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9-05-13 12:1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篇: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镇原县太平镇学区 陈建军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进步和腾飞猛进的发展。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与此同时,各种心理问题也在中小学生中不断出现,这些问题成了制约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疾病折磨人的身体,心理问题折磨和摧残人的心灵。每当看到一些学生因品行障碍、人格障碍和心理扭曲而无所顾忌地去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为患社会,祸害人民,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这类问题倘若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必将成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因而这些问题的正确合理解决也成了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和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探究。1.家庭因素的影响。

(1)生活习惯方面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优先的。孩子从出生到会说话,再到逐渐成人,都最先由家庭成员的介入和干涉。家人的是非观念直接塑造着孩子的人生价值观。长辈的认识、心理本身就不够健康时,总是最先诱导孩子的认识走向歧途。譬如:

在非常和谐欢乐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容易变得乐观,而问题较多的家庭大多培养出内向的孩子。尤其是父母离婚,或是后母后父的家庭,子女更容易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脾气暴躁。这是缘于父母之爱的缺失而造就的子女心理障碍。

(3)家庭物质条件和地位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家境贫寒的学生容易自卑,他们也较容易讨厌自己的家庭,做什么事情都会显得不够自信。当然,这只是说有一部分学生会有这样的心理问题,并非全部。因为显而易见,我们看到有些穷困的孩子很争气。在当前社会条件下,由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而造成的下一代心理问题,确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

2.学校因素的影响。

(1)考试成绩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由于当前考试制度的存在,学习成绩的比较和学生间的竞争也必然激烈,甚至是残酷的。对于某些男生来说,他们会感觉自己无用,又愧对父母,因而会陷于自暴自弃的恶劣情绪之中。甚至会故意搞一些恶作剧,想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无所忌惮。这是对学校,以及对他们自己都极为有害的心理倾向。也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从女生方面来说,考试成绩差会让她们躲在一角偷偷地哭泣,甚至单独出走,以导致生出很多事端。有时,学业上的不如意也会让他们产生早

(1)虚荣心的恶性循环

某些学生不敢面对成绩的退步,编造谎言来欺骗家长、老师、同学。一次成绩不理想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虚荣心却让他修改试卷,谎报分数,甚至考试作弊。在虚荣心的支配下,一个人很快就会退步。心理压力也会不断地加大。

(2)身体条件带来的心理负担

几乎每个人的模样都是特别的,而根据一般的审美标准,也有了美丑之别。长得漂亮的有了炫耀的资本,生活也比较自信,而相貌有缺陷的学生本身就有一种自卑感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他们的不自信,总觉得别人好像在议论自己或对自己指指点点的,让自己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显得很不谨慎,思想消极,甚至和坏人混到了一起,走上歧途。尤其是女生,他们的错误可能影响一生的幸福。

二、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1、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对症下药。

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知道心理问题隐藏在心里,表现于学生的行为当中。有些心理问题表现的比较明显,有些心理问题隐藏的比较深。能够发泄出来的心理问题往往能够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解决。比如关于中学生早恋的问题,就是比较容易发现的一个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们往往会频繁接触,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双方有一个人不来上课,另一个同学就会表现出坐

6的好,就会充满必胜的信心,有了这种信念,自然就会减少不必要的紧张情绪。考试辅导主要针对这几方面,一是过分轻视考题,二是看到难题后的恐惧心理,三是考后对于失误不能放下,影响下场考试。在中考期间,许多老师都主张学生考试后不要讨论问题,不要对答案,考试过后也不要想这一科考试了。其实我认为这并不完全对,我们知道体育比赛,比如篮、排球比赛,教练会及时对队员进行指导,这里有技术战术的指导,同时也包含有心理的指导。我们对中考中的学生进行指导,要做到进出考场都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许多老师和家长注意进考场的辅导,却没有注意到出考场的辅导。有些学生一出考场,虽然没有和同学对答案,就能够感觉到有明显的失误。这时候如果我们不对他们进行辅导是不负责任的,学生会一直自责自己的失误从而影响自己下场的考试。有一次中考学生一出考场,我就对我的学生进行察言观色,对于感到有疑惑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把损失降低到最小。有一个女生一出考场就显得很沉默,我感觉到她有问题,就开始问她情况。原来她考物理时感觉到有一道大题做错了,说着说着就开始哭起来了。物理老师在其它学校带队,我们对她进行了一番(非物理方面的)指导后,她才渐渐平静了下来。可是我感觉到我们的指导不彻底,因为我们不知道那个问题究竟怎样,不结合引发的具体问题进行心理辅导是一种空洞的说教,更不具有说服力。学生走后,叫到工作室开始了解情况,她说她不想谈对象,现在年纪还小,可是那名男生说年纪不小了,我们从中了解到其实这名女生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因为她父母的离异使她缺少了家庭的温暖,别人能够获得的父爱母爱她想通过恋爱来补偿。我们了解了情况后,一方我们加强了和她父母的沟通,希望她的父母都能够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更多的关爱孩子,另一方面,我们老师也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再给他们两个多次做工作,最后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这些工作是不能公开的,一定要给学生保密。所以,就要进行个别辅导。

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由于没有专业老师,我们可以选派一两名老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回来后在本校对各班主任进行培训,做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时时处处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了解和心理健康教育。

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用一个空教室,摆上几张桌子,放了几把椅子,里面有水壶杯子和录音机等,尽可能把这个教室布臵的比较温馨一些,让同学们一进这个房间就能听一些音乐,即使没有问题的学生过来也可以得到放松,对需要做心理咨询工作的学生,先让他们坐下来喝点热水,会缓和一下气氛,使工作更好做一些。

5、开展自信心教育。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应当有一个昂扬的姿态,健康自信的心灵。

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很多时候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缺乏自信;如家庭原因,成绩原因,或者是自身原因。他们造成的缺乏自信都会形成心理问题。于是,有必要引导学生确立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终将改变命运,终会成功,终会出人头地。告诉他们:挫折往往是人生的财富,它会让成功更加绚丽夺目,当前的坎坷不是最终的命运,正如人们所说的,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这类的道理有很多,让学生学会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希望,在黑夜里看到黎明的曙光。

6、抛弃“叫家长”的做法。

有人做过调查,对于教师的行为,学生最讨厌的就是“叫家长”。想自己的学生时代,对此又何尝不是深恶痛绝呢?孩子们逐渐地长大,他们都希望摆脱家人的庇护。虽然这样的愿望暂时还不可能真正实现,但是他们都不愿意自己再给家长添任何的麻烦。于是,过分的用家长来压制学生实在不是什么好主意。那么,学生犯了错,或者有了心理问题就可以听之任之了吗?当然不行。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你尊重他,你相信他,它才会与你合作。另外,家访的形式也是较为可取的。至少这是建立在你尊重他,尊重他的家人的基础之上的。

1参考文献: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姚本先 伍新春 《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 钟志农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活动手册》 钟志农 《学生心理健康文库》

郑日昌

第二篇: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定稿)

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宁阳县伏山镇云山小学校长 董晓东

[摘 要] 在大部分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非考试科目而打入冷门,教师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分数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中心”的观念压抑着学生个性的张扬。另一方面,我国近2000万留守儿童失去父母的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农村“留守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保持良好的心理环境非常重要。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学生

2009年3月15日,湘潭县N中18岁的陈容从自己住的学生公寓楼6楼楼顶跳下,宣告不治身亡;12月5日,浙江省永嘉县2名高一女生在宾馆烧炭自杀身亡……更让人揪心的是12月10日,年仅11岁的湖南籍小学生何楚华在东莞出租屋内用红领巾上吊自杀身亡。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中小学生自杀现象,在拷问着每个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心理干预机制的缺失。红领巾的红,理应彰显朝气,而非隐喻悲剧。中小学生自杀事件的频频发生,不能不引起很多人,尤其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我是长期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整天与农村的孩子们打交道,对农村的孩子了解甚深。相对于城市而言,偏远的广大农村孩子

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中,均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在大部分农村学校,这项工作没得到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非考试科目而打入冷门,教师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分数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中心”的观念压抑着学生个性的张扬。家长也不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白费时间。有这时间,还不如让孩子多做两道习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制度性和结构性的深刻变革,农村大量年轻父母外出打工,迫于城市昂贵的学费,他们又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中,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转到亲戚朋友家就读,更有甚者干脆把孩子丢在家中让邻居看管,“留守儿童”也伴随农民工的出现而出现。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及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的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在留守儿童中72.3%的学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踏着铃声进课堂、回到家不声不响、网络上倾吐衷肠”,已成为越来越多“留守学生”看似标新立异的生活轨迹,却折射出他们孤独、冷漠的心理困惑。2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农村“留守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保持良好的心理环境非常重要。

二、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尝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新兴的教育活动。我校在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的过程中,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校教科室和德育处成员及班主任为基础、教育心理理论工作者参与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小组,形成多方人员参与的教育网络,在各种教学、场境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教育。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学习材料、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学生心理素质及整体素质发展和提高的最基本的途径。因而我校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具体做法是:首先从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结构入手,要求每一学科的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心理活动、有利于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使学生养成“乐学”的心理素质。在这一过程中,我校还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设置为从学生单纯的认知活动转到全面的心理活动的轨道上。引入情感、个性品质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自主、独立、创造性地参与学习,养成“善学”的品质,从而能更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丰富校园文化,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放飞了孩子的心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建立完善了“五星级中队”、“十佳小孝星”评选机制,在学生中大力开展榜样教育、先进教育。

(三)利用学校各种设施,增强心育活动的趣味性。在我们的学校,有一间深受全体学生欢迎的小屋,它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心灵的港湾。在这里,没有学生和老师之分,只有朋友之间的娓娓交谈,进行心与心地沟通,在这间小屋的门口,有一个绿色信箱,她为学生和知心姐姐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近几年来,我们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走向深入,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驿站”、“任性Bye_Bye”“寻找快乐”……美妙的音乐、赏心的画面构成了心理辅导课特有的宽松和谐的氛围。

(四)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辅导网络。学校要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注意同家庭和村居社区建立联系,逐步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辅导网络。从学校内部来说不仅要有清新、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而且还要创设尊重、理解、信任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积极情感,增强适应能力和耐挫折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帮 4

助家长提高认识,争取他们与学校心理辅导的良好配合。要充分利用医疗、社区等社会资源,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心理辅导。

(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一是建立档案。记载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法等。班主任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学生父母,让家长尽量作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二是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学校的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做对子”,当起学生的“代管家长”。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关情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的亲情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学生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事件。三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班主任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在周边学校和家长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不少家长主动与学校联系,自己亲自咨询,寻求精神上的、生活和工作及孩子教育上的帮助。二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我们在五、六年级进行调查显示:上完心理课后感觉非常愉悦的达95%;在性格、人际交往上、在正确对待自己、他人上较以前有明显提高。三是教师的自身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班主任通过开设心理导向课,开始对学生的智力水平、情感变化、自信心、动机因素、人

格塑造、耐挫力等素质的培养产生兴趣,对非智力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认识不断加深。边学习边实践,不仅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还提高了教师的心理素质,同时还改善了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工作中学会了与学生沟通思想,也学会了更好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对待学生更客观、更公正。

四、建议与讨论

关心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一是教师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的“瓶颈”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现在许多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还十分有限。因此,在今后的教师招考中,建议招录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教师。同时,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专业的知识培训。二是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来源于家庭和社会,父母应从小多给孩子以心灵关怀,老师、家长应该注意尊重孩子的自尊,帮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克服因升学、考试等带来的心灵挫败感,多参加体育和各种文体活动、集体活动,避免孤僻、独来独往、不合群等现象。总之,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心理成长,家长、学校都不能缺席。

参考文献:

①《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李百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②《素质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实践》 顾明远(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7年版

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④《大众心理学》杂志

第三篇: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2 去年的一天早晨,突然,一个学生的家长急冲冲地闯进办公室,气喘吁吁地说“不得了了,我家女儿蒙头大哭,说是不想上学了,是不是在学校跟同学闹矛盾了?”我说:“你女儿在学校表现很好,品学兼优,没有闹矛盾,她除了不起床外还有什么表现没有?”那位家长想了想后告诉我,她女儿说最近在学习上感到力不从心,一拿起书本就觉得头痛,两眼冒金星,课堂上脑袋发紧,发胀,晚上失眠。

我立即在班里搞了一个调查,发现48%的学生曾经出现过这种现象,这是一种学习疲劳综合症,是由于父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过高,造成了孩子严重的心理疲劳。由此我想,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能体现时代的要求,要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让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但是,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1、认识观念淡薄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教师家长唯“分数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不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严重地压抑着学生个性的张扬。

2、教育方式德育化

在现实教学中,有些学校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机械灌输和空洞说教的德育教育,学生被驯服的像绵羊一样,心里有压力而碍于面子不敢说。

3、形式化

目前,有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是表现在形式上,心理教育课只是摆设,根本就不上,即使上也只是片面向学生机械灌输有关名词、概念、原理,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了心理常识课。

笔者认为,要处理好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培养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心理状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调节器”,教师爱事业,爱学生,学生也会爱老师,爱学习,课堂上就会有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教师就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教学,学生就会乐学,课堂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效果倍增。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理解、尊重、信任一旦为学生所接受,就会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穷的成功意念,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地调动,从而产生相互激发、良性循环的教学效应。正如古人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也才能“受其术”。

2、杜绝对学生的软暴力倾向。

在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无视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无视学生的存在,无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承受能力,以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自居,无所顾忌,赤裸裸地攻击、摧残学生自尊自爱的城堡,导致行为失控,这就是教育中的“软暴力”,也有人称为“心罚”。在学校经常遭受精神虐待的学生,他的附属内驱力就会遭到破坏,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也随之破坏,也就是说学生的外部动机都丧失了。随着学习动机的丧失,学生就会学习感到厌恶甚至逃避。

避免教育中的“软暴力”,就要加强师德教育,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从业的神圣感,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注重教学管理中方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规范教师教育管理用语,提高教师的教育艺术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同时大力提倡赏识教育与鼓励教育,教师要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让他们拥有自尊和自信。

3、处理好与特殊群体的关系。

在一个教育群体中,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要特别处理好与特殊学生群体的关系。如,有些优等生容

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自认为成绩好,容易放松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或是忽视文体方面的发展。对这种学生,要找他们个别谈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上不足,使之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中等生,对他们表现好的地方,要及时表扬,并鼓励他们向优等生迈进。对于后进生,教学中要注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接纳并关爱他们,增强对他们的情感投资,从行动上接近爱护他们,挖掘、发现其闪光点,给予点滴小进步充分的表扬与鼓励,重树其乐观向上的心情,从而增强他们良好的非智力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智力心理素质;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群体更容易遭到侵害,如比较调皮、淘气的男生,家庭条件差、父母下岗或离异的学生以及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等,这些学生容易遭到别人的歧视,我们必须从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找到自己的自信,防止他们在隐性伤害中过早对社会和自己丧失希望,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

二、建立和谐班集体

和谐的班集体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源泉,也是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摇篮。和谐的班集体就意味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班级中的个体有着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对于培养远大理想、爱国情感,增强自我教育和发展个性心理品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中学生已具有了各种需要,如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等,这要求班主任不宜只扮演严加管教的单一角色,而应力求做到既是严师又是良友。同时重视班内舆论导向作用,帮助他们在集体内取得一个应有地位意向,获得自我尊严和自我需求,帮助他们在集体中摆正位置,与家长、老师合作,克服社交中的困难,让学生在这个班级中感到集体的温暖、和谐。

三、建立和谐的教学课堂

当前,学生的课堂不良学习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轻视过程的速成心理,在对问题的结果有了肤浅的认识后,往往不求甚解,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②“坐、等、靠、要”等依赖心理,严重地制约着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③少说为佳的观望心理,严重地阻碍了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④得过且过的畏难心理,对教师提的问题不愿思考,对作业抱着应付的态度,抄袭甚至懒得去做。由于上述不良学习心理存在,因此,建立和谐的课堂至关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缺乏良好、和谐的心理气氛,就会产生消极的和对抗的行为。消极的课堂心理气氛通常以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映迟钝为基本特征。也就是说,课堂情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学生注意力分散、情绪压抑、无精打采、小动作多,有的甚至打瞌睡。对教师的要求,学生一般采取应付的态度,很少主动发言。有时学生害怕上课或上课时紧张焦虑,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之间不友好,产生了不满意、压抑、烦闷、厌恶、恐惧、紧张、高焦虑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对抗的课堂心理气氛则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事,随便插嘴,故意捣乱,教师可能会失去对课堂的驾驭和控制能力,甚至有时不得不中断讲课来维持秩序。

相反,一堂好课如果课堂心理气氛是和谐的,师生之间无时不在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使师生之间达到共鸣,就会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就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心理生态环境,使学生形成稳定而广泛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愉快的心境,积极向上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创新精神,敏锐的观察能力,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学能力,机智果敢的处事风格,待人热情诚实,与人为善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当然,学科教材中也有很多内容可以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如思想品德课的某些教学内容与心理素质培养直接相关;语文课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中学生物课中不少教学内容就是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

建立和谐课堂就要做到:

1、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把爱心和微笑带进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使他们发生同样或相联系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的力量架设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不但要用感情真诚的言语滋润学生的心田,而且要以亲切和蔼的形象使学生亲而近之。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教师要以良好的教学情绪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就会在教学中有一种其乐无穷的兴奋,而且学生也会因此情绪高昂,感觉器官、思维器官全身心投入,师生心灵的火花得以较多机会的撞击。

四、建立和谐校园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都能在潜移默化中放飞孩子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例如,通过举办主题鲜明或积极向上的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校运动会等活跃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生活;组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建立心理档案。每学期初,我校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调查,以发现学生在自卑、自悲、自私、自负、学习焦虑、消极、厌学等方面是否存在心理隐患,然后在普查基础上设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并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定期开放心理咨询室,订阅有关报刊、书籍,让学生自由阅读,自我寻求答案;并在校园内设立“悄悄话”信箱,以利于学生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大胆地用书面的形式发泄出来,然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依据不同情况,恰如其分地引导、教育,力争将心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帮助他们度过当前心理危机,防止产生心理疾病,促其心理健康发展。

五、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来源于家庭和社会。因此,仅靠学校的力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难免力不从心。我们应该在以学校为主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使家长们掌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引导孩子树立理想和追求、形成良好品格和行为。学校经常召开专题家长会,指导心理疏导方法与技巧,通过家校互助,使亲子关系和谐。同时,还要积极利用社会的各种资源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健康氛围。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农村卫生院定期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本校实情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以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实效、稳定地开展。

第四篇: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对农村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滞后状况:观念模糊认识不够、师资力量薄弱、组织体系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等表现,然后结合本校实际从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健全机构组织、开展师资培训、探索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加强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新时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变化,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研究和探讨。农村中小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的限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农村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观念落后,重视不够

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落到实处。一些农村中小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出于上级要求、形势需要,所以消极等待简单应付,即使是名义上开展了一些活动,但由于忽视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缺乏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只能流于形式。有些学校,为应付检查,甚至弄虚作假,名不符实地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中,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的事,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无关。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许多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包括心理辅导教师,缺乏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技能。据调查,当前农村中小学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团队干部、德育工作者、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而且多数是兼职人员,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对心理测试技术和心理辅导方法不熟悉。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受德育思维模式的影响,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规律和要求,在实际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常常采用品德教育的方式,以批评教育、惩罚教育为主要教育方法,在客观上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还有教师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因于品行问题,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3、组织体系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

农村中小学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即使建立起的组织体系,工作也开展得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这些组织体系都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考虑到学校的条件和层次。再加上农村中小学由于经费紧张,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设备和设施,连心理咨询室、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都没有,更谈不上仪器设备。由于经费的原因师资得不到培养和培训,专业知识缺乏。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二、在农村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近年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为目标,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效果。

1、切实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党和政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生占我国中小学生的多数。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如何,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推进和实施,直接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未来国民的基本素质。近几年来,我校从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着手,不断增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领导班子与骨干教师抓起,采取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工作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逐步引导广大教职工高度重视这一教育活动,逐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研究和实践打下了思想认识基础。与此同时,还引导教师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大家逐步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2、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把手”工程

实践证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对这一工作认识与重视的程度。因此,提高“一把手”的心理健康素养势在必行。学校校长和行政管理人员,是学校的决策者,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我校以行政管理人员为先导,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委会成员为组员的考核领导小组,专门就此项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首先抓这部分人员的培训,着重提高他们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意义、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求他们自学心理学相关理论,改善领导和管理行为。在新生入学欢迎会上,校长面对新生说的第一句话是“亲爱的初

一、高一新同学,我们等你们、盼你们,终于把你们盼来了,我们终于见面了!”用这样的语言拉近与新生的距离,减少他们心理上的紧张感和生疏感。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教师作为学生道德、心理行为的指路人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自觉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技能。学校不但要对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送出去进行重点培训,而且请进来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不但要提升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而且要增强他们的实践技能;不但要提高全体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且要树立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观。

(1)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训。专兼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骨干,他们不仅有自身素质的提高问题,还承担对全体教师的基础培训任务。对他们的培训,不能局限于几次短期培训了事,而是要求系统进行。具体途径是:一是参加自考,函授等形式的专业进修;二是参加省、市组织的系统化培训班;三是到其它市、县观摩。要求他们掌握心理学基础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能力。我校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困惑进行解答,释疑,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如心理健康教师罗老师在培训班上做了“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及内容”讲座。针对农村中留守儿童问题,胡老师做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更需关注”的讲座等。

(2)在全体教师中普及。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最直接的是学科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教学行为,言谈举止通过学生的感观直达学生的心灵深处。其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信心和鼓励,还是失落和压力?一切取决于教师的管理与教育教学过程是否规范科学。因此,在全体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师德修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失成败。我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师德和行为规范培训,还要求老师对照学生心目中的老师形象,作自我评价。

4、拓宽渠道,开展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班级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育活动。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在班主任组织的心育活动中释放各自愉快或压抑的心情,在心育活动中班主任可自然地将道德品行教育熔入进去,充分将德育与心育结合起来。我校各班级充分利用班会活动课,每月一至二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班主任根据学期计划及学生的特点,积极有效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先后进行了“成长中的我”,“我与青春对话”,“培养良好的心理”,“正确面对人生挫折”,“解除考试心理压力和焦虑”等主题班会活动。

班主任与学生建立知心朋友的关系,采用每周一记或互通书信,谈心等方法,与学生进行心语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而且还可以将自身有益经验告诉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指正学生的某些缺点,使学生少走歪路,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要了解并把握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水平,根据自身教育教学内容的特点,深挖各种教育因素,采取不同方式来融合和体现心理教育的教学意图。在实践中我校要求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贯彻教学的兴趣性、创造性和激励性原则,要创设和谐、合作的课堂心理气氛,要重视学习策略训练和习惯培养,要寻找教学内容与心理教育的结合点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3)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要提高整体教育功能,必须变学校的“孤军奋战”为学校、家庭、社会的“大合唱”,形成合力,同向、同步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引导家长协同教育。家庭教育要建立孩子与父母和谐的亲情关系与健康的家庭范围,家庭应成为孩子心灵健康的安全港湾,为此,努力使家长明确并做到:①对子女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②重视与子女的情感交流;③采用民主管理方式;④善于倾听和观察。

在对家长的宣传引导的方式上我校主要采取:①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家庭档案、家校联系卡,密切教师与家长关系,互通信息;②成立家长学校,举办心理讲座、印发学习资料,指导家长了解孩子心理特征,介绍典型家教方法;③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教成功经验交流;及时家访,抓住家校结合教育的最佳时机;④邀请家长参加班级心理教育主题活动,学生向家长叙述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内心的苦恼、期盼等,并组织家长发言,引起共鸣和理解。

组织社会协同教育,我校把“渡江战役纪念馆”为德育参观基地、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学生参观、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与活动,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4)充分利用宣传窗和黑板报的阵地作用

我校开辟每月一期的心理宣传专刊。要求每班认真收集资料,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关栏目。如开学初,设计“推出自我,认识朋友”;考试前,设计“考试心理调节”等栏目,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专刊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健康知识的园地。

5、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除了直接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外,还需要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与发展,这有赖于学生所处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优化。

(1)创设良好的校园内部心理环境。①发展健康的校园文化,从校园的自然环境、校风校貌建设、人际环境、活动开展等方面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温馨的校园环境;②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优良的班风是强有力的集体舆论,它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影响着集体的生活;③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以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④拓宽师生间心理交流道,扩大与学生交流的范围,增加交往、交流的频率,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平等的交流。

2、提供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与场所。与各学科教学相比,心理健康教育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我教育,学校应为他们创设各种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机会与场所。①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②开展读书征文活动;③举办各种形式的演讲、辩论活动;④编撰心理教育小报,出刊心理教育墙报、黑板报等。

第五篇: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3 【内容摘要】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中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范畴,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合力参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 键 词】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正

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指标。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逐步扩展,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和纠正,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行为障碍和人格缺陷,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近几年,因为不堪学习等方面压力造成学生跳楼或服毒自杀,因为人格偏差而残忍轼杀同学或教师的报道屡屡见诸于新闻媒体,产生的严重社会反响,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和重视。同时,根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在我国约3.4亿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中小学生中,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这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把握自己,适应环境,面向未来、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显示出生命的价值。

我校在切实有效地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做了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下面结合我校的具体做法谈几点建议:

(一)教育中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的全过程,这是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和强化,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来看,学科教学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寻找教学内容与心理教育的结合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学习活动是一个知、情、意、行协同参与的活动,也是塑造良好人格特征的活动过程。新课程强调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比如小学三年级课文《微笑着承受一切》,可以通过体操运动员桑兰顽强地与伤痛作斗争、勇敢面对挫折的故事,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不退缩、不气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又比如体育课中,除了本节课要完成的体育技能培养和活动量方面的要求外,对学生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精神、果断性、自制力等

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等,也是其教学目标之一。

2.开设心理健康课。学校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制定适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计划,设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紧紧围绕人际交往、学习、自我这三方面进行。”因此教育内容可以包括适应新环境、学习指导、了解自我、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健康心理的培养等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晨会课、班会课或地方设置课程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系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实践中体验

“学生的心理成长,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体验引发认知冲突以及内心的价值冲突来完成”。体验和感悟是学生教育内化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理论上,而应置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深入学生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和强化。为此,我们要注重实践,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体验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

在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要力求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向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活动的开展可以与班队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精心准备和组织。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参与中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达到行为内化。

(三)环境中熏陶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除了教育活动的作用和影响外,还需要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与发展,因此构建校园健康心理环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

1.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班级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校园景点设计、环境布置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温馨的校园环境,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美的联想,净化和陶冶学生的情操。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优良的班风是强有力的集体舆论,它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影响着集体的生活,给学生以心理感染和教育训练,导向着学生的行为,尤其是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充分发展,大有稗益。

2.建立师生共融的课堂心理环境。美国的•柯赖齐亚和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师生共融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宽容的心境、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拓宽师生间心理交流渠道,扩大与学生交流的范围,增加交往、交流的频率,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课堂心理氛围。

(四)合力中强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来配合,多管齐下,形成教育合力。事实证明,中小学生产生心理偏差或人格障碍,都可能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由,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辅导、矫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学校要重视对学生家长的宣传,要通过办家长学校、开家长会和建立家校联系等形式,使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规范教育子女行为,创建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这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还要主动争取社区的支持,依靠社区有关部门和机构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社会资源。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要共同努力才能缺的显著的教育效果,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五)辅导中矫正

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对这些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我们要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扰。学校必须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室,配备具有较高素质的心理辅导专兼职老师,专职教师需要经过全面、系统的心理辅导专门培训,充分认识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掌握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正的相关技术、心理辅导的原则、途径、方法等。在辅导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在平等友善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和倾诉,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心理信箱和心理热线,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接受辅导,同时建立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梳理典型的心理问题学生,对其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保证辅导效果。

学校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和老师的共识,我们相信,只要学校重视,措施落实,全面参与,教育到位,我们的学生一定都能成为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将来在社会适应、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8 [2]阿德勒著.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M]: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12 [3]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J]:教育部教基[1999]13号文件,1999.8

下载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合集五篇)

    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我选择这个题目。首先是因为我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其次是因为最近我的村庄发生了一件学生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逃学失踪一......

    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濉溪县刘桥中心学校 陈卫东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中学生的心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暴力的、多元价值观的......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标准 (一)健康标准1.有足够的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大事小事都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躯体无疾病,心理无疾病,具有社会适应......

    浅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长期以来,我们关心中小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而忽略了与每个中小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泸溪一中 杨峰 健康被人们重视,心理健康更被教育界瞩目,抓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健全的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

    浅谈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神泉镇中心小学 元惜慧 摘要: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学生心理辅导讲座材料 各位同学: 你们好!作为学生的我们,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恼。学习、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心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