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幼儿心理健康指导(模版)
浅谈农村幼儿心理健康指导
心理健康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大的幼儿。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与教师朝夕相处。他们的游戏、学习、生活都由教师引导、管理和培养。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幼儿情感、意志、个性的塑造者。在幼儿眼中,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权威。正是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儿童时期的心理是否健康,对幼儿今后一生的健康和幸福产生的意义极为深远。
一、我们必须了解幼儿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如:1.家庭教育中教养方式不恰当。2.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样的作用。3.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4.以成人的视角看问题。5.单亲家庭与祖辈代养的问题等。而从幼儿园的调查结果来看,现在的幼儿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很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
二、通过家园合作实施幼儿心理健康的指导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后备力量,任何活动的展开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也不例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大多与幼儿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不当、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情感交流等因素有关。教师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联系,使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的要求保持一致,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关系,尊重幼儿。如何通过家园合作实施幼儿心理健康的指导?首先,幼儿园可采取召开家长会,开办家园联系栏,建立家长学校,实行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宣传幼儿教养知识,与家长交流教养体会,加强家长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意识。其次,作为家长也要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便于老师较快地掌握每个幼儿的心理特点,做到因人施教。与此同时,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有关活动,以便了解幼儿教育的内容、形式及方法。这样既有助于家长形成正确的教养观念,又可与教师保持教养上的一致。家长要主动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参与家
务活动,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让孩子在家中享有民主平等的地位,促进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家庭和幼儿园应为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形成一股教育合力,让幼儿生活的集体环境和家庭环境教育一致,使幼儿身心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三、教师创设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对幼儿施行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正处在迅速的生长发育时期,他们虽然已经具有人体的基本结构,但是生理和心理特征还不成熟和完善,对外界环境及其变化的影响比较敏感。前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会长怀特曾说:“儿童期是施行心理健康的黄金时期。”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教育方法这一外在因素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教师创设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对幼儿施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平等和尊重中教育幼儿
教师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幼儿即是幼儿权利与成长的需要,而这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榜样和教育。婕婕是从深圳某幼儿园转入我班的,性格比较内向,上课时总是皱着眉头,从来不愿举手发言,老师主动和她打招呼,她只是用很清的声音回答,有时候连声音都没有。在这个事例中,教师就不应因为婕婕是外地小朋友而不理不睬,而应该在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发现她的长处,肯定孩子的优点;及时与家长沟通,努力为她找到喜欢的同伴,尽快使她融入群体,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教师应成为维护儿童心理权益的典范。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幼儿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幼儿的胆却,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许的话语肯定孩子的成功。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都有他们自己的个性、能力水平、行为特点等等,这些大多由于他们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经验的不同。教师应该认识到这种差异是正常的,并且充分地重视和尊重幼儿的这些差异,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幼儿。努力与幼儿进行沟通,因为教师与幼儿的平等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教师即可以利用沟通的方式了解、观察幼儿,又可以通过沟通过程,为幼儿提供发表自己看法,表现自己的机会。
(二)在关爱和宽容中教育幼儿
爱是一个社会人最基本的情感。许多社会学家研究发现:爱能促进人体细胞的再生。爱和宽容能感动他人,教育和引导他人。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理有阳光。”教育幼儿,我们的教育者首先自己得心中充满爱。教师用博大的胸怀把关爱和宽容融入到教育方法中,更能感染和影响幼儿,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使他们幼小的心里也充满了爱。盈盈聪明伶俐,爸爸、妈妈都是聋哑人,爷爷、奶奶对她非常疼爱,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小皇帝。入园后,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表现出特殊的分离焦虑:每天对送他来园的父母又打又咬,还抓伤了来抱她的老师。可一到有趣的集体活动时,她就表现出很大的热情,积极地参与。老师并没有对盈盈的过激行为提出批评,只是说:“我的手破了,好疼啊!我知道盈盈不是故意的,你能给我吹吹吗?”尽管盈盈没有表现出很关心的样子,但她还是对着老师的手吹了几下。在以后的每天中午我们利用散步的时间和盈盈谈心。在回家之前老师总要和盈盈亲一亲,并说“明天老师和小朋友等
你一起做游戏好吗?”每天对盈盈的表现我都和孩子的爷爷奶奶进行了沟通,慢慢的消除了家长的焦虑,也改变孩子任性的坏习惯。当我们用关爱和宽容的目光去审视孩子时,你会发觉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材。教师的教育方法是用爱与宽容来做前提,所以幼儿能很快转变他们的心理倾向,愉快地融入幼儿园的教育生活。
(三)在支持和引导中教育幼儿
学习是幼儿成长的基本要求,幼儿也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教师要支持和引导幼儿的学习过程,并努力为幼儿创设和提供各种丰富的机会和材料。教师积极的支持与适时的引导,才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并促进幼儿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在益智区的孩子们总喜欢玩拼图游戏,然而有的幼儿因找不到合适的图案显得有些无奈,甚至放弃游戏,这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幼儿发现图案的特征,找到其规律,激发孩子继续进行游戏的兴趣。在幼儿的成长和心理健全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作为他们的支持者,应该给予他们正确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支持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答案。支持和引导不仅能使教育方法被幼儿接受,也使幼儿学会自主地思考,主动地探究。
四、重视缺损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家庭”,这里讲的“问题家庭”主要是指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都由爷爷、奶奶在家抚养。因为失去了母爱,爸爸出去打工,爷爷奶奶对孩子特别宠爱,在教养上极容易出现溺爱,纵容护短,包办、代替,人为地隔裂了孩子和其他同伴的接触,使得孩子不能以伙伴的行为来纠正自己的行为,造成孩子自理能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极弱。对此,教师应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创设能引起幼儿积极情绪体验、满足其兴趣与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帮助幼儿学会调节情绪和表达情感。教师重视缺损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不仅要了解缺损家庭儿童的心理特点,还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引导教育,使他们能与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地成长。1.在幼儿园,利用游戏、自由活动常常与他们单独交流,并运用一些肢体语言,如:对孩子一个微笑,拉一拉他们的小手等,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关心。在这些孩子身上找到长处,在恰当地时候给孩子一个积极的肯定,使孩子感到心理上的满足,培养孩子消除自私的心理。如,每次建构游戏区,龙龙总是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争抢积木,他总是把很多积木放在自己的前面,谁也不许抢他的,今天我说:“龙龙,老师和你一起搭一条大桥,你一个人会来不及完成的”,龙龙点点头,在和他塔大桥的时候,我就问他:“你们家的积木、玩具是你一个人玩的吗?所以你也不给别的小朋友玩是吗?”他自信地点点头。我又说:你有没有看见过建筑工人,他们要很多人才能把房子造好,小朋友之间也要学会合作着玩,大家一起想办法,这样玩起来更有劲。另外,龙龙还经常喜欢抢别的小朋友玩具,只要他喜欢的,他就从别的小朋友手里抢过来,在晨间活动时,我把他找来询问他,他就说“这奥特曼很好玩的我喜欢”。很显然孩子很自私,不知道拿人东西应先得到同意。这时我就给龙龙的心理加以正确地引导: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先和同伴商量,获得同意后才能拿。虽然以后每天
都有幼儿带玩具来,而我也总是不厌其烦的教育他,并鼓励同伴和他一起玩。2.引导孩子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帆帆的妈妈在他还没满一周岁的时候就离开他,而他从小体弱多病,奶奶怕他易得感冒,每天给他穿的衣服比别的小朋友多,奶奶送他到幼儿园时,他就会拉着奶奶的手不愿奶奶离开,了解到帆帆因为睡觉时不会穿脱衣服而不愿上幼儿园的,我把他搂在怀里说:“不要紧你不会老师会帮你的”。的确对帆帆来说每天头痛的事就是午睡前后的穿脱衣服,由于平时都由奶奶包办代替,因此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不会穿脱衣服,衣服、裤子穿出来的经常前后不分。在孩子们午睡时我总是第一个关心的是帆帆,帆帆你可以吗?不行我来帮你,在一边帮助孩子脱衣,穿衣的同时,一边引导孩子正确的穿脱衣服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孩子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每次睡觉他总是快而安静的睡着了,消除了他不会穿脱衣服的心理烦恼。3.教师还要擅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特长,并鼓励孩子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磊磊的爸爸去世,每当小朋友讲起自己的爸爸、妈妈时,他就会默默地流眼泪,平时性格比较内向,在和孩子们游戏时别的小朋友都积极参与,热情高涨,而他始终没有积极、愉快的情绪。但我发现他很喜欢听故事,对讲故事很感兴趣,他经常会和小朋友讲故事,虽然普通话不够标准,但很有趣。于是,我就经常给他创设一些表现机会,让他在集体前讲述故事,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引导他怎样讲故事。每一次讲完后,我们都高兴地为他鼓掌,增强他的自信心,帮助他从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摆脱出来,使幼儿表现得自信、主动,容易获得成功。现在在幼儿园里快乐游戏的孩子都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但是他们是没有发芽的“小苗”。社会各方应该更加关注他们的成长,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培养,这样他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们。虽然有人说性格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可以在后天培养孩子们纯真,天真,善良的性格。
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时时刻刻地关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此与各位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互勉,努力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尽力让他们能够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材。
第二篇:关于农村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关于农村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家长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注重的身体方面的健康,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种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的教育形式,非常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身体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实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育 幼儿 前言
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里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大量事实也说明,成年后许多心里健康都源于儿童时期,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人格健康发展。据有关研究发现,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可在我们当地,由于外出务工潮流的蓬勃发展,家长们经济宽裕了,都非常重视幼儿的衣食住行、身体素质、疾病防治、智力开发等;但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与幼儿聚少离多,对于幼儿成长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被忽略了。同时,为了迎合众多家长的需求,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所处地区的幼儿教育也存在很大的误区,“小学化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在保教工作中,往往偏重对幼儿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幼儿情感、态度、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培养。由于教育的不当,导致了幼儿许多的心理问题。诸如,社会行为问题、个性和情绪问题、习惯问题、学习问题„„幼儿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心理问题,除某些先天因素外,绝大多数与其所接受的教育有关。正是由于目前幼儿教育的现状,导致了农村幼儿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关于农村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更多的都落在了幼儿老师的肩上。
一、何为幼儿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关于幼儿的健康,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对幼儿的健康教育要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根据“纲要”的目标、教育要求和指导要点,我认为,幼儿期心理健康教育应要求幼儿达到如下标准:
1、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能与父母、老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3、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能自我接纳,做事有信心和有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4、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能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敢于自我表现。初步懂得少数要服从多数,个人要服从集体,不使小性子,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知错就改。
6、有安全意识,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要达到这6条目标,就离不开家长、老师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才。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成因
1、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 “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相当多的幼儿老师和家长,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家长和老师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自1996年6月1日起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它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也没有具体的操作手段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
3、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老师们在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农村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老师在开展此项工作时,缺乏有力的指导,仅凭自己的理解去教育幼儿。很多问题都只是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4、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 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三、教师如何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要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应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的教师情绪沮丧时,态度粗暴生硬;情绪愉快时,就无原则地迁就容忍。教师的情绪波动最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障碍,所以教师应始终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使幼儿生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其次,要为幼儿提供充满生机、能陶冶心灵的自然环境,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
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虽然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在理论上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心理权益,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教育行为上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只有沐浴在爱的甘霖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环境,才能与同伴和睦相处、与教师友好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幼儿总是先感受到成人对自己的爱,进而才能发展到爱周围的人。如果教师不爱幼儿,幼儿就无法适应冷漠的幼儿园环境与温馨的家庭环境间的巨大反差,就会怕上幼儿园,怕老师,患“幼儿园恐惧症”。只有幼儿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他们才有被尊重的喜悦。马斯洛有一句著名论断:”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的。”尊重儿童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的保证。尊重幼儿,主要表现在平等、民主地对待幼儿,尊重幼儿发展的积极因素,让幼儿主动地发展。幼儿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教师要尊重其权利和地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往往以长者自居,要幼儿听命于自己,否则就批评惩罚或斥责,要么不准参加游戏,要么罚站„„其 实,幼儿出现“对抗”行为一定事出有因,且这正是其独立意识和自主性萌发的表现。因而遇到冲突,教师要研究其原因,再作处理。“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的陈旧观念一定要转变。另外,教师要尊重幼儿发展的积极因素,给予其充分活动和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成人的言行中处处体现着对幼儿的尊重,就会使幼儿意识到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有能力和必不可少的,从而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自我概念;如果幼儿发现自己是被忽视的,又经常为做错事遭到责备,幼儿会逐渐在心里确认自己是无能的,进而导致幼儿丧失最基本的自尊与自信,建立起消极的自我概念。作为一种稳固的心理特征,幼儿的自我概念一经确立,便会相对持久地保持下去。我们无法相信,一个整天要服从于成人指令或是不时遭成人指责的幼儿会构建出活泼开朗、宽容友善的人格特征。因而“尊重幼儿”这一行为本身所内含的潜在教育价值是不该也不能被忽视的。
被人尊重是一种幸福。作为幼儿,他们也非常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联合国于1959年颁布了《儿童基本权益宣言》,主要倡导满足儿童在生活、营养和受教育方面的需要。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努力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赏的话语肯定孩子的成功。“你真棒”,“老师相信你能行”、“别害怕,你一定会成功”等话语句句注入孩子们的心田,用真诚的爱唤起他们的活泼、开朗和自信。
3、在校内外环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子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应该主动与社区沟通,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使幼儿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家庭是幼儿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
学校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心理养成的物质环境,如:为幼儿创造温馨的生活空间,学习环境布置一些小朋友的作品、令人愉快的粘贴画、可爱的小动物等,玩耍的地方布置一些自然环境的画面,给幼儿一个优雅的活动空间;幼儿园大环境中创设富有童趣的玩沙、玩水的小世界。另外,营造一种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心理氛围更不容忽视,如: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团结互 助的教师之间的关系,使幼儿在这种良好的心理氛围中产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促使其健康心理的养成。
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摇篮。因此,要加强家园合作。近些年来,幼儿产生情绪和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在升高。究其原因,大多由社会和家庭生活紧张、家庭变化、家庭教养态度和方式不当、家庭人际交往缺乏等原因引起。加之现在,由于受打工潮的影响,很多农村的幼儿都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非常溺爱幼儿,孩子的要求都会会想方设法满足。所以,幼儿园教师要经常和家长沟通,使家长在思想及行为上必须与老师保持一致。出现问题,教师们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取得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共同采取行动,消除幼儿心理健康障碍,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园要把“端正家长教育观念,改进家长教育方式,促进家长自身素质提高”这一工作放在家长工作的首位。如:定期开展相关内容的家长讲座,每月出好一份相关内容的家园小报,利用家长园地、家长观摩活动、家教经验交流等途径加以宣传,鼓励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做好自己小家庭中的物质、心理方面的准备,为幼儿养成健康心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走入社会,争取社区的支持也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幼儿园要抓住每一个契机,如:学雷锋做好事,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使幼儿能合作、乐群、创新,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同伴中受欢迎的幼儿会有安全感、归属感;反之,会产生孤独感、自卑感。现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对其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交往中,如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合作;教育幼儿助人为乐;鼓励小朋友在父母带领下彼此串门等。在这种开放环境中,幼儿交往机会多,更利于其健康心理的形成。
4、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a、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989年11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在巴黎通过了由来自155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首脑共同签署的《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具有“从事与儿童年龄相适应的游戏和娱乐活动”的正当权利。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规定了”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教育原则,并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进一步明确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益的。但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体育游戏、民间游戏、角色游戏、区角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游戏的开展使幼儿获得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b、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一个新课题,但这种理念却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很多不良现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它的负面影响已让我们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以及年龄逐渐趋于小龄化,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联系起来,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审美能力;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这样,将会给中小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c、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利用幼儿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手工、种花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儿童合群性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重视对幼儿的个别辅导,是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重要原因。组织案例讨论,学习幼儿心理卫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大量的案例中积累经验,揭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规律性东西。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教育在不断地改革,孩子在不停地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需要,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一名农村的幼儿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农村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
第三篇: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镇吴家楼幼儿园 : 刘增美
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就有一个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好性格,敢于在困难面不怕吃苦,坚持到底,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等好品德......做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好孩子。我们很重视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尤其是很重视从小班幼儿开始抓起。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从入园那一天起,就能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与培养下,克服和改掉在家里养成的不利于身心发展的消极东西。使幼儿在教师与家长的积极引导和热情鼓励中,学会交往,提高意识,规范行为,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幼儿将来走入学校,适应高速度、快节奏的学校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可以萌发幼儿喜欢集体生活的情感。由于幼儿初次离开家庭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有的孩子会因为想妈妈而哭,有的孩子会因为不熟悉环境而害怕,还有的孩子会因为性格上的问题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老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例如:
1、我们经常在活动区里投放一些幼儿喜欢玩儿的玩具,幼儿之间通过玩儿玩具,学习交往、学习合作,不断提高交往能力和分享合作的愉快;
2、通过引导幼儿在自然角里培育植物,孩子们会在每天为植物浇水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和求知欲;
3、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把课堂搬到户外,让孩子们在看“迎春花吹喇叭”、看“柳姑娘的长辫子”、“欢迎小燕子回家”的快乐中学习“小草醒”、“花儿笑了”、“青蛙在唱歌”、“燕子在跳舞”等美好诗句;在炎热的夏季,孩子们在捉蚂蚁,找蚯蚓,捕蝴蝶,观看雨后彩虹的快乐中,争论着“蚂蚁到底是六条腿还是八条腿”?“蚯蚓没有腿到底是怎么走路的”?凉爽的秋季,我们带着孩子们在捡落叶的快乐中学会了分类、学会了搜集、学会了制作标本;在寒冷的冬季,孩子们在寒冷的风雪中感受堆雪人、打雪仗的快乐,体验着什么是克服困难?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坚强的意志......使孩子们在一年四季中,从大自然里尽情吸吮大地母亲为他们提供的绝好知识。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扩大了孩子们的眼界,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性格,健康了孩子们的心理......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被逐渐的激活起来;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幼儿做事的自信心被不断地建立起来;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被不断地激励起来。有一次,一个过去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遇到一点事情就爱哭得的男孩子,在玩滑梯的时候,不小心被同伴绊了一跤,小手划破了,出了一点血。许多小朋友都围上来“关心”他。可是这个孩子却忍住了小手被划伤的痛苦,他没有哭。老师唱了一首歌儿表扬了他:“好宝宝起床从来不哭闹,好宝宝走路不用妈妈抱,好宝宝摔倒自己爬起来,好宝宝手脏快去洗洗好”(自编)。这个男孩子一边听老师唱歌,一边高高兴兴地跑去玩滑梯了。许多小朋友都向他投去了赞扬的目光。从这个孩子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培养了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而且,我们还看到了由于他的坚强之举对同伴产生的积极影响。使孩子们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越来越喜欢集体生活了,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中,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越来越提高了。孩子们在玩儿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愉悦了情绪,在愉悦中健康了自己的心理。
二、在游戏中促使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游戏和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等实践活动,为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健康的游戏和有兴趣的劳动,满足了幼儿渴望实践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能促进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例如:在玩《开汽车》的游戏中,虽然无人售票车上没有售票员,但是,孩子们在游戏中,还是模仿着无人售票汽车上的声音,一字不差的重复着:“本车23路,由黑石礁开往外国语学院方向,全程运行20分钟......”、“无人售票车,前门上,后门下,票价一元,上车的乘客请往里面走......”、“请哪位乘客为老人和抱小孩的乘客让个座位,谢谢您的合作......”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了讲文明,懂礼貌,学会了与人交往。有一天,陆一小朋友高兴得告诉老师:“我昨天跟妈妈坐23路汽车去学英语的时候,我给一个老爷爷让座了......”老师问他:“你年纪那么小,为什么还要给老爷爷让座”?陆一却爽快地回答道:“老爷爷年纪大,站不稳。我是小孩子,妈妈说我应该把座位让给老爷爷坐......”而且,还锻炼了他的口语能力和交往能力,更满足了他渴望参与大人们实践活动的愿望和需求。
幼儿的积极性是需要成人激励和保护的。一旦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孩子们的情绪就会饱满,接受教育就会有效果。为了给幼儿提供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我们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品尝“吃苦”的滋味,锻炼耐劳的意志,感受学本领的快乐,鼓励向上的精神。例如:在“我把玩具送回家”(收拾玩具的劳动)、“我帮椅子洗洗脸”(擦椅子的劳动)、“我给手绢洗个澡”(洗手绢的劳动)、“我给鞋子扎蝴蝶结”(学习系鞋带的劳动)以及“小椅子真听话”(饭后摆椅子的劳动)等趣味劳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自己一双小手的价值。自我服务意识提高了,爱惜物品的情感增强了,自私、懒惰的坏习惯改掉了......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品尝了经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做事的坚持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幼儿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若能积极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予幼儿大力的支持,合作和引导,将有助于幼儿形成坚韧的性格和有“主见”的个性。有一次,许多孩子想玩儿“警察抓坏蛋”的游戏。但是,由于谁都不想当“坏蛋”,孩子们的游戏有点儿进行不下去了。这时候,老师及时地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并在游戏中扮演“坏蛋”,不仅促成了幼儿玩儿“警察抓坏蛋”游戏顺利进行,而且还引导孩子们在抓“坏蛋”的过程中,通过躲藏、追逐、周旋、抓捕、狙击等过程,培养了孩子们的机智,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提高了孩子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当孩子们齐心协力把“坏蛋”抓到手的时候,他们对什么是爱?什么是恨?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等有了基本的认识和区分;他们对团结合作,齐心协力,不怕困难,夺取胜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游戏中谁都不想当“坏蛋”和敢于同“坏蛋”周旋、勇敢抓捕“坏蛋”的行为,就是孩子们良好个性逐渐形成的最好证明
三、把爱、尊重和严格要求融入到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中
在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把爱、尊重和严格要求融入到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工作中,是幼儿的个性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是有独立意识的个体;幼儿虽然单纯幼稚,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幼儿虽然体单力薄,但是,他们也有渴望参与成人活动的愿望......我们常常问自己:为什么要尊重幼儿?尊重幼儿什么?怎样做才能尊重幼儿?怎样掌握严格要求幼儿的尺度?我们在学习《规程》和《纲要》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了这方面的认识。我们在与幼儿交往的时候,都非常注意与孩子们保持平等的关系,我们会在孩子们发生“矛盾”的时候,认真倾听孩子们的争论。通过争论,让幼儿认清自己错在哪里,今后应该如何改正。引导幼儿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学会友好交往和团结友爱,不断培养孩子们优秀的性格。有一天,老师在与孩子们一起活动的时候,一不小心碰倒了一个孩子。老师立刻给这个孩子道歉。一句“对不起”的歉意,让这个孩子高兴了整整一天。当晚上妈妈来接她的时候,这个孩子高兴的告诉妈妈:“今天老师真懂礼貌,她把我碰倒了,还给我道歉.....”老师的一句“对不起”,就让孩子们有了这么愉快的情绪,足以证明教师对 幼儿施以爱与尊重的教育是多么重要。
在爱与尊重的教育过程中增加“适度”的严格要求,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我们都知道小孩子都喜欢“慈”而害怕“严”。但是,我们更知道正因为“严格”二字有着令人畏惧的特点,所以,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才显出“严格”二字的重要。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重视把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不因为喜欢哪个孩子而放松对孩子们的教育;也从不因为哪个孩子小而迁就他们的不良行为。在爱、尊重与严格要求中,使孩子们懂得了为什么要遵守集体规则?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通过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结合,使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就是在爱他们,就是在尊重他们的。有一个女孩子刚来幼儿园的时候非常任性,经常把在家里没“闹”完的情绪带到幼儿园,在集体里影响很不好。我们把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的手段融入到了对她的教育中,引导她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会克制与忍耐,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学会了分享,在接受批评的过程中提高自尊水平。逐渐规范了她的行为。家长感动得逢人便说:“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里接受教育就是好。用这么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孩子的身、心一定是健康的......”
四、家园携手 共育幼儿
家园共育幼儿,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由于幼儿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生活场所中,因此,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培养就得不到衔接,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幼儿就会出现“两面性”的倾向。这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向家长宣传“理性”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克服溺爱孩子的心理,尤其是祖孙三代居住在一起的家庭,更应该保持家庭成员教育孩子的一致性的态度;
2、帮助家长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培养,不强迫孩子去做不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事情,重视对孩子进行能力培养,引导孩子参加社会活动;
3、真诚的向家长提供有关家教方面的书刊,指导家长在孩子面前如何以身作则,如何摆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增强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和检查孩子言行方面的作用;
4、建立《家园练习册》,在家园双方互相反馈孩子“表现”的过程中,加强对幼儿家、幼儿园一致性培养的作用,达到家园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
5、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帮助家长不断端正教育孩子的态度,在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家园一致的良好培养。
6、经常性的电话联系,以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让家长们运用自如。它方便了家长的时间,减少了家长的负担,满足了家长的心愿。使电话联系成为一个很好的沟通渠道。
第四篇:幼儿心理健康教案
情绪温度计
活动目标:
1. 对情绪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人的情绪会变化,会用情绪温度计记录自己的情绪。
2. 懂得保持良好的情绪对身体的好处。活动准备:
气温温度计一个、脸谱图:兴奋、高兴、伤心。
可调式情绪温度计若干、《快乐舞》、《小熊的葬礼》音乐 活动过程:
1. 提问:“气温的变化用什么表示?”教师出示气温温度计,让幼儿知道气温的变化可以用温度计来表示。
2. 认识情绪,知道人的情绪也会变化。
(1)请幼儿分别欣赏《快乐舞》和《小熊的葬礼》的音乐,感受自己的情绪的变化。
(2)出示不同的情绪脸谱并认识:兴奋、高兴、伤心,让幼儿说说自己有没有过这样的情绪。
(3)认识情绪温度计:知道情绪同气温一样会变化,可以用情绪温度计来记录自己的情绪。
① 幼儿操作自己的情绪温度计,并同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情绪。
② 请个别幼儿把自己的情绪温度计给大家看,猜一猜他的情绪是怎样?使幼儿懂得情绪温度计不仅可以记录自己的情绪,也可以了解别人现在的情绪。
3. 通过故事,了解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1)提问:“你喜欢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什么样的情绪最让人舒服,对身体最有益。
(2)讲故事《小兔过生日》、《长颈鹿丢了花帽子》,让幼儿懂得过分高兴和过分伤心对身体不利,最让人舒服、最利于健康的情绪就是“高兴”。
鼓励幼儿平时用情绪温度计记录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天天都有“高兴、开心”的情绪,这样本另会学得更好,身体会更健康。
心情播报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学会用各种方法让他人和自己保持高兴的心情。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小动物头饰和动物脸谱若干、用纸箱做的电视台,话筒一只,木偶一个,骰子一个(每面上画有一个小动物的心情图)、各种玩具、乐器、图书等实物。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孔雀老师带小动物们去参加“森林电视台”举行的节目主持人选拔赛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组织幼儿听《快乐指南》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引出活动内容。小青蛙告诉小动物,电视台通过过三关的选拔赛选出最会动脑筋,回答问题声音宏亮,表演大方的小动物参加节目主持人决赛。
2、第一关“说心情”(理解他人的心情并帮助别人)
a、请小动物听一段心情播报(请一名教师手拿木偶播报森林电视台的心情播报)。
b、组织讨论 理解他人的心情:猴子今天的心情是雨天,说明猴子的心情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事让猴子的心情是雨天(播放课件——猴子躺有床上哭)。
帮助他人心情快乐的方法:想一想我们用什么办法让猴子高兴起来呢?(幼儿说说自己想的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都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猴子。(播放课件)我们帮助了猴子,心里高兴吗?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猴子的心情由雨天变成了什么天?教育幼儿别人不高兴时要想办法让他高兴!
第五篇:幼儿心理健康教案
幼儿心理健康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他人生气、伤心的原因,了解帮助和安慰别人的方式、方法,表达自己的爱心。2.知道能用多种方法让自己不再生气,不再难过,变得快乐。
具体分析活动过程 : 本次活动我一共安排了三个环节,简单朴素,来源于生活。活动的开始,我以老师自身的不开心导入,引起幼儿的共鸣,在平时孩子们也觉察到了我的“难言之隐”,都会主动来关心我,于是我就自然而然地把他们带入不愉快的情绪中,接着由老师转入幼儿这一主体,我抓取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个别活动掠影,看看自己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的情景,使幼儿有一种切身的感受,感知自己不开心的情绪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与同伴共同商量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开心或伤心的事情,学习调节情绪,寻找快乐。最后,分组自由游戏,通过多种渠道发泄不愉快的情绪,把活动推入高潮,在孩子与孩子、孩子与教师之间传递快乐、享受快乐,放飞快乐中自然结束。
(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的情绪共鸣。
1、(教师捂着脸,痛苦的表情)引起幼儿的好奇。(幼儿有些骚动,还没有稳定好情绪。)
2、老师最近牙齿好痛,今天脸都肿起来了,怎么办呀?(幼儿都有生活经验,知道牙痛应该看医生去,因此孩子们都建议我去看医生。)
3、现在我好痛,心里很不开心,你们快来帮我想想办法吧!(引导幼儿来帮助我,我想以此来打开幼儿的思路。)
分析:这是以老师的亲身感受来感染幼儿,引起幼儿的情绪共鸣。幼儿相对很兴奋,我在还没有稳定好幼儿情绪的前提下开始了活动,因此一开始幼儿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到我身上,他们想出来的办法也很单一,看医生是最多的,只有个别孩子想到可以帮我揉一揉,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幼儿上来亲手帮我揉揉,想以此机会来打开幼儿的思路,想想看除了请医生帮忙以外,我们小朋友还有什么办法让老师开心起来?由于我的引导语不够明确,幼儿的办法很局限。
(二)排解不开心情绪,寻找快乐。
1、由老师的不开心引出幼儿的不开心。
老师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你们有吗?我们小朋友会遇到哪些不开心的事情呢?
2、(播放幻灯片)看看谁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为什么?(将幼儿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屏幕上,他们在看到自己和同伴在活动中的掠影时,都显得很激动,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3、让幻灯片里的主人公来讲讲自己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请小朋友想办法让他(她)变开心起来。
4、幼儿自由讨论,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想出来的好办法。(以一日活动中的幼儿为主角,让他们上来讲述当时的情景,请小朋友来帮忙。真正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情,幼儿就比较有经验,想出的办法也多起来了。)
5、我们还会遇到哪些不开心的事,你是怎样使自己变得开心起来的?
6、教师引导幼儿把生活中的不开心变成开心。(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引导幼儿将不开心转化为开心,将这个不开心的孩子呈现到大家面前,看看幼儿该怎样解决生活中真实的问题。
7、小结:当我们遇到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告诉老师,小朋友,让大家一起来帮助你,把你的不开心变成开心,其实呀,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围绕幼儿在园的活动,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自己找到排解不开心情绪的方法。引导幼儿将自己不开心的事说出来,大家一起帮忙解决,使大家都变得开心起来。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幼儿能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到适合的方法,这种突发事件比预设来得真实、鲜活,幼儿也便于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多种渠道发泄情绪,放飞心情。
1、我们小朋友很能干,自己就能把不开心赶跑,你有哪些赶走不开心的好方法呢?
2、向孩子们介绍并尝试几种赶走不开心的好方法(深呼吸、大喊一声、出气包、传染快乐等),一起来试试。(教师介绍的发泄方法,幼儿很感兴趣,从幼儿的表现就能看出,积极性很高,全都投入到了活动中。)
3、分组发泄情绪:
●民间游戏区: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
●小舞台:跟着音乐唱歌、跳舞。
●心情话吧:打电话聊天。
●美工区:让孩子们把不开心的事画在纸上,折成飞机,让不开心飞出去。
●深呼吸等(可根据幼儿的回答适当增加项目)
(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发泄不开心的情绪,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快乐的情绪。)
4、幼儿自由选择区域,放飞快乐,让开心永远伴随你、我、他(自然结束活动)。
分析:幼儿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只有通过具体的操作、实践和探索,才能加深他们对健康快乐心理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我设计了此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这些活动区域,在我们平时的一日生活中也经常接触,但此时去玩,带有了更明确的目的,怎样将不开心发泄掉,转化为不开心。而且这些发泄的方法也是有一定心理学理论的,幼儿在操作时,脸上的表情就可以折射出他们心里的变化。而刚才突发的小插曲,我发现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开心地和同伴一起手拿彩带,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这时才真正让她开心起来。峰回路转,我的活动目的也达到了。
小结:通过设定情景,引导幼儿来认识情绪,提出不同问题,提升幼儿积极性,让他们去解决关于情绪带来的影响,或伤心,不快乐......最后,和幼儿玩游戏,让他们知道好的情绪和不好的,并且能保持好的情绪,开心过每一天。出现负面情绪时,自己也能通过其他途径释放,达到心理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