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活动设计方案
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目的:
1、感受了解拍胸舞的风格特点,勇于尝试并大胆表现。
2、体验参与舞蹈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拍胸舞》的录像带、《正月点灯》的录音带、录像机和多媒体设备。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拍胸舞》录像中的画面,诱发幼儿表述对拍胸舞的认识。
2、幼儿观赏录像《拍胸舞》,引导幼儿观察拍胸舞的动作特点。
提问:叔叔们跳的拍胸舞和小朋友们说的一样吗?
3、根据幼儿观察到的粗略动作,播放录像,让幼儿进行模仿。
4、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拍胸舞》的来源及服饰特点,教育幼儿不怕困难。
5、引导幼儿感受《拍胸舞》的动作特点。
⑴让幼儿在自由模仿,发现动作的特点?
提问:你发现拍胸舞跳的时候,手先拍哪、再拍哪、然后拍哪?最后拍哪?一共拍了几下?
⑵让幼儿完整地表现《拍胸舞》八拍雄姿的动作特点,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舞蹈的风格特点。
6、幼儿和着音乐节奏大胆地表演。
7、以“踩街”的形式出场,结束活动。
第二篇:大班韵律活动:拍胸舞
大班韵律活动:拍胸舞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与有力的节奏,能随乐有节奏地表演拍胸舞的基本动作。2.尝试即兴随乐创编斗舞,感受乐曲的雄壮、有力。
3.初步体验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感受与同伴斗舞的乐趣。活动准备:
拍胸舞视频、音乐、腰带等。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一)复习歌曲:《小鱼的梦》 师: “我们来听一首熟悉的歌曲。”
“这首歌曲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那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吧。” 师:
(二)复习拍胸舞第一段
师: “还记得前几天我们学了一段有趣的拍胸舞吗?让我们来看一看。” “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来跳一跳吧!”
师:“这段舞蹈只是拍胸舞的A段,还没有完哦!还有一段更有意思,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二、欣赏拍胸舞片段——斗舞视频
(一)欣赏舞蹈视频
1.欣赏视频,初步感受音乐和舞蹈的动作 师:“看完这段舞蹈你有什么感觉啊?”
2.再一次欣赏视频,感受舞蹈的上肢动作和下肢动作 师:“让我们再欣赏一下这段舞蹈,看看他们都做了什么手部动作?” 师:“叔叔们表演的时候,是这样的手部动作,那他们腿和脚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呢? 3.第三次欣赏视频,感受舞蹈上肢和下肢动作的关系 师:“这段舞蹈的手部动作和腿部动作和在一起是什么样的呢?”
4、第四次欣赏视频,感受舞蹈节拍和动作的关系
(二)学习与表现:引导幼儿学习斗舞的基本动作 1.引导幼儿学习动作
师:刚刚我们看了叔叔跳的斗舞,你们愿意自己来试着跳一跳吗? 师:现在找一位好朋友,跟着叔叔一起来跳这段有趣的斗舞 2.尝试跟随音乐练习斗舞
师:刚才,我一直在提醒你们,这一次我不说了,看看你们能不能跟着音乐来斗舞。3.随乐进行完整表演拍胸舞(A+B)
师:刚才,我们是表演的B段斗舞,那如果加上之前我们学的A段拍胸舞,你们敢尝试吗?
三、创造与合作:引导幼儿合作创编斗舞的各种方式
(一)创编与学习
1.两两合作,尝试创编斗舞动作 师:“这段斗舞这么有趣,叔叔们用拍肋的方法斗舞,你们想不想创编自己的动作呢?” 师:“找一个好朋友商量商量吧。”
2.创作表演:幼儿尝试创编不同的作进行斗舞 师:“刚才看到小朋友创编了很多有趣的动作,谁愿意到前面给大家分享呢?”
(二)合作与表演
1.幼儿尝试与同伴跟节拍合作表演 师:“现在,跟着我的节拍,表演你们小组讨论的斗舞吧。” 2.随乐进行完整表演 师:“刚才小朋友跳的很棒哦,我们来跟着音乐试一试。”
四、完整表演与游戏:
1.完整感受音乐ABA的结构
师: “今天小朋友完整的学会了这首拍胸舞,而且在B段创编了斗舞部分的动作。愿意把刚才创编的斗舞完整的表演一遍吗?” 师:“怎么合起来跳呢?我们来听一听完整的音乐。” 2.完整随乐表演。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音乐韵律活动《拍胸舞》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韵律活动《拍胸舞》教案 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3-1-2-5-6-0-0-4-6-6
动作建议:
音乐前半部分进行拍胸舞的基本动作,每组合一共8拍,动作如下: 第1-2拍:双手胸前拍手
第3-4拍:双手先后交叉拍打胸部 第5-6拍:双肘先后夹拍肋部 第7-8拍:双手先后拍打双腿
后半部分乐盐高潮:自由创编动作与同伴斗舞游戏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与有力的节奏,能随乐有节奏地表演拍胸舞的基本动作。2.尝试即兴随乐创编斗舞,感受与同伴斗舞的乐趣。
3.初步体验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激发小小男子汉的豪迈气概。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初步感受乐曲的节奏与情绪,了解音乐的前奏、基本部分、高潮部分的基本结构。
2.物质准备:拍胸舞视频、音乐、舞蹈头饰、腰带(幼儿事先系好)等。活动过程:
一、激趣与导入
师:“今天老师邀请大家来参加男生的Party,让我们随着音乐的节奏,精神、有气势地动起来吧。”
二、感受与欣赏 1.问题导入
师:“刚才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人跳舞用的音乐吗?” 2.欣赏视频
师:“这是一段福建厦门、泉州一带的闽南人跳拍胸舞的音乐,你们听过拍胸舞吗?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段拍胸舞,看看谁在表演?他们跳了哪些动作?” 3.教师讲述故事,简介拍胸舞。
师:“为什么拍胸舞都是叔叔们在表演呢?这里面有什么故事?” 3.再次欣赏视频
师:“叔叔们做了哪些动作?他们拍了身体的哪个部位?”
三、学习与表现:引导幼儿学习拍胸舞的基本动作
师:“刚才叔叔们跳的拍胸舞,你最喜欢哪个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1.运用形象语言与音乐相结合,引导幼儿学习动作。
2.欣赏视频,了解拍胸舞基本动作的顺序,学习较连贯地做动作。教师从语言指令过渡到音乐。
3.欣赏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脚步、头部的动作,并初步和乐练习。4.随乐即兴表演:拍胸舞是较为随性的表演,不一定要按照固定的顺序来做动作,想先拍哪儿都可以。只要跟着音乐节奏,有力地做出动作就可以了。
四、创造与合作:引导幼儿合作创缟斗舞的各种方式 1.欣赏视频,引导幼儿观察斗舞时的表情、动作 2.两两合作,尝试斗舞
3.创作表演:幼儿尝试创编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动作进行斗舞
五、完整表演与游戏: 1.激发幼儿接受挑战的欲望。
师:“我们男子汉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拼搏的精神,想不想试着把这首音乐完整地表来下来,有点难,还有点累,愿意接受挑战吗?”
2.再次完整感受音乐。教师提示幼儿听辨乐曲的前奏(提醒做好准备)、基本部分(表演基本动作)、高潮部分(和同伴斗舞比赛)、尾音 3.幼儿戴上拍胸舞的头饰,完整随乐表演与游戏。4.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参与表演与斗舞。
第四篇: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小熊舞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1—3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培训时间:2012年10月4—7号 培训级别:1—3级
答卷人:罗方雪
一、请完成一份教案,要求如下: 教学对象:4—6岁儿童
授课舞目:一级舞目---小熊舞(儿童舞蹈)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等 教学目标:
1、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等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
2、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以此激发小朋友们对小动物形象进行模仿学习的兴趣。
3、训练孩子上身的含、冲、靠、腆这四个动势,以及点指、耸肩、扩指、跪地爬等动作。通过这些动作训练让孩子们初步掌握一些手位、手形和上身的基本动势。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师生互动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难点:
1、关键动作:.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切不可抠胸、缩脖子)。
2、要强调五个手指用力张开。耸肩时重拍向上,去找耳朵。
3、表现小熊刚刚睡醒时的状态,捉蜜蜂时的调皮和吃饱后的满足。教学步骤:
1、导课:首先将舞目的背景进行阐述,再让小朋友们了解这个舞蹈的动律,掌握好基本动律以后让小朋友们想象刚睡醒的样子(打哈欠、揉眼睛等)、还有吃饱后拍拍小肚子,最后让小朋友想象小熊的形象并把它加入到舞蹈中。也可以用一些小故事将动作串联起来。例如:寒冷的冬天过去,春天来了,一只刚刚经过冬眠的小熊在树洞中慢慢性来咯额。伸出洞来感受一下温暖的阳光,忽然觉得空了一个冬天的肚子饿了,就钻出洞来寻找一下有什么好吃的吧。这时它看到了三只小蜜蜂,有蜜蜂,当然就有蜂蜜啦!小熊高兴极了!几只可爱的小熊爬着聚拢到一起,伸出小熊掌不停地捞起蜜蜂,放到嘴里舔一舔,真甜啊,吃的好高兴啊!
2、按音乐分段教、练: 前
奏
【1】1-8 四人一横排,体对一点,盘腿坐地,右手撑头成睡觉状,左手扶膝盖。
【2】1-6伸懒腰,表现冬眠后出醒的小熊。
7-8上身立直,双手扶膝盖。第一遍音乐
【1】1-4上身前腆,目视一点。
5-8身还原。
【2】1-4上身含胸,目视腹部。
5-8身还原。【3】重复【1】1-8动作。
【4】1-4右手点指,左手扶膝,依次对8、1、2点点指指出(眼随手动),第四拍保持舞姿。
5-8右手经上弧线还原到8点(眼随手动)。
【5】1-2双手扩指、右起交替拍膝盖三次,第三次右手拍膝左手扩指。第二拍保持舞姿,身体随动,目视一点。
3-4做【5】1-2反面动作。最后一拍右手扶膝,身体不动。
5-8左右倾身,耸肩两次。第二遍音乐
【1】1-6跪地爬成圆圈。
7-8盘腿坐,旁按手。
【2】1-4左手扶地,身向后靠,右手扩指手心向上抬起,第三拍折腕(眼随手动)。
5-6上身向前冲同时曲臂舔手心,做舔蜂窝状。
7-8身向后靠,右手手心向外经上弧线落下。【3】1-8做【2】反面动作。
【4】1-8重复【3】1-8拍动作,双手一起做。
【5】1-2身前倾,双手交替碎拍地,第二拍抬起右手扩指(眼随手动)。
3-4做【5】1-2反面动作。
5-8保持舞姿,双手扶膝盖,右左倾身耸肩两次。
二、浅谈这次学习《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的体会和认识?以及今后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对其进行实践和开展?
答:《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来自于中国各民族的传统艺术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形象动作加以提炼而成的。而舞蹈是启发孩子们感知力、表现力、模仿力、想象力最直接的方法。并且有助于孩子们兴趣爱好的培养、艺术修养的养成。在学习中华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随着音乐按照既定的动作舞动,也可以发挥想象自我表现、自我发挥。而这些舞蹈背后所蕴涵的各民族的音乐、服饰、风俗、传说。可以让孩子们更加全面、完整的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及他们的艺术创作来源。例如:舞蹈《小红扇》、《吐泡泡的小鱼》、《花手绢 过家家》、《小鸭嘎嘎》、《长辫子》等这些都极具民族特色,表现形式生动、鲜明、活泼,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孩子们的艺术造诣,培养孩子的民族情结,使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渗透到整个舞蹈学习中。而舞蹈《小熊舞》、《小象洗澡》、《跳皮筋》则是以训练孩子们的观察模仿能力为主,激发孩子对艺术的表现力,为孩子学习舞蹈打下良好的基础,给未来的延伸及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另外对孩子的即兴表演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有涉入,如《西瓜》、《球球操》、《小小服装设计师》等。考级教材的编委们把这些我们日常经常会见到的小动物,还有我们玩的小游戏,编排到舞蹈当中,无论是动作、节奏、队形以及对歌词的记忆,还是舞蹈语汇和文化背景的结合与理解,都是对孩子们的思考、模仿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让孩子们在玩闹的过程中学到东西,并享受到了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体会到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
学习这套教材不要死记动作,要根据舞蹈的特色来完成舞蹈动作,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准备与各民族有关的东西(如:民族生活、文化、服饰等),让小朋友们更多的了解各民族的文化,从而来进行教学。比如傣族的舞蹈,可以发放一些傣族的衣服,让小朋友们穿上衣服感受一下傣族姑娘的体态。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了解各民族舞蹈的不同风格动律及典型动作外,还应该明确在此舞蹈中的关键动作和训练目的,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教学。
还要用生动的语言和生活中孩子们熟悉的事物来做比喻,对动作进行分析,让课堂气氛活跃。比如《跳皮筋》、《小老鼠上灯台》等。
在今后我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更多的艺术交流活动,在愉悦教育和素质教育科学统一基础上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舞蹈文化中健康学习、快乐成长。此外,我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这样才能为祖国培养出更好的下一代。
第五篇:小班闽南歌谣活动
小班闽南歌谣活动——蜜蜂仔
安海幼儿园 张小岚
设计意图:
闽南歌谣称俗称“歌诀”,它是我们闽南地区民间艺术中一朵奇葩。它融艺术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为一体,很值得我们的下一代去学习和发扬。由于我们一直强调让孩子们学习并说好普通话,无形中忽视了他们对“歌诀”的传承。然而,感受并学习本土民间艺术,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在小班时期充分挖掘各种潜在因素来激发孩子们对“歌诀”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审美感受具有很大的探索价值。因此,我们班将此作为课题,开展“歌诀”系列教学活动。挖掘各种途径来增强幼儿对歌谣的审美感受,激发他们对歌谣的学习兴趣。小班宜选择短小、诙谐具有教育意义的歌谣为活动素材,《蜜蜂仔》刚好符合这一特点,故此次的活动我选择了它。在活动中我创设与歌谣内容相应的课件、环境、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挖掘各种潜在因素如游戏、肢体动作等„„来表现歌谣,增强幼儿的审美感受。
一、活动目标:
1、喜欢歌谣、理解歌谣的内容。
2、感受闽南歌谣的音韵美。
3、体验辛勤劳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自制与歌谣内容相符的课件
(一)(二)、录制歌谣的录音、磁带、录音机等。
2、蜜蜂仔头饰、场景布置:一座小房子及花丛。
三、活动过程:
1、师生戴上蜜蜂仔头饰律动入室,师带领幼儿到场景中,感受、了解“同一户”“四五路”。
教师引导语:“这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都住在这所房子里,闽南话是‘同一户’。”“那里的花朵开得真鲜艳,我们去采花粉吧?这么多花朵怎么采?”“有的飞到这里、有的飞到那里、有的飞到东、有的飞到西,闽南话叫做‘四五路’。”
2、引导幼儿观赏课件,熟悉、理解歌谣内容,激起幼儿对歌谣的兴趣。(1)幼儿整体观赏课件
(一),初步理解歌谣内容,激起幼儿对歌谣的兴趣。
教师引导语:“上面也有很多蜜蜂,我们一起瞧瞧。”(2)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些什么?
(3)逐图观赏课件
(一),熟悉、理解其内容。教师重点启发幼儿了解“花仔肚”“造蜜库”。
教师引导语:“蜜蜂仔的肚子是怎样的呢?”“是一节黄、一节黑,闽南话说是‘花仔肚’。”“蜜蜂仔采花粉后在做什么?”引导幼儿观看课件里的影片,了解它们在“造蜜库”。
(4)出示蜂蜜,引导幼儿向蜜蜂学习。
教师引导语:“这瓶蜂蜜就是蜜蜂酿造出来的,没有这些勤劳的蜜蜂仔,我们能喝到那么香甜的蜜水吗?我们要向蜜蜂学习吗?学习它们什么?
3、学习歌谣。
(1)完整欣赏歌谣《蜜蜂仔》。
(2)演示课件
(二),幼儿边观赏边朗诵歌谣。(3)跟着老师边做动作边有感情朗诵歌谣。
4、录音,录好播放给幼儿听。
教师引导语“你们朗诵得真好听,老师想把你们朗诵的歌谣录下来,制作到课件里,让其他小朋友欣赏、学习,好吗?
5、幼儿边欣赏歌谣边游戏。幼儿跟随着歌谣边念边有感情地做相应的动作,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歌谣的音韵美,体验劳动的乐趣。
6、带着自己酿造的蜂蜜随着音乐飞出室。
教师引导语:“今天我们也造了很多蜂蜜,送给小朋友喝,好吗?” 活动延伸
1、引导音乐区的幼儿为《蜜蜂仔》创编节奏谱,并用合适的打击乐器打出悦耳的声音。
2、科学区中提供枇杷蜜、荔枝蜜、龙眼蜜,引导幼儿了解其颜色、气味、味道。反思: 带领幼儿感受并学习本土民间艺术,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这片热土的情感,增强幼儿的审美态度与感受。因而,学习闽南歌谣是一件对孩子们很有意义的事情。闽南歌谣——《蜜蜂仔》,立足于创设与本歌谣内容相应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营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结合游戏、肢体动作等适合小班幼儿的活动形式来表现歌谣内涵,开展情境教学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因此,在《蜜蜂仔》这一活动的信息化情境教学结合幼儿真实场景的情感体验活动具有很大的探索价值。
一、适用于幼儿的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教育信息化。录音磁带、幻灯投影、电视影像、计算机软件等等多媒体信息化学习手段和工具,能够展现各种各样的文字、图片、影像、动画等学习资源,很好构建虚拟仿真学习环境。《蜜蜂仔》歌谣的学习活动,设计开发教学辅助计算机软件,运用图片、声音、动态影像,展现蜜蜂“花子肚”的外表形态、“同一户”的生活习性、“采花粉,造蜜库”的勤劳精神,帮助幼儿感受《蜜蜂仔》歌谣内容和意境,实现情感体验。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蜜蜂仔》软件创设学习情境的基础上,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别引导孩子“整体观赏”、“分段情境感受”、“朗诵歌谣”等活动,充分表现信息化学习资源的辅助性和实效性特点。
二、适用于幼儿的场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选择 针对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结合理解儿童歌谣和体验儿童歌谣的需要,选择真实场景教学活动,展开游戏、肢体动作模仿等活动形式,组织孩子积极投入参与,实现幼儿对歌谣的感受体验和突破歌谣的难点。《蜜蜂仔》课堂构设一座小房子和花丛的场景,在音乐律动下,师生模仿蜜蜂的追逐游戏活动和肢体飞翔动作,一同体验和感受“同一户”和“飞来飞去四五路”。在本课活动高潮期,利用上述课堂场景,每个幼儿头戴小蜜蜂的头饰,一边朗诵歌谣,一边模仿蜜蜂肢体动作,有感情扮演蜜蜂角色,感受《蜜蜂仔》歌谣的音韵美,体验蜜蜂劳动的乐趣和勤劳的精神,实现课程改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三、适用于幼儿的主体活动环节的设置与衔接
教学的艺术在于巧思妙想。因此,教学活动结构的衔接必须环环相扣,精彩纷呈,促使幼儿展现各个环节的中心地位,乐于活动,体现出自主参与的主体地位。《蜜蜂仔》教学设计的六个活动环节,无不充分孩子们的主人翁角色:第一情景感受(律动感受小蜜蜂的快乐);第二活动体验(歌谣中幼儿理解的难点);第三观赏课件(幼儿感受歌谣意境和小蜜蜂的形态、生活习性、精神等);第四朗诵歌谣(幼儿再次观赏歌谣,模仿朗读);第五歌谣录音(让幼儿感受主体参与和学习成效);第六整体体验(幼儿角色扮演,肢体模仿,感受歌谣的音韵美)。《蜜蜂仔》歌谣短小、诙谐、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浅现的教育意义,成为小班幼儿很好的活动素材。本活动通过信息化手段辅助场景游戏活动,取得优良的教学实效。但是,通过这活动的研究、评议与反思,如下几点值得关注与思考:第一,信息化学习资源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开发和利用不是用“直观、形象、生动”等词语所论断,进一步关注和研究计算机的教育工具性和启发性;信息化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层次性和时效性;更好贴近幼儿和生活实际。第二,场景教学活动的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观察者,应当及时调整和引导活动过程;幼儿是活动主人,给孩子展现个性化本领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第三,闽南歌谣富有乡土特色,乡土文化与普及文化的融合又是一个“视点”。如“呣惊会辛苦”的闽南语和“勤劳”的普通话在闽南歌谣与国土文化如何交相辉映、碰撞交融? 总而言之,教学需要感受、思考、体验的反复升华。在《蜜蜂仔》这一活动的设计、实践、评议、讨论、反馈与调整过程,不辞辛劳的工作态度和同事间的友情帮助,让我深感在教学这片梦幻田园上,如同小蜜蜂一般,一份辛勤和付出就得到一份收获和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