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健全完善选贤任能的用人机制
近年来,特别是中共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下发以来,区委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抓住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这个重点,围绕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大力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面,就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个简要的汇报。
一、主要改革措施
第一,认真宣传贯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区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并制定下发了《贯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原则和基本目标,对健全和完善我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能上能下、监督制度,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我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保证。
第二,积极试行公开选拔制度。区委制定的《贯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推行公开选拔制度,逐步提高公开选拔的领导干部在新提拔同级干部中的比例。2001年,全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10名副处级领导干部、7名科级领导干部。2002年,又先后面向社会招考了6名科级干部。公开选拔干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潮。
第三,大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制定了《西林区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施办法》。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在区直机关和街镇中层干部中普遍实行竞争上岗。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程序,区直和街镇机构改革中,共有1037名科级干部通过竞争上岗,有669名干部被分流精简。
第四,强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区委制定了《关于对区管领导干部职务实行动态管理的试行意见》。规定,对考核不合格,多数群众不信任,确属不称职的领导干部,予以降职或免职。对于考核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数达到三分之一的,改任非领导职务,经考核确属不称职的,免去现任职务。在撤县设区干部过渡和街镇、区直机关改革中,因民主测评不称职票数达到三分之
一、综合考核确定为不称职而改任非领导职务的20人,因不胜任现职被降职的8人,免职的10人。
第五,大力推进干部交流和轮岗。认真贯彻《党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条例》,相应制定了干部交流调动的有关规定,完善干部交流工作中的配套改革,严明干部交流纪律。同时,严格实行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度,对选任制干部,根据《党章》和有关法律规定,严格执行任期规定。委任制党政领导职务的任期,街镇为3年,区直部门为5年,可以连任,但在同一职位连任分别不得超过6年和10年。中层干部任同一职务满5年的必须轮岗。1999年以来,结合班子调整,共交流区管干部126人次,任同一职位满10年的区管干部全部作了交流性调整。在机构改革中,中层干部普遍实行了轮岗。原区编办主任,任职时间超过10年,去年调整到区法制办任职。
第六,全面实行任前公示制度和试用期制度。制定了《区管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党政领导干部拟提拔任职的,一律实行任前公示,同时对公示的内容、方法、程序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公示后的干部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试用时间为一年。近年来,对提拔的86名处级领导干部,全部实行了公示和试用。前不久,我们刚对10名公开选拔任职试用期满的干部,进行了考核,社会反响比较好。实行公示制和试用期制度,将干部监督的关口前移,强化了干部的自律意识。
第七,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任职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区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对街乡镇场区党政正职实行任期目标管理的试行意见》,建立了实绩考核指标体系,把干部的使用与实绩考核紧密地结合起来。各单位相应制定了干部目标考核责任制,细化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领导干部的考核标准,提高了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真正使实绩考核结果成为调整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第八,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制定了《关于对区管领导干部实行诫勉的试行意见》,先后建立了领导干部大事报告制度、收入申报、离任职经济审计等制度,强化了干部的监督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重点加强了对各单位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对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思想作风的监督,选拔任用干部的监督和廉洁从政的监督。
实践证明,上述改革措施的实施,保证了群众的有效参与,扩大了干部工中的民主程度,优化了干部工作机制,提高了干部选任质量,强化了干部工作监督,促进了干部思想作风的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形势的发展,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许多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一是公开选拔干部的力度不大。面向社会招考的范围不广,仅限于西林区范围内,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比例较小。
二是干部下的渠道不畅,标准比较简单。因民主测评的票数、年龄、学历因素下的多,因不胜任或不适应者“下”得少。
三是干部考察方法不新,形式比较单一。从考察内容上看,主观评价多,客观反映少。从考察时间上看,平时考察少,定期性考察多。从考察方法上看,传统的测评、座谈多,而个别走访考察、微服私访考察、追溯考察、统计比较考察采用得不够。
四是重使用轻管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现行干部选拔任用在公开化、民主化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特别近年来相应实行的民主推荐、任前公示制度,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干部监督管理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如诫勉制度、谈话制度,但具体到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方面如何管理,抓落实比较少,或抓得不到位。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这既明确了坚持选贤任能、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也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必须用好的制度和作风选人。
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必须坚持用好的制度选人,其根本出路在于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度建设带有长期性、全局性、根本性和稳定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概括起来就是要“建立一个机制”,即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完善两个体系”,即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宏观管理体系和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努力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有效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形成一套制度”,即形成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分类管理、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创造一个环境”,即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合理配置。其中,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是核心的内容。结合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第一,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各种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改革,要坚定地有步骤地进行。这些改革的总方向,都是为了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发扬和保证人民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尤其要坚持这一方向。在干部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贯彻和体现。把扩大民主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不仅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是避免和减少用人失误、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治本之策。
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改进干部的选拔方式、决策方式和任用方式。要注重干部选拔前的民主推荐工作。民主推荐是选拔干部的首要环节,是基本前提和基础,民主推荐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选人用人的视野、范围和效果。在民主推荐工作中,要高度重视群众推荐,尊重群众推荐的结果,防止和纠正偏重组织推荐和领导推荐,忽视群众推荐的倾向,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党委讨论干部要逐步实行无记名票决制,扩大决策的范围,增强决策的民主性。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进一步规范群众反映、受理、调查、处理的程序和方法,使公示制真正成为干部群众参与和监督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有效形式。
第二,进一步完善干部考察制度和方法,提高考察工作的质量。干部考察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近年来,由于考察失真失实导致选人用人失误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与考察方法简单,考察范围狭小,考察人员素质不高等有直接的关系。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干部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扩大,活动方式日趋多样,干部违规行为的隐蔽性增加,加大了干部考察工作的难度。要进一步扩大群众参的范围,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和差额考察制度,让群众特别是知情群众充分反映意见,对考察对象进行比较和鉴别。改进实绩考察方法,抓紧制定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力求实绩考察客观准确,防止实绩不实和虚报浮夸。充分发挥组织部干部监督部门的作用,认真落实组织、纪检、信访等执纪执法部门联系会制度,强化干部的日常考察和管理。
第三,建立和完善制约机制,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近几年,干部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制度不健全,尤其对“一把手”的监督乏力,是造成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为此,要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实行全过程监督。要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凡是群众反映的内容具体、情节严重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要严肃查处违反干部人事制度法规的行为,建立并完善推荐、考察、决定责任制和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主体的责任内容,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责任不明确,出现用人失察失误无人负责、难以追究的问题。
第四,建立健全竞争和更新机制,促进干部奋发工作,能上能下。干部能上不能下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上”和“下”两个方面着手。在“上”的方面,要引入竞争择优机制,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在推进“下”的方面,要下决心建立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明确规定干部连续任职及担任同一职级领导职务不能超过最高年限,任职期满后,除提拔、交流的以外,可以连任的办理连任手续,符合退休条件的应当退休,既不能连任又不到退休年龄的,改任非领导职务或离职分流。要对新提拔的委任制干部实行试用期制度。抓紧建立领导干部的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研究制定不称职干部的具体认定标准,加大调整不称职干部的力度,对经组织考核确系不称职的干部,应采取免职、降职、待岗、改任非领导职务等多种办法予以调整。
四、三点建议
第一,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改革的精神,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第二,加强横向交流。组织经常性的研讨会,对如何解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第三,加强制度化建设。武汉市作为全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城市,有许多好的作法和成功的经验,应该形成全面、系统的制度。
最后,衷心感谢市委组织部各位领导来我区指导工作,并恳请各位领导对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提要求,我们将以宣传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创新,努力提高干部人事工作水平。
第二篇: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健全完善选贤任能的用人机制
近年来,特别是中共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下发以来,区委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抓住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这个重点,围绕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大力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面,就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个简要的汇报。
一、主要改革措施
第一,认真宣传贯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区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并制定下发了《贯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原则和基本目标,对健全和完善我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能上能下、监督制度,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我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保证。
第二,积极试行公开选拔制度。区委制定的《贯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推行公开选拔制度,逐步提高公开选拔的领导干部在新提拔同级干部中的比例。2001年,全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10名副处级领导干部、7名科级领导干部。2002年,又先后面向社会招考了6名科级干部。公开选拔干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潮。
第三,大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制定了《西林区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施办法》。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在区直机关和街镇中层干部中普遍实行竞争上岗。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程序,区直和街镇机构改革中,共有1037名科级干部通过竞争上岗,有669名干部被分流精简。
第四,强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区委制定了《关于对区管领导干部职务实行动态管理的试行意见》。规定,对考核不合格,多数群众不信任,确属不称职的领导干部,予以降职或免职。对于考核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数达到三分之一的,改任非领导职务,经考核确属不称职的,免去现任职务。在撤县设区干部过渡和街镇、区直机关改革中,因民主测评不称职票数达到三分之
一、综合考核确定为不称职而改任非领导职务的20人,因不胜任现职被降职的8人,免职的10人。
第五,大力推进干部交流和轮岗。认真贯彻《党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条例》,相应制定了干部交流调动的有关规定,完善干部交流工作中的配套改革,严明干部交流纪律。同时,严格实行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度,对选任制干部,根据《党章》和有关法律规定,严格执行任期规定。委任制党政领导职务的任期,街镇为3年,区直部门为5年,可以连任,但在同一职位连任分别不得超过6年和10年。中层干部任同一职务满5年的必须轮岗。1999年以来,结合班子调整,共交流区管干部126人次,任同一职位满10年的区管干部全部作了交流性调整。在机构改革中,中层干部普遍实行了轮岗。原区编办主任,任职时间超过10年,去年调整到区法制办任职。
第六,全面实行任前公示制度和试用期制度。制定了《区管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党政领导干部拟提拔任职的,一律实行任前公示,同时对公示的内容、方法、程序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公示后的干部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试用时间为一年。近年来,对提拔的86名处级领导干部,全部实行了公示和试用。前不久,我们刚对10名公开选拔任职试用期满的干部,进行了考核,社会反响比较好。实行公示制和试用期制度,将干部监督的关口前移,强化了干部的自律意识。
第七,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任职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区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对街乡镇场区党政正职实行任期目标管理的试行意见》,建立了实绩考核指标体系,把干部的使用与实绩考核紧密地结合起来。各单位相应制定了干部目标考核责任制,细化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领导干部的考核标准,提高了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真正使实绩考核结果成为调整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第八,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制定了《关于对区管领导干部实行诫勉的试行意见》,先后建立了领导干部大事报告制度、收入申报、离任职经济审计等制度,强化了干部的监督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重点加强了对各单位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对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思想作风的监督,选拔任用干部的监督和廉洁从政的监督。
实践证明,上述改革措施的实施,保证了群众的有效参与,扩大了干部工中的民主程度,优化了干部工作机制,提高了干部选任质量,强化了干部工作监督,促进了干部思想作风的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形势的发展,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许多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一是公开选拔干部的力度不大。面向社会招考的范围不广,仅限于西林区范围内,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比例较校
二是干部下的渠道不畅,标准比较简单。因民主测评的票数、年龄、学历因素下的多,因不胜任或不适应者“下”得少。
三是干部考察方法不新,形式比较单一。从考察内容上看,主观评价多,客观反映少。从考察时间上看,平时考察少,定期性考察多。从考察方法上看,传统的测评、座谈多,而个别走访考察、微服私访考察、追溯考察、统计比较考察采用得不够。
四是重使用轻管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现行干部选拔任用在公开化、民主化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特别近年来相应实行的民主推荐、任前公示制度,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干部监督管理也制定
了一系列的制度,如诫勉制度、谈话制度,但具体到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方面如何管理,抓落实比较少,或抓得不到位。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这既明确了坚持选贤任能、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也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必须用好的制度和作风选人。
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必须坚持用好的制度选人,其根本出路在于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度建设带有长期性、全局性、根本性和稳定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概括起来就是要“建立一个机制”,即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完善两个体系”,即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宏观管理体系和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努力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有效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现象;“形成一套制度”,即形成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分类管理、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创造一个环境”,即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合理配置。其中,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是核心的内容。结合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第一,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各种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改革,要坚定地有步骤地进行。这些改革的总方向,都是为了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发扬和保证人民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尤其要坚持这一方向。在干部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贯彻和体现。把扩大民主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不仅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是避免和减少用人失误、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现象的治本之策。
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改进干部的选拔方式、决策方式和任用方式。要注重干部选拔前的民主推荐工作。民主推荐是选拔干部的首要环节,是基本前提和基础,民主推荐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选人用人的视野、范围和效果。在民主推荐工作中,要高度重视群众推荐,尊重群众推荐的结果,防止和纠正偏重组织推荐和领导推荐,忽视群众推荐的倾向,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党委讨论干部要逐步实行无记名票决制,扩大决策的范围,增强决策的民主性。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进一步规范群众反映、受理、调查、处理的程序和方法,使公示制真正成为干部群众参与和监督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有效形式。
第二,进一步完善干部考察制度和方法,提高考察工作的质量。干部考察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近年来,由于考察失真失实导致选人用人失误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与考察方法简单,考察范围狭小,考察人员素质不高等有直接的关系。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干部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扩大,活动方式日趋多样,干部违规行为的隐蔽性增加,加大了干部考察工作的难度。要进一步扩大群众参的范围,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和差额考察制度,让群众特别是知情群众充分反映意见,对考察对象进行比较和鉴别。改进实绩考察方法,抓紧制定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力求实绩考察客观准确,防止实绩不实和虚报浮夸。充分发挥组织部干部监督部门的作用,认真落实组织、纪检、信访等执纪执法部门联系会制度,强化干部的日常考察和管理。
第三,建立和完善制约机制,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近几年,干部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制度不健全,尤其对“一把手”的监督乏力,是造成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现象的重要原因。为此,要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实行全过程监督。要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凡是群众反映的内容具体、情节严重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要严肃查处违反干部人事制度法规的行为,建立并完善推荐、考察、决定责任制和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主体的责任内容,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责任不明确,出现用人失察失误无人负责、难以追究的问题。
第四,建立健全竞争和更新机制,促进干部奋发工作,能上能下。干部能上不能下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上”和“下”两个方面着手。在“上”的方面,要引入竞争择优机制,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在推进“下”的方面,要下决心建立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明确规定干部连续任职及担任同一职级领导职务不能超过最高年限,任职期满后,除提拔、交流的以外,可以连任的办理连任手续,符合退休条件的应当退休,既不能连任又不到退休年龄的,改任非领导职务或离职分流。要对新提拔的委任制干部实行试用期制度。抓紧建立领导干部的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研究制定不称职干部的具体认定标准,加大调整不称职干部的力度,对经组织考核确系不称职的干部,应采取免职、降职、待岗、改任非领导职务等多种办法予以调整。
四、三点建议
第一,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改革的精神,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第二,加强横向交流。组织经常性的研讨会,对如何解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第三篇: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健全完善选贤任能的用人机制
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健全完善选贤任能的用人机制近年来,特别是中共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下发以来,区委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抓住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
革这个重点,围绕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大力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面,就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个简要的汇报。
一、主要改革措施第一,认真宣传贯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区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并制定下发了《贯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原则和基本目标,对健全和完善我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能上能下、监督制度,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我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保证。第二,积极试行公开选拔制度。区委制定的《贯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推行公开选拔制度,逐步提高公开选拔的领导干部在新提拔同级干部中的比例。2001年,全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10名副处级领导干部、7名科级领导干部。2002年,又先后面向社会招考了6名科级干部。公开选拔干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潮。第三,大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制定了《西林区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施办法》。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在区直机关和街镇中层干部中普遍实行竞争上岗。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程序,区直和街镇机构改革中,共有1037名科级干部通过竞争上岗,有669名干部被分流精简。第四,强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区委制定了《关于对区管领导干部职务实行动态管理的试行意见》。规定,对考核不合格,多数群众不信任,确属不称职的领导干部,予以降职或免职。对于考核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数达到三分之一的,改任非领导职务,经考核确属不称职的,免去现任职务。在撤县设区干部过渡和街镇、区直机关改革中,因民主测评不称职票数达到三分之
一、综合考核确定为不称职而改任非领导职务的20人,因不胜任现职被降职的8人,免职的10人。第五,大力推进干部交流和轮岗。认真贯彻《党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条例》,相应制定了干部交流调动的有关规定,完善干部交流工作中的配套改革,严明干部交流纪律。同时,严格实行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度,对选任制干部,根据《党章》和有关法律规定,严格执行任期规定。委任制党政领导职务的任期,街镇为3年,区直部门为5年,可以连任,但在同一职位连任分别不得超过6年和10年。中层干部任同一职务满5年的必须轮岗。1999年以来,结合班子调整,共交流区管干部126人次,任同一职位满10年的区管干部全部作了交流性调整。在机构改革中,中层干部普遍实行了轮岗。原区编办主任,任职时间超过10年,去年调整到区法制办任职。第六,全面实行任前公示制度和试用期制度。制定了《区管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党政领导干部拟提拔任职的,一律实行任前公示,同时对公示的内容、方法、程序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公示后的干部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试用时间为一年。近年来,对提拔的86名处级领导干部,全部实行了公示和试用。前不久,我们刚对10名公开选拔任职试用期满的干部,进行了考核,社会反响比较好。实行公示制和试用期制度,将干部监督的关口前移,强化了干部的自律意识。第七,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任职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区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对街乡镇场区党政正职实行任期目标管理的试行意见》,建立了实绩考核指标体系,把干部的使用与实绩考核紧密地结合起来。各单位相应制定了干部目标考核责任制,细化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领导干部的考核标准,提高了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真正使实绩考核结果成为调整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第八,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制定了《关于对区管领导干部实行诫勉的试行意见》,先后建立了领导干部大事报告制度、收入申报、离任职经济审计等制度,强化了干部的监督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重点加强了对各单位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对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思想作风的监督,选拔任用干部的监督和廉洁从政的监督。实践证明,上述改革措施的实施,保证了群众的有效参与,扩大了干部工[1][2][3]下一页
第四篇: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
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
固本强基创平安
若羌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浩
(2009年6月)
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固本强基创平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及中央政法委、综治委《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的具体体现,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前题保障。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如何有效化解层出不穷的矛盾纠纷,这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严峻考验。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内重大活动多、敏感节点多这一形势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持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则是提升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重要抓手,固本强基创平安的必要条件。
一、健全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警预测机制1
当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纠纷高发的凸显期,对此,要坚持从源头预防矛盾,加快完善预警预测机制。一是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及时分析研究矛盾纠纷是否存在普遍性的苗头,做到萌芽状态处置和提前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措施,进行有效预防。二是高度重视信息反映的内幕性和倾向性苗头,及时归类,逐一研究,制定应急预防措施,把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防止在未萌阶段。三是严把源头,在出台各类政策时,务必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打基础、利长远,科学论证,邀请相关人员和代表共同探讨,研究确定,切实做到没有兼顾各方面利益易发生矛盾的政策不出台,得不到大多数群众支持的政策不出台,与民争利的政策不出台,配套措施跟不上的政策不出台,防止因政策措施制定草率而引发群众上访。
二、健全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机制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访网络,坚持自下而上的定期排查制度,村(居)实行周排查制度,乡镇(综治办、司法所为牵头部门)和部门实行月排查制度,县级以上适时督导排查化解情况制度,有效预防和减少“三访”势头,针对排查出的矛盾隐患,及时进行梳理、汇总、上报,切实做到小问题及时解决不出村(社区),大问题限时解决不出乡镇(部门),重大问题切块划线,建立台账,逐案登记交办,限期解决不
出县,对交办的信访问题,由县级以上信访部门跟踪督办。
三、健全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按照“事要解决”、“案结事了”的原则,针对交办的问题要迅速制定调处解决工作方案,严格落实责任制。信访事项涉及的单位,采取主要领导亲自组织督查督办,亲自解决具体问题;针对重大信访问题,实行“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包调查、包处理、包稳定”的三包责任制,做到反映问题不化解,工作班子不散,工作精力不减,一包到位,一抓到底,限时化解,对一些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和影响较大的重复信访问题,由信访部门及时牵头召开协调会议,按照“一事一议”和“一人一策”的方法,共同研究处理解决。同时,既要坚持落实好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制度,又要根据信访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不断创新机制,提升信访工作水平,推动信访工作新发展。要充分发挥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系会议的综合协调指导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综合施治的工作机制,改变信访部门单打独斗、孤军作战的局面,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综合调解优势,发挥包案工作组和联席会议的职能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政治、行政、法律等手段,采取咨询、教育、协调、调解、听证等办法,及时、有效地处理信访问题,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长效机制,实施网上信访、信访“绿色工程”和“无障碍信访工程”,畅通信访渠道。加强与域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减少和化解涉界涉矿矛盾纠纷,消除对立增进了解和双赢互促。
四、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应急处置机制
按照统一领导、协调负责、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应急处置预案,明确职责,细化分工,不断加强演练,完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真正做到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善于准确判定信访初期的性质和其走向,注意研究在社会转型特定时期的典型案例,对问题长期不能解决、涉及利益群体较广、时限性较紧、处理不好可能会激化或“民转刑”的案件,要组织相关力量全力做好初期调处化解工作;对大规模集体上访,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配合基层党政组织掌控、疏导,及时现场引导,有效控制事态升级,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注意证据收取,依法妥善处置。跟踪督办落实情况,坚决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反弹。还应高度关注可能被敌对势力煽动和利用,而升级为打砸抢焼及暴力对抗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行径,对此应予果断打击,避免造成现实危害
五、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责任追究机制
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教育与惩处相结合,明确职责,落
实责任。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由于工作责任不清、措施落实不到位,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不力,导致矛盾激化升级,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或重大恶性事件的,严格按照有关中央纪委《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要求,坚决予以党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实行责任倒查,逐级逐一追究责任,坚决遏制越级访和各类非正常上访事件的发生。
总之,要通过健全和完善的信访工作机制,着力推动由对办信接访情况的简单反映向综合分析并提供决策建议上转移;由对信访事项的转办交办向督导检查并促进问题解决上转移;由被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向预测、防范并及时协调化解上转移,充分发挥信访工作服务人民、维护稳定、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健全选人用人机制-1
健全选人用人机制
让“老好人”靠边站
一项在线调查显示,61.1%的人确认自己身边的“老好人”非常多或比较多,89.3%的人表示在评优或选举时支持过“老好人”,60.6%的人认为“老好人”更容易成功。
所谓“老好人”,《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脾气随和,不愿得罪人,缺乏原则性的人”。“老好人”的典型代表,也许就是东汉末年的司马徽了。此公才干出众,尤善识人,只是喜欢装糊涂,无论别人和他谈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好”,因而被称为“好好先生”。笔者以为,企业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识别“老好人”与“老实人”的区别,为“老好人”大开绿灯势必会误导我们的选人用人机制,从而形成一种不良风气,小则影响单位发展,大则贻害一方。
一、“老好人”的危害性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老好人”,从表面看,他们或许只是脾气随和不会有什么大的危害,甚至因为见人就说好,见事就说对,因此,给人一种谦逊的印象。但实质,一旦这些人在主要工作岗位继续充当“老好人”,就会放弃原则,因为他们看重的是人缘、谋求的是关系、追求的是私利,用单位和集体的利益来换取个人的“外部良好形象”,因此,这种人对工作和单位事业产生严重的损害,一旦让其执行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他们可能会任意变通;面对大是大非,他们会选择明哲保身;面对歪风邪气,他们往往听之任之甚至随波逐流;面对需要“得罪人”的改革创新工作,他们更可能选择退避三舍。其主要危害体现在:一是凡事和稀泥,实际问题难以解决;二是让真正坚持原则的人吃亏,没人愿意承担创新风险;三是让整个社会风气变味,法律制度颓废,礼治秩序荡然无存。
正因为如此,“老好人”自古以来一直为正义者所不齿。我们的老夫子的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曾语气激愤地指出:“乡愿,德之贼也。”何谓乡愿?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好人”。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对“老好人”现象更是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抨击,指出这种现象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腐蚀剂”,“革命队伍中不应该保留它的地位”。
二、“老好人”广泛存在的原因分析
可以说,从古到今,“老好人”都是受到批判的。但为什么“老好人”如今仍然广泛存在?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支持“老好人”?个中原因,有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一是“老好人”处事圆滑、不讲原则、到处和稀泥,从不冒风险,工作中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在大家的印象中,也就容易与“老实人”划等号。
二是“老好人”善于将自己功利的目标掩饰起来,他们只栽花,不栽刺,遇到矛盾绕道走,是非面前不开口,谁也不得罪,人际关系虽然庸俗却也亲密和谐。因为人都会趋利避害,“老好人”让人觉得没有威胁,容易被人接纳自然在情理之中。
三是现在的体制某种程度上逼着人们去当“老好人”。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由于那些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人往往会给人一种“锋芒太盛”印象,经常会受到排挤与打压,久而久之,大家觉得不如做个“老好人”,吃力又讨好何乐而不为。
三、如何杜绝“老好人”现象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解决“老好人”大行其道的问题,个人以为可考虑从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入手,通过建立评价制度和量化考核机制,注重现实绩效考核,少以感觉论事,使那些原则性强、敢抓善管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具体来讲:
(一)建立完善科学的层次清晰的责任体系,严格责任追究,有功有绩必奖,失职渎职必究必罚。以我队为例,近两年,队上在严格控制人员定编的前提下,实行一人多岗、一兼多能,制定了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将日常出勤、卫生、工作完成情况等量化打分,与年底绩效工资、评先表彰挂钩,从而杜绝了“干 3 好干坏一个样”、“出工不出力”、“揽功逶过”现象。大家在工作中抢前争先,积极主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搞好民主测评和“人才测评”。在选拔用人时应大胆采用科学手段进行“人才测评”,通过测评可以较准确地了解一个人的各方面情况,从而能比较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现在,有些单位和部门组织人们对干部的民主测评比较简单、粗糙,人们只划几个勾勾就完事,因此,这样的民主测评往往是走形式,无法真正监督干部。近两年,我队在机关工作人员的“民主测评”上大做文章,收效显著。每年年终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实行自我总结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日常考核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具体来讲,普通员工的考核由职工群众、部门负责人、队党委等三方说了算;部门负责人的考核由职工群众、部门员工、队党委等三方说了算。通过对考核方设立不同的权重,考核后及时将结果反馈到考核对象,使考核工作既科学合理、又让考核对象服气,不仅有利于个人成长,而且有利于单位长远发展。
(三)选拔“德才兼优”的人才。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在选人时应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其实“德才兼备”是一个低标准,一个人稍有“德才”都能说“德才兼备”;而“德才兼优”是一个高标准。为此,我们选拔干部,尤其是选拔主要领导干部,要把那些能力突出、品性优良的干部选拔上来,应当按照“德才 4 兼优”的原则选拔干部。当然,选拔任用主要领导干部要有专门程序,一定要事前制定严格的考察程序、测评程序、决策程序和监督程序。
“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老好人”得利只会影响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影响企业、社会的健康发展。只要我们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科学评价干部业绩体系,让“人情关系靠边站,实干业绩摆桌面”,大胆选拔任用敢于认真负责、改革创新的领导干部,狠刹官僚、形式和好人主义,那么我们的周围一定会少一些“老好人”,多一些“老实人”、“实干人”,我们的事业将会充满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