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年度总结工作四忌
年度总结工作“四忌”
眼下,正值年终岁末之际,一年一度的“工作总结”又开始粉墨登场了。于是各单位各部门拿出“浑身解术”,欲图通过“秀才”们的浓墨重彩,总结一年来所干的工作,这本属正常,无可厚非。但笔者认为,“年终总结”切勿脱离实际,光唱高调,光拣好听的说,必须有一说
一、有二说二,客观地汇报,总的来说,这“年终总结”一定要杜绝“四忌”。
一忌夸夸其谈。这一年来干了哪些工作,上级部门知晓,老百姓的心里有数,自己也应如实汇报。干得好,群体心里有杆秤,自然能秤出其分量;干得好,领导眼里有盏灯,自然会给出其评价。总之,总结经验教训、概括功过得失一定要“言之有据,适可而止”,切不要夸大政绩,欺上瞒下。
二忌避重就轻。一些部门、单位在年终总结时往往“好大喜功”,对成绩大肆渲染,小事说成大事,芝麻说成了西瓜,摆功臣,述苦劳,好事说了一大堆,好话说了一大箩。而在总结过失和不足时,总是轻描淡写,几句话一带而过,有的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片面地多讲客观,而少讲主观。因此“年终总结”应多讲工作中的不足和存在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前车之辄后车之鉴 ”,避免相同的错误再次重犯。
三忌长篇大作。一些部门单位在“年终总结”时认为,“工作是否有水平,全在总结行不行”。总结写得好,说明工作干得多、干得好,有“水平”,否则相反。于是一些单位的“年终总结”中废话、大话、瞎话和“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充斥于总结中,令人有华而不实的感觉。同
时内容空洞,东拼西凑的总结还严重地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助长了不正之风的滋生。
四忌交差应付。不少人把总结工作当成差事,以为总结交完了就万事大吉了,明年的总结等明年再说。其实,他们有明显的误解。写总结主要来说不是为了给领导或上级“交卸差使”,而是给自己或本部门“留下财富”。因此,笔者认为年度总结自己应该存留一份,并年年存档。平时多读读自己的总结,甚至可以把往年的总结拿出来进行对比阅读,这样你会发现你自己的总结有多么宝贵!
综上所述,写“年终总结”应实事求是,少讲空话,注重效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四忌”
班主任的工作总结是班主任工作实践的反思。写好班主任工作总结,对于教师积累育人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成效具有重要意义。要写出有价值的工作总结,班主任要注意“四忌”。1.言之无“据”,内容空泛这是班主任工作总结常犯的毛病。这种总结只是纯粹地罗列一些观点,对班主任工作只作笼统抽象的评价,通篇泛泛而谈,缺乏对基本事实和典型事例的综合,所言难以令人信服。因此,班主任除了平时注重积累外,还应在总结之前,向班干部、学生、任课教师、政教处了解详细情况,全面收集班主任工作情况的相关素材,使班主任工作总结建立在对班级管理和教育实践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2.言之无“理”,罗列材料这种总结,通篇看似事例具体、内容充实,实际上只是材料的堆砌,并未从中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或者概括出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体会,更谈不上悟出育人的道理,所言难以给人启示。要避免这种弊病,需要班主任切实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材料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与综合,从而把握班主任工作的本质和规律。3.言之无“数”,主旨模糊班主任对总结应写什么、怎样写胸中无数,所写的要么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缺少深入的思考;要么是面面俱到,缺乏核心思想、重点和特色,所言令人茫然。这种情况主要是班主任业务素质不高所致。为此,班主任在努力提高教育理论素养的同时,还应加强班主任业务学习,包括学习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的业务知识,学习优秀班主任做好工作总结的经验等,并注意结合自身实践,提高总结的“含金量”。4.言之无“诚”,回避问题这类总结只谈成绩,不谈问题,要谈也是避重就轻,一笔带过。这类班主任,或是认为写总结不过是例行公事,没有放在心上;或是担心如实写出问题有损自己声誉、担心留下把柄,总结所言缺乏求真务实的诚意。对此,班主任首先应端正态度,提高认识。班主任应意识到工作总结是反思过去工作,谋求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和良机;反思、剖析工作中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班主任工作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应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实事求是地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
第三篇:求职打电话“四忌”
(1)忌张冠李戴。求职应事先认真看清楚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如招聘的时间、地点、职位、所需资历等,不要草率行事,抱着碰运气的想法。如某单位招聘空调工程师,需大专学历,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者。谁料,广告一出,便有水电安装专业、给排水专业人士打来求职电话;更有甚者,搞经济管理的人士也打来电话谋求该职,还有许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来电话应聘这一职位。
(2)忌用语不当.打电话求职一定要有礼貌、谦逊,忌不文明用语以及自高自大、口齿不清、拖拖拉拉。如一求职者打来电话,介绍完自己后,便反问招聘单位,“我的条件怎样?还不错吧?”打求职电话,应先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如:“我叫**,从报纸上得知贵公司招聘的信息,我想应聘此职位”等。不要一开口就问:“你这里是什么公司?”“你们公司在什么地方?”“薪水多少?是否包吃住?”如此会给用人单位留下极差印象。
(3)忌不懂掌握时间。不要在用人单位即将下班时打电话,非上班时间就更不要打电话。另外,一次通话时间不能太长,因为应聘者不止你一人。
(4)忌先挂断电话。应聘者要等接电话者道过再见或挂断后,才再挂断电话;不要自己一讲完,就单方面挂断电话.
用人单位都强调应聘者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求职电话从侧面反应出求职者的素质.所以毕业生一定要注意打求职电话的方式和方法,以免在求职的第一回合就不淘汰出局。
第四篇:毕业生面试四忌
1.忌临阵怯场。
或许你成绩名列年级前三名,或许你的综合评估已为你争取到了留京名额,但如果对自己毫无信心的话,势必会影响自己在面试时的临场发挥。因此,面试前你不妨试试下面的小伎俩:
面试前一天,与朋友彩排一下,准备好经常提及的问题的答案,让朋友提提意见。
面试前一小时,浏览一下自己的简历,特别是所获奖励等项。
面试前半小时,深呼吸,提醒自己以前再大的坎儿也闯过来了,今后找工作会经历更多的面试。
面试前五分钟,试着背一下唐诗三百首,或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放松一下情绪,以便投入紧张的战斗。
2.忌与众相同。
“能介绍一下自己吗?”是面试时常问的问题,切记不要把自己的简历复述一遍。你甚至可以讲一个自己的故事,让对方了解你的性格、脾性。面试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速。要想让考官满意,你可以模仿他们的语速。
3.忌“口直心快”。
如果每次考官刚说完问题,你就迫不及待的去回答,会显得不够稳重。当然了,如果每个问题都要想了又想,又显得过分谨慎,畏首畏尾。正确的做法是:大多数问题一经提出,你可以立即回答,边回答边考虑如何收尾。其他比较棘手或意想不到的问题,你可以采取下列对策:
把对方提出的问题用陈述的语气自己讲一遍。如对方问‘你有时会不会感到与他人合作很困难啊?‘你可以这样回答:“在学校的各种社会活动和小组课题中,我从没有听到别人说跟我合作很困难。如果有的话,我想那是因为有时我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太投入了。”
确认对方的问题,“您指的是„„吗?”
4.忌无视规则。
面试是程式化很强的活动,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如:衣着得体;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肢体语言要恰到好处;不要老是盯着考官;面试后写感谢信或询问录取情况以表示你很重视这份工作。无视规则,就会输掉比赛。
第五篇:调查研究“四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强调要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力戒搞形式、走过场。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形势严峻复杂,任务异常繁重,亟须深入调查研究,科学精准施策。调查研究需要注意“四忌”:
一忌思想懒惰,走不出机关大院。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缺乏“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事业心;有的贪图舒适、安于现状,缺乏应有的朝气和锐气,以致工作死气沉沉。凡此种种,都能从不重视调查研究上找到“病根”。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单位职能和岗位职责,开动脑筋,迈开双腿,深入基层一线,思考创新举措,推动工作落实。
二忌作风漂浮,脚上沾不得泥土。从某种意义上说,调查研究过程就是一个向基层、向实践、向人民群众“取经”的过程,既然是“取经”,就必须虔诚、虚心,看人民高于自己,学人民改造自己。从现实情况看,有的领导干部喜欢“老爷式调研”,有高高在上之意,无躬身谦卑之心,不像来“取经”,像是来“宣旨”;有的满足于听听汇报、看看展室,不愿意深入一村一户、一岗一站,脚上沾不得泥土,身上带不得灰尘;有的搞“选择性调研”,习惯被安排、被引导,走“经典路线”,看“亮点工程”,回避矛盾、绕开问题。要深入抗击疫情和生产生活一线,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亲身感受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中的矛盾、推进复工复产复课中的困难,获得最真实的感性认识,掌握最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最终取得“真经”。
三忌感情疏远,听不到真实声音。毛泽东同志说过:“群众不讲真话,不怪群众,只怪自己。”有的领导干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得不牢,淡化宗旨意识,不走群众路线;有的调研谈话摸不清群众心理,不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不会说群众的语言,自我表白,自说自话。调查研究也是一项群众工作,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一定要端正指导思想,既要“身”到,更要“心”到,准确掌握调研对象的思想脉搏,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用真心真情摸到真实情况。
四忌脱离实际,不注重解决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现实问题去搞所谓调研,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自欺欺人的“花拳绣腿”。从现实情况看,这种“虚假调研”仍未杜绝。有的为完成指标任务而调研,而对调研的质量效果则不管不问;有的调研结束就万事大吉,要么没有形成调研报告,要么不向党组织专题汇报,要么把调研成果束之高阁,调查研究成了“一锤子买卖”。必须在调研工作中牢固确立问题导向,紧密结合职责使命设置调研课题,明确任务要求。注重调研成果运用,真正发挥好调研在科学决策、完善政策、精准施策中的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