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如何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9-05-12 17:4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老师如何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老师如何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篇:幼儿园老师如何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老师如何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11级学前6班 胡瑛 E1105353609

我觉得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设良好的环境,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良好的生活环境,合理的、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无压抑感、充满关爱、激励的情感气氛,能使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产生亲切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幼儿才能思维敏捷、充满自信和创造。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

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种活动整合在一起,或者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如生活环境、自由活动环节,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户外活动中可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运动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也可以融入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东西,比如,在语言集体活动中,鼓励孩子用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幼儿成长:

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1、移情训练法。让幼儿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从而引导幼儿采纳他人的观点,使幼儿更好地从他人角度出发,获得情感共鸣,并逐步摆脱自我中心,从而增加积极情感的体验。

2、角色扮演法。自主性游戏一直是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在自主性游戏中,可以让幼儿通过有意识的角色任务,培养幼儿帮助他人、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能通过这个方法,让幼儿学会分享、合作、谦让、互帮互助等情感。

3、讲解说理法。教师可以向幼儿传授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粗浅的知识,以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帮助幼儿改善对心理健康的态度。

4、讨论问题法。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共同交流,让幼儿对某一问题得到一致的认识,从而鼓励儿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绪和态度。

5、榜样示范法。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榜样作用一直是非常有效地一个方法。幼儿通过模仿榜样,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学习榜样的好的行为和习惯。

第二篇:重视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在现实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当前有必要强调重视积极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放到重要位臵上来,切实抓好。

一、为什么要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偏重于身体健康,把身体的三项指标的指标作为幼儿健康的标准。

现在不少幼儿园往往把测查幼儿的身高、体重、血色素三大指标作为衡量幼儿健康达标的依据。从幼儿园的管理者到教师乃至于家长,对此都十分重视。幼儿园的管理者为确保本园体检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医生对全园发病率、营养计算等非常关注;教师为了完成幼儿园的考核达标,在进餐、午睡、户外锻炼等方面下功夫;家长尤其看重幼儿体重或身高长了多少,幼儿园的膳食编配是否合理等等。这样做无疑是有必要的,但很显然,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摆在应有位臵。

2、偏重幼儿的知识技能培养,忽略了功儿的情绪、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家长到教师普遍比较看重幼儿的知识技能的培养。大多数幼儿园都开办了英语、美术等特色班,家长们也热情极高的地送孩子到各种特色班学习,有的甚至每天指导课程排得满满的,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承受能力。对孩子的情绪、情感、态度等不太在乎。

3、只重视创设优美、高档的物质环境,忽略构筑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和师生关系。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有的幼儿园越来越重视用高档的材料布臵优化活动环境,给幼儿提供的高结构材料过多,而忽视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幼儿园的管理者将环境创设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而对班级中教师之间,师幼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一般不作过高的要求。

4、只重视幼儿园内的教育,忽略了家庭中的教育,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从以上种种现象说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从管理者都到教师、家长中普遍还存在模糊认识,甚至在有些方面走入误区,对健康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健康的标准?健康教育工作的范畴是什么?结合对新《纲要》的解读,使我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让我们重新接受一次现代健康观的“冲击”和“震荡”。

二、新《纲要》关于“健康教育”的要义

1、新《纲要》明确提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有利于人们克服对幼儿健康的片面理解,对幼儿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谓正确的“健康观念”,不仅指幼儿身体的健康,而且还包括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健康是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有机统一。“正确的健康观”强调一种健康的整体,这种健康观是与国际社会对健康的新认识相一致的。

2、新《纲要》明确把心理健康纳入幼儿健康范畴,科学揭示了幼儿健康的内涵,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关键的指导意义。

新《纲要》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体不健康会带来许多心理疾患;反过来,心理问题也会影响身体健康,酿成多种疾病,就象有人说的“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而世界卫生组织的口号是“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从心理学角度讲,教育过程就是在儿童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的心理需要,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和手段,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

我们对《纲要》中提出的“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非常赞同,并认为心理适应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关键。进一步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认知发展是否正常,情绪反应是否适度,人际关系是否融洽,性格特征是否良好等。在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中,必须从幼儿年龄特点入手,把情绪,自信心,合作意识作为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的重点突破口,融入幼儿园教育目标进行。

三、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积极构健安全、温馨的健康心理环境。

环境对幼儿能否健康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小的幼儿对心理环境要求比物质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要。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接触”。也就是说,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如果教师身体离幼儿很近,而心却离得很远,总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们,幼儿得不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就会逐渐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不安全感就会增加;如果讽刺、挖苦、嘲笑孩子,当众损伤孩子的人格,会使孩子失去自尊;长期得不到肯定,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不会有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体察他们童心的需要。同时,为幼儿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如在活动区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增设新生入园亲子区、聊天室、娱乐天地等,给予幼儿充分抒发情感,增进交往空间。使幼儿感到在安全、温馨的氛围中生活,有助于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因此,老师必须给予幼儿实践锻炼机会,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完成一些起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情感氛围,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评价水平。总之,老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创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

(二)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

1、不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

如: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智力游戏对幼儿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满足了幼儿的情绪、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譬如,在中、大班的表演游戏中,幼儿对“智慧树”的主题很感兴趣。开始时,几个孩子为扮演自已喜欢的“红果果”、“绿泡泡”等角色发生争执,而使表演难以进行下去,这时他们也逐步意识到需要商量一下角色的分配、表演哪些节目等内容。于是,幼儿通过与同伴在游戏中协商、分工、合作、谦让等,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

2、在游戏的趣味中感受规则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幼儿意志品质。

由于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遵守规则的能力也较差,针对这一共性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些规则性较强的游戏,将游戏与规则融为一体,使幼儿在游戏中将被动遵守规则转变成为一种主动行为,目标最终在愉快中完成。通过游戏,增强了集体意识,懂得了如何在集体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体验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趣味中使幼儿愉快地接受了规则。同时,自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3、在游戏中,注重对个别幼儿的教育。

在游戏中,总有个别胆小,害羞,懦弱的幼儿,他们往往不敢与同伴交往,更不会主动投入游戏中去。为培养其自信心,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加入同伴的游戏中,可以用关心的语气询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去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老师跟你一起玩好吗?”并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如在游戏刚开始时,有的幼儿不知玩什么,教师可通过扮演角色,用游戏口吻激发幼儿和老师所扮的角色一起玩,让幼儿逐渐克胆怯的心理。在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投入到游戏中以后,教师应即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加入到同伴的集体中,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一次成功,胜过百次说教,幼儿的自信心就会有效地得到培养。

(三)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视为“小皇帝”被捧着。但特殊的家庭环境和居住条件,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彼此交往、协作、谦让、友爱的机会。带之而来的是孤僻、任性、依赖、唯我独尊、做事缺乏自信心。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独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

如:有些幼儿性格内向、不合群,早晨来园时很少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们问“早”,不声不响地独坐在小椅子上,老师提醒他们去活动区玩也只是摇摇头,不吭声。平时从不举手发言,做事慢腾腾的。针对这种情况,要充分利用活动与同伴游戏的机会,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从而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老师就找一些主动、热情的同伴约他们,商量是玩“丢手绢”还是“过娃娃家”。久而久之,他们便由被动变成自觉地参与,并且有了主动与同伴交往的愿望。同时,在活动区玩时,教师还有意识地把这些小朋安排在活跃的孩子周围,让他们身临其境,获得直接交流和感受。从而由他们只是听别人讲,到他们敢于开口的表现,渐渐地这些小朋友在同伴的影响下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是在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期,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辩别力差,对成人依赖性强,教育的作用体现在生活中的人、事、物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幼儿生存环境直接作用于幼儿发展。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幼儿在园、在家、在社区环境中受到同样的教育,更使幼儿在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需要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教育合力,共筑幼儿心理健康环境,以此促进心进健康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系列活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为培养幼儿坚持品质的良好形成,增强家长的家园配合的主体地位,我们开展了“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与,使家长知道孩子是一天天变化的,发展的,是权利的主体,不能总以他们还小应给予保护。为让家长积极参与,采取了教师与家长“发短信息”和“Q群”活动,信息上有幼儿园管理的要求,有培养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要求等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在家、在园的了解,使教师和家长得到信息后不断调整教育行为。这一措施使孩子独立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大大加强,同时,让家长也有机会观察孩子,使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状态。同时,还可采用辩析会的形式进行交流,即教师在家教指导活动中创设一定情景,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家长从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方法上积极发表意见,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方案,逐步改变观念和行为。如针对“孩子小,什么事都做不好,等长大了再说”这一观点,与家长深入开展讨论,让家长在主题活动的设计中受到启发,达到家园配合的目的。通过对家长讨论会、家长开放日、家园小报、电话交流、短信息、Q群、亲子活动等信息的收集后,及时反馈和调整双方的教育行为,更好地保证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同时,利用社区文化背景,和谐民主的群体氛围,建立心理健康的教育格局。根据社区文化背景,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综合的教育影响,利用社区环境优势,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将幼儿园教育和家教指导工作辐射到社区环境中去,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达到教育效果。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心理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我们需结合幼儿园实际,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所以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能机械地一个一个照搬硬套,而需结合实际进行培养。作为幼教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健康具有“身心并重”的整体性,并将此项工作放在首位,以此推动幼儿园全面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注重幼儿环保教育,提高幼儿保护意识

在自然中的生态环境是指大气、土地、水、森林、墓碑、动物、矿藏等自然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产生的种种影响。它是人类赖以自下而上的必要条件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缺乏最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而保护环境已迫在眉睫。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主人,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开始直视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已是非常必要。

一、以园为基地,感悟自然,陶冶性情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因此,教师在园开辟了自然角、种植园、饲养区、生态体验场、操作长廊……,经常带孩子们参与其中,他们在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玩一玩中了解自然界,从而激起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熏陶他们“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之情。”

二、寓教于乐,将教学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加深幼儿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1、寓环保教育于各科教学

环保教育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尚未有一套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为此,教师可将它渗透在幼儿园各科教学中。如科学活动中:结合“水”“声音”等内容,让幼儿懂得干净的水和安静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并教育幼儿不喝脏水,不在公共场所和家中大声喧哗;音乐活动中,教幼儿唱《小松树快长大》等有关环保教育内容的歌曲时,可引导幼儿象歌中所唱的那样去做;语言活动中,选择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等环保内容。

教师注意以专题环保教育为主,将环保教育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种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把环保教育作为一个中心点,将环保知识从这一中心点向四周辐射,将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种教学和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如我们在大班开展:“减少垃圾”的专题活动中,开设了“废物从哪里来”“废物多了会怎么样?”“动脑筋让废物变宝”等内容,通过展览、绘画、利用废旧材料等让幼儿进行美工制作以及开展参观、谈话、小木偶表演、小实验、游戏等有趣的活动,使幼儿了解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并懂得要管好垃圾、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从自身感受中获得环保知识。

为了对幼儿原有的环保知识,环保行为习惯和环保的情感态度有所了解,我班专门设计了一张表格,以书面问卷的形式,围绕环保知识,环保的行为习惯,环保的情感三方面,对幼儿进行了测试。调查发现幼儿对垃圾应该怎样处理不了解。于是在“减少垃圾”活动中后,班内设有了一个垃圾分类区,幼儿都能将垃圾按塑料、玻璃、铁、纸类进行分类投放,且懂得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同时还保护环境,在此基础上,幼儿纷纷把家里的废物、纸、铁盒等拿到幼儿园,用自己的小手制作手工作品,通过剪剪、贴贴、画画的各种不同形式进行布置教室环境,从而感受到垃圾再利用的好处,是一种生动、直观、有趣的环境教育。

同时也让幼儿知道环境污染、噪音和破坏生态平衡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组织幼儿美化我们的幼儿园,帮助保育员打扫卫生,来绿化我们的幼儿园,通过此活动以唤起幼儿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并将爱护花草树木等列入幼儿的行为规范中。

2、寓环保教育于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他们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环境保护教育要寓于各种游戏之中,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受教育。在角色游戏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无毒无害的废品,利用纸盒、纸筒、饮料罐开展“咖啡屋”、“小卖部”、“娃娃家”等,使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环保教育,并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以培养幼儿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幼儿园开展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商讨,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胶卷筒、纸板等废物,制作游戏材料,让幼儿懂得“废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在自然面前,在种种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面前,人类只有提高自身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才能获得美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前景。在幼儿已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和较强的环保意识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将认识、愿望付之实际行动,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实现这一目标时,可以设计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相应的保护环境的正确行为,如故事表演“狐狸办工厂”、情境表演“小河边”“逛公园”等,然后引导幼儿将在情境中学习的正确行为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可设置分类垃圾箱,让幼儿将垃圾投入相应的标志的垃圾箱内,以利于废物的回收利用;还可开设环保科技兴趣小组,当幼儿看到传统的铁铸水笼头用水时,水花乱溅,便急切地用纱布包裹水笼头以节约用水,他们还尝试设计感应水笼头、变距水笼头……。在短短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环保意识有了提高,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也明显不同。我们还将借助国内外环境教育的成功经验,不断获取、积累信息,继续将这一课题研究下去。

三、围绕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都是传统的环境教育日。教师可设计“做一个小小鸟专家”的活动,引导幼儿认识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开展“护绿.爱绿”人人争做“绿色小天使”的行动;开展“地球日”活动,通过游戏、制作、参观、谈话、实验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教育,使幼儿懂得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开展节约用水的教育,使幼儿初步了解水有什么用,干净的水是怎么流到我们家里的,并组织幼儿参观一些污水的照片,知道这些污水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同时让幼儿知道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的重要性。“世界环境日”那天,开展大型的娱乐活动,孩子们用歌声、笑声讲述着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导之以行,促进幼儿环保行为的养成。

四、环境保护教育要家园相结合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幼儿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要求家长配合我们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请家长进行节水再利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利用废物进行玩具制作,有的幼儿和妈妈用瓶子制作了小孔雀;有的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废铁丝制作了“单杠”、“双杠”;还有的是几个小朋友共同制作的娃娃。幼儿在玩中学会了思考;玩中学会了尝试;玩中学会了合作;在玩中学会了分享。同时还可以请家长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一方面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吸取丰富的环保知识;另一方面,让幼儿了解环境污染状况,感受重视环保的呼声,从而不断增强环保意识。

在幼儿的眼睛里,大自然是一个绚丽多姿、充满无数问题的世界。为了让幼儿有而深切感受大自然特殊的魅力,我们幼儿园组织他们走进“绿色的天堂”。走进幼儿园,到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孩子们亲手播种的花草迎风摇曳;走廊里,老师们用麻绳、木棍、贝壳等制作成的壁挂精美、雅致、富有童趣;园内张贴环保标志,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箱。让孩子们雀跃在蓝天白云下,嬉笑于绿草鲜花间,处处洋溢着春天般的勃勃生机,流淌着美丽和祥和。孩子们感受到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美丽。

第三篇: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定稿)

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宁阳县伏山镇云山小学校长 董晓东

[摘 要] 在大部分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非考试科目而打入冷门,教师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分数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中心”的观念压抑着学生个性的张扬。另一方面,我国近2000万留守儿童失去父母的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农村“留守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保持良好的心理环境非常重要。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学生

2009年3月15日,湘潭县N中18岁的陈容从自己住的学生公寓楼6楼楼顶跳下,宣告不治身亡;12月5日,浙江省永嘉县2名高一女生在宾馆烧炭自杀身亡……更让人揪心的是12月10日,年仅11岁的湖南籍小学生何楚华在东莞出租屋内用红领巾上吊自杀身亡。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中小学生自杀现象,在拷问着每个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心理干预机制的缺失。红领巾的红,理应彰显朝气,而非隐喻悲剧。中小学生自杀事件的频频发生,不能不引起很多人,尤其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我是长期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整天与农村的孩子们打交道,对农村的孩子了解甚深。相对于城市而言,偏远的广大农村孩子

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中,均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在大部分农村学校,这项工作没得到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非考试科目而打入冷门,教师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分数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中心”的观念压抑着学生个性的张扬。家长也不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白费时间。有这时间,还不如让孩子多做两道习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制度性和结构性的深刻变革,农村大量年轻父母外出打工,迫于城市昂贵的学费,他们又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中,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转到亲戚朋友家就读,更有甚者干脆把孩子丢在家中让邻居看管,“留守儿童”也伴随农民工的出现而出现。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及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的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在留守儿童中72.3%的学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踏着铃声进课堂、回到家不声不响、网络上倾吐衷肠”,已成为越来越多“留守学生”看似标新立异的生活轨迹,却折射出他们孤独、冷漠的心理困惑。2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农村“留守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保持良好的心理环境非常重要。

二、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尝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新兴的教育活动。我校在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的过程中,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校教科室和德育处成员及班主任为基础、教育心理理论工作者参与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小组,形成多方人员参与的教育网络,在各种教学、场境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教育。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学习材料、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学生心理素质及整体素质发展和提高的最基本的途径。因而我校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具体做法是:首先从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结构入手,要求每一学科的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心理活动、有利于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使学生养成“乐学”的心理素质。在这一过程中,我校还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设置为从学生单纯的认知活动转到全面的心理活动的轨道上。引入情感、个性品质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自主、独立、创造性地参与学习,养成“善学”的品质,从而能更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丰富校园文化,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放飞了孩子的心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建立完善了“五星级中队”、“十佳小孝星”评选机制,在学生中大力开展榜样教育、先进教育。

(三)利用学校各种设施,增强心育活动的趣味性。在我们的学校,有一间深受全体学生欢迎的小屋,它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心灵的港湾。在这里,没有学生和老师之分,只有朋友之间的娓娓交谈,进行心与心地沟通,在这间小屋的门口,有一个绿色信箱,她为学生和知心姐姐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近几年来,我们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走向深入,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驿站”、“任性Bye_Bye”“寻找快乐”……美妙的音乐、赏心的画面构成了心理辅导课特有的宽松和谐的氛围。

(四)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辅导网络。学校要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注意同家庭和村居社区建立联系,逐步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辅导网络。从学校内部来说不仅要有清新、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而且还要创设尊重、理解、信任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积极情感,增强适应能力和耐挫折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帮 4

助家长提高认识,争取他们与学校心理辅导的良好配合。要充分利用医疗、社区等社会资源,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心理辅导。

(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一是建立档案。记载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法等。班主任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学生父母,让家长尽量作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二是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学校的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做对子”,当起学生的“代管家长”。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关情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的亲情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学生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事件。三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班主任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在周边学校和家长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不少家长主动与学校联系,自己亲自咨询,寻求精神上的、生活和工作及孩子教育上的帮助。二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我们在五、六年级进行调查显示:上完心理课后感觉非常愉悦的达95%;在性格、人际交往上、在正确对待自己、他人上较以前有明显提高。三是教师的自身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班主任通过开设心理导向课,开始对学生的智力水平、情感变化、自信心、动机因素、人

格塑造、耐挫力等素质的培养产生兴趣,对非智力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认识不断加深。边学习边实践,不仅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还提高了教师的心理素质,同时还改善了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工作中学会了与学生沟通思想,也学会了更好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对待学生更客观、更公正。

四、建议与讨论

关心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一是教师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的“瓶颈”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现在许多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还十分有限。因此,在今后的教师招考中,建议招录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教师。同时,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专业的知识培训。二是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来源于家庭和社会,父母应从小多给孩子以心灵关怀,老师、家长应该注意尊重孩子的自尊,帮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克服因升学、考试等带来的心灵挫败感,多参加体育和各种文体活动、集体活动,避免孤僻、独来独往、不合群等现象。总之,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心理成长,家长、学校都不能缺席。

参考文献:

①《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李百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②《素质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实践》 顾明远(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7年版

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④《大众心理学》杂志

第四篇: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2 去年的一天早晨,突然,一个学生的家长急冲冲地闯进办公室,气喘吁吁地说“不得了了,我家女儿蒙头大哭,说是不想上学了,是不是在学校跟同学闹矛盾了?”我说:“你女儿在学校表现很好,品学兼优,没有闹矛盾,她除了不起床外还有什么表现没有?”那位家长想了想后告诉我,她女儿说最近在学习上感到力不从心,一拿起书本就觉得头痛,两眼冒金星,课堂上脑袋发紧,发胀,晚上失眠。

我立即在班里搞了一个调查,发现48%的学生曾经出现过这种现象,这是一种学习疲劳综合症,是由于父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过高,造成了孩子严重的心理疲劳。由此我想,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能体现时代的要求,要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让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但是,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1、认识观念淡薄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教师家长唯“分数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不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严重地压抑着学生个性的张扬。

2、教育方式德育化

在现实教学中,有些学校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机械灌输和空洞说教的德育教育,学生被驯服的像绵羊一样,心里有压力而碍于面子不敢说。

3、形式化

目前,有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是表现在形式上,心理教育课只是摆设,根本就不上,即使上也只是片面向学生机械灌输有关名词、概念、原理,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了心理常识课。

笔者认为,要处理好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培养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心理状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调节器”,教师爱事业,爱学生,学生也会爱老师,爱学习,课堂上就会有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教师就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教学,学生就会乐学,课堂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效果倍增。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理解、尊重、信任一旦为学生所接受,就会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穷的成功意念,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地调动,从而产生相互激发、良性循环的教学效应。正如古人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也才能“受其术”。

2、杜绝对学生的软暴力倾向。

在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无视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无视学生的存在,无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承受能力,以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自居,无所顾忌,赤裸裸地攻击、摧残学生自尊自爱的城堡,导致行为失控,这就是教育中的“软暴力”,也有人称为“心罚”。在学校经常遭受精神虐待的学生,他的附属内驱力就会遭到破坏,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也随之破坏,也就是说学生的外部动机都丧失了。随着学习动机的丧失,学生就会学习感到厌恶甚至逃避。

避免教育中的“软暴力”,就要加强师德教育,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从业的神圣感,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注重教学管理中方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规范教师教育管理用语,提高教师的教育艺术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同时大力提倡赏识教育与鼓励教育,教师要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让他们拥有自尊和自信。

3、处理好与特殊群体的关系。

在一个教育群体中,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要特别处理好与特殊学生群体的关系。如,有些优等生容

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自认为成绩好,容易放松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或是忽视文体方面的发展。对这种学生,要找他们个别谈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上不足,使之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中等生,对他们表现好的地方,要及时表扬,并鼓励他们向优等生迈进。对于后进生,教学中要注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接纳并关爱他们,增强对他们的情感投资,从行动上接近爱护他们,挖掘、发现其闪光点,给予点滴小进步充分的表扬与鼓励,重树其乐观向上的心情,从而增强他们良好的非智力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智力心理素质;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群体更容易遭到侵害,如比较调皮、淘气的男生,家庭条件差、父母下岗或离异的学生以及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等,这些学生容易遭到别人的歧视,我们必须从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找到自己的自信,防止他们在隐性伤害中过早对社会和自己丧失希望,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

二、建立和谐班集体

和谐的班集体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源泉,也是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摇篮。和谐的班集体就意味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班级中的个体有着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对于培养远大理想、爱国情感,增强自我教育和发展个性心理品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中学生已具有了各种需要,如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等,这要求班主任不宜只扮演严加管教的单一角色,而应力求做到既是严师又是良友。同时重视班内舆论导向作用,帮助他们在集体内取得一个应有地位意向,获得自我尊严和自我需求,帮助他们在集体中摆正位置,与家长、老师合作,克服社交中的困难,让学生在这个班级中感到集体的温暖、和谐。

三、建立和谐的教学课堂

当前,学生的课堂不良学习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轻视过程的速成心理,在对问题的结果有了肤浅的认识后,往往不求甚解,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②“坐、等、靠、要”等依赖心理,严重地制约着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③少说为佳的观望心理,严重地阻碍了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④得过且过的畏难心理,对教师提的问题不愿思考,对作业抱着应付的态度,抄袭甚至懒得去做。由于上述不良学习心理存在,因此,建立和谐的课堂至关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缺乏良好、和谐的心理气氛,就会产生消极的和对抗的行为。消极的课堂心理气氛通常以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映迟钝为基本特征。也就是说,课堂情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学生注意力分散、情绪压抑、无精打采、小动作多,有的甚至打瞌睡。对教师的要求,学生一般采取应付的态度,很少主动发言。有时学生害怕上课或上课时紧张焦虑,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之间不友好,产生了不满意、压抑、烦闷、厌恶、恐惧、紧张、高焦虑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对抗的课堂心理气氛则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事,随便插嘴,故意捣乱,教师可能会失去对课堂的驾驭和控制能力,甚至有时不得不中断讲课来维持秩序。

相反,一堂好课如果课堂心理气氛是和谐的,师生之间无时不在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使师生之间达到共鸣,就会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就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心理生态环境,使学生形成稳定而广泛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愉快的心境,积极向上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创新精神,敏锐的观察能力,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学能力,机智果敢的处事风格,待人热情诚实,与人为善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当然,学科教材中也有很多内容可以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如思想品德课的某些教学内容与心理素质培养直接相关;语文课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中学生物课中不少教学内容就是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

建立和谐课堂就要做到:

1、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把爱心和微笑带进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使他们发生同样或相联系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的力量架设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不但要用感情真诚的言语滋润学生的心田,而且要以亲切和蔼的形象使学生亲而近之。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教师要以良好的教学情绪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就会在教学中有一种其乐无穷的兴奋,而且学生也会因此情绪高昂,感觉器官、思维器官全身心投入,师生心灵的火花得以较多机会的撞击。

四、建立和谐校园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都能在潜移默化中放飞孩子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例如,通过举办主题鲜明或积极向上的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校运动会等活跃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生活;组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建立心理档案。每学期初,我校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调查,以发现学生在自卑、自悲、自私、自负、学习焦虑、消极、厌学等方面是否存在心理隐患,然后在普查基础上设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并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定期开放心理咨询室,订阅有关报刊、书籍,让学生自由阅读,自我寻求答案;并在校园内设立“悄悄话”信箱,以利于学生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大胆地用书面的形式发泄出来,然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依据不同情况,恰如其分地引导、教育,力争将心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帮助他们度过当前心理危机,防止产生心理疾病,促其心理健康发展。

五、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来源于家庭和社会。因此,仅靠学校的力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难免力不从心。我们应该在以学校为主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使家长们掌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引导孩子树立理想和追求、形成良好品格和行为。学校经常召开专题家长会,指导心理疏导方法与技巧,通过家校互助,使亲子关系和谐。同时,还要积极利用社会的各种资源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健康氛围。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农村卫生院定期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本校实情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以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实效、稳定地开展。

第五篇: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对农村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滞后状况:观念模糊认识不够、师资力量薄弱、组织体系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等表现,然后结合本校实际从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健全机构组织、开展师资培训、探索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加强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新时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变化,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研究和探讨。农村中小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的限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农村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观念落后,重视不够

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落到实处。一些农村中小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出于上级要求、形势需要,所以消极等待简单应付,即使是名义上开展了一些活动,但由于忽视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缺乏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只能流于形式。有些学校,为应付检查,甚至弄虚作假,名不符实地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中,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的事,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无关。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许多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包括心理辅导教师,缺乏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技能。据调查,当前农村中小学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团队干部、德育工作者、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而且多数是兼职人员,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对心理测试技术和心理辅导方法不熟悉。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受德育思维模式的影响,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规律和要求,在实际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常常采用品德教育的方式,以批评教育、惩罚教育为主要教育方法,在客观上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还有教师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因于品行问题,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3、组织体系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

农村中小学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即使建立起的组织体系,工作也开展得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这些组织体系都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考虑到学校的条件和层次。再加上农村中小学由于经费紧张,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设备和设施,连心理咨询室、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都没有,更谈不上仪器设备。由于经费的原因师资得不到培养和培训,专业知识缺乏。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二、在农村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近年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为目标,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效果。

1、切实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党和政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生占我国中小学生的多数。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如何,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推进和实施,直接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未来国民的基本素质。近几年来,我校从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着手,不断增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领导班子与骨干教师抓起,采取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工作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逐步引导广大教职工高度重视这一教育活动,逐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研究和实践打下了思想认识基础。与此同时,还引导教师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大家逐步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2、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把手”工程

实践证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对这一工作认识与重视的程度。因此,提高“一把手”的心理健康素养势在必行。学校校长和行政管理人员,是学校的决策者,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我校以行政管理人员为先导,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委会成员为组员的考核领导小组,专门就此项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首先抓这部分人员的培训,着重提高他们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意义、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求他们自学心理学相关理论,改善领导和管理行为。在新生入学欢迎会上,校长面对新生说的第一句话是“亲爱的初

一、高一新同学,我们等你们、盼你们,终于把你们盼来了,我们终于见面了!”用这样的语言拉近与新生的距离,减少他们心理上的紧张感和生疏感。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教师作为学生道德、心理行为的指路人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自觉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技能。学校不但要对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送出去进行重点培训,而且请进来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不但要提升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而且要增强他们的实践技能;不但要提高全体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且要树立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观。

(1)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训。专兼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骨干,他们不仅有自身素质的提高问题,还承担对全体教师的基础培训任务。对他们的培训,不能局限于几次短期培训了事,而是要求系统进行。具体途径是:一是参加自考,函授等形式的专业进修;二是参加省、市组织的系统化培训班;三是到其它市、县观摩。要求他们掌握心理学基础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能力。我校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困惑进行解答,释疑,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如心理健康教师罗老师在培训班上做了“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及内容”讲座。针对农村中留守儿童问题,胡老师做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更需关注”的讲座等。

(2)在全体教师中普及。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最直接的是学科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教学行为,言谈举止通过学生的感观直达学生的心灵深处。其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信心和鼓励,还是失落和压力?一切取决于教师的管理与教育教学过程是否规范科学。因此,在全体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师德修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失成败。我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师德和行为规范培训,还要求老师对照学生心目中的老师形象,作自我评价。

4、拓宽渠道,开展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班级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育活动。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在班主任组织的心育活动中释放各自愉快或压抑的心情,在心育活动中班主任可自然地将道德品行教育熔入进去,充分将德育与心育结合起来。我校各班级充分利用班会活动课,每月一至二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班主任根据学期计划及学生的特点,积极有效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先后进行了“成长中的我”,“我与青春对话”,“培养良好的心理”,“正确面对人生挫折”,“解除考试心理压力和焦虑”等主题班会活动。

班主任与学生建立知心朋友的关系,采用每周一记或互通书信,谈心等方法,与学生进行心语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而且还可以将自身有益经验告诉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指正学生的某些缺点,使学生少走歪路,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要了解并把握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水平,根据自身教育教学内容的特点,深挖各种教育因素,采取不同方式来融合和体现心理教育的教学意图。在实践中我校要求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贯彻教学的兴趣性、创造性和激励性原则,要创设和谐、合作的课堂心理气氛,要重视学习策略训练和习惯培养,要寻找教学内容与心理教育的结合点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3)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要提高整体教育功能,必须变学校的“孤军奋战”为学校、家庭、社会的“大合唱”,形成合力,同向、同步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引导家长协同教育。家庭教育要建立孩子与父母和谐的亲情关系与健康的家庭范围,家庭应成为孩子心灵健康的安全港湾,为此,努力使家长明确并做到:①对子女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②重视与子女的情感交流;③采用民主管理方式;④善于倾听和观察。

在对家长的宣传引导的方式上我校主要采取:①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家庭档案、家校联系卡,密切教师与家长关系,互通信息;②成立家长学校,举办心理讲座、印发学习资料,指导家长了解孩子心理特征,介绍典型家教方法;③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教成功经验交流;及时家访,抓住家校结合教育的最佳时机;④邀请家长参加班级心理教育主题活动,学生向家长叙述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内心的苦恼、期盼等,并组织家长发言,引起共鸣和理解。

组织社会协同教育,我校把“渡江战役纪念馆”为德育参观基地、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学生参观、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与活动,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4)充分利用宣传窗和黑板报的阵地作用

我校开辟每月一期的心理宣传专刊。要求每班认真收集资料,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关栏目。如开学初,设计“推出自我,认识朋友”;考试前,设计“考试心理调节”等栏目,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专刊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健康知识的园地。

5、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除了直接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外,还需要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与发展,这有赖于学生所处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优化。

(1)创设良好的校园内部心理环境。①发展健康的校园文化,从校园的自然环境、校风校貌建设、人际环境、活动开展等方面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温馨的校园环境;②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优良的班风是强有力的集体舆论,它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影响着集体的生活;③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以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④拓宽师生间心理交流道,扩大与学生交流的范围,增加交往、交流的频率,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平等的交流。

2、提供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与场所。与各学科教学相比,心理健康教育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我教育,学校应为他们创设各种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机会与场所。①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②开展读书征文活动;③举办各种形式的演讲、辩论活动;④编撰心理教育小报,出刊心理教育墙报、黑板报等。

下载幼儿园老师如何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老师如何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3 【内容摘要】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中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

    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镇原县太平镇学区 陈建军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进步和腾飞猛进的发展。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为什么要重视儿童心理健康?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良好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必须重视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首......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Tag:分娩 来源:中国早教网2009-07-29 作者:刘维良编著【作 者】:刘维良编著 【丛编项】:无 【装帧项】:平装 20cm / 242 【出版项】:华文出版社 / 2004-01-0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合集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心理健康一直是较为薄弱、被......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读后感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深圳福田区童歌博尔幼儿园 张艳丽 摘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人生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所谓“心理健康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