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狠抓平安创建共建和谐家园111
狠抓平安创建共建和谐家园
——宋村乡西郭村综合治理情况简介
宋村乡西郭村共有耕地2165亩,236户,896口人。该村村风正、民风纯,百姓安居乐业,长子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连续5年被评为“山西省文明村”、2007年“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长期以来,西郭支村两委始终秉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平安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把“平安西郭”创建工作作为保障工程、民心工程、基础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六位一体”、平安宣传、“三前四有”三大措施构建和谐西郭,为构建平安乡镇、发展平安县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位一体”明责任。为把“平安西郭”创建活动落到实处,成立由支书任成龙任组长的平安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完善和强化治保委员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形成了一个融治保、调解、普法、巡逻、帮教和“法轮功”处理“六位一体”的平安创建工作体系。同时与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承诺书,实行“十户联防”、“一周一轮”等制度,实现责任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形成了“党员带头,齐抓共管,群防群治,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连续30年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上访案和重大刑事案件。多样宣传倡和谐。为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我们充分利用村内文化资源开展宣传。2006年建成西郭革命教育基地——西郭烈士亭,利用村委大院,建立文化长廊,扩建了占地80m2的普法夜校,并邀请市县乡法律专家和干部讲学20余场,培训人员500多人。农闲时节还分批次让村民观看电影,通过正面英雄人物的事迹,达到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这种朴素简洁、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受百姓欢迎。“三前四有”保调处。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排查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三前”工作方法。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矛盾排查调处协调会,并做到有场所、有调解制度、有工作记录、有调解台帐的“四有”建设。在调处方式上,实行多样式调解。对于普通的邻里纠纷,由调委会入户调解,及时制止事态蔓延扩大。对于事态严重的,将当事人集中到矛调办公室调解,充分听取其辩解意见,并邀请有关司法人员进行法律教育,不仅使其做到心服口服,而且也体现出矛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今年以来,全村排查出的两起矛盾纠纷,全部及时调处。
三十年前,西郭村内动荡不安、拉帮结派、上访告状成群结队,村内破败不堪,而今,西郭人意气风发,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全村人均收入6000元。2006年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建广场、修花园、硬化道路、安置健身器材……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这些使西郭村人更加感受到了稳定的重要。
第二篇:共建和谐家园
共建和谐家园
孝丰镇中学102班王张丰莹
是什么融入我们炎黄子孙的生活?是什么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民联系在一起?是民族的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没有理由淡忘自己的民族——树立正气、弘扬美德、彰显智慧、惩恶扬善的精神国度。
春节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它的存在联系着华夏儿女永远不变的千丝万缕的情怀与根脉。因此它是一个最重要、最隆重、最盛大的中华节。
每逢新春伊始、佳节来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有华人。他们虽然与家人相隔千里万里,乃至更远„„更远„„但是他们情系故乡,早已迫不及待地利用各种方法与亲人团聚。一家子大小忙碌着帖春联、年画和窗花,更普遍的当然是倒贴福字!其实,最有意义的莫过于除夕守岁了,除夕之夜是一个“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夜晚,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摆满一座。大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才能够相互诉说心声,聊聊家常。与其它节日不同的是,拜年是春节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拜年在有些地方又称走春、探春。新春伊始,在全家吃完新年的第一餐饺子宴之后,人们开始拜贺亲朋好友。按照传统的说法,拜年是晚辈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同辈之间的道贺。在日期上也有规定: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父岳母家,初三拜亲朋,拜年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在节日期间,在全国非常流行悬挂中国结。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结而成。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中国结给人以纯朴、吉祥的印象。它内含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外形又很雅致,既体现远古时代的神秘,又体现东方人的灵秀。优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韵味给传统佳节增添祥和、吉利的气氛。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可谓源远流长,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种做法。压岁钱也称“押岁钱”、“压祟钱”,因为“岁”与“祟”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年„„
这是一个和谐、生气盎然社会的必然现象。从这一个传统的节日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一股和谐、温馨、快乐的家庭气氛,乃至整个社会。古老的文化精髓以节日的形式一直传承至今,我们不可否认它对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性。通过这些节日能让我们不忘过去的历史,继承我们的传统习俗。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中最为璀璨的组成部分,那一个个喜庆的日子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的魂。作为传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推动着中华文化历史弥新、发展壮大。
让我们共同创建美好、和谐的家园!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复兴而尽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共建和谐家园
共建和谐家园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呼吸着同一丝空气,可是不知道你是否也同样注意到了我们身边或大或小的变化呢?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逐渐有所提高,而保护环境的意识却愈加淡薄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为此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定措施,马路上有了一只只垃圾桶,可总有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去违反这美好的一切。
近年来,大自然因为人类的破坏和无节制的开发已经给过我们教训了,黄河断流,罗布河干涸,一些大江大河被污染,森林滥砍滥伐……这么多的不良现象都来源于人类对我们赖以生存环境的无知破坏所造成的,由于人们滥砍树木,不注意绿洲,导致植被面积缩小,水土流失严重,一寸土,一片绿正在被人们肆意吞蚀。
每天清晨,天还蒙蒙亮的时候,不知你是否看到大街上那些为了美化城市而挥汗如雨的环卫工人们?他们为了城市的美丽而默默无言的付出着,我们又怎么忍去破坏这一切呢?我们走在大街上,经常会看到被人们抛弃的白色垃圾,还有吃剩的果皮、罐头,还有人们随地吐痰,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人们一点也不珍惜清洁工人们的劳动成果,江面上漂浮着很多垃圾,有人们吃过后的小吃签,塑料瓶等,就这样,我们的家园失去了应有的美丽。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就有责任去保护这个城市里的一点一滴,而不是去肆意破坏这原本美好的一切,所以在生活中,像塑料袋等
可以重复利用的化学物品,不要把它扔在地上,更不要把它们埋在土里,不要乱扔垃圾,把垃圾归类好后放在相应的垃圾箱里,变废为宝,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废电池可以把废电池汇集起来,送到生产厂,重新加工,使电池也能够再次为我们做出贡献,同时也保护了环境,珍惜了资源,多弯腰,当我们弯起腰捡起地上的垃圾时,心里一种自豪的情感油然而生,多做了一件好事,保护了环境。珍惜资源吧,如今我国人口已经接近十四亿,由于人口的剧增,促使人们为了生存不断向大自然索取,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去破坏环境,我们应该多栽树木,不要乱砍伐树木,保护生态环境更是刻不容缓的。生活中,我们洗完手后拧紧水龙头,洗手、洗澡、洗菜的水用来冲厕所或浇花,多植树造林,少滥砍滥伐破坏环境。
作为市民,我们应该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节约身边仅有的点点滴滴的资源,让绿色主宰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尽管是一丝一毫的微薄之力,让我们共同去营造和谐家园,共建更美丽的明天。
第四篇:共建和谐家园
共建和谐家园
——我的第二故乡廊坊
十几载寒窗苦读,几经困难磨砺,跨过了高考这道坎儿,第一次离开家,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与此同时也开始了我对这个陌生城市的融入与探索。回首过往的时光,看看岁月擦过的点点滴滴,缕缕清香洒满回忆路。阳光普洒暖暖入心,照亮前方的路一片光明。
融入校园
有过抱怨,为什么没有走到自己喜爱的南方,为什么没进自己理想的大学?当一切尘埃落定,面对现实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必须我也是这么做的——满怀信心来到了这里。虽然不喜欢北方的干硬,虽然没有太多南方的水汽,但我知道这个时候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改变自己,而不是过多的抱怨身边的什么。校园里,我看到了天未大亮便在晨练的人们,那种不做懒虫的精神,即使在大学如此随便的氛围里,我们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看到了,自习室埋头学习的同学,那种勤奋,无论严寒酷暑,披星戴月,走在求知的道路上。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我看到了在“大学生素质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等一系列校园比赛中,同学踊跃报名参加,优秀地展现自己的特长与才华,年轻人的毫无畏惧,又水平不一般,这是一种环境——努力拓展自身素质的氛围。所有的看到让我恍然大悟:我的抱怨是多么的令人耻笑,我不应该那么挑剔环境,更应该做的是提高自己。
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脱掉那些一个人的自私,开始融入校园生活。于是操场上有了我跑动的身影,校园里有了我的读书声,自习室有了我趴案伏笔的勤奋。我开始正视我的大学生活,正视每一个二十四小时,不只是要学习好,参加活动,譬如朗诵演讲等,来提升自己的社会素养。多读书,来增加自己的内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所应有的素质,将在大学里一点点学习收获。我是这个校园的一分子,这里就是我的家,作为家的成员,我有权力,更有义务为这里作出自己的贡献,提升自己,为校争光。
融入廊坊
上大学,不只是上学。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形形色色,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更是在走向社会。读大学,不仅要融入学校,也要融入这个城市。
廊坊,坐落在京津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承接地理位置最优越的美名。也正是此位置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没有大城市的人山人海,自独有一份令人怡心的繁华;没有无尽的喧嚣,自给人心灵宁静的港湾感。
有一个初中同学,一直想来廊坊,每次碰面都会关切地问:在那里怎么样?好吧?没等我回答又开始对我讲:多好的地方,肯定呆得特别好。他复读了两年还是没能来到这里。我开始在他的话里,渐渐喜欢这个城市。
每个周末,都会和同学一起骑上自行车,从学校出发,沿着街道,一条一条地走,标志性的建筑都融入心间。博物馆在哪里?中心医院在哪里?电子城在哪里?哪里的农贸市场东西比较便宜?等等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在班里,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小导游了。同学有故友来了,带他们去哪里看廊坊?去哪里玩?去哪里购物?且听我们一一到来。融入廊坊,从熟悉这个城市开始。
爸妈来了,我作为这里的小导游,带他们转了转廊坊。人民公园、电子城、明珠购物广场等地。早晨的公园令他们印象深刻,爸说:“以后毕业就留在这里吧,这个早晨的公园让我看到了这个城市的面貌。”妈说:“这里环境不错,天也蓝,空气也好。”是的,我也觉得我开始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
廊坊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但他也有自己的文化,高校文化,独特的城市文化。虽然没有太多灯红酒绿的奢华,我已经走进了这里,走在这里。融入这个生活圈里。
肩负城市责任
不知道以后会不会荣幸地留在这里,但肯定的是这四年我会一直呆在这里,度过我的大学时光。就像我的户口现在已经暂时落在这里,我这些年属于这里。
城市的发展,要靠所有的公民出谋划策,齐心协力做贡献。落在这里,我们对这个城市有义务。
今年九月,很荣幸加入了“廊坊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扶贫助残小分队,参加志愿服务。每周在课余时间,去残疾老人家里,帮她们擦擦玻璃,扫扫地,也陪他们聊聊天,不仅给他们带来帮助,也觉得自己的内心很暖,很开心。他们也给了我们在这个城市家的感觉。为社区的人们服务,他们大多在周末还要外出工作,孩子无人看管,我们志愿为孩子们做家教,陪他们学习,跟他们一起玩耍。为这个城市的志愿服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们付出自己的汗水,收获了更多的快乐,也有更多的城市责任在我们的肩上。
肩上的不只是要学习好、各方面表现全优,更要成为这个城市的或许只是暂时的公民,并在这个公民的基础之上有义务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为这份城市的责任抬起头颅,挺起腰杆,承负责任感。
我会让自己努力留在这里,但我不知道毕业之后会不会。现在我深切地在心底认同了你;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一丝牵挂在这里,总想看看此刻的你,因为我对你有了归属感;无论在哪里看天气预报,总会计的看看廊坊的此时的天气,即使人不在这里,因为你已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我为你付出我的青春,因为我在这里,我有责任。
第五篇:创建平安社区 构建和谐家园
创建平安社区 构建和谐家园
平安和谐是社区永恒不变的主题。近年来,按照《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要求,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以化解社区矛盾、强化综治宣传、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为抓手,在社区开展以争创“平安社区”“优秀平安家庭”“无毒社区”“无邪教社区”为载体的活动,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稳定、祥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齐抓共管 共建和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进一步夯实社区基础工作,社区党支部结合本社区实际,切实加大防控力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楼幢长、单元长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综合治理工作。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社区干部利用“四知四清四掌握”入户机制和张贴平安知识楼层贴、张贴宣传画、黑板报、发放宣传单、面对面宣传等方式,开展了优秀平安家庭创建、禁毒、禁赌、禁黄教育及“抵制邪教,倡导文明”、“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活动,引导社区居民不信谣、不传谣,坚定政治立场与方向,增强居民的法制观念,为稳定社区治安秩序奠定基础。
依法调处 化解矛盾建立入户走访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调解居民的纠纷,到目前为止,为居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4期,化解矛盾纠纷12期,为社区居民创造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
深化管理 加强教育 组织开展流动人口会议,与辖区片警联合开展流动人口清查两次,重点检查出租房屋87间和187间商业网点查,查出三无人员4人,督促62人办理了居住证明,同84间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签订了治安责任保证书、消防安全责任书、计划生育保证书,按照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原则,不定期对流动人口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为社区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