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老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一)、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第二,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作为家长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家长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帮家长整理生活用品等等。作为家长,则要有目的的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考虑很多问题。如:“这件东西放在哪里合适?”“还需要带什么东西?”“老师还有什么要求?”一次次重复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可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如:拖地、擦桌子、择菜等。锻炼孩子的细心和动手能力。这样幼儿在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在入学以前就会做很多事,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第二篇: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
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
老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
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家长的我们又怎样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一)、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文档仅供参考
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适应小学的需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作为家长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家长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帮家长整理生活用品等等。作为家长,则要有目的的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考虑很多问题。如:“这件东西放在哪里合适?”“还需要带什么东西?”“老师还有什么要求?”一次次重复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可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如:拖地、擦桌子、择菜等。锻炼孩子的细心和动手能力。这样幼儿在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在入学以前就会做很多事,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第三、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家长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五、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与小朋友抢玩具,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就更应文档仅供参考
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作为孩子的家长,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提前做好工作,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我们大班老师从孩子升入小学后在教学已做相应的调整。例如:我们在大班第二学期会开展主题“我是小学生”,要求孩子背上书包,书包里放上简单的学习用品,体验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和激发幼儿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和兴趣。家长应该在这一年里,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我们幼儿园会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二)发展学习适应能力。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家长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另外,家长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例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又如,多给幼儿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其他学习适应也不容忽视,例如教孩子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孩子们在幼儿园是最后一个学期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文档仅供参考
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文档仅供参考
世界!
第三篇: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
真正成功的“幼小衔接”,难道只是为孩子加码小学课程,从而在起跑线上“抢跑”吗? 其实,真正的幼小衔接并不在于知识的层层加码,而应注重孩子入学情感的激发和能力习惯的培养。有些家长希望让孩子“抢跑”起跑线的心态,可能会适得其反。
对于幼儿入学前应做哪些准备,存在几个比较片面的观点——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一部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如认拼音、做数学题等,以为这样可减少孩子入学后的学习难度和学习量,从而让他们能更快地适应小学学习。
但是有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幼儿入学后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是孩子能力发展水平低,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第二,幼儿入学准备不足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得差,即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发展水平低。这直接导致一部分幼儿入学后不能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等。
所以,真正成功的“幼小衔接”应该做到这样几点:一是“学习感兴趣”,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二是“活动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三是“生活有条理”,也就是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妥帖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完成。
表达能力,比多认字更重要
小学入学会不会考试?考些什么内容?这是许多家长担心的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严格禁止学校组织小学入学考试的,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在入学报名时都会安排一次与孩子面对面的考察。其中,考察多数为谈话式的交流。
所以,对于这场“谈话”,孩子的表达能力如何往往占据了最重要的印象分。而即使在入学以后,老师们也通常会对这样的孩子更青睐——口齿清晰、善于表达,在课堂上能踊跃举手发言,并且对许多事物能有一定的独立见解。
对于孩子表达能力的突击培训无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在交谈中丰富他们的词汇。小朋友受到经验的局限和他们自身发展的影响,词汇量通常比较贫乏,往往会出现想说又说不出来的现象。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孩子积累语言素材。
有研究表明,语言与经验密不可分,而经验的得来则离不开观察。教会孩子多观察,可以使他们扩大眼界、增长知识,幼儿说起话来就会“言之有物”。另外,每天一定要单独留出时间来与孩子交谈,有意识地提一些小朋友既熟悉又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养成连续表达的习惯。
第二,在游戏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的语言最富有创造性,但模仿、学习在语言获得中仍起着不可
低估的作用。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安排一些需要语言表达的游戏,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练习说话。游戏中的相互合作、表达,为孩子爱说、乐于说话创造了条件,既增强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交往能力。
受挫能力,不能被忽略
孩子上小学了,对于他来讲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幼儿园与小学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孩子必然会面临更多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在这些新异刺激面前,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表现。
举个例子来说,有些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非常优秀,是老师家长的“宠儿”。一旦进入学校后不再受到“特殊关注”,小朋友自然难以接受。曾有一个小朋友在入学一个月后即产生了厌学情绪,经常抱怨学校不好、老师不好、同学也不好。经过询问,原来是因为选班长的事情让孩子难以接受“挫折”——“老师为什么不选我当班长?为什么让某某当班长呢?你们不是总说我是最棒的吗?”
有些家长采取赏识教育法,即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做得如何,都千篇一律用“你太棒了”、“真不错”之类的词语表达赞赏。虽然这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但空洞的评价也会造成孩子对自己缺乏正确评价。一旦当孩子面对更公允的评价时,孩子会发现自我评价和实际能力的巨大落差,而难以承受这种“突如其来”的否定。
所以在入学前,家长要渐渐把孩子当作一个成人来对待,评价要具体,要让孩子能正确认同自己的优缺点,同时也认同别人的长处。不妨给孩子一个具体并能达到的努力目标,鼓励孩子完成目标。
另外,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常常得到表扬。但进入小学后,老师恐怕就不如幼儿园老师那样,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表扬每个孩子。这时,孩子也会感到失落和怀疑。
让孩子从这种失落和怀疑中走出来很重要。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暗示:没有表扬我不等于我做的不好,下次我会做得更好。虽然不经常表扬孩子,但也要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对他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关注的。
学前班的作用
学前班又叫幼小衔接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孩子从心理上及学习习惯上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上小学奠定良好基础。很多年前学前班是和小学在一起的,每个小学都有自己的学前班,孩子要上小学先上学前班,然后一年级,二年级„„大概九五年开始,教委明文规定不允许学校设立学前班时起,学前班就开在了校外。
为什么要上学前班,意义何在?不上可以吗?回答是否定的。学前班必须上,上过学前班的孩子,从听课、学习习惯、自我约束及上课回答问题等方面,充满了自信。和老
师交流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汉字书写、数学计算、汉字认读、英语等都和没上过学前班的孩子有天地之别。并且,从认知上孩子明白了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下课再去厕所,不会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自行去厕所,要课间办的事课间办,上课认真听讲,每天老师都会留作业的,每天都应该认认真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的书包、桌斗自己收拾整齐。从行为习惯上孩子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从知识量的储备上,孩子更是不一般,没上过学前班的孩子,汉字书写和拼音是普遍比较弱的,少量孩子虽然能写几个字,能算一些题,但是在坐姿和握笔方法上一开始就没引导好,上了小学,老师是不会太多强调这些的,因此,孩子这种不正确的握笔和坐姿会伴随一生。而上一年学前班的孩子,在老师的一引导下,很开心,很快乐的做好了这个过渡。汉字书写,拼音书写及100以内的速算都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完成了。每天的作业也不会特别多,让孩子有每天写作业的意识就行。在这种情况下,训练一年的拼音和小学四周学完所有拼音效果截然不同,深度和广度都不一样。数学方面除了让孩子理解100以内的加减外,思维训练、奥数知识的穿插,同样开阔孩子的视野。也许你会觉的奥数知识真没必要,别让孩子太累了,智慧树幼小衔接(学前班)把奥数知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方法也是采用故事游戏类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愉悦的吸收了知识,既培养了兴趣又得到了知识储备。上小学后,一
定是自信地冲在最前面的。如果孩子没上过学前班,或者老师问的问题他不会,怎么能自信,怎么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以前北京市的小学只有重点小学有入学考试,现在几乎每个小学都有入学考试,择校生考不好,学校不收,片内的孩子入学考试作为分班的重要参考,如果是重点班的孩子,师资配备和普通班是不一样的。
智慧树幼小衔接(学前班)能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能让孩子自信的做好幼小衔接的过渡。
小学入学测试
1.语言文字这部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认字吗?其实认字只是其中的一项,这部分还包括更宽泛的内容。比如:如何介绍自己和家人、看图说话、说相反词、复述一小段文字、简单的英语、情景对话等等。
2.数学认知数数、大小、多少、认识图形、简单的比较,这些都是需要掌握的基础内容,还有一些简单的智力游戏,比如拼图、找路线、找规律、考眼力等等。
3.生活常识这部分就是指生活常识,比如认识动物、植物、四季、交通标志、认识钱币、钟表等等。小朋友们除了要学习知识以外,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也是应该知道的。4.身体技能 包括一些精细动作,如折纸、拼图等,还包括身体的运动,跳绳、跳舞、踢毽子等等。主要是考察孩子的动作协调性和运动官能的发展,最好是均衡发展。
第四篇: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让孩子能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而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帮助孩子们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孩子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某些幼儿园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中往往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甚至为了应付小学在招收新生时的摸底考试,幼儿园在大班阶段对幼儿进行过重的突击训练,在安排其课程时,掺进了相当比例的应属小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教学内容。
一些家长教育理念不正确,只重视儿童知识积累,而不注意儿童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家长急于拔苗助长,对孩子进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致使幼儿在初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其实,要想幼儿很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一般说来,在大班下学期,除了通常的幼儿园的活动和游戏,教师可以给幼儿安排一些类似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如集体授课学习某些预备性知识,诸如认识拼音字母的形状和读音,认识数字和学写数字,学写自己的名字,认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汉字等。集体授课的时间可在25~30分钟。但这样的做法更多是形式上的预备,要真正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就要从小班开始,循序渐进地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生命的前4年中,会开发出50%学习能力,并能在头脑中构建了主要的学习途径。以后的学习将以这些途径为基础、为核心而开展。)因为在小学学习的许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书本知识,幼儿如果缺乏相应的感知经验,理解就会有困难,比如说幼儿可以说出3个苹果加2个苹果等于5个苹果,但是对于3+2=?却感到有困难,这说明幼儿的思维是和他们的具体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幼儿的感知经验越丰富,理解抽象知识的能力就越强。
所以,我们幼儿园还是主要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多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的愿望,创设幼儿可以利用具体的实物和情景来进行学习的情景,从而丰富他们的感知经验,发展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幼儿在小学的学习做好准备,并能在今后保持发展的后劲。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先从心里上过渡)
因为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他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所以,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让幼儿产生我要做小学生的愿望,我要上学的愿望,从主观上有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愿望和行动,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我们幼儿园会充分利用好我们营口实验学校中、小、幼一体化的资源优势,会安排一系列活动如:带领孩子们参观学校环境,看看小学生们每天是怎样上学的,和小学一年级开展班级手拉手活动,让孩子们熟悉小学学生的学习环境,还会组织他们参加小学生的一些课外活动,看看小学的学生除了学习外都做哪些活动。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效法小学生的愿望。
而家长切忌不要对孩子说:现在让你多玩一下,以后上学了就别想玩了;你这么不听话,以后上小学老师一定不喜欢你;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以后上了小学怎么办;快点吃饭做作业了,现在幼儿园的作业少,以后上了小学作业就多了,你慢吞吞的怎么办?等等,这些话都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形成入学的愿望和兴趣,甚至会让孩子对入学后形成厌学心理,那就得不偿失了。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渲染小学生活,凭空想象,将小学生活说得言过其实,这样孩子入学后发现没有那么好,会产生被骗、失望的情绪,不利于将来的学习。
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进入小学后,会感到与幼儿园的生活相比有着方方面面的不同。比如:幼儿园除了有专职教师还有生活教师对幼儿进行照顾,而孩子上了小学必须能自己管理自己,比如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幼儿园其实从小班开始就进行这方面的培养了,到了大班我们会着重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够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和学习。
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需要家长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强化训练。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有时候幼儿在幼儿园很多事都可以自己去做,可是一回到家就什么也不做了,全部依靠家长。我们家长要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可以供孩子自己管理的学习与生活的小天地,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要多提供让孩子动手自我服务的机会,凡是孩子应该自己去做的事都让他自己去做,减少孩子对于家长的依赖,这时家长千万不要因溺爱而包办代替,我们常常看到挺大的孩子了,上学时从不自己背书包、书本都是家长给收拾、鞋带开了要坚持到家里让家长系,这些既反映了孩子自我服务意识和自理能力的缺乏,同时更反映出家长认识上的欠妥和偏差,应引起家长的重视。同时家长应记住,在培养孩子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过程中要坚持使用正面引导和鼓励的方法,切忌用批评、挖苦和简单比较的方法。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一直强调和重视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以后学习中纠正往往收效甚微,甚至还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书法来纠正。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现在我园大班就已经针对这方面的习惯进行专门的训练和培养,比如在学写一些简单的字和拼音时,不要求快多,只要求姿势正确,书写规范、工整。
其次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经常听到家长常向我们反馈这样一些情况:有些孩子不知道要回家及时完成老师留的各种口头、书面或是实际行动类的作业;还有些孩子在学校不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针对这些孩子的问题,我们幼儿园有针对性的对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进行培养,教师会常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口头作业。这些口头作业由易到难,是孩子能做到和感兴趣的事情,不一定是书面作业,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任务,比如周一来幼儿园时带一个易拉罐;带一幅和爸爸妈妈合作的画;等等等,这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及时配合教师的要求,明白老师这样是为了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教育目的。在具体的做法上可以采取有意识地提醒和及时鼓励的方法,比如在回家的路上和孩子聊聊:“教师今天有没有布置什么任务?”“你打算怎样做?”在快到上幼儿园时,如果孩子能够主动和积极地完成任务,家长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赞扬,强化孩子的意识;如果孩子忘记了还有没完成任务,或坚持性不够还没有完成、不想完成时,家长应该给与及时的提醒、帮助和鼓励,而不是在老师面前替孩子找借口和理由——轻易地错过培养孩子任务意识的机会。
第三,注意力的培养。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看电视注意力非常集中,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只要是感兴趣的事儿,注意力肯定集中。其实这是孩子的无意注意力,我们知道在心理学上说注意力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好看的电视,好玩的游戏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调动了孩子的注意力能量,这就是以兴趣和生物本能的注意力,就是无意注意,我们今天说的注意力培养是有意注意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一个5-7岁幼儿的有意注意力培养要在20-30分钟,有意注意是主观和客观协调动作的结果,首先是倾听的注意力,仔细听,听完整不能听个大概就结束了,听后能反馈。家长可以让幼儿少看电视多听广播,问问你听到了什么,只要孩子能说出个一点二点就说明了孩子的确在听,不能一问三不知,还可以让幼儿带着一个问题去听,如让孩子去打电话询问天气情况等。其次是注意力是否抗干扰。对于这个问题家长要多以鼓励为主,如当孩子完成了一项任务后,家长说:‘你干得不错,旁边有人在说话,你都能专心地把作业完成,很好。”让孩子知道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第四,阅读习惯的培养。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是我园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大班始终坚持开展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会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的起点相对要高。
家长在家里首先要培养孩子对生活周围的文字有敏感度,如商店的招牌、马路上的路牌等;其次是让孩子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文字。(家里人的名字、自己的名字、学校的名字、经常去的商店的名字等);第三、经常给孩子讲故事,选一本图文并茂有一定情节但不会过于复杂的书,家长读给幼儿听,当读到紧要关头的时候,突然停住说: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你自己先看看猜想一下吧。”给幼儿一个自己阅读的机会。第四、家庭中要有一个喜欢读书的环境,让孩子经常听到家长们的交流:我从一本什么书上看到一件什么有趣的事等,激发孩子读书兴趣,让书本成为孩子的一位不说话的老师。
四、调整好作息时间。
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最明显的不同是作息时间。如早上,幼儿园的孩子通常可以在8:00之后陆续到园,但对于所有小学来说,小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必须在早上7:45开始。孩子面临的问题是早上需要更早起床。这里面还包括吃早餐、坐车、过马路的时间等。还有中午作息时间不同,幼儿园的孩子午饭时间早,每天有两个多小时午休时间。而小学生一般每天没有午休时间。为幼儿适应小学作息制度,幼儿园准备6月份开始调整大班孩子的作息时间,如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课时间,增加上课节数,减少游戏及户外活动等。在家里,家长应该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有些家长晚上有看电视的习惯,还有些家长工作比较忙,晚上10-11点才能回家,由于各种原因影响了孩子的睡眠,以致孩子早上起不来,影响第二天上课。特别入学前几个月更要养成早睡习惯。晚上8:30―9:00就上床睡觉。这样才能保证第二天上课时精神饮饱满,才更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也希望我们家长让孩子每天7:00之前起床,现在就开始,有的孩子因为幼儿园早晨入园时间最晚8:30分,家里又离幼儿园近,所以每天拖拖拉拉起床很晚,不如现在就开始,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今后可以轻松许多。
总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也是他们接受教育的标志性阶段,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的面对小学生活,是我们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在我们家校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们一定会顺利的过渡到小学生活,从而快乐的学习成长!
第五篇: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点击数:[2235] 作者:张国英(江苏省苏州市同里镇中心幼儿园)2009-03-30
幼儿园时代是人生最无忧无虑、充满快乐的时代,也是孩子从愚昧走向知识与文明的起点,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怀的,但它不可能永远停驻,随着三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无可选择地下次向一个新的天地,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我认为在大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做好幼小衔接是关系到开始智力,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总是涉及教育的科学性和连贯性,作为一名大班的班主任老师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重点培养。
一、培养幼儿自学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大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大班后,我就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特别制作了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活动中彩洗染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 了幼儿的自控能力。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正确,一开始我就提出要
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然后我又通过练习书定自己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养成的习惯,平时,认真观察孩子们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及时纠正。
另外,我常常安排丰富有趣的晨间活动吸引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晨运活动,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我知道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因此,我经常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并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已有常规,我还利用班内幼儿乐意担任值日生的热情,让值日的幼儿提醒同伴遵守常规。
二、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幼儿全面发展
兴趣是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动力源泉,培养孩子们广泛的兴趣可以发展智力,开拓视野,强健身体,陶冶情操,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是非常重要的。在班上,我就很重视对孩子们兴趣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细心观察小朋友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对哪些事情有好奇心,然后积极地引导,如我班的王兴宇小朋友,平时特别喜欢听音乐做动作,喜欢在人前表演,于是我在音乐课上或游戏活动中,经常鼓励他大胆表演,在他的带领下,我班幼儿对音乐舞蹈都很感兴趣,我班幼儿对音乐和户外活动有了兴趣。
幼儿虽然对某些事情感兴趣,有一定的爱好,但不持久、不稳定,容易风异思迁,为此,我经常以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兴趣。例如,我班每月进行一次谁最能干的比赛活动,喜欢跳舞的小朋友自己创编舞蹈,喜欢讲故事的小朋友缠着妈妈学讲新故事,喜欢画画、做手工的小朋友想出与众不同的绘画、手工作品„„,通过这个活动,许多幼儿的兴趣得到了保持。
三、幼儿的语言能力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从小中班开始,我就非常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讲座,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表演出来,使幼儿得了更多锻炼语言的机会。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常常先提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去开展活动,并鼓励幼儿大胆地对沿未理解的内容进行讲座,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语言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语言教学中,我改变“统一要求、同一提问”的倾向,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特点,引导孩子们主动学习,如: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我采用分组教学形式,的幼儿除了理解作品、归纳主题外,更注重发展他们的抽象,创造性地讲述;对踵水平幼儿,着重帮助他们理解画面和完整故事构成的关系,进行完整讲述,给予他们有扩展想象和表达个人认识的机会;对于能力差的幼儿,则帮助他们注重画面的变化,学习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简单讲述。由于能面向全体幼儿,因此本班幼儿能在各自的语言水平上获得发展。由于在小、中班重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全班幼儿的口头语有 了较坚实的基础,进入大班后,我开始重点发展幼儿的书面语言。一方面培养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认读书写汉字的兴趣,以便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为培养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我经常在班中举行看图书讲故事的活动,我鼓励孩子们带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书回园,利用餐前、餐后、离园前等空闲时间进行讲故事比赛,或者在“大带小”活动中,讲故事给小、中班的弟弟、妹妹听。为培养幼儿读读汉字的兴趣,我常常用一些有趣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幼儿,如认识“足”字旁的字,我会边做动作边引导孩子认字;认识“三点水”的字,我会准备许多与水、与字的意义有关的操作材料,教幼儿了解字的特点、。另外,在学习文学作品时我常常会将出现频率高的字、词布置于教室环境中,让幼儿随意阅读,使幼儿对汉字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此外,在一些空闲时间,我还经常为幼儿读报纸内容,让幼儿 解新闻的同时学习书面语言。
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小学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培养幼儿乐群、恋群,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幼儿愉快、成功地开展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我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性,良好的品性是成功与同伴交往的基础,我发现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对人热情有礼的孩子常常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榜样、游戏等培养孩子真诚、善良、热情、守信的良好品质。另外,我还经常通过一些活动,如“大带小”活动、“同级班联谊”活动,使孩子们大胆与各类伙伴交往,如在“大带小”活动中,班上幼儿与年幼伙伴交往,他既是哥哥、姐姐,又是活动领导人,在游戏活动中,他们既要关心年幼伙伴,又要发挥领导才能,说服年幼伙伴服从自己和信任自己,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另外,我还常常要
求家长们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使孩子们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此外,还要在幼儿的心理上做好当小学生的积极准备。大多数幼儿都向往小学升的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做小学生背着小书包很神气。还有一些幼儿不愿上小学,留恋幼儿园的生活。这种情况是家长和老师的不正确的引导引起的。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让幼儿的知识与能力和心理等各方面都成熟起来,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力求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