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控制制度

时间:2019-05-12 17:2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并购控制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并购控制制度》。

第一篇:企业并购控制制度

企业并购控制制度

1、总则

1.1 控制目标

(1)防范企业并购中的差错和舞弊;

(2)减少并购中可能导致的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3)规范企业并购中的审批操作程序。

1.2 适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企业并购审批;

(2)本制度所称企业并购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 交易或事项,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3)公司子公司可参照执行。

2、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2.1 不相容岗位分离(1)并购交易的申请与审批;(2)并购交易的审批与执行;(3)并购合同协议的订立与 审核;(4)并购交易的执行与相关 会计记录。2.2 经办人员的素质要求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2)熟悉投资、财会、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3)符合公司规定的《岗位说明书》要求。2.3 业务办理 2.3.1 股东大会/董事会(1)对企业并购业务进行决策。2.3.2 证券部(1)负责编制并购意向书;(2)组织并购过程实施;(3)拟制并购合同;(4)对外公开披露;(5)并购档案的管理工作。2.3.3 财务部(1)参与编制并购意向书;(2)负责对并购企业的财务资料进行分析,编制交易分析报告。2.3.4 审计部负责对企业并购合规性进行监督审计。2.4 授权审批 2.4.1 授权方式(1)对董事会的授权:由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决议作出规定;(2)对总经理的授权:由公司章程规定和公司董事会决议作出规定;(3)总经理对其他人员的授权:以授权文件(比如质量手册,管理制度,岗位说明书,授权书等)的方式明确;(4)对经办部门的授权:在部门职能描述中规定或临时授权。

2.4.2 审批权限 项目审批人审批范围和权限 股东大会(1)根据公司章程关于对外投资的权限批准限额以上的并购计划。(1)批准除股东大会权限范围之内的其他并购计划;(2)审批企业并购预算; 并购董事会(3)审批企业并购方案;(4)授权总经理及其他相关人员并购相关权限。总经理(1)根据董事会决议或授权,组织执行并购方案。2.4.3 审批方式(1)股东大会批准、董事会批准以会议决议的形式批准;(2)总经理以及其他被授权审批人员,以书面批准的方式直接签批。2.4.4 批准和越权批准处理(1)审批人根据上述并购业务审批权限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 批权限;(2)经办人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并购业务;(3)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并购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并应拒绝办理,并及 时向审批人的上一级授权部门

报告。

3、并购交易前期准备及其控制 3.1 商业机密泄露机制建立(1)企业应当与被并购对象签订保密协议,避免机密商业信息泄漏可能给本单位带来 的损失。3.2 前期准备及控制

(1)证券部应及时编制并购意向书;(2)证券部会同财务部等部门编制并购交易项目方案,并与修订后的并购意向书一并 提交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审议;(3)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应当对项目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并购交易对企业的潜在影响进行 审议;(4)董事会、股东大会对并购交易项目方案进行审批;

4、审慎性调查及其控制 4.1 审慎性调查内容(1)并购目标的财务状况、市场价值、未来发展前景、潜亏因素、法律遵循情况;(2)并购交易启动后,在法律法规方面的可操作性;(3)证券部编制并购交易审慎性调查表,财务负责人应当对审慎性调查表进行审核。4.2 审慎性调查控制(1)企业依据审慎性调查表所列项目开展调研工作。对于小额并购交易,企业可以出 于成本效益考虑,适当减少审慎性调查的内容。企业财务负责人应当审核每一笔并购交易的 调研记录,并出具意见;(2)对于大额并购交易,企业应将审慎性调研工作委托外部会计和法律咨询机构执行。企业应当在外包合同协议中约定调研工作的范围,一般至少应包括并购风险控制和财务分 析;(3)企业外部咨询机构出具的审慎性调查报告,应当及时提交证券部和财务部门负责 人审核;(4)企业应当及时将审慎性调查报告提交董事会、总经理等审议。审议通过后方可与 并购目标签订并购合同协议。

5、并购交易财务控制 5.1 公允价值控制(1)企业设置并购交易备查簿,记录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并购目标各项可辨认资产、负 债及或有负债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2)对于大额并购交易,企业应当委托外部咨询机构对并购目标各项可辨认资产、负

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企业可以根据评估咨询报告对合并成本进行分配;(3)对于小额并购交易,企业可以根据对并购目标的审慎性调查结果,合理分配企业 合并成本,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有关规定确认并购目标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 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5.2 财务记录(1)财务人员应当根据证券部提交的并购交易编制分录;(2)并购交易会计处理分析报告至少包括:并购交易的背景和现状、国家统一会计准 则制度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要求、管理层对并购交易的分析结论以及并购交易遵循国家统 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情况等;(3)企业财务部应当在购买日将并购目标评估后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合并成

本 进行比较。对于合并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应当经财务负责人审核批准后 确认为商誉,对于合并成本小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企业应当对可辨认净资产公 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核对无误后计入当期损益;(4)审计部应当定期审核并购交易的会计处理与并购交易的文件记录是否一致;(5)企业应当对并购交易信息进行披露。企业审计委员会应当在年度财务报告披露前,审核并购交易信息披露的适当性和充分性。

6、生效实施 本制度经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后生效并实施。


第二篇: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

·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了企业并购的动因与作用、企业并购的类型、企业并购的流程、并购融资与支付对价、并购后的整合、企业并购会计等内容。从应试角度看,可能涉及的案例题大致两种类型,一是并购方案的制定、评价与选择(其中的合法性分析);二是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此外本章的内容也可以与第一章财务战略中并购战略、第三章股权激励中关于公司发生合并时的处理、第六章业绩评价与价值管理中企业价值的计算等。

·主要考点

1.企业并购的动因

2.企业并购的类型

3.并购流程中的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

4.并购融资、支付对价与并购后整合 5.企业并购会计

·相关内容归纳

【考点 1】企业并购的动因

(一)企业发展动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下去。

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靠企业内部资本的积累,实现渐进式的成长;二是通过企业并购,迅速扩大资本规模,实现跳跃式发展。

两者相比,并购方式的效率更高。

(二)发挥协同效应

并购后两个企业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经营协同、管理协同、财务协同。

(三)加强市场控制力

横向并购——减少竞争对手——提高议价能力——提高盈利水平

(四)获取价值被低估的公司

(五)降低经营风险

控制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多元化经营。

——分析并购方案合理性的依据之一。

【考点 2】企业并购的类型

分类标志 类型 含义

1.并购后双方法人

地位的变化情况

收购控股

是指并购后并购双方都不解散,并购方收购目标企业至控股地位。绝大多数些类并购都是通过股东间的股权转让来达到控股目标企业的目的 吸收合并

是指并购后并购方存续,并购对象解散(大纲中关于这两种类型的解释错位)

新设合并

是指并购后并购双方都解散,重新成立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公司。这种并购在我国尚不多见

2.并购双方

行业相关性

横向并购

是指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实质上是竞争对手之间的合并。

纵向并购

指与企业的供应商或客户的合并,即优势企业将同本企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生产、营销企业并购过来,形成纵向生产一体化

混合并购

指既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如一个企业为扩大竞争领域而对尚未渗透的地区与本企业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进行并购,或对生产和经营与本企业毫无关联度的企业进行的并购

3.被购企业意愿

善意并购

是指收购方事先与目标企业协商、征得其同意并通过谈判达成收购条件,双方管理层通过协商来决定并购的具体安排,在此基础上完成收购活动的一种并购

敌意并购

是指收购方在收购目标企业时遭到目标企业抗拒但仍然强行收购,或者并购方事先没有与目标企业进行协商,直接向目标企业的股东开出价格或者收购要约的一种并购行为

4.并购的形式

间接收购

是指通过收购目标企业大股东而获得对其最终控制权。这种收购方式相对简单要约收购

是指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以特定价格收购股东手中持有的目标企业全部或部分股份

二级市场收购

是指并购企业直接在二级市场上购买目标企业的股票并实现控制目标企业的目的协议收购

是指并购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提出并购要求,双方通过磋商商定并购的各种条件,达到并购目的股权拍卖收购

是指目标企业原股东所持股权因涉及债务诉讼等事项进入司法拍卖程序,收购方借机通过竞拍取得目标企业控制权

5.并购支付的方式

现金购买式并购

现金购买式并购一般是指并购方筹集足够资金直接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净资产,或者通过支付现金购买被并购企业股票的方式达到获取控制权目的的并购方式

承债式并购

承债式并购一般是指在被并购企业资不抵债或者资产债务相当等情况下,收购方以承担被并购方全部债务或者部分债务为条件,获得被并购方控制权的并购方式

股份置换式并购

股份置换式并购一般是指收购方以自己发行的股份换取被并购方股份,或者通过换取被并购企业净资产达到获取被并购方控制权目的的并购方式 【考点 3】并购流程中的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

(一)根据大纲中列出的完整的并购流程,判断并购案例中缺少的环节

1.确定并购对象后,并购双方应当各自拟订并购报告上报主管部门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

国有企业的重大并购活动或被并购由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审核批准;集体企业被并购,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股份制企业由股东会或董事会审核通过。并购报告获批准后,应当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发布并购消息,并告知被并购企业的债权人、债务人、合同关系人等利益相关方。

2.并购协议签订后,并购双方应当履行各自的审批手续,并报有关机构备案。涉及国有资产的,应当报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审批后应当及时申请法律公证,确保并购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并购协议生效后,并购双方应当及时办理股权转让和资产移交,并向工商等部门办理过户、注销、变更等手续。

(二)其他问题

1.权益披露制度

2.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

3.国有企业受让上市公司股份

4.财务顾问制度

——判断并购预案合理性的依据

【考点 4】并购融资、支付对价与并购后整合(一)并购融资

1.权益性融资(发行股票、交换股份)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2.债务性融资(并购贷款、发行债券)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3.混合型融资(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4.筹资成本分析

——判断融资方案合理性的依据

(二)支付对价

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混合并购支付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评价支付对价方式合理性的依据

(三)并购后的整合

企业并购的目的是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运营管理来谋求目标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程序取得了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只是完成了并购目标的一半。

在收购完成后,必须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具体包括:战略整合、业务整合、制度整合、组织人事整合和企业文化整合。

【考点 5】企业并购会计

(一)企业合并的判断

(1)企业合并的结果通常是一个企业取得了对一个或多个业务的控制权。构成企业合并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取得对另一上或多个企业(或业务)的控制权;二是所合并的企业必须构成业务。业务是指企业内部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资产负债的组合,该组合具有投入、加工处理和产出能力,能够独立计算其成本费用或所产生的收入。

(2)如果一个企业取得了对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控制权,而被购买方(或被合并方)并不构成业务,则该交易或事项不形成企业合并。企业取得了不形成业务的一组资产或是净资产时,应将购买成本按购买日所取得各项可辩认资产、负债的相对公允价值基础进行分配,不按照企业合并准则进行处理。

(3)从企业合并的定义看,是否形成企业合并,除要看取得的企业是否构成业务之外,关键要看有关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是否引起报告主体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法律主体即为报告主体,但除法律主体以外,报告主体的涵盖范围更广泛一些,还包括从合并财务报告角度,由母公司及其能够实施控制的子公司形成的基于合并财务报告意义的报告主体。

【例】购买子公司的少数股权,是指在一个企业已经能够对另一个企业实施控制,双方存在母子公司关系的基础上,为增加持股比例,母公司自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处购买少数股东持有的对该子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根据企业合并的定义,考虑到该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不涉及控制权的转移,不形成报告主体的变化,不属于准则中所称企业合并。

(二)企业合并类型的判断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各方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注意】09 年评分要求:用概念解释理由的不给分。

(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合并日的会计处理

(1)合并方的确定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取得对参与合并的另一方或多方控制权的一方为合并方。

(2)合并日的确定

合并方取得对被合并方控制权的日期为合并日。也就是说,合并日是被合并方的净资产的控制权转移给合并方的日期。五个条件。

3.会计处理

原则:合并方对于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原则上应当按照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确认和计量。

掌握两点: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对于合并日取得的被合并方资产、负债应按照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确认,并且合并方所确认的资产、负债仅限于被合并方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

如果被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同的,应当按照合并方的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后确认。

合并方对于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为企业合并发行的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当计入所发行债券及其他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应当抵减权益性证券溢价收入,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第三篇:企业银行存款控制制度

企业银行存款控制制度

制度名称

企业银行存款控制制度

受控状态

文件编号

执行部门

监督部门

考证部门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规范企业的银行存款业务,防范因银行存款管理不规范给企业带来资金损失,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与有效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本制度适用于涉及银行存款业务的相关事项。

第3条

本制度中的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

第2章

银行账户管理规定

第4条

企业银行账户开户工作统一由财务部负责,日常管理也由财务部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第5条

企业开设账户的审批程序,如下图所示。

财务总监/总经理审批

资金管理专员申请

财务部长审核

资金主管核准

企业开设账户审批程序示意图

第6条

企业银行账户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开立,并用于办理结算业务、资金信贷和现金收付,具体可设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与专用存款账户,各账户功能如下所示。

1.基本存款账户:办理企业日常转账结算与现金支付的账户,如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支付,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等。

2.一般存款账户:办理企业的借款转存、借款归还和其他结算的资金收付,此账户只可办理现金缴存,不可办理现金支付。

3.临时存款账户:办理临时机构或存款人临时经营活动发生的资金收付,在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范围内可办理现金支取。

4.专用存款账户:此账户是企业为特定用途资金进行管理和使用而开,如基本建设资金、更新改造资金、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交易保证金、信托资金、社保基金、住房基金等。

第7条

资金管理人员开设企业银行账户时要根据上述审批程序进行,需有各级管理人员的审批意见,不得私自以企业名义开设帐户。特殊情况下需开立的,须经总经理批准。

第8条

开立银行账户,开户银行要尽量选择全国性的大银行。

第9条

银行账户的帐号必须保密,非因业务需要不准外泄。财务部应定期检查银行账户开设及使用情况,对不再需要使用的账户,及时清理销户。检查中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第10条

企业银行账户的开户、存储资金的分配、销户要立足于和银行发展长期的合作关系,不得随便因个人关系转移。

第11条

由财务部长牵头组织资金主管与审计人员组成审查小组,不定期地审查银行帐户,发现私开账户、未按规定及时清理、撤销账户等问题时严肃处理,涉及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3章

银行存款业务办理管理

第12条

银行存款业务办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与企业资金管理的各项规定,银行账户仅供企业收支结算使用,不得出借银行账户给外单位或个人使用,不得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收代支、转账套现。

第13条

企业与银行签订的结算合同中需要明确款项收付的结算工具、结算方式、结算时间等内容。

第14条

财务人员、业务人员应严格审查收到的支票或银行汇票等票据的合法性,以免收进假票或无效票。

第15条

企业各部门的业务或日常费用付款,需预先领用支票或汇票的,申请人应填写付款申请单,由相关领导审批后,交由出纳办理,申请单中至少要列明用途、金额和收款单位,银行票据应分别加盖财务章及法定代表人名章。持票人领取票据后,须在票据存根上签字确认。

第16条

出纳人员在办理结算业务时应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或结算工具,并在办理业务后取得结算凭证,如银行回单联等。

第17条

会计人员根据相关的原始凭证与结算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第18条

出纳员应逐日逐笔登记银行日记账,并每日结出余额。

第19条

出纳人员不慎将结算凭证丢失后,应及时上报以方便财务部门采取挂失止损等补救措施。否则若给企业造成损失,由出纳人员自己承担。

第20条

资金管理专员定期通过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逐笔勾销销的方式对账,每月至少核对一次。查明未达账项及其原因,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及对账单应每月装订入册。

第21条

企业与银行对账时发现错误的处理办法。

1.记账错误的处理办法:上报财务部长,查明原因进行处理、改正。

2.收付款结算凭证在企业与银行之间传递需要时间造成记账时间上的先后,即一方记账而另一方未记账。处理办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表进行调节。

第22条

财务部长安排人员组成清查小组,不定期地审查企业银行存款余额与银行存款相关账目是否一致。

第23条

审计人员负责审核银行存款结算业务,具体的审核内容如下。

1.银行存款业务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结算凭证是否一致。

2.银行存款业务的手续是否齐备。

3.银行存款业务的相关凭证与相关账目是否一致。

4.银行存款总账与企业的银行存款相关账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否一致。

第4章

网上银行存款的管理

第24条

开办网上银行的账户严格按照开设银行帐户的审批流程审批。

第25条

网上银行的银行存款业务审批与管理严格按照普通银行存款的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第26条

网上银行的银行存款业务至少设操作员、复核员与转账员三级。

第27条

电子银行卡与密码的保管人员不得将卡交予其他人员,密码需定期更换,电子银行卡丢失需及时挂失、上报,否则后果由保管人员承担。

第5章

附则

第28条

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负责制定、修订及解释。

第29条

本制度自总经理办公会通过之日起执行。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修改标记

修改处数

修改日期

第四篇:浅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浅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

编辑整理: 转账支票填写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摘 要: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它是通过企业内部部门和人员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相互制约的行为规范。本文就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应遵循的原则及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加以探讨。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控制;建议

第五篇:外资并购协议控制

外资并购中“协议控制”方式的合法性研究

一、协议控制方式分析

“协议控制”(VIE)又叫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是股权控制之外的一种企业控制方式。其是境外投资者在无法获取限制或禁止外资进入行业的经营牌照的情况下,或者获取经营牌照在经营上或法律上比较困难情况下,用一系列协议的方式,在不改变目标企业法定归属的情况下控制目标公司。其大概有如下系列协议组成:

1、管理及顾问服务协议。经营实体将聘请控制方或控制方操控的企业为独家商业服务机构,服务内容包括独家管理及顾问、客户管理及市场推广咨询、企业管理及咨询、财务咨询、员工培训等。为此,经营实体须向控制方或其操控的企业支付的顾问费用为等同于净利润的金额。自此,将目标企业的经营利润从目标公司转移到控制人;

2、股权质押协议。经营实体将所有股权质押给控制方及其关联企业;若未有控制方事先书面同意,目标企业不得将其股权削减、出售、再抵押,并且控制方有权获得已质押股权产生的所有股息;

3、购股权协议或期权转让协议。控制方拥有对经营实体的排他性独家收购权。只要中国法律许可,控制方有权在任何时候,以象征性价格或中国法律许可的最低价格,收购经营实体的股权。

4、业务经营协议。控制方全权代为行使经营实体的股东权利;经营实体各公司的董事及主要管理层人员将由控制方提名或任命;经营实体未经控制方事先书面同意,不得进行任何重大业务交易。

5、知识产权转让协议。控制方及其关联企业有权以象征性代价或中国法律许可的最低金额,收购目标公司所持有的知识产权;在收购以前控制方可无偿使用,禁止目标公司特许任何第三方使用这些知识产权。

通过一系列协议,目标公司的利润及其他经营成果、所有权益、经营权悉数掌控于控制人。目标公司虽是一个架构健全的经营实体,但已经完全受控于另外一方。一些企业控制其他企业的协议数量及名称可能不同,然而其从所有权益、1

经营收益、经营权及重大核心资产几个方面对目标企业进行操控的实质不变。尤其是通过协议的方式,掌控其牌照经营业务的本质不变。有些情况下,控制方不直接签订这些协议或者不完全由其自身与目标企业签订这些协议,而是通过控制方可以掌控的其他一个或者多个企业签订这些协议。

目前VIE的方式主要存在于几类情况:

1、境外投资人,通过设置外商投资企业,以外商投资企业与目标公司签订协议,通过协议控制目标公司。

2、境外投资者,直接与国内民营企业签订协议,通过协议控制民营企业。

3、一些内资持有者,意图在国外上市,期望把其所有的国内企业权益转移到其国外上市公司体系内。于是进行法律设计,使国内企业权益通过“协议控制”的方式转移出去。

二、“协议控制”模式合法性分析

在VIE案例中,虽然名称上、协议具体内容上会有不同,但基本上一个体系内的协议会把整个企业的核心权益控制在受控方。由于设计上的考虑,单个协议本身不会存在无效。每个单个协议,都是符合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的。

我国《外商投资指导产业目录》规定了禁止及限制外资准入的产业,如传媒出版行业、电信行业、武器制造等军工行业、邮政业、金融服务业等等。即便是境内企业在经营这些行业的时候,也通常需要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VIE的产生主要基于外资试图进入国家禁止及限制外资进入的行业。

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合同法》第五十二条也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VIE模式的法理基础在于“契约自由”原则。当控制方通过协议方式对目标实体进行控制的时候,这些协议是控制方掌控目标公司的一个基础。而这些协议的签订,本身是尊重契约自由。然而,契约自由是有限制的,契约自由不能触及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强制性规定,本身就是违反所在国家的社会公共利益,故而,我国法律也将这两条规定为无效。违反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这是我国合同法对契约自由设置的三条红线。

然而,VIE模式是否越过了这三条红线?

自新浪通过VIE方式在海外成功上市之后,以VIE的方式,控制目标企业的实例从企业主体范围到产业领域都不断扩大。VIE的合法性与否的探讨,是从支

付宝VIE事件开始的。2011年6月21日,央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申请第三方支付业务,需要国务院审批。经股权转让后,支付宝的母公司是浙江阿里巴巴,浙江阿里巴巴是内资企业,其被阿里巴巴集团以VIE的模式控制,目的是为了通过这样的协议设计,使得支付宝申请第三方支付业务获批。浙江阿里巴巴以其与阿里巴巴集团的VIE协议违法为由,终止了与阿里巴巴集团的VIE协议,使得支付宝完全以内资企业的身份顺利拿到了第三方支付许可证。签订VIE协议,目的是为了获取国家有可能限制或禁止的经营牌照的审批。由于第三方支付业务并不属于绝对禁止外商投资企业进入的行业,其批准与否在于国务院。而此时,阿里巴巴VIE已经存在了。

那么对VIE的合法性与否分析就要分做两种情况。其

一、VIE所涉及经营是完全禁止外资进入的。其

二、VIE所涉及经营牌照存在着批准的不确定性或者相关业务是对外资进入没有明确规定的。

在第一种情况下,企业设计VIE的目的是规避我国外资法禁止性规定的,也是不符合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的。此时,VIE体系下的协议,也必然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协议按照我国民法通则及合同法规定,当然也属于无效。

在第二种情况下,相关经营牌照只是限制外商投资企业进入的,不禁止外商投资企业申请,只是外商投资企业申请需要审批。出于审批结果的不确定性,外商投资企业通过VIE的形式,将相关业务剥离出单独进行审批。或者我国法律及政策对相关业务的外资进入没有明确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设立VIE模式,避免经营风险。这两种情况下,VIE合同目的没有违法,合同也没有违背我国社会的公共利益(甚至实践表明社会公共利益反而经过这些经营方式获得很大的提升)和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此时,这些协议必然是有效的,终止VIE模式下得协议的行为,也是违反合同约定的。

《商务部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第九条规定:“对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从交易的实质内容和实际影响来判断并购交易是否属于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外国投资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实质规避并购安全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代持、信托、多层次再投资、租赁、贷款、协议控制、境外交易等方式。”VIE虽然规避了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两种形式,但从其实质内容上来看仍旧属于并购行为。故而,商务部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决定》将其列入安全审查的范围。在安全审查之前,VIE并不能够被确定

为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安全,VIE模式又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不能判定VIE的模式就是非法目的。照此观之,笼统的说VIE模式是非法的不可取。

三、总结

VIE本身是股权控制之外的一种企业控制方式,是境外投资者通过系列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企业的一种途径。VIE可以说是是实质并购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并购方式,其不存在违法性。然在,对于这种方式为达成的目的的判断,则可以确定VIE模式下协议的合法与否。如果VIE模式下签订的各种协议,目的是违反我国禁止外资进入行业的规定或者结果会对我国国家安全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危害,则这些协议是具有非法目的的,可以认为无效。

下载企业并购控制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并购控制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并购工作总结[精选]

    市某委企业并购工作情况汇报﹝2012-04-7﹞省经信委:按照今年省经信委的工作部署,我委不断强化企业并购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加强调度,全面掌握并购企业工作动态进展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有......

    企业并购方案(大全)

    企业并购 兼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出于减少竞争对手、降低重置成本、产生规模效应等动机,为达到完全控制对方的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进行产权交易和资产重组的方法。 根据兼并的......

    企业境外并购事项前期报告制度

    【法规分类号】233101200505 【标题】企业境外并购事项前期报告制度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 【颁布日期】2005.05.01 【实施日期】2005.05.01......

    试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中南财经法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试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考 生 姓 名 XXXXXXXXXXXXXX 专 业 XXXXXXXXXXXXXX 准 考 证 号XXXXXXXXXXX......

    企业有哪些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有哪些内部控制制度 一、完善企业内控环境严格授权批准制度 治理结构面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层间应形权责配、激励与约束、权利制衡关系各项管理落实处管理部门设置面......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

    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极大了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会。如何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

    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探讨5篇范文

    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探讨 秦燕飞、白扬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第七工程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使得科学管理对......

    企业费用报销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费用报销内部控制制度 为加强公司对费用的管理和控制,使日常开支的各种费用纳入即定轨道,使各项开支合理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费用预算制度 1.董事长根据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