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乡统筹中新市民素质的提高

时间:2019-05-12 16:3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城乡统筹中新市民素质的提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城乡统筹中新市民素质的提高》。

第一篇:浅谈城乡统筹中新市民素质的提高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因为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因此,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在城乡统筹建设中,大批农民

正转变身份成为城市居民,使全区市民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民变为市民并不仅仅是把户口牵进城市,搬进小区,住上新房这样简单,我区最早的一批农转非就出现过把猪、鸡等在小区内放养的事例。推进城市现代化的核心我认为应该是促进人的素质现代化,迅速提升辖区市民的综合素质成为我区建成生态和谐宜居区、文化休闲功能区、新型工业发达区、现代物流发展区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提高新市民素质在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今年**市的第三次党代会闭幕式上,汪洋代表中共**市第二届委员会作了题为《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为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要着力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建设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地区“两翼”,构建“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要发展和加快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创建文明城区是非常重要的。文明城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城市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创建文明城区的工作中,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本。全面提高市民素质、人人争做文明市民是创建文明城区的关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好,创建文明城区也好,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四有、五爱”是做文明市民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里把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放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

文明公民构成文明社会。社会的主体是人,生产力的主体是人,城市的主体也是人。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水平与城市每位市民的文明素质密切相关,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最终只能表现为人的素质的提高。一个文明的城市,不仅要有发达的城市经济、完善的城市设施、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优美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市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道德风尚。市民素质的提高程度标志着城市文明发展的水平,没有市民素质的普遍提高,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文化的繁荣、环境的优美都无从谈起,更不可能实现。只有城市的主体——市民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维护和促进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文明城市建设才能逐步走向深入。如果不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即使城市的外观一时靠突击而有所改观,也难以持久,城市更难以发展。所以,提高市民的素质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关键,是创建文明城区的基础,也是创建文明城区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因此,我们在城乡统筹的过程中,必须把提升新市民的素质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市民的素质切实提高了,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就有了切实的保证。只有提高全体市民的素质,才能使整个社会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新市民中存在的问题:

城乡统筹发展是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进入21世纪,农民素质尽管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还比较少,知足常乐、因循守旧的小农意识还根深蒂固。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还是以农业为主。在城乡统筹的过程中,他们突然之间由“农民”变为“市民”,对身份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对城市居民来说,他们是“农转非”,对农民来说,他们是“城市居民”。他们这种处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游离状态和特殊处境塑造了他们特殊的社会心理,他们既是一个心理特别敏感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对社会变革缺乏充分心理准备的群体。对新身份的认可、新环境的适应以及新生活的重新安排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提高新市民的素质,让他们尽快的融入到新的生活中,适应新环境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三、如何提高新市民的素质

新市民面临的心理矛盾与冲突是社会激烈变革过程中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是自身与外部环境冲突与磨合的直观写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变革客观过程和运行误区,要解决新市民的心理问题,一方面要从主体自身入手,引导农民学会调整,控制自己的心理和情绪,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从社

会入手,从各方面消除歧视和排斥“农转非”的观念,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我区现有3个镇,其中街镇合一的就有2个,在开展提升新市民素质的活动中以应以街道为依托,以社区为平台,发动新市民踊跃参与到社区建设和社区事务的讨论中来,通过市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破解社区建设的难题,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稳定落实在社区、把和谐构建在社区。结合今年全市开展的“千万市民文明行动”和文明城区创建活动,紧紧围绕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这一主题,在新市民中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以“讲文明、强素质、树新风,做文明和谐的**人”的系列道德实践活动,激发和调动广大新市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文明行为成为新市民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

(一)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政治方向、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方面的特质,包括思想修养和道德行为两方面。这是市民素质中基本的素质,也是素质结构中最高层次的素质。

1、加强礼仪和卫生教育,利用社区居民学校,开展健康、子女教育、生活习惯、文明礼仪等培训,定期开展新市民卫生知识讲座,培养新市民良好卫生习惯,改变原来的乱丢乱扔的坏习惯。结合我区今年正在开展的创建**市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城区的活动,组织新市民到交通路口,居民社区进行文明劝导和宣传,对市民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让广大新市民发扬主人翁精神,参加到城市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对市民中的不文明现象进行劝导和帮助,促进区域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2、通过逐步引导新市民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和群众文体活动,让广大新市民在参与、体验、实践的过程中,尽快融入新的生活,在适应新的生活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社区创建工作贡献力量。如:大力宣传我区三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增加新市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组织新市民参观我区“建桥工业园”,小南海水泥厂、中华美德公园等。结合“千万市民文明行动”,组织新市民开展“人人是礼仪”文明普及行动,“文明在细节”行为养成行动和“洁净新家园”环境整治行动。

3、结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颁布6周年,第5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全国正在开展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在广大新市民中深入挖掘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先进人物、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弘扬“三创”精神,弘扬良好社会风尚。

(二)加强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文化水平,掌握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广度和深度,是人民通过后天的学习、锻炼、修养而得到的才识。这是公民素质的基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市民的其他素质,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越高,一般来说其他素质也就越高。

但是,新市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特别是中年以上的人员,在农村全靠种地,面临突如其来的转变,感觉茫然。针对此种情况加强对农民工的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与修养。新市民直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他们的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稳定和发展,而且还是联结农村和城市的直接载体,他们的文化水平越高,自我修养越好,心理适应能力越强,就能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新市民的素质提高了,生活过好了将会直接带动和促进城乡统筹的发展的成功。

1、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首先要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岗位职业能力和经营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利用职业技术学校,加大对新市民的职业资格证书,岗位技能资格证书等的培训。提高新市民的求职能力,激励新市民群体加强自身的学习。

2、区内各级部门应降低对新市民的就业准入门槛。让新市民享有就业平等权。农民与市民应一视同仁,在就业领域、条件和机会面前一律平等。就业机会平等主要包括就业领域、就业工种、竞争条件、就业后的工资待遇等各个方面的平等。这是农民工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和权利,也是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核心问题。

3、大力发展适应新市民特点的就业服务体系。要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信息渠道,免费为新市民发放相关资料,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发挥公共信息渠道的作用。鼓励新市民积极参与社会各类服务组织和培训机构的培训。

新市民素质的提高,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城乡一体化市场的必然要求。

第二篇:提高市民素质的思考

提高市民素质的思考

一是抓好孩子的素质教育。人的性格基本上形成于儿童时期,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尤其是德育教育,光是照本宣读,背诵“八荣八耻”是没有用的,我认为,德育教育是不需要课本,不需要上课的,需要的是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的人们以身作则,让孩子们“如沐春风”的健康成长。只有在一个正确的世界中,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而这个“正确地世界”,是需要我们身体力行去展现给孩子们看的。让孩子们从小养成高素质的意识形态,是在未来保证太仓市民素质不断提升的根本基础。

二是进一步丰富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以人为本搞好城市建设促进市民素质提升。发展经济和提升市民素质是不矛盾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以正确的方式来发展经济。资源的丰富,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除了加大生产,还应该注重节约。不久前,太仓出现了汽车加油排队现象,加油站出现了为争抢加油的小小摩擦,不得不需要交警现场维持秩序。素质问题,很多时候是无奈的,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未雨绸缪。由此看来“勤俭节约”不单单是素质提高的结果,更是素质提高的基础。

三是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说简单

点,就是培养适合高素质市民高品质生活的环境,铲除低素质行为滋生的环境。凡是我们认为素质低下的不文明行为,其出发点都是趋利心态,要么因此行为获得其不健康的意识形态下的快感,要么获得了一些资源之便利。对于这样的行为,必须要截断其获利,加大监管,处罚力度,让违规的人,心理上追悔、蒙羞,物质上无利可图,这才是最根本的。而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每个市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营造出全体市民知荣明耻的社会氛围。

第三篇:加强“八荣八耻”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素质

加强“八荣八耻”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素质

湖北省农科院 张小霞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这“八荣八耻”是新时代新形势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包括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为我国公民生活提供了一个新时代的准则。

加强“八荣八耻“宣传教育,是适应社会主义现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为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规律,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她反映了时代精神,具有时代特点;又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民族特点,实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与时俱进。对提高市民素质,提供了一个行为准则,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道德标尺的作用。

中国当前的社会矛盾最为突出的已经不再是落后的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了。“贫富差距”即凸显了改革开放的辉煌的成果,也遗留下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中国的GDP连续七年飞速增长,也使得中国在改革的重要拐点上,前所未有的迷茫。人们也在对利益和金钱的追逐中,逐渐丧失了自我而不自知,文化和道德上的缺失使得人们在论争中,摸索、迷茫。“八荣八耻“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市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社会生活由一元向多元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旧的规则已经失效,一些新的规则尚未完全建立,人们的观念出现混乱或真空现象。诸如法律意识不足,道德意识滑坡,信仰意识缺失。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在现实中既不维护自己的权利,也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也有人不讲道德、漠视道德,没有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更有人要么是无信,要么是迷信,缺少真正的信念。“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握了时代所产生的问题的症结,并指明了解决的途径。它不仅是一个普通的道德标准,而且也是一个包括法律、道德和信念三个层面的公民生活规范。“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包括的法律、道德和信念三个层面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不仅要考虑它作为道德规范的约束力,而且要考虑它作为外在法律的强制性和作为内在信念的指导性。只有当法律、道德和信念三

个层面的意义得到充分的理解并付实施,“八荣八耻”行为准则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加强“八荣八耻“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市民素质,是一个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首先要从教育入手,从小朋友开始就应该进行“知荣辱,讲文明”的宣传教育,同时也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只要大家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相信我们的文明程度会有很大的提高。我们可以用不太长的时间使一个城市的形态文明和功能文明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但是我们很难在同样的时间里实现市民素质的同步提升,这就是当前为什么加强“八荣八耻”教育的现实意义。当前提升市民的素质文明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在物质文明长足进步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广大人民群众意气风发,努力建设小康社会,展示了我们市民的精神风貌。但是,精神文明建设也有滞后的地方,存在薄弱环节,比如说: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人群中,也出现了道德失范、信用失守、荣辱混淆、法纪松驰的现象,这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也说明了精神文明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实际上在全体市民中树立了道德尺度,作为共产党员和各界领导干部,都要首先自觉衡量,带头践行,做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才能取信于民。公民道德教育和推进八荣八耻活动不能讲空话,要

落到实处,要讲究实效,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那我们的八荣八耻活动就能收到实效。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城市都可以因地就宜推行八荣八耻志愿者活动,就是通过对志愿者活动的进一步规范,能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宣传员、监督员和示范员的作用。推行八荣八耻活动,建设文明和谐活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论是上还是下,大家都应该为提高公民个人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做出自己的努力。

全体市民要把八荣八耻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去,做任何事情在自己方便的同时,不要给别人带来不方便,在有利于自己的同时,不要损害别人的利益,时刻想着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时刻牢记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自己也应尽一份责任。以提高市民素质为核心,努力做到“八荣八耻践行活动”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大力推动全市公民道德建设,市民群众的道德意识明显增强,文明素质大幅度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才能显著提升。

加强“八荣八耻“宣传教育,为“践行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让市民提高“八荣八耻”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是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一环,而持续不断的宣传教育是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加大了新闻宣传力度,加强“八荣八耻”宣传教育。可以通过新闻报道、言论、专家点评、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宣传学习、践行荣辱观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总结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鲜活经验,积极营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厚舆论氛围。在一些大家关注度高的媒体上专门设立了荣辱观宣传教育的栏目,从而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推动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向纵深发展,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就会有显著提高。广泛开展“八荣八耻”社会宣传。在社会宣传方面,紧紧围绕“知荣辱、树新风”这一主题,大力营造“践行活动”的氛围。观一叶而知秋,比如在我们农科院社区,我们通过“八荣八耻”知识问答;通过与周边社区和周边大专院校共同开展“青年志愿者进社区”等活动,加强了农科院社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本社区市民对“八荣八耻”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弘扬了社区的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居民的“精、气、神”得到了极大提升。推而广之,全市乃至全国各行各业也都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八荣八耻”主题实践活动。完善机制,深化荣辱观教育,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变成全市公民道德建设的长期性重要内容,贯穿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的始终,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着眼长远,建立、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各部门和各社区把“八荣八耻”列入学习总体规划,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及时对干部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把践行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日常工作生活结合起来,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教育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实践,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行为标准和自觉行动。要把集中性宣传教育与经常性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在常抓不懈中扎实推进,使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把加强教育与健全机制结合起来,用政策措施褒扬和激励先进,用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社会道德生活,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和各项行业管理制度中,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

东方风来春满枝。通过加强“八荣八耻”宣传教育,我们市民素质就一定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民族,也必将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四篇:城乡统筹

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切实推进连云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

连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暨城乡统筹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为工作思路,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制定政策,明确工作重点,切实推进城乡统筹工作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搭建机构平台。为扎实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暨城乡统筹发展会议精神,连云区委、区政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会议精神。结合区实际情况,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党政分管领导指挥的连云区城乡统筹建设指挥部,负责城乡统筹的组织领导、协调推进、督查监督和考核奖惩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内设综合管理、宣传督查、规划建设、环境整治4个工作组,并及时抽调工作人员。形成了党委统筹、党政共管、部门配合、整体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确定总体目标,切实推进执行。2012年,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明显提速的大背景下,连云区富民强区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按照市委提出的六个一体化”为工作思路,连云区结合区情实际,制定任务目标。具体目标是:确保全区村集体收入超千万元的1个,超400万元的4个,全区村集体年收入均超20万元,2012年,计划将板桥街道的张跳新

村等2个村确立为新的农民康居示范点,2012年全区粮食综合补贴、水稻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超60万元,种粮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超100元。抓好农机监理及农机购机补贴工作,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购置补贴资金100万元,2012年力争争取农业项目6个,金额300万元以上,建立海珍品养殖示范园区,力争建设规模达到40000亩以上。全区农产品年出口额力争突破6000万美元。

三、加速城乡建设、制定统筹政策。2012年,将是连云区一个大干快上、大发展的突破之年。连云区在紧扣确保实现“八连冠”这一主题,紧紧围绕BRT及特色街区建设,海棠路、平山转盘、海城广场、在海一方等重要节点出新,连云新区及零公里入口的规划建设等“563”重点工作,突出规划引领、推动集约发展、实施重点突破、强化多点支撑,快速提升城市化推进水平,迅速打造了一批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乡街经济实力,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和系列惠民工程。同时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关于做好2012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意见》以及市委副书记张同生在全市城乡统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结合连云区农业农村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城乡统筹面临的形式和任务,科学规划设计全区城乡统筹目标、路径和措施,编制一系列的意见和措施,作为全区城乡统筹工作的参考依据。

四、突出集群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发展高效农业。随着我区大开发、大建设的发展,我区耕地面积逐年缩小,为避开这一致命的 “短处”,我区将把农业转型升级作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来抓,大

力发展生态、高效、外向农业,把培育高附加值、强带动力的龙头农产业和企业作为重点,全力扶持,常抓不懈。目前,我区已成为国家级连云港出口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现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8家,主要集中在云山农产品加工区和板桥海洋食品加工区内,板桥海洋食品加工区同时也是市级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年出口创汇居全市前列;二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012年,我区将继续培育发展骏都生物科技、国盛食用菌和顺福食品等一批规模较大、技术先进、带动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力争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带动我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引擎。积极为龙头企业争取省级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我区省级龙头企业已达6家,市级龙头企业已达7家,全区农产品年出口额近6000万美元。在扩大我区农民就业、增加我区农民收入的同时,还辐射和带动了东海、赣榆、灌云等周边县区主要蔬菜产区的发展,直接带动20000余户从事蔬菜种植;三是抓好农业项目争取工作。积极为龙头企业争取省市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12年力争争取农业项目6个,金额300万元以上;四是大力发展海洋产业经济。积极加快渔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以重点产业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突破口,立足我区加快建设国际性海港城市、奋力争当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区的新形势,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建设具有本地特色、布局合理、生态高效的现代渔业体系,加快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积极推进渔港建设,抓住当前国家、省、市各级对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的有利时机,全力争取农业部和发改委将我区连岛中心渔港建设和高

公岛一级渔港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科学制订我区的海岛开发利用整体规划,多方引进资金开发前三岛、竹岛等岛屿,探索有连云特色的海岛经济发展模式,把休闲渔业建成我区海洋经济的亮点产业。加大前三岛海珍品基地建设,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开发前三岛海洋自然资源,加快海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品增养殖基地建设,推动深水网箱养殖,要使海珍品养殖示范园区建设规模达到40000亩以上。

五、强化农经管理,维护农村稳定。一是落实好农村“三资四化”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农村“三资四化”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农村“三资四化”网络全覆盖;抓好村级经费专项审计,提高村级经费的使用效率,查处村级经济违法违纪行为;抓好村级财务管理薄弱村治理,积极抓好扶贫村的债务化解工作;加强农村会计人员和民主理财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农村会计人员和民主理财人员业务素质和监督水平。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严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不改变农用地的原则,实行土地流转信息、台账定期上报制度;指导各乡街在条件具备的村组,积极创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健全规章制度,扩大办社规模,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三是加快推进农经“一站式”窗口服务。拓宽服务领域,把农民最关心、最需要,对改善干群关系最见效的“三资四化”、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保险等纳入“一站式”窗口服务,作为农经改革的品牌打造好、维护好;四是着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的程度。围绕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增强合作办社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农民组建适应当地生产发展的特色农民专业合作社,消灭农民专业合作社空白村,培养一批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组建合作组织联合社。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资源,对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弱的同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并建立联合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能力;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承担土地治理项目试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直接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凝聚力、覆盖率和带动力。

六、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基础建设。引导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专业服务组织等参与农业服务,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为基础、其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服务与综合性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开展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民教育培训等服务,强化农村金融、农业保险、农业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于此同时,加大对乡镇,村各种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2012年,我区计划新增海滨花园、连岛新村、高公岛新村、板桥新村等居民集中居住区9万平方米。全面实施农村环境整治,重点推进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渠整治,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第五篇:城乡统筹

大学生村官考试农村方面知识:统筹城乡发展

一、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

(一)2006年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强调指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该《意见》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有:

1.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2.围绕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十一五”时期是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3.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4.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二)2009年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强调指出,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该《意见》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有:

1.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标准,改善农村教师待遇,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加固和改造。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国家新增助学金要向农村生源学生倾斜。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坚持大病住院保障为主、兼顾门诊医疗保障,开展门诊统筹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和水平。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抓紧制定指导性意见,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加快研究解决农垦职工社会保障问题。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把农村学校、国有农(林)场纳入建设范围。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加快推进城乡同网同价。加大农村水电建设投入,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建设规模。加快农村公路建设,201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建立农村客运政策性补贴制度。增加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投资,扩大秸秆固化气化试点示范。发展农村信息化。加快国有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3.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对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

加农民的务工收入。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督促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妥善解决劳资纠纷。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其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在岗培训等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输出地、输入地政府和企业都要加大投入,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相关就业政策支持范围。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同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抓紧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跨社保统筹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建立农民工统计监测制度。

4.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要求,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扩大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中央和试点地区省级财政要增加试点投入。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2010年基本完成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继续选择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形成的乡村债务进行化解试点。

5.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支持发展乡镇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

6.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重点提高配送率和统一结算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鼓励设计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生活消费品和建筑材料。2009年在全国范围实施“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指定家电品种,国家按产品销售价格一定比例给予直接补贴,并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补贴品种。保证下乡家电质量,搞好售后服务。加强农资产销调控,扶持化肥生产,增加淡季储备,保障市场供应。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商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推行农资信用销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改造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行为。

7.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办法。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继续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加大整村推进力度,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优先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贫开发,积极稳妥实行移民扶贫,对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继续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事业,积极开展反贫困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来源:考试大-公务员

下载浅谈城乡统筹中新市民素质的提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城乡统筹中新市民素质的提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城乡统筹

    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同城化建设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城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利用3年多时间完成了受灾群众的住房、......

    城乡统筹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认真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统筹办先后组织召开了三次会议,分解落实各项规划编制任务,要求各专项规划的编制牵头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

    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综合改革 “城”与“乡”,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体。在转型发展的节点上,我市以新型城市化为龙头、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改革,将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解决“三农”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重在提高政策执行力

    统筹城乡发展重在提高政策执行力 在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城乡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居民不公正的国民待遇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城乡统筹发展进程,那......

    2010统筹城乡工作总结

    重庆市****管委会关于报送2010年度统筹城乡改革与发展工作总结的报告区城乡统筹办:2010年,***管委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

    统筹城乡实施方案

    围绕“一促两推三提升”六大任务,今年重点抓好以下20项目工作的落实 (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结合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二、三期项目建设,打造文化、生态、休闲一体化发展的“大兰山......

    城乡统筹总结(定稿)

    我县自2007年全面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以来,全县上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先行先试,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在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社会管理的思维创新与路径社会管理与群众利益有着内在的相关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公权力与群众的关系。“党建统领、社会协同”其内在的机理是处理好预算跟服务的关系,社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