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角色游戏活动立体化的有效策略
中班角色游戏活动立体化的有效策略
[ 作者:叶红来源:北京学前教育网点击数:458更新时间:2005-7-12文章录入:叶红 ]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生性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因此,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且与他们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它能有力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而游戏中角色游戏又最具有游戏的典型特征: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它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这一过程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主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特点和心理需要是保证角色游戏更加生动、有趣、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促使角色游戏活动立体化基础。为此,我从观察入手,对幼儿的游戏情况作了分析与研究,从中掌握了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中班年龄的幼儿对游戏的内容、情节、角色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但往往是边游戏边构思游戏情节,游戏情节简单,还会随时变更内容和角色。实物、形象玩具、半成品、废旧物品和替代物品等这些游戏材料在使用上不能充分综合利用。虽已有交往意识,但语言交流简单,不会用角色语言进行交流和发展情节。根据这些特点,如何更好地开展好角色游戏,使角色游戏立体化呢?我具体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
一、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强化幼儿自主游戏的意识
强调游戏环境的设计要能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在气氛上必须是开放的、非正式的、结构松弛的,能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游戏的。
首先,从游戏区域来说:以往幼儿虽然可以在相对稳定的游戏区域内自由选择玩具,可是对区域的布局,玩具的取放都是有一定限制的,现在我们允许幼儿不受游戏区域限制,自由取放玩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区域的范围、布局和功用。如玩“幼儿园”的孩子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常常根据角色的需要,到“表演角”自由选取服饰、头饰、乐器等道具;当“美工区”的孩子用橡皮泥捏出了各种好吃的东西后,他们觉得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不给同伴分享太可惜了,于是“美工区”又成了“美食店”;当理发店由于经营不当快倒闭时,孩子们自己动手将理发店改成了美容院,生意一下子红火了起来„„开放的区域,使幼儿在游戏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胆、积极主动,更富有创造性。
其次,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来说:生活即课堂。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如:在一次的日常参观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家乡诸多的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路上总在津津有味的谈着、议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星期天带幼儿去各种小吃店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阿姨交往。星期一,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点心:馒头、馄饨、饺子、黄金饼、南瓜饼、鸭血糯等等,孩子们真是越做越起劲。还说天热了,需要点饮料解解渴,于是又忙着搜集废旧的饮料罐,自制果茶、冷饮,大大丰富了小吃内容。根据幼儿自己动手做出的这些点心,孩子们共同商量,决定开个“好吃来美食街”。
幼儿做的点心分类分层的出现在“常熟小吃”、“阿庆嫂茶馆”、“娃娃冰屋”和“喷喷香蛋糕房”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各司其职的真正快乐的游戏着。
二、变材料提供的盲目性为有目的性,提高材料在游戏中的作用
游戏活动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幼儿学习、游戏的物质基础。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就可以引发相应的活动,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的。材料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质量,关系到幼儿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在游戏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幼儿游戏能力水平和兴趣需要,在材料的选取方面,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的可操作性。以往我们提供的游戏材料成品较多且具有明显特征,停留在形象逼真,外观美丽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缺乏。如逼真的电视机、电冰箱、娃娃床铺、桌椅,很自然地摆在一起,成了娃娃家。电视用来观看,冰箱在家用来放水果,床铺用来给娃娃睡觉,无形中老师的定势作用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幼儿只能玩出单一枯燥的游戏,更谈不上趣味了。由于没有及时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材料,在游戏中发现孩子们以物代物的能力欠缺。为此,我们在每一个游戏区域提供了一个“材料箱”供幼儿自己动手创作。一次,有一名顾客到“肯德基”买鸡腿,结果架子上只有“鸡翅”“上校鸡块”“薯条”等,就是没有鸡腿,“用鸡翅代替鸡腿行不”“不,我非要鸡腿”,糟了顾客就是上帝,这下可难坏了店员,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店经理急冲冲地说:“鸡腿来了!”原来他用环状的积塑插在长条形积塑上,成了所谓的“鸡腿”,“顾客”终于满意地“吃”上了“鸡腿”。捉住这个机会,我立刻表扬了这位“店经理”,并且推广了这一举动,这无形中又拓宽了幼儿的思维。于是在角色游戏这一轻松、自由、愉快的环境中,出现了用牙膏盒当手机,当遥控器,用月饼盒当收银机,当电脑,以及用积塑拼成的烧烤箱,羊肉串等的可喜现象。幼儿已能自制简单玩具了。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使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得到较好的锻炼。
2、材料的潜在性。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能暗示多种解答、避免局限于一个正确答案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自由操作、试验、探索、即兴扮演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同一材料的多种玩法,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在性。在一次游戏中,一幼儿用一个纸箱当烧烤箱很形象,在游戏后我启发式地问幼儿:“这个纸箱还能玩什么游戏?”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当电视机,放在商店卖”,有的说:“可以当自动柜员机”,有的说:“可以当长途上车的VCD机”还有的说:“可以当的士”„„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这样一来,一个看似平常的纸箱,在幼儿的游戏中却发挥了一物多用的作用打破了思维定势,不但充分发挥了玩具的利用率,而且大大丰富了幼儿的作品内容,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就应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
三、变“传统”角色为“协助”角色,改变教师的角色地位
教师的责任是提供优良的环境和资源,让幼儿自由、自主、弹性、主动地投入游戏,生动而快乐地游戏。教师的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其兴趣的广大路径去发展,而且发展的焦点是整体的;教师应在幼儿兴趣基础上建立游戏活动,捕捉幼儿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导向新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催化剂”或共同学习者的角色,是幼儿发展的观察者、促进者、支持者、引导者。如:一位幼儿在玩“公共汽车”游戏时,因为缺少放钱的东西而不知如何是好,我就引导他说:“头臂像是和公共汽车一起走的,这样人们一上车才会投进钱
去,想一想用什么物品代替投币箱才能和你一起走呢?”他考虑了一下说:“我找一个包背背在身上,坐车的人就会将钱投进去了。”当他找到包后兴奋极了,并开心地玩起了游戏。又如在玩小医院游戏时,还有的幼儿不挂号直接去看“医生”,这时,我不是直接告诉“医生”或“病人”应该怎么做?而是自己当作一个“病人”到“医院看病”,也不挂号,直接到“医生”面前,在叙述自己病情时,说:“你们这个医院真少见呀,看病不用挂号。”这样就向孩子们暗示出在游戏中的疏忽,教师以“病人”角色的身份,提醒幼儿进行纠正。因此说教师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最大益处在于它能较充分体现教育者对幼儿作为游戏主体地位的尊重,实现了“不教也是一种教”的效果。幼儿在非常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师的教育影响,使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发挥。
四、变单一评价为多渠道评价,优化角色游戏的评价
随着年龄的渐长,学龄前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强烈,开始产生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而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正满足了幼儿的这种愿望,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在游戏的发展过程中,老师的指导非常关键,而角色游戏的评议,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间接指导,开展角色游戏的评议工作,能有效地促使教师深入到游戏中去观察、了解游戏情况,改进指导方法,提高游戏水平。
(一)、保持新情境进行评议。
在角色游戏中,我较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对于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富有创新的行为、结果,通常采用保留现场进行评议的方法。如在娃娃家的橱窗摆设上,刚开始幼儿都把一些灶、碗、瓢、盆放在上面,既零乱又不符合常理。可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却把从商店买来的小狗玩具和电视机摆在了橱窗上,两个娃娃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在收玩具时,我让幼儿保留了这一现场。通过对比讨论,肯定了橱窗装饰的结果。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不断地想出各种方法,让娃娃家变得温馨些。如“我买一篮花放在格子上”、“我把我的玩具带来!”、“我买一盘水果搁那!”、“我们做一台VCD放在电视旁边!”教师抓住了这一小小的创新,启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丰富了游戏情节,使幼儿在一种直观、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参与评议,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住新创意进行过程中评议。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完美地设计角色游戏的全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以一定的角色身份同幼儿一起玩,在玩中指导。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随机评议的方法,特别要灵活地抓住游戏中有意义的小事。及时地加以肯定。如在玩肯德基游戏时,“经理”听到一幼儿说:“我刚才坐公共汽车来吃,那司机也很想来吃肯德基,可惜没空,等会,我给他送去算了!”一句话启发了“经理”,他马上成立了一个送货上门“热线电话”,只要打电话,不论多远都送,还主动为幼儿园的小朋友送去可爱的小礼物,“生意”也因此“红火”起来。我把这件事告诉大家,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极大的关注。这件本来是一个孩子游戏中的事,经过评议成了大家的事。娃娃商店的小朋友也说:“我们也要送货上门!”,“我们要买一送一”,“我们要免费为医院的病人送水果”。幼儿从这件事中学到了如何把“生意”做好,如何关心别人,积极动脑筋就会使一些问题迎刃而解等良好的品质,并能在以后的游戏中得到发扬。随机评议,变点滴小事为有意义的事,闪光点转眼变成闪光片、闪光面,给全体幼儿以良好影响。
(三)、以发散性问题促进幼儿自主评议。
幼儿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也逐渐明确和增强,可引导他们开展讨
论,在讨论中寻找答案,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又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我班刚开展医院游戏时“医生”给每一位来访的“病人”看病,一声不响就给“病人”打针,游戏内容很单一。于是我让孩子们讨论到底应该怎样给病人看病,孩子们积极性可高了,有的说:“要先问哪不舒服?”“要用听诊器先听!”“要先挂号”“可以吃药,不用打针”“如果针打错了,会死人的!”幼儿各持己见,最后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不但产生了新的玩法,游戏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增强了孩子们的是非观念,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见,讨论也是一种评议游戏的有效方法。
总之,“优化教育环境,促进角色游戏活动立体化”是落实了《纲要》的基本精神,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潮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多方位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真正地成为游戏的主人,使角色游戏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2008专题小结——中班角色游戏活动立体化的有效策略
如何增加中班角色游戏的立体化有效策略
中2班 9月的白桦林
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特点和心理需要是保证角色游戏更加生动、有趣、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促使角色游戏活动立体化基础。为此,我从观察入手,对幼儿的游戏情况作了分析与研究,从中掌握了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中班年龄的幼儿对游戏的内容、情节、角色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但往往是边游戏边构思游戏情节,游戏情节简单,还会随时变更内容和角色。实物、形象玩具、半成品、废旧物品和替代物品等这些游戏材料在使用上不能充分综合利用。虽已有交往意识,但语言交流简单,不会用角色语言进行交流和发展情节。根据这些特点,如何更好地开展好角色游戏,使角色游戏立体化呢?我具体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
一、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强化幼儿自主游戏的意识
强调游戏环境的设计要能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在气氛上必须是开放的、非正式的、结构松弛的,能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游戏的。
首先,从游戏区域来说:以往幼儿虽然可以在相对稳定的游戏区域内自由选择玩具,可是对区域的布局,玩具的取放都是有一定限制的,现在我们允许幼儿不受游戏区域限制,自由取放玩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区域的范围、布局和功用。如玩“公共汽车”游戏时,常常根据角色的需要,到“小工地”自由选取积木作为修理汽车的工具;当理发店由于生意不好快倒闭时,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增加了美容项目,生意一下子红火了起来„„开放的区域,使幼儿在游戏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胆、积极主动,更富有创造性。
其次,要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生活即课堂。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如:新增设的奶茶风暴的游戏中,由于大多数幼儿从没喝过奶茶,他们对这个游戏的开展热情不高,于是我让家长在空闲的时间领孩子去品尝,让孩子有个感性的认识。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奶茶的口味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味道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阿姨交往。过了一些日子,孩子对奶茶店的热情明显高涨起来,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味道的奶茶:巧克力、抹茶、柠檬等等,孩子们真是越做越起劲。还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知道了外卖的概念。
二、变材料提供的盲目性为有目的性,提高材料在游戏中的作用
游戏活动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幼儿学习、游戏的物质基础。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就可以引发相应的活动,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的。材料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质量,关系到幼儿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在游戏
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幼儿游戏能力水平和兴趣需要,在材料的选取方面,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的可操作性。以往我们提供的游戏材料成品较多且具有明显特征,停留在形象逼真,外观美丽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缺乏。如逼真的电视机、电冰箱、娃娃床铺、桌椅,很自然地摆在一起,成了娃娃家。电视用来观看,冰箱在家用来放水果,床铺用来给娃娃睡觉,无形中老师的定势作用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幼儿只能玩出单一枯燥的游戏,更谈不上趣味了。由于没有及时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材料,在游戏中发现孩子们以物代物的能力欠缺。为此,我们在每一个游戏区域提供了一个“材料箱”供幼儿自己动手创作。一次,有娃娃家的妈妈到“小超市”买调味品,结果架子根本没有此类商品的提供,糟了顾客就是上帝,这下可难坏了店员,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师启发他想出了用空的泥工盒子代替,在游戏的结束,我向幼儿推广了这一举动,这无形中又拓宽了幼儿的思维。于是在角色游戏这一轻松、自由、愉快的环境中,出现了用牙膏盒当手机,当遥控器,用月饼盒当收银机,当电脑等的可喜现象。幼儿已能自制简单玩具了。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使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得到较好的锻炼。
2、材料的潜在性。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能暗示多种解答、避免局限于一个正确答案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自由操作、试验、探索、即兴扮演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同一材料的多种玩法,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在性。在一次游戏中,一幼儿用一个纸箱当烧烤箱很形象,在游戏后我启发式地问幼儿:“这个纸箱还能玩什么游戏?”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当电视机,放在商店卖”,有的说:“可以当自动柜员机”,有的说:“可以当长途上车的VCD机”还有的说:“可以当的士”„„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这样一来,一个看似平常的纸箱,在幼儿的游戏中却发挥了一物多用的作用打破了思维定势,不但充分发挥了玩具的利用率,而且大大丰富了
幼儿的作品内容,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就应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
三、变“传统”角色为“协助”角色,改变教师的角色地位
教师的责任是提供优良的环境和资源,让幼儿自由、自主、弹性、主动地投入游戏,生动而快乐地游戏。教师的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其兴趣的广大路径去发展,而且发展的焦点是整体的;教师应在幼儿兴趣基础上建立游戏活动,捕捉幼儿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导向新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催化剂”或共同学习者的角色,是幼儿发展的观察者、促进者、支持者、引导者。如:一位幼儿在玩“理发店”游戏时,因为做好后没有付费,而收银员也疏忽没有盯着这个幼儿收,这时,我不是直接告诉收银员或顾客应该怎么做?而是自己也扮演一个“顾客”到“理发店洗头,做完后也是不付钱就假装要走,说:”我忘了还要付钱的事“这样就向孩子们暗示出在游戏中的疏忽,教师以”顾客“角色的身份,提醒幼儿进行纠正。因此说教师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最大益处在于它能较充分体现教育者对幼儿作为游戏主体地位的尊重,实现了”不教也是一种教"的效果。幼儿在非常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师的教育影响,使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发挥。
四、变单一评价为多渠道评价,优化角色游戏的评价
随着年龄的渐长,学龄前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强烈,开始产生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而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正满足了幼儿的这种愿望,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在游戏的发展过程中,老师的指导非常关键,而角色游戏的评议,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间接指导,开展角色游戏的评议工作,能有效地促使教师深入到游戏中去观察、了解游戏情况,改进指导方法,提高游戏水平。
(一)、保持新情境进行评议。
在角色游戏中,我较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对于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富有创新的行为、结果,通常采用保留现场进行评议的方法。如在娃娃家的桌子上,刚开始幼儿都把一些灶、碗、瓢、盆放在上面,很是零乱。可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却把从超市买来的水果摆在了桌子上,于是在收玩具时,我让幼儿保留了这一现场。通过对比讨论,肯定了桌子装饰的结果。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不断地想出各种方法,让娃娃家变得温馨些。教师抓住了这一小小的创新,启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丰富了游戏情节,使幼儿在一种直观、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参与评议,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发散性问题促进幼儿自主评议。
幼儿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也逐渐明确和增强,可引导他们开展讨论,在讨论中寻找答案,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又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我班刚开展理发店游戏时,游戏中的服务员习惯每一位到来顾客,先洗头再吹风,游戏内容很单一。于是我让孩子们讨论到底应该怎样让顾客变得更美丽,孩子们积极性可高了,有的说:“可以烫发”“化装!”“做美容”“打扮”幼儿各持己见,最后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不但产生了新的玩法,游戏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增强了孩子们的是非观念,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见,讨论也是一种评议游戏的有效方法。
总之,“优化教育环境,促进角色游戏活动立体化”是落实了《纲要》的基本精神,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潮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多方位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真正地成为游戏的主人,使角色游戏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三篇:浅议角色游戏评价的有效策略
浅议角色游戏评价的有效策略
田会玲
随着年龄的渐长,学龄前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强烈,开始产生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而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正满足了幼儿的这种愿望,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在游戏的发展过程中,老师的指导非常关键,而角色游戏的评议,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间接指导,开展角色游戏的评议工作,能有效地促使教师深入到游戏中去观察、了解游戏情况,改进指导方法,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当游戏结束时,幼儿还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游戏,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应适时地抓住机会,让幼儿把游戏中开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勉,而当前角色游戏的评价往往被教师忽略,或由于时间不够而草草收兵,起不到指导游戏发展的效果。其原因有二个:1.幼儿方面:作为孩子,往往在表述中只注重评价别人坏的,不足的,对于别人的闪光点却发现不了,评价漫无边际。2.教师方面:为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尽情地说,而没有适时地总结,归纳。新的评价观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如何优化角色游戏的评价呢,通过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实践,我摸索了几种行之有效的评议方法。
一、保持新情境进行评议。
在角色游戏中,我较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对于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富有创新的行为、结果,通常采用保留现场进行评议的方法。如在娃娃家的橱窗摆设上,刚开始幼儿都把一些灶、碗、瓢、盆放在上面,既零乱又不符合常理。可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却把从商店买来的小狗玩具和电视机摆在了橱窗上,两个娃娃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在收玩具时,我让幼儿保留了这一现场。通过对比讨论,肯定了橱窗装饰的结果。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不断地想出各种方法,让娃娃家变得温馨些。如“我买一篮花放在格子上”、“我把我的玩具带来!”、“我买一盘水果搁那!”、“我们做一台VCD放在电视旁边!”教师抓住了这一小小的创新,启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丰富了游戏情节,使幼儿在一种直观、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参与评议,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住新创意进行过程中评议。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完美地设计角色游戏的全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以一定的角色身份同幼儿一起玩,在玩中指导。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随机评议的方法,特别要灵活地抓住游戏中有意义的小事。及时地加以肯定。如在玩肯德基游戏时,“经理”听到一幼儿说:“我刚才坐公共汽车来吃,那司机也很想来吃肯德基,可惜没空,等会,我给他送去算了!”一句话启发了“经理”,他马上成立了一个送货上门“热线电话”,只要打电话,不论多远都送,还主动为幼儿园的小朋友送去可爱的小礼物,“生意”也因此“红火”起来。我把这件事告诉大家,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极大的关注。这件本来是一个孩子游戏中的事,经过评议成了大家的事。娃娃商店的小朋友也说:“我们也要送货上门!”,“我们要买一送一”,“我们要免费为医院的病人送水果”。幼儿从这件事中学到了如何把“生意”做好,如何关心别人,积极动脑筋就会使一些问题迎刃而解等良好的品质,并能在以后的游戏中得到发扬。随机评议,变点滴小事为有意义的事,闪光点转眼变成闪光片、闪光面,给全体幼儿以良好影响。
三、以发散性问题促进幼儿自主评议。
幼儿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也逐渐明确和增强,可引导他开展讨论,在讨论中寻找答案,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又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小班幼儿的游戏中没有出现医院游戏,到了中班才有医院,结果“医生”给每一位来访的“病人”,一声不响就给“病人”打针。我让孩子们讨论到底应该怎样给病人看病,孩子们积极性可高了,有的说:“要先问哪不舒服?”“要用听诊器先听!”“要先挂号”“可以吃药,不用打针”“如果针打错了,会死人的!”幼儿各持己见,最后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不但产生了新的玩法,发展提高游戏,而且增强了孩子们的是非观念,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见,讨论也是一种评议游戏的有效方法。
总之,角色游戏评议要注意针对性与科学性的结合,注意游戏过程的评议,注重能力与品德并重,注意发挥积极因素,以正面引导为主,促进角色游戏的深入发展。
第四篇:浅谈中班角色游戏
浅谈中班角色游戏 “花店”的指导策略
发布时间:2014-04-01 23:40:12 分类:心理健康论文 站长统计
浅谈分享教育的策略 浅谈中班角色游戏 “花店”的指导 开展幼儿园环境教育促进幼儿成长成 教师的非权威影响力
多角度引导幼儿交往 浅谈中班角色游戏 “花店”的指导策略 ——浅谈中班角色游戏“花店”的指导策略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孙玲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以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为代表人物的“掌握论”提出:“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把困难、忧虑、烦恼在想象中发泄出来,从而使一些不良的情感得到更新。游戏帮助幼儿人格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使人格获得理想发展。”
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过程,属于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一种。“花店”游戏的内容是以日常生活中的花店为原型,在班级游戏中创建情境,幼儿通过扮演各类角色,在交往、语言、认知等方面得到发展。同时它也是串联其他角色游戏的一个重要环节。中班幼儿随着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逐渐脱离了小班阶段的独自倾向,形成与周围人交往的需要,具备了形成一定交往能力的条件。他们在日常活动中渴望与同伴交往,但往往因为缺乏正确的方式方法而产生矛盾。发现这样的问题后,我仔细思考,从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角色游戏下手,以此为载体促进幼儿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
二、具体实施步骤 游戏名称:“花间坊”——花店角色游戏 年龄段:中班 生成背景:
从中班上学期开始,根据班级情况和本班幼儿能力发展,我们在美工区开展了系列手工活动——美丽的花朵,提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材料,如:油泥、皱纹纸、毛根、树枝等,供幼儿进行造型,深受幼儿喜爱。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范围的扩大,同伴之间相互交往的愿望逐渐增强。选择其他游戏的幼儿经常会围在美工区旁观看美工区的幼儿制作花朵,并发出“真漂亮”“能不能送我一朵”的感叹。通过游戏后的讨论,根据本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需要,花店的角色游戏诞生了。可是,由于年龄特点、缺乏交往经验等原因,游戏中混乱、争抢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我的重视和关注。
(一)第一阶段
1.(1)幼儿无明显的角色分工,只是单纯满足于操作、摆弄游戏材料,出现简单的买卖现象;
(2)对于纸张、毛根等材料比较熟悉,有用多种材料制作花朵的经验。2.游戏前的准备
(1)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前期经验基础,如:用油泥、模板制作的花朵平面造型;用皱纹纸、毛根进行的简单立体造型等。
(2)幼儿对于自己身边相关联事物的关注点、关注面相对丰富起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3.提供的材料
成品:工作人员头饰及服装2套、小篮子若干。半成品:各色皱纹纸、毛根,用皱纹纸剪好的花瓣、吸管。4.游戏情况
在游戏的起始阶段,“工作人员”没有明显的角色分工,情节主要是:(1)用多种方法制作花朵——将皱纹纸卷起或折成“小扇子”,底部用毛根攥紧。
(2)将剪好的花瓣用胶棒粘贴在吸管上,出售给前来买花的顾客并收取钱币,可轮流外出到各游戏区角“卖花”。在过程中发现能力较弱的幼儿扮演角色后,不太愿意尝试新提供的材料,出现经常外出离开的现象。5.问题与思考
(1)幼儿喜欢用多种方法来制作花朵,在游戏初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沉浸在制作的乐趣当中;
(2)缺乏相应的角色分工,交往仅限于小范围内;
(3)材料的提供缺乏层次性,能力较弱的幼儿不愿尝试制作。6.策略
(1)组织幼儿进行谈话活动,拓展角色经验,商量有关花店的角色分工;(2)提供角色标志性服饰,增添收银机;
(3)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让每个幼儿获得成功感;(4)进行有个性的指导,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第二阶段
1.(1)有了一定的角色分工,游戏情节更加丰富。
(2)交往频率提高,范围扩大,但技能还不是非常熟练,缺少交往策略,纠纷较多。2.游戏前的准备
(1)拍摄现实花店工作情况的录像,幼儿观看、讨论,丰富经验。(2)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
(3)环境布置:各类花朵制作方法的步骤图示。3.提供的材料
成品:增添服务员的帽子,桌布,收银机。半成品:(1)教师用皱纹纸制作好但尚未翻开花瓣的“半成品花朵”(能力较弱的幼儿尝试翻开花瓣,体验成功的乐趣);
(2)枯树枝、饮料瓶、油泥。4.游戏情况
工作人员划分为“制作花朵员”和“服务员”两类角色。“制作花朵员”自由选择提供的各种材料来做各类花朵,可轮流外出上门“卖花”;“服务员”主要是收取“顾客”的钱币及向“顾客”介绍、推荐各类花朵。幼儿在游戏开始前用“黑白配”“包剪锤”的方式决定角色的分工。“服务员”这一新增角色开始时比较吸引幼儿,但在没有“顾客”光顾的情况下显得无事可做且兴趣逐渐降低。游戏时,出现个别“顾客”无限制地买花,造成工作人员来不及做的混乱现象。5.问题与思考
“服务员”有收银机操纵、可收取“顾客”钱币,这些情节非常吸引幼儿,人人都想来尝试。但是情节的增加缺乏相应的规则,幼儿缺少交往规则,造成混乱现象。6.策略
(1)教师观察幼儿的角色分工情况,并根据幼儿的状况及时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经验。(2)教师以适当的身份介入,给予合适的指导。
(3)引导幼儿根据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自己制定规则。第三阶段
1.(1)角色分工更加明确,情节更加丰富,交往互动明显增加。(2)幼儿知识经验范围有所扩大。2.游戏前的准备
(1)与其他游戏联系更加密切。(2)角色的分工更加明确。(3)讨论:“花店无人光顾时怎么办?”
“如果有顾客无限制地买花怎么办?” 3.提供的材料
成品:价目表,免费券,展览区、制作区的标记牌。半成品:包装纸、毛线。4.游戏情况
工作人员划分为“制作花朵员”“花朵包装员”和“服务员”三类角色,情节也更加丰富:“制作花朵员”的幼儿在游戏前负责整理、摆放好材料,将制作好的花朵、花束摆放到“展览区”,游戏中空闲时将前一天回收来的花进行整理、材料分类。“花朵包装员”的情节是根据顾客需要将花朵进行包装,并开展“送花”的活动,“顾客”买好花后告诉“花朵包装员”要送到哪、送给谁,知道传递美丽的鲜花能为别人送去祝福。“服务员”负责整理展览区的花朵、花束,在无人光顾时到各游戏区向幼儿介绍,并派送免费券,鼓励大家光顾花店,在收银时以提供的价目表为依据。5.问题与思考
游戏情节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和“银行”游戏相联系——限制了每人每次取款的数目,结合价目表的使用、制作区展览区的划分,让混乱的现象得到控制;与“超市”游戏相联系——当工作人员缺少材料(如:纸张、布、塑料瓶子等),可以去超市购买;和“美工区”游戏相联系——“花朵包装员”需要装饰物品,在超市买不到、百宝箱里找不到的情况下,可以请“美工区”的幼儿帮助,如:剪一个蝴蝶结做装饰等。幼儿经验的丰富,交往策略的提高,减少了游戏中出现的矛盾、摩擦,游戏环境日趋和谐,幼儿也从中获得了欢乐、有益的体验。
三、体会与思考
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各环节之间的联系由下图可见:
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情境,让他们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游戏中,我们所提供的材料,一部分是具备生活特征、实用性很强的器具,比如,花店里的收银机、花篮、收银员的衣饰等,这样的游戏材料能使幼儿很快理解每个区域的游戏主题,能很快参加进来并承担起相应的角色。另一部分游戏材料,由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组成,但都是些真实程度低的简单物品和材料,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对于已经具备一些社会认知经验的中班幼儿来说,生活化的游戏材料可以帮助他们把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角色联系到一起。
通过游戏内容的提示、游戏材料的提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容易顺利进入角色情境。又因为角色游戏中各个游戏间相互联系的必然性大,其游戏环境和材料间的相互作用,也就使得幼儿间产生互动交往。
在游戏开展前教师要先丰富幼儿的经验,发展游戏情节,使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会良性交往。在游戏开展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并针对不同情况,适时进行个别教育和引导。在游戏结束时,应与幼儿共同来评价本次游戏的开展情况,帮助幼儿分享交往经验,促使交往能力的提高。
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过程,以此为载体,让幼儿在假想的动作、情境和交往中,反映眼中的世界。只有充分尊重幼儿的选择,采用合适的指导策略,才能使得幼儿更好地去交往,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浅谈中班角色游戏 “花店”的指导策略》
第五篇:中班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
一.内容: 娃娃家,小菜场,玩具店,美容店等.二.目标: 1 引导幼儿扮演熟悉的角色,知道角色名称,模仿最基本的动作.2 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三.准备
增添垃圾桶,热水器等物品.四.指导
1游戏前简单的导入,激发兴趣幼儿自主开展
观察与指导重点:(1)帮助幼儿一起布置游戏场地.(2)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和动作,了解幼儿角色水平.(3)教师扮演角色,随机指导,引导幼儿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3 游戏后谈话
以教师为主的谈话方式,再现有价值的游戏片断.健康:多吃蔬菜身体棒
一、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观察菠菜、胡萝卜、大蒜、西红柿等蔬菜,知道名称,了解其丰富营养;
2、通过亲自“烹饪”,激发幼儿爱劳动的兴趣,同时教育幼儿懂得多吃蔬菜身体好,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多种蔬菜(菠菜、胡萝卜、大蒜、西红柿等)
2、烹饪用具、音乐磁带、小篮子
3、丰富词汇:维生素
三、设计思路: 买菜、认识、了解常见蔬菜、烹饪、品尝、收拾、整理、针对中班幼儿,对其纠正挑食、偏食的心理与行为,进而爱吃各种食物,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活动进程
1、进超市、《买菜》音乐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幼:××蔬菜超市!师:我们到超市里去买点喜欢吃的蔬菜吧。(音乐)
师:请把你买的菜放在桌子上,排好。
师:啊,你们可真能干!买了那么多,都有什么菜呀?
2、认识蔬菜,了解其丰富营养(分别出示)
师:这是菠菜,长得什么样子呀?(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根),谁喜欢吃菠菜,你为什么喜欢吃菠菜?有什么营养?菠菜里含有Va,它能使我们的皮肤变光滑,小朋友经常口腔溃疡,那是因为身体里缺少了Va,所以请小朋友喜欢菠菜、多吃菠菜。你们知道还有那些蔬菜里含有Va吗?青椒、南瓜、油菜里也含有Va。还有一种蔬菜里面含有Va你知道是什么菜吗?请你们猜一猜它是桔红色的,动物中兔子和马非常愿吃。对!是胡萝卜。师:你们看,这是什么菜?西红柿,你们吃过西红柿做的什么菜?西红柿里也有许多的营养,象Vc他能是我们的牙齿骨骼变的坚固,还能防止牙龈出血。
师:小朋友平时都是谁做菜给你们吃呀?咱们自己也来做一个菜尝尝好吧。
烹饪过程(介绍大蒜的营养)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随机教育,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并学会收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