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幼儿学会倾听的策略
让幼儿学会倾听也是一门艺术
《 纲要》指出:“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有助于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可见,在幼儿期培养倾听习惯尤为重要。现如今的孩子会说的多了,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多了,而真正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的却很少。“听”是一种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儿童学习的开始,是思的起源,对话的前提。倾听更是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让“倾听”成为幼儿的一种习惯呢?
一、魅力征服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枯燥无味的说教听着累,也不会太在意,而生动活泼的语言令人如沐春风。教学工作其实就是一门说的艺术,教师提高说的艺术,就能增强幼儿倾听的兴趣。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语调等都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当然,除了以教师自身的魅力征服幼儿,还可以以学科的魅力感染幼儿。数学是一门充满挑战性的学科,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闯关的游戏,利用幼儿的好胜心,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
二、榜样示范
幼儿的从师心理是比较严重的,经常听到家长诉苦:老师的一句话胜过家长的千言万语。所以要让幼儿养成倾听的习惯,教师就要从自身做起,当好榜样。例如,当幼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
走到孩子的身旁,侧耳倾听。特别是当幼儿说的不那么完美时也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回答,错误有时也是一种资源。当幼儿与同伴讨论时,教师可以弯下腰甚至蹲下来,做一个和幼儿平等的倾听者,不需要发表任何言语,只是倾听。当幼儿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回答出现偏差时,老师可以追问:听清老师的问题了吗?能不能重复一遍?长此以往,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会渐渐养成倾听的习惯。
三、设法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出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教学中教师要以兴趣为突破口,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幼儿倾听的欲望。这里所说的倾听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用耳朵去听,而是一种先天性能力,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倾听能力。因此,很多幼儿教师都错误地认为上课时幼儿一定会去认真听讲的。实际上,幼儿在倾听时,必须积极主动地融入兴趣、展开思维、启发情感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否则,幼儿的倾听就是被动的、不情愿的,只会把老师的话当做“耳边风”。所以,幼儿教师在上课时,千万不能只关注幼儿是否在“认真听”的表面现象,而是要千方百计地进行大胆创新,激发幼儿的兴趣,尽最大努力引导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倾听状态。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教师就要投其所好,不能生硬地一味强调幼儿认真听讲,而是要在活动中、游戏中培养儿童倾听的习惯,使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游戏活动中掌握倾听的方法。还要让他们知道,别人发
言时,不但要认真倾听,而且要边听边想,学会分析,吸取他人之长。
四、细化方法
幼儿年龄小,很多事情都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正确的方法引领,幼儿也只能有心而无力。作为教师,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倾听方法亦很重要。第一,课前可以让幼儿预习相关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去倾听。第二,听老师的讲解时要做到眼到、耳到、手到。认真聆听,掌握新知,并随时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三,听其他幼儿发言时,耳到更要心到,用心思考,吸取别人答案中的可取之处,思辨别人回答不到位的地方,进一步思考怎样发表自己的见解。第四,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回答,有不同的想法可以记下来,等别人回答好了再加以补充。
五、多元评价
幼儿年龄小,比较在乎老师的评价。教师一句简单的话语可以融化孩子的心,一个不经意间的安抚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多元的评价可以增强幼儿倾听的热情和欲望,同时也能提醒那些倾听习惯不好的幼儿。其实,很多时候幼儿倾听习惯差,是源于教师过多地关注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没能更好地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殊不知,教师讲解得再好,幼儿没有倾听,等于没讲。课堂上,当发现有的幼儿听得特别认真时,要及时表扬,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通过小榜样引领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当然,当发现部分幼儿不认真倾
听时,也要委婉地提醒,通过眼神来提醒他,也可以随意的走到他的身边敲敲桌子,对于屡犯的孩子也可适当点名提醒。
倾听,是一门学问;倾听,是一种艺术。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小播种下良好习惯的种子,将会获得命运的收获。作为教师,要把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作为常规工作,持之以恒地关注,常抓不懈!
第二篇:让孩子学会倾听
让孩子学会倾听
大量实践证明,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刻,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和鼓励孩子大胆表达,都是促进孩子语言发展的必要途径,学会倾听是学会说话的基础。
倾听对孩子的早期成长有重要作用
倾听是孩子感知语言、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孩子语言习得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为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才能真正地理解语言,正确地运用语言,掌握与别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有些父母有过这样的经验,孩子到了三岁多,突然变得特别不听话,无论父母对他说什么都像没听见一样,其实这正是3岁左右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自说自话,不太会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他们在讲到自己正在做或准备做的事情时,既不会注意别人在说什么,也不去关心别人是否在听自己说话。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掌握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还不懂得倾听。可以说,倾听是孩子们学会说话的第一步,孩子的倾听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我们在培养孩子语言交往能力的时候,首先要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孩子也必然会在仔细倾听他人讲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日常生活中,提高孩子的倾听能力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引导并帮助孩子辨认声音,区别声音,是提高孩子倾听能力的重要途径。给孩子呈现的声音要尽量丰富,语言简单、明了,富有童趣,词汇生动、形象,声调平仄有声、抑扬顿挫,表情动作夸张、传意,这样孩子自然听得认真,听得开心。
1.引导孩子注意室内的各种声音
和孩子玩游戏,比一比,看谁听到的声音种类最多,并且说出是什么声音。适当时候,引导孩子形象地、夸张地说出声音。比如鸣笛开水壶“呜呜”的响声、开水冒泡泡的“沽沽”声、电话铃的“滴嘟”声、水龙头“滴嗒滴嗒”的漏水声、“哗啦哗啦”的流水声等。如果可能,和孩子一起把这些声音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鼓励孩子仔细倾听户外的声音
当孩子置身于户外时,他可能掉进了声音的海洋。如果不注意,他可能什么声音也没听见,但如果注意仔细听,就会发现许多美妙的声音来。如火车驶过时的“呜呜” 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小狗“汪汪”的叫声,小朋友玩耍时的欢叫声,建筑施工现场传来的“突突”声,行人路过的脚步声,甚至是偶尔传来的咳嗽声。孩子们都喜欢听洒水车的声音、警车的声音、救护车的声音、消防车的声音,父母要引导孩子区别声音的不同,也可以向孩子解释这些不同声音的重要意义。
3.和声音玩游戏,鼓励孩子寻找声音
捉迷藏是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尤其是学前期的孩子。父母可以在家里某个地方放点音乐,让孩子顺着声音把“音乐”找出来,也可以自己藏在某个角落,让孩子随父母的声音找到父母。
4.通过猜谜语,引导孩子仔细去听
寻找一些适合孩子的有趣的谜语,甚至是选用家里任何东西来自编谜语,让孩子通过听的游戏来学习仔细听。因为孩子要想猜出是什么东西,他一定先要仔仔细细听。比如说:“有个东西,是玻璃做的,有四条腿,可以在上面吃饭、画画。”孩子仔细听后会说是桌子,得到肯定后,他一定很有兴趣继续玩下去。
5.激发孩子自己制造好听的声音的兴趣
如果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声音,孩子会更有兴趣去听,同时,父母的参与和引导也必不可少。唱歌的声音好听,敲门的“咚咚”声好听,照像机“咔嚓”声好听,有节奏的拍手声也好听。上楼下楼有声音,开门关门有声音,看书翻书有声音,呼气吸气也有声音。让孩子知道,好听的声音无处不有,只要我们认真去寻找,仔细去倾听。
父母的榜样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要让孩子知道,认真听别人说话会受到别人的欢迎,会交到很多好朋友。还要让孩子懂得语言交往的基本规则,如,当别人说话时,要集中注意力耐心去听,不随便插嘴,不打断别人的话,和别人对话时要懂得一问一答。当然,孩子掌握语言交往的基本规则进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学会的。其中,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
1.与孩子对话时,要注视孩子的眼睛
我们知道,听人说话时看着对方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当孩子说话时,父母要做一个好的倾听对象,给孩子以正确的示范。不要一边低头忙于自己的事情,一边对孩子说:“宝贝,你说吧,我听着呢!”如果孩子有话要讲,父母亲专注倾听的表情,会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那就是,他表达的思想和意见很有趣,他的话很有价值,值得别人倾听,同时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在充满自尊自信的情境中,孩子容易学到如何去关注讲话的人。
2.不要打断孩子的话,要听孩子把话说完
父母往往急于开口,以示自己对孩子的理解。曾经见过一个孩子指着一辆汽车说:“妈妈,你看。”妈妈立即接过话说:“你说的是那辆汽车吗?黄颜色的,真漂亮,对不对?”孩子“嗯”了一声,再没说话。这样一来,让孩子认为,妈妈能帮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妈妈说的话就是他想说的话。这既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也不利于良好的说话和听话
习惯的养成。
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父母只有仔细倾听孩子的心声,才可能进一步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所以千万不要急于打断孩子,不要急于帮孩子去表达,哪怕你说的和孩子正想说的是一样的,更何况,父母永远不可能正确说出孩子真正想说的话。
3.耐心倾听,并及时肯定孩子的倾听行为
有时候,听孩子说话,确实需要付出很大的耐心。由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需要边想边说,可能有些字词发音有误,也可能不符合语法规则,甚至毫无逻辑。年龄越小的孩子,发生这种可能性越大,这就越需要听话人的耐心。父母专注倾听是对孩子的最大支持,因为,倾听是一种从精神和感情上关爱孩子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孩子情绪不好时,父母的耐心倾听会给孩子很大的精神支持,以帮助孩子及时摆脱负面情绪,同时,也给孩子无形中树立了一个最好的倾听榜样。
当然,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好的倾听行为,父母的及时肯定、表扬也是很有必要的。当孩子按照妈妈的指令,先到房间搬个小凳子,再去找来一本图书,妈妈就要及时肯定:“你做得真好,我想一定是因为你刚才听清楚了妈妈的话。”或者告诉孩子:“妈妈很高兴,你刚才听我讲话时,又安静又没有插嘴”,等等。及时的鼓励、表扬孩子好的倾听行为,有利于孩子养成好的倾听习惯。
只要父母愿意做个有心人,就能够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对语言的理解水平,有助于孩子在同伴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篇:让学生学会倾听
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
课堂上,我们总以”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作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其实正如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醒老师“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教师学会倾听,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氛围,自己的生命也在倾听中理解与丰富。
一、倾听应该真诚真实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真实的倾听,不是仅用耳朵在工作,更多的是心的敞开与吸纳,只有心灵才能发现外在肉眼及感官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的最珍贵的东西。但留心观察课堂,可以见到许多关于倾听的生命元素流失的状态。
1.心不在焉。课堂上,老师提问时,许多学生举手,被点名回答的同学昂起胸脯很兴奋地说着。可是老师一会儿眼睛紧盯着书本,一
会儿目光游移不定,一会儿忙着板书,或者,在学生回答的中间含含糊糊的发出一些“奥、啊“的言辞敷衍了事。有些连学生说完了没有都不甚了了。等教师完成自己的教学准备,轻描淡写的将刚才问题的答案说一遍,就继续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至于那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则被不知不觉的遗忘了。
2.拦腰截断,由于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活动的,于是,有些教师为了“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总是在潜意识深处,要让学生能直截了当、简洁明了的回答问题。单处分时做选择题或是非判断题,否则很难如老师所愿。时间与教学任务的焦虑感让教师失去了倾听的耐心,他们常常迫不及待的打断学生的话语,很少去注意学生是否显得不安与不自在。
3.断章取义,自作解人。一位老师在上《幸福是什么》引导学生读导读要求:学习这篇课文,想想,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再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当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谈幸福是什么时。有的孩子说,幸福就是有一个温暖的家;有的孩子说幸福就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有的说学习是一种幸福;有的说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有的说和朋友在一起感到好幸福。
学生们的体验可谓五彩缤纷,可教师为了突出中心总结道:对,我们就要像文章中的孩子一样,因为,幸福就是帮助别人,否则一切都不幸福。扪心自问,幸福真的只是这么狭窄吗?孩子们所说的教师听而不闻,那么幸福的感觉被书中的观点轻而易举的代替。这就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心中已经有了既定的答案,于是,孩子们讲得再有道理,再精彩,与“我”不符就不理,与“我”相同就赞同。诸如此类的倾听,在课堂上层出不穷,他使我们课堂生活的魅力与吸引力日渐衰减。所以老师在聆听时,应该知道何时保持沉默,何处应该给予支持,以及如何提出一个问题,以便让双方分享的思想和感情的意义更加明了。
二、倾听应该尊重学生
从知识的占有量来看,学生的储备可能会有不足,所以他们在课堂上的发问,有时听起来会很幼稚,甚至是错误的。作为老师,当学生的见解、行为出现错误时,如果老师能够充分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就会让学生获得信心与鼓励,这方面,于漪老师的课就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于漪老师有一次讲《宇宙里有些什么》,让学生自由提出疑问,有一名学生问道“课文中说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这里的万万是多少?”话音刚落,大家都笑起来,提问的学生也后悔自己提了一个如此简单的问题,深深地埋下了头,于漪老师见状,微笑地说:“同学们不要笑,也不要小看了这个问题,它里面有学问呢,谁能说说这里面的奥妙?”于老师这么一问,课堂上一下子沉寂起来,大家开始思考,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万万读起来响亮许多,顺口许多。”另一个学生说:“其强调作用,好像万万比亿多。”于老师在确认没有不同看法时,总结道:“通过对万万的讨论,我们了解到汉字重叠的修辞作用,它不仅读起来响亮,而且增强了表现力。那么今天这个知识的获得,应感谢谁呢?”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刚才发问的同学身上,这个学生也如释重负,针对这个学生提出的层次较低的问题,如果老师引导不好,就有可能造成课堂混乱,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对于提问的那个学生而言,自尊心、上进心必然受到伤害,很可能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提问题了,于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面对学生提出的哪怕是看起来幼稚的问题,也能够不讽刺,不嘲笑,化腐朽为神奇,变幼稚为有益,使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感受到平等与尊重,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也使全班同学受到了一次尊重他人的教育。
三、倾听应该善于引导
教师在课堂上的倾听如果只是充当一般的旁听者,或者在参与学生的对话是缺少对学生的专业引领,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喜欢说什么就说什么,说什么都有道理的现象,就会使学生因缺乏对教材文本的解读,缺乏从字词到内涵的深层体验,造成教学场面虽“十分热闹”但学生的认知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最终导致对话的低效或无效。这种现象的形成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倾听的实质,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没有把握好生成性教学的种种前提条件,没有认真备好课就走上讲台,因而对学生的发言无法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而有意回避,让学生自由漫谈而有意不进行引导。倾听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倾听的核心是思考。教师倾听时,需要伴随着观察、辨别、选择的过程,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教育的决定,或是肯定后的点拨,或是以此展开的议论,或是借景抒情,借题发挥,或是沉静中的回味、思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又要以个人的经验丰富学生的思考,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理解,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系统研究教材内容和认真分析学生的知、情、意等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和设想。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的最优化相结合,使学生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
倾听不仅是一种教学技巧,还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它是促进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凭借,学生在教师的倾听中体验到生命的被关注、被理解和被尊重;教师在倾听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师生在倾听中实现着成人与孩子的教学相长
第四篇:让幼儿学会感恩
让幼儿学会感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把亲人无微不至的爱看成了天经地义;把老师辛勤的付出看成了理所当然……他们忘记了感恩,忘记了“谢谢”。著名的教育学家卢梭曾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是啊,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因此我们应把“感恩教育”从幼儿期抓起,让幼儿学会用感恩的心去面对周围的世界,用感恩的心去学习、生活。
一、潜移默化,感知感恩。
幼儿喜欢模仿,他们常常在不自觉中模仿成人的行为。因此,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幼儿感受“感恩”。如父母在家中,要做到孝敬老人: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买礼物等,并告诉孩子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感恩”是一种让人快乐的行为,从而学之。
二、一句“谢谢”,走向“感恩”。
要让孩子们学会“感恩”,首先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于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如:同伴借给自己学习用品,归还时道一声“谢谢”;妈妈帮自己穿衣服,穿好后说一声“谢谢”……当然刚开始时孩子们不能形成习惯,这就需要家长及时的提醒和引导,久而久之,孩子们便能感受别人带给自己的帮助是多么的快乐和幸福,而那一声发自内心的“谢谢”便是孩子们对他人帮助的表达。
三、多种活动,学会感恩。
幼儿的情感来源于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可结合“母亲节”“老人节”等有意义的节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感恩主题教育。如:结合“三八妇女节”,进行爱妈妈的活动,帮助幼儿感受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爱和付出,让孩子们萌发那颗感恩父母的心,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妈妈的爱,感谢妈妈的爱。如:“三八妇女节”让幼儿给妈妈洗一次脚,说一句话表达对妈妈的爱等。除此之外还要善于抓住幼儿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让幼儿体会父母、亲人、同伴……的爱,让幼儿在参与感恩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付出情感的快乐。
四、及时鼓励,强化感恩。
在生活中,孩子们常常有意无意地会表现出一些感恩行为,如,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伴;主动关心生病的“妈妈”等等,对于幼儿的感恩行为,家长一定要给予及时鼓励,积极引导,注意调动和保护好孩子萌发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感恩意识,通过不断地刺激和强化让幼儿的无意识感恩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主动的感恩行为。
“心灵的花朵需要用爱来浇灌,感激的世界需要用真情来装点。”也许孩子们对正在进行的感恩的活动,理解得不够深刻,做得不够好,但只要我们将“感恩教育”进行到底,用“爱心”去启发,用“爱心”去教育,孩子们便能用感恩的心与人交往;以感恩的心助人为乐;让“感恩”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源源流长!
中3班2013-3
第五篇:学会倾听,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
学会倾听,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
摘要:幼儿时期是人类的启蒙时期,这个阶段对于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与之后的成长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教育界非常重视幼儿教育,因此在幼儿家庭教育以及幼儿园教育针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都在不断的加强。本文通过针对当前幼儿存在的问题,通过先进的幼儿语言能力培养方案研究,提出如果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策略分析。
关键词: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策略分析
一、引言
在婴幼儿时期,环境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从他们降临到这个世上开始,环境因素就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而在这个启蒙阶段,学会倾听非常的重要,周围环境对幼儿的密切关系,对环境因素进行健康化培养,也就意味着托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是否做出了和谐的调节因素。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幼儿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当中的一个部分,幼儿教育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幼儿教育的课程设置也非常的重要,对于幼儿的课程设置关系到我国的民族振兴。在各国的幼儿教育中,课程的模式在各国的模式也是不相同的。本文通过对于当前幼儿教育课程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对于当前幼儿教育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对于我国法阵幼儿语言理解能力改革的策略分析。
二、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我国经济发展逐步加快的步伐下,我国国民的经济水平不断加强,在加上我国教育制度不断的完善,我国家庭对于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这就促使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逐步沿着正规化、专业化的轨道进步。幼儿园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我国幼儿教育起到了规范指导的作用。在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此纲要突出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是对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一项提示。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幼儿成长过程当中的性格趋向等等问题,因此国家相当重视幼儿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针对该方面也做出了很多教育学研究,目前来讲,我国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幼儿语言理解能力不被重视,合格程度欠缺
首先,倾听是幼儿培养语言能力的启蒙,应当对幼儿的早期身心发展及生活成长状态非常的了解,并且对幼儿教育具有规律性的掌控能力,能够切实的具有针对性的观测幼儿,对其进行针对化的需求提供。如在教导幼儿学会倾听的情况下,可以跟幼儿说:“请帮我转告小明同学,让他把橡皮拿过来。”然后小鹏偶就会过去转告,这种训练就是针对幼儿的倾听能力。而当前很多幼儿园不重视幼儿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就是幼儿园教育。就现在的现行方式来说,幼儿班完全是依托在现行幼儿园体制下的,完全受幼儿园管制的形式,这样可能就会忽视掉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对幼儿的集体教育,并且在幼儿培养下的教育,人们对幼儿的教育没有进行过多的分析与探索,幼儿的倾听能力没有针对性的研究分析,这样就会体现出对于早起幼儿时期得不到合格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方案,对幼儿成长很不利。
(二)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没有很好的衔接
在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上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双方面的努力,家庭与幼儿园对于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肯定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因此在家庭和幼儿园的衔接上,能否顺利的度过是关键,主要的方面表现在幼儿教育目标的渐进化,教育内容的递进,教育方法的前后连贯,并且对儿童的成长做出切当的延展。这就需要在贯彻幼儿教育理念的宗旨下研究与家庭启蒙教育有效的衔接点,对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制度进行合理的教育关联,加强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互动,尤其是对教育理念进行相互的匹配改革。但是目前的情况来看,家庭并没有作好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和过度的工作。
(三)没有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多元化的课程
对于幼儿来说,在接受幼儿教育时,在不熟悉的环境下,有很多不适应之处,并且有可能会产生情绪上的不满而心理扭曲化。所以我们应当在幼儿教育的体制下创造出家庭般的环境,让幼儿在这种环境下能体会到亲情般的关切,力求舒适,家庭化的温馨。同时,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也对幼儿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的幼儿教育在学习环境的营造上,都存在着不足,同时大部分幼儿教育的课程设置,也没有呈现寓教于乐、多元化的特点。
三、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
对于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环境的影响是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对以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有着巨大的决定性作用。对幼儿的倾听,是对幼儿发展语言理解能力的前提。幼儿学会倾听,是幼儿能够理解外界事物,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幼儿园小托班制度下的研究,在比对家庭环境成长的幼儿,我们有一下几个方面来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
1.幼儿园亲情环境,从身心心理来关切幼儿的发展
对于幼儿来说,家庭的启蒙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对于家庭是有依赖心理的。但是进入托班而失去了亲情的关切的话,在不熟悉的环境下,有很多不适应之处,并且有可能会产生情绪上的不满而心理扭曲化。所以我们应当在小托班的教育体制下创造出家庭般的环境,让幼儿在这种环境下能体会到亲情般的关切,力求舒适,家庭化的温馨,这样幼儿就会将家人温暖的缺失在小托班得到缓解与积极的治愈。
为了给小托班营造出亲人般的关切,我们应该对小托班老师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要像妈妈一样的关心小托班的幼儿,将老师一个的职业素养与对小托班幼儿的关切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是科教式的教学,要像妈妈照顾自己孩子一样的去从生活层次上爱护每一个孩子。只有让孩子有着亲人般的温暖才能使得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从老师的话语里提升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
2.恰当的并且符合幼儿语言能力提升的游戏环境,给幼儿的活动创造愉快的气氛
在幼儿阶段,游戏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是因为年龄层次上的适宜,更是因为孩子的智力开发,生活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对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心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游戏锻炼幼儿,是帮助幼儿建立倾听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对于我国当今所欠缺的幼儿动手能力的弥补。
幼儿时期孩子对待世界的态度会影响到孩子以后对于生活的态度,所以必须要对幼儿进行特定的游戏类型的创造,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一步,我们应该对家长和老师的观点进行正确化的引导,要指导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游戏性的参与活动,通过幼儿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心理激发出孩子的主动性。第二步,就是要给幼儿自主选择权,在适宜的游戏范围内,让幼儿自己通过自己的渴求欲选择游戏。幼儿在游戏当中很容易接受外界事物,接受外界事物就是针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的增强过程。因此我们应当是对小托班进行更多的资金投入,对幼儿周边的环境进行多方面的游戏的设置使其很容易的就会接触到,让孩子灵活性的选择游戏类型。另外,我们应当重视幼儿的动手能力,因为科学已经表明出动手时益智的最好的方法,幼儿多动手,我利于对外部事物的探索性增强。
3.对教育环境进行多元化的设置,重在对幼儿语言理解能力上提供良好的支持
幼儿园针对幼儿开设的小托班是在幼儿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年纪小是小托班的一个特点,但是这也就造成了幼儿的心理状态不成熟,集中力不够。对于有利的一面就是说,只要是能够让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幼儿就会有很强的吸引力。由于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敏感程度,我们可以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布设,使幼儿在无形之中就能接受到很多的外来知识。这个阶段是提高幼儿语言理解力最关键的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对话、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倾听,“听”是学和理解的前提。另外,阶段性的让幼儿与幼儿园的孩子进行互动,不仅仅有助于教育的衔接性,而且年龄稍大的孩子对幼儿的积极影响会促进幼儿的健康稳步的发展。我们对小托班的环境进行探索性的整合,会得到高效的培养方案,并且更大力度的促进幼儿的健康稳步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课程立体化
对于幼儿园的教育课程,应该是对幼儿教育的一大关键所在。我们应以幼儿园早起教育的宗旨,结合幼儿教育的生活形式化,针对教育目的、方法的方面构建立体的教育程式化课程,来保证幼儿良好的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1.将教育目标进行切实的实际分析
教师根据幼儿园的性质,并且具体落实到幼儿个体的身心特点,细化教育目标,不断的对教育目标进行深入化的判断与决策。对小托班的教育要明确其目标,我们应该从三方面做起:第一方面,要关切幼儿的生活情况,认真的了解幼儿的需求以及对事物倾向性的发掘;第二方面,就是要对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进行评判,将差异的东西优胜劣汰取其精华;第三方面,要对幼儿的现有生活进行全方位的获悉,然后对其资源利用等提出针对性的可实时性目标,使幼儿的教育能得到长期的发展。
2.对教育内容进行可行性的对策研究
幼儿的教育是思想的启蒙,是生活化的开端,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一定有规范性的合理化的分析研究。小托班的教育课程其实是生活化的教育,是幼儿的生活环境下的教育,因此幼儿的课程一定是根据幼儿的生活体制设置的,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社会化生活。教师应该把小托班幼儿的生活视作课程化的一部分,对幼儿的生活进行课程关联的一系列设置,使课程完全的匹配到幼儿的生活当中,与环境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教育体制本身就意味着对受教育者的智慧的提升,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知识的积累也不能够欠缺,要保持在生活化的环境中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除了要将课程设计与幼儿的生活实行归一化,而且要对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就行深入的审视。
(三)强化教师在幼儿语言理解能力方面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1.幼儿园小托班师生比例合理化
小托班对老师的要求是最高的,因为生活化的教育制度是要求很高的付出与精力的。小托班的幼儿相对年纪很小,生活能力缺乏,并且得不到家庭亲情的呵护,需要老师要给幼儿亲人般的温暖,不仅仅是对幼儿进行课程发面的辅导。
在小托班教育下,由于每个老师分配的学生比较多,而且老师的责任比较繁重,所以会出现老师的低效率工作,这样的话小托班教育就会达不到真正符合幼儿成长的最终目的。所以应当加大教师的小托班教育培训,加大幼儿老师的专业教育,加强对小托班教育的投入,使老师和孩子能给合理的轻松的交流,使幼儿教育高效性的进行。
2.对小托班教师进行可实时性的语言理解能力培训
在小托班教育体制下,培养幼儿倾听能力需要对小托班师资进行有规律有计划的培训,这样可以有助于幼儿早期教育的合理化,使集体教育在幼儿时期有一个很好的过度,对幼儿早期教育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现阶段我们了解到,在小托班教育下的教师都没有经过小托班教育理念的培训,缺乏对幼儿时期生活教育的认同,对小托班的教育规律盲目的跟从幼儿园教育,导致小托班教师的专业能力低,得不到可见的提高。对于这种环境现状,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加强教师在小托班制度下的体验了解。在小托班相应的教育技能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建立,在心理专家与教育专家确立正确的培养计划,积极的对老师的专业能力教育进行实践化、针对化。
(四)家庭和幼儿园双方面发展幼儿倾听能力
家庭的教育是幼儿园的前提,在家庭教育对发展幼儿倾听能力方面往往存在着不专业的问题,这样其实是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来家庭教育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与区别,导致盲目的进行幼儿启蒙教育,根本没有意识到与幼儿园的衔接过程,不利于对于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培养的正规化和合理化。因此应当切实的审视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将家庭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前提化,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得到很好的衔接,提高家庭教育自身的价值体系的构建。
由于现在的教育体制是将幼儿早期家庭教育纳入到幼儿教育制度下,因此我们要更加的区分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关系,让家庭教育符合幼儿园的综合体制,家庭教育得到完善的发挥,且对幼儿园的教育起到呈上的作用,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家庭教育的成功化,而且对幼儿园教育得到了良好的前期铺垫。
幼儿园针对早期幼儿开设小托班,小托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上的灌输与生活方面的照顾,我们应当从小托班的教育制度上找到更有助于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方法与技巧。要兼顾到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全面教育,这样才不失在教育中成长,在教育中生活,在教育中升华。比如说,在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情感教育的培养中,小托班教师应当注重在生活中细节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一种正确的导向和灌输。
所以在小托班教育当中,我们要在现有的教育能力基础上实现多方面、多体化的教育,加强综合能力的提升,充分的发挥出小托班教育的生活化培育宗旨,对幼儿环境进行多方向的思考与实践,创造出对幼儿综合教育立体化的综合培养,使幼儿健康的,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静坤.在探究性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科技信息.2009(17)[2] 吕虹霞.幼儿园班级管理伴我成长[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3] 吴文娟.对学前班语言教学的思考及实践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4] 陈艳蓉.略论幼儿英语教学游戏中常见的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5] 钱丹.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6] 甄晶.浅谈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7] 吕红梅.怎样提高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语言素质[J].学周刊.2014(03)[8] 阮尖兵.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之我见[J].内江科技.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