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指导中班幼儿美术活动
浅谈如何指导中班幼儿美术活动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没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性潜能,只要得到适时的科学的开发,就能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而且创造力开发得越早,其发展潜能越大。教师应树立时代的紧迫感为发掘幼儿创造力添
翼。那么我们要怎样指导好中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呢?
一、选择新颖适合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一)选择新颖合适的内容
中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他们通常是凭着兴趣去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他们首先关
注的是活动本身和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样会为了活动的成果而坚持努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幼儿往往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这是否意味着每一次活动都要选择一个全新的内容呢?并非如此,我们提倡“适度新颖”。这是因为太新和完全陌生的内容,容易使幼儿一无所知而无法理解,难以入手,从而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无法有效地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相反,太熟悉的内容,只会让幼儿重复已有的经验,失去探索与学习的意义。因此,我们应从幼儿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选择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又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当拓展的内容,即“已知+末知”,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探索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例如,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幼儿已明确单色画的概念,而且对水彩笔的性能和运用方式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同时也欣赏了大量的装饰花纹。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进行《单色画:有花纹的鱼》,幼儿就能主动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出许多生动的作品,在这中间,幼儿需要获得的新经验是“如何用已知花纹打扮鱼,使鱼更富美感”。试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如果幼儿既不知道什么是单色画,也不知鱼的基本形状,更没有欣赏花纹的经验,他们怎么可能有兴趣和能力去尝试,以主动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呢?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提倡为幼儿提供“适度新颖的内容”,目的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让现实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美术教育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在美术教育中结合故事、猜谜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感、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例如;在活动“有花纹的鱼”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小鱼有的游戏,让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感受鱼在水里游的感觉,最后学习画鱼。
二、创造适应的美术环境
创设具有可参与性的美术物质环境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的发挥,而主动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条件有关。约束幼儿的头脑,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循规蹈矩、小心翼翼,画画只会死板临摹,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习惯听从他人,创造性思维埋没了,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幼儿可以自由交流和表现。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与教师、同伴讨论互相走动看一看,随时与他人交流有关上课的内容,互相学、互相启发。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如在幼儿画“太阳”时,教师带幼儿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去欣赏太阳的美景,早晨金灿灿的太阳披着朝霞,中午银光闪闪的太阳、白花花的云朵,傍晚红彤彤的太阳与晚霞,通过审美环境的体验,引起幼儿对美的事物产生了敏锐的感知,从而画出的太阳不再是一个模样、一个色彩。研究表明,让幼儿置身于审美环境之中,不但有助于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美创造性的发挥。
三、给幼儿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
幼儿美术创作的主要特征是表达自己的稚嫩而纯真的内在情感。因此,老师的评价方法对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的再现与诱导很重要。首先,不能简单地用“再现、写实、逼真”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美术作品,而应从创造的新颖性、独特性及绘画技能表现等方面来评价。对作品的评价应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不宜采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应从其个人的发展水平来评价。美术活动时,看着他们的作品总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我就忍不住拿过画笔,边说边画:“这里应该这样!”“颜色要涂匀,不能留白!”正当我为自己改过的作品而自豪时,一个怯怯的声音:“老师,别帮我,我能行!”在离园活动时,家长总不免要让自己的孩子带他们看看绘画作业,或者在一些美术作品展览时,他们总说:“哪幅是你画的啊?”这时孩子会指着自己的作品说:“这是我的,这里是老师帮我画的。”
这些小小片段,相信不只是我有过如此的经历吧?也许老师们会理解为孩子已经在我们的指导中明白了,领悟了。可细细想来,这似乎又提醒老师,“这是我的作品,这是我的想法,你为什么要破坏我的作品呢?”当我们为孩子的作品添上那自认为精彩的一笔时,孩子就觉得,那已
经不是他独立完成的作品,不完全属于他了。这种现象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屡见不鲜,老师为了让幼儿的作品更趋完美,总在不经意间,从自己的审美出发,为孩子的作品添一点,改一点。目的也是让展示的作品更好,但从幼儿的发展目标来看,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我们在此类活动中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的这一细小的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从新《纲要》中可以看出,对于组织活动的要求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还要肯定他们,接纳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就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我们的老师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
因为童年时代特有的想象、创造能力一经压制很难再萌发。因此,不管幼儿画什么,老师和家长都应鼓励幼儿独立想象和创造,尽量与众不同,尽可能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因为一件作品在成人看来或许没什么,而孩子却是认真的。幼儿的创造力培养,是渗透在一日活动中,融入教学活动中的,教教师要抓住发生在幼儿身上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景,让幼儿内在的释放出来。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始终保持积极、鼓励、赞许的态度,使幼儿感想,能极大的发挥潜能。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的、稚气的想法中,都隐藏着创造性,老师要及时的发现并精心的培育。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幼儿美术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这一主体与创造美的美术活动真正融合在一起,让幼儿不断去创造美。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中的个体,他们既是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又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我。
第二篇:浅谈如何指导中班幼儿美术活动
浅谈如何指导中班幼儿美术活动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没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性潜能,只要得到适时的科学的开发,就能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而且创造力开发得越早,其发展潜能越大。教师应树立时代的紧迫感为发掘幼儿创造力添翼。那么我们要怎样指导好中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呢?
一、选择新颖适合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一)选择新颖合适的内容
中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他们通常是凭着兴趣去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活动本身和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样会为了活动的成果而坚持努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幼儿往往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这是否意味着每一次活动都要选择一个全新的内容呢?并非如此,我们提倡“适度新颖”。这是因为太新和完全陌生的内容,容易使幼儿一无所知而无法理解,难以入手,从而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无法有效地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相反,太熟悉的内容,只会让幼儿重复已有的经验,失去探索与学习的意义。因此,我们应从幼儿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选择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又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当拓展的内容,即“已知+末知”,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探索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例如,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幼儿已明确单色画的概念,而且对水彩笔的性能和运用方式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同时也欣赏了大量的装饰花纹。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进行《单色画:有花纹的鱼》,幼儿就能主动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出许多生动的作品,在这中间,幼儿需要获得的新经验是“如何用已知花纹打扮鱼,使鱼更富美感”。试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如果幼儿既不知道什么是单色画,也不知鱼的基本形状,更没有欣赏花纹的经验,他们怎么可能有兴趣和能力去尝试,以主动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呢?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提倡为幼儿提供“适度新颖的内容”,目的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让现实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美术教育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在美术教育中结合故事、猜谜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感、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例如;在活动“有花纹的鱼”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小鱼有的游戏,让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感受鱼在水里游的感觉,最后学习画鱼。
二、创造适应的美术环境
创设具有可参与性的美术物质环境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的发挥,而主动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条件有关。约束幼儿的头脑,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循规蹈矩、小心翼翼,画画只会死板临摹,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习惯听从他人,创造性思维埋没了,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幼儿可以自由交流和表现。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与教师、同伴讨论互相走动看一看,随时与他人交流有关上课的内容,互相学、互相启发。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
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如在幼儿画“太阳”时,教师带幼儿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去欣赏太阳的美景,早晨金灿灿的太阳披着朝霞,中午银光闪闪的太阳、白花花的云朵,傍晚红彤彤的太阳与晚霞,通过审美环境的体验,引起幼儿对美的事物产生了敏锐的感知,从而画出的太阳不再是一个模样、一个色彩。研究表明,让幼儿臵身于审美环境之中,不但有助于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美创造性的发挥。
三、给幼儿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
幼儿美术创作的主要特征是表达自己的稚嫩而纯真的内在情感。因此,老师的评价方法对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的再现与诱导很重要。首先,不能简单地用“再现、写实、逼真”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美术作品,而应从创造的新颖性、独特性及绘画技能表现等方面来评价。对作品的评价应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不宜采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应从其个人的发展水平来评价。美术活动时,看着他们的作品总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我就忍不住拿过画笔,边说边画:“这里应该这样!”“颜色要涂匀,不能留白!”正当我为自己改过的作品而自豪时,一个怯怯的声音:“老师,别帮我,我能行!”在离园活动时,家长总不免要让自己的孩子带他们看看绘画作业,或者在一些美术作品展览时,他们总说:“哪幅是你画的啊?”这时孩子会指着自己的作品说:“这是我的,这里是老师帮我画的。”
这些小小片段,相信不只是我有过如此的经历吧?也许老师们会理解为孩子已经在我们的指导中明白了,领悟了。可细细想来,这似乎又提醒老师,“这是我的作品,这是我的想法,你为什么要破坏我的作品呢?”当我们为孩子的作品添上那自认为精彩的一笔时,孩子就觉得,那已经不是他独立完成的作品,不完全属于他了。这种现象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屡见不鲜,老师为了让幼儿的作品更趋完美,总在不经意间,从自己的审美出发,为孩子的作品添一点,改一点。目的也是让展示的作品更好,但从幼儿的发展目标来看,结果却是大相径庭。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我们在此类活动中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的这一细小的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从新《纲要》中可以看出,对于组织活动的要求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还要肯定他们,接纳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就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我们的老师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
因为童年时代特有的想象、创造能力一经压制很难再萌发。因此,不管幼儿画什么,老师和家长都应鼓励幼儿独立想象和创造,尽量与众不同,尽可能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因为一件作品在成人看来或许没什么,而孩子却是认真的。幼儿的创造力培养,是渗透在一日活动中,融入教学活动中的,教教师要抓住发生在幼儿身上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景,让幼儿内在的释放出来。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始终保持积极、鼓励、赞许的态度,使幼儿感想,能极大的发挥潜能。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的、稚气的想法中,都隐藏着创造性,老师要及时的发现并精心的培育。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幼儿美术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这一主体与创造美的美术活动真正融合在一起,让幼儿不断去创造美。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中的个体,他们既是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又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我。
如何让中班幼儿在拓展培训班中快乐绘画
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John Ruskin说过:“艺术是手、脑、心三者合一的活动。”这正好说明,好的艺术创作需要的是敏捷的头脑、灵巧的双手,以及真挚的情感,缺一不可。才艺活动灵活而多变化,对发展孩子的心智能力极有帮助。心智能力包括知觉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用心培育心智能力,对培养一个触觉敏锐、思考力强、富创意、具冒险精神的孩子起着关键的作用。
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传统的幼儿绘画是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的范画教学,这种教学不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只要求他们按照教师的画法步骤临摹,这种模仿画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而《纲要》精神提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本学期我依据《纲要》的指导要点,为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在指导幼儿绘画过程和评价幼儿作品上做了一些尝试。
一、用“各种手段”指导幼儿的绘画过程
《纲要》中明确指出:“应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这就强调了“情趣”在幼儿绘画中的地位。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美术活动中要引起和保持他们对美术活动的爱好。使他们热忱的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去,情感、智力各方面都活跃起来,各种潜能都得到发挥,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喜欢美术活动,乐于从事美术活动。因此创设一个情趣性的情景,可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爱好和态度,激起他们实现愿望的努力,并伴随其良好情绪至始至终。
在故事化、游戏化的情景性活动过程中,幼儿感爱好,乐意去表达和表现,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运用语言创设情境,启发幼儿想象与创造,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推向高潮。
例如在绘画“我想有个家”的时候,以一只无家可归的小鸟想有个家的故事为线索,引出幼儿的讨论话题,让幼儿体会失去家园的痛苦感受。由此,让幼儿创作出处在到处只有树桩的环境中的“各种表情的小鸟”作品。
又如,在绘画“丰收的果园”和“快乐的小刺猬”的活动中,我又以游戏为手段创设出一定的情景,将活动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去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小刺猬做游戏的形式,画出果园里的树、花、草地等,在教授幼儿各种动态的刺猬造型的基础上,让幼儿在用各种小刺猬造型组合的游戏过程中,学得积极主动、大胆地想象创作,因此,每个幼儿的画面迥然不同,给幼儿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这种方式比较符合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做中玩,玩中学,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氛围和心理环境。
除了运用故事、游戏,我还尝试着用儿歌、谜语、情景表演等富有情趣的形式来开展美术活动。
幼儿的知识和能力是由经验中来的,特别是绘画活动更离不开幼儿的直接经验,他们的绘画内容来源于自然,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所以我注重创设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动手动脑,去观察、体验和感受,去获得很丰富的直接经验。我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室外自由活动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的美。小小幼儿园也是大自然的缩影,有草、有花、有树,随着季节的变化,园内景色也不断变化,让幼儿认识这些美是很有意义的。他们把感受最深、感受最美的景色跃然纸上,画面充满了生气。
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5岁幼儿能选择与对象相似的颜色来表现客体;6岁幼儿则在表现出对象固有色的基础上,添加对比色或类似色,画面色彩丰富,如暖色表现热闹和快乐,冷色表现伤心和神秘等。我们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阶段,适时的提供不同条件给予指导,使幼儿的绘画水平从低级阶段像高级阶段过渡。
儿童需要手、眼、脑的协调活动,他们需要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念,用语言表达感受、用手操作材料等,所以必须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教师引导幼儿应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和感受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观察周围环境事物的结构、特征、运动模式,并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幼儿把通过审美感知所把握到的整体的艺术形式和自然形式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当幼儿开始运用色彩、形状创造形象时,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对自己头脑中表象进行加工,并加入自己大胆想象、形成全新的审美意象,运用语言在作品中创造性地表现出来。但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有的孩子专心致志地画画,有的却拿着笔在纸上瞎涂,没有象样的东西,幼儿在造形活动中表现出的创造性也离不开他们对美的认识和感情,他们对美的认识是肤浅的,但却是基础的,因为美的内涵是通过形式体现出来的,造形艺术为幼儿对美的认识,尤其是视知觉对美的形式的认识提供了条件。我们对于幼儿要多给于他们鼓励,用春风吹面般的语言来引导他们,同时要注重他们的个体差异,给幼儿树立信心,使他们大胆的不拘一格的活动。我们不要幼儿照猫画虎,要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思维。孩子们喜欢画自由画,所画的内容总是与他们的所见、所闻、所知有关,充满真挚的感情。那些对孩子
生活有较大影响的人和事,如幼儿园的老师,自己生活的环境,看到的动画片等等都会成为孩子笔下的内容。例如,在绘画《美丽的海底世界》时,我新授了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的技巧后,幼儿便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美妙的海底乐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像催化剂一样,激发幼儿不断去实践,去探索。法国教育家卢梭非常强调教育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他说:“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对幼儿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幼儿园《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学采取行动。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同时幼儿绘画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统一模式的指导会让幼儿画出统一模式的画来,所以我针对性地适当在技能上给予指导。如画《美丽的蝴蝶》,目标是用弧线点、线、面、对称的方式来装饰自己心中的蝴蝶,我画出基本线条如:曲线、直线等,基本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让幼儿用形状组合成不同的蝴蝶,再用点、线、面来装饰蝴蝶,背景幼儿自由添画,这样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又如,幼儿在进行涂色时,由于小肌肉群发育未完全,手眼协调能力弱,注意又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他们的作品往往会出现白色空隙,会画到边线外。针对此现象,我尝试着用孩子们的语言用儿歌地形式帮助孩子们自我提醒自我约束,从而在愉快地念儿歌声中又浓又满地着色。色彩鲜艳了,孩子的成功感得到了满足,从而作画的兴趣也提高了。
二、用“赏识的眼光”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画而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如定期展览幼儿的作品,教师要避免一言堂的现象,尽可能的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评价,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同时提高了评价能力,使幼儿得到满足,产生快感,受到激励。尊重幼儿。评价儿童画并不是一个死的标准,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的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倾听幼儿的奇思妙想,通过谈话了解幼儿的心声,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
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总之,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尽量少干预,强调创造的过程,注意幼儿的情感体验,不能太在意幼儿的创造结果,教师要用爱心多了解孩子,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的各种情况准确把握,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技能技巧,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发展孩子的心智能力
中班美术兴趣小组计划
一、中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
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通过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使幼儿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学习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4、运用各种线条和块面大胆地表现在生活中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大胆地按自己的意愿画画。
5、学习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大胆地进行手工活动,对手工活动感兴趣,并能运用自己制作的玩具、手工作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通过欣赏名画家的代表作,欣赏民间工艺品,节日教室布臵,欣赏和评价同伴的美术作品,提高对美的欣赏力。
第三篇:幼儿中班美术活动设计
中班美术活动设计:风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风车的制作方法,学会制作风车
2.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张彩纸 2.风车制作方法示意图 3.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幼儿猜是什么季节 教师说上面都画了什么上面有小女孩 白云 太阳 花朵 小草还有什么啊? 然后让给幼儿补充 幼儿回答还有风车 你们喜欢风车吗 这么好玩的大风车,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呢?这些啊 是风车的步骤 今天老师叫你们折风车。
二、老师教幼儿操作
1、风车制作方法示意图
(1)、把正方形的纸对折 变成长方形
(2)、把两条边对着中间的线折 折成长方形 问:小朋友像什么 回答:门 风扇
(3)、上下两条边对折 变成正方形 现在我们的大正方形变成了小正方形
(4)、把正方形打开 上下两条边向中间的线对折 打开
(5)、长方形的一条边 向上折 折到第一条线 再打开向反方向折 打开
(6)、上边一条线向中间折 折成小房子的形状 下边同上(7)、把两边分开折
2、教师再教一遍
3、然后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与他们一起制作,给他们讲 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学习小风车折法。
师:小朋友都学会了折风车,折得又整齐又漂亮!
三、活动评价
总结评价,结束活动,请大家一起来评一评你认为哪个风车最漂亮。
中班美工活动折纸——电话
活动目标:
1、了解电话的简单折法
2、学习先看步骤图进行折纸电话。
3、喜欢折纸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重点:会看步骤图折纸电话。活动难点:能看到步骤图上个图示的含义。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活动。
1、“叮铃铃,叮铃铃,一头说话一头听。两人不见面,说话听到请。”鼓励幼儿讲一讲电话是什么样子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2、幼儿表演唱歌曲《打电话》。
二、出示成品,激发幼儿学习折纸的兴趣。
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你们想学折纸电话吗?今天老师就要教小朋友一种新的本领,请小朋友看一张神奇的纸,就会折电话。
三、幼儿看步骤图学习折纸电话。
1、请小朋友看一看第一幅图,上面的虚线表示什么?箭头又表示什么?看到这样的标志我们应当怎样折纸?
2、请小朋友看一看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上的虚线、箭头又表示什么?应当怎 样折纸?
四、幼儿练习折纸。
1、给幼儿发放正方形的手工纸,幼儿看步骤图自己练习折纸电话,教师做巡回指导。
2、请先折好的幼儿做老师的小帮手,帮助有困难的幼儿一块练习折纸。
五、游戏。
1、请大家拿着折好的电话和好朋友玩打电话的游戏,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2、大家表演唱歌曲《打电话》,结束活动。
幼儿园手工课折纸教案:钢琴
活动目的:
1、学生学习简单的折纸方法,会根据折纸过程看简单的折纸示意图,完成作品。
2、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看简单的折纸示意图完成作品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正方形手工纸若干份,折好的各种作品若干份,水彩笔一盒。
2、《钢琴》制作步骤示意图。活动过程:
一、音乐欣赏:钢琴曲《献给爱丽丝》,导入新课:折纸钢琴。
二、出示教师折好的作品,欣赏、评价。
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折纸方法。
1、老师折了这么多,其实也是请了一个好帮手,要不然老师也记不住这么多折纸方法。
2、请同学们打开手中的作品,你能发现什么?
四、教师教学生认识折纸符号。
教师在学生探索发现的基础上教学生认识折线:正折线,反折线。
五、看折纸示意图学折钢琴。
1、教师按顺序出示折纸示意图,一边出示一边指导,学生跟老师一起学折钢琴。
2、学生给折好的钢琴画上琴键。
3、学生第一遍作品完成后,鼓励学生再次看示意图完成作品,教师不再帮助和提示。
六、活动延伸:作品展示与交流。
七、附示意图:
幼儿中班手工课折纸教案:小兔
活动目的:
1、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折小兔。
2、会给折好的小兔添画眼睛。活动准备:
正方形手工纸若干张,水彩笔一盒,教师折好的各色小兔若干,多媒体课件。
一、活动过程:
二、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唱《小兔乖乖》的儿歌,导入活动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折小兔好吗?小兔长得什么样?观察生活中的小兔形象。播放多媒体课件。
三、出示教师折的小兔,和老师一起学折小兔。教师分步教折小兔。
四、给折好的小兔添画眼睛。
五、作品展示与交流。
六、附示意图:
幼儿园手工课折纸教案:青蛙
活动目的:
1、教学生学习折纸里常用的双三角形折法。
2、学生会利用双三角形折法学折青蛙,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看示意图折纸的能力。活动准备:
1、正方形手工纸若干张,折好的双三角形以及利用双三角形折好的作品青蛙、鱼、桃子若干个。
2、《双三角形》折纸示意图,《青蛙》折纸示意图。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折好的双三角形,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教师介绍双三角形名称。
二、学生跟教师学折双三角形。
1、教师出示双三角形折法示意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折双三角形。
2、学生再次独立练习看示意图折双三角形。
三、利用双三角形学折青蛙。
1、教师出示《青蛙》折纸示意图,让学生看懂示意图。
2、教师对照《青蛙》示意图示范折青蛙,学生观看。
3、学生看示意图学折青蛙,教师个别指导。
4、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教师与学生集体评价。
四、作品欣赏:
教师出示利用双三角形折好的各种折纸作品给学生欣赏,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五、附《青蛙》折纸示意图:
幼儿园中班手工折纸教案:安全帽 活动目标:
1.学习折帽子,锻炼手指动作的准确性。
2.用喜欢的颜色装饰安全帽,表达对石油工人的热爱。活动准备:
1.折好的安全帽范例一个,安全帽折纸步骤图。2.安全帽实物。3.正方形的彩纸若干。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安全帽,引导幼儿了解安全帽。
(1)教师:这是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帽子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他能保护我们的头部?小朋友在什么时候要戴安全帽?
(2)教师小结:安全帽对人的头部具有保护作用,石油工人工作的时候要带上安全帽,这样在工作的过程中才能够安全。
2.教师出示已经折好的帽子,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1)教师:这是老师自己折的,你们看它像什么?
(2)教师:今天,你们这些小油娃每人学习折一顶帽子。好不好?(3)教师出示步骤图,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帽子的折法。3.幼儿根据步骤图学习折安全帽,教师随机指导。4.装饰帽子。
(1)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画帽子。
(2)请幼儿想一想自己做的安全帽要送给谁,并对那个人说一句话,教师帮忙把那句话写在安全帽上,如,“您辛苦了”,“请您注意安全”等。
幼儿园手工课折纸教案:小兔 活动目的:
1、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折小兔;
2、会给折好的小兔添画眼睛。活动准备:
正方形手工纸若干张,水彩笔一盒,教师折好的各色小兔若干,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唱《小兔乖乖》的儿歌,导入活动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折小兔好吗?小兔长得什么样?观察生活中的小兔形象。播放多媒体课件。
二、出示教师折的小兔,和老师一起学折小兔。教师分步教折小兔。
三、给折好的小兔添画眼睛。
四、作品展示与交流。
幼儿园中班手工折纸教案:《美丽的小船》
目的要求
1、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各样的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纸,还有各种各样的作画材料,启发幼儿在做完各种各样的小船后,再运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法来进行,让大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有创作的空间。
2、在折一折、做一做、玩一玩中,训练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
活动准备:各种图片、录象带。糖纸、废旧报纸、各种颜色、形状的纸。各种绘画材料、水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船。
1、先让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录象和现实生活中的船,让他们系统浅显地观察了解小船的外部特征。
2、让幼儿说说小船的特征,还有用处。
3、激发幼儿对制作小船的兴趣。
4、先让幼儿用纸折最简单的小船。
二、折纸小船。
1、先出示各种小船,引起幼儿的兴趣。
2、出示折纸示意图,让幼儿看折,学习用对折、三角折等方法折成小船。
3、培养幼儿折纸兴趣和初步的相互合作能力。
4、评价。
三、玩小船。
1、先让通过折一折,折出各种各样的小船,然后让幼儿把小船放在水中玩一玩,训练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
2、让幼儿了解小船在水中的一些沉浮现象。
3、让幼儿讲讲你折的小船在水中怎样了?
四、活动评价。
幼儿中班折纸教案-小狗头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观察力;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能看懂简单的实物步骤图;
4、享受折纸的乐趣;
5、加深对狗的认识。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狗“比比”手偶,它给幼儿带来了它们家的全家福,出示一幅完整的全家福,让幼儿仔细观察,看上面都有谁?它们的样子?(重点耳朵耷着)与“比比”进行对比(引出是用纸折的贴上的)。
2、出示一幅不完整的全家福,告诉幼儿这张照片上没有“比比”的哥哥、姐姐,他们不高兴了,请幼儿帮忙想办法,让他们高兴起来(引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3、出示折纸步骤图,让幼儿仔细观察每一步,不明白的进行 简单讲解(要提到“倒三角形”)。(见图2)
4、每人发一个折好的小狗头自己探索发现,再对照步骤图自己折狗头。
5、折完狗头,再提议让孩子把狗的眼睛、鼻子、嘴巴画上。
6、用浆糊把狗头贴到全家福上。
幼儿中班折纸教案《可爱的小猫》
目标:学习折小猫头,体验美工活动的乐趣。准备:一张等腰形的纸,提前折好的一只“小猫”。过程:
1、请幼儿欣赏这好的“小猫”,调动幼儿原有的经验,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提问:“这是什么?你们见过的小猫长得什么样?知道它是怎么折出来的吗?”
2、教师按“活动背景资料”中的步骤图边讲解边进行示范。
3、引导幼儿自己折,教师进行观察和指导。对于经验和技能不足的幼儿教师可以把着她的手帮助幼儿折。
4、小猫头折好后,引导幼儿画出眼、鼻、嘴和胡须。
5、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向同伴和教师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的小猫在干什么,分享成功的快乐。
幼儿中班折纸教案—纸杯
活动目标:
1. 通过帮助娃娃家折小杯子,认识向后折符号,体验折小杯子的乐趣。
2. 喜欢参加折纸活动,愿意自己动手完成作品。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按箭头方向折有初步的了解,有过按箭头方向向下折小狗耳朵的经验和按箭头方向左右折折娃娃的经验,认识过虚线,并知道箭头所表示的含义。
2.物质准备:小纸杯范例,小纸杯的示意图,小纸杯的半成品,大小,颜色不同的正方形蜡光纸若干,娃娃家颜色标记。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出示范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看,这是一只小杯子,马上就要过新年了,在新年里,有好多好多的人要去娃娃家做客。爸爸妈妈都想请客人喝茶,可是没有很多茶杯,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折一些这样的小杯子出来招呼客人啊?(愿意)
2.观察示意图,了解折小杯子的步骤和方法。(1)出示示意图
师:小朋友们看,要折出小杯子,第一张图上有什么呀?(虚线和箭头)
(2)观察图二,发现与折娃娃的不同
师:看看第二幅示意图上有什么符号?虚线是怎么样的?(斜斜的)箭头也是什么样?(斜斜的)这个斜斜虚线,斜斜的箭头我们应该怎么折呢?(请个别幼儿示范)他折的对不对啊?谁愿意再来折折看,这一步到底是怎么折的?和折娃娃的一样吗?(3)观察图三
师:看看接下来怎么折?(请个别幼儿尝试)我们和图四比一比,两个角是不是都要往下折?(4)认识向后折符号,知道箭头的含义
师:刚才我们折了第三步,知道只要一个角往下折,那另外一个角怎么办?
3.幼儿尝试折小杯子(1)提出操作要求
师:折纸时要注意纸要放的怎么样?(纸要平整)折的时候要做到什么?(角对角、边对边,折痕要抹平)如果有不会的小朋友怎么办呢?(2)幼儿操作,发现有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 4.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师:我们来检查一下,小杯子送的正确吗?
师:这一次过新年啊,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可不用担心了,因为小朋友折了好多好多的杯子给他们,我代替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第四篇:幼儿美术活动指导三题
幼儿美术活动指导三题
高淑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艺术领域的指导明确提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对照纲要的要求,反思平时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指导过程,我觉得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美术活动忽视激发幼儿的创作激情.长久以来,幼儿美术活动通常是先让幼儿欣赏范画,然后在教师指导下作画。实践证明,这种活动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许多教师对这种方式加以改进,放手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但结果常常不如人意.如“美丽的家园”这一节美术活动课,一位老师在教室里先让幼儿欣赏一些美丽家园的图片,然后请幼儿展开想象,画出他们心目中的美丽家园.不少孩于无所适从,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敢大胆地在纸上涂画,最后大部分作品还是临摹的欣赏图片.反思这一教学过程,美术活动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是忽视激发幼儿的创作激情.我们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孩子们的涂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对策:在美术活动的指导中,我认为首先要启发诱导幼儿创作激情。可以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等形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萌发创作的欲望。如绘画《母鸡的一家》,首先用故事导入活动,春天来了,可鸡妈妈总是待在家里不出来,她生病了吗?小狗可担心啦,他—来到鸡妈妈屋里,正好看到一只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原来鸡妈妈在孵宝宝。小鸡从蛋壳里出来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真新奇啊!他们有的„„幼儿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他们一起讨论、设想并积极地投入到绘画中,用自己手中的笔画出故事的结尾。
利用主题墙的环境创设,诱导幼儿的创作灵感.如在绘画《秋天的水果》、《马路上的车》等活动前,我和幼儿共同寻找有关的图片和书籍,并把和孩子共同搜集的资料创设在主题墙上,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在看看、听听,说说中,增进幼儿的感性认识,同时使幼儿有物可依,有物可画,并有强烈的要把自己的作品陈列在主题墙的创作欲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将游戏融入美术活动之中,使游戏与美术创作紧密结合,幼儿在做做玩玩中,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并能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我在进行《美丽的家园》美术活动课时,先把孩子带到幼儿园旁边刚建好的一个小区,让孩子在小区中间的草坪上尽情地玩耍,他们讨论着哪一座房子最漂亮,哪一片花圃里的花最多,小区里什么最好玩,游泳池有水会怎样?在这样的游玩后他们所画出的画就脱离了纯粹模仿,有孩子自己的内容.春天万物复苏,我让幼儿绘画美丽的春天,把幼儿带到草坪上,让他们亲亲小草,闻闻花香,孩子们三五成群,有的在讨论着哪朵花最美丽,有的看看小草再看看树叶发现绿色的不同,还有的在玩着花上的小虫子。看着孩子们玩得开心,我说:“春天真美啊!我要把这么美的春天画下来。”立刻有孩子附和说:“我也要画,老师和你一起画.”孩子们拿出画板和笔,坐在草坪上开心地画了起来,有的孩子在一边画一边告诉旁边的孩子他画的春天的美景,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的创作激情被充分调动出来.同时孩子通过游戏活动同伴相互对话、师生对话互相交流,这样有利于他们对所观察到的事物加深印象,有利于绘画过程的实施,更有利于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
问题二:过份追求作品完成的结果,而忽略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活动中指导形式单一。观察——讲解示范——幼儿操作——评价,似无纰漏.幼儿是否全身心的投入无人理会,只要看到孩子们在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作画,最后孩子的作品和教师的要求很接近,教师的欣慰感、成就感溢于言表,殊不知幼儿美术活动的动机就是出于游戏的愿望,他们看重活动的过程,并从中得到愉悦.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游戏的手段,安排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变换形式,才能给幼儿的创作活动带来乐趣.这点却是我们老师在美术活动中所忽视的。
二是组织活动时不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忽视美术活动与其他教育领域之间的渗透关联.如引导幼儿画一种小动物,教师着重于引导幼儿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线条的勾画等,却忽视了考虑幼儿的情感倾向.如是否喜欢这种小动物?为什么喜欢?愿意画它吗?你想怎样画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先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和信心,恰当地实施情感教育,使幼儿认识到:人类和动物是好朋友,要爱护小动物.在这一基础上再组织画小动物时,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幼儿的在美术活动是一个绘画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过程.如果我们只要求幼儿画好“它”,而不顾及乒内心感受,不抓住此类教育契机,往往事倍功半。
三是幼儿正在专心完成美工作品,教师按照备课计划,选几幅幼儿完成的作品开始讲评,另一部分幼儿,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下手中正在完成的作品,可又有谁在看在听呢?有的烦躁不已,有的意犹未尽„„教师在对少部分作品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严重地打击了大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美工活动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教师在注重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摧残了孩予积极参与活动的情感
美术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情是为获得真正的乐趣.我们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的活动,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中,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方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
对策: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利用多种手段鼓励幼儿大胆创新,作品富有个性。
首先,在美术活动的指导中,教师不能用领导者的身份,凌驾与幼儿之上,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做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不断的给幼儿提供尝试创作的条件,引导幼儿的思维经历单向、多向、正向、逆向、侧向等过程,使作品的呈现丰富多彩.如在引导幼儿绘画《太空旅行》,正好当时神州六号飞向太空,我给孩子们播放了这段录像后,让孩子们跟着费俊龙、聂海胜一起到大空去探测宇宙的奥秘。组织幼儿讨论到大空后你会看到什么?孩子们发挥了无穷的想象,在充分讨论后让孩子把他们说的画下来,并请他们带着我去旅行;当我走到一些孩子身边发现他们的困难时,我以旅行者的身份引导着孩子把他们的故事加以延续,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讲述了他们的“太空旅行记”——力力说:“我来到一个苹果星球,这里的苹果特别大特别多,这里的人长得也跟苹果一样。”整个画面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苹果和苹果人,夸张的画面和表现手法令人赞叹。奇奇说:“我来到了月亮上,那里真凉快啊,我就坐在那喝饮料了。”小轩说:“我来到大空一个神秘的星球,那里的人都像大树一样。”在他的画面上你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大树人。这些作品显现出成人无可比拟的大胆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大开阔了幼儿思维空间,使孩子感受到了自身创造的乐趣。
其次,用孩子的作品带动孩子。在小班美术活动绘画《汽车》的活动中,孩子们画出了他们所看到街上的各种各样的汽车,这时陈天琦交上了她的作品,一辆苹果汽车,这是一幅充满想象的与众不同的作品,我立刻展示出来,并告诉小朋友这是她自己设计的汽车。小班孩子的想象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之上的,有了这一幅孩子作品的带动模仿,随即在他们的笔下出现了香蕉车、南瓜车、菠萝车等,还有几个孩子刚学会画小鱼,居然设计出了小鱼车,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是不一样的,但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了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
再次,活动中善于捕捉幼儿的情感倾向,使美术活动与其他领域紧密渗透,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爱的情感。在指导幼儿绘画《青蛙》的活动中,我发现有些幼儿对青蛙的形象不感兴趣,露出厌恶的表情。我找来一些形象可爱的青蛙课件让幼儿欣赏,先转变他们心目中丑陋青蛙的印象,然后给孩子们讲青蛙捉害虫的故事,让孩子知道青蛙对人类的帮助,通过这些活动孩子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乱吃青蛙,同时他们也喜欢上了青蛙,最后他们笔下的青蛙有的捉虫,有的跳跃,有的蹲在荷叶上,形态各不相同。
问题三:教师不能读懂幼儿的作品,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罐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一幅儿童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作品也固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
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作品制作像不像、美不美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作品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这简直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如:小班的美术活动画小树叶,教师拿着一幅树叶上均匀涂满绿色,画出叶脉的画作为精品大大表扬;可对另外一幅树叶上各种颜色的彩色树叶,放在一边不做任何的评价。其实第一幅画的构画技巧确实略胜一筹,但模仿性很强无大胆创作的迹象,缺乏想象力;而第二幅是用孩子的眼睛在看外面的世界,在他们的想象中树叶是五颜六色的,孩子构图大胆,想象丰富并敢于表现。可是由于教师在评价作品中对第一幅的肯定,对第二幅画的置之不理,使孩子形成了只有跟老师画得一样才是好的作品。长期下去,幼儿的想象和创追力会被逐渐的抹杀。再如:大班孩子绘画《海底世界》,有一个孩子是这样表现的:蔚蓝色的大海,一群孩子穿着潜水服在和鱼儿玩耍,如此美丽的画面,教师拿到手后只简单的一个字评价“好”,到底好在哪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又有什么情感体验?简单的评价并不能满足孩子心理的需要,会使他们大胆创作的兴趣减退。
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应以成人的视觉方位。知识经验、审美情趣来评估幼儿的作品,应从儿童的绘画特点:夸张、随心所欲、随意用色等出发,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爱扩他们的个性,注意幼儿的创作,努力从孩子的画中去体验孩子的特殊情趣,给其以更多的鼓励,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绘画兴趣。
对策:恰当地运用教学评价,把评价贯穿于美术活动的始末。教师以一颗童心走近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孩子的心理去理解孩子的作品,在整个美术活动中随时观察幼儿,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适时的评价。如讨论作画方法时的及时肯定与表扬;巡回指导中发现新思路新想法给予鼓励,讲评过程中引导同伴相互发现别人有利于自己的长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年龄小的幼儿以教师引导为主,幼儿参与评价为辅。小班幼儿刚参加美术活动,兴趣不稳定,动手能力差,这时就以教师评价为主,注重鼓励与肯定,指出不足,态度亲切。评价语言简洁、针对性强,让孺子感觉到老师是喜欢我的作品的,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信心。中班、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对幼儿作品可以采用以幼儿参与评价为主,共同欣赏讨论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别人作品中他最喜欢的地方,也说出自己不喜欢的地方,或给朋友的建议,同时对比自己的作品,也说说自己比别人好的或不好的地方。这样的方法孩子容易接受,他们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提高了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只有时刻牢记《纲要》精神,以一颗童心走近孩子的心灵,去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激发幼儿想象,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通过美术活动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
(高淑萍 东台市幼儿园)
第五篇:中班幼儿美术活动案例分析
一、案例场景: 一天,我组织中班小朋友进行“童心迎奥运”美术活动,要求每八人一组,共同在一张长两米,宽一米的绘画纸上,通过画、剪贴、折纸多种形式组画合作而成。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合作的形式来作画,相互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
正在我来回观察幼儿作画时,一个夹杂着哭腔的声音传到耳边:“老师,你看呀。”我走过去了解情况: “施施,你怎么了?”
“婧婧把我这里弄成这样了,都不圆了。”他指着自己画的奥运五环,哭着说。
同组的徐畅把头凑过来说: “是婧婧撞了她的手。”
我转头看了看婧婧,看得出婧婧也不是故意的,她也正在为这事而难过。一副很过意不去的样子。
我对施施说: “别哭了,她也是不小心的,没有故意要弄坏你的画!”
但施宇施依旧伤心地哭着,说:“她把我弄成这样了!”
我见状轻抚着施施,建议: “施施不要急,我们一起想想有没有补救的办法,把这一条弯曲线变成一样画里的东西。”
我刚说完,他们一桌的人都动起了脑筋。不一会,徐畅想出了办法:“可以再涂大一点,把它修圆。”崔浩宇却说:“老师,我来折一只信鸽贴在那儿,表示信鸽来报信,告诉我们北京要开奥运会了”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我们来试试这个办法好吗?”
我马上对小朋友的提议给予肯定,并且询问施施,是否同意。
施施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接着,她就让崔浩宇在那里贴了一只信鸽,她的画看上去依然是完美的。
二、案例分析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孩子有自己解决的好办法,只是在面对问题时没有意识到要自己想办法。因此我们认为,在幼儿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中出现问题或遇到困难时,自己解决的关键(首要条件)不在于他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于他们是否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心理主动性。
所谓心理主动性,是指儿童自发地采取行动倾向,不需要他人及环境的鼓励和支持。儿童在注意到周围环境后,往往就直接采取行动,是一种主动的心理品质。主动性是人的自主性在人体自身特征方面的体现,心理主动性的培养是幼儿自主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心理发展是由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所决定的。幼儿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可能也在于这两方面。首先,长期以来,人们始终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什么就出来什么。相应的,不少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行为中也体现出灌输式的教育观。幼儿早期表现出自我态度萌芽和自我行为主张的出现,他们的欲望、要求都很鲜明,而且愿望与行为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成人经常将自己的判断强加给孩子,抑制一些孩子认为很正常的行为,会使幼儿的心理受阻。久而久之就会对孩子自主性的正常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或者养成与成人对着干的态度,再或者放弃自主,滋长依赖性,或者削弱了排除束缚和干涉的能力等等。其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成人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通常都扮演了解决者的角色。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马上插手帮助其解决问题。成人的这种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也就影响了孩子自己的自信心,在心里形成了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式。因而出现在遇到问题时,等待成人来解决的现象。
此案例的现象在幼儿中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心理主动性,使其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呢?就教师而言,在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确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认识到幼儿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个体,从而正确理解幼儿的自主性要求。三四岁是幼儿的第一反抗期,其显着表现是自我态度萌芽和自我行为主张,如果成人过于压制孩子的反抗,就可能扼杀孩子的主动性。2.教师要对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足够的信心。建立一种开放式的师幼关系,关注和尊重幼儿的需要。无论在教学活动或是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以使幼儿在遇到问题时能很自然地产生自己解决的意识。3.注意随机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处处渗透了自主性教育的内容,教师应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放手让他们去实践自己的方法。如果儿童在自己的尝试中,能经常取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就会产生自信心,从而激起他对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幼儿遇到问题时的解决就很好地贯彻了这一原则,利用幼儿碰到的实际问题,给予幼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是可以想出好办法来的。
4.教幼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给幼儿讲故事,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又如在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期,教师在幼儿出现困难时给予暗示或提示,帮助幼儿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使他们今后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立即反应出解决方法并实施。逐渐习惯于自己解决事情。比如,案例中教师在建议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时说:“我们一起想想有没有补救的办法,把这一条线变成一样画里的东西。”这就是给予幼儿的提示,让幼儿有一定的思考方向。5.做好家园联系和交流工作,确保教师与家长教育思想、行为的一致。心理主动性的培养不是一事一时就能见效的,必须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地进行培养。而幼儿园和家庭的生活、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可以说是并驾齐驱的,两者协调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必然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相对的,如果两者不能一致,那么其影响有可能也会相互抵消。
实践证明,美术活动是一门艺术教学,也是一门学问,教师要创设出各种符合幼儿身理、心理特点的活动,从小抓孩子的自主创新,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孩子的成长中如果能培养好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用自主、创新这样一条主线来带动孩子素质的各个方面,把孩子的观察力、想像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等都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使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具有积极主动的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