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巴州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体会
学习巴州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点 滴 体 会
中国共产党巴州区第三次党代会,制定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和总纲领,确定了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的目标,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巴州的发展战略,对全区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贯彻落实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必须牢固树立“五种理念”,努力推动全区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实施发展战略提供坚强保证。
一、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必须牢固树立“思想建党”的理念,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建设,为全面实施发展战略凝聚党心民心、提供思想保证。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组织工作的首要位置,持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和区委保持高度一致,在实际行动上与区委保持步调统一,切实凝聚起落实全区发展战略的强大合力。一要用党的理论成果来武装。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理想信念和党性党风教育,特别要把深入学习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开展学习讨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区发展战略上来。二要用严格的学习制度来保证。要严格落实党支部学习制度,坚持“六个一”学习制度和领导干部讲学、述学、评学、考学制度,组织党员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丰富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执教能力。要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多媒体教育资源等有效阵地,抓好党员教师的学习教育,把学校党员教师培养成为实施发展战略的先锋模范和中坚力量。三要用经常性教育培训来实现。要以实施“两大工程、五项培训计划”为重点,全面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培训教师工作。要认真办 1
好各类主体班次,切实抓好党员教师的学习培训。要积极创新教育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实效性。
二、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必须牢固树立“谋事先谋人”的理念,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全面实施发展战略配强领导班子、选拔优秀干部。坚持把解决好“人”的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精诚团结、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教师队伍。一要在创新领导班子建设载体活动上出实招。深入组织开展以“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用人导向好、作风形象好、科学发展实绩好”为目标的“五好”班子创建活动,把学习能力、政治理论素养作为选拔培养干部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党员教师形成崇尚学习、情趣健康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执政能力。二要在优化领导班子内部结构上求突破。要加大对管理干部的培养选配力度,做好优秀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合理使用各年龄阶段干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党组织要做好干部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将靠得住、能力强、作风好的干部安排在关键岗位上,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三要在完善领导班子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要全面落实民主集中制,形成班子民主议事、科学决策的良好氛围。四要在改进识人选人用人方法上“花气力”。要重视并做好学校一线教师的培养选拔工作,积极推荐有工作能力的优秀教师充实到学校领导班子,努力形成来自一线的教师培养选拔链。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提名,加大差额和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五要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上“下硬茬”。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等制度。要加强对“一把手”等关键岗位及重要部门干部的管理,深入开展好机关党员干部、教师主题教育,加大治懒治庸力度,树立党
员干部、教师良好形象。
三、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实施发展战略聚集优秀人才、提供智力支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要求,切实抓好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开创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工作新局面。一要加强人才工作政策宣传。二要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和落实人才工作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指导协调作用,形成党支部统一领导,行政牵头抓总的人才工作新机制。三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要围绕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突破项目,大力引进一批我校发展中急需的人才,建设专业对口、数量充足、结构优化、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四要加强对人才的激励和服务。完善人才工作社会化服务机制,推动人才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组织开展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培育树立优秀人才典型,不断营造尊重各类人才、鼓励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必须牢固树立“保证抓党建”的理念,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全面实施发展战略夯实基层基础、提供组织保证。坚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以深化“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管理年”活动为抓手,认真落实“一定三有”、“双评双议”和“三有一化”要求,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一要扩大党组织履盖面,增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发展壮大党组织,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水平;二是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提高教育培训实效。切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提高发展党员的社会认可度。认真组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引导无职党员积极履职尽责。强化党组织及党员信息库维护和管理。三是加强党组织阵地管理,增强
“六个中心”的功能作用。坚持“建、管、用”并重的原则。四是切实发挥党代表的参政议政、桥梁纽带、示范表率和监督作用。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进一步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引导广大党员树立主体意识,增强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形成有利于党员主体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
五、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必须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全面实施发展战略竭力履职尽责、发挥表率作用。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学习锻炼,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履职水平,促使干部在组织工作中竭力履职尽责,在中心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要组织干部、党员教师深入学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业务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养,使干部在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要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干部立足本职岗位,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要落实目标管理制度,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细化量化,使每个干部做到肩-上有担子、心中有压力。要完善制度,努力形成科学规范、权责一致、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组织工作制度体系。要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促进干部讲团结、讲风格、讲友谊,构建以团结、协作、统一为特征的干部团队精神。要关心干部、党员教师的成长进步,为他们施展才华、服务群众搭建平台。
二0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第二篇:学习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文章标题:学习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心得体会[推荐]
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又快又好建设“和谐新洲”
程明洲
新洲区第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既是一个统揽全局、筹谋发展的报告;又是一个求真务实、着力化解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的报告。这个报告充分体现了区委新一届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又快又好建设和谐新洲的决心
。报告审时度势、开宗明义、决策科学;报告以推进新洲和谐发展为核心,系统规划了未来五年新洲的发展思路,在破解发展难题上有新举措。具体体现在“三个围绕,十大转变”上。
一、围绕一个“快”字,着力解决新洲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区域特色不显著、城镇化进程缓慢等影响快速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几大转变。
和谐新洲的建设,必须是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没有较快速度的发展,就会形成工作的被动和落后;就会错失发展机遇,就会丧失自身的发展优势,也很难较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了加快发展,必须开拓新洲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花大力气解决制约新洲经济快速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新洲区三次党代会报告中,体现了这种精神。在着力解决经济总体实力不强的问题上,提出了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举措;在着力解决区域经济特色不显著的问题上,[本篇文章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网址为-www.xiexiebang.com-未经过xiexiebang.com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提出了特色发展、差异发展的对策;在着力解决城镇化进程缓慢的问题上,提出了构建“城市走廊”、“沿江城镇带”战略等等。呈现了我区未来五年要努力实现的“三大转变”,即转变产业发展重心(农业大区变成工业新区)、转变区域经济经营模式(小而全发展模式转变为特色发展、差异发展模式)和转变城乡发展方式(由城乡分割式的发展转变为以城镇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用以上三大转变,来促进新洲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转变产业发展重心
产业发展重心的转变,指我区要由都市农业大区变成工业新区。未来五年发展重心由农业转变为工业。
1、要改变经济整体实力不强的被动局面,必须提高工业在我区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我区经济实力的现状是:2006年全口径财政收入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6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530元。从总体来说,经济实力很弱,还处于经济发展的爬坡期。人民生活还不富裕,处于发展的奋斗期。经济结构不合理,处于农工倒挂期。
为改变这种局面,报告提出了在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是:到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工业增加值达到120亿以上,年均增长40,占GDP的60以上,初步形成以工业为支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显著增强的发展格局。
我们大家都知道,新洲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产区。在历史上,农业生产是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为主的生产活动。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农业生产产值比较低而且很不稳定。就是现在正在推广的南粳
42、硕丰2号,亩产800公斤,按超出市面上价格的2元/公斤来算,一亩地也只有1600元,再扣去投资费用,农民的净收入也只在每亩千元以下,这个收益还要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才能实现,遇到大灾之年,有可能颗粒无收;但兴办工业就不一样,在产品市场前景比较好的情况下,产品所创造的利润是相当丰厚的,如果按亩产净收益来算,一亩地能创造上千上万甚至上亿元的产值,一个阳逻电厂发电量为120万千瓦/小时,占地面积不到300亩,2005年创利润93亿,每亩地的年产值多少,大家可以自已去算。从总体上来看,农业大区就一个经济总体实力比较弱的大区,要解决新洲经济总体实力不强的问题,就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由农业大区变成工业新区的转变。
2、抢抓机遇,打造“工业新洲”,不仅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经济任务,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任务。
打造“工业新洲”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部六省崛起,湖北省的定位是要充当领头羊的作用。湖北正在着力建设的“1+8”武汉经济圈,(从武汉通往黄石、鄂州、黄冈、孝感、仙桃、潜江、天门、咸宁等8座城市的交通,已变得越来越方便。以武汉为中心、与这8座城市连成网,这就是“武汉经济圈”的骨架。)新洲是武汉的远城区,是武汉发挥辐射作用的重要接力地区,这个接力作用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湖北省“领头羊”作用发挥的程度。现在,湖北正在实施的另一重大战略就是:用10多年时间,把湖北建设成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现代物流中心区”。新洲要抢抓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加快发展农产品工业、现代制造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兴建现代物流中心。如果现在打造“工
业新洲”的工作抓得不实,不仅影响新洲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且影响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所以打造工业新洲,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3、如何实现工业新洲,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制造业放在首位,集约发展钢铁深加工、电力能源、纺织服装、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为此,一是狠抓工业的招高引
进;二是狠抓本土企业发展;三是狠抓街镇工业发展;四是狠抓政策支持。报告中指出:阳逻是新洲工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也是新洲经济发展的龙头。要按照“抓港口、带物流、促工业”的思路,继续举全区之力支持和促进阳逻发展。
此外,报告还高度重视与打造“工业新洲”密切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对我区建筑业和第三产业进行了整体规划。
(二)转变区域经济经营模式
区域经济经营模式的转变,是指我区主要农业产区,要由小而全发展模式转变为特色发展、差异发展模式。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拓展优越,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小而全的发展模式,是自给自足思维指导的产物,小而全的发展模式主要表现是:粮棉油菜茶都产、鸡鸭狗兔羊都养,零打碎敲都搞,品种多产量少。这不是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思维,不利于农业生产的产品经营定向。
“特色发展、差异发展”模式,有利于优化区域总体布局,加快街镇发展。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区农业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特色,如双柳的蔬菜、涨渡湖的水产和水禽养殖、徐古的蘑菇等基本上形成了特色,但区域性的、大板块性的市场经营性的规模特色没有形成,需要进一步开发。培养壮大街镇经济就必须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思路实行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做大做强地方优势产业。
报告指出,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挥特色优势,加快建设蔬菜、食用菌、畜禽、水产和林果等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南部地区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生产,以双柳10万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园为核心,做好上设施、调品种、优质量、强加工文章,逐步向邾城、汪集、李集、阳逻等地延伸;东北部地区大力发展食用菌、林果、桑蚕生产,推动徐古蘑菇长廊,建成知名的“蘑菇之乡”西北部地区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加强畜禽小区环境整治和疫病防治,放大李集、三店、凤凰蛋鸡品牌效应;涨渡湖、武湖和仓埠西湖地区大力发展水产和水禽养殖,切实改善放养结构,积极培育涨渡湖渔业品牌,提高产出效益。
(三)、转变城乡发展方式
由过去那种城乡分离式的发展方式,转变为城乡统筹兼顾的发展方式。一方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以城镇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将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建设生态和谐家园为主题,以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基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导,把发展街镇经济作为重要载体,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围绕培育支柱税源,大力发展街镇工商业;围绕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围绕增强经济实力,积极实施“回归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使街镇经济出现质的飞跃,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加快建设“和谐新洲”,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好农村人口向城市聚居问题,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加强城镇建设管理,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好城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报告认为,城镇化是缩短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必然选择,是工业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要进一步完善城镇规划建设体系,着力构建阳逻—汪集—邾城的城市走廊,相机启动建设沿江城镇带,大力建设小城镇,到2011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0。按照“发展城关镇,做强重点镇,建好特色镇”的城镇建设思路,继续加大力度建设以邾城、阳逻为龙头的重点镇,将邾城建成为商贸活跃、教育发达、居住适宜的武汉卫星城,成为全区政治、文化、科技中心;将阳逻建成为功能完备、产业明晰、交通畅达的现代港口工业和物流服务业新城,成为武汉城市组团的重要部分。将道观河建成充满活力的湖北佛教文化旅游区之一;将辛冲镇建成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鲜明、聚集和辐射能力较强的小城镇。
以上三大转变,是增强我区综合经济实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城乡经济繁荣的重大转变。努力实现以上三大转变,是加快我区快速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当然,加快发展我区经济,还有其它途径和办法,如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等等。
二、围绕一个“好”字,着力解决因产品市场化率不高、环境保护不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影响优质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加强整治的措施。
和谐新洲的建设,必须是高质量的建设。只有速度,没有质量的发展,是一种无效的发展,也是一种不能持续的发展。“好”的发展,就是一种优质、高效、可持续的发展。
为争取“好”的发展,报告提出: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竞争力”的理念,把优化环境作为促进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由以农业生产为重点向以农业经营为重点的工作理念的转移;要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人才,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报告的这些内容,就是为了着力解决影响优质发展的重大问题而提出来的。这些问题主要是产品市场化率不高、环境保护不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等。因此,为了争取“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努力实现三人转变,即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农业生产由产品经营向商品经营、产业经营转变;延伸环境理念,由狭义环境观向现代广义环境观转变;挖掘本区资源优势,由教育强区向人才资源强区转变。
(一)、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农业生产由产品经营向商品经营、产业化经营转变
1、统一认识,增强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紧迫性。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大势所趋。最近几年,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巨大成绩。据2005年底统计,全国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11.4万个,固定资产总额8099亿元,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14261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70.9、91.7和141.7。在2005年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确定今后五年目标是:用5年时间使40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户均增收1800元,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以上,培育驰名商标100个以上。
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山东省取得的成绩最显著。到2005年底,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11268个,其中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8392家,各类产业化组织共带动农户1376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67.1,其中龙头企业通过各种等形式直接带动基地农户869.6万户,带动基地农户增加收入103.6亿元,户均增加收入1192元。
抓好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今后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加快产业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促进农业增效;通过加快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增强农民抗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加快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增加农民就业,繁荣农村经济。今后五年内要实现农民纯收入由4364元到6480元的目标,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必然出路。
2、切实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做强做大现有产业化经营基地。报告指出:要培育和引进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对升阳阳食品、长华公司、福龙超大等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在信贷、用地和自营出口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使其真正成为带动和促进结构调整、市场开拓和农民增收的“龙头”。面向市场培植农产品品牌,扩大本土农产品进入超市的份额。引导发展农村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完善和推广“公司 协会 农户”经营模式,将协会组织建设成为联系农户和公司的桥梁。加快农机化发展,逐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
(二)、延伸环境理念,由狭义环境观向现代广义环境观转变
狭义环境观是将生产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孤立开来,分别对待的环境观。这种环境观指导下的发展是一种顾此失彼的发展。广义的环境观是将生产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治安环境、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放在发展的大环境中来看待,以此为指导的发展观,就能更好地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新洲的发展才是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新洲才能又快又好的发展。因此将我区生态环境[此篇范文为好范文 wenmi114.com作者呕心呖血之作(wenmi114.com)-未经过xiexiebang.com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和人文环境放在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中来看待、来建设,无疑是建设“和谐新洲”的正确决策。报告中指出,新洲农业的持续发展要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必须努力建设和谐生态粗园。要加大北部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大兴植树造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建立健全环境安全应急体系。实施“碧水蓝天”计划,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等基本道德规范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孩童,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创建和谐社区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争创省级文明城区。)深入开展以“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和“以新洲为荣,为新洲争光”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塑造新时期新洲人的良好形象。
维护社会稳定,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报告中强调,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加强城乡综合防范网络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保持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高压态势,确保一方平安,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总之,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竞争力”的理念,把优化环境作为促进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营造良好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信用环境。
(三)、挖掘本区资源优势,由教育强区向人才资源强区转变
多年来,新洲基础教育硕果累累,有“教育之乡、教育强区”之称。但教育强区并不等于是人才资源强区,突出的表现在高中升入重点大学的学子多,学成后回乡创业的少。从整体情况上来看,还是一个人才资源奇缺的地区。新洲的发展亟需提高科技的贡献率,经济的发展需要各类人才的创业和创新。要由教育强区转变为人才资源强区,报告中提出了的几项决策。第一,巩固基础教育成果,进一步扩大优质学校的比例;第二,发展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推进终身教育;第三,加快发展发展科技事业,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人才,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报告还强调:要大力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按照“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原则,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工程,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争用5年时间,使全区大多数农民都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和生产服务者,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以上三个转变,是提高我区发展质量的重要转变,涉及到我区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全局。因此,要实现“好”的发展,必须着力解决产品市场化率不高难题,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由产品经营向商品经营、产业经营转变;、必须着力破解环境保护不优难题,延伸环境理念,由狭义环境观向现代广义环境观转变;必须着力破解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难题,挖掘本区资源优势,由教育强区向人才资源强区转变。
三、围绕一个“谐”字,必须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破解制度改革难题和党风廉政建设难题,实现治党治国策略根本性的转变。
“谐”就是“和谐”之意。和谐社会与国家的富裕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没有根本性的联系。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都可以建设和谐社会。古巴社会为何能够安定和谐?社会主义的古巴,是一个贫穷的国家,由于美国长期封锁和苏东剧变,经济一直十分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很低。但是,古巴是一个社会安定,文明和谐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古巴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与干部廉洁和社会公正是分不开的。“和谐”的基本条件就是社会公平正义。
那么“和谐社会”的定义我们怎么下呢?《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给我们一个统一定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定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六项原则)。是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社会(关系,首次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提)。
从和谐社会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其核心内容。所以,用“又快又好”不能准确描绘新洲发展的目标要求,特别是不能准确阐述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因此,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又快又好”的建设新洲,必须正确处理“又快又好”与“和谐”的关系。发展是基础,是前提。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要抓紧抓实。和谐是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要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围绕“和谐新洲”的建设,正确化解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之间的矛盾,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必须妥善处理热点问题,整体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由小协调向大协调转变,即从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向整个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必须正确破解党风廉政建设难题,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一)、正确化解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的矛盾,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最近,周立群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与伍志文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共同完成“中国和谐社会实现程度综合判断”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报告中,他们认为,当前我国的经济金融、基本生活状况、社会环境、文教卫生的发展与和谐程度之间,存在着严重不平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GDP增长和低生活质量并存,两者的差距呈现扩大化趋势。第二,高GDP增长和低文教卫生发展水平并存。第三,“高经济增长-低社会稳定”并存。
周立群教授与伍志文博士的这份报告,是对全国和谐社会实现程度综合判断。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发展不平衡,矛盾相当突出。
新洲的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矛盾也相当突出。区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新洲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干部、群众的收入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较大;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重生,社会稳定形势不容乐观。由此可见,在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上,新洲与全国的形势一样,即经济发展了,但社会却变得不稳定、不和谐了。
原因何在?根本性的原因还是在指导思想上,即片面理解了“以经济建设为中”的含义,忽视了经济建设以外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然导致以物为本(以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为根本出发点的发展观)的发展思想的漫延。如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因此,要彻底改变这种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局面,必须实现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转变。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这段话里,“坚持以人为本”作为统帅性的东西,“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促进”是目的,最后达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主要内容包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是以人为本的尺度。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是以人为本的保证。依靠人民群众,使最大多数的人成为社会发展成果的支配者与享用者,是以人为本的目的。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基础、尺度、保证和目的实质上就是和谐和发展基础、尺度、保证和目的。(学习时报242期)
如何着力解决矛盾?这个问题在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关于今后五年我们必须做好的工作的第五、第六条,就是这个内容。这里不再重复。(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必须妥善处理热点问题,整体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由小协调向大协调转变,即从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向整个社会协调发展转变。
当前,要解决的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不少,主要有:社会分配不公平问题、就业难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问题等等。在区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表明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决心和气度。
报告指出,要认真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尽心尽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使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居民实现充分就业。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逐步将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扎实做好城乡低保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实现城乡居民共同享有社会保障。
从总体上看,报告在实现新洲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问题上,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显示了重大的思维转变,即从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向整个社会大协调发展转变。报告在今后五年要着力做好的工作,讲了六个方面,分别是:工业、农业、改革、城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这六个方面,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而且也讲到了社会和法制。既讲了六个方面内部的协调发展问题,同时也讲了六个方面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这本身就是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这说明新洲的改革,深化到了更全面、更系统的层面,到了系统推进的阶段。大协调大和谐,是今后推进新洲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主题。
(三)正确破解党风廉政建设难题,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和谐社会的建设,关键在党。和谐新洲的建设,关键在新洲的党员干部。只有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才能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报告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上,提出了两个转变:一是由定期定员制向“普遍轮训”、制度督学制转变;二是在治党方法上,由教育为主向教育、监督、惩罚和预防相结合转变。
1、在党员干部教育方式上,由定期定员制向“普遍轮训”、制度督学制转变
过去我们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主要是采用定期定员培训的形式,这次报告中明确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采取“普遍轮训”、制度督学的办法。由此可以看出,党员干部教育更注重普惠性、经常性。让党员干部在一定的形式下全员接受教育、自觉接受教育。
“普遍轮训”的目的就是,统一党员干部思想、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报告指出,我们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制度督学是加强党员日常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用制度督学来进行。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日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和“述学、评学、考学”相结合的党员干部督学制度,将理论学习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使党员干部努力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不断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在治党方法上,由教育为主向教育、监督、惩罚和预防相结合转变
报告中指出,要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带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党风廉政建设是人民群众是十分关注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从严治党,彰显我党反腐倡廉的决心,从而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人民群众对党的高度信任和爱戴。通过宣宗明义的党风廉政建设,筑起强有力的民心防线和制度防线。报告重申,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围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党纪法规教育,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防线。
要继续加大专项治理的力度,以良好的党风推动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报告重申,继续执行“六条禁令”,进一步规范公款接待用餐;严禁党员干部参与赌博和“带彩”娱乐;大力整治收送“红包”、“跑官要官”,利用婚娶收敛钱财等歪风;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整治;切实解决在教育、医疗、土地征用等方面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认真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通过党员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带动身边的人,做好身边的事,从而推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总之,区三届党代会报告,是一份指导新洲人民转变发展观念、改革发展手段、改进发展方法的重要教材;又是一份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又快又好建设“和谐新洲”的纲领性文件。“三个围绕、十大转变”,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新一届区委领导,又快又好建设“和谐新洲”的整体思路。我们有决心,我们有信心,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新洲建设成为武汉最具经济活力、最具产业竞争力、最适宜于创业、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拓展新区。
《学习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心得体会[推荐]》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学习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心得体会[推荐]。
第三篇:学习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学习玉龙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心得体会
玉龙县工业经贸和科技信息化局 叶建恩 副局长
玉龙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既是一个统揽全局、筹谋发展的报告;又是一个求真务实、着力化解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的报告。这个报告充分体现了县委新一届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又快又好建设和谐玉龙的决心。报告审时度势、开宗明义、决策科学;报告以推进玉龙和谐发展为核心,系统规划了未来五年玉龙的发展思路,在破解发展难题上有新举措。
我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建设“两强一堡”战略机遇,以建设云南省最特色的民族自治县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变民生为根本,以科技人才为动力,深入实施农业稳县、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活县、工业富县、水能强县和全面开放“七大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工人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教育工作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突出玉龙县城为栽体的经济增长核心,带动中部率先发展、西部加快发展、东部积极发展,着 力打造清洁能源基地、生态产业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和纳西文化产业基地,形成“134”战略布局,努力构建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核心作用示范区、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屏障、清洁能源开发重点区域和展示纳西文化重要窗口,不断开创玉龙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围绕一个“快”字,着力解决玉龙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区域特色不显著、城镇化进程缓慢等影响快速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几大转变。
和谐玉龙的建设,必须是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没有较快速度的发展,就会形成工作的被动和落后;就会错失发展机遇,就会丧失自身的发展优势,也很难较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了加快发展,必须开拓玉龙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花大力气解决制约玉龙经济快速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玉龙县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体现了这种精神。在着力解决经济总体实力不强的问题上,提出了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举措;在着力解决区域经济特色不显著的问题上,提出了特色发展、差异发展的对策。呈现了我县未来五年要努力实现的“三大转变”,即转变产业发展重心、转变区域经济经营模式和转变城乡发展方式。用以上三大转变,来促进玉龙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转变产业发展重心。
产业发展重心的转变,指我县要由农业大县逐步变成工 业新县。未来五年发展重心由农业逐步转变为工业。
1、要改变经济整体实力不强的被动局面,必须提高工业在我县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我县经济实力的现状是:2010年财政收入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6元,全县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0万吨左右。从总体来说,经济实力很弱,还处于经济发展的爬坡期。人民生活还不富裕,处于发展的奋斗期。经济结构不合理,处于农工倒挂期。
为改变这种局面,报告提出了在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是:到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初步形成以特色农业为支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县域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显著增强的发展格局。
玉龙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在历史上,农业生产是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为主的生产活动。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农业生产产值比较低而且很不稳定。
2、抢抓机遇,打造“工业玉龙”,不仅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经济任务,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任务。
3、如何实现工业玉龙,报告中指出: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我县谋求后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为此,一是狠抓工业的招商引资;二是狠抓本土企业发展;三是狠抓乡镇工业发展;四是狠抓政策支持。
此外,报告还高度重视与打造“工业玉龙”密切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对我县建筑业和第三产业进行了整体规划。
(二)转变区域经济经营模式。
“特色发展、差异发展”模式,有利于优化区域总体布局,加快乡镇发展。培养壮大乡镇经济就必须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思路实行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做大做强地方优势产业。
报告指出,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挥特色优势,加快建设烤烟、蔬菜、畜禽、水产和林果等优势农产品基地。
(三)、转变城乡发展方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建设生态和谐家园为主题,以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基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导,把发展乡镇经济作为重要载体,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全面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建设“和谐玉龙”,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好农村人口向城市聚居问题,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加强城镇建设管理,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好城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报告认为,城镇化是缩短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必然选择,是工业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
以上三大转变,是增强我县综合经济实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城乡经济繁荣的重大转变。努力实现以上三大转变,是加快我县快速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当然,加快发展我县经济,还有其它途径和办法,如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等等。
三、围绕一个“和谐”,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破解制度改革难题和党风廉政建设难题,实现治党治国策略根本性的转变。
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又快又好”的建设玉龙,必须正确处理“又快又好”与“和谐”的关系。发展是基础,是前提。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要抓紧抓实。和谐是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要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正确化解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的矛盾,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二)必须妥善处理热点问题,整体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由小协调向大协调转变,即从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向整个社会协调发展转变。
(三)正确破解党风廉政建设难题,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和谐社会的建设,关键在党。“和谐玉龙”的建设,关键在玉龙的党员干部。只有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才能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报告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上,提出了两个转变:一是由定期定员制向“普遍轮训”、制度督学制转变;二是在治党方法上,由教育为主向教育、监督、惩罚和预防相结合转变。
1、在党员干部教育方式上,由定期定员制向“普遍轮训”、制度督学制转变
过去我们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主要是采用定期定员培训的形式,这次报告中明确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采取“普遍轮训”、制度督学的办法。
2、在治党方法上,由教育为主向教育、监督、惩罚和预防相结合转变
报告中指出,要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带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党风廉政建设是人民群众是十分关注的问题,必须 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从严治党,彰显我党反腐倡廉的决心,从而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人民群众对党的高度信任和爱戴。通过宣宗明义的党风廉政建设,筑起强有力的民心防线和制度防线。报告重申,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围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党纪法规教育,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防线。
总之,县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是一份指导玉龙人民转变发展观念、改革发展手段、改进发展方法的重要教材;又是一份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又快又好建设“和谐玉龙”的纲领性文件。“134战略布局、4321发展要求”,展示了新一届县委领导,又快又好建设“和谐玉龙”的整体思路。我们有决心,我们有信心,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玉龙建设成为我省最具特色的民族自治县。
第四篇:学习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体会
学习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体会
淝河镇党委书记柴永军
不久前刚刚闭幕的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是在谯城区奋力推进科学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区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把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实现大会确定的宏伟目标上来,全面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胡朝荣同志的报告开宗明义,思想鲜明,既总结了五年以来谯城区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并且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实事求是,紧密与谯城发展实际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导向性。这次报告的内涵极其丰富,意义十分重大,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使我们对贯彻落实跨越式发展有了更深的体会、更新的认识。报告指出,要动员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抢抓机遇谋发展、创先争优促和谐,奋力开创谯城“十二五”科学跨学发展新局面。谯城的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这些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不可能长期单兵突进。
五年来,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但是,我区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总量不足,新型工业化水平和现代服务业质量不高,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城乡差距 1
仍然存在。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
充分认识区第十次党代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自觉贯彻大会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将大会精神和马街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实际和自己分管的工作实际相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城市管理。报告指出,市容市貌就是城市品牌,城市功能就是城市竞争力,现代化城市“三分建七分管”。要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上级监督”的城市管理体制,积极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整合城管、公安、安监、卫生、工商、环保等部门资源,做到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互享,建立集监控、调度、指挥为一体的管理服务和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全方位覆盖、全时段监控、网格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这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不少的压力,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需要提高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服务能力,沟通与兄弟单位、上级部门、下级单位和部门之间城市管理方面的信息交流,协调上下左右各部门和单位的利益关系,把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到位。
在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中,在我处全面实行数字化管理模式,推动城市管理科学化、智能化;健全综合执法机制,进一步整合和理顺部门职能,充分发挥街道和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形成办事处和社区的衔接、行为规范、调控有力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全处卫生环境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永久保洁,形成齐抓共管的“大社区”“大城管”格局。把“四创两争”作为提升我处城市管
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作为促进我处居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变革进步的重要载体,从小处着手,从细节抓起,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把“四创两争”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和责任体系落到实处。把查“卫生死角、临危建筑、绿化盲区和违法建筑”的四查工作抓紧、抓好。我们要按照“四创两争”的工作要求,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大对“七小”行业的整治力度、督查力度,使市容市貌从根本上有一个大的改变,力争使每一个社区、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都干干净净、美观整洁,每一年都有一个新的变化。
二是进一步强化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扎实推进我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最大程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我处社会和谐稳定,使发展成果惠及我处全体人民。
在党工委和办事处的领导下,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完善教育助学体系,努力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水平;结合我处的实际,在城中村改造中,切实落实优先保障中小学、幼儿园的建设,配齐、配强师资力量。完善覆盖我处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化、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化,全力支持民营医院、证照齐全的私人诊所的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卫生事业,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保护妇女、儿童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红十字会、老龄工作。
在党工委和办事处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覆盖社区居民的社会保
障体系建设,巩固提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率,完善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机制,全力推进各险种的扩面工作,切实加大劳动监察、仲裁力度,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努力多渠道创造条件增加我处居民收入,完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扩大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保障、救助覆盖面,不断提高我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在党工委和办事处的领导下,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誉完善大调解、大信访体系,强化“接访日”制度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对于涉及城中村改造和旧城升级改造的片区,遵循便于管理和利益兼顾的原则,做到科学规划、合理设置新社区,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加大对开发商为新建小区无偿提供社区两房的监管力度,保证新建社区都有良好的办公条件和办公环境。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和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成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着力破解制约社会治安工作的源头性问题,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加强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和消防安全等工作,健全我处灾害预警预防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第五篇:学习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体会
学习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体会
黄文锋
不久前刚刚闭幕的区第十次党代会,是在西山区奋力推进科学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区十次党代会精神,把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实现大会确定的宏伟目标上来,全面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柳文炜同志的报告开宗明义,思想鲜明,既总结了五年以来西山区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并且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实事求是,紧密与西山发展实际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导向性。这次报告的内涵极其丰富,意义十分重大,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使我们对贯彻落实跨越式发展有了更深的体会、更新的认识。报告指出,要动员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抢抓机遇谋发展、创先争优促和谐,奋力开创西山“十二五”科学跨学发展新局面。西山的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这些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不可能长期单兵突进。
五年来,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但是,我区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总量不足,新型工业化水平和现代服务业质量不高,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
充分认识区第十次党代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自觉贯彻大会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将大会精神和马街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实际和自己分管的工作实际相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城市管理。报告指出,市容市貌就是城市品牌,城市功能就是城市竞争力,现代化城市“三分建七分管”。要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上级监督”的城市管理体制,积极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整合城管、公安、安监、卫生、工商、环保等部门资源,做到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互享,建立集监控、调度、指挥为一体的管理服务和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全方位覆盖、全时段监控、网格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这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不少的压力,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需要提高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服务能力,沟通与兄弟单位、上级部门、下级单位和部门之间城市管理方面的信息交流,协调上下左右各部门和单位的利益关系,把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到位。
在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中,在我处全面实行数字化管理模式,推动城市管理科学化、智能化;健全综合执法机制,进一步整合和理顺部门职能,充分发挥街道和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形成办事处和社区的衔接、行为规范、调控有力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全处卫生环境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永久保洁,形成齐抓共管的“大社区”“大城管”格局。把“四创两争”作为提升我处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作为促进我处居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变革进步的重要载体,从小处着手,从细节抓起,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把“四创两争”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和责任体系落到实处。把查“卫生死角、临危建筑、2 绿化盲区和违法建筑”的四查工作抓紧、抓好。我们要按照“四创两争”的工作要求,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大对“七小”行业的整治力度、督查力度,使市容市貌从根本上有一个大的改变,力争使每一个社区、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都干干净净、美观整洁,每一年都有一个新的变化。
二是进一步强化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扎实推进我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最大程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我处社会和谐稳定,使发展成果惠及我处全体人民。
在党工委和办事处的领导下,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完善教育助学体系,努力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水平;结合我处的实际,在城中村改造中,切实落实优先保障中小学、幼儿园的建设,配齐、配强师资力量。完善覆盖我处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化、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化,全力支持民营医院、证照齐全的私人诊所的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卫生事业,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保护妇女、儿童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红十字会、老龄工作。
在党工委和办事处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覆盖社区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巩固提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率,完善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机制,全力推进各险种的扩面工作,切实加大劳动监察、仲裁力度,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努力多渠道创造条件增加我处居民收入,完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扩大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保障、救助覆盖面,不断提高我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党工委和办事处的领导下,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誉完善大调解、大信访体系,强化“接访日”制度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对于涉及城中村改造和旧城升级改造的片区,遵循便于管理和利益兼顾的原则,做到科学规划、合理设置新社区,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加大对开发商为新建小区无偿提供社区两房的监管力度,保证新建社区都有良好的办公条件和办公环境。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和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成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着力破解制约社会治安工作的源头性问题,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加强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和消防安全等工作,健全我处灾害预警预防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