视察、民主评议等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同时,发挥党代表参政议政作用,在召开党会、民主生活会等会议时,通过邀请部分党代表列席、书面征求和电话征询等多种方式,向党代表征求意见和建议。党代表常任制的推行,使党代表能够在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中开展活动和反映社情民意,实现了党代表活动经常化、发挥作用规范化。
煤田管护所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