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在全县创建“平安邵阳”动员大会上的发言
周符波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创建“平安邵阳”,提高执政能力。9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造一个更加平稳的治安环境和更加美好的社会环境,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平安邵阳”创建活动,力争用3年时间使我县成为全省最稳定最安全的地区之一。执政能力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就县乡基层而言,如何“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负责地做事”就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全过程。下面,我就如何按照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开展“平安邵阳”创建活动,讲3点意见:
一、关于认识问题──“做正确的事”
创建“平安邵阳”,既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创建“平安邵阳”,确保社会稳定,不仅是重大的治安问题,而且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必须从三个方面统一思想认识。
1、创建“平安邵阳”是发展之需。可以说,目前是我县经济的“黄金发展期”,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洛湛线资源型产业带的开发、太澳高速公路、宝庆电力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的全面启动等,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最近,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暨要素市场改革工作会议。正午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省委、省政府今年重点抓的大事要事之一。会议特别强调,各地要探索一条“市场运作、招商开发”的发展县域经济的路子,进一步加大三个力度:一是要加大产业建设的力度。按照“三化”战略的要求,把发展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基础工作、关键环节和根本措施来抓。二是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要把县域经济的发展融入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去,融入到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中去,整合资源,联手发展,把自身的发展放到全省、全国的大坐标中去定位,用开放的思维,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要加大改革改制的力度,实行招商改制,突出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外部资金求发展,舍得拿出最好的项目招商引资,以资源引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投资者生财换自身发展。三是要加大扶优扶强的力度。省委、省政府已经制定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谁发展、谁受益,快发展、多受益”的动力激励机制,实行一年一考核,三年一调整。省委、省政府这一激励政策,将对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的县(市)和综合排序进入全省经济强县及位次前移十位的县(市),在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并实行重奖。我和县长参加会议,感到压力很大。我们要抢抓机遇,奋力追赶,力争3年内综合排序位次前移10位,力争到2010年进入全省经济强县行列。加快发展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一个稳定的局面。各级各部门在工作中必须十分明确: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在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必须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讲科学的发展观,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还要看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不仅要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要看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可以说,加强综合治理、创建“平安邵阳”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创建“平安邵阳”活动。
2、创建“平安邵阳”是当务之急。总的来看,全县社会政治稳定,治安大局平稳。但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还大量存在,社会治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刑事案件发案尤其是命案较多,“双抢”、“双盗”等侵财案件发案率较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发展不断前进、改革日益深化的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人民内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大幅增加,如下岗失业问题、改革失利问题、农民失地问题、分配失公问题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影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综治工作,创新社会综治工作。
3、创建“平安邵阳”是群众之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切实做到民安为本,民富为先。当前,人民群众最强烈的愿望是平安,最迫切的追求是富裕。其中,平安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把这件事情解决好,切实提升全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是一项首要的民心工程。生活富裕、社会安定都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致富与治安都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因此,全县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喊响创建“平安邵阳”这句口号,带着责任开展好创建“平安邵阳”活动,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平安邵阳”的实施意见,紧密联系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全面落实创建平安乡镇、平安社区(村)及平安单位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推动“平安邵阳”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关于措施问题──“正确地做事”
执政之要在于利民,利民之先在于安民;没有安民的措施,就没有安静的日子。加强综合治理、创建“平安邵阳”,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新举措。在实际工作中,要着重提高三种能力:
1、提高教育引导能力,当前尤其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今年,中央、省市相继召开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刚才,德生书记传达了上级会议精神,具体部署了全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面临的战略任务,是全社会共同的历史责任。“无论是从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上看,还是从民族存续、国家昌盛上看,我们都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始终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是涉及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党中央这个涉及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决策贯彻好、落实好。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坚持“三抓三净化”,即抓综合治理,净化成长环境;抓“扫黄打非”,净化文化环境;抓网吧专项整治,净化网络环境。特别强调的是要继续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和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取缔无证网吧,从严打击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和超时营业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外部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二是要高度重视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措施,特别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未成年人中的孤儿、流浪儿、残疾青少年及失足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教育和管理,从源头上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三是要办好10件实事。抓好以塘田战时讲学院为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等10件实事,既是急务、要务,又是重点、难点,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组织,抓紧抓好。宣传、教育、文化等党政部门,工会、妇联、共青团、少先队等群团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同时,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力量共同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让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2、提高化解矛盾能力,当前尤其要加大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的力度。8月26日,中央召开了全国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电视电话会议,罗干、***、王刚、华建敏等中央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当前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各部门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尤其要强调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要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既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又坚持依法办事,依政策办事。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定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大局,这是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所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站在讲政治和战略、全局的高度,牢牢抓住中央这次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有利时机,按照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总体要求,按照“人要盯住,事要化解”的工作要求,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把信访突出问题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解决好,把信访和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抓落实。这里,具体提三点要求:
⑴正确引导。群众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群众的觉悟有高有低。在做群众工作中,我们应该把政策讲明、把道理讲透、把态度讲清。一是要教育引导群众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目前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而且大多是过去的遗留问题;矛盾的出现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前进的步伐从来没有放慢过;正因为矛盾的不断出现,矛盾的不断解决才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二是要教育引导群众按发展的要求来思考问题。当前利益格局处于重大调整期,难免要以牺牲一些群众暂时的、眼前的利益为代价,而换取更多更大更广的利益;在改革过程中,不可能同时受益、平均受益,也就是说受益有先有后,受益有多有少。三是要教育引导群众靠发展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要靠发展,但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办不成,教育群众顾全大局,共同维护稳定。
⑵及时化解。矛盾的发展有个过程,我们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及时发现矛盾苗头,防止矛盾扩大化和复杂化,把矛盾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群众的情绪有一个发泄的过程,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也有差别,做工作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防止方法的简单化,切忌千篇一律。发现问题是化解问题的前提。从现在起到年底,各单位要开展全面排查活动,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逐项登记,全面梳理,认真分析形成的原因,并统一政策,统一步调,按照“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突出就先解决哪些问题”的原则,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解决一批突出的实际问题。这里特别注意,要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稳定问题既是利益问题,更是心态问题;心态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解决思想问题就是帮助群众调整心态,必须带着感情去做工作。感情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有了感情,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大家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开展信访工作,把正确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过程,变成宣传政策、正面引导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情绪的过程,变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同时,要注重既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又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降低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真正把各种矛盾纠纷处置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激化之前。要避免为了解决一时一地的问题,随意乱开口子、乱表态,甚至无原则迁就,引发新的矛盾。
⑶依法处置。信访工作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是代表党和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接受监督、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要采取教育劝导、思想疏导、舆论引导等工作方式方法,引导和教育人民群众通过正常的信访渠道依法反映自己的实际问题。同时,要高举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稳定的旗帜,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依法规范和整顿上访秩序。(“以人为本”并不是以少数人的私利为本。)最近,省委、省政府就处置到省进京非正常上访及集体上访问题出台了工作方案,印发了通知,明确规定:“对信访事项已经处理到位,仍长期在党政机关纠缠上访、严重扰乱正常工作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置”;“公安机关要依法维护党政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和
第二篇: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在全县创建“平安邵阳”动员大会上的发言
周符波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创建“平安邵阳”,提高执政能力。9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造一个更加平稳的治安环境和更加美好的社会环境,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平安邵阳”创建活动,力争用3年时间使我县成为全省最稳定最安全的地区之一。执政能力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就县乡基层而言,如何“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负责地做事”就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全过程。下面,我就如何按照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开展“平安邵阳”创建活动,讲3点意见:
一、关于认识问题──“做正确的事”
创建“平安邵阳”,既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创建“平安邵阳”,确保社会稳定,不仅是重大的治安问题,而且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必须从三个方面统一思想认识。
1、创建“平安邵阳”是发展之需。可以说,目前是我县经济的“黄金发展期”,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洛湛线资源型产业带的开发、太澳高速公路、宝庆电力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的全面启动等,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最近,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暨要素市场改革工作会议。正午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省委、省政府今年重点抓的大事要事之一。会议特别强调,各地要探索一条“市场运作、招商开发”的发展县域经济的路子,进一步加大三个力度:一是要加大产业建设的力度。按照“三化”战略的要求,把发展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基础工作、关键环节和根本措施来抓。二是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要把县域经济的发展融入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去,融入到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中去,整合资源,联手发展,把自身的发展放到全省、全国的大坐标中去定位,用开放的思维,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要加大改革改制的力度,实行招商改制,突出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外部资金求发展,舍得拿出最好的项目招商引资,以资源引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投资者生财换自身发展。三是要加大扶优扶强的力度。省委、省政府已经制定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谁发展、谁受益,快发展、多受益”的动力激励机制,实行一年一考核,三年一调整。省委、省政府这一激励政策,将对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的县(市)和综合排序进入全省经济强县及位次前移十位的县(市),在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并实行重奖。我和县长参加会议,感到压力很大。我们要抢抓机遇,奋力追赶,力争3年内综合排序位次前移10位,力争到2010年进入全省经济强县行列。加快发展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一个稳定的局面。各级各部门在工作中必须十分明确: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在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必须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讲科学的发展观,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还要看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不仅要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要看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可以说,加强综合治理、创建“平安邵阳”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创建“平安邵阳”活动。
2、创建“平安邵阳”是当务之急。总的来看,全县社会政治稳定,治安大局平稳。但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还大量存在,社会治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刑事案件发案尤其是命案较多,“双抢”、“双盗”等侵财案件发案率较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发展不断前进、改革日益深化的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人民内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大幅增加,如下岗失业问题、改革失利问题、农民失地问题、分配失公问题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影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综治工作,创新社会综治工作。
3、创建“平安邵阳”是群众之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切实做到民安为本,民富为先。当前,人民群众最强烈的愿望是平安,最迫切的追求是富裕。其中,平安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把这件事情解决好,切实提升全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是一项首要的民心工程。生活富裕、社会安定都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致富与治安都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因此,全县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喊响创建“平安邵阳”这句口号,带着责任开展好创建“平安邵阳”活动,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平安邵阳”的实施意见,紧密联系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全面落实创建平安乡镇、平安社区(村)及平安单位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推动“平安邵阳”
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关于措施问题──“正确地做事”
执政之要在于利民,利民之先在于安民;没有安民的措施,就没有安静的日子。加强综合治理、创建“平安邵阳”,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新举措。在实际工作中,要着重提高三种能力:
1、提高教育引导能力,当前尤其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今年,中央、省市相继召开了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刚才,德生书记传达了上级会议精神,具体部署了全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面临的战略任务,是全社会共同的历史责任。“无论是从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上看,还是从民族存续、国家昌盛上看,我们都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始终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是涉及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党中央这个涉及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决策贯彻好、落实好。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坚持“三抓三净化”,即抓综合治理,净化成长环境;抓“扫黄打非”,净化文化环境;抓网吧专项整治,净化网络环境。特别强调的是要继续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和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取缔无证网吧,从严打击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和超时营业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外部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二是要高度重视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措施,特别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未成年人中的孤儿、流浪儿、残疾青少年及失足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教育和管理,从源头上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三是要办好10件实事。抓好以塘田战时讲学院为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等10件实事,既是急务、要务,又是重点、难点,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组织,抓紧抓好。宣传、教育、文化等党政部门,工会、妇联、共青团、少先队等群团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同时,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力量共同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让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2、提高化解矛盾能力,当前尤其要加大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的力度。8月26日,中央召开了全国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电视电话会议,罗干、***、王刚、华建敏等中央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当前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各部门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尤其要强调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要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既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又坚持依法办事,依政策办事。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定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大局,这是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所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站在讲政治和战略、全局的高度,牢牢抓住中央这次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有利时机,按照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总体要求,按照“人要盯住,事要化解”的工作要求,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把信访突出问题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解决好,把信访和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抓落实。这里,具体提三点要求:
⑴正确引导。群众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群众的觉悟有高有低。在做群众工作中,我们应该把政策讲明、把道理讲透、把态度讲清。一是要教育引导群众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目前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而且大多是过去的遗留问题;矛盾的出现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前进的步伐从来没有放慢过;正因为矛盾的不断出现,矛盾的不断解决才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二是要教育引导群众按发展的要求来思考问题。当前利益格局处于重大调整期,难免要以牺牲一些群众暂时的、眼前的利益为代价,而换取更多更大更广的利益;在改革过程中,不可能同时受益、平均受益,也就是说受益有先有后,受益有多有少。三是要教育引导群众靠发展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要靠发展,但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办不成,教育群众顾全大局,共同维护稳定。
⑵及时化解。矛盾的发展有个过程,我们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及时发现矛盾苗头,防止矛盾扩大化和复杂化,把矛盾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群众的情绪有一个发泄的过程,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也有差别,做工作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防止方法的简单化,切忌千篇一律。发现问题是化解问题的前提。从现在起到年底,各单位要开展全面排查活动,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逐项登记,全面梳理,认真分析形成的原因,并统一政策,统一步调,按照“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突出就先解决哪些问题”的原则,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解决一批突出的实际问题。这里特别注意,要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稳定问题既是利益问题,更是心态问题;心态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解决思想问题就是帮助群众调整心态,必须带着感情去做工作。感情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有了感情,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大家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开展信访工作,把正确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过程,变成宣传政策、正面引导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情绪的过程,变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同时,要注重既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又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降低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真正把各种矛盾纠纷处置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激化之前。要避免为了解决一时一地的问题,随意乱开口子、乱表态,甚至无原则迁就,引发新的矛盾。
⑶依法处置。信访工作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是代表党和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接受监督、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要采取教育劝导、思想疏导、舆论引导等工作方式方法,引导和教育人民群众通过正常的信访渠道依法反映自己的实际问题。同时,要高举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稳定的旗帜,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依法规范和整顿上访秩序。(“以人为本”并不是以少数人的私利为本。)最近,省委、省政府就处置到省进京非正常上访及集体上访问题出台了工作方案,印发了通知,明确规定:“对信访事项已经处理到位,仍长期在党政机关纠缠上访、严重扰乱正常工作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置”;“公安机关要依法维护党政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和信访秩序。有关公安机关接到处置通知后,要迅速派相应的警力到现场维持秩序,并做好随时出警处置的准备,一旦发生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等过激行为或打、砸、抢、烧,损坏公私财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应按处置预案的要求迅速派出警力到现场进行处置。对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的非正常上访,负责现场处置的公安机关要抓住时机,坚决果断地依法处置,尽快平息事态。”
3、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当前尤其要加大基层基础建设的力度。加强综合治理、创建“平安邵阳”,重点是基础,关键在基层。基层组织处在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处于化解和调处矛盾纠纷的前沿。没有基层平安,就没有全局稳定。目前,我县基层基础薄弱仍是一个突出问题。关键时期抓关键,千头万绪,关键是要找到突破口。
要在政法队伍建设方面有新的突破。政法队伍建设的好坏,事关“平安邵阳”创建工作的开展,事关全县稳定工作大局,事关司法机关的权威,事关政法干警的形象。今年以来,中央、省委相继召开了公安、检察院、法院基层建设工作会议,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会议(决定)的精神,按照“3个坚持”的要求,切实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特别是公安队伍建设。第一,坚持政治建警。要深化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干警牢固树立政治意识,把忠诚作为警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教育干警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教育干警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坚持执法为民、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第二,坚持从严治警。政法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央政法委“四条禁令”,公安部“五条禁令”,认真落实从严治警各项措施。县政法委要加紧制定一些不可踩踏的“警戒线”,切实预防和解决政法队伍中那些处事不公、执法不严、为政不廉和扰民、损民、伤民的突出问题,坚决清除那些徇私枉法、贪赃枉法、执法犯法的害群之马,坚决查处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不作为”和“乱作为”事件。第三,坚持从优待警。要认真研究从优待警的措施,真正在政治上爱护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进一步凝聚警心,激励斗志。全县要大力宣传政法队伍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使人民群众理解支持政法工作。要保证政法干警执行公务的必要手段和条件,千方百计保证各项待遇,解除干警的后顾之忧。县里今年继续开展“十佳干警”评选活动,并对于破案有功人员、为安全稳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将给予重奖,充分调动干警的工作积极性。
要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有新的突破。我们现在一些基层组织瘫痪,对群众情绪了解不够,对群众情绪疏导不力。目前,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基层政法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乡镇、村组、社区等基层综治机构,加强基层民调组织和基层综治维稳信息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基层政权组织为基础,基层群众为依托,基层政法组织为骨干的综治工作网络,切实筑牢综治维稳工作“第一道防线”。当前,我县矛盾纠纷最集中、最敏感的区域是县城。这里,重点讲一下社区党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处于党的组织的最基层,处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最前沿。目前,社区人员结构越来越复杂,社区的治安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社区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城镇的社会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才能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优势,才能整合社会力量,协调各方利益,夯实党的城镇工作基础,强化党对城镇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控制力。县直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大力支持,切实理顺和解决好社区建设中地域不清、户口插花、职能部门职权下移、社区责权利不明以及场地缺少、经费紧张等问题。计生、公安、建设、环保、民政等部门,要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做到人员配置到社区、职权下移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经费下拨到社区、时间保证到社区,以充分发挥好社区的服务职能。
三、关于责任问题──“负责地做事”
创建“平安邵阳”是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为政一方,就要确保一方平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1、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创建“平安邵阳”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建设的一次全面测验,需要各级各部门上下配合,通力合作,整合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综合治理要素,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创建工作。县级领导要带头,在年内要亲自直接处理1—2件信访突出问题。要严格实行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动员部署、抓调查研究、抓督查落实、抓重大问题的解决。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具体抓,全力以赴抓。其他领导成员要根据分工,实行分线联片包干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双重责任体制。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信访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要求,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应由本地区、本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解决到位,对本地区、本部门群众反映的突出信访问题以及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不论其何原因,也不论涉及哪个部门、哪个单位,都必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人是哪里的,由哪个地方负责稳控;案件属于哪个部门的,就由哪个部门负责处理,做到依法、及时、妥善处置。
3、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制。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各地要坚决查处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失职渎职和严重官僚主义行为;对因工作不负责任、已经存在的矛盾纠纷没有排查出来,或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调处不力,造成矛盾激化,产生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省委、省政府将在明年初的经济工作会上,通报2004全省县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结果,进行奖罚兑现。比照省里的模式,今年县里对综治工作将分两步进行考核,去年9月到今年9月为第一个时间段,全面考核这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从现在到12月底为第二个时间段,重点考核“平安邵阳”创建工作和这一阶段的综治工作。对两次考核进行综合排名,确定先进表彰、“重点帮助”、“黄牌警告”、“一票否决”对象,并在明年初县委经济工作会上予以通报,该奖的奖,该罚的罚,该撤的撤。
同志们,创建“平安邵阳”是县委、县政府的一个重大决策,是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这个决策、这项任务关系重大,意义重大。在座的同志们任务重大,责任重大。我们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负起历史责任,完成历史使命。
第三篇: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所在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为党的建设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一项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本文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认识现在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简明的论述。
关键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紧迫性,重中之重,面临的挑战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这是一个重要的新论断,突出强调了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我们讲党的建设,一般都侧重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把它们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来看待。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又增加了制度建设,把它看成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方面。再后来,基于对党的历史方位根本变化的深刻认识,基于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敏锐感知,基于对世界政党政治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我们党认识到:对于执政党来说,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应当是执政能力建设。那么,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呢?
第一,这是由我们党是执政党并长期执政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任何执政党,要想长期执政,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价值和目标,都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本领。从党执政以后的全部活动来看,党的最根本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执政展开的,都是围绕着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来进行的。无论是治党治国治军也好,改革发展稳定也好,内政外交国防也好,都要求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同时又检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第二,这是由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其他几个方面建设的关系决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是一项单独的,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相并列的建设,而是贯通在其他各项建设之中。党的其他各个方面的建设搞得好不好,最终会体现和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从党执政以后的自身建设来看,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党的各方面建设起牵头管总作用的。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来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也正因为这样,党的各方面建设,都应该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最终都应当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第三,这是在科学分析我们党执政的现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着重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执政能力建设。在执政实践中,我们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自身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比较严重,以及一些地方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总起来说,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涉及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过去我们一直说,党的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新的伟大工程。现在我们可以进一步说,这项伟大工程是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贯通起来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推进这项伟大工程的出发点,也是它的落脚点。
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含义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一、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进入新世纪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从国际局势看,政局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整个世界处在大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天下并不安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党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主动权。
从国内来看,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还任重道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压力。这都要求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民族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同时,也就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与执政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的不同。执政党不同于革命党,它要执掌政权、履行执政职能,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本领和水平。
党执政以后,一方面使我们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使党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现象,滋生贪图享受和消极腐败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是艰巨。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必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党要有更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更强的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从世界范围来看,最近二三十年来,政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各国执政党都在思考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引人注目的是,在世纪之交,世界上一批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了执政地位,其中包括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内,促人深思。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情况各不相同,但不重视执政能力建设,不能正确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不能有效解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这些则是共同的。因此,在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
------摘自网络 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余敏莹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广东 佛山 528000)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强调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是党中央一项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科学执政,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党建专家认为,尽管55年的执政实践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合格的,但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仍然给党的领导和执政带来多方面的巨大挑战。因此,必须认识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应如何去落实,提高执政能力,党员干部要自觉地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人民的选择,执好政是人民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的是更好地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
据新华社16日播发的《抓好党建的“重中之重”》报道,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勇敢地迎接新考验、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对于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党中央的思考是不断深化的。从“战略任务“,到”重中之重“,把执政能力建设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是我党过去没有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时代意义。
2、我党面临严峻考验,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能力建设之所以如此重要,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我们党面临着
着来自三个方面的严峻考验。一是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二是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三是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1)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
党所担负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科学执政,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从党的历史任务上讲,我们党是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正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里执政的,不仅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双重历史使命意味着,和其他政党相比,更需要具有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高超的执政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总体上是强的,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肯定。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党的执政能力仍然存在着某些不适应的方面。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尚待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一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党风上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在一些领域存在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趋势。所有这些,都损害着党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这就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2)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矛盾出现的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尖锐地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党的建设实践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来自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揭示了这一变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历史方位的这种变化使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今天认识和思考党的建设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执政的共产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回答起来其实并不容易。苏共探索了70多年也未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最后连执政地位都丢掉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为我们推进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当然,怎样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深入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近一二十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下台,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这些党执政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看待。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缺乏执政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能胜任时代提出的要求。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从国际来说,影响和平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竞争中争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这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是直接的、严峻的。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对外开放,要求我们改变一些长期习惯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调整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另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并没有放弃对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加紧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这都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日益加大,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使得党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化发展的要求。从党内来说,党的执政能力相对于党担负的执政使命而言,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世情、国情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立足与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着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向全党提出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时代课题。
3、从国情、世情、党情以及问题、矛盾、挑战来看,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来自各方面的考验是非常严峻的,我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逐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我党能否牢固树立、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执政,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着是我党来自国内的考验。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也继续发展,科学进步日新月异。如何以马克思的宽广眼光观察、审视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趣利避害,争取主动,这是来自国际形势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如何有效抵制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这是来自党内的考验。
“近20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陆续丧失执政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
能及时适应执政环境的变化,积极提升自己的执政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白钢指出:“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方式不断进行自我调试,更好地面对挑战,正是一个政党成熟的表现,是她走向政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过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结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过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也是矛盾出现的时期,无论从国内、国外形势及党内自身的形势来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只有不断解决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党在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历史使命。在取得成就的时候也应居安思危,看到来自四方八面的考验以及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深刻吸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政。要做到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是提高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2] 王长江《人民日报》(2004年07月05日第九版)[3] 南方月刊2004.10 总第10期 [4] 《邓小平文选》第2卷
世界背景通过长期历史考察,在党和政权的关系上,《决定》中有两个重要论断。这两个重要论断,不仅总结了中国的历史经验,而且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对这两个重要论断,人们有一个认识过程。第一个重要论断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过去人们在认识上有个误区,即认为有了政权以后将会一顺百顺,万事大吉。其实,作为一个政权的党,执政的担子很重,上至国计民生、安邦治国,下至百姓的衣食住行,样样都要管,而且管好并不容易。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表明,共产党执政以后在一段时期掌好权的还有一些,但长期掌好权的并不多。掌好权特别是长期掌好权,比夺取政权更不容易,甚至更加艰难。第二个重要论断是:“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对这个论断的后一句话同样有认识误区,即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才建立政党,而且实行的是多党制,哪个党执政,法律不能规定,要由大选决定;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一劳永逸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政权,特别是在苏东剧变中,共产党在“一夜之间”丧失执政地位,震动了全世界,说明这种认识是肤浅的错误的。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原因复杂而且是多方面的,但是很重要的一条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最后被人民所抛弃。所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通过上述对我们党执政历史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的回顾,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共产党执政以后,最重要的课题就是能不能执好政;执好了,就能巩固政权,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执不好,政权就将易手,得而复失,断送社会主义前程。因此,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就成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是对执政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完成新世纪党的三大历史任务的新要求和新举措。《光明日报》
为什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十六大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正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党的执政能力提上全党的议事日程,抓住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键,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表明了我们党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坚强决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执政55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执政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进入向3000至4000美元攀升的关键发展时期后,社会利益关系愈加复杂,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难度明显增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这就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的精神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昭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老党、大党相继丧失政权。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在一夜之间解体;苏共是一个拥有88年历史、1500万党员的大党,却在一纸禁共令下稀里糊涂地被解散,一大片社会主义江山不战而失。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条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最终导致了党的执政地位的丢失。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要确保千百万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确保党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就必须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使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从各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总的看,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同党所担负的重任和使命是适应的。但是,面对党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党在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如果不下大气力抓紧解决,就会影响党的执政成效。我们必须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抓紧解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坚定性、纯洁性,永远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四篇: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一项根本建设修改后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所在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为党的建设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一项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本文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什么要加强,加强之后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简明的论述。
关键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紧迫性,重中之重,历史使命,国际形势,自身状况,面临的挑战,重要意义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这是一个重要的新论断,突出强调了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一、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
《抓好党建的“重中之重”》报道,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勇敢地迎接新考验、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党中央的思考是不断深化的。从“战略任务“,到”重中之重“,把执政能力建设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是我党过去没有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时代意义。
第二、党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和历史使命
党所担负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科学执政,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从党的历史任务上讲,我们党是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正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里执政的,不仅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党的双重历史使命意味着,和其他政党相比,更需要具有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高超的执政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总体上是强的,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肯定。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党的执政能力仍然存在着某些不适应的方面。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尚待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一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党风上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在一些领域存在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趋势。所有这些,都损害着党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这就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
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尖锐地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党的建设实践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来自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揭示了这一变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历史方位的这种变化使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今天认识和思考党的建设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执政的共产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回答起来其实并不容易。苏共探索了70多年也未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最后连执政地位都丢掉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为我们推进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当然,怎样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深入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近一二十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下台,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这些党执政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看待。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缺
乏执政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能胜任时代提出的要求。
第四、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也继续发展,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如何以马克思的宽广眼光观察、审视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趣利避害,争取主动,这是来自国际形势的考验。我过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五、党目前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执政五十五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党在实践中锻炼地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从总体上看,广大党员干部主流是好的,是经得起考验的。
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还不完善。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就队伍自身而言,有的理想动摇,信念滑坡;有的不思进取,敷衍塞责;有的心浮气躁,趋利媚俗;有的官气严重,脱离群众;有的腐化堕落,成为罪人;有的领导班子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一些基层组织弱化,基础不牢。
就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而言,也存在“六个不完全适应”,即
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要求不完全适应。
二、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执政6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执政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进入向3000至4000美元攀升的关键发展时期后,社会利益关系愈加复杂,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难度明显增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这就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的精神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
我们党从成为执政党之日起,就肩负起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执掌政权,既为我们党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党的执政能力越来越成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关键因素。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重任和使命,都决定了必须始终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来抓。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
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从各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总的看,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同党所担负的重任和使命是适应的。但是,面对党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
战,党在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如果不下大气力抓紧解决,就会影响党的执政成效。我们必须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抓紧解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坚定性、纯洁性,永远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党的建设”,从不同的历史方位来看,可以分为“革命党的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执政党的建设,就是在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包括执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其他各方面建设起牵头作用。对于执政党来说,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就是执政能力建设。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创造力,才能不断巩固立党之本、夯实执政之基、开掘力量之源,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昭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老党、大党相继丧失政权。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在一夜之间解体;苏共是一个拥有88年历史、1500万党员的大党,却在一纸禁共令下稀里糊涂地被解散,一大片社会主义江山不战而失。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条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最终导致了党的执政地位的丢失。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同时也说明:执政能力建设是决定执政党生死存亡的一项根本建设。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意义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十六大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正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党的执政能力提上全党的议事日程,抓住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键,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表明了我们党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坚强决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从国际局势看,政局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整个世界处在大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天下并不安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党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主动权。
从国内来看,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还任重道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压力。这都要求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民族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同时,也就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与执政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的不同。执政党不同于革命党,它要执掌政权、履行执政职能,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本领和水平。
党执政以后,一方面使我们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使党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现象,滋生贪图享受和消极腐败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是艰巨。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必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党要有更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更强的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三、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从世界范围来看,最近二三十年来,政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各国执政党都在思考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引人注目的是,在世纪之交,世界上一批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了执政地位,其中包括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内,促人深思。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情况各不相同,但不重视执政能力建设,不能正确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不能有效解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这些则是共同的。因此,在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
第五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十六大,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要看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基础要看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素质。对领导干部来说,主要是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领导干部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执政意识
在执政意识方面,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危险倾向:一是有的同志老是认为“平台太小”,不知道这个平台的真正意义,只要权力大,不知有了权力要干啥;二是有的同志骨子里看不起群众,把群众叫作“刁民”,忘记了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忘记了人民群众是主人,领导干部是公仆,颠倒了主仆关系;三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把手中权力当作以权谋私的工具。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意识,树立三种科学的执政理念:一是执政为民的理念。一定要增强宗旨观念,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心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善谋富民之策,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念。必须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依法执政的理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依法执政中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只有树立起这三种执政理念并切实遵照实行,才能有效地解决
“为谁掌权、掌权干什么、怎样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
二、提高理论素养
如今在领导岗位的大多是中青年干部,他们年富力强,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有强烈的进取精神,这是优势。但相对老同志而言,他们还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刻理解,缺乏党内生活的严格锻炼。因此,要经受得起执政的考验,就更要强调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的问题。首先,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领导干部要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一定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的功底。当前,主要是要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同时,还要学习经济、科技、管理、法律、历史等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其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新时期合格的领导者。第三,要端正学风。应当肯定多数同志学风是好的,他们学以致用。但也有同志嘴巴上讲得头头是道、文章写得洋洋洒洒,行动上却在弄虚作假、追名逐利、以权谋私,等等。这是学风不正,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要坚决反对。
三、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历史经验证明,艰苦环境能磨炼人,创业过程能造就人。各级干部只有积极投身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勇于在“急、难、险、苦”的环境中磨炼,才
能炼就一身“硬功夫”,才能提高执政能力。这既是领导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也是各级干部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必由之路。培养实践能力需要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对党组织来说,应该积极为各级干部创造实践的机会。对年轻干部要敢于压担子,采取提拔、交流、上挂、下派、外派等方式,适时把他们放到重要或艰苦的岗位上去锻炼。另一方面,对年轻干部本人来说,应该珍惜组织上给予的实践机会。要敢于挑重担,要有闯劲拼劲,要争一流,创先进。要艰苦奋斗,能够默默无闻地工作,不断努力向上。
四、提高领导艺术
党的执政能力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是党组织整体的能力。领导班子个人的素质是班子整体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还要看班子的凝聚力,看班子的团结。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一个班子团结协调才会有战斗力。提高领导艺术要学会很多本领,但最重要的是学会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不仅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学会的重要的工作方法和重要的领导艺术。领导班子是一台好戏;如果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就会混乱。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好的思路,更重要的是要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集思广益,把一个班子组织好,把大家的作用发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