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利现状调查报告
秦市乡水利现状调查报告
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我们对全乡农村水利现状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乡农村水利基本概况
秦市乡位于江陵县东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东接监利县程集镇,南抵石首横沟市镇,西与普济镇接壤,北连沙岗镇,总承雨面积54.36平方公里。辖20个村,2个居委会。2009年末总人口2.86万人,5678户,其中农业人口2.72万人。全乡实有耕地面积4.8万亩,其中水田3.3万亩,旱地1.3万亩,临时性耕地0.2万亩。
我乡现有各类水利工程2725处,其中排灌渠道341条,总长303.2公里,各类配套桥、涵、闸2363处,现有电力排灌站34 处,44台套,总装机容量2625KW。其中电排站16处,22台套,装机容量1555KW;电灌站13处,15台套,装机容量610KW;排灌结合泵站4处,7台套,装机容量460KW。有效灌溉面积2.4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2.2%。现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处,保证全乡近2万人生活用水。水利事业的发展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二、2012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
去冬,我乡根据工程性质的要求,分县级工程和乡级工程,采取统一标准,分片施工,集中验收的形式开展工作。集中全乡劳力、领导,上排水机械21台(套),调集挖掘机15台,推土机3台(套),经三十多天的战斗,开挖大小排灌渠道163条,渠堤加固2条,疏
挖堰塘6口,共完成土方78.09万方,投入工程资金273.57万元。
1、2012年度县安排我乡任务是:总任务22.19万方,标工8.49万个, 其中县级工程土方2.92万方,标工1.7万个;乡镇工程土方17.71万方,标工5.94万个。到2011年12月20日月为止,全乡完成土方22.19万方,标工8.49万个,占全乡任务的100%,其中完成县级工程2.92万方,标工1.7万个,;血防工程完成土方1.56万方,标工0.85万个;乡镇工程完成土方17.71万方,标工5.94万个.共投入工程资金32.64万元。
2、去冬今春我乡“三万”活动掀起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规划疏挖排灌渠道145条,长17.8万米,土方54.1万方,疏挖堰塘7口,土方5.4万方。实际完成渠道疏挖工程142条,长度17.5万米,土方53.1万方,完成堰塘疏挖工程6口,土方2.8万方,共投入资金240.93万元。
三、近五年的农田水利发展规划
㈠、县,乡交界垸堤加固工程。
1、石江渠加固工程(2012年度):长4600米,工程量55000方,规划投入资金27.5万元;
2、加渠加固工程(2013年度):长4200米,工程量51000方,规划投入资金25.5万元。
㈡、红联河引水抗旱工程。
1、千合引水渠工程(2014年度):长1500米,工程量15000方,规划投入资金7.5万元;
2、连心引水渠工程(2014年度):长3500米,工程量35000方,规划投入资金17.5万元;
3、永丰方家湾引水渠工程(2015年度):长3200米,工程量32000方,规划投入资金16万元;
4、阳湖引水渠工程(2015年度):长1000米,工程量10000方,规划投入资金5万元。
㈢、工程设施的维护与管理(2012-2016年度)。
1、现有电力排灌站34 处,44台套,总装机容量2625KW,每年度需投入维护管理资金13.1万元;
2、现有各类配套桥、涵、闸2363处,每年度需投入维护管理资金23.6万元。
㈣、依托土地整理项目(2012年度),搞好西干渠以北水利工程建设。
四、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虽然我乡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农村水利依然是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水利明显滞后的局面仍然严重,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并没有根本好转。其主要问题是:
1、渠系问题。一是排灌渠系利用紊乱,排灌不分,农级渠系尚未形成;二是渠道淤塞严重,灌排水不畅,支渠、支沟淤塞0.7米左右,斗渠、斗沟仅低于田面0.6米左右,平均淤塞0.5米左右。农田排涝标准达不到10年一遇,灌溉保证率达不到60%;三是配套建
筑物工程老化严重,渠系建筑物配套率不到30%,且年久失修,现状工程完好率不足70%,跑水漏水现象十分严重;四是排灌条件远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需要,导致种植农业结构调整困难。
2、机电泵站的问题。通过今年的汛前检查,我乡现有的机电泵站能正常启用的泵站为27处,36台套,装机容量2030KW,其完好率占总数的81.8%;需局部维修的泵站为4处,5台套,装机容量425KW,占泵站总数的11.3%。主要是秦家场电排站2台130KW机组泵体及启动柜需维修;张公垱中白渠南电排1台机组泵体出水管锈穿需更换;东陈岭电排1台55KW机组泵体故障需检修,补偿器需维修,永丰提灌站1台55KW机组泵体出水管锈穿需更换。另有千合村电排站变压器待安装、阳湖电排站出水池底板和挡土墙塌陷,需及时抢修;新建的未运行泵站为3处,3台套,装机容量190KW,占泵站总数的6.8%,分别是聂谭电排站、河谭电排站、张家泽沟电排站。
3、管理体制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没有实行统一归口,有乡管、村管和民间组织管,各自为政。权属不清,责任不明。
4、投入机制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农村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微)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尚未形成一套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农田水利的投入补偿机制未形成,乡镇财政十分困难,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维护经费不足。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农民投工投劳的数量大幅度下降,投工投劳的积极性锐减,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劳力难以保证,建设举步维艰,水利工程使用周期缩短。
导致以上问题的产生,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因素的影响:
1、治水思路的影响。过去我国农村水利建设主要靠农民,走的是“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农村水利农民建”的路子,农村水利基本上处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状态。中央实行让农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后,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又取消了“两工”,再让农民作为农村水利建设主体已不适应新的形势。面对新的情况,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2、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国家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后,只有中型以上工程,国家才立项建设,中型以下由地方自建为主,国家投入很少。我乡财政只能维持正常运转,每年财政用于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很少,无法开展大规模建设。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投入的积极性也不高。由于农村水利的公益性特点,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因此在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灌站工程等农村水利设施领域很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3、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干部觉得农村税费改革后组织农民投资投劳兴修水利无能为力,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畏难情绪,更喜欢抓急功近利、见效快的工作,对于象水利建设这些投资大、见效慢的工作组织不力,发动不够,抓得不实。一些农民认为国家取消了农业税,也不准搞集资,因此水利建设费用、抽水费用自然也不该交了。
五、几点建议
1、政府应把农村水利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臵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搞不搞水利、水利设施好不好?情况大不一样。廖堤村提灌站,去年投入10万元进行了维修改建,使800多亩水稻田实现了满栽满插。今年6月10日前全乡无大的降雨,水稻栽插基本上依靠现有水利设施供水。水利设施较好的东陈岭村完成了85%以上的栽插面积,而曾家湾、河渊、永丰等村不到50%,充分体现了水利设施的重要作用。健全斗级排灌渠系,衬砌部分斗渠,配套灌排水控制建筑物,增加抗旱设施,提高现有排涝设施的能力,是解决现存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基础工程建设,使我乡水利条件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沟相通、渠相连的目标。因此,要提高对农村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建设农村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村水利建设的领导,一方面在抓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对小型工程的建设、整治、渠系配套改造进行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建立激励机制,力争3—5年见成效。另一方面抓好节约用水宣传,推广使用节水设施,建立节水型社会。
2、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大力气抓好水利建设
水资源不足将成为制约我乡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应围绕增加有效水源和提高利用率这个重点,下大力气抓好建设工作。一是抓好大型外引水源工程,乡政府应把颜南渠硬化工程和中白渠疏挖工程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锲而不
舍地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二是抓好工程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发挥好现有工程效益,提高水的利用率;三是扎实抓好塘堰的整治掏淤,这是数量最多、使用面最大、见效最快的工程;四是分期分批更新改造机电提灌设施;五是继续抓好安全饮水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3、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机制
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大,见效慢,是具有公益性特点的事业。应广辟投资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投入为辅、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投入。二是地方财政每年支农资金应向农村水利建设倾斜,并逐年增加。三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配套建设水利设施。四是用好“一事一议”政策,调动农民投入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4、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探索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科学调度的运用原则,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有稳定的管护经费。建立起以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为主导、基层水利管理站为基础、村级水管员为支撑、农民用水户组织为补充,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同时学习外地经验,对有一定收益的小型水利工程,实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租拍卖等方式,落实好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
第二篇:平模镇水利现状调查报告
平模镇水利现状调查报告
(2011)
一、基本情况
平模镇位于道真县西南部,周边与正安县相接,与本县的三江、大千镇毗邻,镇所在地位于道真县城东南面,距县城公路里程37km。辖3个村民委员会,12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358户,近17080人,总面积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50亩,人均耕地1.2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洋芋、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为主。人均纯收入2478元。全镇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民族团结健康向上,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而不懈的努力。
二、水文、气象、地质
1、水文,水资源匮乏,时空分布极为不均,5-9月为丰水期,10月-次年的4月为平水期,降雨分布不均匀。年降水量在802.3毫米—1512.2毫米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1161.4毫米,日最大降雨量141.6毫米。
2、气象,平模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温差大,境内年均气温15.6℃。雨量充沛,但时间分布不均,日照充分无霜期长,无霜期在260天以上。
3、地质,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壤多为微酸性黄壤地貌特征山高而陡峭,全镇地形状况以丘陵为主,间掺平坝河谷,地势南高北低,总体呈一面坡形,坡度一般在25度左右,局部地方大于45度。最高海拔1700米,境内最低处在平模村观音塘组,海拔500米。
三、水利基础设施现状
1、本镇有一个小
(一)型水库(庆垭电站),由于工程不配套,技术含量不高,设备简陋,管理不便,需逐步加固完善。
2、山塘39口,分别是杨柳树沟、扣子湾、托丘、沟的、石板桥、卡子沟、何家坪、新龙塘、野头沟、大湾、曾家湾、洛凼、梁房塘、冬秋窝、堰池塘、祝家湾、祝田塘、田坪、山尖坪、乐村坝、祝田沟、田湾、纸厂沟、山湾、麻沟趟、水井湾、催家湾、野猫孔、后湾、文四台、老岭杠、白杨树丘、荞子溪、龙新台、烂湾、洋八窝、沙湾、上茶元、石龙塘。总库容14.38万立方米,现仅存10口才能正常蓄水,其余不同程度报废,有的长年失修坝体涵洞漏水,有的被淤砂填满,使全镇蓄水总库容减少,旱季无水源可取。
3,小水窑80口,主要解决山区人畜饮水困难,在无水源可取的情况下,建管方便,我镇大面积推广,力争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好效益,这解决山区饮水困难的最佳途径。
4、小(二)型大堰11000米,由于施建时间长及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大堰不能正常通水,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灌溉用水。需要治理的河道共长1200米。
5、人畜饮水工程,规模以上的饮水工程一处,所辖平模村及集镇用水,安装管道27公里。全镇安装自来水43个村民组,其余用地窖、水池集中供水解决大部分村民组,部分村民组待建中。
6、近年来烟农田水利工程23处,安装完毕投入使用。
7、全镇需要灌溉面积1.1万亩,80%以上的山塘需要加固、维修、清淤。
四、供求关系
我镇河流水位较低,难以开发利用,地表径流受时空的影响,分布不均,年均降雨量偏少,对农作物生长影响也较大,灌溉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尤为突出。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制约平模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五、发展思路
1、水是生命的源泉、物质的基础、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兴水利、除大害是治水、富民、强国的重要基础之一。
2、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结合工程措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按规范、有计划地开采煤炭,节约用水,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机制,倡导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全面推进人水和谐的主好势头。
3、要因地制宜,采取并推广多种工程形式,如:小水窖的建设;有水源的地方,在保证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则自流引水;利用河流资源,也可建设规模较大的、供水规模较大的提水工程。
4、继续改造或加固蓄水工程,大力新建挡水、蓄水、滞水、滞供等工程措施,有水才不愁喝。
5、提倡珍惜水、保护水的意识,建立节水型平模。
第三篇:翁源县水库水利调查报告
翁源县水库水利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为了了解家乡的水利情况,利用假期我为自己组织了一次小型“三下乡”活动,调查家乡翁源的水库水利情况。舍远求近,我来到了离家不远的跃进水库作了调查一个星期。下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翁源县和跃进水库的情况吧。
翁源县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岭南多金属矿带南部,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发现的矿产资源有32种,煤、铁、铅、锌、钨等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山地面积247万多亩,森林覆盖率67.9%,药材、山珍动物种类繁多,是广东省“绿化达标县”。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16万千瓦,装机容量9万多千瓦,电力供应充足,电网完善,是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县”之一。境内有6条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水源充足,供水系统配套完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相当充裕。翁源区位独特,交通便利,素有粤北南大门之称,南连珠三角,背靠湖南、江西,是珠三角产业近距离转移,低成本扩张的理想宝地,是泛珠三角经济辐射内地的战略通道,更是韶关市实施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战略的桥头堡。“龙僻灵池梅岩书堂皆胜地,仙开翁水双腊如珠尽韶天”,尽可概括其钟灵毓秀之气象。
跃进水库位于翁源县城龙仙东南方向,距县城15公里,行政区域属翁源县龙仙镇青山村。工程于1970年动工兴建,1972年竣工投入使用,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城镇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担负下游10850亩农田的灌溉任务,下游电站发电装机容量为6100千瓦;承担县城的生活供水,设计日供水规模2.47万立方米;捍卫下游人口2.5万人、10万亩农田免遭洪水侵害。大坝单位工程在枢纽中起拦蓄水的功能。
跃进水库总库容1897万立方米,水库集雨面积28.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024万立方米;大坝单位工程最大坝高53米,坝顶高程533.0米,坝顶长125.0米,为均质土坝;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
跃进水库安全加固工程为广东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之一,经1997年对该水库工程进行安全鉴定,确定为危险水库,列入安全加固工程,主要加固和改建的项目有:(1)大坝加固;(2)溢洪道加固;(3)输水建筑物改建;(4)坝后
电站改建;(5)引水渠维修加固;(6)改建管理所房屋及维修进库公路、坝溢公路、坝厂公路;(7)完善大坝观测设施,以及配套县城供水等。
跃进水库安全加固工程目前已全面完工,单元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目前正在进行单位工程的竣工验收。
在这一个星期里,我通过跟随工作人员工作,每天测量水位,和向工作人员询问,了解到一些情况。跃进水库已成为翁源县城龙仙的供水点,水库的水位夏高冬低,但在近两年水位有所上升,洪水的发生几率也比较频繁。就在今年五月,翁源县发生了继1964年以来的第二次水灾,淹没了千亩良田,这让经济本来就不太发达的翁源县更是雪上加霜。但经过灾后重建工作,作物种植现已基本恢复。
通过这次小小的学习,我了解到,翁源的环境然不发达,水利设施然不完善,但环境未受到很大的破坏,属于山清水秀型小城镇,而且翁源盛产水果,对此我提议可以从乡村旅游业方向发展。
所谓富国先富家,现翁源经济然处于不发达状态,作为翁源的子女,我们这代人更应该关注自己家乡的建设,将来先把家乡建设好,为将来建设更好的中国打下基础。
第四篇:农村水利设施调查报告
农村水利设施调查报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搞好农村水利建设,不仅有助于农村抗旱救灾和防洪,而且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安岳县水务局的配合下,就农村税费改革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在总结以前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安岳县水利设施建设的概况
水利设施主要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灌工程。截止2009年7月全县共建成水利工程共计1350处,其中小Ⅰ型水库7座,小Ⅱ型水库17座,石河堰75处,灌溉小水池1323个,水渠327条(共计978.85公里),提灌站166处,其他4处。总计蓄、引、提水量为39777万m3。其中今年维修引水渠64条224.5公里,安装输水管网29条68.4公里,作业便道23条38.8公里,维修小水池39口。
全县水利设施总灌溉面积为17.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15.7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70%。
二、安岳县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利设施大多在野外,因此水利设施有被偷盗、毁坏的现象发生,部分井不能够正常使用,甚至不能使用。
2.众多小型水库的泄洪洞堵塞,下游闸门、涵洞损坏。
3.小水池、渠道於塞严重。水池和渠道中淤泥堆积、杂草丛生,部分地方坍塌,以致不能起到蓄水引水的作用。
4.现在农村浇地绝大多数还是大水漫灌。这既不利于作物生长同时也极大的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
5.部分水利工程标准低、质量差、隐患多。
6.水费征收困难,水利工程效益逐年下降,运行管理经费严重不足。
7.水利管理部门人员在编不在岗的情况较为普遍。全县镇乡在编水利管理部门人员有147名,而在水利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只有25名,造成管理及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8.部分地区水利设施缺乏,甚至还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
三、安岳县水利设施建设主要问题分析 1.部分人员认识不够,为了一己之利而破坏、偷盗水利设施。另外相关人员宣传不够,没能让群众认识到水利设施的重要性。
2.管理不完善。在水利设施的管理上责权利不明确,造成了需水的不管水,管水的不惜水,形成工程所有者管不了,使用者又不管的局面。人员在职不在岗,以及资金的缺乏,造成了泄洪洞堵塞,下游闸门、涵洞损坏。
3.群众只图自己一时方便,随意丢弃废旧物品、柴草堵塞了渠道。同时村一级缺乏管理,对群众的这些行为视而不见,进而使群众的违规行为得不到更正。
4.限于知识水平和技术的不足,以及投资较大农民负担不起,导致农民无法使用喷灌、滴灌等先进水利设备,加之群众缺乏节约用水的意识。劳动力大量外出,翻犁稻田时图简单,草草了事,不注重稻田保水效果。据测算,我县正常年景每亩稻田需用水200--250立方米,而实际上我县灌溉定额为450立方米/亩,仍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水资源浪费很大。
5.地方水利工程大多是由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建设,受技术、资金限制,配套工程不完善,工程完好率低,使用效益达不到设计要求。设施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保险加固工作任务艰巨。
6.农民群众有偿用水意识淡薄,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之后,水费收缴更加困难。全县在农业税未减免前可征收水费近100万元,农业税减免后只能征收二十来万元,并且征收的难度一年比一年大。小型水利工程的水费收取更加困难,几乎收不到。水管人员的报酬、水利设施的养护资金无法保证,导致水利设施养护不到位,损坏严重,效益低下。
7.水利工程管理滞后。我县乡镇一级的水利管理站到目前还是一个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都没法保证,一部分人不得不另谋生计,没法集中精力担负起对一个乡的水利事业的管理工作。在调查中,乡里水利站的职工们对此反映相当强烈,他们说一方面他们的责任重大,防讯、抗旱等工作纪律要求非常严格,一方面他们又要考虑自己的生计,于是只好在每年的防讯、抗旱等非常时期来坚守岗位,平时就为了自己的生计另谋他业,对于常规的管理根本就顾不上了。
8.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工作,县水利部门的同志介绍,各地对水利工程的规划认识不高,重视不够,而且基本上没安排规划资金,而中央和省里则非常重视这一工作;同时我区水利建设规划主要是一些具体工程的建设计划,差不多是一个走一步看一步的概念,至于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灌溉水平、生态水平还不具体,对实现这些工程的资金如何落实也缺少可行的办法。
四、对安岳县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
1.建立宣传“水危机”意识,由于在集体经济时代形成的“大锅水”意识,加之过去的水资源短缺尚不十分明显,也知道有过因水而引发的战争,但群众总认为,那样的情况还很远,可是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年年不同程度的春旱、秋旱;河流水位的下降;大量增加对地下水的开采;用水成本的不断攀升,这一切已不是一个个单独的事件了,而是在向我们表明这样一个事实:“水危机”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为此,“保护母亲河”、“保护水环境”、“节约用水”、“水是商品”等概念已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而要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行动,而要溶入具体的工作,而要政府拿出一套能行且行之有效的措施。
2.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应广辟投资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投入为辅、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继续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的资金。二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可从预算中安排一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予以补助。三是制定比招商引资更优惠的政策,以经营权换资金。对小型水利工程,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工程整治。四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配套建设水利设施。
3.要以村为单位,编制好未来一段时期的水利建设规划。各村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立足于长远,从根本上解决水问题的立场出发,综合考虑生产、生活、生态、防汛、抗旱诸多因素,镇、乡两级在各村规划的基础上,选择上报国家、省一级的项目,调整镇、乡的建设规划。
4.要积极探索水利产权制度的改革。通过试点摸索出小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经验。按照外地的经验,通过明晰产权,改变单一的产权制度,采用承包、特许经营、租赁、拍卖等方式,盘活工程存量资产,以工程经营权、所有权置换资金,用于反哺水利工程的再建设与管理,走出一条以存量置换增量、卖旧建新,良性运行,滚动发展的水利发展之路。
5.强化宣传、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切实增强农民群众是建设管理中的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危机意识和节约意识,增强农民自觉交纳水费的主动性,调动他们参与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鼓励农民主动参与用水管理,促进农民自觉科学灌水,节约用水。使供水结构趋于合理,达到节水增产和增加水管部门自身效益的目的。
6.加强监管,严格质量标准。县水利部门要强化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质量监管的主体责任,认真履行质量监督职能,督促各工程建设业主严格基建程序,规范建设行为,严格落实项目建设 “五制”,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加强工程建设的全程技术指导、物资器材质量源头监管和工程建设质量全程监管,确保建设一处,合格一处,验收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7.村委会是水利建设重要的组织保证。有些地方在偿试水利建、管、用组织保证时,发展了一批农户用水协会,这一组织旨在将一项工程的受益农户以协会的形式组织起来,行使对这一工程的产权,但实践中,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质,即便是一个受益户不加入协会,协会也很难阻止其在工程上的受益,即通常所说的“搭便车”行为很难以农户用水协会这一形式加以阻止,而一个农户的“搭便车”行为很容易带动10个乃至更多的农户“搭便车”,加上协会这一组织本身的松散性,这一组织形式就很难起到其预想的作用。因此要通过村级组织,以村为单位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全村的水利工程,使全村农户受益。
第五篇:冠县水利机构调查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冠县水利机构调查报告
作者:冠县编办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02期
冠县水利机构现状
冠县灌排工程管理处系水管单位,现辖九处泵站,在编职工162人,无编制人员37人。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人,中级14人,初级77人。只有90名职工由县财政拨付80%工资,其余20%部分及72名在编职工和37名无编人员工资全部由水务局自筹。
冠县有18个乡镇,1982年由于中央、省、市对水利工作的重视,全县18个乡镇成立了水利管理站,并修建了办公场所,人员由水利局派驻,到上世纪80年代末,水利站职工工资由财政切块到乡镇发放,人事关系、编制由县水务局管理。2002年县乡机构改革后,乡镇水利管理站与乡镇其他农口站所合并,重组为“乡镇农林水技术服务站”。人事关系由县水务局管理,编制属于乡镇。现水务局管理的水管员64人,退休职工23人。具有水利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27人,其中:中级5人,助级20人,员级2人。有大专学历的11人,中专学历的23人,高中以下学历的30人。平均年龄45岁。自2002年8月至今十多年间,乡镇水利管理站未增加一人,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出现了严重的技术人才断层和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有3个乡镇水利站人员都已到达内退年龄,现无一人正常上班。在岗职工大部分忙于乡镇中的工作,从事水利业务较少。现大部分乡镇水利管理站无单独办公场所,在乡镇政府内办公。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由财政承担,办公经费由乡镇政府实报实销。
存在的问题
冠县灌排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工资和经费不足,减负办所批复水费偏低,工程设备老化失修,工程配套标准低,致使九处泵站运行不能发挥最佳效益。
一是乡镇站机构不健全。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水利站被合并到农林水技术服务站,一般配备1—3名水利管理员,且主要精力围绕乡镇中心工作,不能集中精力干水利,背离了基层水利站的职能,制约了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
二是管理机制不顺,与水利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目前,全县乡镇水利管理站的管理机制是以乡镇管理为主,水管员编制在乡镇,县水务局只对水管员人事关系的管理和业务上指导,这种分散、分割的管理体制,带来诸多弊端:一是人员难调配,县水务局无法根据工作需要和现实表现统一调整配备人员。有的乡镇还将水管员调做他用,或安排不懂业务的人员从事水利管理,造成了人员管理上的失控;二是职能难发挥,实行乡镇直管体制,水管员忙于乡镇中心工作多,从事水利业务少,使农村水利建设的计划、任务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形成了业务管理上的断层;三是队伍难管理,水管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奖惩、晋级晋职等,由于关系和渠道不顺,出现了条块管理上的扯皮。
三是水利行业建设与管理薄弱。乡镇水利管理与专业人才缺位造成水利行业建设与管理薄弱:一是有关水利方面的政策、法规,在基层宣传贯彻执行力度不够,水行政执法难度越来越大,破坏水利设施的事也时有发生;二是水利工程基本资料特别是工程运行管理收集的原始资料和图纸时常丢失,对以后工程的维修和管理造成极大困难;三是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缺少处在第一线,及时掌握情况处理险情的专业技术人员,给防汛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四是有的乡镇基层水管站没有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没有人能对本乡镇水利工程系统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在制定编制、规划情况下,无法正确提供第一手资料,造成规划与实际不符,不利水利事业长远发展,给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带来困难;五是乡镇水管员的日常办公业务经费没有着落,造成服务功能弱化,作用难以发挥。
四是人员素质与工作任务需要不相适应。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偏少以及结构性人才短缺等问题与工作需要难以适应。
对策和建议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性质职能。建议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将乡镇水管站设为水务局的派出机构,将其人事、业务、财务等统一由县级水利部门管理。这样既能解决多重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又能对人员统一调整、优化调度,保证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有效性。乡镇水管站党的组织关系仍隶属所在乡镇,接受所在乡镇的领导和监督。
乡镇水管站承担着乡镇范围内的水利建设和工程管理等职能,主要任务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应当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基本职能主要是:一是协助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乡镇水利规划工作;二是协助乡镇政府组织开展农村水利建设; 三是协助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搞好防汛抗旱工作;四是负责对乡镇范围内的水利工程管理加强指导和监察;五是负责加强乡镇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六是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对所在乡镇违法水事案件及时进行巡查、发现、上报和协助处理;七是负责所在乡镇的有关水利规费的征收工作;八是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水利技术服务;九是完成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乡镇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是改革投资体制,落实扶持政策。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县级政府应加大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增加投入,落实经费。
三是合理定编定岗,改革用人机制。根据乡镇国土面积、灌溉面积、泵站总装机容量、堤防长度、渠道长度,涵闸引(排)水量流量等指标,进行测算分类,并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严格控编控员。任务重、面积大的乡镇可设一个派出机构定2至3人;反之,任务轻、面积小的乡镇可只设一名水管员,几个乡镇合并为片设一个派出机构。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建立以聘任制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一是完善用人机制,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吸收一批水利技术人员和专业对口的院校毕业生,逐步淘汰学历层次低、专业不对口、工作难胜任的人员,优化水利人员队伍结构;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考试考核、竞争上岗,将素质较高、能力较强、有技术专长、实践经验的人员安排到领导和管理岗位,着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公正用人,有利于人员合理配置、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三是创新管理机制,通过目标管理,末位淘汰,将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作为晋级、晋职、聘任、奖励、处罚的重要依据,以制度管人,论实绩用人,以正确的导向和规范的管理,调动基层水利人员求实上进、勤奋敬业的积极性,促进队伍建设,加快水利发展。
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要从单一型的人事组织管理向综合型的人才开发管理转变,突出抓好水管员的教育培训。围绕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水管员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立足基层,扎根农村,尽职尽责,在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