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设备下的语文教学与反思

时间:2019-05-12 17:3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媒体设备下的语文教学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媒体设备下的语文教学与反思》。

第一篇:多媒体设备下的语文教学与反思

多媒体设备下的语文教学与反思

多媒体是教学设备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便捷、直观、多维等优势,能为我们提供教学资源,能帮助我们解决困扰在心中的难题。总之,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会给教学带来全新的体验。但这体验对学生的教学效果如何,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现在,只要有条件的学校,上多媒体课已经不是神奇的事了,只要有会开机关机的基础,上一节多媒体课是非常容易的,有这样的老师课前上上网,把所要上课的内容的课件下载,拷贝在U盘里,具体细节不再过问,放心的去玩,上课时间一到,打开电脑,将拷贝好的课件打开,播放给学生看看,一节课很容易就过去了,更有甚者,连课件的制作人姓名都没改,课件背景没改,还在课堂上大肆宣传,同学们看老师考虑到这些地方,你们考虑到了吗,遇到弄不清楚的地方就敷衍过去。上课思路完全被限制在下一张幻灯片上,不敢乱说或多说一句话,因为怕马上点出的幻灯片说法和自己说的不相符。随意了自己,贻害了学生,可笑之极,概括来说,这种人就是幻灯片的播放员。要说如果是电影播放员的话,学生还会喜欢,因为他给大家提供了电影,但幻灯片播放员就不行了,学生会疲倦的。

还有一种教师现象,课前下载了无数个幻灯片,经过思考整合,选择花哨的、学生少见的东西在课堂上放映,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还美其名曰增加学生知识面。学生课上看得津津有味,课后忘得一干二净,试问教学重点、难点在哪儿,不要无的放矢。这种类型,说好听一点儿,叫有思考的播放员。

我们自己做的多媒体课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借鉴别人的没错,但不能照抄照搬。。。。

多媒体教学这样那样的不足,是不是不能用对媒体教学呢?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利弊。

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多媒体教学,怎样推进多媒体教学。

。。。

第二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影响

[摘要] 把多媒体引入语文教学,使用同样的课件,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教学经验、教育理念在教学组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与教师的素质比较起来,后者永远是最关键的。同时,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多种因素中,比如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教师对学生的热爱、责任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任何先进的多媒体都无法代替的。

张志公先生在《语文教学要同现代化建设接轨》的讲话中强调:“语文教学要跟信息社会、信息交流接轨”。现在已进入信息社会,语文课怎么教,怎样利于信息交流,已经提到教改的日程上,信息与语文有着密切关系。语文教学改革,要考虑有利于信息社会的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一)网络环境有利于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并有效的运用,为语文造课件,其产生的美,会让浪漫的心灵走向睿智、博大。语文“使人及人的世界更美好”,让语文教学环境更美。多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教学情境、浓厚的课堂教学气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信息量;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让语文思想更美。如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名篇,诵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诵读资源比较多,但从教学资源的感染性、吸引力的角度来选择,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吟诵片断可谓绝佳:鲍国安所演的曹操站在高山之巅,面向大海,目光深邃,胸襟开阔,高声吟诵《观沧海》。此景、此情、此神韵,是教师一般性范读、甚至是专业播音员也无法企及的。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利用网络播放这一段录音,将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再如在教学朱自清《背影》时,通过播放《父亲》这首歌曲并用多媒体展示父亲辛劳的画面来结束全文,能让学生置身于浓浓亲情之中,再次品味亲情,读懂亲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亲情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网络环境有利于体现 “大语文”观

网络环境可以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及课外阅读面。特别是语文教学“大语文观”提出,“大语文”教育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作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要引导语文教学走出课堂,注重学生课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语文课堂教学要打破了死扣书本、烦琐地分析课文的局面,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重视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重视学生能够有效地把已有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从而利用自己已有的课内外知识去理解课文。要做到这些,只有把网络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才能做到。有一位教师这样描述了网络资源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好处:我们可以在一个课案中便捷地收罗几十则有用信息,却很难在图书馆、书城如此“短准快”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便捷搜索所需信息,而不必要求学生花很多钱复印大量资料。充分扩展的课堂,犹如大江大河,学生可以尽情游弋,可以超越自己、超越课本。如在开展《祝福》阅读教学时,同学们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把鲁迅笔下的女性集中在一起,做成卡片,通过自己的分析、归纳,进一步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对祥林嫂的形象有了一个深入的理解,而且对鲁迅作品中其他的女性形象也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为以后学习鲁迅作品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网络环境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网络所带来的交往方式的革命还体现在师生关系上,传统的语文教育往往局限在课堂,由于师资等方面的限制,学生课外的阅读和写作往往缺乏应有的指导。无论教师如何强化自己的民主平等意识,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和坐在下面的学生这种客观的布局,就很难让师生之间真正有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如果借助于网络,组织文学创作、阅读等兴趣小组活动,指定教师对各小组的活动进行网上指导。鼓励学生申请博客,课外练习写作。投入很少的人力物力就能把语文课外活动搞得生动而又丰富多彩。在网上,每一个终端都是一个交往主体,电脑之间信息交换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就使师生之间的交往成了真正平等的主体之间的交往。往往能更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另外在教室里上课当然也是互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但是,这种互动是有限的,一方面它在空间上有限,它局限在教室这个空间;一方面在时间上有限,它局限在当面之时;一方面它在对象上也是有限的,它局限在师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网络把这几个局限都打破了。从空间上来讲,网络是完全自由的,近在隔壁,远在天涯,都可以互动。从时间上来讲,当然可以即时互动,也可以稍后。从对象上来讲,可以面向教师和同学,也可以面向整个社会。而且这种互动是多元的,同样的信息,可以有不同的反应。学生在这种多元的互动中获得了多元视角。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授课教导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领会和吸收能力,以便作出及时合理的教学调整,以期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通过作业、测试、提问、上机练习等形式向教师反馈语文学习情况,力求在老师的指导下攻克自我的薄弱环节。这样师生之间激情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了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启发式、讨论式、小组合作式等教学形式的灵活采用,都将有利于教学空间的开放、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其思维火花的迸发。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学生主动参与点评,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自由、平等的关系。

网络带来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适应了语文新课改的要求。但它也仅是人类的工具,正像我们所意识到的,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环境对语文教学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一)网络的大量运用,会使学生脱离课本文字阅读欣赏,从而淡化语言训练,弱化语言教学的功能,因而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学生只有通过阅读课文,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中摄取意义进行理解,才有可能探求作品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揣摩作者的思路、文章的主旨,领悟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也才有可能进而对阅读材料进行鉴赏与评论。让学生感受旋律的变化和情感的波动,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关于打斗一段描写,十分精彩,如何让学生理解还要从对文本的反复朗读中,而不是随意放一段网络视频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很多学生渐渐满足于“快餐式”的多媒体而忽视了对文本的深层次阅读。语文是悟出来的,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字里行间感受作者文本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用心写出来的东西也必须用心去领悟,咀嚼。

(二)网络对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网络交流语言丰富多彩,这种语言与现行的语言文字规范产生了一定矛盾,形成了特征鲜明的网络语言。但是,网络语言被大量应用,有些成了公认的流行语,比如“米有(没有)”、“稀饭”(喜欢)、“偶”(我)。这一问题对语文教学的冲击最大,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甚至有些学生把它们应用到作文中来,这不仅影响到作文成绩,更不利于语言文字的传播和交流。

另外网络催生了网络文学,大批文学爱好者不再为不能发表自己的作品而烦恼,网络的无穷容量孕育了很多的网络写手,他们在网络上自娱自、互相交流。但是,有些网络文学作品艺术性较差,甚至还宣扬迷信等不健康思想,这样,就造成了互联网信息中泥沙俱下,存在不少文字垃圾,这种网络造成的庸俗文化也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文化导向产生负面影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信息时代呼唤着语文教育技术的革新,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现代化教学,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也出现了误区,我们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自身规律,围绕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而开展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一定要体现学生主动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至熟读成诵、入情品味的过程。我们要扬长避短、务实严谨、把握好尺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有优势,找到支持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支点,使其能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真正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要占有,挑选,改造。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同样的道理,语文教学对信息技术也要“拿来”!创造一个适合我们自己的语文网络环境。

发表于2012年第3期《新课程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国家教育部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志公文集(语文教学论集)张志公著 广东教育出版社

(3)语文教学探步 王松泉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

(4)语文学科教育参考资料类编 李杏保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5)吴 柳 《信息化社会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

第三篇: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反思

胡 仕 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教育水平及教育手段也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作为先进教学手段的代表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从听觉、视觉多方面引起学生的审美愉悦,创设崭新的审美时空,给语文教学带来活力,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情景教学”。而且信息容量大,密度高,渠道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普通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以至于能否用多媒体上课成了评价一个教师的重要依据。各级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几乎没有不使用多媒体的。有人戏说,日本鬼子战斗力强依靠的是轻重机枪、迫击炮,现在的语文教学出彩依靠的是用多媒体演示图片、声音、文字,可谓“鼠标点点点 画面飞飞飞”。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却还要打上问号。多媒体教学难道真的就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吗?其实它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极易走两个极端。多媒体教学有信息容量大,密度高,渠道多及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从听觉、视觉多方面引起学生的审美愉悦的优点,大多数教师对这两个优点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在利用多媒体这两个优点的时候极易走两个极端:要么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密度高,渠道多的特点增加教学内容,将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当做课堂知识的压缩机和加速器,形成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要么一些老师不明白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吸引”,只求新奇,使得多媒体的运用喧宾夺主,干扰学生视听,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确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助于设臵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直观性,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若教师一味追求新奇、刺激,迎合学生好新鲜的口味,用过的图片、音乐、视频资料、动作效果来点缀画面,求得所谓的美化效果;课堂上播的资料不经过严格的挑选,与教学内容不融洽和谐。这样就势必会造成学生 注意力分散,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学生上课时走马观花、湖光掠影,却几无收获,造成教学效果低下。

二、容易造成师生“感情冷漠”,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不利于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人情味很浓的人文化的教学,师生间的关系应是一种和谐的人性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直以来都是较为提倡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扩展,又有感情的交流。尤其是语文教学,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听的是音箱里的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图像。教师忙着操作机器,播放课件,既不深入学生中间,又不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更有的教师因为初学,操作起来手忙脚乱,与学生的交流也就“省”了,教师成了“播映员”,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师生的互动受到阻碍。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疏远,学生对学习本学科的兴趣自然大减,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使得多媒体将教师牢牢的困于三尺讲台之内,生生地割断教师与学生的联系。

三、过多的挤占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精力使得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的精力投入不足,并使的教师的基本功退化。本人在教学中也经常制作一些课件,深深的体会到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意图制作出较好的课件花费的时间往往还比不使用课件备课要多的多。这就使得教师投入到其他环节的时间和精力大打折扣。同时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上课使教师板书书写、语言组织能力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造成教师基本功的退化,完全成为多媒体的奴隶。

四、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检验一位教师是否有经验,从他对课堂灵活性的驾驭能力上可以看出。我们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语文这门灵活性比较强的学科,它没有什么规律性可言,课堂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避免不了一些同学提出比较个性化的问题,也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显示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这也是我们一直大力提倡的。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点上有所限制,尤其是老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及其答案都事先设计好了,课堂上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自己设计好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埋没了一些有创意的见解,这种机械化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在教学中也是一把双刃剑,其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而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多媒体只能起辅助作用。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避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表现的却是落后的教学思想。我们只有从语文学科的教学实际出发,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摆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位臵,不一窝蜂地赶潮流,语文多媒体教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第四篇:教学设计有教学反思吗

篇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分析“欧·亨利式结局”的特点和妙处,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与探究,由分析讨论学生的质疑问题作为切入点赏析结尾特点及妙处,分析理解文章主题:一是普通人之间无私的关爱,一是精神支柱对人生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人间真情,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懂得关爱他人,坚定人生信念,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分析“欧·亨利式结局”的特点和妙处,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感悟人间真情,认识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性

反思:

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的确立依据有三:一是课程标准对小说阅读的要求;二是欧亨利小说的特点——情节曲折,构思巧妙,往往用一种出人意料的结尾,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三是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对本文的理解把握。设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理解的最大难点在于琼珊这个人物形象,而不是“感悟人间真情,认识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性”。

预习

1、初读文章,读准字音,试一试能否复述故事情节。(用200字左右概括)

2、再读文章,你认为作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设置方面有那些巧妙之处,还有那些地方存在疑问?(将自己的见解看法形成文字)

反思:

1、预习题的设置推动了学生亲密接触文本

2、收集学生的预习成果可以了解学生在文章的整体把握,文章艺术特色理解方面的情况,为课堂目标的设置提供依据。

3、形成书面形式将无形的学习任务变为有形,对学生是一种督促,对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有好处。

教学过程:

导入: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当胜利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大家觉得结局会怎样? 是的,最后他的意志垮了。儿子死在了战场。这样的结局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与其说是一支断箭,不如说是一个人的意志,既成就了一个人,也毁灭了一个人,今天我们也试图通过一片小小的藤叶,来反观人的脆弱与坚韧,人间的无奈与温情。

反思:

1、小故事作为导语可以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用这个故事和文章中的主人公形成对比,引起学生对“信念”重要性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主题

解读文本

概述故事情节

要求你用两句话概括,并且两句话里都要包括课文的题目“最后的常春藤

叶”。

明确:女画家琼珊因肺炎而生命垂危,她把生命维系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上;老画家贝尔曼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挽救了琼珊的生命,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反思: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示,又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新颖的形式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总结归纳学生质疑的问题

这是怎样一片神奇的叶子呀,它竟然治好了琼珊的病,而这片叶子竟然是假的,这假的叶子竟然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贝尔曼竟然因为画这片叶子而染上肺炎死去,这样的结尾确实是意料之外的,是不是在情理之中呢?

讨论、交流

明确:

治好了琼珊的病:

1、琼珊把自己生的希望寄托在叶子上,而最后一片傲然挺立的常春藤叶给了琼珊鼓舞,她重新有了生存的信念。

2、真的是这一片常春藤叶使琼珊获得了生命吗?

3、从原文来看琼珊是怎样一个人?

小结:

琼珊是怎样一个人:

有艺术理想,热爱生命,曾经失去生存的希望,但在最后一片藤叶的鼓舞下重拾生活的信念的一位青年画家。

符合人物性格

竟然是假的

①琼珊没有看出来

距离太远,只能卧床观看(34页18节);病情严重,高烧导致神志不清(36页34节),所以琼珊没有看出来

②伏笔 37页40“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长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46段“那片长春藤叶仍在墙上”54段“在风中不飘不动”

③37页40段叶子画的很逼真

符合生活真实符合情节发展

贝尔曼冒雨画上去

贝尔曼为什么会去画,他是怎样一个人?

老贝尔曼形象

课文第30节(一生读文章,其他人思考,在这一节中,贝尔曼有什么特点): 初见贝尔曼:失意、暴躁、唠叨、酗酒、(先用原文中的词汇概括)相貌怪异 爱讲大话 善良(为什么会酗酒? 失意苦闷 应该是自顾不暇的但他却不遗余力的帮助别人)

又见贝尔曼(课文第31-36节(分角色朗读33——35)善良、热心(注意我与我们这两个人称,照应了上文的看家凶狗 称琼珊为“小琼珊”)

正是有了这样的性格特点,才有了54段的结局

再见贝尔曼-生齐读课文54节—— 舍己为人

小结

贝尔曼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贝尔曼是一个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的爱心。穷困潦倒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生命代价的失意老画家。(通过前两次的描写,我们看到了贝尔曼的善良与无私,有舍己为人的举动完全符合他的性格)

染上肺炎死去(为什么会染上肺炎,为什么只有两天就死去了)

①肺炎在艺术区蔓延 33页4“在这错综复杂、狭窄而苔藓遍地的“巷子”里,他的脚步却放慢了。”

②贝尔曼的年龄和身体状况 60开外、酗酒、充血的眼睛总是迎风流泪 ③贝尔曼在暴风雨中画上的藤叶。(符合生活的真实,做足了情节上的铺垫)小结 这个意料之外的结局符合生活的真实,符合人物性格,符合情节的发展,是在情理之中的。这也是欧亨利小说的一大特色。

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①情节上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②人物形象得以丰满,品质得以提升,使我们发现了贝尔曼粗鲁的外表下有一颗善良的心,前后的对比更震撼人的心灵。

③主题 得以升华:琼珊从绝望到希望的逆转让我们体悟到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贝尔曼的死与琼珊的生,让我们体会到普通人患难与共的人间真情。(读一读,记下要点)

在小说中问某一段文字的好处,我们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去考虑。

反思:

1、“这是怎样一片神奇的叶子呀,它竟然治好了琼珊的病,而这片叶子竟然是假的,这假的叶子竟然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贝尔曼竟然因为画这片叶子而染上肺炎死去,这样的结尾确实是意料之外的,是不是在情理之中呢?”这是本课的主干问题,因为它是对学生质疑问题的概括和集中,学生比较感兴趣,有利于将学生与文本联系起来,推动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进一步引领学生理解文章。

2、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老贝尔曼和琼珊两个人物形象,所以这个主干问题就是贯穿课堂的一条线索,将人物形象的分析,“欧亨利式”结尾的赏析,文章主旨的初步理解贯穿在一起,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畅所欲言,老师又可以依据问题有效的控制课堂节奏。

3、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遇到有争议的地方,我就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文本反复揣摩,整个过程都紧密联系文本,采取各种读的形式,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绝不多言。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老师也注意引导的过程,而不急于展示答案。比如有的学生认为琼珊是一个软弱、悲观的人,我就让学生找到文章中和琼珊有关的句子,并将这些句子联系起来分析。最终师生达成共识:琼珊是一个有艺术理想,热爱生命,曾经失去生存的希望,但在最后一片藤叶的鼓舞下重拾生活的信念的一位青年画家。

4、本课的第一主人公是贝尔曼,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又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所以在课堂设计上,老师是偏重于这个人物的,而实际上学生理解这 篇二: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要求:

1. 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2. 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注意事项:

1. 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表格从网页上复制到word中,在word中进行填写,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再上传到网上,为了方便辅导老师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大家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附件形式上传。2. 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篇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解析几何》

科目:数学

提供者:赵建国 教学对象:学生 单位:新郑一中分校 课时:2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解析几何利用代数方法研究空间直线、平面、二次曲面、常用的一些特殊曲线和曲面的几何性质以及平面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类专业一门必修的基础课。解析几何可以为高等代数及数学分析提供直观的几何背景,为领悟其结论的精神实质提供最为直接的帮助。解析几何也是学习许多其它后继课程的重要基础。它不仅在数学学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其他学科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矢量法与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中学几何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从而获得在比较高的观点下处理中学几何问题的能力,借助解析几何所具有的较强的直观效果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教 学目标

本课程是以代数法为工具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的学科。它是在学生学习习近平面解析几何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矢量代数、空间的直线和平面、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二次曲线和二次曲面等内容,掌握它们的概念、性质以及它们所对应的方程等有关问题,提高学生用代数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为学习高等数学打下必要的基础,为获得在较高理论水平基础上来处理中学几何教材的能力作好必要的准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们的学生的现状是,还没形成良好的自我探究,自我合作学习的较好习惯,所以做教师的要充 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起到指导者的典范作用,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自主学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具体包括: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

(四)、教学过程结构的表示。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

2、演示法

3、讨论法

4、训练和实践法

5、示范模仿法

6、发现法。

在教学中运用发现法,其灵活性和自发性都很大,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其 大致步骤包括:(1)、设置问题情境(2)、建立假说(3)、检验假设(4)、整合与应用 将新发现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纳入到认知结构的恰当位置,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和迁移。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矢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性积,矢性积,混合积)。2)轨迹与方程(曲面、空间曲线、平面、空间直线的方程)。

3)几何图形的相关位置(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4)柱面、锥面、旋转曲面。

5)二次曲面(椭球面,双曲面,抛物面)。6)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本上达到了预定教学的目标,由于个别学生基础较差,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与要求,课后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通过问题引入,从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思维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师生互动与沟通缺少一点默契,尤其基础较差的学生,有待以后不断改进。基本上达到了预定教学的效果,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反思1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具有的优势:

1、优化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并能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幼儿知识面,有利于幼儿感知、理解新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如在小班科学活动“磁铁的作用”中,用多媒体技术将磁铁可以吸住的物体一一展现,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

2、优化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轻松、活泼、流畅、自由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多媒体教学还能使讲授与演示融为一体。在丰富多彩富于变幻的信息双向传递中,幼儿愉快、自然、主动地学习。因此,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园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情景,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如在中班数学“分类计数”活动中,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软件,整个活动以小企鹅变魔术和与小朋友们做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每当电脑显示小企鹅一边唱着动听的歌,一边拍打翅膀,带出各种色彩鲜艳的几何图形,拼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时,这色彩丰富、富于变化的视觉画面,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欲望,同时电脑又以小企鹅唱歌或生气的形式来判断幼儿回答的正确与错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优化了教学情境。

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应用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学信息形象化、生动化、综合化、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因人施教,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获得全面的发展,较易地达到教学活动最优化的目的。

1、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信息形式多样化、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趣味盎然的情境,设计引人入胜的情节,再现生活景物,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不产生疲劳、自觉的状态下,集中注意力,轻松、愉快、自然、主动的学习。

如在认识动物的活动中,我先给孩子讲故事,说小猪生病了,需要去医院,可是不知道那个是小猪,请幼儿帮忙找出来。这时,我把在网络中搜索到的所有动物都展现在大屏幕上。于是,幼儿凭着以往的生活经验,在各种各样的车动物中目不转睛地寻找小猪。这时候我反问幼儿,“你为什么说这个是小猪?”幼儿马上把观察到的小猪的特征一一说出来,同时还说出了其他动物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幼儿想找到小猪就要通过分辨多个动物,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所需要的目标,在幼儿观察各个动物的同时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用传统的图片画面不够形象、清晰。用很多的图片会很麻烦。由于是静止的画面,幼儿对所观察的事物不感兴趣。还会分心,不能达到如此的效果,这就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优化教学内容,巧妙解决教学难点

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对于抽象的现象、知识或抽象的概念往往不易理解,借助多媒体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利用图、文、声、像等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内容,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把原来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知识变为生动形象具体可观的事物,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从而使幼儿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

比如:在常识活动《车》中,我介绍现代车的多样性时,运用了液晶投影仪投放了自制的旋转式幻灯片。形象直观地向幼儿演示了,打开车门时,会象伸开双手,去迎接抱住每个人。当关上车门时,又像双手收缩合拢。用同样的方法,我又向幼儿介绍了火车依靠铁轨运行的功能。而在接下来介绍别的车时,我则是使用了鲜明、直观、语言生动的录像、电视播放了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演示了起其作用。

3、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缩短教学时间,教师依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对画面、声音进行主动调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从而使看不清、看不到的东西变得触手可及,大大增强了教育的表现力,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宫的协调作用,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小班美术活动“能干的小手”中,重点是教会幼儿撕纸的技能,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的示范只能面向部分幼儿,遮住的幼儿不能同时学习到该技法,教师经常需要分组示范,这样不但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而且教学效率不高。运用多媒体技术后,教师通过使用电脑上实物图片进行示范讲解,不但解决了教师示范遮挡幼儿视线的问题,而且解决了示范图像小,不清楚的问题,幼儿不但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而且缩短示范讲解时间,使幼儿有了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

4、培养幼儿的正确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可以轻易地实现事物的分类、剖析、归纳、总结,修改流程,展现过程,其中隐藏着思维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正确思维;同时,多媒体能把复杂的现象分解、综合,既有具体的描绘,也有综合性的概括,通过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应用引导幼儿打破单一的习惯思维,充分发挥联想,进而提高创造思维的能力。

例如:小班蒙氏数学“,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教学安排,孩子不止可以看教师的示范课也可以操作学具,幼儿从情境中理解数概念、分类、量概念和集合图形。这对幼儿创新能力又是一个很好的培养。

5、、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人机对话方法,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述形式,同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可以使幼儿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问题,得到其他结论,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如在常识“给超市物品分类”的活动中,通过现有的水果、蔬菜和日常用品的图片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中运用视听与启发、讲解相结合,引导、启发幼儿思维。整个活动在教师自由灵活的调控中轻松进行。幼儿操作练习采用人机交互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学会分类,生动有趣的游戏情节使幼儿真正发挥了积极主动性,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幼儿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幼儿教学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但是多媒体的不适使用也会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媒体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

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切不可牵强附会,搞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多媒体。例如在诗歌“快来听故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以童话的形式呈现诗歌的内容,但是不能取代传统的分句教学,否则容易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幼儿的诗歌学习。

2、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时,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坚决克服重教轻学,以教代学的倾向,始终要突出幼儿的主体性,着重于激发、促进指导幼儿的学习。同时,也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人机交互不能取代教师与幼儿间的交互作用,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策略融于课件的合理运用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8 以内的加减”中,教师把 8 的分合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花园里有5只蝴蝶,又飞来了3只,最后出现 “?” 的画面,当幼儿看到这些场景时其实心中已经明白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了。但教师要突出主导作用,及时引导幼儿运用完整的语言进行描述,而不能让幼儿只是单一的列式进行人机交互,这样才能促进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让教师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

3、运用多媒体技术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

该用时慎重选择应用,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不必要的媒体形式最好不要出现,以免干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占用教师必要的讲解、幼儿的思维活动时间。例如在大班美术绘画活动“猴子”中,重点是让幼儿描绘出猴子的各种形态,教师只需要利用多媒体边播放轻松的音乐边呈现猴子的一些生活片断就行了,而不必要在此过程中过多地利用声音媒体讲述猴子的生活习性,这样做容易干扰教学重点,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4、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辅之以多媒体技术

在发展感官的活动、手工操作活动及社会实践性活动中即是如此。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优选适当的教学策略,不要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如在小班故事“爸爸不见了”中,教师只用为幼儿设置游戏场景,不必要辅之以多媒体技术,让幼儿在实际的角色扮演中学习自我保护知识。

5、课件的制作应该以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为指导

依据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规律加以科学的设计,注重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使课件的通用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考虑不同层次幼儿不同的智能发展水平、认知特点及个性心理特征,设置相应的个别化教学措施,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四、教师应努力提高驾驭新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设计出精良的内容,有的放矢地组织与实施现代幼儿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手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能把各种教育因素与教师的教、幼儿的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最优组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只有充分掌握多媒体技术这一现代教育手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自身的规律,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多媒体教学反思2

【提要】

从“创设情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消除学生思维障碍、进行个性化学习、增大课堂容量”五个方面的具体做法出发,谈如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逐步摸索出“创设情境,激情引趣,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分层练习,反馈矫正,注重应用”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创造教学的文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优化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宗旨是通过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一、实验研究的主要方面

(一)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供生动的画面,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生活材料。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增加学习的实效性。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习过程的优化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它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成效,形成正迁移。人们获取的信息量和多种感官的刺激密切相关,如果刺激是多样的,那么,信息或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单一的刺激。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生、色、形、动画等丰富多彩的综合效果,给学生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多样的。因此,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鲜艳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多样刺激,使学生正确认识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长方体表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初步发现了长方体的特征,这时利用课件就能发挥助学、验证发现的作用。当学生点击长方体的面时,上下、前后、左右两个面就会完全重合。当学生点击棱时,课件就会出现红、蓝、紫三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闪动每种颜色的4条棱慢慢重合。从而非常生动地说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相对棱的长度相等。同学们面对自己的发现,心里特别高兴,特别自豪。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消除学生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而有的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这样就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那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化。

二、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提出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这个动态建构的过程中,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开端,又是保障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源泉。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建构主义强调创设情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情境的最有效的手段。例如,《长、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是这样导入的:“前两天我亲手为我的儿子缝制了一个小椅垫和一个小枕套,你们想不想见识一下这两件作品呢?”在学生们的一致响应下,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们展示出了两件作品的图案。学生们口中发出了“哇”、“哦塞”的惊叹声。

此时的学生已被屏幕上的画面吸引住了,兴趣盎然。紧接着有学生说:“如果给它们缝上花边就更美啦!”同学们都积极响应。“在哪儿缝花边?”“买多长的花边?”“怎样计算?”可见,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探索问题的热情极其高涨,思维也异常活跃,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为了解决问题,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学生们都积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探究兴趣的激发,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教师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强调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学生认知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有机结合,使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增长才干,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因为学生有和家长一起或独立去商场购物的经验,老师利用计算机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发挥其特有的其它工具所不可替代的功能,设计制作模拟网站及“网上商场”,同时把网上处理数据的方法用到数学计算课上,通过“网上商场”这一信息社会才有的产物,将购物、调查等实践活动引进课堂,使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上网,进行查寻、了解商品信息,经历购物的全过程,采用网络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学习过程基本处于学生自我控制的状态,学生面对计算机屏幕通过键盘和鼠标,控制对商场调查分析选择的活动节奏,并且可以自由讨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在获得学问性知识的同时获得体验性的知识,如怎样了解和比较价格,货比三家,少花钱多办事等;不仅获得方法性的知识,如调查、分析、设计、调整,而且获得综合性的知识如笔算与计算器、口算、估算的综合运用,网络工具的`功能等。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实现了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把过去的“听”数学变为自己学数学,“做”数学,较好地实了《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又如,《长、正方形的周长》一课,在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老师设计了可供学生上机

动手操作的学习软件,学生围绕着“怎样计算长方形小枕套的周长”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以下三个环节的研究:

(1)自主探索:观察小枕套的外形,想一想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算法?

(2)合作交流: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方法你是怎样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3)上机操作:根据数与边的对应关系,把小组讨论出来的几种算法摆在计算机屏幕上。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之后,便可点击“学生课件”,利用电脑软件的交互功能把每一种算式,根据数与边的对应关系摆在计算机屏幕上。而教师则只需坐在主机前,运用苏亚星多媒体教学的屏幕监看、远程控制等人机交互的网络功能,察看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并通过远程控制对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还可以通过发电子邮件、登陆论坛等进行更广泛的交流,不但拓宽了交流的渠道,同时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不断提高。

(三)分层练习,反馈矫正,注重应用

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提供大量不同类型(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绘图、解决问题等)、不同层次的习题,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之大的反馈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测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全班达标检测,并能按指定的顺序及时调出检测题,选择相应的答案,有利于纠正错误及时补救,达到了当堂巩固,当堂矫正的目的,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保障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例1,《长、正方形的周长》一课,在计算机中设计了A、B、C三层练习题。A层:基本题。让学生利用长、正方形周长知识进行选择和判断,并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B层:变式练习利用长、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灵活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道理。C层:思维训练题。这一练习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在每一层练习中,计算机中都设有提示和帮助两个按钮,点击提示按钮,计算机将会告诉学生如何利用键盘和鼠标操作每一层练习题,点击帮助按钮,计算机将会对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在分层练习中,教师不给学生化定界线,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自主选择练习题上机操作。学生每做完一层练习题,计算机都会给出相应的成绩。当学生做完一层练习题之后,还可以根据练习情况,自由选择其他层次的练习题。例2,21世纪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退位减法训练课》习题训练一:投篮球比赛。

习题设计:篮球场上有若干个篮球,球上分别写着减数是9、8、7、6的退位减法数学题,球场上还有三个篮板,篮板上分别写着得数4、5、6,一只小熊站在篮板下正准备投篮球。

游戏规则: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用鼠标点击任意一个篮球,被点击的篮球就会自动滚到小熊手中,学生计算篮球上的算式,得数是几,就点几号篮板,如果点击正确,篮球就会自动入篮,小熊还会对学生进行鼓励“你真聪明!”“哇塞!你好棒!”如果计算错误,篮球就会弹落到地上,小熊就会说“你错了,再想想!”习题训练二:吹气球比赛

习题设计:一只小猴蹲在地上气球,气球上写着减法算式,既有退位减法,也有不退位的减法,气球的数量比较多,学生每做对一道题,电脑就会自动加10分。通过此项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增加练习的密度,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游戏规则:当小猴吹出一个气球,学生就可根据气球上的算式计算得数,并把计算出来的得数用数字键盘敲击到电脑屏幕上,如果敲击正确,电脑在自动给学生加10分的同时还会发出悦耳的乐声,如果敲击错误,电脑就会发出急促而低沉的声响,输入的错误答案就会变黑,直到学生改对之后,小猴才会吹下一个气球。

习题训练三:小动物找家。

习题设计:小兔、小鸭、小狗、小猫和小鸡在森林里迷了路,但是它们每人都向我们提供了一些数字信息(得数或减法算式),请你根据它们提供的数字信息,帮助小动物们回家。

游戏规则:学生用鼠标选择要帮助的小动物,然后通过计算,再用鼠标点击小动物的家,点击正确,小动物自动回家,如果点击错误,小动物在原地不动。这些练习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为学生精心设计的训练题,目的是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与巩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当老师通过苏亚星多媒体教学网的传输功能将训练习题传输到每一位学生的机子上时,学生们便个个摩拳擦掌,摆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来。“投篮比赛开始!”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们便迫不及待的操作鼠标和键盘积极的行动起来。“你真聪明!”“哇塞,你真棒!”“再想想”在教室里响起来,仿佛一首动听的歌。学生们为了争得小熊的夸奖,都积极动脑,认真计算,当投篮成功,屏幕上喷射出礼花时,学生们个个兴奋不已,有的说“老师,我还没玩够,我还想再玩一次!”有的说“老师,真好玩!”趁着学生们玩意正浓,老师连忙说:“咱们再比一次,怎么样?”老师的建议自然是满堂呼应。接着,一场别开生面的猴子吹气球比赛开始了,只看见五颜六色的气球在屏幕上漫舞,悦耳的旋律在耳边萦绕,学生们一边用小手点击着键盘,一边兴奋的说着“老师,我已经100分啦!

”“老师,我都160分啦!”“老师,我都快200分啦!”学生们都极尽所能,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题,得更多的分。这样的习题,不仅有效的训练了学生计算的速度,而且提高了正确率,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送小动物回家一题,使学生们紧绷的情绪得以舒缓,

学生们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思考着如何帮助小动物们回家,此题虽不具备很强的竞争性,但却需要学生多角度的去考虑问题,需要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无疑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教师勤于耕耘,不断探索,在充分发挥传统教育媒体优势的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一种积极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更好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动手与动脑、学习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数学智能整体而和谐的发展。因此,我们会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比传统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效率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努力整合于数学教学之中,开创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天地。

多媒体教学反思3

近年来,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computeraid2edinstruction,CAI)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正在被广泛的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较早的将CAI教学应用到药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形象化。

1、新的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加强备课环节

由于课件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个别教师往往忽视了备课的要求,备课不认真,内容编排混乱,内容不熟悉,对于讲什么、如何讲,无法做到心中有数。讲课时,只能是机械的跟着课件内容走,内容空洞无味,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现代教学模式,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由于CAI是提前制作的电子文稿,机动性差,不宜随课堂和学生的情况而任意变更,这就需要我们精心准备教学,精心准备所讲内容,包括重点、难点、思考题、课堂的引言、过渡、于学生的互动内容,备课时都要认真准备,精心安排,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只有充分准备课堂内容,才能轻松驾驭课堂教学,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抽象与具体相结合

在教学中辅助教学手段使用得当,常常可以吧原来抽象难懂的知识变成具象化、形象化、从而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目前,在我校的“药学生物学”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手段是CAI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收集到的动画、文本、图片等组合制作成课件,变原来的静态为动态、抽象为具体、瞬间过程为定格分析,全方位、多视角的进行演示,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直观、形象。比如在学习基因调控中乳糖操纵子时,我们特别选用了乳糖操纵子的动画模型,通过演示基因调控时各类蛋白的相互作用,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到基因正负调控的原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结合教学实际,制作高质量的课件

好的课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已毫无疑问。但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在具体制作课件时,主要应着重注意以下两方面。

3.1文字精炼,画面简洁

由于药学分子生物学多而杂,知识抽象难懂,有的教师为了做到全面,往往会使CAI课件的内容多而繁复,缺少重点,缺少创新,给人一种照搬照抄的感觉。同时由于课件的内容过多,而版面容量有限,造成字体密集,影响文字的清晰度,影响学生的视觉效果,导致学生做笔记困难,难以跟上老师的进度,更难以消化知识重点。所以,输入量要适当,画面要简洁,重点要突出,层次要分明。

3.2色彩、图片运用要适度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内容丰富、多种媒体交互、图文并茂、生动直观。例如,在讲蛋白质运转时,涉及到线粒体的结构、外膜、内膜、高尔基体的结构、细胞膜等各种成分,教师可边讲解、边操控,逐步体现各种器官的相对位置,相互关系,学生既感兴趣又印象深刻。这些图片、动画运用合理,技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对问题的理解,确实能起到教学的辅导作用。不过,色彩、图片使用不当或过度,则会适得其反。如果文字色彩过多,图片过于闪烁,动画过于花哨,就会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而学生由于忙着看新鲜的动画,而往往就会忽略了内容要表述的本质,分散了学习的注意力,结果造成喧宾夺主,淹没了重点。因此,尽管多媒体教学有其形象生动的特点,但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我们应根据课程的重点,合理使用CAI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在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下,教师的讲解仍是教学中的主导力量

现代教育认为,教师是情境的创设者、问题的设置者、学习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CAI技术再先进,他也只是掌握在人手中的工具,只是我们教学活动的补充,处于支配地位的仍是教师,切记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目前随着CAI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在教学中的“讲”似乎有所退化,其原因是:课程本身的特点。由于药学分子生物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描述性的课程,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小,如核酸分子的结构是固定的,很难给教师发挥创造的空间,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由于课件内容形象生动,较适合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都被吸引到课件上,有时会不由自主的跟着课件的节奏一路走下去,结果使讲课变成了朗读课件内容。这种照“本”宣科的讲课,使教师失去了自我,只起了录音机的作用,与学生看教材没有多少区别。因此,课堂教学还是要强调“讲”,因为“讲”包含着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繁杂的问题简单化,把难以理解的文字变得通俗易懂。

5、合理运用CAI教学,注重师生互动环节

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中,由于内容、色彩、形式的单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少,学生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教师身上,倾听教师的讲解,贯彻教师的表情、动作,介以领会教学内容。教师也会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来传达教学意图。而在应用CAI教学的同时,虽然内容上做到了形象生动,然而师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课件的播放,从而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也忽略了教师讲解的内容,是师生之间距离变得越发遥远,师生的了解也越来越少。因此,教师不要只盯着屏幕和机器,要面对学生,落落大方,仪态自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比如向学生提问,利用板书进行知识总结,增强师生课堂交流,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使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走,以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总之,药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前沿的、应用广泛的新兴学科,教师应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许多优势,是先进的辅助手段,但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计算机取代教师。我们应该根据课程特点,结合课堂实际,取其长,避其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求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反思4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化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但由于国内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处于实验阶段,存在于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有的不能正确处理好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有的不能正确处理好课堂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有的在多媒体课件的选题和设计存在科学性和必要性问题;有的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这些是阻碍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下面笔者提出自己的粗浅的想法,与同行交流。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不能排斥或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势,每节课必言多媒体,特别是公开课或示范课,好象不用多媒体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这种认识过分强调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的认知规律。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的教学过程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面降低了课堂效率。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最大的财富,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否则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研究的方向,多媒体课堂教学决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用录像代替所有课堂演示实验等这些形式都是不可取的。如我们在讲授“晶体结构”这一节时,可设计NaCl、CsCl、CO2等结构模型,通过不同角度透视、旋转及切割,使学生从课本插图中对晶体结构的平面感觉上升到真实的三维立体空间感觉,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三、多媒体积件的制作必须具有科学性

科学性是自然(科学)科学中首先必须具备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个性质,离开了科学性,也就失去了自然(科学)科学立足的根本。因此我们要设计积件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儿犯科学性错误,否则不但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而且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笔者曾见到一个胶体的课件,其中演示胶体的电泳实验中粒子移动的动画时,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完全地从阳极流向阴极,从阳极到U形管的中间部分的溶液全部变为无色,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四、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可见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不能主多媒体简单地代替都是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都是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处理好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五、编制多媒体课件不能刻意追求三维动画

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只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而服务,不能刻意追求三维动画的演示。当前有一种相当普遍的认识,认为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必须有三维动画,若课件中没有三维动画的演示,则此课件的档次就不高,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多媒体课件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应以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为第一要素,如刻意追求三维动画的演示未免有些舍本逐末,况且三维动画不能替代真实的模型。如在课件中演示乙烯、苯等物质的结构,还不如课堂上直接用它们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教学效果肯定超过三维动画演示的效果。

总之,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认清当前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误区才能使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发展少走歪路,才能真正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反思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大教师推广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在运用过程中一些教师不顾教学实际及学科特点,使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整合产生错位。因此,合理地利用好多媒体才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下面本人根据我校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和探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尝试性的解决对策。

传统的数学课,枯燥无味,特别在过去,教法比较单一,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既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又缺乏供学生发现探索的良好环境。自从多媒体融进我们的数学课堂,顿时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变得具体,清晰。现在多媒体正以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动静结合,吸引着学生。教学中通过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演示,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为教师顺利实施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激活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所以我觉得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以下不可缺少的优势:

1、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有利于抽象的知识直观具体化,让学生更加便于理解内容,从而降低学 生的学习难度

3、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拓展思维深度,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4、有利于扩充信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尽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时有着诸多的优点,但在运用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有:

1.重结果,轻知识的产生过程。部分教师完全把电脑当作活动的黑板,把现成的结论投映到屏幕上,甚至把所有的内容都投影到屏幕上,没有真正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缺少感知、理解、记忆、训练的过程。

2.重机器,轻学生。部分教学内容,过分依赖多媒体,僵化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忽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成为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和思考的观众,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重形式,轻实效。小学生容易对未知事物产生较强的兴趣,但自控力不强,注意力较易分散,兴趣难以持久。但图部分教师一节课从头到尾都在使用多媒体,以“教师为中心”,让电脑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多媒体为了使用而使用,贪图播放形式 ,因而大部分学生被屏幕上的精美图像、精彩动画所吸引,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使教学效果甚微。

鉴于以上问题,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语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比用幻灯片效果差。在讲复习课的时候,可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如中间的停顿,辅助解释,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道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等等,这样做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2、处理好多媒体与板书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板书两者都具有益智增趣的功能,在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板书是不能抛弃的,科学地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互动,使小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启迪保持一致,深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使一节课的知识体系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在现在的教学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丢弃了粉笔和黑板,使精美的文字板书被机械的屏幕画面替代,且“板书”的内容在屏幕上一晃而过,学生头脑中无深刻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例如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使用多媒体代替。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多媒体与板书,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和谐统一,追求最佳效果。

3、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变辅教为辅学。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应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所以,编制课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出发,做到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适当,趣味性强,问题的提出、回答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视觉、听觉要合理搭配,声音和画面要精选,小学多媒体教学也不应理解为全堂多媒体演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反馈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让小学生在动中探索知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动手操作的部分。可以在课的最后出示了16个苹果,要求学生取出所有苹果的1/2,学生踊跃举手,可以多让一些学生上台在电脑上操作。再要求取出剩下苹果的1/2。经过比较,学生发现,虽然都是取出1/2,但是取出的'个数不同,难点就解决了。因为这个操作是学生自己动手的,学生很容易形成单位“1”这个概念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燃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使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小学生,也喜欢上了数学。这样把教学和多媒体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现代化。

4.处理好教学内容与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保持一致。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上,一方面,要考虑教学内容优化设计,另一方面,在表现形式上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只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实效则平平。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善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以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巧用多媒体,并在实践中认真地去研究、探讨,从而真正理解和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涵,真正感受到多媒体的神奇和巨大的魅力,使多媒体为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服务。

多媒体教学反思6

多媒体教学因其图文声像并茂而具有传统教具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这个新型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便被广大教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技术一进入课堂,便以其集成性、富含信息量、直观性、多样化、动态化,为课堂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扩大容量的特点,并借助声、光、电、画、动的奇妙配合,强化了教材的直观性,且能将教学中某些抽象、静态的元素以形象、动画的方式予以呈现,从而有助于使学生直接受到视觉刺激,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就自然明显了。但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毕竟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眼观许多多媒体课堂教师不是生搬硬套,就是教师成了电脑操作员,学生成了屏幕前的看客与听众,因此如何更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成就课堂效率值得我们反思。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做秀。

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它的过程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身体力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摸爬滚打了二十几年,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经常会看到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要求层次不相符合的现象,课堂上教师从引入教学到学习新知,从练习巩固到课后作业,都通过计算机让学生过眼烟云,而不屑一顾教室的黑板,不顾学生主体性及个别差异性。根据课前设计的思路、方法、步骤。上课时,在计算机上点击鼠标讲解,全然教师变成了操作员、解说员,一节课就算完成。还有我们教师从网络上下载一个课件,教案,连设计思路都不是自己的,不下功夫整理、修改,照抄照搬,根本就不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就让电脑从头至尾主宰了一节课。这样,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讲什么,怎么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计算机代替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增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性,演绎了课堂的现代化。殊不知这种电子课堂却扼杀了许多学生的主体性,尤其不适合我们义务教学阶段所强调的“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思想。对于这样多媒体教学与其作秀,不如不用,又何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发散思维,而不是旁观。

研究表明,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东西最容易形成永久性记忆。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认知和思维发散、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开始,在动手操作中,学生清楚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容易获取基本的知识理论体系和得到知识的动因,进一步培养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时切不可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权力,需留一部分或大部分时间给学生,把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交给学生。在一节数学课中,我们有一位教师电脑技术很熟练,他精心制作了一个图形面积推导公式的课件,展示了将要学习的图形通过转化、简化、扯分成已学的图形,最终一一归纳总结,方法很多,形式得当,学生看得目瞪口呆。正因如此,他在上课时忽略了给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和操作思考的能力,倒不如充分放手,让学生模仿平行四边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其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动手实践得到知识:各种图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后再求出面积。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有多少主动积极参与和努力认知的意识呢?让他们在实践的成就感中提高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是整合传统教学手段,而不是丢弃。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其传统教具不可比拟的优势,而我们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也有计算机无法实现的优点,有效的教学就是能够结合教学的内容,教学特点,教学对象来选择决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要以实际教学目标要求出发,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学习新技术,运用多媒体是解放了教师,跟上了时代教育改革的步伐,于是就有了疯狂的课件而照本宣科。其实有一些多媒体课件一直是相同的几个问题不间断地在屏幕上出现,然后让学生回答,起的是小黑板的作用,除了离开了粉笔灰以外,也看不到有什么高明之处。那么针对这么多实际问题我们该探究一下具体哪些类型的知识适合多媒体课件展示,什么样的课堂适于传统教学手段。比喻象语文教学中抽象知识的介绍、学习重难点的突破或者文章和作者的相关知识介绍;数学课中工程、行程问题的演示,学生较难理解同向与相向、背向而行的区别,采用幻灯片的演示、电脑动画,抓住本质,以繁代简,形象生动的向让学生很直观地感知,并最终掌握。英语教学当中的语音教学,单词学习,听力巩固通过课件展示可以让学生调度感官全身心投入练习,直观地进入记忆库,达到认知

多媒体教学反思7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们的社会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人们的行动、生活、思维方式都将随着这一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

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更好的使之与生动的教育技术相结合。现将笔者近几年的点滴体会梳理如下:

一、借用客观音响,开启感知音乐之门。

增大信息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多媒体能增大音乐课的信息量,拓宽音乐课的天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让学生听一些客观的声音,使其感觉到这些声音的高低、强弱、明暗。然后再听各种各样的声音,感觉它们在你平静的心湖激起怎样的涟漪。

1.百鸟林中争鸣,听后感觉是欢愉?是清新?还是联

想山中行旅的心境?

2.秋雨打窗声,沙沙沙沙,那均匀不断的雨声,你想

到了什么?

3.山中小溪的水流声。丁丁冬冬。。。。。。明亮的音色错

落有致。

4.夏日的滂沱大雨及沉闷的雷声。。。。。。

这些音色并未告诉我们什么故事,只是激起了各种情绪:不安、兴奋、欢乐。然而他却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极深的兴趣,感知音乐的'大门也随之敞开了。

二、通过媒体,欣赏范唱。

范唱是唱歌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范唱得好或不好直接影响到本课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假若由教师范唱,无论厂多好,也是一种独唱,唱不出气唱的效果。我将北京市青少年宫少儿合唱团演唱的这首歌的磁带放出来让大家心上。通过欣赏,再来练唱这首歌时,效果令人满意。

三、通过媒体,辅助分析讲解。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优秀的少儿歌曲。几乎从五六十岁的老人到十来岁的红领巾都能唱出那熟悉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我多次教过学生唱这支歌。过去教时,一本书,一支粉笔、一架琴,学生很难进入一种美的意境。近期来,再教这首歌时,我借助媒体,首先严是迷人的画面:在平静的湖面上,一只一只小船满载红领巾,轻巧荡着的双桨、湖面上荡漾的微微波纹、优美的歌声扬起来了。。。。。。一幅迷人的画面将大家的情绪激发起来了。我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分析歌曲:第一乐段为副歌二部合唱。全曲用错落有致的节奏、悠扬起伏的旋律,淋漓尽致地从一个侧面表现生活美,表现新中国少年儿童的幸福。

多媒体教学反思8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以下,我以初中生物第一册《种子植物》一节为例,谈谈运用多媒体在优化教学的几点体会。

1、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介绍《种子植物》一课的课前2分钟。可以播放种子植物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

2、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3、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生物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读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

多媒体教学反思9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今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改革的契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在谈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决定和工作部署中明确指出:这次小学英语的开设,一个非常大的特色就是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有新的突破,特别是要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来。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小学英语也出现了新的教学模式——网络课。目前这种模式也正处于一个探索,完善的阶段。事实上对于网络课也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和完整的定义,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有人认为必须整堂课都以网络为主,有人认为只要某个教学环节使用了网络就可以算是网络课。根据观摩的几堂市级公开网络课来看,都是整堂课以网络为主,教师事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主题网页,然后给出学生学习的主题,赋予充足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学习,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最后通过屏幕转播展现学生学习的成果并用网络邻居实现学生网上互相交流学习成果或者互评。

那么如何才能上好一堂小学英语网络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明确网络课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首先对于教师的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要上好网络课,自己必须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如何在网上搜索有关的信息,并学会如何制作主题网页,知道如何使用网上邻居可以随时切换看到各台电脑的情况,除此之外最好还能熟练地操作一些辅助工具,比如photoshop,flash等制作相关的课件。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来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其次对于学生也是有一定的要求。既然是网络课,那么学生对于网络也要有一定的知识。学会如何简单操作电脑,学会上网搜索和教学主题相关的信息,能够在教师制作的网页上上传自己的练习答案,或者能利用网络邻居和其他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因此,高年级的学生上英语网络课应更有效果,因为他们已有了一定的听说基础。

第二,选择恰当的主题,搜集丰富的资料。

要上好英语网络课,选择主题是相当重要的,而且也有一定的难度。小学英语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教师可以选择书上某课的教学重点作为主题,也可以脱离书本,另选主题,但所选必须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愿意去学,愉快地学。确定好主题以后,就要搜集丰富的学习资料了。教师应事先搜索与主题有关的网站,然后把这些网站域名归纳出来,以供学生在课上使用。可以搜索的资料也很多,包括儿歌、歌曲、游戏、小测试、单词朗读、场景表演、FLASH动画等等。事实上适合我们中国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站并不多,由于小学生的单词量有限,不可能让他们去国外的一些网站搜索资料,即使是国内的一些少儿英语的网站,他们也是不能完全看懂的,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进行操作。当然有些小游戏和小测试,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的,他们只需要简单地操作电脑就可以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因此,大量的搜集工作还是需要教师来完成的,学生完成的只是小部分而已。

第三,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扮演。

在我们倡导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我们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转换。教师应成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和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媒体和网络是学生在主动学习、协作探索时的认知工具,使学生有效地达到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最终达到小学英语课程所要求的各项目标。网络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主学习,一般有20分钟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人手一台电脑,没有条件的也可以是四人小组之间进行活动,教师在这段时间里就可以走下讲台,巡视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同时可以给予指导,学生也可以对不清楚的地方进行提问,或是请教师进行评价。

第四,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网络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而且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的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了一种理想的网络教学环境或模拟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语言实践;另一方面,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学生不仅要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获取信息,更要学会在网上获得信息的技巧,学会搜索引擎的使用。当学生搜索到信息后,如碰到陌生的单词,还可以使用金山词霸之类的软件进行辅助学习。如学校有校园网,那么学生还可以在BBS上进行发贴交流,使信息进行流通,传递。在真实的多媒体网络环境,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整合和建立新的知识库,扩大知识面。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的整合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环境下,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的过程。可以使教师通过设计真实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心理驱动下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网络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更多地赋予学习者学习的自由,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以及其他软件及硬件的帮助,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培养技能。虽然网络对于英语教学有很大的益处,但教师也不能滥用。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的改进,并不是常规教学的全部,也并不是每一课都适用。如何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如何根据教学目标更有效地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使之为教学服务,还有待更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和探索。

多媒体教学反思10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模式,它迅速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一种视听说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它以特有的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以及集图形、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功能于一体的特点,直观展示着知识的形成过程。然而,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对多媒辅助教学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过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课件能够把声音、图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教材,这是传统教材所无法比拟的。但是作为辅助数学教学这一特定的学科教学的电脑软件,尤其是辅助课堂教学的软件,如果过多地追求多媒体,就会适得其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知识传授的密度,把“人灌”转变成了“机灌”。这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了学生的思考,干扰了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教师只是实现这一模式的“机械操作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件的画面和声音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这间的互动被一个冷冰冰的机器隔开;学生的思路处于被动和僵化的状态;教学活动不断被打断。造成的后果是整个课堂的主体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学生,而是多媒体课件。这种方式违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辅助性原则,也违背了现代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多变的变量,教师在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充分体现教案的灵活性,考虑各种应变的措施。学生的学习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

与之相对的另一种现象则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跟着课件自学而不临控,在讨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多媒体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

在课堂上真正唱主角的还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多媒体只是起到一种辅助课堂教学的功能。因为课件的制作同备课一样,往往是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先期进行的,而课堂教学是难以预测的。因而就有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稍有“越轨”都不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也就凸显不出来了。比如说:在进行“十几减9、8”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学软件是按书本上提供的方法顺次设计的,但在课堂上有的学生问老师“用13-8,3减8不够减,我倒着减。先用8减3得5,再用十减5得5,这样做可以吗?”这种令人尴尬的'境况多媒体又怎么奈何得了。当然,如果课件制作者设计的是交互式结构,可随意选择任一种方法去教,也许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我认为,现代技术的应用不能离开学生发展这一基本原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及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目的在于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教学活动的探索中。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将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二、过分追求华丽形式而忽视内在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利用听觉、视觉和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刺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却片面地利用这一优势,在设计课件时过分运用视频技术、音频技术甚至网络技术,过分注重课件的动画、色彩和音响等效果,而忽视了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好知识服务的宗旨。结果给学生学习新知形成干扰,产生负面影响。我听过这样一堂数学课,教师前后共设计有七个动画片断,结果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目标难以达成。其实在一节课中动画的使用一般根据需要,不宜过多。而且一定要有利于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多媒体课件与数学学科整合的主题应该是语言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媒体只是辅助。在制作课件时应该考虑的是设计的内容和设计的对象。如果设计课件只是为了让学生感到好玩、有趣,这样的多媒体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就没有价值了。

三、过分依赖课件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幻灯片、学具等。这些传统的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课件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电脑使用也不是唯一的手段,不能片面追求一节课使用电脑的次数,更应该注意实效性。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多媒体当作传统教学的改进,设计的课件主要为了直观地呈现自己讲授的内容,一堂课下来不用黑板和粉笔,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显示在大屏幕上。表面上,这样可以提高课堂的节奏,实际上减少了学生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失去了大量技能训练的机会。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并不是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有的教学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的协调和整体发展。

四、过分偏重于“人机交流”而忽视“情感交流”。

把整节课的所有内容都搬上屏幕,以计算机完全代替教师。这种缺少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比如说:对长方体顶点、棱面的认识用多媒体就远不如教师学生动手切萝卜来得自然。

处理好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的关系,演示不能代替学习。处理好计算机理性展示与学生情感体验和关系。教师的情感、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态度很重要。在演示中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对学生生成的新问题进行研讨,单纯人机交互式学习将导致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下降与社会责任感的降低,在这种学习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都仅限于知识交流的层面,对于情感与语言的沟通功能则几乎不再存在,同时在对现实社会参与减少的情况下,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会相应的降低。

教学中,机器播放的语言固然标准,但是与教师的那些富有人情味的亲切的话语是不可以等同的。忽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恰当地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就必然把辅助教学的作用引向反面。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简单的动作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一种体现。有些内容用其他的形式进行教学并不比多媒体差,能通过黑板以及自己的语言讲明白的就不必用电脑,课件中视频技术的使用国适当适量,装饰用的图片不宜多,背景音乐尽量少用,教师应该从一开始就把握这一指导思想

以上的四个问题反映出数学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认识上的误区。如何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更有效地把多媒体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使之为教学服务,还有待广大教师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多媒体教学反思11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并迅速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蓬勃生机,我院亦在5年前建成多个标准化多媒体教室,各学科均或多或少开展多媒体教学,根据本人从事儿科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就如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提出如下问题加以讨论。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将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紧密结合

传统教学法大体上是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以教师讲解、板书挂图为主,练习、提问、学生参与为辅。由于教学设备及教学手段的落后使得教学内容相对显得枯燥乏味,缺乏生机,有些甚至晦涩难懂。多少年来,教育工作者在教学领域开拓创新,勇于改革,硕果累累。诸多改革并没有摒弃传统教学法的精华,而是使得传统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运用上更加灵活。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改变了其单一的教学模式,用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并增加了教学的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网络教学拥有着大量的相关教学资源与相关学科内容及医学新进展、科研新动向等,教师随时可将国内外医学动态发送给学生,实现大范围的信息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学中应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在多媒体教学中融入传统教学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紧扣内容,因材施教

多媒体课件制作应根据儿科学课程特点。在儿科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需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小儿体格检查以及常用诊疗技术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在讲解具体内容的同时播放查体及诊疗过程的小电影,以加深印象。在讲解小儿生长发育内容时,采用动画的形式将小儿体格发育、语言发育形象的给学生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再配以常见异常发育图片,弥补了教科书的不足。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能不论课堂出现什么情况,都按照预先制作的课件进行授课,应根据课堂情况和学生的反应主动调节授课思路和方法。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地操作,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发挥最佳教学功能。例如在讲解先天性心脏病时,课件内容中应准备心脏解剖图片、胎儿血液循环通路、出生后血液循环通路的动画资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

总之,多媒体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弊端,转向以协作、创新、开放、基于资源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儿科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也预示着现代医学教育技术迈上了新台阶。

多媒体教学反思12

教学生涯就像是一条小河,我们不可能用同一只脚踏进这条小河两次,因为教学在不断的改革,我们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的更新,生命是一条河,需要流动和吸纳;事业像一列车,只要我们上了这趟车,我们就得劳心,劳力,甚至付出代价……

为了讲好这节课,我先做了精心的准备工作,我给校长在教导处先演讲了一遍,校长说了不错,于是我信心百倍地在第三节课走进了课堂,和孩子们共同来攻克这篇枯燥乏味的说明文。

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先用优美的语言给大家先讲述了现在电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那大家想不想了解关于计算机的更多的秘密?我的一语既出,孩子们的兴趣空前高涨,看得出来,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强烈,于是我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理,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知识与能力”这一梯度,我用富有感情的话语给孩子们先朗诵了一遍,随即我问孩子们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他们纷纷举手,想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想,成了,孩子们的听说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的眼神已经向我说明了他们的一切。

接着,我让孩子们再自己看书,看看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孩子们马上探索新知的.思想火花被点燃了,我们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的方法,使孩子们在读中感悟,读中交流,读中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在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感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将我们的“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得到落实。

最后,是通过孩子们的读与交流,从中获得新知,并且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孩子们产生一种获得成功的自豪感,并且将文章的主旨显而易见,电脑就是多媒体,电脑是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媒体。所以二者的关系也就清晰明了了。从而三维目标的最后一个目标也就得到了落实。他们喜欢探索,他们更希望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使我们的电脑变得更神奇!

多媒体教学反思13

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课堂教学,能够充分显示所描述的物理情景,呈现物理过程,及时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图像,能展现传统教学无法展示的连续过程的演变,形成鲜明逼真的动态效果,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改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是一门深奥抽象而又充满逻辑推理的自然科学,因此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尤其是女生,她们喜欢形象思维,对物理课常常是望而生畏。所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物理教学的关键。

从信息加工理论分析,多媒体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和学习信息造成的刺激会使人有新颖感、惊奇感或独特感。这种引起差异的刺激能引起或进一步唤起人的注意和感知,从而可提高信息输入和加工的质量。同时,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进而强化学生思维,不断刺激学生的兴趣、乐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兴趣盎然,充满自信地参与学习和探究,学生被带入了当时情境,学生置身其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去,大大提高了听课的兴趣,求知的欲望也被调动起来。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一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为。”曾经有学校做过一个统计,结果“经常运用多媒体上课”是产生物理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相关度高达百分之六十六。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如此,兴趣还是人们进行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并没有完全成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主要是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使学生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想学。然而,学习兴趣并不是凭空建立的。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水平大多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多少应用、在现代化建设中有多大的作用等一些长期效果往往不感兴趣,而对于他们听到、看到、亲身感受到的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却具有浓厚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去看看美妙的大自然,去听听悦耳的声音,去感受一下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变革,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反思14

1.我把本节课引导探究分三个主干环节,第一、自由落体运动理想模型的建立;第二、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性质的探究;第三、自由落体加速度的“三个对比”分析。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它会伴随着自由落体运动性质及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得出应运而出,所以,规律本身固然重要,但课堂中我并不把它作为引导探究的重点。以上谈到的三个主干,均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关于主干一的教学,先由师、生演示实验把学生心目中由生活经验所“包裹”的“重的物体下落快”错误观念纠正过来,为自由落体运动模型的建立 “铺平道路”;至于主干二的引导,从启发学生关于实验方案设计到实验数据分析判断即可突破;对于第三个主干操作,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二次处理,学生可直接由公式法处理,也可建议学生将实验数据输入Excel,这样会更省时、更精确、从而提高课堂探究实验的可信度和效率。三个主干环节以问题为线索,以实验为手段,以合作为途径,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探究意识,体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围绕三个主干,渗透情感输入,基本很好完成三维目标。

2.对于重力加速度方向的教学,虽然牛顿定律知识学生欠缺,由力来判断加速度方向有所困难,但学生有之前有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基础,启发学生利用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的特点,由直观的速度方向推断重力加速度方向。对于重力加速度大小的教学,把握了三次对比环节,第一,要求不同学生小组测不同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或联系牛顿管实验,得出在地面附近,不同重物在同一地点的加速度特点;第二,多媒体展示教材中重力加速度表格,要求学生做表格内对比,寻找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变化规律;第三,要求学生将自己关于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与课本标准值作以对比,思考引起偏差的原因;经过这样横纵对比,学生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就会更清晰、深刻、全面;课尾时可追问重力加速度为什么会随维度变化?在第一个结论为什么讲的是“地面附近”?等值的思考和探寻的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具体教学时,为了充实内容、节省板书时间,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专门设计一页幻灯片作为模拟黑板,幻灯片背景设计为黑色,板书字体颜色设计为彩色,增强艺术性,同时增强重点知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4.牛顿管实验演示技巧: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提高现象的对比性及效率,可将牛顿管事先进行抽气,(消除负面影响,避免抽气噪音对学生思维的分散)使其尽可能接近真空,抽气后将牛顿管和抽气机不于切断直接演示(抽气管较长为好),演示后将管内羽毛和小石子置于管口附近,拔叫抽气管放进空气再次演示,引导观察进气瞬间羽毛被冲向管的另一端,加强感官刺激,增强对比度,提高感性认识。

5.课前将实验物品及器材按小组进行发放,为课堂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做好充分准备。

6.在实验数据处理时,要求学生利用计算器,以提高速度与准确度。

对改进措施的反思:如何更好的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何更加合理安排内容顺序,如何合理使用探究手段,如何更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如何更好地将个人智慧融入教与学,这些都是我时刻值的思考并需要不断学习和完善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反思15

1、本节课是一节主题任务驱动课,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操作来解决跟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任务,是一节能全面培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给目标里具体要求。

2、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是《信息技术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视频信息的加工是其中一个项目。视频信息可以采用多种编辑软件来进行处理,本节课选用的是Windows自带的Movie Maker2.1。因为该软件的定位是功能完善的家庭式视频编辑软件,操作简单,运行速度快,很适合学生学习和使用。在素材选择上,本节课结合“校庆”活动,有较明确的主题任务和设计方向。选用这些素材,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参与制作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校庆”短片制作,增强学生对母校的了解,培养爱校的主人翁精神。

3、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在设计教学策略和学生练习活动的时候,要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要根据课堂的环境实际情况,辅助学生自主学习。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学生活动设置了上机操作、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评价等环节,既有师生之间的活动,又有学生之间的活动,并且这些活动都设置得较为合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确能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感态度。

4、根据课堂有效性原则,即时练习即时反馈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加深理解,遇到的问题都在课堂在解决。

5、本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

(1)可以考虑使用功能更强的编辑软件,如绘声绘影等。

(2)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校史校情,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对母校有更深的感情。

(3)如果课时安排充分,在短片制作部分可以考虑增中课时,让更多的学生能完成作品制作。

下载多媒体设备下的语文教学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媒体设备下的语文教学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反思---多媒体教学

    教学反思 面对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即使是小班的小宝贝们也了解电脑、手机、iPad等等这些电子产品,多媒体运用于幼儿园教学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在给小一班的宝贝们上了“......

    多媒体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反思1 幼儿的天性好动、喜欢游戏、好奇心极强、更喜欢一些新鲜事物,多媒体教学的反思。在这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样化优势,结合孩子的生活经......

    多媒体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之我见 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

    多媒体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反思1 生命是一条河,需要流动和吸纳;事业像一列车,穿行在理想和现实间。我自豪,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任重而道远的课程改革,我深知:一切,只是一个简......

    多媒体教室设方案

    多媒体教室设方案 篇一:多媒体教室技术方案 多媒体教室系统项目 方案说明 2011年7月目 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

    浅谈语文多媒体教学

    浅谈语文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确适当的运用......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兔峨乡中心完小 和 勇 学习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媒体、诞生、传递、迅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

    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生物课程与多媒体信息化的教学反思 张晴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新授(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的内容,此内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