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6岁学习指南心得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心得体会
岑珊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现今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引领幼儿教师科学实施工作的明灯。认真贯彻学习《指南》的精神,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也是其自身工作的迫切需要。2013年9月14-15日,海南省澄迈县组织全县的学前教育教师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本次培训的是海南省教培研究中心的吴海虹老师和张娜连老师,两位老师通过精彩的PPT演示、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案例分析,以专业的角度带领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和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理念与操作要义。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相比之前学习的《纲要》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有了更详细、具体的认识。
最难忘的是吴海红老师的“通过游戏活动实施《指南》”中说的:游戏最能体现个体差异和直接经验,游戏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根据各自的经验、水平、速度向前发展,游戏能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学习特点。首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学会做游
戏。因为只有在游戏中幼儿才能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其次,要投放幼儿能游戏的材料,让幼儿自发生成游戏。要真正做到以游戏来实施《指南》就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幼儿园教育专业性的体现——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的理解与实施中,让我明白了语言领域是基础领域,语言课看中的是孩子开口说话了吗?孩子会运用语言吗?因为只有通过运用才能把语言发展起来,为此,吴老师举例子让我们了解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发展:
1、教会幼儿学会倾听。
2、教会幼儿学会表达。我们要创设自由宽松的幼儿语言交往环境。
3、培养幼儿的语言文明习惯。语言文明习惯的形成是靠老师潜移默化、靠老师的言行举止的熏陶。要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还现场指导我们如何指导幼儿观图。总之,教师在幼儿语言发展中要起到支持者、推动者、引领者、倾听者、观察者的作用。吴海虹老师对于游戏的培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师通过对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分析和指导推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两天的学习受益良多,让我深刻了解到了游戏是有别于小学的幼儿园教育的专业特殊体现,要真正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来实施《指南》,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等,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加强自己的素养,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丰富班级学习环境、区域以及教玩具的制作等等,真正做到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2013-10-8
第二篇:2016学习《3-6岁学习指南》心得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通过学习,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于之前学习的《纲要》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有了更详细、具体的认识。
《指南》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我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于我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指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让家长也要转变观念,孩子的童年时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伤害幼儿,不能把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学习指南心得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焦作市第三幼儿园李继东
6月5、6日很荣幸参加了山阳区教育局举办的学习指南的培训活动,这次培训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在培训活动中老师们选择性地、挑重点地对《指南》的背景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述,让我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经过这次培训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指南》的细致性。
通过共同学习,了解到《指南》从五大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较之前学习的《纲要》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有了更详细、具体的认识。
二、《指南》的实效性。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对特定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的描述,《指南》是面向全国提出的“保底”或基本要求,而实际上幼教质量的地区差异非常大,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孩子虽然在认知、艺术等领域的发展上条件更为优厚,但是在健康、社会等领域,反倒不如在农村自由天地里成长、早早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幼儿。所以,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不论是对于城市还是农村,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指南》中总有一些指标对他们来说是偏低的,另一些指标又是有挑战性的。因此,在对照《指南》评价孩子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坚持“全面发展观”,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各个年龄的幼儿发展达到的水平,而达到这样的水平后,我们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内容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无论在教学上还是自身成长上,是非常切实可行的,为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顺应了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2、越发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对于幼儿来说,个性特点、生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就算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各自发展的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也不完全相
同,通过各位老师对《指南》的引领解读,让我们意识到:《指南》不是一把衡量幼儿的尺子,而是为我们指明了每个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幼儿有机会接触符合自己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纳外界。教师还应是一位细心的倾听者,耐心的观察者,倾听幼儿谈论的话题,观察幼儿的兴趣、需要,从而了解幼儿。尊重、认识、研究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而因人施教,因为只有个体的充分发展,才能促进整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调整工作思路,转变错误的教育模式,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3、重新审视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与游戏整合。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孩子生活经验的反映,在幼儿园里是孩子们开展频率最高的活动。幼儿会把广泛的生活内容反映在游戏活动之中,也会把丰富的学习内容反映在游戏之中。幼儿往往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从中习得一些知识或某些技能。《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中都明确提出要求,但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为什么幼儿园至今仍然存在小学化倾向,未能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指南》再次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是一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惜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与集体教学相比,游戏最能体现个体发展和直接经验,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幼儿园有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专业特殊性体现。
4、更加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那么何为学习品质呢?学习品质是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学习品质在人的早期就开始形成与发展,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学习品质概括的说就是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3-6岁是幼儿成长的黄金时期,幼儿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幼儿学习品质包括这些方面: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科学、学习能力优异、学习习惯良好。《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是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而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幼儿学习结果的好坏,而忽视幼儿学习的过程,对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的品质视而不见,而仅仅去用学习结果的优差去评价幼儿。教师只要心中有目标,在组织活动时能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就会自然而然多去思考和关注“学习品质”。当老师对某一活动、某一个做法感到对孩
子的习惯养成有用时,你就会发现,学习品质的培养就蕴藏在其中。愿在我们的努力下,能让好的学习品质伴随孩子的一生!
三、《指南》的全面性。
《指南》不只指向教育机构,还指向家长。现在家长择园意识非常强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教育孩子责任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父母选择一所好的幼儿园,教育孩子的责任,就全落在了幼儿园,企图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这是大错特错的!家长必须承担起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责任,无论是多好的幼儿园,也代替不了家长的教育,孩子年龄越小,家长的责任越大,家园共育也是指南的基本理念。其次,家长要建立对孩子合理的期望,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太高,从小给孩子提出过高、过多、甚至不切实际的目标,整天逼着孩子学这学那,让孩子从小不堪重负。《指南》的目标部分,就是为家长建立对孩子合理期望提出的重要参照。
这次《指南》的培训让我意识到: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2013年6月
第四篇:学习指南心得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焦作市第三幼儿园 李继东
6月5、6日很荣幸参加了山阳区教育局举办的学习指南的培训活动,这次培训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在培训活动中老师们选择性地、挑重点地对《指南》的背景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述,让我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经过这次培训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指南》的细致性。
通过共同学习,了解到《指南》从五大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较之前学习的《纲要》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有了更详细、具体的认识。
二、《指南》的实效性。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对特定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的描述,《指南》是面向全国提出的“保底”或基本要求,而实际上幼教质量的地区差异非常大,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孩子虽然在认知、艺术等领域的发展上条件更为优厚,但是在健康、社会等领域,反倒不如在农村自由天地里成长、早早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幼儿。所以,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不论是对于城市还是农村,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指南》中总有一些指标对他们来说是偏低的,另一些指标又是有挑战性的。因此,在对照《指南》评价孩子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坚持“全面发展观”,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各个年龄的幼儿发展达到的水平,而达到这样的水平后,我们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内容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无论在教学上还是自身成长上,是非常切实可行的,为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顺应了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2、越发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对于幼儿来说,个性特点、生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就算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各自发展的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也不完全相同,通过各位老师对《指南》的引领解读,让我们意识到:《指南》不是一把衡量幼儿的尺子,而是为我们指明了每个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幼儿有机会接触符合自己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纳外界。教师还应是一位细心的倾听者,耐心的观察者,倾听幼儿谈论的话题,观察幼儿的兴趣、需要,从而了解幼儿。尊重、认识、研究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而因人施教,因为只有个体的充分发展,才能促进整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调整工作思路,转变错误的教育模式,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3、重新审视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与游戏整合。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孩子生活经验的反映,在幼儿园里是孩子们开展频率最高的活动。幼儿会把广泛的生活内容反映在游戏活动之中,也会把丰富的学习内容反映在游戏之中。幼儿往往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从中习得一些知识或某些技能。《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中都明确提出要求,但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为什么幼儿园至今仍然存在小学化倾向,未能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指南》再次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是一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惜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与集体教学相比,游戏最能体现个体发展和直接经验,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幼儿园有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专业特殊性体现。
4、更加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那么何为学习品质呢?学习品质是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学习品质在人的早期就开始形成与发展,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学习品质概括的说就是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3-6岁是幼儿成长的黄金时期,幼儿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幼儿学习品质包括这些方面: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科学、学习能力优异、学习习惯良好。《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是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而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幼儿学习结果的好坏,而忽视幼儿学习的过程,对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的品质视而不见,而仅仅去用学习结果的优差去评价幼儿。教师只要心中有目标,在组织活动时能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就会自然而然多去思考和关注“学习品质”。当老师对某一活动、某一个做法感到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有用时,你就会发现,学习品质的培养就蕴藏在其中。愿在我们的努力下,能让好的学习品质伴随孩子的一生!
三、《指南》的全面性。
《指南》不只指向教育机构,还指向家长。现在家长择园意识非常强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教育孩子责任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父母选择一所好的幼儿园,教育孩子的责任,就全落在了幼儿园,企图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这是大错特错的!家长必须承担起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责任,无论是多好的幼儿园,也代替不了家长的教育,孩子年龄越小,家长的责任越大,家园共育也是指南的基本理念。其次,家长要建立对孩子合理的期望,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太高,从小给孩子提出过高、过多、甚至不切实际的目标,整天逼着孩子学这学那,让孩子从小不堪重负。《指南》的目标部分,就是为家长建立对孩子合理期望提出的重要参照。
这次《指南》的培训让我意识到: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2013年6月
第五篇:3-6岁儿童学习指南(重点文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点文摘)
1、为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2、《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3、四、实施《指南》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一、健康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一)身心状况
目标1 具有健康的体态
1.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如:
2.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3.注意幼儿的体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姿势。如: 4.每年为幼儿进行健康检查。
目标2 情绪安定愉快
1.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如: 2.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如:
目标3 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1.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
2.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机能的发展。3.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如:
(二)动作发展
目标1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1.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如: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如:
3.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4.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目标2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1、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
2、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自己上下楼梯、自己背包。
目标3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1.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如: 2.引导幼儿注意活动安全。如:
(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目标1 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1、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时进餐、吃好早餐等。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
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
4、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如:
目标2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1.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
2.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3.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如:
目标3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如: 2.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3.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如:
二、语言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一)倾听与表达
目标1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1、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
2、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
3、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
目标2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1.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2.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如: 目标3 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1.成人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如: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如:
(二)阅读与书写准备 目标1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2.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3.引导幼儿体会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
目标2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1.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2.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3.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目标3 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1、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
2、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
三、社会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一)人际交往
目标1 愿意与人交往
1.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2.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如: 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1.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如: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如:
3.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
目标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1.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2.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目标4 关心尊重他人
1.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如: 2.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如: 3.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如:
(二)社会适应
目标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1、经常和幼儿一起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
2、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3、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目标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1、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3、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
目标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1、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2.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
3.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科学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一)科学探究
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1.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如: 2.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如:
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1.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
2.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如: 3.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如: 4.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样做等。
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1.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2.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
3.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
(二)数学认知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1.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如:
2.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
4.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1.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如:
2.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3.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
4.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1.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
2.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
五、艺术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一)感受与欣赏 目标1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1.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2.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
目标2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1.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2.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
(二)表现与创造
目标1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1.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2.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目标2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