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淡的浓郁(写给《桃姐》)[精选]
平淡的浓郁(写给《桃姐》)
很久没看文艺片了,今天有时间看了一部,叫做《桃姐》,前一阵口碑良好的一部影片。
说实话,华哥一直是我的偶像,近些年每次看他的电影我都会有点感动,这次也一样,感动于影片中那份平淡,和那份平淡中漂浮的浓浓的情怀。
整部影片从头到尾都平平淡淡波澜不惊,情节平淡,光影平淡,音乐平淡,淡的就像一杯白水,淡的就像邻家昨天丢了一只小猫,养了一只小狗。
然而在这不起眼的平淡中,却令人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一种温馨,一种浓情,那是来自于桃姐和罗杰之间的那份浓浓的主仆情,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更似的母子情。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更深的感悟到,情到浓时真的不必惊天动地,其实,情到浓时终将归于平静。
当影片中罗杰看着桃姐一件件如数家珍的拿出他自己小时候的用品,罗杰眼中泛出泪光时,我想,此时此景会令天下所有子女共同在华哥的泪光中温情的怀念起自己的母亲。
第二篇:关于《桃姐》
关于桃姐
刚刚看了由刘德华和叶德娴主演的电影《桃姐》,有点感触却又很难说清楚。
想起看这部片子,开始主要是由于他的网络上较好的评价,斩获了不少奖项。可看了一点点却有种看不下去的感觉,整部影片剧情 对白 情节波澜不惊。似乎,实在是很难符合现代人快节奏,重口味的观影需求。可不服输的我还是硬着头皮看完了全部。而随着晦涩的开头的层层铺开,影片似乎渐渐地不那么让人难以接受了,像中国茶一样,刚开始苦涩难咽,慢慢地去品的话,就会发现一丝清甜顺着舌尖蔓延开来了。而影片的那一丝清甜的线索,我想应该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一分温情吧。
很喜欢刘德华的表演,叶德娴也把一个六十年佣仆的形象表现的到位精细。整部片叙述了一位淳朴,勤劳又有着自己品位,爱干净的的家族四代老佣人桃姐晚年生活的故事,刘德华饰演的罗杰与老仆人桃姐之间,与其说是主仆关系,倒不如说是亲近的母子关系。辛劳了一辈子的桃姐,可以说代表了那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维诺老实,穿着传统的青布长袍,双手拘谨的不知该放哪里是好,像鲁迅笔下的阿长。他们的话不多,似乎只有“谢谢”“行,”“嗯”“破费了”不管别人怎样对他,他却总是捧着一颗真心,真诚地对待别人。当然,真心换来了真心的回报。身患中风的桃姐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还有懂事的罗杰陪伴。虽无子女,我想桃姐也会为罗杰的一句“干妈”欣慰了。不得不说,成熟的华仔,笑起来快有皱纹的华仔,说着很港台的国语的华仔,在表现罗杰这一角色时,更有味道;叶德娴,更没的说,把一个母性,沧桑,又患有疾病的老仆形象表现的甚是到位,据说两位也凭此剧获得了金马奖金像奖的影帝影后,当之无愧。当然,我并不是冲着这两位巨星才去看的,很讨厌国人老是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看电影就是看明星,明星扎堆的片就是大片,影视公司也抓住了国人这一心理特点,拿明星大做噱头,这都是国内电影市场不成熟的表现。当然,中国是不缺少优秀演员的。很长时间没看中国电影了,不是不想看或是不支持,而是国产影片实在受到禁锢太多,缺乏一种属于自己的性格。
鼓起勇气看《桃姐》,还是有所值的,淡淡的人性的温存像幽幽山谷里的溪流水,在心中划过一道道涟漪,是小感动而非欧美大片里的大震撼,但,或许这就是中国人的委婉与内敛吧。当然,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一部电影,在如此商业化的今天,还能静下心来,拍出这样安静,平和的电影,实在不易。同等类型片还有《海洋天堂》《山楂树之恋》等,很适合那些寻求安静的朋友的口味。不过如果看惯了欧美系的刺激,波澜壮阔,恐怕很难接受接近两个小时的灰色调的桃姐,当然了,冲着看华仔去的除外。
第三篇:桃姐观后感[范文]
影视《桃姐》观后感
电影《桃姐》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一位生长于大家庭的少爷罗杰与自幼照顾自己长大的家佣桃姐之间所发生的一段触动人心的主仆情故事。桃姐为少爷罗杰的家族工作了45年,伺候过老少五代人,年逾古稀突患中风,罗杰忙于工作四处奔波无暇顾及,只好把她送去老人院,一段平凡感人的情感徐徐展开。
影片的主题,正如影片中老人院的墙上写的那样:我们,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老,意味着思考记忆能力退化,意味着行动能力下降,意味着失去可以作为正常的社会人的能力。当这一切不可避免的向一个人袭去,他除了接受或为此改变,别无他法:要么积极改变以活出暮年的生命魅力;要么消极等待,等待岁月一点一点的磨去生命的意志。
故事男主人公在为桃姐寻找老人院时没有选择第一家,因为那里的老人除了无助和麻木地等待着死亡之外,没有一点体现生命活力的表现,而且,他们本身就已经放弃了生命意志和追求更好的人生意义的想法。而且,作为老人院的领导和护士,那些人也只是把“挣老人的钱”和把“喂养老人直至其死亡”当成一种程序化的工作,在照顾老人的同时,并没有半点感情的投入。
在第二家老人院,我们看到,老人院的院长和护士都还在和那些老人交流,在吃饭、运动和起居生活照料当中,都还把他们当成一个有生命意志的人,而不只是一个“需要照料的晒老躯壳”。而那些老人,在他们生命的最后光景,没有了和孩子、亲人过琐碎生活的机会,在相对封闭的一个院落里,和一群年纪相当的老人,慢慢无聊琐碎的事情,但这些无聊碎碎的事情却是对他们自己生命还存在着的印证。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养老”“生活”氛围,男主人公才为桃姐选择了这家老人院,因为男主人公真心地不希望桃姐的晚年在孤寂无助中度过。
说起男主人公与桃姐的关系,不是母子,胜过母子。这种孝心行为与影片中一些人的行为比起来是很大的讽刺,这种讽刺也刺激我们思考:我们将如何对待我们的父母,而当我们老了的时候,又会陷入什么样的境况。
这部影片所想要教育启发的对象,除了我们,还有老人。而它想要教给我们的就是:你的选择,决定你的生活状态。
第四篇:桃姐观后感
观桃姐之感
最近看了电影《桃姐》,第一感觉,就是没有想象的那么感人。
电影讲述的故事大概就是:桃姐是罗杰家的祖传保姆,一直服侍了从罗杰太爷爷到罗杰这一辈。如同罗杰的妈妈一样。桃姐老了,得了中风,性格中的自强和自尊让她选择了到老人院终其一生。当然,从中我们也能感觉到桃姐不想给罗杰增加负担的用心—也许这也是导演
想要呈现给观众的情感。亲人间的关爱和互相理解,总能让人感动。电影的情节很平淡,没有剧烈的剧情冲突,偶尔出现的小幽默和一闪而过的明星面孔,可能是让你坚持看下去的理由。当然,平淡无奇的情节和生活贴的很近,琐事和细节以及一些生活中不可抗拒的无奈也许会让你鼻子有点酸。
在《桃姐》里,我们总是会看到长长的镜头定格在那些熟悉而又
陌生的静物之上,让我们更加领略到了“人有情而物无情”,就是在这样的调子里,影片让所有的物体都自然而然地染上了一种莫名的孤寂与沧桑。或许就是这几个长镜起承转合,才更加突出了一些主题,让生命的逝去行云流水,继而也更加卑怯。而这些所有对于逝去的渲染,以及对生命的诠释,都让我们想起了很多往事,想起电影里同样的气韵情调。
《桃姐》电影的现实意义很大,我们都要从中学习人与人的互相尊重,这样就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变为现实。影片中的故事仿佛就在讲再过二三十年之后的中国。人口老龄化使每10个人内就有3个老人、在社会养老保障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老年人老无所依的社会状
况。也在提醒着现代的单身一族以后不要落到像姚姐的下场,尽早找个伴生而育女,到老了有个老伴、多几个亲人,或参加消费养老,让老年生活过的更加幸福。
此片反映了当今社会值得人们深思的几个要点:
1、关爱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不只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子女的应尽义务和责任。
2、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除了工作、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恩之情应该弘扬。
3、通过这段主仆的故事,为现今家政行业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导向。
4、多去健身房,要有好的身体,趁年轻享受生活,抓紧奋斗。
5、一定要结婚,有老伴儿,有孩子,有朋友,一直到老那种,多做好事,老了会有福报。
我觉得这部影片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绚烂的场景,可留给观念的是质朴感人的真情实感,让人感受到罗杰与桃姐间非亲如亲的感情。
第五篇:桃姐观后感
看《桃姐》有感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无法逃避。但是,假如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温暖的情谊陪伴他们,那么衰老过程的害怕和痛苦必定会降低。
看完《桃姐》这部电影后,我浅薄地感受到老年人面对疾病,面容老去,亲人不在身边照顾时的无助和孤单。他们害怕自己成为孩子的负担,宁愿委屈自己去住陌生的老人院,来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天空。
影片中的桃姐虽然患有中风,但是她却一直在自己照顾多年的少爷面前表现的很独立,每件事都尽量做好,表现了不仅仅是桃姐自立自强的尊严,而且反映的是大多数老年人的骄傲——年老不代表不中用。虽然他们年老了,生理机能衰弱,动作思维变得迟钝,但他们依旧是可以照顾自己饮食起居的,依旧可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少爷(刘德华饰演)是个很懂得感恩回报的人,尽管刚开始他不懂得照顾病人——不会给中风的桃姐喂饭,只是干坐着慰问和给予物质上的支持,但是到了后面他慢慢地学会了怎样用火炉,煲汤给桃姐喝,学会了放慢脚步等桃姐颤抖的脚步,并且经常抽空陪桃姐逛街,喝茶,陪她聊天说笑。
反观现实,可能有些人觉得这没什么值得表扬的,子女本应该孝顺的照顾父母颐养天年。但是现实中,能做到像刘德华这种体贴程度的子女少之又少,更何况他们只是雇佣关系。大多数子女会嫌弃年老的爸妈,借着忙于工作和照顾家庭的原因,把他们抛弃在养老院里就撒手不管,很少去真正的关心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出现在爸妈面前,常
常是为了“金钱”,为了获得房产继承权。而父母要的只是单纯的见上孩子一面,很难去理解父母在孩子面前这种伟大的无我精神,也许等我到了为母的时候才能委屈自己。现在的我很想对父母们说:“一直娇惯孩子而盲目委屈自己是不可取的,始终保持着无我精神会害了自己和孩子。不要指望这样做他们能在你年老时照顾自己!”
同时,给自己和年轻人提个醒,切勿重蹈“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也不要等父母百年归老时才大办特办那些子虚乌有的祭祀,以为这样做能让地府的父母过得舒心。其实真正应该做的是把钱和心思用在日常生活里照顾父母身体上,陪他们散散心聊聊天。因为,生命脆弱,命运难测。可能明天就少了一个笑话你小时候出丑的亲人。尽管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提高了人类的生命长度,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时如何改善老年人空虚的精神世界,孤单凄凉的处境和自身无力感等精神状态问题,依旧需要我们心里专业同学共同努力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