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部培养工作体会
培养好干部需要好“招数”
实干兴赣、富饶兴饶需要好干部,培养好干部需要好“招数”。
要“雨前送伞”,不“马后放炮”。物欲横流、诱惑增加,有的干部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气节、把不住底线,以致小毛病变成大问题、小漏洞变成大窟窿,对利禄不再有淡泊之心、对事业不再有敬畏之感、对群众不再有敬爱之意,任由党性在酒绿灯红
中消磨殆尽,最终走上被党抛弃、被人民唾弃、被历史遗弃的不归路。为此,对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爱护要做到“雨前送伞”,不能“马后放炮”。一旦发现干部身上出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就要做到教育在前、预防在前、制约在前,多敲警钟,多讲利害,多拉袖子,多咬耳朵,甚至猛击一掌、大喝一声,警示干部不走邪路、不闯红灯、不破底线,确保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大风大浪中不动摇。
要“雪中送炭”,不“隔岸观火”。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此事古难全。任何一个干部也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有出现失误的时候,一些干部因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对一些威逼利诱马上举手投降,甚至跪下向其“称爹喊娘”。为此,组织上就要多为干部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不能隔岸观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有疾病、生活、家庭等困难问题者,要在可能限度内用心给以照顾,做到有求必应、有事必问、有难必帮,避免因为困难而铤而走险“一失足成千古恨”。当干部在工作中碰上解不开的结、跨不过的槛时,要对其多一份关爱、少一份冷漠,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误解,多一份指导、少一份指责。
要“锦上添花”,不“釜底抽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存在老办法不管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症状”。十年树木,百年成林,培养干部亦是如此。如若不常去给它除除草、剪剪枝、施施肥、浇浇水,小树苗岂能长成参天大树?如若不给好的干部“苗子”松松土、压压担、加加油、添添劲、墩墩苗,所谓的干部好苗子将会成为“僵苗”、“死苗”。为此,对好苗子要多做“锦上添花”事,不干“釜底抽薪”活。多种花少栽刺,多搭台少拆桥,多发“定心丸”,多配“防弹衣”,给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撑腰壮胆,让不干事、干不成事、甚至还乱说事的干部没有市场。
第二篇:培养干部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对班集体的形成与巩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培养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班级工作中,我特别注意抓班干部的培养。我是怎样培养班干部的呢?
首先,对班干部严格要求,在同学中树立他们的威信。
班干部在全班学生中应该象“火车头”一样。这个“头”带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的一切活动和学习。我对班干部提出最起码的一条,即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的行动为同学们做出榜样。与此同时,尽量树立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当然,这种威信不是从老师的主观愿望出发,而是从干部的言行进行宣传,使学生学有目标。例如班长在关心同学方面不太主动,我就找她个别谈话,启发她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经过点拨,她的工作有了很大改进,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并主动关心同学,帮同学打水,给病号买饭,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补课等等。这样,她在同学中的威信增高了,更加有了号召力。又如体育委员,同学都说他小气、自私。根据同学的反映和他本人的具体情况,我就教育他气量要大,要关心同学。在一次运动会发奖时,他发扬风格,把自己的那份奖品让给一个得了名次而漏了得奖的同学。我马上在班上表扬,同学也给予热烈的掌声赞扬他。这件事不仅教育了全班同学,特别使体育委员感触很深。从此以后,他在同学中间的威信提高了,也为他开展班级工作打好了基础。期末,他被同学们评为“三好学生”。
其次,大胆放手,让班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能力。
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能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尤其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要使他们更快地成长为一个有能力的干部,更要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得到提高。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大胆放手地让每个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例如我班的大队长兼生活委员是一个比较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但为了更好地锻炼她,提高她的工作能力,我就先让她去干一些比较琐碎而又容易出差错的事情,如:买饭菜票、收电影票钱、买书本杂志,收储蓄费等等。开始时免不了出点差错,缺了钱,我不责怪她,并为她垫上,鼓励她不要泄气,指出下次该怎么做。以后,她每月经手的粮票达一千斤左右,从未出现差错。凡是班上同学缴的报钱,她都是一笔一笔算得清清楚楚交给老师。同学们众口夸她是“我们的好生活委员”。根据她的表现和工作能力,我又向她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她不仅当好生活委员,而且还要配合班长搞好班级工作,在工作上不要分份内份外。从此,她又积极主动与班长一起记录班级日志,开展表扬和批评,及时向班主任反映情况。通过不断的实际锻炼,她工作更加主 动积极,工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学习也很不错,后来被评为市“红花少年”。
第三,班主任要加强对班干部的指导,当好“参谋”。
培养干部的工作是艰巨的,每一个干部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有波折。不论担任什么职务,他们毕竟还是十三、四岁的学生,缺乏经验,受到挫折,容易丧失信心。这就需要班主任做好他们的“参谋”。作为班主任,应该大胆放手让他们工作,但不是可以撒手不管,而是要及时给予指导,随时指点他们应该怎样做。他们工作中出了问题或差错,班主任要主动承担责任,千万不能去埋怨和指责学生。这样,他们不仅能大胆工作,而且还会力求把工作做好。
由于我注意了班干部能力的培养,现在,不管我在不在,班级的工作都能在班干部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班干部真正做到了把全班同学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认真学习,团结友爱,成为一个战斗的集体。
今天我就自己担任四年班主任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来跟大家进行探讨和研究,其实我的很多经验和做法是跟在座的一些老师学的,比如邝根生主任、黄齐娟老师(广东省优秀班主任)、赵健涛老师等,因为我觉得这些老师在担任班主任或者曾经担任班主任其间都有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验,而且是比较成功的,那么我就借这几位老师的花献给在座的各位佛,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一个问题:如何对待和处分违纪的学生?
学生违反纪律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这一点可以说是天经地义,所谓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归,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怎么样才能使受到处分的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处罚而不至于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呢?学生违反纪律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们班主任怎样将这些不好的事情巧妙的转变为好事?最近一年多来,我在班上大力推行这样一种处罚方式:对违反纪律情节比较轻的学生,我罚他上讲台唱一首好听的歌或者将一个动听的故事,对于违反纪律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我罚他们用正楷字写一份内200字左右的违纪心理报告,描述他当时的违纪心理,请大家注意心理报告书不是保证书更加不是检讨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这种处罚方式的效果比以前明显好了很多。第一:受这种处罚方式的学生一般不会对老师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因为他在上面唱歌或者讲故事时下面的同学会给他热烈的掌声,可以说他是在一种很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第二: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唱歌或者将故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对他的口才及胆量是一个考验和训练,写心理报告的学生要用正楷字来写间接的帮他们练字和培养了组织语言的能力。第三:可以令到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可以发掘到一部分学生的潜能。班上有一名男生小谢同学,平时不爱出声,有一次违反了学校的宿舍管理条例。他自己选择了罚上讲台将故事,结果他的故事讲得很流畅,而且情节生动,获得了同学们一阵有一阵的掌声,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他在大庭广众表现自己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而且充分的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比别人差。我这种处罚方式是借鉴了魏书生老师、赵健涛老师的方法。
第二个问题:如何批评学生,怎样才能够令学生虚心接受批评?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他只是摄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服气。后来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第一招叫做:“退三进一”,我们看电视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此谓之“退三进一”。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刘心武先生在他的一篇作品中也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丑恶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灵美!”,我们的学生再怎么调皮也不至于将他同罪犯等同起来吧? 我们班有个男生小黄,性格比较反叛,具体表现可以用两句话来总结概括:班主任说什么他
都不乐意,班干部做什么他都认为不对!但是这个学生有一个爱好爱踢足球,口才和反应能力都很不错,出黑板报也是个人才,有一次我们班与兄弟班踢足球,结果我们班以3:2胜了,其中有两个球是他进的,那么我当时立即把握住这个大好时机当晚就找他出来谈话,首先我就赞扬他今天在足球场上表现如何积极英勇,关键时刻连下两城,力挽狂澜,为班级的胜利奠下了坚实的基础,获得了同学们一浪接一浪的掌声,之后我又跟他聊荷兰足球的全攻全守,巴西的艺术足球,聊到足球他特别来劲,聊完足球我发现他的脸上已经露出了春天般的微笑,之后我又跟他回顾在主题班会上他如何舌战群雄,面不改色心不跳,然后我有大力表扬他出的黑板报如何的别具一格,赞扬完后我发现他已经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这个时候我看准时机话题突然一转:“但是你有没有好好想过,你在班上那么有才干却没有一个人选你当班干部,你有没有冷静的思考过为什么?”然后我跟他一一分析原因,开始的时候他还只是点点头,到了后来他自己主动表态,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跟他出来长谈了一次,慢慢的我发现这个学生在学习态度及与同学相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期中考试后他第一个跑到我家里来问自己的成绩,问自己的成绩有没有进步。高二一开学我起用该同学做班干部,做的很出色,而且曾经有一次考试进入过全级前十名。
第三个问题: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我所带的高二(2)班在学习上从高一到现在,每次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都处于全年级九个班的领头羊的位置,而且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班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班级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竞争环境。在班级理念上,我积极主张这样一个理念: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而且自学生来斗门中学军训的第一天我就把这样一个理念教给了全班学生,这个理念一直贯穿于我治理班级的整个过程中。为了配合这个理念,我自己为班级设计了两套独特的掌声,一套是用来鼓励自己的,一套是用来鼓励他人的,通过这些理念和掌声,激发学生的斗志。学习上我大张旗鼓的鼓励学生向老师发问甚至是发难,要问到所有的科任老师当场回答不出你的问题、满头大汗的时候才算真正的动了脑筋。纪律上我积极主张邝根生老师提出来的“先专政后民主”,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而且班主任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一旦有一次你没有遵守你自己的原则,那么你将变成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在你处理违纪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少数学生对于处理不满意,那么班主任在这个时候应该马上进行疏导工作,这就是“法”和“情”的关系,法律不外乎人情,我们先将法律在讲人情,这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则。班上有名男生小扬,有一次被班干部记名之后作出了很强烈的反应,他认为自己不过是迟到了两秒钟就被班干部记入了黑名单,觉得高二(2)班的纪律实在是太严了,甚至强烈要求调到其他班去,我把他违纪的事情做了处理,处理的当晚我就找他出来长谈,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工作,经过一晚的长谈后,在我没有要求他赔礼道歉的情况下他自己主动向主管纪律的班干部承认错误,鉴于他的进步我后来试用该学生担任班干部,结果他很成功的组织了几次班级大型集体活动,由对纪律很不满变成了对班级纪律积极维护。
第四个问题:如何正确的引导班级舆论?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演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集体舆论不是班
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全班占压倒多数的正确认识与言论基础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和对全班成员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约束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的方法是借力用力,借助集体的力量。举个例子:凡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监考过我们高二(2)班的老师都会知道在考试的过程中从来没有一个学生提前交卷、更加没有学生作弊等违纪现象。我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在高一的时候我们班上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的校服被别人偷过,针对这个现象我在班上召开过主题班会,班上对小偷偷我们班的校服事件都深恶痛绝,主题班会的内容是偷东西与作弊,利用辩论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考试作弊和小偷偷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偷别人的精神财富,后者是偷别人的物质财富。甚至前者更加可恶。同时我还宣布,每次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全班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投票检举揭发在考试中有不规范行为的同学名单,结果这一招还真管用,考试从来没有学生作弊。真正触动学生的往往是集体的舆论,学生最不愿意的就是他在班级集体心目中的形象受损,第五个问题:如何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
刚开始做班主任的时候,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样做班主任的效率是不是太低了。难道做班主任一定要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没有很好的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布,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天空的。记得有一次在班主任研讨会上,黄齐娟老师曾经介绍过给班干部戴高帽子的方法来培养班干部,这一招还是蛮有用的。我以前也用过这种方法,但用起来没有黄老师那么的得心应手,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时间和场合上把握得不够好,经常在公共场合给班干部虽然可以激励班干部的斗志,但是无意中也会引起另外一部分学生的不满情绪,认为老师过分夸大班干部的作用,听了黄老师的报告茅塞顿开,由公开场合逐渐变为地下工作者,给班干部带高帽子后班干部的做事情的积极性高涨。但每一个人的情绪不可能永远高涨,班干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很容易沮丧,这个时候班主任应该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举一个例子,有个班干部抱怨他举办的活动同学们反应冷淡,不够热情,比如他提出来星期六晚上在班上搞一台文艺晚会,结果表示要参加者寥寥无几,结果泡了汤。后来我问了其他班干部,为什么没有人参加,其他班干部说是他的工作方式令到很多人无法接受,他的工作方法多是命令式的,他说:星期六晚上搞文艺晚会,全班同学都必须参加” 很多刚上任的班干部或者新班主任都喜欢用这种语调,其实很多学生都不太接受这种方式,我教这个班干部用这样一种方法:首先讲出这次晚会的节目设想如何丰富多彩、整个晚会的安排等等将同学们的胃口先吊起来,提高大家的兴趣,然后最后来问大家:“同学们是觉得这周搞晚会好呢还是下周搞晚会好一点?”,这种方法叫做二选一,既暗示了晚会肯定要搞又给到全班同学商量时间的余地,而且以这种商量的语气讲出来让所有的学生都感觉到了自己的意见受到了尊重,他一讲完班上就讨论的很激烈,有的说这周、有的说那周。少数几个表示不参加,但大部分人都说下周好点有充分的准备,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但还有几个犹豫不决,在一个星期的筹备中几个不太想参加的同学也被感染了,最终的结果是这次晚会搞得非常成功,不仅如此还吸引了大批别班学生参加,后来别班也纷纷效仿我班,使我班的学生脸上充满了豪迈之感。同样的事情但在工作方式上改动一下取得的效果是如此的不同。
好了,今天我仅仅是湖光略影、蜻蜓点水般轻轻的点了一下,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谢谢大家!(全完)
9月21日上午,高一(14)班铿锵有力的演讲此起彼落,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班干部竞选演讲,正在这里进行着。
在热烈的气氛中,参加竞选的同学使出浑身解数全力投入,争先恐后地上台演讲,竞选自己心仪已久的班干部岗位,有的慷慨激昂,积极向上;有的寥廖数语,却透出志在必得的信心。根据各位参选者入学以来的表现和演讲的表述,同学们投入了自己的信任一票。当晚,通过民主评选的班委会、团支部在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中产生了。
9月21日至今已有一个月了。带着同学们的鼓励和热望,走马上任的班干部已经进入了角色,表现突出。他们以身作则,上课认真听讲,勤奋学习,把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计划写在笔记本的第一页上,也刻在自己的心晨。他们投入精力配合老师管理好班集体,围绕学习任务这个中心,各司其职,将各项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因而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誉。一个月来,全班同学们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良好的班风渐渐形成。这些变化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大大地激发了我们认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坚信的老师、班委会和团支部的率领下,高一(14)班一定能够奋发向上,学业有成。
第三篇: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思考
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思考
民族干部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核心,是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重视抓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不断探索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养之路,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一是制定出台相应政策,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海南省制定并实施了《海南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规划》,2002年底全省少数民族干部由1988年的15944人增加到了21211人,占全省干部总数的11.2%。二是对担任实职的少数民族干部在政治上充分信任,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使其有职有权有责,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干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应有的成绩和贡献;三是促成少数民族干部与汉族干部相互配合,相互尊重,共同进步;四是经济待遇上一视同仁,生活上尽量给予关心。
然而,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受信息闭塞,教育落后,群众素质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二是少数民族干部与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学机会。四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少数民族考生实行照顾的政策,为少数民族考生提供更广阔的就学深造和学习提高的机会。
二、在新招、任用干部工作中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干部。
少数民族干部大多由于家庭环境、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文化知识、社会知识等诸多方面普遍比汉族干部稍差。但是,少数民族干部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他们在民族地区的声望、影响力、号召力以及与少数民族群众的沟通等都具有比汉族干部较多的先天优越性。不管在汉族人口较集中的地方,还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都可考虑由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制定并贯彻落实招录、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努力建立起既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又有利于少数民族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新机制。从地区实际出发,设立一定的民族干部招录比例,并且结合干部配备条件和要求,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干部,多为他们创造一些机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少数民族干部录用条件。
三、加强培养教育,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素质。
首先,抓好教育培训。一是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加强理论培训。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使他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增强政治坚定性和政治敏锐性,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做到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自觉反对民族分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的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加强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市场经济、金融贸易、wto有关知识、法律法规、现代科学技术等知识的学习培训。同时,选送少数民族专业技术骨干到内地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学习深造,选送少数民族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外留学进修,选送少数民族中青年干部到内地高校培训,重点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熟悉现代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干部。
其次,抓好实践锻炼。根据不同情况,有计划地选送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内地沿海发达省市、基层等不同的环境中锻炼学习,让他们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同时也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交流或轮岗力度,使他们在不同岗位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尽快成熟。
第三,抓好后备干部和后备力量的培养。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我们的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目前形势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少数民族后备干部人选不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少数民族干部就会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因此,必须把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措施抓紧抓好。可考虑按照“动态管理、备用结合”的要求,建立少数民族后备干部近、中、远期培养计划,做好从高等院校选调少数民族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工作,把少数民族后备力量的培育作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对经过锻炼和考验,比较成熟的后备人选,要大胆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四、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民族地区的基层干部,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骨干力量。建设好这支队伍,是加强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也是选择较高层次干部的基础。为此,一是应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拓宽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扩大基层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二是应以县、乡(镇)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及其他种类教育的培训基地,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基层干部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可根据不同类型干部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规定。三是应坚持经常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群众路线教育、政策法制教育和无神论教育。三是可从应届毕业生或者企业中选择优秀的少数民族青年充实到基层,将之培养成优秀基层干部。
五、加强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
各级各部门应结合机构改革,有计划地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有能力、适合于从事经济工作的少数民族干部,经过必要的培训后,输送到经济部门或企业工作。要重视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尽量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为了适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各级各部门有义务广 „„(未完,全文共4111字,当前只显示2284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思考》)温馨提示:
第四篇:做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
做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
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广西民族大学研究基地 2008年11月13日08:46来源:《广西日报》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事关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制定周密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机制,认真组织实施,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取得了显著成绩。至“十五”末,少数民族干部达到近40万人,建立了一支包括党政、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人才,人数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致相当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为广西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当前,广西的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桂”战略,进一步加大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力度。
努力使我区走在西部经济发展前列,率先在西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我区的发展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对人才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需要培养选拔大批优秀领导和管理人才。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少数民族干部是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和素质对于广西能否率先在西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影响。国务院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
家发展战略,表明广西从一个“老少边穷”地区跃升为对外开放开发的新区,在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中将担任更重要的角色,在国际贸易和政治文化交流中肩负更重要的任务,这就使得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开发显得更为紧迫。广西在采取大力发展民族基础教育,加强民族干部的各类继续教育,有组织地选调少数民族干部到“急、难、险、重、繁”的岗位上去接受锻炼和挂职锻炼等途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开发人才资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在总结和借鉴这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把人才开发尤其是少数民族干部的优先培养和开发当成人才总体战略的核心和开放开发的关键来抓。
一、转变观念,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人才资源开发奠定新的思想基础。广西是一个“人才低消费”地区,这与经济基础和人才观念都有密切关系。尽快改变人才总量少、人才整体素质较低的现状,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做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急需转变观念。一要消除重视专业技术人才轻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开发的观念,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开发。二要改变重引进轻培养的观念,高度重视本土人才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三要树立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理念。人才资本是以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特别是创造性劳动成果及对人类的较大贡献所表现出来的价值。人才资本以人的知识、智慧和才能为基础,与其他要素结合就会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由于人才资本具有很强的潜在性、动态性、创新性和增值性,因此,树立人才资本理念会使人们认识到人才的价值,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发人才资源,挖掘利用人才资本。
二、积极拓展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开发人才资源的渠道。一是努力拓展基础教育渠道。人才培养和开发需要有庞大坚实的基础教育。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最终导致一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干部成长所必须的教育先天性不足,既表现为受教育时间的减少,更表现为受教育质量的低下,知识、技能、观念等与现代化要求存在差距。导致进入少数民族干部行列还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缩小差距。这种不可忽视的严峻现实迫切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而在基础教育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组织人事部门应当注重优先选拔优秀者进行定向培养,纳入少数民族干部行列。二是充分利用定向培养渠道。恢复民族院校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专门职能,从民族地区特点出发,在民族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定向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教育政策,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和选送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到名牌大学学习,为培养高层次少数民族干部打好基础。积极开通继续教育渠道,在民族院校、其他高等院校、党校分别开设少数民族干部学历班(含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专业进修班和领导工作研修班等形式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和领导能力;拓宽实践培养渠道。一方面积极选拔年轻干部并委以重任;另一方面多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上级机关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使之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强全局思想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三、努力完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开发人才资源的机制。开发人才资源既指民族干部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民族干部素质的开发和提升。因此,应当建立增量开发和素质提升的新机制。一是在存量基础上根据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分人才类型适度扩大增量,尤其是要规划性地掌握少数民族干部的储备量,有计划地培养开发。二是进行素质培养开发。人才的选拔使用建立在对人才的价值判断基础上,而人才价值的基础是人才素质,因此,培养开发少数民族干部更重要的是开发其素质,提升其价值,通过建立引导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促进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提高。
(执笔: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教授 陈元中)
第五篇:组工干部工作体会
推动组织工作要坚持常“照镜子”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清醒认识,既敢于正视问题,又积极解决问题,推动组织工作取得新成效。这就要求组织部门必须坚持常“照镜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坚持以先辈先进事迹为镜,做到见贤思齐。组织工作掺不得半点虚假,容不得半点私情,来不得半点马虎。组
工干部应时刻树立“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问题有多少”的思想。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常以先辈、先进为镜,在对比中查找自身不足。结合当前实际,就是要对照龚全珍查摆理想信念、道德信仰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涂红刚查摆业务能力、工作心态上的问题,对照“开山愚公”黄欣泉查摆奉献意识和吃苦意识上存在的问题。组工干部是组织工作的“推动者”、“实践者”,只有先把自身问题一个个解决好,才能凝聚成推动组织工作发展的“正能量”。
坚持以新条例新要求为镜,做到立行立改。组织工作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才能与时俱进,服务社会发展。组织部门要主动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贯彻落实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就是要对照其中的新要求进行把脉会诊,查找贯彻不深、落实不严的问题,也要对照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查找执行不够、力度不大的问题,在把握好新要求、新变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回炉补课,做到先知先行,立行立改,才能让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坚持以党员群众意愿为镜,做到务实高效。组织工作要始终以党员干部群众意愿为镜,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组织工作的“晴雨表”。既要“开门”纳谏,常听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对组织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还要“出门”访谏,常下基层单位听取班子建设和干部培养选拔意见,常进农村听取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求和期盼,敢于面对“挑刺”,乐于接受评议,同时更要常思问题根源,常想务实举措,真正解决好困扰党员干部群众实际问题,切实通过提升组织工作成效来回应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