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6:5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一篇: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注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多民族和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具有着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和奇特的民族风情,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状态的这些文化遗产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人应尽的义务。

实践主题:关注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实践地点:非遗馆(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艺博园(华夏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园)南大街(常州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

实践时间:7月1号——7月3号

实践地点简介:

非遗馆、艺博园,都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市民广场,周边的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目前非遗馆和艺博园同时对外开放,这里将会成为常州市工艺美术生产和文化遗产展示传承的积聚地。非遗馆内有3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展示,馆内已有多种传统手艺在展示,如常州萝卜干、素火腿、大麻糕以及芝麻糖的制作工艺等。艺博园的主体是创意企业,它的特色就是把工艺与产业相结合,展示的是艺术品,令人赏心悦目。那里陈列着汪鹤鸣的烙画作品,宜兴徐悲鸿画院、常州画院、常州龙城书画院的画师的作品,画家刘伟光的作品等,又使那里成为一个原创艺术的基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南大街,是常州市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流来往,是此次实践的调查地点。

实践过程:

第一天(7月1号)

夏日清晨的风,让人感觉神清气爽。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大家努力的工作,终于准备好了所需的资料。队员们激动着,兴奋着……经过了大约1小时,我们到达了我们的实践基地---薛家镇。刚下车,队员们就迫不及待的举起了手中的旗帜,“阳光小队”的标志在阳光的沐浴下更显的夺目。

经路人的指引,我们弯入一条大路,大家不由得停住脚步,路两旁都是一排排特制的木房子,一根根木头精致的叠在一起,木头散发出阵阵古典的气息,让人不由得陶醉在其中。抬头仰望,这里似乎有点偏僻,因为这里的蓝天与我们是这么的接近,但是周围有着一幢幢高楼,与这些散发着古典气息的木屋相映成趣。路上的车是如此的少,偶尔一声鸣笛也只是稍微打破一下这里的宁静,随即便恢复,耳边剩下的只有鸟鸣的清脆声。

依旧朝前走着,木屋的尽头是一块石碑,这就是薛家镇市民广场的入口,我们仍然陶醉在刚才的景色之中。刚进去,迎面扑来的是一片苍翠的绿,一块块的石板台阶,映衬着岁月的沧桑,我们流连着,一步三望。过桥了,这桥可没有平时大伙们看到的宽广和宏伟,它只是一块厚实的石板桥,桥面上刻的不知是哪个年代的文字,人站在桥上,一种不知名的情感油然而生。桥下清澈的河水,水面上游动的鱼儿,不禁给人一种小桥流水般的感觉。这就是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周边的优美的环境,它非凡的气质,丰富的文化底蕴,一定会吸引着更多的人。

“走啦”,大家才似乎梦醒,轻快的步伐,欢快的语调,带着无比自豪的心情来到了对面的岸上,“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一行铿锵有力的大字出现在我们面前,大家被这门前的气势所震撼,停下脚步,细细观摩,这些大字在周围绿色的映衬下显得更打动人。不知何时,一位中年师傅走了过来,我们激动的跑了过去,还没等我们开口,大叔就笑着对我们说,“你们是来参观的吧”,我们急忙自我介绍了一下,并问了大叔好多关于非遗馆的问题,大叔一一作了回答,还带我们进馆内参观。

跨过一个高的门槛,空荡荡的院子,更增添了一丝的幽静。又进入了一个门,一股木质的香味儿飘来,里面整整齐齐的摆放着桌椅,两面墙上都写满了对常州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靠墙的地方摆放着一排整齐的玻璃柜,里面有包装精美的常州特产---萝卜干,绿色的包装盒给人清新的感觉;里面有常州著名的木梳篦,人物梳篦上栩栩如生的人物令人拍手叫绝,对称的双鱼梳篦让人流连忘返;里面有常州知名的酒,精美的包装里透着高贵,纯纯的液体中散着香醇;墙上酒的制作工序,让人眼花缭乱,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聪明才智。

跟着大叔的步伐,我们来到了一条小巷,靠边上的一间算是非遗馆的藏书阁了,一堆堆的书整齐的排放,里面的工作人员正辛苦的整理着,准备尽快的借阅给前来参观的人,以便更了解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过了这间房,接下来的那间算是间古屋,古代的手推车,水车……真让人大饱眼福。

我们扛着旗帜进了间大房子,天呐,里面竟然整齐的摆放着几张乒乓球桌,几位老年人在练乒乓球。“他们是来锻炼身体的”,引导我们的大叔说,四面的墙上散发着古典的气息,与这现代的气息相结合,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进了最后的大院子,四面的墙上是常州特产萝卜干、素火腿的制作工序,看着那一幅幅照片,令人垂涎三尺。进了里屋,好整齐的桌子,干净的凳子,墙壁上挂着“侨台之家”,顿时给人一种温馨之感,原来这是侨胞们的家园,设计独特,又是这里的一大看点。

接着在馆领导人的热情介绍下,我们来到了近邻---华夏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园,这是艺博园的首栋工美大楼,它与非遗馆毗邻,目前已有15家工美企业入驻,其中包括孙燕云乱针绣艺术创作中心、狄静乱针绣工作室、单银娣乱针绣工作室。它壮观的外形与非遗馆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由得想进去看看。

过了马路,艺博园的一位负责人便迎了过来,“常工院的同学们,欢迎欢迎”,刚走进大门,里面的宽敞和明亮瞬间闯进我们的双眼。“我带你们参观参观吧”,随即,负责人带领我们进了一家店,纵观四周,宽敞而不失涵养,安静而不失气质。里面艺术品如云,让人不禁赞不绝口。让人倍感惊奇的要属乱针绣,远看像幅风景油画,近看又似一排排乱针,虽然有点乱,这可是工作人员们绣了几个月,甚至几年才完成的艺术品。不仅是乱针绣,几幅像镀金似的画吸引了大家,队员们在不停的猜测着,“这是用麦子成熟后的秸秆做的,不仅有欣赏价值,而且废物利用,一举两得”,更让我们大家瞪大了双眼。

过了一会儿,负责人带我们上了二楼,首先映入双眼的是两个巨大的花瓶,这可不是用来插花用的哦,瓶身还不断地散发出香味,“这是用三万多个核桃做成的,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啊……”,这就是艺博园,总给人惊讶和欢乐的地方。夕阳的余晖落在窗前,洒在刻竹人的背影上,心中感叹着艺术的丰富多彩,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久,我们告别了艺博园的负责人。

第一天就在忙碌而充实中结束了,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我们回归到了原点,在古代人的文化中徘徊,在现代人的艺术中穿梭,为他们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感到自豪。

第二天(7月2号)

大家似乎还沉浸在昨天的美好情境中,一大早,队员们就来到食堂集合,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调查问卷。在队长细心的指导下,每位队员积极地讨论并记录,并最终完成调查问卷的内容。之后,调查问卷发放为三个小组,协调进行抽样调查,向事先约定好的地点---南大街进发。

刚下车,南大街的人来人往,车流如龙,并没有遮住队员们的视线,大家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三个小组分头行动。即使天气异常炎热,但每个队员却以微笑征服了今天每个被调查的对象,几乎没有人拒绝,大家都是很认真的对待此次问卷调查,若是行色匆匆,行人也会说明理由,让我们的队员感到这次的辛苦没有一点白费。一句“谢谢”换来的是大家对彼此真诚、信任的微笑,一丝微笑肯定了队员们辛苦的价值。

将近傍晚,队员们互相帮忙,手中的空白问卷就变成了沉甸甸的成果,手捧着调查问卷在固定的地点集合,大家笑脸相对,轻松愉快的聊着。夕阳依旧,照在我们坚定的步伐上,望着手中的调查问卷,大家笑的那么灿烂,内心满是骄傲、满足和欣慰。

第三天(7月3号)

实践快要接近尾声了,剩下的工作就是要进行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队员们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扬团队精神,积极努力的讨论,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调查问卷题目:关于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调查地点:南大街

调查时间:7月2号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发放:共有100份调查问卷,收回100份,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

关于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问卷

1.您知道常州目前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艺博馆吗?

【A】知道 【B】不清楚

2.如果知道,您有没有去过?

【A】去过 【B】没有

3.您觉得您对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多吗?

【A】很多 【B】一般 【C】一点也不了解

4.您知道常州的乱针绣吗?

【A】知道 【B】不了解

5.如果知道,您了解它与苏绣有何不同吗?

【A】了解,但不多 【B】不了解

6.不久前常州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为空白,为此,您会去了解这方面的相关资料吗?

【A】会 【B】不会,没时间

7.在暑假期间,您是否会选择和您的家人去艺博园参观游玩,接受艺术的熏陶呢?

【A】会 【B】不会,没时间

8.您会去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宣传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吗?【A】会 【B】可能 【C】不会

调查结果分析:

1.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有大约一半的人不知道常州的非遗馆和艺博园;对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很多的人几乎没有,而对于已经商品化的乱针绣似乎很了解;有很多人愿意去多了解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但是这也受到时间的限制;对于2010年的世博会,大多数人表示会去看,甚至已有一些人已经买好了票。

2.通过调查结果启示,(一)社会因素,并不是人们不愿意去了解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现在的人们整天为了工作,起早忙晚,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多了解,所以更谈不上保护。

(二)环境因素,由于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艺博园离市区很远,一般人不知道还有这个地方,即使环境优美,是一个工作之余散心的好地方,远离这里的人们还是不会来到这里。

(三)人为因素,在我认为,是宣传的力度不够,非遗馆、艺博园已开放数月,却还有许多人都不知道,这的确是个令人遗憾的地方。

3.针对调查结果的建议,(一)我认为,在每个大公司中,每一个员工不仅要具备自身所要具备的素质,而且应该主动的去了解每个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了解才能懂得怎样去保护,怎样去传承和发扬。

(二)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的一些物品,比如,常州特产萝卜干、素火腿、大麻糕等等食品可以被呈现在市区的一些饭店内,能让所有在常州的人品尝到,这也不失为一种宣传的好办法。再者,艺博园内的部分艺术品可以拿到市中心给人们展览,让市民们都能欣赏到,多多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

(三)大力进行口头宣传,让人们都知道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艺博园,多制作一些海报,向人们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色与魅力,它是个休息加旅游的好地方。

队员互相帮助,这体现的是团结;行人积极参与,这体现的是信任;领导热情接待,这体现的是关心,而这所有的一切,就在这短短三天中,像电影一样呈现了。

三天里,我们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辛苦,在一起努力,在一起兴奋,在一起满足,在一起欣慰,我们学到了团结和关爱,感受到了热情与关注,也许这个假期会因为这三天而变得充实而有意义,而我也希望我们队员的热情可以带动人们一起,一起负起这个责任---关注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篇: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修改

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项目类别:“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 项目名称:关注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荆州传统文化 项目负责人:徐菁菁

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注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多民族和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具有着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和奇特的民族风情,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状态的这些文化遗产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人应尽的义务。

实践主题:关注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荆州传统文化

实践地点:荆州博物馆(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荆州城门(荆州最繁华的东门)

实践时间:7月7号——7月10号

实践地点简介:

荆州博物馆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4.8万平方米。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陈列,以及考古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享誉海内外。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评选,该馆荣获中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美誉。荆州博物馆配合各项工程建设,发掘出土珍贵文物12万余件。其中,有战国丝绸;吴王夫差矛;有战国秦汉漆器;有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专著《算数书》和萧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汉初简牍;有迄今为止保存年代最久远、最为完好的西汉男尸。该馆配合各种基本建设,先后发掘了7000多座古墓葬和近20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荆州城东门,是荆州市最繁华的街道,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流来往,是此次实践的调查地点。

实践过程:

第一天(7月7号)

夏日清晨的风,让人感觉神清气爽。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大家努力的工作,终于准备好了所需的资料。队员们激动着,兴奋着……经过了大约1小时,我们到达了我们的实践地点。经路人的指引,我们弯入一条大路,大家不由得停住脚步,路两旁都是一排排特制的木房子,一根根木头精致的叠在一起,木头散发出阵阵古典的气息,让人不由得陶醉在其中。抬头仰望,这里似乎有点偏僻,因为这里的蓝天与我们是这么的接近,但是周围有着一幢幢高楼,与这些散发着古典气息的木屋相映成趣。路上的车是如此的少,偶尔一声鸣笛也只是稍微打破一下这里的宁静,随即便恢复,耳边剩下的只有鸟鸣的清脆声。

依旧朝前走着,木屋的尽头是一块石碑,我们仍然陶醉在刚才的景色之中。刚进去,迎面扑来的是一片苍翠的绿,一块块的石板台阶,映衬着岁月的沧桑,我们流连着,一步三望。过桥了,这桥可没有平时大伙们看到的宽广和宏伟,它只是一块厚实的石板桥,桥面上刻的不知是哪个年代的文字,人站在桥上,一种不知名的情感油然而生。桥下清澈的河水,水面上游动的鱼儿,不禁给人一种小桥流水般的感觉。这就是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周边的优美的环境,它非凡的气质,丰富的文化底蕴,一定会吸引着更多的人。

“走啦”,大家才似乎梦醒,轻快的步伐,欢快的语调,带着无比自豪的心情来到了对面的岸上,“荆州市博物馆”一行铿锵有力的大字出现在我们面前,大家被这门前的气势所震撼,停下脚步,细细观摩,这些大字在周围绿色的映衬下显得更打动人。不知何时,一位中年师傅走了过来,我们激动的跑了过去,还没等我们开口,大叔就笑着对我们说,“你们是来参观的吧”,我们急忙自我介绍了一下,并问了大叔好多关于非遗馆的问题,大叔一一作了回答,还带我们进馆内参观。

跨过一个高的门槛,空荡荡的院子,更增添了一丝的幽静。又进入了一个门,一股木质的香味儿飘来,里面整整齐齐的摆放着桌椅,两面墙上都写满了对荆州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靠墙的地方摆

放着一排整齐的玻璃柜,里面有包装精美的荆州特产,绿色的包装盒给人清新的感觉;里面有荆州著名的木梳篦,人物梳篦上栩栩如生的人物令人拍手叫绝,对称的双鱼梳篦让人流连忘返;里面有荆州知名的酒,精美的包装里透着高贵,纯纯的液体中散着香醇;墙上酒的制作工序,让人眼花缭乱,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聪明才智。

跟着大叔的步伐,我们来到了一条小巷,靠边上的一间算是非遗馆的藏书阁了,一堆堆的书整齐的排放,里面的工作人员正辛苦的整理着,准备尽快的借阅给前来参观的人,以便更了解荆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过了这间房,接下来的那间算是间古屋,古代的手推车,水车……真让人大饱眼福。四面的墙上散发着古典的气息,与这现代的气息相结合,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夕阳的余晖落在窗前,洒在刻竹人的背影上,心中感叹着艺术的丰富多彩,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久,我们告别了艺博园的负责人。

第一天就在忙碌而充实中结束了,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我们回归到了原点,在古代人的文化中徘徊,在现代人的艺术中穿梭,为他们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感到自豪。

第二天(7月8号)今天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著名的楚绣大师家里,这位就是如今已71岁高龄的王孝珍老人。当我们问起老人为什么会喜欢楚绣,她说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倚在奶奶膝边看她绣花的情景,在王孝珍的眼里,奶奶绣的肚兜、鞋底是世上最美的物件。8岁她就开始拿起绣花针,跟着奶奶学“链子扣”,也就是楚绣中的锁针针法。

王孝珍读书不多,一辈子只做过两件事,绣花和务农,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从小学习的针法竟然就是楚绣的针法。而李子初这位伯乐却慧眼识珠,他买来大量刺绣书籍给王孝珍学习,还带着她参加各种刺绣学习班,组织专人来指点王孝珍绘图、配色。待王孝珍的作品日趋成熟后,2010年她向荆州市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非遗的申报过程非常顺利,有了这样一次成功的经验,2013年,李子初再次替王孝珍向湖北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此后,王孝珍也成为了楚绣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时间,上门找王孝珍学艺的人几乎踏破了门槛,而王孝珍一直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徒弟们。

与王孝珍一样,我们走访的另一位楚绣大师李友珍也有着与她共同的心愿,也正在为楚绣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3年10月,李友珍参加了首届湖北省大师级民间工艺技能传承人大赛,荣获“楚绣工艺传承大师”称号。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两年,而李友珍至今都深深记得比赛时紧张的气氛。

李友珍的作品越来越多,技艺越来越精湛,女儿、女婿、8岁的小孙女都成了她的楚绣针法传承人,而她的楚绣班已经有100多名学生。楚绣图案、色彩千变万化,即使同一人绣制相同纹饰的作品,也会呈现完全不同的风格特点,也许这就是楚绣的魅力所在,让一代代传承人爱不释手,倾心执着于此。

第三天(7月9号)

一大早,队员们就来到食堂集合,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调查问卷。在队长细心的指导下,每位队员积极地讨论并记录,并最终完成调查问卷的内容。之后,调查问卷发放为三个小组,协调进行抽样调查,向事先约定好的地点---东大门进发。

刚下车,荆州东门大街的人来人往,车流如龙,并没有遮住队员们的视线,大家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三个小组分头行动。即使天气异常炎热,但每个队员却以微笑征服了今天每个被调查的对象,几乎没有人拒绝,大家都是很认真的对待此次问卷调查,若是行色匆匆,行人也会说明理由,让我们的队员感到这次的辛苦没有一点白费。一句“谢谢”换来的是大家对彼此真诚、信任的微笑,一丝微笑肯定了队员们辛苦的价值。

将近傍晚,队员们互相帮忙,手中的空白问卷就变成了沉甸甸的成果,手捧着调查问卷在固定的地点集合,大家笑脸相对,轻松愉快的聊着。夕阳依旧,照在我们坚定的步伐上,望着手中的调查问卷,大家笑的那么灿烂,内心满是骄傲、满足和欣慰。

第四天(7月10号)

实践快要接近尾声了,剩下的工作就是要进行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队员们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扬团队精神,积极努力的讨论,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调查问卷题目:关于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调查地点:荆州城东门

调查时间:7月9号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发放:共有100份调查问卷,收回100份,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

关于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问卷

1.您知道荆州目前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艺博馆吗?

【A】知道【B】不清楚

2.如果知道,您有没有去过?

【A】去过【B】没有

3.您觉得您对荆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多吗?

【A】很多【B】一般【C】一点也不了解

4.您知道荆州的楚绣吗?

【A】知道【B】不了解

5.如果知道,您了解它与苏绣有何不同吗?

【A】了解,但不多【B】不了解

6.在暑假期间,您是否会选择和您的家人去博物馆参观游玩,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呢?

【A】会【B】不会,没时间

7.您会去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宣传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吗?【A】会【B】可能【C】不会

调查结果分析:

1.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有大约一半的人不知道荆州的楚绣;对荆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很多的人几乎没有,而对于已经商品化的乱针绣似乎很了解;有很多人愿意去多了解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但是这也受到时间的限制;对于2010年的世博会,大多数人表示会去看,甚至已有一些人已经买好了票。

2.通过调查结果启示,(一)社会因素,并不是人们不愿意去了解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现在的人们整天为了工作,起早忙晚,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多了解,所以更谈不上保护。

(二)环境因素,由于荆州的博物馆离市区很远,一般人不知道还有这个地方,即使环境优美,是一个工作之余散心的好地方,远离这里的人们还是不会来到这里。

(三)人为因素,在我认为,是宣传的力度不够,博物馆已开放数年,却还有许多人都不知道,这的确是个令人遗憾的地方。

3.针对调查结果的建议,(一)我认为,在每个大公司中,每一个员工不仅要具备自身所要具备的素质,而且应该主动的去了解每个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了解才能懂得怎样去保护,怎样去传承和发扬。

(二)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的一些物品可以被呈现在市区的一些饭店内,能让所有在荆州的人欣赏品尝到,这也不失为一种宣传的好办法。再者,博物馆内的部分艺术品可以拿到市中心给人们展览,让市民们都能欣赏到,多多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

(三)大力进行口头宣传,让人们都知道荆州楚绣很荆州博物馆,多制作一些海报,向人们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色与魅力,它是个休息加旅游的好地方。

队员互相帮助,这体现的是团结;行人积极参与,这体现的是信任,而这所有的一切,就在这短短四天中,像电影一样呈现了。

四天里,我们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辛苦,在一起努力,在一起兴奋,在一起满足,在一起欣慰,我们学到了团结和关爱,感受到了热情与关注,也许这个假期会因为这四天而变得充实而有意义,而我也希望我们队员的热情可以带动人们一起,一起负起这个责任---关注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篇: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班级:61131P姓名:宋恒光学号: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至此,我国已经有了“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悠悠中华五千年,散落在各地的古村落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结晶,是镌刻着人类智慧光芒的“活化石”。中国的村落遍布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江南水乡之唉乃,茫茫草原之炊烟,东方海岛之渔村,西北山中之人家,黄土高原之窑洞,东北密林之木屋,西南边陲之寨子„„千姿百态,魅力迷人。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演进,许多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正遭遇着被忽视、甚至被毁灭的命运。这些即将消失的历史遗存,在中国的文化中占居着何等的地位,它们目前的境遇如何,现在的人们又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带着这些疑问和担忧,我们来到了张家港金陵纺织调查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雷沟大布”。

雷沟,为南北向河道,延绵数十里,东系后塍集镇,南至砂山,西傍香山,北通长江,是长江沟通东横河的一条古河道。

雷沟沙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成陆于北宋初年。该沙土质干松,适宜棉花生长。棉花能捻线织布,至元代,已形成“家家纺纱,户户机声”。此布土经土纡,布长四丈三尺,布宽八寸三,故谓“大布”。该布产于雷沟沙,以“雷沟”命名,故曰“雷沟大布”。该布柔软厚实,坚致细密,吸汗性强,又极具保暖性,堪称冬暖夏凉,深受百姓喜爱。

雷沟大布以手工纺纱,旧式木机织造,采用天然植物染色,染织技艺精湛,用途广泛,曾热销海内外,乃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如今,雷沟大布织染工艺已列为张家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雷沟大布最初为土纺土织,俗称“杜经杜纡”。为人工剥籽,人力弹花,纺轮捻线,手摇纺纱,手工织布,初为手工穿梭,光绪年间改手穿为为拉梭。随着铁木机的诞生,工效大大提高,劳动强度相应减轻。

旧时为每家农户“一朵棉花做到头”,后来有了专业分工,促进了雷沟大布的大发展。雷沟大布的区域范围,东至闸上,南至周庄、散墩、白丰,西至岐山、仓廪桥,北到王家埭、塘坊圩、张家埭、大圩埭,约20余平方公里。以后又辐射到沿江一带。同时,进入商业流通领域,形成很多布庄及染坊。

早期,雷沟地区民间纺织分散到家家户户,民国时期,私人办厂已有萌芽,形成了纺、织、染、销一条龙,解放后,雷沟地区先后成立了后塍、南沙、闸上等棉织社,后又发展为色织厂,袁家桥漂染厂等。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办

起了村办纺织厂。随着市场形势变化,位于雷沟河边的金陵纺织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成为集体传承人。

传承代表人金陵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胜良,20多岁进纺织厂,极其熟悉雷沟大布的纺织工艺。

2010年5月,金陵纺织有限公司投入资金,成立了这个“雷沟大布”陈列馆,同时,借助上海世博会的东风,向全世界展示雷沟大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辉煌,公司还积极申报“雷沟大布”商标,借助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无形资产打响企业的品牌。

来到了张家港金陵纺织,工作人员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该公司的基本情况,我们了解到,日前,张家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雷沟大布”项目保护传承研讨会暨民文协会理事会议在张家港市金陵纺织有限公司举行,金陵纺织女工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和高度的责任感,光荣地接下了“雷沟大布”的传承棒。我们还了解到,原来金港镇“雷沟大布”在明末清初就有很大的名气,乾隆年间出口东南亚各国,是京城的贡品,其优点为坚韧耐用,穿着舒服,保暖性强,在纺织方面有着较高技艺,是典型的传统手工纺染织技艺项目。目前,金港镇已将“雷沟大布”成功申报为张家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有相应的传承人和传承单位,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经过论证,现“雷沟大布”由张家港市金陵纺织有限公司集体负责传承,而金陵纺织女工成为这个项目的具体承办人和实施者。接到这样值得骄傲的任务,张家港市金陵纺织公司尽快投入资金筹建“雷沟大布”陈列馆,着手申办“雷沟大布”商标,借助“非遗”无形资产打好企业品牌,取得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双赢。金港镇下一步将深入民间挖掘研究“雷沟大布”的历史、产地和整个生产流程,为成功申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做准备工作。

成立班子,考察南通纺织博物馆、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展览馆等知名展馆,注册商标“雷沟大布”,会同金港镇文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起收集和雷沟大布有关的资料及原始纺织工具„„通过几个月的努力,今年5月,金陵纺织有限公司“雷沟大布陈列馆”正式开放。我们这次也很荣幸的参观了“雷沟大布”陈列馆,看到了一些即将消失的珍贵遗产,我们真的感慨万千,陈列馆布置得朴素典雅,从雷沟大布的由来、形成到发展分布,从工艺设备、品种用途再到传承利用,馆内以图文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做了完整的阐述;如今已很难见到的纺车、戽车、织机、染纱绞棒等各种传统纺纱织布工具在陈列馆内诉说着往事蹁跹,极具文化韵味。

展示雷沟大布百年风采一边积极筹建陈列馆、周密布馆,一边金陵纺织又想方设法要尽快地让当今世人更多地知晓雷沟大布。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夕,金陵纺织全力出击,意欲进驻世博会,向全世界人民展示雷沟大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多方努力,最终金陵纺织争取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5月8日至14日,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苏州馆张家港主题周活动期间,张家港非物质文化遗产“雷沟大布”的现场纺织,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作为雷沟大布织染工艺的传承者,金陵纺织事先还准备了500份用雷沟大布制作的小礼包,精巧的纺织工艺、精心的包装,500份礼包受到了中外游客的热烈追捧。“借世博会展示雷沟大布的魅力,这能最快最广泛地推广雷沟大布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世博会上雷沟大布的受欢迎程度来看,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接好传承棒,将雷沟大布发扬光大。”金陵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胜良表示。

公司负责人表示“雷沟大布由我公司集体负责传承,公司的纺织女工则成为了这个项目的具体承办人和实施者。我们计划将织雷沟大布纳入公司纺织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范畴,进行普及和推广;另外,我们计划利用馆内现有的实物资源,邀请雷沟大布纺织能手在陈列馆内进行现场织布展示,让外来参观者耳濡目染这项传统技艺,也计划作为对当地青少年的一项传统教育,让他们通过观看和学习雷沟大布的生产流程,再次感受传统纺织文化的魅力。”公司负责人介绍,在金陵纺织,雷沟大布及织染技艺,将成为一种“活”的文化,在企业、在当地,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参观完雷沟大布陈列馆,有的同学不禁感慨陈列馆内的巧妙排列,使他们如同做了一次时光穿梭之旅,回到百年前感受“家家机声,户户纺纱”的盛况。也有同学表示参观完陈列馆后,更加体会到保护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将来若有机会一定要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一份自己的心力。通过此次参观雷沟大布的活动,每位同学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够号召更多的人去关注,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代人,我们不仅要学习先进文化知识,也不应忘记对老一辈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第四篇: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调查报告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的调查报告

项目简介:

基本简介: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是勤劳智慧的湖南当地劳动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1)1995年,长沙沙坪镇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湘绣之乡”的称号。2)2006年,湘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2006年,沙坪被授予湘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基地。

4)2010年,湘绣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制定了质量技术要求。“沙坪湘绣”也取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

5)2014年,湖南省湘绣研究所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项目发展史

1)2)3)4)5)A.B.C.D.春秋战国

源于民间刺绣

西汉初期

湖南地区的刺绣技术已高度发达 汉代以后

莫名消失

清朝嘉庆

长沙县很多妇女从事刺绣

清朝光绪湘绣高度发展-源于湖南民间刺绣平江绣女李仪徽首创掺针法,湘绣重新崛起

宁乡画家杨世焯倡导湖南民间刺绣,创造多种针法,提高湘绣艺术水平1898年长沙“吴彩霞”绣庄的开设,标志着湘绣正式走向商品化的道路。

光绪末年,湖南的民间刺绣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刺绣工艺系统,“湘绣”这样一个专门称谓才应运而生。

基本内容

基本简介

湘绣是湖南长沙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主要题材

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以狮虎,松鼠多见

主要特点

构图严谨,色彩鲜明,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

艺术特色

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以稿为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 制作方法

临稿

选料

原则:按单面绣、双面绣选料;普通缎料和精品缎料选料。

主要品种及用途:①、素库缎:简称硬缎,是一种材质较厚的真丝底料,主要以白、米黄为主,因材质名贵,主要用于绣制极品、精品湘绣。

②、软缎:材质较软,以白色、仿古色为主,主要用于绣制普通绣品。

③、透明尼纶、透明真丝:以白色为主,主要用于绣制极品、精品双面绣。印版 配色 饰绷

刺绣

品种分类:按针法分类:单面绣、双面绣。

按工艺分类:普通、极品、精品。

按产品形式:被面、枕套、手帕、绣衣、屏风等。针法介绍:齐针 散套 施针 虚实针 乱针绣 打点 戳纱 接针 滚针 打子 擞和针 集套 正抢 反抢 鬅毛 拆绷 整烫 饰裱

重要价值

1)2)3)4)历史价值

2000多年来劳动人民的历史积淀

文化价值

丝绸之路中刺绣代表了是一种灿烂辉煌的服饰文化 收藏价值

湘绣题材广泛,品种繁多,不乏极高的艺术珍品 实用价值

各类日用品,如时装,屏风,手帕,被面和丝巾

传承人简介

刘爱云-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14岁开始学艺,师从湘绣名家余振辉,并得到杨应修、黄淬峰二位大师的指导,擅长刺绣花鸟、动物、人物,尤其是狮虎。她刻苦钻研,敢于创新,学刺绣的同时,多方面学习有关美学知识,使刺绣狮虎的技艺更为精美,先后绣制了不少优秀的绣品,并多次获奖,在湘绣界拥有极高的声誉

代表作品

《洞庭清趣》曾作为国家礼品,后复制一幅,现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雄狮》和《饮虎》珍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她曾主持并参与绣制大型双面全异绣通景屏《群仙祝寿图》。

柳建新-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1.2006年被授予长沙市民间工艺十佳杰出传承人。2.2007年,湘绣最长作品《千鹤图卷》问世。3.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4.2009年,湘女绣庄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基地。5.2010年,被评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6.2012年,被国家工信部、文化部授予“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获奖作品

双面绣作品《荷塘情趣》 《银虎》

项目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湖南省长沙市的刘爱云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12年,工艺美术大师柳建新、江再红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机器印刷冲击传统工艺

相辅相成,机器印刷应用于生活,传统工艺侧重于收藏。湘绣人才青黄不接

开设湘绣兴趣课堂,教育从娃娃抓起

精品遭遇“克隆病”

政府严格把关交易平台,公益宣传湘绣知识

第五篇: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时间:2014年12月 地点:泉州地区 调查人:

一.概况简介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和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区,以“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闻名于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历史上,泉州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南移的中原文化与古代闽越土著文化和从海上传播而来的域外文化相溶,形成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形态多姿多彩的特点。

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调查,截至2014年11月,泉州地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共有34项,其中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有11项,第二批有17项,第三、第四批各有三项;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有76项,其中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20项,第二批有25项,第三批有16项,第四批有15项.....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中原古汉语与闽越语、外来语融合的闽南方言文化;以陈三五娘等民间传说及存量丰富的泉州歌诀为典型的口传文化;音乐活化石泉州南音、南戏遗存梨园戏、蜚声世界的木偶戏、艺术个性独特的高甲戏、珍稀的宗教仪式剧种打城戏和承载闽越族遗风的拍胸舞等传统表演艺术文化;南派剪纸、木偶头雕刻等传统美术文化;特色鲜明的惠安女、蟳埔女服饰;举世闻名的惠安石木雕刻、中国三大瓷都之一德化的瓷烧制、远销国外的铁观音茶制作等传统技艺文化;闽南古厝、庙宇等传统建筑文化等等。

三、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现状

为客观分析泉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现状,特选取了个别访问和查阅网络资料结合的调查方法。但因精力有限,不能顾及全部,只能选取其中一两个例有代表性的观点来做佐证。

(一)个别访问

(1)江碧峰师傅制作木偶头已经有37年,其儿子江东林也有10个年头。在与江师傅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他对于这项艺术的钟爱,其希望能有更多的后人来学习这项技艺,将这项技艺传承于世,“我父亲在世的时候还有不少人来学习,虽然最后坚持下去的只有一名,可是到了我,来看的人不少,却没人愿意学。真怕什么时候这门手艺断了。”对于正在学习的小儿子,江碧峰赞赏有加,但并不要求他以这个为主业。“人总是要谋生,一旦市场对这个东西不再需要了,还是应该以养家糊口为主。”不过,江碧峰表示,无论如何都会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的,“老祖宗的手艺不能废了。”

(2)“泉州南音乐团”是全国有名的南音表演专业团体,在问及政府对于南音的保护重视程度时,团长告诉我,从南音艺苑的建设就可以看出政府对于南音这一古老文化的重视。在问及南音艺苑的经营情况时,我了解到主要以外来游客为主,而当地的观众较少。但另外一方面南音这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措施也已经启动,现在中小学生都开设了南音课,泉州师范学院在早几年就已经开设了南音专业,目的是培养一批南音的专业人才,毕业后到各中小学校去授课,阻止文化断层现象的出现.泉州市政府每年都会定期举行中小学生南音比赛,也已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文献资料搜集--龚万全《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分析》

1、当地党委政府长期以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作当家的宝贵财富,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地保护和发展了民族民间文化。市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郑道溪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设“闽南文化保护区”的建议,认为设立保护区有助于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加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闽南语系的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

2、社会参与,艺术家和传承艺人的倾心投入。泉州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间文艺社团,对其加强管理指导,引导它们健康发展。全市现有民间南音社团232个,民间职业剧团168个,以及数目众多的各类十音队、北管乐队、民间舞蹈队、家庭文艺队等。它们由社会力量兴办,依靠社会各界赞助和城乡演出市场生存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民间剧团年上演场次达4万场,演出收入超亿元,从业人员达5000人之多。

3、以保护求发展,以发展促保护。梨园戏、提线木偶戏的精品生产,拓展了这两个剧种生存的空间,促进了对它们的保护。德化瓷工艺、惠安石雕在当地政府的精心呵护下,目前均已漂洋过海,独闯天下,真正实现了“保护—发展—保护”的良性循环。在惠安崇武,全省最大、最具有专业性的汉白玉雕塑企业——惠安振华雕塑,融传统与现代雕塑意念于一体,颇具中外合璧之鲜明特色,备受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客商、收藏家的青睐。

4、注重非物质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城市拆迁、村落城镇化、开发区大量上马、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大批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村落、建筑物等面临拆除的危机,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正不断消失。大量依附于婚丧喜庆而存在的富有特色的技艺、演艺如花灯、纸扎、大鼓吹、笼吹、高跷、拍胸舞等,随着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而市场萎缩,导致艺人生活无着,出现生存危机。针对这种情况,适时予以引导,让其在新的时空环境中生存。政府出面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元宵灯展,采取政府资助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向艺人订购花灯,基本上保证每个艺人每年有上万元的收入。

5、加强人才培养,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不断补充新生力量。1956年以来,特别是1977年以后,市政府坚持办好泉州艺校,根据泉州民族民间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需要,设立南音、戏曲、群众文化、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为各国办艺术团体和民间文艺社团输送了一批批年轻的专业人才共1000多名。1990年以来,市政府把南音纳入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文化和教育主管部门连续15年举办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比赛,涌现出数百名南音演唱新秀。去年,泉州师范学院开设南音专业,招收本科生,进一步提高南音人才培养的档次。

6、开展珍贵文化资源的普查抢救和初步保护,全面开展综合性试点工作。泉州市在长期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决定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南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采取“分类推进”的方式,大力抓好重点项目的全面普查、声像留录等工作。组织人员收集、整理了许多珍贵的文献,编辑出版了“泉州地方戏曲丛书”16卷,“泉州民俗文化丛书”4卷,《中国民间乐曲集成·泉州市分卷》、《南音指谱大全》、《明刊戏曲弦管选集》等,并建立了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和泉州南音戏曲陈列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抢救和初步保护工作,是全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

7、开展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展示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利用各种契机,积极组织民间文化展示,市政府连续主办了8届国际南音大会唱、3届国际木偶节、5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暨闽南文化节和国际风情节、28届戏剧会演、5届旅游文化节,承办国际传统音乐学会第37届年会等。泉州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深深融入群众之中,成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泉州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当前,泉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虽然有各界人士的全心投入,工作进行得很不错,但不可否认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出现了许多问题,许多的非物质文化流失严重,甚至于销声匿迹,这里面有许多方面的原因,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现代生活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一直以来,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越来越多地忽略传统、抛弃民俗而融入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也因此而衍生出了所谓的快餐文化。这样的一些文化不断地在吸引年轻人,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他们把时间花在欣赏欧美电影、欧洲足球、卡拉OK等等,而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关注。传统文化在青年人的心目中正越来越失去地位,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濒临灭绝,例如江加走的木偶头雕刻、李宝尧的刻纸艺术,惠安女服饰等,保护传统文化迫在眉睫。(二)传统艺术失去市场

随着城市拆迁、村落城镇化、开发区大量上马、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大批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村落、建筑物等面临拆除的危机,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正不断消失。大量依附于婚丧喜庆而存在的富有特色的技艺、演艺如花灯、纸扎、大鼓吹、笼吹、高跷、拍胸舞等,随着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而市场萎缩,导致艺人生活无着,出现生存危机。

(三)传统艺术后继乏人

以前的一些传统文化传承方式主要是父传子、师传徒,传承人可以借此谋生。但现在,生活水平迅猛提高,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渠道增多,不必拘泥于传统模式。而大部分传统工艺如十音铜锣制作、妆糕人等技艺都是手工操作,缺乏改革的余地。目前,以传统手工艺谋生已很难养家糊口,哪有人愿意去学习和继承。因此,一些传统文化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

五、保护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思考,以下是我为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的建议,1.政策保护:有改革、有创新地建设“闽南文化保护区”,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加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闽南语系的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

2.财政支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亟待保护的传统文化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例如予艺人们津贴,保障其生活费用。

3.经常性开展非物质文化展示活动:适时予以引导,利用各种契机和形式,积极组织民间文化的展示与宣传。不遗余力地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使之深入人心,更广泛地唤起全民保护意识。

4.培训入手:文化部门可以低价甚至免费办一些培训班,让对泉州文化有兴趣的人来学习,例如可以举办木偶班、民俗班、高甲戏班、梨园戏班等。特别可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免费培训,因为大学校园可以自由组织各种社团。通过培养大学生在木偶或戏剧方面的一技之长,带到校园,让更多省内外的学生了解、喜欢、学习泉州文化。

六、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报告,我了解到:历史的源远流长造就了泉州这座历史文明古城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非物质文明。这座古代远离中原的城市,能够在远离中原的纷飞战火,不断吸收和融合中原文化,从而形成特有的闽南文化。

但是在我的调查查阅中,却发现传统文化的光芒正在慢慢黯淡,许多传统文化有销声匿迹的危险,这其中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也许是现代文化的冲击,又或许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不足,但是我们相信,有一天传统文化会再焕发光芒,作为闽南人,我们有责任来弘扬家乡文化,从我们做起,从小事做起,我相信这也是这份调查作业的初衷及目的。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家乡人来关心家乡的文化,让家乡文化走出泉州,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让更多家乡青年来热爱家乡文化并以保护家乡文化为己任,加入到保护泉州非物质文化的队伍中来。

下载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会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3) 会宁县北关小学 张富 ID 00001191 二、会宁其它比较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会宁民间音乐 会宁民间音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器乐:主要......

    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假 期 作 业 姓名:王琼 专业:汉语言文学三班学院:文学院 学号:1009114034 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唐三彩雕塑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在文化方......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才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采取进校园的方式,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有益尝试......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

    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6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昆曲 中国古琴艺术 新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定在我心里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城市,在中国的历史上,尤其在清代以来,特别是近代史,在中国历史进程上,它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比如说我们现在所在的直隶总督署大院里,知道这个院子曾......

    暑期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暑期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暑期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报告 沈阳市教育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调查感悟孙太雨 7月20日是我们小组活动的第一天。小组成......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的调查报告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的调查报告 一、 前言 为了深入了解人们对当前广东粤剧文化的发展和保护情况,特进行此次的调查。调查方式为口头调查和网络收集资料调查相结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