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评课及反思(一)
评课及反思
(一)活动名称:《小鸡捉虫》小班上期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按数取物,数点配对的游戏中复习5以内的数数。
2、在情境中操作,体验活动的乐趣。
评课及反思:
1、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来看,教师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维度来制定目标,目标中重点较能反映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也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设计。
2、从选材的内容来看,教师所选择的课程内容出自二期课改小班上期《学习活动》中,课程内容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鸡捉虫的情景游戏也较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
3、从教学过程来看,第一环节教师以音乐儿歌的情境导入,引出了鸡宝宝跟着妈妈去草地上玩的话题。第二环节帮鸡妈妈捉小虫,教师着重帮助幼儿复习了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的技能,即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进行按数取物的练习。第三环节教师设计了小鸡捉虫的游戏,让幼儿进行5以内的数点配对,最后教师又设计了一个小鸡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在游戏中复习数点对应。整个课程的设计上主线较为清晰,只是在节奏的把握上不太合理,使得课程的重难点不能凸显,详略的编排上还可以再调整,另外考虑到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学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来看,教师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白板多媒体教学,使得整个活动充满童趣和乐趣,幼儿的注意力比较能够集中,在操作环节上教师还准备了充分的材料供幼儿选择,满足了幼儿对于材料的需要。
5、从师幼互动来看,教师和幼儿间的互动不太多,可能由于是新小班的缘故,还有部分的幼儿始终游离在外,不能集中注意力,也有个别几名幼儿表现比较突出,会在教室里随意得走动,影响到了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在控班和班级管理上还略显不足。
6、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的幼儿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但由于教师没有很好地分配教学时间,使得教学过程后半段略显乏味,整个过程有些拖沓。
第二篇:评课一
《口语交际——我长大了想做………》评课稿
单老师整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整堂课下来如行云流水,其中有两点值得我学习。
一、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说。
单老师先问:同学们,你们长大了都想干什么呀?学生争着发言。教师小结,这就是你们的“理想”。一个人有了自己的理想,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前进的目标。
接着单老师放录音。请同学们听听,录音中小朋友谈他(她)的理想。一边听,一边想,待会儿评评他(她)说的怎么样?行吗?(播放录音:我想当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能把我们带入知识的王国。是教师,把一批批学生送入大学。没有教师,就没有千千万万为祖国做贡献的人。教师是社会上最有用的人。)
然后单老师组织评议。评议要点,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学生互评,单教师小结:这位同学说清楚了他(她)的理想,也让我们听明白了他(她)选择当教师的理由。
最后单老师让每个同学在座位上自己先说说。(练说自己的理想及理由)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也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说。注意把话说清楚,还要听明白对方的话,也可以给对方做点评。
单老师设计听录音目的是创设一种情境,提供一个范例,增加课堂趣味性,引导孩子们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形式、内容,学会倾听;自己先说,然后互说,目的是给学生思维、练说的时间,学习表达,从而学会表达。
二、“仰望星空”
还得“脚踏实地”
语文教学既有工具性,又具人文性。单老师这一环节特意预设的,因为每个人小时候都心比天宽,志向远大, 可我觉得,作为孩子人生的启蒙导师,有责任也应该向他们渗透这样的意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教学实录:生:我想当医生。
生:我想当一位语文老师。
师:够明确的,连任教什么学科都定下了。别的小朋友呢?
生:我想当科学家。
生:我也想当科学家。
好几个学生齐:我也是。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当科学家,真了不起!那你想从事哪方面的研究呢?
生:我想当个发明家,发明一些新型的机器帮农民伯伯种田。生:我想像达尔文一样,当生物学家。探索大自然中生物的奥秘。生:我想当研究火箭发射的科学家。去探索太空的奥秘,看看到底外星人长得怎么样(全班学生开心地笑)
师:孩子们,老师特崇拜和尊敬一个人,那就是我的爸爸,他是个农民,种了一辈子的地,他能把地里的庄稼种的棒棒的,家里的猪养的肥肥的,他把我和我的弟弟都送进了大学,我的弟弟还出国留学了(孩子们发出一片惊叹声),所以,一个人不管将来从事怎样的工作,但只要他能认真去做,都是对国家有贡献的,这就叫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们,记住,任何职业都是令人尊敬并要为之奋斗的。
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你们自己的理想。老师也想告诉你们,我小时候的理想。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是老师!老师通过认真努力学习,现在已经实现了这个理想。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进,希望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能梦想成真!
“百言不如一行。”单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心里的特征,悄悄以老师及其身边人为榜样,让生明白职业无贵贱之分,明白了要认真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使本课的难点迎刃而解。其实,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完全是可以引领的。但愿孩子们能在潜意识中意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壮丽而光辉的星空固然令人神往,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仰望星空”还得“脚踏实地”。
第三篇:评课反思
初中数学课徐丽华(一次函数)评课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她的教学特点如下:
1、教学设计好,教学流程清楚,环节紧凑、流畅,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知识梳理清晰,既有对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案的使用吸收,又有个人的创新、独到之处,注重了基本数学方法的培养与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从待定系数法到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让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领悟复习要求,从整体上处理教材复习内容,从系统上把握复习要求,整个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己探索提升的过程,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学定位非常准。一是从教学设计上看,仅课前热身环节的7个小题,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九个考点的五个考点、七个不同的考查形式,复习了待定系数法,运用了数形结合思想,有效的唤醒了学生的记忆;二是通过例题的教学,进一步夯实了双基,明确了各知识点的能力要求,熟练了通性通法,再加上各例解决后的总结,让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了提升;三是每个例题后的拓展补充题,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运用、对常用解题方法的深刻理解,而且更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大家都知道上好复习课,选题是关键。一节课下来我们可以感受到,徐老师这节课的题选的非常的好,特别是从例2的的第三小问的补充,由学生交流讨论后给出的三种解决方法都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都落在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3、徐老师虽是年青教师,但上课不慌不忙,教态自然,表现非常老成;上课语言语调好,板书清楚有条理,个人基本功非常扎实;上课能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虽说上这节复习课时间紧,复习内容和知识点多,但她上课舍得把时间给学生去板演作图过敏、去交流思考思路、去讲解解决问题过程;她不仅自己板书示范,还让学生板书解题过程,徐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老师只引导点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知识,使学生完全成为课堂主人,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说明她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这节课也让我们感受到徐老师鲜明的教学风格,每一道题呈现出来之后都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最后教师点评,她及时简单中肯定的评价,给予了学生莫大的鼓励,较好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也是复习课应该达到的目标。我的两点思考:
1、本节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回顾、归纳、运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与几何意义,体会b,k对一次函数图像的影响,体会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并能在具体的问题中运用解决问题。同时,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起到了把旧的知识、遗忘的知识重新建立起来,把没有掌握的知识补上来,使新的意义确立和巩固,从而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更加深化新学的知识内容,达到经过多次反复,逐步提高认识的层次。特别是让学生议、说、画、写,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改变了复习课变成习题课、复习课成了题目评讲课的现状,值得借鉴。
2、本节课是一次函数的第一节复习课,应以教材知识梳理、考点知识回顾为主,以基本题开型和基本方法熟练为抓手,徐老师这节课已对一次函数常见9个考点的六个考点进行了复习,内容丰富,稍感不足的是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一次函数与不等式这一重要考点用力不够,是否可以把横向综合性比较强、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例2放在下节课,再在本节复习重点“三个一次”上纵向再深入点、多花点时间呢?
初三数学课司瑞红(复习课)评课
临近中考,如何高效组织课堂复习是所有初三数学教师最为关心的话题,以题讲题,无限制拨高复习的要求,重复机械的题海式训练在新课改的今天已经不可取了。如何进行中考针对性复习,如何采用一种教师与学生均可接受的最佳方式上课?这次的教研活动,两位老师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
以往复习往往是教师唱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按照自己的构思来上课,在课堂上常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炒冷饭”现象严重,学生被动的接受,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习过程,复习效果不理想。这次两位老师都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知识的系统复习
利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填充回忆,梳理复习内容;还将复习的内容编成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点,执教者对于这部分练习的选取,题目相对简单,但覆盖面比较广,并且都由学生自行完成。相比很多教师练习是自己成为主角,强调再强调,细枝末节不厌其烦,惟恐学生再错,教师唇干舌燥,特别是中考复习阶段各科讲评较多,老重复同一模式,学生厌烦、困顿,效果甚微。从课堂的反应来看,执教者完全把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效果更好。
2、精心设计练习题
精心设计练习题,注意内容的层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把握好“会”、“熟”、“活”三个阶段,最后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特别是曾老师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练习,还注重思维的训练,对于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3、课堂气氛活跃 两位老师的课堂中都体现了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得轻松,整节课学生真正“动” 起来,思维真正“活”了起来。
4、注意与中考的联系
两位老师都注意了与中考真题练习起来,形成“中考练兵场”,提前让学生接触中考题型,不仅能让学生熟悉中考的一些类型和难度,还能消除学生(特别是中下生)对中考的恐惧心理,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此外,本人认为,到了初三,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对于一些较难的地方,应该适当的提提,复习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选做题,以防止一些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这只是本人的一点挫见,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初中数学课评课记录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 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 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 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 设各种情境,为学生 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 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 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 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 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 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 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 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 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 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 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 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五、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 配 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 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以上是我听数学课的几点心得体会,因为各科的教学理念都是相 通的,我以后要把通过听课学习到的优秀经验,用到自己的信息技术 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 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的教学中来,从而切实 感受到了数学课的魅力!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 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课评课记录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付老师的艺术引导:针对例题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除了能用代入法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消元之外,你还能找到其他方法对其消元吗?”,从而起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给学生观察与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寻找自己想解决的问题。
二、在探究中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享受数学的乐趣。
新课改革中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作恰如其分的点拨,并未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创设自由、和谐地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付老师在讲解消元法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完成加减消元法的讲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的引导也提醒我们在教学中怎样去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付老师的这节课,注重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正确处理好了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关系,也就是说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在时间安排上恰到好处,什么时间合作学习?必须在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时。合作学习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广泛的空间,这样对问题的理解才能深入、到位。
总之,听了付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触,感触最深的就是觉得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初中数学课评课记录
张慧 数学 《有理数的加减混和运算》 评课过程:
1、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2、各位领导及教师点评
(1)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好了,难点突破自然
(2)本节课难点在于正确进行计算,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
(3)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4)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谈一下,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
(5)整节课关注学生,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
(6)与小学时比较,学生的精力集中了,跟着教师思路走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
(7)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有了保证。
3、针对点评中提出的困惑讨论
小学数学组苗圆圆评课记录反思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2. 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 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点评:
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第四篇:体育评课参考一
(体育评课参考一)优点:所表现的特点:游戏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游戏新颖,富有时代气息 合理地使用音乐伴奏,提高游戏的效果。游戏手段和其他教法紧密结合,组成一个综合性的教法系统加以运用。
不足:
1、在游戏法的运用方式上过去单一
2、教会学生技术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体育评课参考二)
一、优点
1、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符合了学生的生理特性,从上到下,循序渐进。
2、教学内容丰富,联系体育知识,拓展恰当。体现了“更远、更高、更强”体育运动精神。
3、富有节奏性的音乐歌曲伴随动作来放在最后压轴放松,做到了体育课不再是简单的蹦蹦跳跳的机械课,而是富有趣味的轻松快乐的课堂。
二、不足之处:
1、课堂上细节讲解不够。对学生的讲解不够及时和有效,应该关注学生的每一次动作,及时纠正学生不良动作。
2、对学生的带动性不够。整个课堂的气氛不是很活跃,学生的兴奋度还不高,上课有点放不开。
(音乐评课参考一:)
优点:
1、这节活动中选材很好,活动的设计注重有效整合,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形象性、趣味性,2、本节课活动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很好,她们的情感交流、互动较为自然。
不足:
要“对症下药”,不能“生搬硬套”。创造性地教,让学生创造性地学。每节活动都要留下两个环节让学生们去创新,形式也会更丰富和灵活,将音乐教育与多种教育相融合。
(音乐评课参考二)
优点:
一、教师熟悉音乐教材,创造性地编排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
二、教学中,老师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注意挖掘教材的旋律美、节奏美。使学生在扮演角色中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
三、教师演唱动情,生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不足:
1、歌曲大歌片应放大一点。
2、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性。如:教学歌曲的唱法还可以再形式多样些,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唱歌曲难点,老师要引导学生划拍读准歌词节奏,要读得清晰、准确。
信息技术评课参考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为课堂服务
如用电子控制软件传发资料,资源共享。
二、环节清晰,有动有静
各个环节的设计都是衔接的,并且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三、注重小组合作,注重分层次教学
及很好的情景导入。不足:
如果能够多给学生一些时间,然后在最后学生展示环节进行精彩的展示和评价,一节课也是 可以上的很出彩的。
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多进行一些点评。效果会更好。
(美术评课参考一)
优点:教者课前做了几顶不同的道具,为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打下了基础。本课教学流程设计紧凑合理,教者上课情绪高涨,语言简要,板书内容清晰得当,授课中运用了媒体的播放,启发式提问和讲解,巧妙的制作,精美作品的展示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法,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得有所乐。
不足:欣赏分析的时间长了,学生练习的时间短了。教学前半部分的“作品欣赏”那一块可以再精简一下,多腾出一点时间给学生动手练习会更好。
第五篇:猜一猜评课稿
猜一猜评课稿
我校刘老师在这次县级公开课中上的一节“数学广角”《猜一猜》让我耳目一新,刘老师的新课程,新理念,构建了一个开放、充满生机的课堂体系。在这个开放理念的指导下,这节课的“猜一猜”与学生生活中的盲目瞎猜完全区分开来了,她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的领域。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数学中的推理,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能用较为准确、完整的语言表达简单推理的思维过程;探究掌握简单推理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刘老师在设计中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把一个个推理事件巧妙地安排在有趣的游戏中,将“猜一猜”活动置于模拟情境中,以游戏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能力,在发展中感受推理的乐趣。
一、激发兴趣的课前游戏。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推理,因此课前给学生打点基础,埋点伏笔是非常必要的。课前刘老师安排的是一个“猜刘老师喜欢什么运动“的小游戏。在小游戏中有意识渗透“可能性”和“条件”,让学生初步区分生活中盲目地“瞎猜”与有条件的“推理”。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刘老师总结了几个词如:“根据条件”,“不能确定”,“估计”,“可能”。“条件”,“一定”这样在这个游戏中,刘老师完全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可能性”这个知识点渗透了。
二、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创设。
在整个推理的过程中,刘老师创设了一个“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在新朋友“小精灵”的带领下,学生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老师设计的游戏环节中,在推理“含有两个条件的事件”中,有“猜花”、“猜去动物园的路”、“猜门票的颜色”三个小游戏。通过这些小游戏,学生在课前游戏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可能性”,也能根据条件进行合理的猜想和推理,也明白了当事情的发生只有两种可能的时候,不是其中一种情况就是另一种情况。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也初步获得了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于是,在推理“含有三个条件”的事件时,孩子们能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进行推理。
三、良好的听说习惯的训练。
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本节课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在情境中体验合理推想,借助“不是……就是……”,用准确而完整的语言表达推想的思维过程。在第一个游戏中,刘老师先让孩子尝试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一个孩子说的基础上,让另一个孩子说,再让多个孩子说,当他们说得不够完整,刘老师再引导用“不是……就是……”来表达。学生在第一个游戏听说的训练下,已经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在后面的几个情境中,孩子们都能大胆举手发言,流畅地说出整个推理的过程。
除了让孩子学会说,刘老师还努力培养学生会倾听、会思考的好习惯。这节课中,刘老师注重了训练学生之间互相倾听、生与师之间互相倾听,在倾听中逐步完善自我。
四、面向全体的探究合作。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动作形象性的特点,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便于在次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时,刘老师把机会给了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根据提示确定各个小动物分别住哪间房。在相互交流中,学生学会了交往、思考、自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