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7幼儿园教育笔记
教育笔记―也谈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当我们还是学生时,几乎每节课都听到老师讲,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观察者、参与者、指导者。听多了自然觉得很腻,心想:“不就是这几句话吗?有必要这样天天讲吗?真够烦的。”而现在一回想起来就再也不敢有那种念头了。因为在幼教实践工作中教师要真正做到这一步实在很难。在我国的幼儿园里到底有多少真正落实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恐怕没有人敢做出一个肯定的回答。
记得我还在读书时,一位新西兰的幼教博士在我们学校做学术交流时提到了我国幼儿园一些奇怪现象。她说在她参观的我国的每所幼儿园里看到的都是全班几十个小朋友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并且一碰见她都会停下来一起说:“客人老师好!”当时着实把她吓了一跳,因为在新西兰的幼儿园里是从来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然而,这种现象对于我们幼教工作者自身来说实在是一点也不足为奇,因为我们可以心领神会不加思索就能想出答案:这一切都是老师事先安排好的。这种现象其实就牵涉到一个教育观念问题,即在幼儿的学习中学习的主体归谁的问题。
其实,我们每位幼儿教师心里都很明白,幼儿才是自身学习的主体。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教育会因为“这个原因,那个原因”而将这句话歪曲变形了。教师总担心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以要尽可能拉着幼儿朝一个方向走。比如,在我们的环境布置当中,以往都是教师包办,而现在为了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就提出环境是幼儿的,所以幼儿必须要参与创设、布置环境。但是一旦真正深入幼儿园去了解,人们就会发现,这一切似乎只是一个幌子。因为这个环境只是在课室的某一个角落或墙面粘上几幅幼儿绘画作品,或粘贴或陈列一些幼儿手工作品就完事了,何况这些作品几乎全是教师特意统一组织幼儿一起绘画、制作而成并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这样的幼儿参与,你可以想象其意义会有多大。当然,在这个问题上责任恐怕不能全推在教师身上,因为,教师也有她的苦衷:一来幼儿园要进行环境布置的评比,“幼儿搞出来的布置能有多大希望拿个好名次呢,我们不能不担心呀!”二来教师们对幼儿的能力了然于胸,担心让幼儿发挥其主体性时会将事情越搞越越乱、越帮越忙,为了省点事,还不如自己多动点手算了!于是每次美其名曰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活动就这样由教师越俎代疱而“大功告成”了。在布置环境中我们教师是如此“照顾”地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又是怎样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的呢?据我所知,我们大多数幼儿园是整个平行班级根据时节和有关的课程指导丛书来统一制定计划和教学的具体内容,这些目标和内容应该也就算是社会对幼儿的教育要求了。但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各异的,兴趣、需要相符,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就懒得去花那么多精力,干脆就一切照计划行事,不管幼儿是什么反应。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是孩子们学得辛苦,老师们都得辛苦,真正只怕是没有什么效果。这就只能归纳为一点,教师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硬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而孩子们一不感兴趣就不会有好奇心与积极性来学习与探索,就算老师再逼也不会有什么意义,因为这样做违背了我们幼教的宗旨与实际意义。然而,我国的幼教往往就是犯了这个错。我国的孩子在想像力、操作探索与创造力方面比别国的孩子差,其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真正落实幼儿的主体呢?作为一个刚刚涉入幼教的新手,我还没有资格来谈论,只有在以后的工作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不断的摸索、探究,争取早日真正走出传统教育的模式,一步一步去实践文章开头的那句话。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笔记
文章标题:幼儿园教育笔记-红裙子飘起来
上午体煅时间,我带小朋友一起做“老狼几点钟”的游戏,淳淳扮老狼,其他小朋友自由做其他小动物。游戏开始后,老狼说完“天黑了”,其他小动物便纷纷往回跑。老狼转身拼命追呀追。小羽就在淳淳前面跑,她今天穿的红色连衣群特别显眼。[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文
秘114网帮您找文章]
淳淳马上注意到了红裙子的主人,决定追小羽。淳淳离小羽越来越近,他伸手一抓,抓到了小羽的裙子,小羽也跑得快,只听见“哧啦”一声,连衣裙腰部裂了一条缝。淳淳忙松手,也许是游戏追跑中幼儿声音太大,小羽没有听见,也没发现。她继续跑着,淳淳一吐舌头,犹豫了一下,就去追其他小朋友了。我看到这一节,只摇摇头,忍着没说什么。
游戏结束,小朋友排好队。站在小羽后面的洁洁突然叫了起来:“你的裙子破了一个洞。”“你骗人,我的裙子是新买的,早晨还是好的呢。”“不信,你问老师。”大家的眼睛都看着我,我点了点头,有安慰小羽说:“别急,老师有办法让它变好。”她忍住了眼泪。
淳淳低着头,不敢看老师和小朋友,更不敢看小羽。中午,我趁小朋友午睡,把裙子补好了,淳淳翻来翻去怎么睡也睡不着。起床后,小羽拿起裙子一看,叫了起来:“我的裙子好了!”其他小朋友也围过来看。“怎么好的?”小朋友都奇怪地问。淳淳也忍不住了,他挤到小羽身边说:“老师缝好的,对不起,早晨是我把你的裙子弄破。”他的声音越来越轻,而脸越来越红。
下午户外活动时,我又带小朋友到操场上做游戏。大家跑呀跑,追呀追,小羽的红裙子又飘了起来,象只红蝴蝶,真好看。
《幼儿园教育笔记-红裙子飘起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幼儿园教育笔记-红裙子飘起来。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笔记
九月反思
转眼间,新学期开学一个月了,这一个月中,我对自己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反思,重点针对常规建设进行了反思。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升入大班后,我们班常规成为重要的关注点。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是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我进一步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常规不是以幼儿的个性,快乐为代价的。我们班个别小朋友生性好动,比较活泼,我们三个步调一致,共同合作,着重抓常规,例如:饮食习惯的培养,户外活动早操的练习,以及及时的安全教育,使幼儿逐渐增强集体意识,学会互相帮助,关心集体,我们又多了几位热爱班级的小朋友。
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自我服务的愿望和要求日趋激烈,我们在抓住孩子这一心理特征,开展“小班长轮换制”,让小班长看走线,点人数。。。抓住这些细小的机会,培养自理能力,而且促进孩子自律,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了整个班风班貌的提高。
本月还有一些不足:在户外活动与教育活动的结合上,需要继续努力。课堂游戏的丰富性上需要继续探索,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会尝试将篮球游戏引进课堂。
国际班
Cindy
第四篇:幼儿园教育笔记
“惩罚”也是对孩子的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大班后,孩子们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观点也发生了变化。孩子们每天有说不完的话,教室里时不时看到这个在跑,那个在闹,老师的话只能起到三分钟的震慑作用,三分钟之后的混乱可想而知。其实,我们也应该让他们知道做错事情是要经受一定惩罚的,以此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一些必须要遵守的规则。叛逆期的经典表现就是所谓的“反着干”,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敢说、能说了。我们在欣慰他们有主见的同时也不得不头疼他们个人情感的毫无限制的释放。所以,我们制定一定的规则和纪律,还要采取一定的“奖惩制度”。
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我们针对不同的孩子选择的教育方法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比如:班里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对于这种孩子我们就需要循循善诱,而不是厉声呵斥。而有些孩子就是班里的强者,什么都不在乎,在尝试过种种的说服教育之后,他仍然会表现出一种盛气凌人的霸气,对于这种孩子,我们就只能通过惩罚来挫挫他们的锐气了。当然,我们所谓的惩罚并不等同于体罚,本着爱孩子的心理。比如:组织活动时不专心,喜欢交头接耳,我们会走到他旁边轻轻的摸摸头以示提醒;上课不专心,不听讲,而且还捣乱课堂秩序,我们就只能将肇事者喊到前面,脱离开让他喋喋不休的小环境,进入比较安静的环境中专注的接受教育等等。
看着孩子们从中班升到大班并且一天天的进步着,我们真的很欣慰。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每一位父母和老师要做的重点工作,宠爱、溺爱不要发生在孩子们身上,让我们的爱变得更加理智。
第五篇:幼儿园教育笔记
“镜子”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和同事在一起,话题无非就是孩子,我们经常会讨论孩子的各种行为,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的言行举止以及孩子所接触的环境背景都淋淋尽致的展现在他们身上。比如说:父母平时轻言轻语,孩子说话也会比较柔和。父母平时很粗暴,孩子在对待同伴时也是如此。但我们却总是忽视了一点:老师也是孩子的镜子,老师的言行也是在孩子模仿学习的范围。
最近,我总是感觉班上的孩子很吵,不管是吃饭,上课,还是进入午睡室睡觉,感觉孩子们就像小鸟似的,总是叽叽喳喳的吵个不停,我也开展一次谈话活动,和幼儿谈话,给孩子们讲一些道理,说我们什么时候应该安静,什么时候可以尽情的说,尽情的玩耍说闹,但几乎不取任何作用。感觉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开始静下心来,开始审问自己,这是怎么了?自己不是学习幼儿心理的吗?怎么会连小孩子最基本的问题也找不出原因。在有一天中午开餐的时候,我们给孩子发完餐后开始交接今天小朋友的情况,那时候孩子也是在静悄悄的吃饭,我们老师之间开始交流起来,但还没有等我们说完,孩子们在桌子旁就闹成了一团。每个人都在讲话,甚至开始有小朋友告状,说谁把饭打倒了,谁用饭来扔我,谁把碗里的菜扔到地上去了等。我们只有停下交接工作,开始去安抚幼儿,引导幼儿安静吃饭,但最后却是闹哄哄的收场。
我想也许是因为平时的自己太过于粗心,没有注意很多的细节问题所导致。因为孩子们很吵的时候,我总是想用自己的声音压住孩子的声音,孩子做错事时,我也是很大声的去给孩子去处理问题,分析这个孩子那里错了,那个孩子那里错了,但没有静下心来和孩子们轻言轻语的对话,更没有单独的去安抚谁的心声。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每天少言少语,轻声的给小朋友说话。去关注孩子们的言行,遇到问题时我开始找针对性的私下里找孩子聊天,问小朋友心里的想法和引导孩子去自我评论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不好?特别是在进餐时间,我开始静悄悄的去提醒小朋友别出声,认真吃东西,并加上了很多安静的手势。而我们交接工作也是在小朋友吃完饭后。让小朋友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认真的进餐。几天下来,班上的小朋友摩擦少了,班上常规也好了很多。我想,这也许就是因为老师的行为影响了孩子吧。因为自己平时的言行太过于大大咧咧,粗糙,感觉心里总是静不下来,所以导致幼儿也和老师一样。老师的言行影响了孩子,所以,孩子不仅是家长的镜子,也是老师的镜子。
老师,你打我了
今天下午我在拖地的时候,一个家长气冲冲的把孩子带到我面前说:老师,我孩子的脸是怎么回事?还有两道指甲壳那么大的伤口,已经干巴了。我当时一头雾水,问孩子怎么了?孩子在哪里断断续续的说:是因为我午睡的时候,鑫鑫在床上用脚蹬我,老师你过来了,鑫鑫立刻装睡着,而你就以为是我,就打我的。当时我听到这个事情就蒙了,我打孩子?怎么可能?如果一个人打孩子会没有深刻的印象,或是把打了之后留了伤口而没有及时的处理,没能给家长道歉解释,这怎么符合常理?我给家长解释说:他们两个是睡的同一张床,一人睡一头,睡房里谁都睡着了,就只有他们那张床上发出嘻嘻轰轰乱动的声音,还有两个小朋友在小声的吵闹争辩!我走过去时,看鑫鑫是睡好的,只有他还在那里乱动,还满脸的生气和不快。我就让他睡下去,手也为之顺便拍了一下他。因为孩子一口认定是我打的,家长也为之气愤,说孩子在大家眼里都觉得很乖的,我们送孩子到学校来不是给你们打的,我小儿子已经不小心破相了,你们要是把我这个孩子也破相了怎么办?我开始给家长说的情况?当时的我不道歉,说我没有打孩子,这个事情就这样僵持着,不管我怎么解释家长也不听。嚷嚷着要去学校投诉我,而我班的另一个老师就在那里使劲的给家长道歉,家长才气冲冲的把孩子拉走。
在孩子午睡时,因为我一直没有把这个事情我放在心上,没有去在意,没想到下午放学时家长却把孩子拉过来,说是我打的。对于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的我,自己也很慌张,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和家长交谈,解决这个事情。因为这个事情家长气不过,第二天还是执意的去园长办公室举报投诉我?当时的我简直就是因为孩子的一句“老师打我的”而百口莫辩。而对于孩子记忆混淆,不精确。年幼儿童记忆不精确表现在记忆不完整、相互混淆、歪曲事实和易受暗示等方面。幼儿当时和小朋友起冲突的事件没有太多的记忆,对老师拍了他一下,让他睡觉的事情却深刻记得,混淆了当时的事情。
对于这件事情,我也反思了很久。对这件事情而反思了几点:
1、对孩子的关注程度不够。如果当时能及时的问清两个幼儿发生事情的原因经过,并仔细观察孩子,就会及时处理好这次事件。
2、对孩子的心里、情绪的安抚不够。因为是孩子发生互相用脚蹬对方,老师没有静下来好好的问清原因,而用最直接的“睡好”来解决此事情,没有及时分清是非,让孩子心里不好受,情绪受挫。对老师的解决方式不满,心里有委屈。
3、对家长的沟通不当,解决方式出现问题。因为家长看到孩子有伤口,愤怒的火焰燃烧正烈,老师面对此事不够冷静。没有找到事情发生的源头,只是一味的告知家长不是老师打的。没有静下来安抚家长,分析此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此事的源头。
老师喜欢我
幼儿园一同事的堂弟正好是在我们班就读,有一天,无意之中和他谈起了这个小朋友,给我说孩子在家里的一些趣事以及如何的搞笑调皮,说着说着,同事就给我讲:“有一天,他弟弟很高兴,很自豪的给他伯父说:伯父,我们老师说的他喜欢我呢,他最喜欢我了,老师还抱我的。”并且满脸的炫耀和幸福感。
我想,是啊,老师的一句表扬的话,一个简单的拥抱,一句很直白的“我喜欢你,你真棒!”给了孩子多大的鼓励和快乐。让孩子觉得很骄傲。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与孩子成为朋友,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关注他的成长与变化,孩子在老师的关注下,会情不自禁的给自我贴上一个标签:我是好孩子,我很聪明,我很棒······ 这样,他就会努力的去学会更多的“本领”,努力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认真的听取老师的意见,做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