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局多位监察努力促进工商事业发展经验做法(小编推荐)
近年来,××市工商系统认真构建教育、制度、监督、防范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强化纪检监察工作为手段,全力实施“四大工程”建设,以纪检监察和廉政建设为保障全力保驾护航工商事业发展显成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连续多年优秀,来信来访工作、机关效能110工作连续3年被当地党委、政府评为目标管理考核优秀部门,群众满意度测评
逐年提高,连续被评为“满意单位”,列垂直管理部门前列,连续多年来没有出现严重的违法违纪案件。
一、注重文化意识监察,实施“素质工程”建设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转变干部思想作风,有效增强监察工作的政治学习针对性。该局开展以“树新风正气、建和谐工商”为主题的“三多三化”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不断夯实干部监察工作的思想基础。
1、多层次抓教育,教育全员化。在抓各级领导班子教育方面,着力增强“五项本领”,即努力增强“团结协作、组织协调、解决问题、凝聚人心、总结提炼”的本领,以班子成员自身的模范作用带动全系统作风建设;在抓中层领导干部方面,着重开展“重品行、讲操守、增本领、提效率、转作风”主题教育,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抓系统队伍建设方面,着力强化××市局结合本地实际提炼出来的“一心三念”教育:“一心”是指责任心,“三念”是指“三个有利于的理念”、“学习的理念”、“争先创优”的理念,教育引导干部增强事业心责任感,重点解决克服惰性,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
2、多制度促教育、教育规范化。多年来始终持之以恒落实“四个一教育”制度。一是坚持每月一次集中学习制度。通过开设人文知识大讲堂,开展 “儒家思想”为主题的廉政文化教育,举办党课辅导、党纪政纪条例学习和预防职务犯罪知识讲座等。二是坚持重大节日进行一次警示教育制度。在元旦、春节、国庆、中秋等节日期间开展针对性的警示教育,重申廉洁从政规定,提前打招呼、敲警钟,防患于未然。三是坚持每年对中层干部进行一次培训制度。每年举办全市基层工商所长进修班、机关中层干部培训班和业务培训班,确保干部干净干事。三年来,先后有2000多人次公务员参加业务培训。四是对科级领导干部提出一项硬性的 “八会”要求。要求领导干部理论联系实际,每年撰写1篇以上廉政理论文章。
3、多结合抓教育、教育自身化。平时注重创新教育形式,在实、活、新上下功夫。一是结合形势抓教育,近年先后开展“企业服务年、作风建设年”、“我是谁、为了谁、怎么为”等活动大讨论,每位干部自找差距、定措施、明方向;二是结合年度任务抓教育。针对“两费”停收等情况,举办“以踏实的作风扎实工作”论坛,全系统干部发表100余篇文章进行网上交流。三是结合警示教育,创作警句格言。开展“读廉政书、听廉政课、看廉政片、写廉政文”等系列活动中,每位干部职工结合思想实际撰写和创作廉政警言警句或格言668条,编印《工商廉政文化建设——勤政廉政警句格言录》一书;如“扛红盾,柔肩愿担千钧重,扬正气,毕生常葆廉洁心”等廉政格言被××市纪委采用向全市市管干部发送。
4、结合各种组织活动,利用各种“现场景”抓教育。主要通过举办“弘扬新风正气、建设和谐工商”为主题的全系统大型集体歌咏比赛、书画摄影比赛,“红盾杯”乒乓球比赛,引导干部追求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情趣。组织系统所长、科级以上中层干部参观××省第一监狱,倾听劳教人员声泪俱下谈职务犯罪教训,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直观印象。组织干部走入军营,学习军人作风,端正形象,注重修养;召开干部家属廉政座谈会,构筑廉政从政的安全防线。
二、注重责任职责监察,实施“惩防工程”建设
以落实责任、明确职责为重点实施监察,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的工作要求,通过“三突出”工作的落实,不断垒实惩防工程建设。
1、突出责任制建设,明确各级责任。一是注重选择年度总结或系统干部大会、选择党政负责人全部到场等重要场合时机签订责任书,明确党委决心,以增强宣传教育和责任意识。二是注重层级签订,与各县(市、区)党委、局分管领导与处室中层主要负责人(工商所队)之间签订,明确各级重点工作。三是注重党政领导责任分工,明确“分县包所连线”责任制;四是注重计划与总结报告制度,明确落实“三书两报告”制度。
2、突出制度建设与创新,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局党委把加强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建设作为增强自身建设的重要课题抓,带头学习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 不断完善党委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制度,深入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带头模范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衢江、江山等局在当地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介绍经验做法。
3、突出人、财、物等重要岗位与人员管理,杜绝防控漏洞。在财务管理和开支上,加强固定资产清理和罚没物资管理,健全所、队罚没和暂扣财物管理及处置制度。在经费开支使用上,每年在年终干部大会上进行公开,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及监督作用。在农贸市场和西区办公楼建设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一切按有关程序操作,筹建中的市工商行政执法指挥大楼基建项目招
投标工作,纪检监察积极跟进参与监察,并与中标方签订《建设工程廉政合同》。全程监察确保重点岗位、环节廉政监察到点到位。
三、注重行风形象监察,实施“优质工程”建设
一个部门政风、行风建设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评价,也直接影响党和政府部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在实践监察工作中注重 “三个方面着力”。
1、从创建群众满意单位着力,实施工商窗口品牌战略。努力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注册窗口)”和“效能建设示范单位”,不断推进办事窗口规范化建设。一是通过深化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实施“简易事项审核合一”制,“行政审批事项一日办结制”、“重大事项绿色通道制度”等制度,有效降低行政耗时;二是认真落实“一字工作法”,方便群众办事,来提高服务质量。三是通过推进企业网上年检和咨询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低成本的服务型工商。四是通过建立严格的考评责任追究制度,将工作态度、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以及服务对象和经济主体反馈意见列入考核内容。自2007年以来全市6个市县级工商驻行政服务中心工商办事窗口,连续3年均被当地政府部门评为优秀办事窗口,全系统7个单位被评为××市“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和“效能建设示范单位”,市局注册窗口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女职工建功标兵岗”。有100多名机关干部受到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荣立三等功1人。
2、从“主题活动”着力,培养干部思想作风。在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先后建立了“四服务一学习”和“百名工商干部进企业解难题”两项制度,开展多项服务,助动民营脱围解困的做法,得到××市委孙建国书记批示肯定。
3、从“双述评议”着力,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2007—2009年全市共有29个基层工商所592名干部进行述职述廉接受评议,参与评议的社会各界代表2450名,结果满意率达到98.%。另外,××市局在参加2007年度以来,市直机关28个涉企服务部门132名中层领导干部群众满意度度评议中,市局有5名中层干部评议得分名列前15名,受到评议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彰,有6名同志被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评为行风建设先进个人。
四、注重防控规范监察,实施“安全工程”建设
监察工作注重“两手抓”,一手抓防范,通过教育,使干部职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廉政勤政工作要求;另一手抓规范,对监察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倾向和苗头,以及违法乱纪等现象,采取果断措施进行纪检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1、设防线,堵漏洞,强化风险点防范管理。突出领导岗位、中层领导岗位和其他重要岗位三个层面,突出了罚没物资管理等13个重点部位和环节。通过自己找、群众帮、集体定等过程,全局共查找出岗位廉政风险点45个,制定了防范措施107条,干部作出了廉洁承诺书160多份。
2、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完善各项监督制度。今年,该局选拔并异地任用5名县(市、区)局纪委书记,向各基层工商所、经检队派驻35名纪检监察员,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纪检监察工作。
3、建立“五有”监察网络,加强作风效能内外督查。着力构建内外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的作风廉情情报“五有”的监督网络。一是有一批纪检监察员干部派驻工商所(队),监察干部职工遵纪守法和履职情况,市局每月对全系统的作风、效能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明查暗访;二是有一批干部(100名干部)联系企业,兼当“廉情情况收集员”,每季度对全系统开展的企业服务年与行政执法中的作风纪律进行了解与上报;三是有一批干部专门负责“机关效能110”、电子政务监察信访及12315受理、投诉举报工作,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四是每年有一次以上参与“社区民情沟通日”活动,了解行风建设。五是有一批市局聘请行风监督员(12名其中3名市政协民主监督员),开展行风效能监察和问责。
通过系列防范和规范措施,全市工商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三年来,全市系统共受理效能、信访投诉举报650件,100%都进行了答复处理。其中对15件涉及违反工作纪律、廉洁自律方面的投诉,根据情节轻重,分别进行谈话告诫、批评教育、督促整改。先后有5名干部被效能告诫,7名干部职工受通报批评,同时对存在执行不力、违规行政、效能低下,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的2名领导干部进行问责,调离岗位。
第二篇:开展五五普法 促进工商事业发展
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
促进工商行政管理发展
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先后批准实施了四个五年普法规划,有效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在前四个五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我局始终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如期开展相关工作。特别是在“五五”普法以来,在县委、县府和自治区及河池市工商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结合工商部门工作的特点,继续深入开展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从而促进了各项职能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开办法律讲座,把法制宣传摆上议事日程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五五”普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做到职责明确,工作制度健全,顺利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县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和各工商所所长任成员的“五五”普法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全系统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局办公室,具体承担和协调普法工作的相关事务。县局与 1
7个基层工商所签订“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二是明确责任重点,制定本单位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各工作计划,做到年初有部署,年内有检查,有总结。三是开办法律培训班,采取学习法律、剖析案例、参加考试等多种形式培训干部职工。四是大力营造普法宣传氛围。开展了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以及以“法律进机关、进社区、进商场、超市”等活动,大力普及以宪法为核心、以消费维权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进一步提高了经营者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和广大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识。五年来,我局共投入“五五”普法宣传和培训经费11万余元,举办了全县工商执法人员法律培训班5期,全县100余名工商执法人员全员参加了法律知识培训;向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消费者发放各种普及法律法规宣传资料20000余份,共接待消费者咨询500多人次,受理投诉、申诉和举报案件6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3000元。在国家级和省、市、县级各类宣传媒体发表稿件257篇。
二、坚持普治并举、实施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经营环
境和消费环境
“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活动开展以来,我局认真开展普法
宣传工作,并且通过普法宣传活动,促进了我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全面落实领导包保责任制,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加强市场主体自律,引导督促经营者建立和完善购销台帐、索证索票、质量安全等制度和档案等,较好地维护了我县流通领域食品经营秩序。2008年1月,我局高岭工商所分别被国家工商总局、自治区工商局评为“2007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监管工作先进单位”、“2007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监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二)开展“扫黄打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我局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组织开展封堵和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及淫秽色情有害出版物、打击各类盗版侵权行为等专项执法活动,依法查扣一批非法书刊、音像制品和带有特定政治色彩“89”字样的文化衫等物品。
(三)打击传销违法活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2007年,传销违法活动蔓延到我县,为此,我局加强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开展了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在2009年,我局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打击传销专项活动。一是投入2000多元用于制作打击传销宣传标语、印发宣传资料、开展宣传活动,其中印发《传销违法警示》2期,开辟打击传销法律宣传专栏2期,设置永久性标语和临时性标语200张(块),发放了以“传销的表
现形式和传销的危害性”为主要内容的宣传资料3000多份;二是投入经费1200元群发1条“坚决打击以所谓的连锁销售、加盟连锁、国家搞试点、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泛北部湾经济开发等名义的传销行为!”的打击传销短信,短信受众20000多人;三是与县公安局、文体局联合举办了一场以“远离传销,共建和谐”为主题的文艺晚会,投入经费10000元。此外,我局还与公安部门配合,积极发动社会各界投诉、举报传销行为,联合捣毁传销窝点7处,配合公安部门抓获传销组织B级头目2人,遣散、遣返参与传销人员162人,有效地维护了辖区的社会和谐稳定。
(四)抓好各类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章
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消费环境。“五五”期间,我局先后开展了节日市场整治、猪肉市场整治、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农村家电市场专项整治、散装白酒市场专项整治、超薄塑料购物袋专项整治,以及针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的市场专项整治等各项执法行动,共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
章案件424件,总案值448.1万元,没收不合格化肥200.2吨,案值60余万元,入库罚没款85.5万元。
(五)建设12315维权网络,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全县282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立“所村(社区)挂钩”站点,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县城乡的消费维权网络。2008年7月间,我局成功调解甘蔗种植户群体投诉案1件,促使128户甘蔗种植户获得各项赔偿款240余万元。
(六)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影响力。我局立足本地,积极动员、支持和鼓励我县企业、农户根据本企业和地方特色产品的特点和优势,申请注册商标,通过商标品牌开拓产品市场。目前全县注册商标总数超过了45件,仅近五年注册的商标就占注册商标总数的74%,其中,我县广西都安书画纸厂的“龙风”商标率先成为河池地区的第一个“广西著名商标”。此后,我县广西都安野生山葡萄酒厂的“瑶岭”商标也获得“广西著名商标”称号。
我局在“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它毕竟属于过去。我局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入开展依法治理工作,为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县工商局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经验做法
**工商局根据自身职能和**实际,为高效毕业生、失业人员、返乡农名工、军队复退原籍和转业人员创业提供一系列优质服务。
一是做好注册登记准入工作,搭建创业平台。采取“非禁即准”的理念,在经营项目和内容上,只要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的,即可经营,放宽准入。在设立、变更登记时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
办结制”简化手续,提供优质服务,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到位,对引资,带资返乡创业者制定专人负责登记,资料齐全,符合条件的,随到随办,对企业主有特殊原因申请特急办理的,实行延时服务,最大程度满足企业需求;对重大项目登记实行提前介入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降低企业设立成本,力求让返乡创业者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从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20日,共扶持、培育新开业登记的个体工商户349户,企业(包括公司)1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户,共带动就业592人。
二是延伸服务内容,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向创业者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手把手完善资料,建立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引导创业者树立合同意识,规范合同的订立和履行,避免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纠纷。涉农合同开展订单农业。为种、养殖、加工经营户申请商标注册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树立品牌意识。
三是建立回访制度,实行跟踪服务。根据创业者和企业的特殊性,实行一帮一跟踪服务,指派联络员每月至少对创业者走访一次,并做好痕迹记录,及时了解掌握创业者的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加以解决,为企业排忧解难。
第四篇:促进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发展经验材料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从促进**更快、更好发展和构建“和谐**”的战略全局出发,对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特别是去年4月,“**县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挂牌以来,我们以“进一步改进我县行政机关工作作风,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推进勤政廉政建设,优化政务环境”为工作目标,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年多来,共开展行政效能监察项目8项,提出改进工作意见和建议26条,被采纳26条,行政效能诫勉谈话12人次,发出书面告诫8份,查处涉及效能方面违纪违法案件9件,查出违纪违法金额55万多元,收缴上交国库12.5万多元,党纪政纪处分17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软件、硬件建设,增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保障性
行政效能监察是一项综合性、创新性的工作,需要在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软件、硬件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一是建立和健全领导和工作机构,为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提供组织保障。XX年4月,省、市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交流会召开后,县委、县政府把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如何有效开展此项工作,并给予了组织、人力和物力的充分保证。一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领导小组;二是成立了县“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编制2名,专门调配一间办公室,安排8万元起动经费,配备了电脑等硬件设施。同时,各镇、县直各有关部门也相应成立行政效能监察机构,形成了全县由上而下的行政效能监察网络,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建立和完善行政效能监察各项制度,为规范和完善效能监察工作提供坚实基础。我县非常注重抓好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充分学习福建省、潮汕地区和深圳市等地的先进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县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实施方案》、《**县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暂行规定》和《**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三项制度,由县政府颁布执行,明确了机关效能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及工作范围、内容、措施和要求等,要求全县各镇、县直各单位从“完善办事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强化内部管理,优化机关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开展效能建设。同时,为保证日常工作正常开展,还制定《**县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工作规则》、《**县行政效能监察投诉登记表》、《**县行政效能监察转办函》等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配套措施,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实现用制度管事管人,保证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
二、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增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广泛性
拓宽行政效能社会监督渠道,是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的关键。通过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广大群众监督作用,解决干部群众对行政效能监察认识不深、投诉与受理机制不畅等问题。
一是广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为效能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作,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XX年初,在**电视台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宣传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工作性质,公布投诉方式,受理范围,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据统计,我们共制作标语27条,在电视台连续宣传1个多月,播放100多次,并印发《投诉指南》3000多份。同时开设《行政效能之窗》电视专题栏目,及时报道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动态,总结和推广各单位行政效能建设的经验做法,曝光典型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通过广泛宣传,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营造了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拓宽投诉监督渠道,形成投诉举报快速受理办结机制,保证监督到位。通过公布举报热线电话、电子信箱,设立举报信箱等多种形式,受理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投诉。XX年以来,县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共受理投诉29件次,了结29件次。对4个单位作出改进工作作风的监察建议,对5名有关责任人给予诫勉教育,对2名有关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作出书面检讨。对于群众投诉的问题,做到快速受理、快速出击、快速查处,能现场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规定时限办理完毕,形成“有诉必理,有理必果”的机制。如XX年6月,一外省群众反映县交警大队处理一宗交通事故半年没有结果,导致受伤者无法医治的问题。县投诉中心接到投诉后,马上对投诉件进行调查跟踪。通过多次找县交警大队负责人和办事人员调查了解,与当事人协调,仅一个星期,县交警大队就按有关规定对事故进行裁决,使该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由于严格依法办事、正确履行职责,对群众投诉的办理及时、准确、有效,为群众解决了难题,县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很快在群众中树立了公信力,在各部门各单位中形成了效能监察权威。
三是与“行风热线”、行风评议等纠风载体相结合,确保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效。今年初,我们建立行政效能监察与“行风热线”节目的互动机制,把在“热线”节目中反映的政府机关办事效率、工作作风等问题,迅速交由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调处,并在“行风热线”节目中对调处情况进行反馈。此外,把行政效能监察与行风议、“万众评公务”活动结合起来,把机关效能建设纳入到民主评议活动中,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面对面评议,让人民群众和全社会来检验效能建设的效果,促进单位和部门主动研究措施,改进工作。如XX年3月,群众在节目中反映电信部门在没有通过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开通了固话彩铃并向用户收取每月5元的服务费,县纠风办与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迅速纠正电信部门的行为,要求其将多收每月5元服务费退回用户,并对所有开通固话彩铃的用户重新电话回访、确认消除影响,群众非常满意。
三、选准切入点,增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针对性
效能监察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领域十分广阔,内容十分丰富,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选好切入点,突出重点,着力解决行政机关中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一是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展行政效能监察。行政效能监察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通过行政效能监察,深入推进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干部人事等制度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XX年,我们围绕《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开展行政效能监察专项检查,取消1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同时,积极适应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加大县投资服务中心建设力度,推行“窗口式”办事制度,要求25个行政单位46项审批事项统一在中心办理,在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收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政府审批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
二是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工作部署开展效能监察。我们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住影响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去年,围绕县委的 “外资民资富县”的战略开展行政效能监察,把16个乡镇分管工业领导、企业办主任以及80家各种类型的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定为工作联络对象,建立与企业双向互动联络机制,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听取企业意见,及时了解、解决各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阻、梗、塞”问题,全面提升我县的行政服务水平和行政审批效率。如通过与企业的互动联络机制,了解了部分企业对环保、建设、规划、国土、气象等部门项目勘察不“协调”,国土局的土地测绘费、规划局的两证收费不明确等问题,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及时向县政府进行反馈,并协调有关部门进行了调处。
四、加大追究的力度,增强行政效能监察检查和责任工作的严肃性
责任追究是保证效能监察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实际成效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各单位正确、及时、高效实施管理,防止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发生的重要基础。
一是加强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责任追究,是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不可缺少的手段。我们对监察中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及时通过《监察建议书》、《整改通知书》等形式向被监察单位指出,促使问题及时解决;对工作责任心不强、办事拖拉、推诿塞责、失时误事等各种影响效率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对经批评教育不思悔改的,根据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对情节特别严重,造成违法的,还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决不手软。XX年7月开展窗口部门的效能建设专项检查,对公安、建设、外管、龙溪镇府等单位存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窗口授权不充分、行政许可程序不严格、收费不规范等问题,共提出12条整改意见,并采取了纪委常委与有关单位一把手约谈、发出《监察建议书》等方式予以整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严肃处理典型案例,促进效能监察成果的提高。实践证明,只有集中力量,狠抓典型,才能在广大公务员中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教育作用,才能凸显工作力度和工作效果,增强效能监察工作的威慑力,推进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年多来,对受理的行政过错和行政效能行为投诉,我们除以督办、转交有关部门办理等方式进行处理外,还从中筛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投诉,由投诉中心直接办理。在追究过错责任的同时,我们还在抓整改上下功夫,深入研究分析引发行政过错和行政效能的深层次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帮助有关部门抓好整改,堵塞漏洞,力争查处一宗案件,解决一类问题。如今年3月,对县环保局存在违规越权审批的行政乱作为和对企业排污、年审、生产规模、限期治理工作不力等行政不作为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相关责任人赖某等7人作出党内撤职、行政降级、记大过等处分。通过查处环保局的问题,严肃追究行政机关存在的行政乱作为和不作为行为,促使全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有明显增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得到有效纠正。
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面向群众,是群众和企业联系政府,反映社情,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的桥梁,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通过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切实提高了我县行政机关工作效率,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优化我县投资发展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五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努力促进环保事业发展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努力促进环保事业发展
环境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伟业。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配置资源、调控经济的一个综合职能部门,支持促进环保事业发展不仅责无旁贷,而且大有可为。“十五”期间,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不断加大投入,努力完善政策,较好地促进了我省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十五”期间省财政支持环保事业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
“十五”期间,随着“三化”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我省环境保护任务日益繁重。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厅按照“加大力度、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和“分清政府和企业责任,多渠道筹集资金,多种措施支持”的原则,从资金、政策等方面逐步构建财政支持环保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了环保投入力度。向上,我们力求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中央财政对我省环保事业的支持。“十五”期间,共争取中央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50.90亿元,生态效益林补偿资金7.45亿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城市垃圾污水处理、环境治理及环保专项补助等资金10亿元。自身,努力调整支出结构,在安排本级财力时重点向环保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2001-2005年,省财政共投入环保专项资金4.7亿元,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以“六市三区一江”为重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特别是加大了对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等一批重点环保项目的投入;配套安排2100万元,专项用于全省生态效益林补偿。对外,我们始终把加强环保作为我省利用国外贷款的重点,已生效执行的项目有10个,贷款额3.3亿美元,主要用于湘江流域环境污染治理、长沙洁净水工程、株洲洁净煤工程、岳阳无污染造纸技术等环保重点项目。
(二)认真落实环保部门运转经费,确保公正执法。为了尽快扭转环保部门将排污费用作日常工作经费的问题,确保排污费真正用于污染治理,我们从收入和支出两个环节强化了管理。一方面,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配套出台了我省实施办法,积极推进排污费体制改革,严格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召开全省财政环保联席会议、下发文件等措施,狠抓了各级环保部门的经费落实工作,各级财政安排的环保事业费稳步增加,为环保机构正常运转和公正执法提供了可靠的经费保障。2005年市、县两级财政安排的环保事业费为9961万元,比2004年增长27%;2006年达到1.23亿元,比2005年增长23.7%。2006年省财政增加省级环保部门经费800万元。
(三)强化财税政策约束作用,遏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行为。一是向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单位和个人开征了排污费等收费项目,并全面推行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二是根据省人大颁布的《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出台和实施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明确规定在采矿权人没有破坏环境行为的前提下,备用金才予以退回。省本级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启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的收存,目前,全省2400多个矿山,已有603个在办理延期登记、变更登记、新设立登记时缴存备用金,缴存总数达到2.05亿元,这对督促采矿权人增保护地质环境意识、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促进环保的财税政策。完善消费税政策,开征或提高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消费税税目和税率;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对高污染行业降低了出口退税税率或取消了出口退税政策。
二、努力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环保投入新机制
“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完善促进环保的财政政策措施,努力推进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环保投入新机制。
(一)着力推进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目前环境形势严峻,除受工业化加速发展等因素影响外,环境使用制度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我们将按照财政部的部署安排,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我省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开展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改革:一是进一步明确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使之成为我省污染物排放管理的基本原则。二是在“总量控制”前提下,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探索政府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将排污权有偿出让给排污者,改变目前企业随意排污、不顾忌成本的状况。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真正把企业污染治理的责任落到实处,使企业生产成本完整地反映环境成本,对企业形成保护环境的内在压力。三是逐步推广排污权交易,使企业在利益驱动下,珍惜有限的排污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从减排中获利。
(二)进一步加大对环保的投入力度
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努力增加环保投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把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一是切实保障环保部门的基本运转经费。按照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的“从2006年开始,环保机构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再从排污费中列支,排污费收入全部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的要求,继续采取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督促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环保部门基本经费全部纳入一般财政预算,支持和配合环保部门妥善安置超编人员,严格控制人员规模,努力解决从排污费中安排经费的问题。二是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排污费的征收使用管理。依法组织排污费征收,严格排污费减免程序,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三
是切实加大对环保治理工作的财政投入。配合环保局、发改委等部门积极向中央申报环境治理项目,争取国家扩大对我省环保事业的投入;将省级环保专项治理资金在2005年4000万元的基础上每年递增1000万元,并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力争在“十一五”末省本级财政投入达到1亿元。今后,中央和省级财政性环保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环境污染专项防治、省政府确定的重点生态项目和污染治理项目等,同时按1:1比例对中央安排给我省的环境监测、执法能力建设资金进行配套,督促市(州)、县(市、区)财政也尽量安排配套资金,对配套资金落实较好的,省里在配置设备时将优先予以考虑。四是增加省财政对森林生态效益林的补偿面积,将省级生态效益林补偿范围由210万亩逐步扩大到500万亩,同时将中央森林生态效益林补偿增量资金的分配与省市两级生态效益林补偿规模挂钩。五是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异作用,采取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金投入方式,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的国外资金,鼓励民间和金融等各方面资金投入环保事业,拓宽环保投入渠道,建立完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投入机制。
(三)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措施
一是针对退耕还林工程部分已经到期,后续产业培育不尽理想等问题,研究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将退耕还林工作经费与验收结果、后续产业培育等工作挂钩,努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二是运用政府采购手段体现环保导向。研究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节能、节水和环保认证产品制度以及认证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激励机制,改进政府采购评审方法,给予节能、节水和环保认证产品优先待遇。三是进一步完善税费政策,引导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财政政策体系,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转变,加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