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时间:2019-05-12 17:5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第一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有必要对我们专业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有一个了解,下面就让我来带领大家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现状、途径和方法来看一下我们专业的发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

幼儿教师作为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历史并不常久,距今不过两三百年的历史。而与之相应的专门培养幼儿教师专业教育及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只有短暂历史。从1776年近代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在的建立到19世纪下半叶~二十世纪上半叶专门化的幼儿教育机构在各国普遍建立。而中国经历了由清末的萌生、民国时期制度的建立、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中国幼儿教师教育转型》“总体篇”第9页、13页,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主编)并且这一短暂的历史直到20世纪6才被完全拉开序幕,其高潮又主要集中在其高潮有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其动因则是20世纪以来波澜壮阔的幼儿教育改革运动。下面让们回顾一下百年来的世界幼儿教育改革发展

百年幼教改革发展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大工业革命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变革,传统教育的矛盾和弊端日益突出,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方兴未艾,促使幼儿教育有“传统”走“向“现代”。在幼儿教育有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欧美教育革新运动发挥了最为关键的作用,它的震撼作用在于逐步改变了人们旧有的幼儿教育价值观,改变了人们对儿童、知识、数学课程等的认识,相应的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幼儿教育思想观念,从而为现代幼儿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第二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纪大战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段世界各国都重视以教育振兴经济和国家强盛,一美苏为代表的两大阵营间的国际竞争成为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使本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各国都非常重视早期教育,尤其注重学前儿童的智力开发,世界教育进入“智育中心主义”的时代。而各国为了加强儿童早期智力的开发都加大了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大家可以看一下美英日等国家对幼儿教育投入的一些支出状况。其实除了加大投入来加强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外这一时期还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特别注重天才教育

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技术革命兴起世界朝多极化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世

界各国都加快了幼儿教育改革的步伐,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战略眼光。这时候的教育改革现出幼儿教育目标的转变、幼儿教育功能的扩展、幼儿教育战略地位得以吐下的特征。

在整个世界幼儿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也从未停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幼儿教育思潮、模式和理念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幼儿教育,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教育教育改革的体现,一是幼儿教育理念的转变;二是以幼儿园课程改革为核心;三是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

回溯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此起彼伏的幼儿教育改革,每一次都将教师这一幼儿教育的基本要素,改革的主体推向了风口浪尖,幼儿教育改革的成功的关键就是教师素质的如何。从这种观点出发,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幼儿教师提出了客观要求,那么有那些要求呢,著名幼教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根据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六个方面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高要求,(详见ppt)通过对世界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世纪回顾及中对幼儿教师的客观要求提出可以总结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动力是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

了解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动力,我们又来了解内在动力。我们知道脱离发展这本身谈发展是不具备效力的,因此当我们聚焦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时,就必须将事先落脚到幼儿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上,那么幼儿教师是怎样一群人,有着怎样自身发展的需要,她们专业发展理想的彼岸又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特殊职业群体。

首先来看一下幼儿教师群体的特征,在讲特征前我们需要了解幼儿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背景,第一阴盛阳衰,这个很好理解在幼儿教师中缺少男性;第二好戏连台,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咱一群女生那人际关系就显得有些复杂为妙;三是年轻单纯,这是由年龄特点和工作特点决定的,幼儿教师普遍比较年轻,纯真活泼,而作为幼儿教要求他们拥有一颗不老的心。四是思维童话,这是因为幼儿教师的教学主体是儿童时间久了容易被同化。凭着这几点职业背景我们可看出幼儿教师的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好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来概括幼儿教师群体特征,一是“兴趣广泛,但文化知识薄弱”幼儿教师的职前生活让他们的兴趣爱

好广泛艺体体方面涉猎广,多数拥有艺术特长,可是退去美丽的光环后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幼儿教师的文化底蕴还够,从职前进修到工作涉猎的领域单一狭窄,综合文化底蕴较弱;二是情感丰富单理性思考不足因为性别特质和工作特质使得幼儿教师情感很丰富,但是一个教室的发展是需要理性思考的。三是求新求异但深入持久不够,幼儿教师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但是过分出新对于好的经验和做法不能够坚持,缺乏对一个问题深入而持续的思考,使新缺乏内涵的支持,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四是心思细腻但宏观思维欠缺,幼儿教师么天的工作就是就是与2至六的孩子打交道,时间一久就会被一些琐碎事牵绊只关注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只看到眼前现象,缺少综合性,系统化的宏观思维。了解了幼儿教师群体的特征后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在内因上渴求获得发展在外因上希望依靠专业发展来缩短自己与幼儿教之以职业的差距。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处于弱势的职业群体,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来继续看一下他们学要的特征。(详见ppt)五个特征与问题罗列于此一是想要大家了解幼儿教师的内心世界;二是承认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性,差异性特点;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专业发展一定是自己的事,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的。

“每一棵参天的大树,都曾经是一颗充满理想的种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这颗理想的种子,那么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目标呢2004年10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建“重庆市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小组”,依托这一小组对参与研修的44名幼儿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深入研究总结,概括提炼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六有目标,有专业成长的自我追求,有有自觉独立的反思习惯、有助合作的研究行为,有创新发展的工作信念、有读书学习的生活情趣、有内外兼修的气质形象。

专业发展目标的提出,使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彼岸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面前怎样才能更靠近我们的目标呢,我们需要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幼儿教师自身专业也发展的现状一是四种表情二是职业倦怠三是发展期待。

一、四种表情,不可否认的现实。表情一,积极努力;表情二,被动跟随,这主要是说幼儿教师讲专业发展作为上面布置下来的科研任务,在专业发展上缺少内在动机;困惑彷徨;五怀疑等待。

二、职业倦怠,幼儿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倦怠呢,主要有一下六个方面的原因,一、负担过重重庆市主城区的一位幼儿教师曾做过一个统计:一周中除去代班,业务学习,科研学习等工作时间,真正属于自己安排的工作时间只有三个小时;二错位的研究,幼儿教育处于变革时期,一轮接一轮的教学改革、科研试点扑面而来,绝大多数幼儿教师对研究还是充满热情、干劲十足,时间一久幼儿教师面对一些研究感觉无所适从。

三、盲目地行动如今的幼教界观念层出不穷,颇有百家争鸣的味道,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幼儿教师没有自己的思考、选择、计划,盲目跟从。四是能力的不济;五是社会的压力,一来近年来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攀升,二来幼儿教师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以及社会对这一职业了解粗浅尊重不够等原因让幼儿教师倍感压力。六是发展恐慌,现在社会上流行“未来唯一永久的优势,就是比你的对手学习的更快”、“停滞不前就是倒退”、“不想被自己的职业所淘汰,就必须成为这个职业所需要的人”。面对同伴间的激烈竞争许多幼儿教师感到害怕恐慌。下面让我们看幼儿在教师发展中的期待,期待支持,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不愿孤军奋战,外界的支持,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第二,期待公平,这主要是在教育发展平台上处于劣势的幼儿教师期待机会的垂青;第三期待保护,这是说幼儿教师发展过程中不希望被职称评定看重任职时间和资历这样的问题所牵绊。第四期待认可,幼儿教师渴望自己的工作表现工作成绩获得肯定,这是幼儿教师渴望获得成功体验,追求自我价值的一种表现。

在看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保障的现状,现状一,“冲突激烈——夹缝中的机遇与挑战'"这主要表现在教师需要与现实力量反差强烈、新要求与现实状态大相径庭,观念认识与实践效果相距甚远,专业发展两极化严重层次差距极大、(详见ppt)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各持己见。现状二,支持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专业支持的条件不足、激励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不完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保障乏力。专业支持条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指导的人力资源缺乏,教研队伍建设乏力且教研人员工作动力的不足上;激励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不完善体现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偏重职前轻职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的缺失以及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的职称评定制度和资格制度都不健全。现状二教师专业支持研究不足这体现在缺乏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研究,缺乏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研

究;现状三专业支持实施的偏颇这又体现在偏重实物,轻视理论;偏重精英,轻视薄弱;偏重培训,轻视培育;偏重应然,轻视实际。说了这么多,我希望在我们未来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能够自我教育走出展业发展的误区,提高自身素质涵养迎接新挑战。

那么我们要怎样来发展我们的专业呢,首先我们需要在专业阅读中涵养底蕴,读书可以丰富幼儿教师的精神世界;读书,是幼儿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读书,能够使幼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读书,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几种读书的方式:第一个分享式读书,这是将自己在阅读过程的感想收获与他人分享,也包括分享别人的感悟。具体形式可以设置流动书架,组织读书沙龙,开设读书分享会等。对话式读书,这是指通过不同的人共读一本书,把读书的过程当做与他人思想的对话、交流的过程,在与别人的对话中碰撞出新火花的一种阅读方式;问题式读书,这有点想问我们做阅读理解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这种方法目的比较明确容易集中注意力;研究式读书指把读书的过程当做对作者思想和书本提及问题的研究过程具体形式和方法撰写文献综述,理解内化阅读文本。积累式读书就是在平常工作生活中将爱读书、广读书作为一种习惯具体方法有制作图书卡片将读书过程中的感悟收获用小卡片记录下来,便于查找和不时之需,第二就是大家常用的撰写读书笔记了。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让读书成为一种情调,培育读书的心情;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回归书本;让读书成为一种规划,学会选择。

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二个途径是在实践尝试中积累智慧,首先我们来了解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实践尝试,教育实践尝试是指幼儿教师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亲历实践去尝试认识、理解、学习、把握幼儿教育的本质和规律进而推动自己个人专业成长和和发展的活动过程。幼儿教育实践尝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广阔天地,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激活幼儿教师教育智慧的星星之火。那么教育实践尝试的方式那些呢,第一种是模拟式尝试,这是指幼儿教师对于自己有某种启发或是所用的活动再次经历,在经历的过程中去理解,进而积累自己经验的实践尝试。具体的方法有再现模拟和翻版模拟。在这种尝试中我们需要注意择优模拟理、理解模拟和创新模拟。第三个尝试方法,探究式尝试这是指教师寻求未知、解决疑难探明解决教育问题的实践尝试活动。这

既可以增进教教师同伴的对话,还能有助于问题的深入研究。探究式尝试的具体方法有比较式探究和持续式探究两种方式。此外这种探究方式要求自觉实践勇于尝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途径在叙事研究中探索求真,有论者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是从文学叙事理论借鉴而来的教育研究的一种方法,指研究者以讲故事的形式述说自己或别人经历过的教育生活并诠释其中的意义。幼儿教师做教育叙事研究一是可以丰富专业发展的情感体验,通过叙事使幼儿教师的生活世界回归,可以缓解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职业的倦怠。二是增强专业发展的理性思考;三是积累专业发展的经验智慧;四是体验专业发展的生命价值,幼儿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不是完成上级的任务,不是被迫的,而是个人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怎样做教育叙事研究第一步要来看一下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类型。从研究主体看可分为自叙自研,自叙他研和他叙他研。从叙事方式看可分为夹叙夹议,先叙后译和叙而不译。;从叙事文体看可分为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学实录教育日志、叙事研究报告、教育博客、教育随笔等等。教育叙事的研究过程又可分为观察思考,形成问题设计结构,深描归纳,意义阐释五个过程。教育研究成果的基本结构并不统一大致可分为引言,为教育故事的引出作必要的铺垫;叙述教育故事,这是教育叙事研究过程冲最重要核心的部分。分析反思教育故事和结语四个部分。在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中要坚定信念,培养专业思考和职业写作的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教育故事,提炼教育问题,学会解析、分析故事。

促进专业发展的第四个途径在职业写作中凝练思想,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职业写作呢,因为他可以梳理专业知识,积淀专业文化;记载专业成长,深化专业认识;总结专业经验,分享专业体会;美化专业心境,优化专业发展。职业写作对我们的专业发展有如此多的好处,我们应该写些什么,怎样来写呢?首先职业写作写什么,写我的心得与收获,我的体验与经验,我的问题与研究,我的思考与理论。职业写作怎样写写教育随笔,写观察记录,写教育案例,写教育论文。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靠自己,我们的学着教育专家幼儿园国家政策也需要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条件。

第二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之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模版)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之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至U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种,其

中包括终身学习、教学反思、同伴合作、行动研究、专家引领、课题研究、网络研修、教师成长记录袋等。

一、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①

知识迅猛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养成学习的习惯,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 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课堂常教常新;要树立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

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在研究中应用;还要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学习、学习、再学习。要做教学实践中的“有心人”,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究,积极探索,锲而

不舍,勇于革故鼎新。(一)个体学习

首先教师主动学习间接经验。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向周围其他同仁

学习,学>-j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可以少走弯路;利

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

息。其次,要积极主动积累实践经验,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

(二)互动学习

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

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要积极实现师生间、生

生问的互动探究活动。师生、生生、生与媒体间可以尝试专注式学习、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络探索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我们的学习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地学。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单一主体探索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它经常以

网页呈现问题作为开始,引导学习者解决问题。

(三)团队学习.

合作是校本研究的途径与方式,我们的社会正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化社会”,若研究只停留在教师个体,虽然教学行为也会产生一时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持久,也难以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唯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

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学校

要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用共同的远景目标培养教师对学校的长期承诺,客观地审视自己,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团队中成员不断超越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

全局利益出发,全面提升整体的教书育人水准,全力打造学习型学校。

二、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i

.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实际教育中,基于学校,源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研究的起点

和对象是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制订计划、系统地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方案、0,诸实施、检验和反省成果,把学习与培训、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

学校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以研究成果为依据,进行教育改

革,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学习培训和教学过程相统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此,近

年来,行动研究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让行动与合作、反思相随堕,、行动是校本研究的出发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知识的不断丰富和

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校本研究就必须从研究“行动’’开始,始终紧扣教育教学“行动,进行研究,并且把落脚点放到提高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上。使校本行动研究,由“行

动”开始,通过“合作”与“反思”达到高一层次的新的行动。立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方法更为注重教师对自己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研究成果直接改善教育教学行为,以教

师变化促进教学的变化,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行动研究的过程

1.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发现明确问题

教师借助内省和对话审视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熟悉的观念提出质疑,而且可以是对

新的教学理念或教学模式的质疑,以及新的理论、新的模式与自己已有经验的比较中产

生的各种想法,有助于教师形成问题意识。

2.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症结

教师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界定,把那些只能用模糊语言进行描述的问题转化为能

用比较准确的概念说明其实质的问题,使对教学现状的反思提升到对教学本质的把握,从而找准问题的症结。,3.假设一种或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或途径

. 教师根据自己对教学对象的了解,对自己的经验以及所能收集到的资料的分析把

握,形成解决办法的不同设想,用来解释情境,从而形成一个总体的行动计划。

4.实践、尝试解决问题

由于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改善实践的质量,解决问题的各种

假设需要在实践中寻找证据,进行证实和证伪。因此,在这一阶段既要按总体计划实施

行动?同时又要对行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收集有关资料,不断分析,充分考虑现实因素的变化,根据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5.反思总结

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进一步明确问题是否解决,解决到了哪一步,还有什么问题

需要进一步解决,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教学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动力;还可以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创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三、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教学反思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

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1.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

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

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

因素纳入教学过程中来,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

略来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

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2.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

教学效果。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及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的教学行为及由此产生 的结果通过反思、研究,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

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使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3.教学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 我们从教师成长的规律中可以看到,教师的实践经历不会自动生成科学经验,从而

促进专业化发展。对教师来说,只有“经验+反思”才会有效地促进自我更新取向的专 业化发展。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

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惟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

杠杆。

总之,教学反思为教师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及学习新方式,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永葆青春,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有效途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教学反思的策略①

在教学实践当中,根据反思的源起,我们可以将反思策略分为两大类:内省反思法和交

流反思法、1.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

反思载体的不同,内省反思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1)反思总结法。反思总结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记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

结、反思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教学实践中的“灵感”内化,也使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得到考虑。

(2)录像反思法。录像反思法是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以旁观者的身

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客观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

进行评价,这样能更好地强化自己已有的经验,改正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3)档案袋反思法。档案袋反思法则是以专题的形式为反思线索对教学实践进行

反思,包括课堂提高的形式是否多样,课堂提问的内容是否是课堂的重点、难点,对某学

生的提问的形式、难度是否符合该学生的实际能力,等等。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在听完某教师的一堂

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而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其他与自己不同的观念,进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四、同伴互助①——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

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渐渗透,不同学科的相互

融合,以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问彼此合作,共同提高。

(一)同伴互助方式之一——磨课

“磨课”是对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形象化说法,往往由集体开展的“备课一上课、听课一评课”三个环节组成。“磨课”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过程,从目标的制

定到具体实施,再到最后的总结评价,正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程。在“磨课”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是集体参与讨论、策划、修订和完善,它反映了集体的意志和智慧,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氛围,自动构成了一个能动的“磁场”,带动每一个成员自主地参与并自如地运行。

“磨课”虽然有它相对封闭的运行流程,但一个流程的结束同时意味着新的过程的开始。所以“磨课”还有一个研究行为继续跟进、研究轨迹螺旋上升的形态。在“磨课”中,有两种方法值得推广:第一种是“一课多人上”,即同一堂课由几位教师同时执教,而且执教者的地域跨度越大,往往执教风格和思路差异越大,研究探讨的价值也就越大,这样的磨课,往往能让执教者之间更好地进行取长补短、借鉴改进、优化整合,有利于教改的不断深入;第二种是“一课一人多上”,即一堂课由一位执教者上几次,每上完一次,都有一个集体探讨和修改教学方案的过程,然后重新执教,纵向对比成败得失,并进一步修改完善,不断优化,不断超越。这两种磨课方法,都采用了“比较法”的研究策略.不管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都有利于将教学研究推向深入。

(二)同伴互助方式之二——沙龙

“沙龙”原意是指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高雅人士的小型聚会。本文指教育工作者或

教育研究者之间主题性的小型教育研讨活动。这样的研讨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

要有一个合适的主题;二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教师或专家;三是要有~个主持人能起到穿

针引线的作用;四是要围绕主题开展自如深刻的对话,参与者之间没有绝对的权威,大 家各抒己见,时常有思想交流、智慧碰撞、观点交锋;五是最终应该形成对讨论主题的阶段性的看法或认同,这是众人观点和智慧的有机整合。

学校的教育“沙龙”有很多形式,假如按“沙龙”的途径可分成“场景式沙龙,和“网络式沙龙”。其中的场景式沙龙是在一个现实的场景当中开展的沙龙,它的优点是氛围好,互动频繁,信息传输快;而网络式沙龙是指参与者在网上同~个论坛或聊天室中开展的沙龙,它的优点是不受空间限制,文本形成迅速,传播范围广。假如按照沙龙的内容可分成“读书沙龙”“教学沙龙”“德育沙龙„‘课题沙龙„‘管理沙龙”。在我校,读书沙龙主要以年级组为单位,年级组长就是主持人;教学沙龙主要以学科组为单位,主持人为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德育沙龙主要以班主任为单位,主持人是德育处主任;课题沙龙主要以课题组为单位,主持人是教科室主任或课题组长;而管理沙龙主要以本校或几个学校的管理人员为单位,主持人往往是校长。这些沙龙组定期开展有效的沙龙活动,成为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充分激发了教师们的潜能和智慧。

(三)同伴互助方式之三——展示

学校定期由教研组或课题组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向其他教研组或教师群体展示各

自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的实践、思考和成果。教学研究的展示虽然是一时的、短期的,但展示前的准备工作却是大量的。以教研组为例,教研组长要对本组成员进行展示前的分工落实,明确各人展示的任务和内容,而且要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展示的序列。比如围绕研究的课题,安排好活动策划者、课堂执教者、活动主持者、活动发言者、媒体宦传者、问题讨论者、成果收集者,等等。在展示活动中,展示小组的所有成员各尽所能、各显神通,专业能力会在展示的全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培养和锻炼。

此外,同伴互助方式可不拘~格,如教师的网上备课平台、互动平台,新老教师结对、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问题交流中心等,并且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政的现象,让教师在开放互动的环境里学习。学校应定期开展教学观摩、问题讨论、课题研究等促进教师互助互学,让教师感受合作的需要,享受合作的乐趣,实现教育教学的共同体。

因而,学校应该创设一个资源共享、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人文环境,包括教育教学资料的共享,各位教师教学课件的共享,教育教学设计的相互借鉴,教育教学方法的借

鉴,等等。鼓励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教育教学智慧的交流与学

五、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在学习化的社会里,人人需要终身学习。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往往会向 周围的同事、学生、家长学习,向书本、实践学习。但是,一般情况下,校内同层级教师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尤其是在当今我国课程发展大变动的时期,先进的

理念如若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研究者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

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因此,教师还必

须向专业人士和成功人士学习,不断接受先进理论、技术、方法和经验的专业引领。提倡校本教研与大学牵手,各级中小学教研部门、教师进修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专业研究人

员与中小学教师共同研究,建立起平等交流、共同成长、互补互益的伙伴关系,人人平等,能者为师。

(一)专业引领的基本要求

1.对教师的专业引领要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适当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指教师

不断接受新知识、增强专业能力,使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但不同

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层次、不同专业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水平又是有差别的。因

此,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目标定位要切合各类教师的实际情况,引领内容要

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引导方法要灵活、多样、有效。

2.在专业引领中,要充分发挥引领人员和教师双方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引领人员既可以是教育科研的专家,也可以是教研部门的教研人员,还可以是既有

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科研专家对

教师的引领主要是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的引领,教研人员对教师的引领主要是把教育教

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引领,第一线骨干教师对教师的引领主要是具体

实践操作的引领。引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水平和引领能力,在对教师的专业引

领过程中,既有对教师理论上的指导,又有实际的教育教学示范;既要参与到教师学习、研讨的过程之中,又要对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评析,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

措施,善于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引领人员一方面必须具备丰富的教

育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又能对引领工作有高昂的工作积极性,要乐于从事引

领工作,这才能保证引领工作的顺利和有效。在专业引领过程中,作为接受引领的教师,要有积极上进的精神,要确立“我要学习„‘我要发展”的思想,在接受引领的过程中要充

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积极配合,要向引领人员虚心学习、认真求教,要深入钻研、努力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提高,促进自己的专业获得更好更快的

发展。

3.对教师的专业引领要到位而不越位。

引领人员对教师无论是教育科学理论的引领,还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引领,都要努力

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到位,就是给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不越位,就是引领人员对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是发展的真正主体,专业引领人员无论

怎么引领或指导,都不能也不应该代替教师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引领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不引领。因此,专业引领人员要立足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独立的

教育教学和实践研究能力来引领教师,要通过到位而不越位的引领,使教师真正能够获

得良好的专业发展。

(二)专业引领的操作方法

1.阐释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决定其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相应的行为方式。在

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让教师掌握并形成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是教师获得专业发

展的首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引领人员可采用讲座、学术专题报告、专题理论研讨、教

学问题诊断、案例评析、教学专题座谈咨询和引导自学等形式,让教师全面掌握新的教 育教学理论。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就教学思想理念的引领来说,主要包括:教材内

容的理解分析、课程教材教法的分析辅导、课程标准与学科课堂教学问题的评析,等等。

2.共拟教育教学方案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在教师掌握了教育教学思想,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的基础上,引领人员要与教师就某种教育教学内容或现象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引领教

师并与教师共同拟定出教育教学方案。在共同拟定教育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引领人员

既要发挥引领作用,更要指导教师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形成具有自身

特点和风格的教育教学设计,并使教师学会独立拟定教育教学方案。共同拟定出来的

教育教学方案,要符合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的要求,要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

3.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尝试

在教育教学方案拟定好了之后,引领人员要与教师一起将共同拟定的教育教学方

案直接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以教学为例,引领人员要引领教师将拟定好的教学方案直

接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实施教学方案,验证教学方案的可行

性和有效性。在教师使用共同拟定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引领人员要深

入课堂,关注、考察和记录执教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拟定的教

学方案进行比较,寻找出与教学科学理论的差距,以备在教师教学尝试之后与教师一起

讨论进一步修订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

4.引导反思教育教学行为

就教学来说,在教师拟定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尝试之后,引领人员要安排和组

织教师对教学尝试情况进行反思和评议。在这里,引领人员和执教者首先要对自己的

教学设计和行为进行自我反思,说明设计思路,找出教学预拟方案与教学行为的不和谐 之处,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同时,引领人员要让其他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师对教

学设计和执教教师的教学行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提出修

改建议。在此基础上,要总结大家意见,进一步引导教师将教学尝试行为的反思意见落

实到新的教学行为之中,改变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化为行。这样经过几次反

复,直至创生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

六、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①

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众多可能的途径中,开展课题研究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载体。

(一)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升

教师的专业理论包括: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学科教学的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以及相关方面的理论。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撑。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首先要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理论奠基;在课题研究 的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至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和实践活动,并通

过研究和实践,或是验证;或是补充完善;或是丰富、发展他人的理论;当研究活动结束,教师要对课题的研究,进行认真总结。在深入的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做法、感悟

进行理论上的提升。因此,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就是教师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提升理论 的过程。(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需要教育、教学、心理、科研、课程、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就必然促使教师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的新知识,如最新的文化基础知识、最新的学科知识、最新的教育理论知识等,以适应开展教育科研的需求。与此同时,为了创新的需求还要求教师对已有知识在质的方面的深化——对已有知识的质疑、批判或创新。随着各方面知识量的不断积累,必然引起教师知识结构的重组,从而构建起新 的复合性的知识结构。(三)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设计能力、表达能

力、组织能力、反思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开展课题研究,除去可以促进教师的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由于教育

科研自身的特性,对于教师下述三种能力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一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科研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每进行一个步骤教师

都需要自觉主动地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自己的行为,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或修正。因此,科研课题的选择及研究对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是促进教师探究能力的提高。科研的实质就是对问题的探究,课题研究的过程

就是对教育问题的探究过程。这个过程大致概括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得出结论等。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每个结论的

得出,每个现象的解释,每个成果的获得,无一不是经过探究而得出的。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探究能力的良好途径。

三是促进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它的灵魂和显著特征就是创新,创新体现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四)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

当一个研究课题获得成功,取得丰硕成果之后,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

现,使教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感。在成功的激励和鼓舞下,教师进一步形成了蓬勃向上 的良好心态,专业的心理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他们在教学中更加自信,更加增强了对工作的责任感、成功感和满足感,教师的专业自我逐渐形成。

科研课题的研究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性活动,它需要教师拥有广博的

知识和各种能力及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

用,它可以激发教师自主寻求发展,促进教师内在的自我更新。因此,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七、网络远程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

网络远程研修,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形成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

(一)l网络远程研修①的项目特点

、1.完善的管理系统

为保证远程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一般都由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协调小组、项目实

施办公室、项目专家工作组共同组成组织管理系统。这些机构的高效运行,发挥了协调、组织、管理培训工作的职能,保证培训项目的顺利进行。’

2。高水平的课程团队

根据培训设置学习专题,每个专题由主讲教师及相关研究人员组成课程讲师团,采

取主讲教师责任制。专家主讲,团队合作支持,这就把个人的教学理论及教学魅力优势

与集体合作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3.精干的指导教师团队

网络远程研修班项目组会在一定范围内聘请有实践教学经验和·定理论水平的

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为每班配备指导教师,而且多为跨地区安

排,指导学习、解答问题、跟进评论,推荐作品、引发讨论,参与简报编写等。这支活跃 的队伍在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了学员间 的互动、交流。

4.尽责的班主任日常管理团队,为做好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确保培训质量,每班配备班主任。班主任负责组织本

班学员按要求参加学习、解答相关问题、评论学员作业、负责编辑本班课程学习简报和

本班学员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估等。

5.优秀的技术支持团队

网络研修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参加网络研修的正式学员一般都上万甚至十几

万。如此规模的上网学习、交流,对网络的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为保证培训中网络 的正常运行,项目组众多的技术人员,在幕后开展大量工作,保证了培训的正常进行。

6.全方位的制度保障 从培训开始,项目办就会着手制定学员学习手册、课程团队工作手册、指导教师工

作手册、培训组织单位工作手册、远程培训技术操作手册、远程培训项目评价办法。并随

着培训的开展和情况的变化,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各种工作手册和

评价制度,对培训工作的开展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网络远程研修的优势

网络远程研修,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

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参与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研究和进

修的环境,使学习者在视频收看、文本学习、作业与交流相结合、简报阅读等的过程中促

进教师专业发展。

1.促进教师间的群体同伴互助

培训中,教师要学会并掌握培训平台的网上操作、个人博客的建设、利用邮箱或

QQ交流等网络技术手段,并运用这些手段同本班和全国的教师交流沟通。学员网上

提交作业,大家通过评论的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自己的学习、反思成果展示在大家面前,作为研究素材供大家评头论足,教师回过头来参考大家的

评论对这个问题再思考,这会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认识水平。课程团队的专家、指导

教师或班主任还分专题组织网上研讨,使教师问的互动越来越深入。正像一位教师在

研修评论中所写:“网络平台实现了及时、便捷和无限的对话和互动,成为了展示魅力 的舞台,交流经验的擂台。”特殊的互动方式促进了教师间的群体同伴互助,使教师尽

享了交流和沟通的快乐。

2.课程团队的专家、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课程团队的专家、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用他们各自的特色和魅力,以视频讲座的形式

吸引着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改变着教师的思想和认识。他们直接参与和教师们的 网上互动、交流,回答教师们的提问。有的专家还会在自己的博客上组织“学习在线”,引导教师参与在线讨论,得到专家的“现场”指导。定期出版的课程学习简报汇集学习

者的优秀观点、专家点评等内容,成为引领教师学习的重要形式。指导教师和班主任以

发表文章、评作业、编班级简报的形式指导、引领着教师们的学习。在过去的研修中,有 的学员在评论中写道:“参加这次远程培训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不论身在哪里,都能像

在现场一样享受专家的讲座,更能与全国各地的同行分享教学经验,真有如沐春风

之感。”

网络远程研修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师群体研修。培训中网络支持,学员、指导

教师、专家互动,形成了一个立体交流网。在这个平台上,新思想、新观点,不断生成。

八、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动力

(一)实施“教师成长记录袋”的意义①

成长记录袋,英文单词是portfolio,来源于“port”(携带)和“fol∥(纸张或资料)的组

合,有文件夹、公事包或代表作选辑等多重含义,国内也有人将其译为成长记录、档案袋、卷

宗夹或学习档案录。成长记录袋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迄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教师成

长记录袋”就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教师的相关作品及其他有关资料收集

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教师在教学、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

教师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激励教师取得更高 的成就”。

(二)“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实施原则

1.多元性原则

“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内容设置要体现角度多元的特点,重点反映教师在师德修养、师生关系、业务学习、课堂教学、课程开发、教学资源整合、团队合作、校本教研、学生个案 研究、考试评价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绩。

2.主体性原则

“教师成长记录袋”记录栏目的设计还要体现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发挥

教师记录自己成长道路的积极性,更好地体现教师成长过程的个体差异性、成长方式的

丰富性等特点。’、3.互动性原则

“教师成长记录袋”是教师自我评价与学校对教师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培养的重要

依据。学校要重视“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分析应用,并关注教师自我评价和学校评价之

间的互动反馈,改进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自我认知、自我发展的能力。

4.发展性原则

“教师成长记录袋”所隐含的评价标准与内容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力于促进

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激发教师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并随着教育价值观、社会人

才观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

(三)“教师成长记录袋”的主要内容

教师成长档案袋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学历、职称、所教科目、个人兴趣爱好的相关资料。

(2)理论学习,包括听讲座记录、读书文摘、制作教育名言卡片——可作分类。

(3)听课记录,指校内外科研观摩课。

(4)科研公开课专题,个人承担的,还有教案、专家和同行评课、反思等。

(5)研究课题,包括课题来源、学校课题、学科组子课题、个人研究方向等。

(6)文字成果,包括论文、教育叙事文章、课堂实录、调查报告、调查问卷、指导学生

发表文章等。

(7)获奖记录,包括自己的、集体的、指导学生的。

(8)班主任有班级管理栏目、科组长有科组管理栏。

(四)使用“教师成长记录袋”的优势

1.有助于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教师成长记录袋”在展示成绩的同时,也可使教师不断回想取得成绩的过程和方 法,从中找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学会自我反省。在参观其他教师的记录袋的同

时,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优势,同时找到与别人的差距,使教师正确评价自我,帮

助教师顺利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2.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

记录袋的建立为教师及时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挖掘搭建了平台,对教师构建

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独特的专业观念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

业化。

3.有助于教师记录进步、激发潜能

在成长记录袋中教师收集的是一系列自己的作品样本,以向学校和同事提供自己

进步的信息,展示自已的成就。教师在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体验成功的同时,就会产生

自豪感,激发继续努力的斗志,激发自己的潜能,促进自己向高层次发展。

4.有助于形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整体氛围

教师们通过学习了解相同学科教师的成长记录袋,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

法,通过学习了解其他学科教师的成长记录袋,丰富自己的知识。从老教师那里学到了

敬业与奉献,从中年教师那里学到了干练与经验,从年轻教师那里学到了创新与无畏。

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循环,为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搭建了平台。

5.,有助于学校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并进行推广

学校领导可以借教师成长记录袋了解本校教师队伍的优势与不足,发现教师在教

育教学中产生的经验,并及时进行推广,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

总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要体现多主体性。主张使更多的人参与评价,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活动。特别是使评价对象自

身也成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虽

然成长记录袋的建设工作量很大,还有种种缺陷,但只要形成习惯,按部就班地去做,认 识每一项具体内容的意义,避免走过场、走形式,“教师成长记录袋”就会在教师专业发

展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作用,产生良好的效应。

第三篇: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发展途径探讨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发展途径探讨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型教学”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热门课题,然而许多教师却不知如何着手。导致这一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具有高职特色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因为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师资来源,一是原在普通中、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二是具有高等文化程度在经济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并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三是高校分配来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要么缺乏职业技能和经验,要么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含义特点入手,阐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双师型”教师,进而论述如何加强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一、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要弄清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我们首先还得从“专业”和“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这几个基本概念入手。这里所谈的专业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所谓专业,从职业的角度上讲是具有高度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所以称为专门职业,英文为Profession,是相对普通职业而言的。关于什么是专门职业?Liberman有关专门职业的描述常常被人们所引用,一共有八条标准;①提供一种独特的确定的和必要的社会服务;②高度智慧的应用重于体能技术;③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④从事者无论个人和团体都具有广泛的自主权;⑤在专业自主权的范围内可直接负起判断和采取行动的责任;⑥服务的动机甚于经济的动机;⑦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⑧从业人员遵守明确的伦理信条。除了Liberman外,还有许多学者对专门职业的含义做出了界定,如Hoy和Miskel指出,专业化的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长期训练所获得的技术能力;②坚持专业规范,公正无私地为当事人服务;③作专业决定时的自主权;④充分考虑同行的意见;⑤依照专门标准进行自我管理。可见,判断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有内部和外部标准。内部标准指职业实践水平、从业人员的素质、职业自律性;外部标准指执业和从业人员的自主权和社会地位,两种标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尽管教师职业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教师专业化,明确的提出并有组织的实施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20世纪80年代早期美国一度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面对经济和社会的危机,美国各界对教育提出了种种指责,认为美国的教育质量呈下滑的趋势,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背景下,1986年,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教育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工作组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和霍姆斯小组发表了《明天的教师》这两份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教学专业化”这一概念。在教学专业化影响下,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发展成为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自此,“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了各国教育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把教学工作视为“专业工作”,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视为“发展中的个体”,视为“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强调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其次强调教师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人员,其发展的层次与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发展。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美国舒尔曼(Shulman)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内涵:①学科内容知识;②一般教学法知识,特指教师经营管理方面的一般性原理与策略,超越于特定的学科之内;③课程知识,特指对整体课程结构的理解;④学科教学法知识;⑤有关学生以及学生特征的知识;⑥教育环境脉络的知识;⑦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以及其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另一教育家Calderhead(l988)认为,教师应具备下列知识:①有关自我的知识;②有关学科的知识;③有关学童的知识;④有关课程的知识;⑤有关教学的知识;⑥后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⑦有关学习如何的概念取向;⑧实务(实践)知识。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除了具有上述作为教师这一专业职业的基本内涵之外,还应具有作为高职教师这一专业的特殊内涵:①熟悉职业、热爱职教的专业精神;②进行了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③进行职业指导的实践知识与技能。对符合上述标准的教师发放职教教师资格证,实行严格职业准入制度,才能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国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资格要求是严格的,比如在德国,高职教师除了要有博士学位外,还必须有5年以上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包括有3年以上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并且大都有两个职称,即工程师和教师,中等职教的理论教师不仅要具备大学毕业文凭,还要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并到企业实践3—5年才能任教。

二、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体现——“双师型”教师

由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比较多,很难记,目前有一个高度精炼的一词:“双师型”教师,作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体现。国家教委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黄尧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中也指出:“学校可按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招聘社会上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增加‘双师型’比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但何谓“双师型”教师却众说纷纭。弄清“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

(一)对“双师型”教师的误解

职教界对“双师型”教师有一种理解,就是以教师是否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行业技能等级证)为判断标准,从形式上强调了“双师型”教师要重实践的特点,但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以此为依据作为判断教师是否是“双师型”亦值得商榷。“双证”即“双师”的认识,在实践中使得教师积极投入考证行列,结果出现教语文的拿会计证、教计算机的拿导游证、教数学的拿推销员证、行政人员也拿个保险代理资格证,为拿证而拿证,甚至出现以钱买证等现象,证书多多,束之高阁,这严重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导向。

有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教师+技师”,这突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了共性,但忽视了“双师型”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的区别。从工作对象看:技师或工程师,面对的是物;“双师型”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从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技师或工程师在生产活动中占决定地位,起决定作用;“双师型”教师在“生产”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外部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内部作用发生效力。从知识、能力看,技师和工程师需知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并能实际操作,而“双师型”教师必须将生产、管理、服务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的再现、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但熟悉操作过程,而且要精通其原理,并能组织学生学会。即“双师型”教师不仅“会做”,还需“会教”、“会导”、“会思考”。

还有的学校干脆把从社会招聘、从企业单位引进的教师就直接归入“双师型”教师行列。更是给人一种错误的信号:“双师型”教师只要在企业干过或到企业挂职锻炼过就可以。这种做法强调了高职教师具有的职业实践能力,而忽视了高职教师作为教师应具有的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特指对整体课程结构的理解);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职教学生以及学生特征的知识;教育环境脉络的知识等。

(二)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条件

“双师型”教师主要从事高职专业课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中的特殊部分,对其能力和素养有着特殊的要求:“双师型”教师要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并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因此,“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

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且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此,“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即根据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经济素养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较为丰厚的经济常识,熟悉并深刻领会“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经济理论,树立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产业观等经济观念,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等经济规律办学办事,并善于将经济常识、规律等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双师型”教师还要有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双师型”教师既要进行校园内的交往与协调,又要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双师型”教师的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其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尤显重要。“双师型”教师,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做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行业职业界日新月异,这必然要求“双师型”教师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双师型”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的一般机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必须紧密结合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即从“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入手,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培养,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一)政策支持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需要一系列政策支持,其中高职教师职称评定政策需要加速完善,形成有特色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因为合理科学的评价制度一向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否则就很难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很难使培训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阻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职称评定工作大都沿袭普通高校的“惯例”,看重的是教师的学历与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以此来要求高等职业学校教师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普通高教与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不尽相同,实际工作相差甚远,可比性不足,如不区别对待,我们的人事政策与我们的培养目标会发生矛盾,致使高职教师为评职称而一味地追求高学历,另写一套“论文”,另搞一套教学“业绩”,而偏离我们高职教师自身应有的专业发展轨道。这不仅给专家评委带来困难,而且造成教育资源和教师精力的无谓浪费,增加学校和高职教师的负担,出现不公平竞争,从而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是从普通院校转制而来或刚从大学毕业分配来的,大多对行业职业的了解不够,缺乏从业的技能和实操能力,可职称评定并没有实践操作与指导能力这一块,所以现在大多数教师的继续教育还是选择“唯学历”、“唯学科”的“双唯教育”,而不太注重旨在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的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这已成为高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型”教学改革的瓶颈。

因此,我国的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和晋升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这方面,英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强调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平等地位。英国政府力图排除依然存在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间地位不平等的障碍,使学术资格和职业资格得到同等承认。为此英国政府拟建立一个新的普通文凭和高级文凭体系;二是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建立新的职业资格体系。英国政府在1986年l0月成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该委员会配置有考试评估机构,主持考试的专业机构、其他标准制定机构及确定职业能力的机构,推行国家职业资格。美国为此

成立了全国职教业务标准委员会,制定了教师所应达到的标准,包括知识、技能和达到这一标准的途径,从而提高教师工作的专门职业地位。

(二)经费保证

经费短缺是目前制约高职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普通高等教育比,高职教育起步晚,基础设施差,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与要求相差甚远,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选拔,影响了高职的办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政策支持,还需有足够的经费保证,加速“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有了希望。比如,针对目前大多数高职教师缺乏从业的行业实践操作能力,许多人不是没有想过定期派教师到企业去进行挂职锻炼一段时间,但外出锻炼老师的工作量怎么算,费用问题怎么解决,一直是困扰着学校教师和领导的一个问题。虽然国家明确规定,职业大学生均经费标准至少不应低于高等专科学校标准,但实际上离国家规定的标准相差太远,得不到落实。尤其是近些年,高职教育的扩张,许多学校的大量经费都用在学校基建等硬件设施上,学校的师资培养等软件经费的投入更是得不到保障。

德国为维护和保障“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顺利实施,以较大的经费投入促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做法是可取的。“双元制”模式职业教育经费85%来源于企业,15%由州政府列支。1997年巴伐利亚州财政总收入为614.9亿马克,教育、科研支出194.4亿马克,占总收人的1/3。这其中100亿马克为工资,94.4亿马克为设备、基建、学生交通、教材等费用。对学生免收一切学杂费。另外,为支持培训,德国对失业人员每人每年补贴最低生活费1.5至2万马克。如失业者参加培训再由劳动局按每学时拨给补贴费7至12马克,一年约1.5至2万马克。

因此,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靠政府行为,通过出台设立专项基金,专项补助和职教经费统筹等等措施,逐步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在多渠道、多途径增强办学活力,增加创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的联合、合作办学,为多渠道筹集资金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在办出特色、办出精品上多下工夫。

(三)模式多元

高职院校可以对现有的专业教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多样化的培训模式。

1.外出学习模式

外出学习的形式和类型应该是多样化的,包括接受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包括短期学习和中长期学习。学历教育主要是获取所教学科的硕士、博士等学位的学习,这对提升整个学校的品位和层次,了解该职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和前沿问题是有助益的。但也不能脱离教学实际一味追求高学历教育的学习,要区分轻重缓急,结合职教教师最为欠缺的“实践技能的不足”,多组织一些旨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非学历的学习和培训。比如分批、分阶段组织专业教师外出到力、出特色的兄弟院校参观考察,与国内外友好学校的专业教师交流。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可以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也可有计划地派专业教师到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接受实训锻炼,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

2.校本培训模式

由于高职院校扩招,每个教师的教学任务都较重,再加上学校经费紧缺等多种原因,外出学习的人员和时间都会受到限制,而校本培训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该模式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且颇受欢迎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可以结合本校教师的实际,根据教师来源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我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来源

很广,既有高等院校分配而来的,也有从相关单位调入的,还有直接从企事业单位请来的,他们的来源不同,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劣势。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拥有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活动研究的能力,却相应缺乏职业实践能力;从企事业单位调入或高职院校毕业的教师拥有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却缺乏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因此校本培训能针对上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于前者,我们可拼聘请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师、工程师到本校来做兼职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和他们接成“师徒关系”,也可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从后一种教师中挑选优秀的人员对他们进行指导,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于后一种教师,我们可以聘请对职业教育教学有较深研究的教授、学者对他们进行系列讲座,也可挑选前一类优秀的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加强相互了解和沟通。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展开校本培训,不仅可以节省培训成本,还有利于加强教师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相互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自我更新专业发展模式

无论是外出学习还是校本培训都是一种外在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这对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专业发展还需建立在教师自主、主动的发展基础之上。作为高职教师,我们应该有一种使自己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的紧迫感,使命感,加快自己的专业发展。对于缺乏职业实践能力的教师,可以利用校内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证机会,取得自己所教专业的各种证书,也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各种机会主动联系,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寒暑假)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去挂职锻炼。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基地,加强自我锻炼与提高。对于缺乏教育理论与经验的教师可以自主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教师我们切忌成为机械的“教书匠”,而应成为反思型实践者。我们要学会反思的技能与技巧,并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地总结、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指导的各个环节,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目前我们要明确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教学型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但并不是说我们的教师就是单纯的教书匠。要提升高职教师的声誉,就必须使“教师成为研究者”,这里的研究者主要是指研究自己的教学和实践指导,使产学研结合。

(摘自 张君华,左显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发展途径探讨”《职教论坛》2008年11月上)

第四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介绍幼儿教师从初步形成到一步步走向专业成长的书。书中从教师的专业化概念、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关系、走向专业成熟以及做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等五大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论述与讲解。

看了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章“走向专业成熟”,可能是我觉得最符合我们我的实际,也是我们每位新教师所希望和渴求自己能够尽快的走向专业成熟吧。我仔细阅读着每一字每一句,想从中获得些对自己有利或有帮助的信息和经验,让自己更专业更成熟。

感触最深的是第五章的第一块内容: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和反思。初任教师职业的新教师,成长为具有实践智慧的优秀教师,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科学的自我反思,以及外部的支持与协作,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样,教师才能快速的进步和成长。

作为一个只有几年教学经验的新老师来说,各方面都是处于学习阶段,除了要管好孩子外,在上课方面也要经常性的进行反思、总结、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看了此书让我明确行动研究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因为行动研究能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性提高,让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将教、学、做合二为一,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及研究能力,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我深知每一位教师的经验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教育教学中获得的,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它是无法通过陈述和传授获得的。我将在以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者的身份和思想来面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我在教学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及时的发现问题,反思反思其原因及症状和探索解决问题,这样不断的反思、探索和创造、持续的积累经验,才能获得丰富的经验,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型的成熟教师。

教师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就要积极开展行动研究,这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在实践中就自己的一些 教育细节进行反思,进行研究。如果做了不思考,作了一百遍也很难有长进,好还是好,不好还是不好,偶尔瞎猫碰上死耗子,却不知道为什么。如果能做之前想想,做什么都有清楚地自觉;做之后想想,总能用一双慧眼去观察自己,反省自己,教师就能每天都有进步和提高。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借大家的眼睛和脑袋,帮你发现你看不见的东西,向你提出你意识不到的问题,打你一棒有点疼,但也促你成长。

在文章中,有大部分文章可供我们参考、借鉴学习的资料,在分享与对话中的个别小案例也是我们生活、工作中常常出现的问题;资源平台中的反思体验设立了好多的专业问题,以供我们阅读、反思等。资料库中的多种专业资料,不仅使我们增长了不少专业知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工作、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总之,在看此书的过程中使我受益匪浅。

第五篇: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从目前实际看,幼儿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个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标准的要求。而且,现代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与专业化的标准是非常一致的。作为幼儿园有义务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教师成为像医生、律师、建筑师类似的专业工作者。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许多教师面对新课程、教材茫然失措,急需专业地、深入地、持久地、一对一地深度培训。

一、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意义和作用

1、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幼儿教育也面临着信息化的要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要对幼儿进行信息素养、信息知识和信息获取、处理以及管理的能力的启蒙教育,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性游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社会化的水平,拓展幼儿认知新领域。在这一背景之下,尽快促进连续剧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关系到幼儿园、幼园教师个人,乃至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新世纪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界的强烈呼唤。

2、幼儿教师专业化是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幼儿教师职业须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应有专业的理论素养,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超成熟的技能技巧,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她们不仅是知识的启蒙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乐余中心幼儿园是一所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所以,努力推进幼儿教师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既是为了推进我园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实现每一位幼儿教师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新课程为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它将推动我园青年幼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以进步的观念、高尚的师德、良好的修养和专业化的职业表现,走在全市幼教队伍的最前列,从而使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有顺利的职业生涯,美好的职业前程。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指幼儿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幼儿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幼教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从“普通人”变成“幼儿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我们提出了我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以解决幼儿园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主体,构建学习型组织,搭建发展平台,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而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坚持四个基本的培养“原则”:

1、“个别化”原则。

2、“创新”与“提高”原则。

3、“时效性”原则。讲究实效。

4、“指导培养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因此,我园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主要内容是:全面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目标,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而教的理念;熟悉课程结构,掌握现行的课程标准;具有课程建筑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有效地改善对学生的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园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支撑:教师社会学理论、教师心理学理论、教师教育学理论、教师评价学理论等。

我们努力倡导和实现着“学有所思、教有所长”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原则,激励和引导着我们每一个教师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积累,在研究中提升。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保存活力,永葆教育的青春。

1、以“教师培训”为突破口,使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我园及时转变教研活动的方式,针对教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安排了“课改系列”教研活动,达到“以研促改,以研促教”的目的。我们利用双休日对教师进行师资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丰富教师参加课改的知识底蕴,为培养新课改的生力军,推进新课程作好准备。我们不仅动员全员参与师资培训,还在政治及业务学习会上学习课改的相关资料,撰写体会,对教师进行“洗脑”、“充电”。我园后续培训的师训工作,充分体现了“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连提高”的要求,并与教研、教改相结合,长期跟踪指导。通过活动、体验,引导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实现自我提高。

2、以“教学反思”的路径,促进教师进行自我调整与管理。

传统教育中,教师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这样的一种角色定位,限制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因此,要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必须改变传统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现代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一个具有对教育活动有反思、分析、发现和实践的教育研究者。有时尽管教师在理论上接受了新观念,但在实践中却往往只注重单方面对教育对象施加教育影响,全副精力集中在如何完成自己的预定目标,忽视接受来自于幼儿的各种反馈信息。我们在管理中,注意引导教师运用《纲要》的新理念,通过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反思、讨论、分析保育和教学工作,同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依靠集体和个人的力量,寻找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不仅使保育和教学工作更科学性和合理化,也使教师们在反思中得到了不断成长。许多教师通过反思,能更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工作,而不像以往那样凭经验和直觉工作,能自觉地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促进孩子的不同发展。通过反思,教师不再需要管理者的检查和督促,而能自觉地做好各项工作,达到自我管理的良好效果。

3、在管理中“放权”,让教师更加灵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纲要》第三部分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作为管理者,就应该为教师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为此,我们在管理中,充分“放权”,尤其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更多的自由决定权。

4、加强群众协作,为教师提供一个合作、沟通的平台。

管理学告诉我们:“组织的力最大于各个分散状态人群力量的总和,这是在统一指挥下,组织成员协调一致努力而形成的集体力量。”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经验、智慧和特长,如果能将这些人的力量加以整合将会产生更大的集体力量。作为管理者,我们深知要善于作用这种集体的力量。因此,随着学习《纲要》的不断深入,我们在业务管理上更多地以集体学习、研讨、竞争的方式进行,营造浓厚的集体氛围,通过教师间的经验分享、互相探讨、合作学习、友好竞争等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共同提高。通过这些集体研讨和竞赛活动,许多教师的分析、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均得到了提高,同时,教师之间通过相互学习、研讨,增强了团队精神,通过集体协作和竞赛,也促进了集体的共同进步。

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在面临教育新特色、课程新理念的同时,幼儿教师己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转型为适应幼儿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型教师。通过实践新课程改革,一个良好的教师集体正在我园形成,一批崭露头角的科研型教师脱颖而出,青年教坛新秀正在涌现。

1、引导型学习。幼儿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从输出型的教师转换成为引导型的教师,即幼儿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递者转换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2、创造型学习。作为创造型的幼儿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创造是幼儿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信念,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并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当成自己最起码的职责,当作是职业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其次,幼儿教师要树立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力的信念,让具有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发展类型的所有儿童的创造能力都能够自由进发,并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创造性地生活、学习和发展。第三,幼儿教师要树立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信念,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儿童提供一个宽容、愉快、向上的有利于激发儿童创造的环境,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儿童提供一个创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促进我们创造意误解的萌发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3、方法型的学习。在终身教育背景下,知识型的幼儿教师己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必须转换为方法型的教师。方法型的幼儿教师做的是“授人以渔”的工作,特别重视帮助儿童通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自主、有效地探索周围世界,获得有用的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

4、因材施教型学习。信息社会的个性化教育要求幼儿教师能够根据儿童不同的个性特点、认知类型、认知风格和学习进度等进行“对症下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儿童都能得到适合他自己特点、类型和风格的最大的全面发展。

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瞬息万变、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作为幼儿启蒙发展的幼儿教师,应该在信息时代重新审视、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到学习者、研究者与教育者三位一体,承担起自己在适应未来、创造未来的使命,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走向的阶段。

下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摘要: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成为国际教育改革中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讨论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差异来探讨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成长

    幼儿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成长 ⒈教师成长历程 从一名新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一个过程,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关注的问题不同。例如,新教师一般都关心以下八个问题:课堂纪律、激......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之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之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 学校的共同愿景而作出的能够促进教师有计划地可......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介绍幼儿教师从初步形成到一步步走向专业成长的书。书中从教师的专业化概念、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关系、走向专业成熟以及做自身专业发展的主......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总结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总结 本学期我很高兴担任大小班的计算教学工作。经过我的努力,一个紧张又有趣的学期又过去了。我一直还是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开展我的幼儿教育工作......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寻

    向着明亮那方 ——横峰一小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探寻 教师专业成长,指的是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理论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理论: (1)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

    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与提升途径探讨

    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与提升途径探讨 摘 要:中职德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德育教育能力、德育课教学能力、发展性能力以及独特的风格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对德育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