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政绩考核在浙江“遭遇”到变革

时间:2019-05-12 17:0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干部政绩考核在浙江“遭遇”到变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干部政绩考核在浙江“遭遇”到变革》。

第一篇:干部政绩考核在浙江“遭遇”到变革

新华视点:干部政绩考核在浙江“遭遇”到变革(1)

2004-03-23 13:21:44

新华网杭州3月23日电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黄国文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政绩观,必须用制度做保证。在制度创新方面一向敢为人先的浙江省的许多地方,正在不事张扬地迈开改革、完善现行干部政绩考核制度的步伐。

一个指标变成四个指标

前不久,浙江湖州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标。在上上下下多少“官员”还成天围着GDP转时,这则新闻不啻一颗重磅炸弹,立即在“干部圈”中引起了巨大反响。有人拍手叫好,称之为“石破天惊的改革举动”;也有人提出了疑问:“拿掉了GDP,还考核什么?”

其实,湖州市决策层也有过争论。而力主这一改革的市委书记杨仁争在一次谈话中,曾系统地谈过以往政绩考核的种种弊端。他说,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考核,最大的弊端就在于一些地方把“发展才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增长率才是硬道理”“GDP增长才是硬道理”。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速度,违背经济规律,背负巨额债务,盲目上项目,造成大量浪费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另外,“现实生活中GDP成了‘一俊遮百丑’的硬指标”。

现在,在湖州市实施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中,GDP指标被代之以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情况、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情况、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改善情况、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能进步状况四个新的指标。这一减四增,看出湖州市越来越强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了。

而在浙江的其它地方,也都纷纷在改革中有意识地淡化了单纯经济增长指标,强化了科学发展观。许多市、县,还不约而同地淡化甚至取消了政绩考核中的“招商引资”指标。曾几何时,“招商引资”指标还被列为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仅次于GDP的第二位指标,分解到了几乎所有干部的头上,并且竭力提高这个指标在考核中的“分量”。结果,为吸引项目,各地纷纷比着劲儿办这“节”那“节”,圈地搞“开发区”,压低价位批租土地,出台种种“优惠政策”,有的甚至到了“饥不择食”的程度。至于这样引进的项目带来的后果,就全都顾不上了。绿色GDP也成了不少人着力探讨研究的课题。各地急功近利的事确实做得少了,讲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多起来了。

拿湖州市为例,由于从2001年就开始逐步淡化GDP考核,结果近两年这个市的GDP增长幅度在全省虽然不算靠前,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这两项指标,却占居了全省首席位置。

“打勾勾”变成了“算工分”

“干部出数字”,是时下不少地方的“通病”,更是妨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

持续发展的“大敌”。连浙江这样一向提倡“多干少说”的地方,这一现象也未能幸免。

建立干部考核制度的初衷之一,原本是想遏制这一恶习,可现在却偏偏事与愿违,这是什么原因?道理其实也简单——在维系干部们荣辱升迁的现行考核制度下,真真假假的“数字”竟还都真能“出干部”!这就点出了考核制度存在的一大漏洞:“考”得还不真、“核”得也不实。于是,浙江各地在改革中比较多地把矛头对准了这一漏洞。在这方面,金华市的浦江县很有代表性。这个县几年来在推行的“干部动态考核管理”改革试验中,就有的放矢,在力求考核结果的全面、真实、可靠上采取了不少创新措施。

一个创新是把组织部门对干部的基本考察和政府对干部的政绩考核“统”在了一起。过去,基本考察的主要做法是分层次对干部的各方面素质情况进行测评,即被人俗称的“打勾勾”,但考察结果却是县委任免奖惩干部的主要依据;而政绩考核通常只主要用于对干部的年度经济奖罚。浦江县委从多年实践中发现,这两种“考”法分头进行,互不联系,最后对一个干部的政绩“描述”仍然不够真实完整。于是,就由县委组织部门和政府部门共同组建成了“考核办”,把两“考”紧紧“捆”了起来,干部的政绩就完整得多、清晰得多。

另一个创新是突出对干部的“动态考核”。县考核办的同志告诉记者,“静态评价”作为对干部总体素质的考察方法,当然是必要的。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往往在年底一次性考核,给干部打出的是全年“总印象分”,比较笼统,也比较容易受到某些人为干扰而“失真”。而“动态考核”,则是重点对干部的工作和活动进行具体的全过程“跟踪”,根据每个干部这一年做了哪些工作,每项工作干得怎么样和取得的效果如何,用“量化写实法”逐项考核并计算出他做工作的“数量分”“质量分”和“效果分”,然后才相加为年度总得分。这样的做法,被有的干部戏称为“算工分”。不过,这样算出来的干部得分确实比较具体、扎实,也比较贴切地反映出干部的实际政绩。

创新之三,是推行“分类考核”,即不再“一件衣服大家套”,用一套相同的指标考核所有干部,而是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任务,突出不同的重点指标分别进行考核。这样做带来了两大好处,一是更加实事求是、公平合理,二是有利于形成不同分工干部之间有益的互相监督和制约。

“官考官”再添“民考官”

第二篇:干部政绩考核工作心得体会

干部政绩考核工作心得体会

看政治表现,淬炼明晰辨理的“火眼金睛”。要站在政治的高度考察干部、审视工作,挥舞好政绩考核这根“指挥棒”,引导广大干部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将高质量推动各领域工作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根本标准,深入检视扶贫、民生、人才、科技、经济、党建等各领域工作是否取得实效,严厉杜绝虚假政绩工程,防止劳民伤财、不利于百姓休养生息的情况发生。

要将政治标准作为最大的标准考核干部,让党的科学发展理念深植于心,切实强化宗旨观念,把政治品德高、政治素养好、政治能力强、政治纪律严的干部发掘出来,进一步培养使用,将作风虚浮、信念缺失、思想腐败的干部树为反面典型,奖惩并重,以清明政风带清朗作风,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高质量发展。

看平时状态,定好干事创业的“基准调”。科学的政绩观应当秉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绩考核必须考准、考实,多看干部的平时表现,通过实地调研、随机抽查、个别群众访谈等多种形式结合,考实绩、核实效,树立正确干事创业导向,让广大干部把工作做在日常、把功夫下在平时。

要引导激励干部培养塑造“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博大胸怀,以“我将无我”的高尚情怀真正服务于民,只有这样,才能根本消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利己主义等事业发展不利因素滋生的土壤,维护健康长效的生态环境。

看战时担当,选拔能打胜仗的“英雄队伍”。正值脱贫攻坚决胜收官之际,“时代楷模”黄诗燕同志却与世长辞,“他为脱贫而来,也为脱贫而去”是对他的真实写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生命为我们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还有许多像黄诗燕同志这样的党员干部,冲锋在“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征地拆迁、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条战役一线,他们默默无闻,却以办公室为家,加班熬夜成为常态。要通过政绩考核推动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必须为担当者站台、为实干者撑腰,真正选拔出令百姓称赞的好干部,加强考核成果运用,以时代担当引领“时代之干”。

第三篇:干部政绩考核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干部政绩考核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注重听取民意,增强考核公信力。要切实增强政绩考核群众参与度,在政绩考核中充分反映群众感受、体现群众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广大党员干部深深地扎根于群众之中,贯彻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坚定立场,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的作风,把工作成效体现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

注重多种形式结合,增强考核科学性。在贯彻落实《干部考核条例》时要坚持平时考核、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情况相互补充印证,不搞临时考察“一锤定音”,使考核结果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出考核对象的真实情况,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唯一的政绩导向,把政治上的“两面人”清除出去,在广大领导干部群体中架构起风清气正的“政绩生态”,真正让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出来,做到公平公正。

因此,对于党政领导干部来说,要紧紧抓住考核工作中的重点突出问题,对一些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逐项解决问题、逐个破解难题,才能够真正确保效果。

注重结果运用,增强工作导向性。因此,干部考核要打破以往“不提拔不考核、不换届不考核、不到年底不考核”的“老行情”,让考核结果成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的重要依据,让有作为、有成绩、有贡献的得到褒奖;对不担当、不作为的领导干部予以惩戒。

坚持把考准考实干部政绩与加强领导班子和建设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激励广大领导干部投身高质量发展中,成为考核领导干部的关键指标,使其树立能上能下、治庸治懒的考核“风向标”,激活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

第四篇:正确认识GDP科学考核干部政绩

GDP代表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当期新创造财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总量。由此可以看出,GDP总量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GDP的增长率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地区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

正因为GDP有如此功效,以致在干部追求政绩中形成了“GDP情结”、“GDP膜拜”,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正确地认识GDP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认识将GDP作为干部政绩主体考核指标存在的弊端,逐步实行GDP核算与干部政绩考核既紧密结合又相互分离,建立健全政绩考核综合目标体系,使干部政绩考核更科学合理。

一、GDP的核算方法与表现形态改革开放以来,GDP总量、GDP增长、人均GDP等专业名词,已使人们耳熟能详。作为一种简单明了、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方法,它对方便了解、掌握当地经济发展速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GDP核算有三种方法:一是生产法,由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和代表GDP,各产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是各产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消耗;二是收入法,用劳动者(个人)收入、国家税收、企业利润和折旧三者的总和来核算;三是支出法,用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式、存货增加、净出口几项的总和来核算;三种方法是从三个不同角度去核算,从理论上说结果应是基本一致的。GDP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态。即产品形态、价值形态和收入形态。从产品形态来看,它表现为所有最终产品的价值之和。它不仅包括所有经过市场交易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且包括所有未经过市场交易的最终货物的价值,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以及部分未经过市场交易的最终服务价值。但是,GDP不包括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没有报酬的家务劳动,如照顾老人、抚养子女、清扫房屋等。从价值形态看,GDP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增加值的加总,也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所有产出的价值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从收入形态看,GDP表现为一定时期内收入的总和。它包括常住单位因从事生产活动而对劳动要素的支付、对政府的支付、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以及获得的盈余。从GDP核算方法和表现形态的分析,可以看出GDP是一个综合性评价体系,是了解、掌握当地经济发展速度、经济运行情况直观的数字体现,是当地经济运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没有GDP指标和核算,就无法反映一个国家和各个地区的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无法判断一国经济及其景气周期,无法判断经济健康与否,更无法采取相应的经济调整政策。但GDP并不单纯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唯一指标,还应包括地区的环境质量、就业状况、整体功能等诸多方面。

二、GDP的局限性一个时期以来,衡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标志,首先就是看其GDP的增长量。但由于目前GDP只限于对经济生活中那些货币化了的部门进行评价,而忽视了资源损耗与环境退化等难以计量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全面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当前和将来的经济增长质量,还存在着很多局限性:1.GDP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由于统计指标设置和统计方法等局限性,现行的统计,只是数据的收集和汇总,难以准确地反映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情况。而判断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要看经济总量的增长,还必须看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协调。有一黑色幽默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辖区内出了特大交通事故,于是指挥抢救,医疗救护、公安消防、意外事故服务中心、汽车修理、法律诉讼、保险代理、新闻报道等各个方面都动起来了。由于所有这些都是正式的职业行为,都是有偿服务,尽管参与救助的人都没有因为参与救助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还有人付出了生命代价,蒙受巨大损失,但该辖区的GDP却因为这一事件而增加了。这类GDP的增长,不仅没有改善我们的社会生活质量,反而无端消耗了我们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财富和资源。2.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人们砍伐森林、开发矿山制造产品,能为GDP增加做贡献,但没有扣除自然资源损失,而且将其中过度开采的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计算在GDP总量之中,这就人为地夸大了经济效益。据有关报道,2003年我国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约为4,但是消耗全世界7.4的石油、31的原煤、27的钢铁、25的氧化铝、40的水泥。这些足以说明GDP只反映了对经济的贡献率,而不能反映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说明我国经济增长长期处于高消耗、低效益状态。3.人均GDP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掩盖了贫富差距。当前,我国GDP的增速以及财富的增速位居世界前列,但体现的是社会总体财富,表明社会财富多、增速快。表明钱越来直多,而并等于有钱的人越来越多。人均GDP不能准确反映社会分配和公正,掩盖了贫富差距。

三、淡

化GDP考核政绩的设想与建议GDP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综合反映,也是领导水平、领导政绩的具体体现,更是近年来被各级列为对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党政一把手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如果将干部政绩考核死盯在GDP上,就可能催生虚假、浮夸风和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出现“政绩不够,数字来凑;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问题,就可能导致一些

地方官员只顾眼前利益,不顾生态环境恶化,不计投入成本,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致出现“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等现象,因此,GDP只能作为考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不能作为唯一指标,考核应坚持实事求是、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细化考核指标,淡化GDP考核的权重,强化综合考核。1.坚持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成果考核政绩GDP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有“指挥棒”、“调遣令”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被考核对象荣辱、升迁密切相关。在我们现行的考核中,由于过分地突出了GDP指标的内容,使一些人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GDP为中心”,把“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解为“增长率才是硬道理”,把“发展是第一要务”理解为“GDP是第一要务”,这样的发展观,使人走入了发展的误区,极易产生“目标只定任期上,眼睛盯在数字上,心思花在升迁上”的现象,不是扑下身子抓落实,而是挖空心思凑数字。因此在政绩考核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实事求是,改革考核办法,采取听、看、问、访、查等方法,从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经济工作、科技教育、党的建设、三个文明、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评定政绩。也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2.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干部政绩观存在的种种缺失与我们以往对干部政绩的考察、评价体系不科学有直接关系。片面追求GDP增长之风,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不在GDP指标本身边,而在于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因此,建立一套综合的社会指标体系来考核干部,GDP指标仍然是基础性指标。应当在这个基础上,加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以克服过去考核指标的单一性,而不是取消这一指标。我省去年根据发展的需要,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考核指标:

(一)经济发展指标:

1、总量指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

2、人均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

3、速度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

(二)经济结构指标: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城镇化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劳务输出率;

(三)社会发展指标:社会保障覆盖率、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广播电视覆盖率;

(四)生态环境指标: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城镇自来水普及率、退耕还林植树林造林保存率、常用耕地面积指数。这种对县域经济和干部的考核,既有“减法”,又有“加法“,取消了GDP指标的直接考核,又相应增加了许多新的考核内容,使考核更切合实际,更科学直观,更受人欢迎。3.加强监督,使政绩考核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增强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加大监督力度,强化监督机制。在监督对象上,要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如果“一把手”没有民主意识,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就会在重要干部的任免、重要建设项目的安排和重大资金的使用上不按程序办事、不经集体讨论,由此就要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监督内容上,要强化对决策的监督。要切实按照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对决策目标的确立、决策方案的制定、决策过程的掌控和决策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决策的和科学化和民主化。在监督的方法上,要强化领导工作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肯定领导干部任期工作的得失,给被审计者一个明确的组织结论。应坚持任中审计、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的制度和先审后离、有离必审、先审后任的原则,并把审计结论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提拔奖惩的重要依据。此外,还要增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透明度,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倾听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评价,促进政绩考核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总之,我们要正确看待GDP,正确对待政绩考核,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攀高速度,不比高数字,眼盯发展出实招,扑下身子干实事,用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社会和协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来检验、评价GDP的增长和领导政绩。(作者单位:中共##市市委组织部)

第五篇:正确认识GDP科学考核干部政绩

身子抓落实,而是挖空心思凑数字。因此在政绩考核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实事求是,改革考核办法,采取听、看、问、访、查等方法,从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经济工作、科技教育、党的建设、三个文明、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评定政绩。也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2.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干部政绩观存在的种种缺失与我们以往对干部政绩的考察、评价体系不科学有直接关系。片面追求GDp增长之风,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不在GDp指标本身边,而在于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因此,建立一套综合的社会指标体系来考核干部,GDp指标仍然是基础性指标。应当在这个基础上,加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以克服过去考核指标的单一性,而不是取消这一指标。我省去年根据发展的需要,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考核指标:

(一)经济发展指标:

1、总量指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

2、人均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

3、速度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

(二)经济结构指标: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城镇化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劳务输出率;

(三)社会发展指标:社会保障覆盖率、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广播电视覆盖率;

(四)生态环境指标: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城镇自来水普及率、退耕还林植树林造林保存率、常用耕地面积指数。这种对县域经济和干部的考核,既有“减法”,又有“加法“,取消了GDp指标的直接考核,又相应增加了许多新的考核内容,使考核更切合实际,更科学直观,更受人欢迎。3.加强监督,使政绩考核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增强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加大监督力度,强化监督机制。在监督对象上,要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如果“一把手”没有民主意识,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就会在重要干部的任免、重要建设项目的安排和重大资金的使用上不按程序办事、不经集体讨论,由此就要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监督内容上,要强化对决策的监督。要切实按照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对决策目标的确立、决策方案的制定、决策过程的掌控和决策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决策的和科学化和民主化。在监督的方法上,要强化领导工作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肯定领导干部任期工作的得失,给被审计者一个明确的组织结论。应坚持任中审计、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的制度和先审后离、有离必审、先审后任的原则,并把审计结论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提拔奖惩的重要依据。此外,还要增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透明度,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倾听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评价,促进政绩考核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总之,我们要正确看待GDp,正确对待政绩考核,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攀高速度,不比高数字,眼盯发展出实招,扑下身子干实事,用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社会和协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来检验、评价GDp的增长和领导政绩。(作者单位:中共##市市委组织部)

下载干部政绩考核在浙江“遭遇”到变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干部政绩考核在浙江“遭遇”到变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