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刘骞获奖情况
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刘骞获奖情况
刘骞,男,1972年12月出生。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具备科学、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科研成果多次获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胃癌、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及临床研究,累计诊治肿瘤患者近万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腹部肿瘤外科手术技巧,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善于处理疑难复杂病例,学术水平被学术界广泛认可。
2012年度 华夏医学奖二等奖
2012年度优秀科普工作者
2011年度 国家癌症中心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8年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岗位标兵
2007年度中华肿瘤杂志年度十佳优秀论文
2006年度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临床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5年度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临床科研成果三等奖
第二篇:主任医师刘骞教育经历
主任医师刘骞教育经历
刘骞,男,1972年12月出生。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具备科学、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科研成果多次获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胃癌、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及临床研究,累计诊治肿瘤患者近万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腹部肿瘤外科手术技巧,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善于处理疑难复杂病例,学术水平被学术界广泛认可。
教育经历
1991年-1998年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医学硕士学位 2002年-2005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医学博士学位
2009.3~2009.9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第三篇: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罗素霞博士先进事迹
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罗素霞博士先进事迹
蕙质兰心的生命守望者
——平凡医生罗素霞的非凡人生
她迈着轻快的脚步不知疲倦地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走过了24个春夏,一如她的名字,罗素霞主任医师一袭素衣,心怀仁爱,用尖端技术和全新理念救治每一位肿瘤患者,竭尽全力延长每一个生命。
经她救治的病人数也数不清,每接诊一位恶性肿瘤患者,她都会带领医护团队悉心检查,细心诊断,精心制定一个周密的治疗方案。她倡导的“规范化三阶梯止痛治疗”已使无数恶性肿瘤患者受益。这种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而她和她的团队从不含糊,因为,他们手中托起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心怀大爱,播撒爱的种子
治病救人是医者天职,手执利器方能斩除病魔。罗素霞主任医师时刻跟踪肿瘤最新进展,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始终把目光瞄准患者最迫切需求的领域,她主持多项省部级重大科研攻关课题,其中有3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她每年在省内外肿瘤专业会议上主讲30余场次,用清新质朴的学术之风感染他人。
作为我省选派的唯一学员,她参加中央保健局干部保健专业培训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医院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她负责撰写河南省卫生厅专家组保健丛书,将自己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与人分享;她代表卫生厅专家组每年在十几个厅局和学校进行保健知识讲座,把健康的种子播撒在全省各地。
2008年,罗素霞主任医师荣获政府特殊津贴,而她毫无保留地将2万元津贴悉数拿出,用于建立河南肿瘤康复网。她想搭建一个医生之间、医患之间畅通交流的平台,而现在,这个平台已初具规模,医生们在此交流专业知识,患者在此向医生倾诉衷肠。
多年来,罗素霞的无私奉献结出硕果,也得到了人民的认可。2008年,她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10年,她被评为河南省“三八”红旗手、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荣誉代表过去,奋斗成就未来。罗素霞依然迎着朝霞、披着晚霞穿梭在省肿瘤医院的门诊和病房,与患者倾心交谈,为患者竭尽所能,一如既往地在平凡的岗位谱写着一首非凡的白衣天使之歌。
甘做人梯,带领团队与时俱进
省肿瘤医院内科三病区的医护人员提起罗主任,无不心怀崇敬,他们说,罗主任是我们的“领路人”,她带领大家在临床、科研、教学、保健,这四块田地上辛勤耕耘。
20多年来,她风雨兼程,从一名年轻医生成长为一名科室负责人,锻造一支战之能胜的团队成了她最大的心愿。
多少年来,她率先垂范,每天早上七点半以前就到科室,开始安排工作、查房、看病人。近年来,肿瘤患者不断增多,不少患者慕名而来,罗主任经常加班,甚至连节假日也不休息,经常忙到晚上8、9点。她说:“我不能让找我看病的患者失望。”
让大家深感佩服的是非典肆虐时期的一件事,2003年4月份,她从北京进修回来,得知医院组建发热门诊,她第一个赶到医务科报名:“让我去吧,我在北京学过如何处理非典病人!”临危受命,她带领一群在非典面前还是“生手”的同志们奉命组建发热门诊,在救治病人的工作中冲锋在前。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敬业精神,深深体会到她对工作的热爱。”提起非典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经历,当年与罗素霞一起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同事陈小兵博士动情的说,“作为一位女性,她特别细心,又异常坚强,外表看着不爱说话,但对同事、对工作、对病人却是发自内心的热情与关爱。”
对待工作,她的精力比青年人还充沛。半月前的一天,凌晨1电多,罗素霞的电话骤然响起,病区的值班医生焦急地说:“晚期肺
癌患者老王突然出现心衰,闷气,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烦躁不安,请您快来抢救!”罗素霞二话没说,火速赶到病区,指挥医护人员开展抢救,顿时,抢救工作变得有条不紊。3个小时后,老王终于转危为安。此时,天已经微亮。奔忙了一夜的罗素霞长出一口气,在办公室打个盹,简单地收拾一下,她又精神抖擞地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接下来的两天里,她吃住在病区,密切关注老王的病情变化,直到她真正好转。
她常常对科室同志们说,精湛的医术是优秀临床工作者的基础和根本,但决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来自不断地探索思考和总结提炼。
在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中,同一分期、同一病理类型、采用同一治疗方案的肿瘤病人,其生存期却有明显的不同?为了解决这一临床难题,罗素霞带领团队成员以主持的科技厅课题“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基础与临床研究”为突破口,提出了多个可行的个体化化疗方案,达到国内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领先水平,2008年,该项目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罗素霞常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协作团队。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为了提升整个团队的整体水平,提高整个医疗团队的战斗力,她循循善诱,向大家细心讲解二十余年来的临床工作经验教训,努力帮助低年资的医师快速正确成长,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肿瘤内科医师,打造了一个完美的医疗团队。团队骨干成员陈小兵博士与罗素霞主任一起工作了7年多,主持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多篇,先后获得“郑州市金水区十大优秀青年”、“中国抗癌协会优秀青年论文奖”、“河南省肿瘤医院医学科技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李宁硕士成功申请院内课题,发表SCI论文多篇;邓文英硕士在2009年CSCO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演讲大赛中获得河南赛区第一名;韩黎丽硕士获得“省直青年岗位能手”称号;陈贝贝硕士在2010年CSCO癌痛规范化治疗演讲大赛中获得京、沪、鲁、豫四大赛区第一名。
正是凭着她不懈的钻研精神,面对临床难题,她带领团队成员不断总结临床和科研工作经验,先后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70余篇,论著5部,成功申报多项重点课题、以第一主持人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多项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大量的肿瘤患者受益,与挪威奥斯陆大学合作的肿瘤干细胞研究项目走在国际先进水平的前沿。
守望生命,竭尽所能救治患者
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百问不厌;温柔细致的她在病人眼里,简直就是生命守护神。24年来,她始终做到,对待每一位患者一视同仁,不管患者疾病难易,不分患者贫富差异,均都认真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并且力争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她是这样要求自己,也是这样要求她的医疗团队的。
正在科室复查的周口患者任某讲述了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去年,任某因为颈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在当地医院就诊,医生为其进行了颈部淋巴结穿刺,诊断为“小细胞肺癌”。病人慕名而来,拿着这个结果家属心急火燎地要求罗素霞尽快为病人化疗。尽管病人的表现也符合小细胞肺癌的特征,但是,细心的她还是从一个异常的指标上感觉下这个诊断还为时过早。病人的化验单显示其LDH(乳酸脱清酶)特高,达到900,而正常人只有250左右。如果是小细胞肺癌,另外一个指标NSE(肿瘤标记物)应该和这个LDH一起升高,但病人的NSE并不高。就是通过这个蛛丝马迹,罗素霞耐心说服患者家属,建议取淋巴结活检,结果是淋巴瘤。由于她的细心,避免了一次误诊,也为患者治疗赢得了宝贵的先机。她常说做“医生一定要认真,要慎之又慎,决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尽量不漏诊、误诊任何一个病人。”
“我现在恢复可好了,这都得益于罗主任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心!”任某激动地说。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陈小兵博士说:“和罗主任在一起工作这么多年,她的医德、才华、临床、科研各项工作确实让我们佩服,但是,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她的善良”。
2005年,科室住进了一个晚期肺癌病人——黄某。生病几年,家境贫寒。当时,罗素霞了解到新药易瑞沙在国内还未上市,但是可以通过我国大的临床药物基地为病人申请免费药物。尽管非常忙,但她多次打电话发邮件联系同济医科大学于世英教授,为患者申请到了25万港币免费药物,当第一次接到免费药物时,她表现的比家属还高兴。病人家属十分感激,拿着一个厚厚的红包送到罗素霞办公室,一向温和的她忍不住沉下了脸:“病人现在最需要的是钱救命,你们拿着这救命钱来送给我,那不是侮辱我吗?”当第二次收到5万港币药物时,家属又拿着红包来了,罗素霞再次劝回了她们。
住进内科的病人,大多都是晚期癌症病人,疼痛成了他们最可怕的“噩梦”。医生在疼痛面前真的束手无策?带着这些疑问,她在规范癌痛诊治方面下足了功夫,是省内最早开展“规范化三阶梯止痛治疗”的临床大夫之一,并形成了自己特色,对晚期癌痛的临床控制居国内领先水平。并筹建了我省第一个“无痛病房”。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深受患者和家属的欢迎。
“只有真心为患者着想,将心换心,才能真正赢得病人的信任和支持。”她常常这样说。肿瘤病人时时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又远离家乡亲人,其孤独痛苦的心情可想而知。所以,她总是一有空就到病房里转转,和病人或他们的家属聊聊病情,或者拉拉家常,对病人也是个安慰。她还千方百计地替病人考虑,同样疗效的药,她就给患者开便宜的,为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她就订好治疗计划让患者回家用药。她不仅从不接受病人的吃请或“红包”,反而在有的病人钱不凑手时替人家垫上,甚至为那些家庭困难的患者捐钱捐物。
送人鲜花,手留余香。她把无私的爱播撒到了每一个患者心底,多少年来,那一串串爱的音符已化作深情的旋律在患者心中回响。
不少经她治疗的病人和她成了朋友,来院复查时,都会专程来看她,向她表示感谢,而这样的病人朋友,遍布河南各地的城市和山村。
12年前一个宫颈癌的洛阳患者,去年来郑州,特意把两双精心绣制的鞋垫送给她。
……
24年来,她看过无数个病人,但是,几乎所有的患者都记住了这个平凡又伟大的医生——罗素霞,一个热爱医学事业、视病人如亲人的医生,一个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
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忠实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应尽职责;没有气壮山河的动人事迹,只是不辱一名医务人员的神圣使命。在无悔的人生历程里,罗素霞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履行着自己的天职——治病救人,守护生命。
第四篇: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罗素霞博士先进事迹
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罗素霞博士先进事迹
蕙质兰心的生命守望者
——平凡医生罗素霞的非凡人生
她迈着轻快的脚步不知疲倦地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走过了24个春夏,一如她的名字,罗素霞主任医师一袭素衣,心怀仁爱,用尖端技术和全新理念救治每一位肿瘤患者,竭尽全力延长每一个生命。
经她救治的病人数也数不清,每接诊一位恶性肿瘤患者,她都会带领医护团队悉心检查,细心诊断,精心制定一个周密的治疗方案。她倡导的“规范化三阶梯止痛治疗”已使无数恶性肿瘤患者受益。这种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而她和她的团队从不含糊,因为,他们手中托起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心怀大爱,播撒爱的种子
治病救人是医者天职,手执利器方能斩除病魔。罗素霞主任医师时刻跟踪肿瘤最新进展,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始终把目光瞄准患者最迫切需求的领域,她主持多项省部级重大科研攻关课题,其中有3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她每年在省内外肿瘤专业会议上主讲30余场次,用清新质朴的学术之风感染他人。
作为我省选派的唯一学员,她参加中央保健局干部保健专业培训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医院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她负责撰写河南省卫生厅专家组保健丛书,将自己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与人分享;她代表卫生厅专家组每年在十几个厅局和学校进行保健知识讲座,把健康的种子播撒在全省各地。
2008年,罗素霞主任医师荣获政府特殊津贴,而她毫无保留地将2万元津贴悉数拿出,用于建立河南肿瘤康复网。她想搭建一个医生之间、医患之间畅通交流的平台,而现在,这个平台已初具规模,医生们在此交流专业知识,患者在此向医生倾诉衷肠。多年来,罗素霞的无私奉献结出硕果,也得到了人民的认可。2008年,她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10年,她被评为河南省“三八”红旗手、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荣誉代表过去,奋斗成就未来。罗素霞依然迎着朝霞、披着晚霞穿梭在省肿瘤医院的门诊和病房,与患者倾心交谈,为患者竭尽所能,一如既往地在平凡的岗位谱写着一首非凡的白衣天使之歌。
甘做人梯,带领团队与时俱进
省肿瘤医院内科三病区的医护人员提起罗主任,无不心怀崇敬,他们说,罗主任是我们的“领路人”,她带领大家在临床、科研、教学、保健,这四块田地上辛勤耕耘。
20多年来,她风雨兼程,从一名年轻医生成长为一名科室负责人,锻造一支战之能胜的团队成了她最大的心愿。
多少年来,她率先垂范,每天早上七点半以前就到科室,开始安排工作、查房、看病人。近年来,肿瘤患者不断增多,不少患者慕名而来,罗主任经常加班,甚至连节假日也不休息,经常忙到晚上8、9点。她说:“我不能让找我看病的患者失望。”
让大家深感佩服的是非典肆虐时期的一件事,2003年4月份,她从北京进修回来,得知医院组建发热门诊,她第一个赶到医务科报名:“让我去吧,我在北京学过如何处理非典病人!”临危受命,她带领一群在非典面前还是“生手”的同志们奉命组建发热门诊,在救治病人的工作中冲锋在前。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敬业精神,深深体会到她对工作的热爱。”提起非典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经历,当年与罗素霞一起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同事陈小兵博士动情的说,“作为一位女性,她特别细心,又异常坚强,外表看着不爱说话,但对同事、对工作、对病人却是发自内心的热情与关爱。”
对待工作,她的精力比青年人还充沛。半月前的一天,凌晨1电多,罗素霞的电话骤然响起,病区的值班医生焦急地说:“晚期肺癌患者老王突然出现心衰,闷气,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烦躁不安,请您快来抢救!”罗素霞二话没说,火速赶到病区,指挥医护人员开展抢救,顿时,抢救工作变得有条不紊。3个小时后,老王终于转危为安。此时,天已经微亮。奔忙了一夜的罗素霞长出一口气,在办公室打个盹,简单地收拾一下,她又精神抖擞地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接下来的两天里,她吃住在病区,密切关注老王的病情变化,直到她真正好转。
她常常对科室同志们说,精湛的医术是优秀临床工作者的基础和根本,但决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来自不断地探索思考和总结提炼。
在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中,同一分期、同一病理类型、采用同一治疗方案的肿瘤病人,其生存期却有明显的不同?为了解决这一临床难题,罗素霞带领团队成员以主持的科技厅课题“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基础与临床研究”为突破口,提出了多个可行的个体化化疗方案,达到国内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领先水平,2008年,该项目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罗素霞常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协作团队。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为了提升整个团队的整体水平,提高整个医疗团队的战斗力,她循循善诱,向大家细心讲解二十余年来的临床工作经验教训,努力帮助低年资的医师快速正确成长,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肿瘤内科医师,打造了一个完美的医疗团队。团队骨干成员陈小兵博士与罗素霞主任一起工作了7年多,主持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多篇,先后获得“郑州市金水区十大优秀青年”、“中国抗癌协会优秀青年论文奖”、“河南省肿瘤医院医学科技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李宁硕士成功申请院内课题,发表SCI论文多篇;邓文英硕士在2009年CSCO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演讲大赛中获得河南赛区第一名;韩黎丽硕士获得“省直青年岗位能手”称号;陈贝贝硕士在2010年CSCO癌痛规范化治疗演讲大赛中获得京、沪、鲁、豫四大赛区第一名。正是凭着她不懈的钻研精神,面对临床难题,她带领团队成员不断总结临床和科研工作经验,先后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70余篇,论著5部,成功申报多项重点课题、以第一主持人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多项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大量的肿瘤患者受益,与挪威奥斯陆大学合作的肿瘤干细胞研究项目走在国际先进水平的前沿。
守望生命,竭尽所能救治患者
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百问不厌;温柔细致的她在病人眼里,简直就是生命守护神。24年来,她始终做到,对待每一位患者一视同仁,不管患者疾病难易,不分患者贫富差异,均都认真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并且力争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她是这样要求自己,也是这样要求她的医疗团队的。
正在科室复查的周口患者任某讲述了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去年,任某因为颈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在当地医院就诊,医生为其进行了颈部淋巴结穿刺,诊断为“小细胞肺癌”。病人慕名而来,拿着这个结果家属心急火燎地要求罗素霞尽快为病人化疗。尽管病人的表现也符合小细胞肺癌的特征,但是,细心的她还是从一个异常的指标上感觉下这个诊断还为时过早。病人的化验单显示其LDH(乳酸脱清酶)特高,达到900,而正常人只有250左右。如果是小细胞肺癌,另外一个指标NSE(肿瘤标记物)应该和这个LDH一起升高,但病人的NSE并不高。就是通过这个蛛丝马迹,罗素霞耐心说服患者家属,建议取淋巴结活检,结果是淋巴瘤。由于她的细心,避免了一次误诊,也为患者治疗赢得了宝贵的先机。她常说做“医生一定要认真,要慎之又慎,决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尽量不漏诊、误诊任何一个病人。”
“我现在恢复可好了,这都得益于罗主任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心!”任某激动地说。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陈小兵博士说:“和罗主任在一起工作这么多年,她的医德、才华、临床、科研各项工作确实让我们佩服,但是,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她的善良”。2005年,科室住进了一个晚期肺癌病人——黄某。生病几年,家境贫寒。当时,罗素霞了解到新药易瑞沙在国内还未上市,但是可以通过我国大的临床药物基地为病人申请免费药物。尽管非常忙,但她多次打电话发邮件联系同济医科大学于世英教授,为患者申请到了25万港币免费药物,当第一次接到免费药物时,她表现的比家属还高兴。病人家属十分感激,拿着一个厚厚的红包送到罗素霞办公室,一向温和的她忍不住沉下了脸:“病人现在最需要的是钱救命,你们拿着这救命钱来送给我,那不是侮辱我吗?”当第二次收到5万港币药物时,家属又拿着红包来了,罗素霞再次劝回了她们。
住进内科的病人,大多都是晚期癌症病人,疼痛成了他们最可怕的“噩梦”。医生在疼痛面前真的束手无策?带着这些疑问,她在规范癌痛诊治方面下足了功夫,是省内最早开展“规范化三阶梯止痛治疗”的临床大夫之一,并形成了自己特色,对晚期癌痛的临床控制居国内领先水平。并筹建了我省第一个“无痛病房”。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深受患者和家属的欢迎。
“只有真心为患者着想,将心换心,才能真正赢得病人的信任和支持。”她常常这样说。肿瘤病人时时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又远离家乡亲人,其孤独痛苦的心情可想而知。所以,她总是一有空就到病房里转转,和病人或他们的家属聊聊病情,或者拉拉家常,对病人也是个安慰。她还千方百计地替病人考虑,同样疗效的药,她就给患者开便宜的,为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她就订好治疗计划让患者回家用药。她不仅从不接受病人的吃请或“红包”,反而在有的病人钱不凑手时替人家垫上,甚至为那些家庭困难的患者捐钱捐物。
送人鲜花,手留余香。她把无私的爱播撒到了每一个患者心底,多少年来,那一串串爱的音符已化作深情的旋律在患者心中回响。
不少经她治疗的病人和她成了朋友,来院复查时,都会专程来看她,向她表示感谢,而这样的病人朋友,遍布河南各地的城市和山村。
12年前一个宫颈癌的洛阳患者,去年来郑州,特意把两双精心绣制的鞋垫送给她。……
24年来,她看过无数个病人,但是,几乎所有的患者都记住了这个平凡又伟大的医生——罗素霞,一个热爱医学事业、视病人如亲人的医生,一个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
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忠实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应尽职责;没有气壮山河的动人事迹,只是不辱一名医务人员的神圣使命。在无悔的人生历程里,罗素霞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履行着自己的天职——治病救人,守护生命。
第五篇:刘士东主任医师
刘士东个人简介
刘士东,研究生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后在北京大学攻读医学博士生,自研究生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一六医院跟随多名国内多名知名肿瘤科学者进行临床实践,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一年,其丰厚的理论基础、中西结合探索的开阔思路在工作期间表现突出,后来受推荐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肿瘤会议,并提出独特见解,逐渐在国内肿瘤业崭露头角。2009年,刘士东博士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一六医院之邀,加入316医院肿瘤诊治中心,任副主任医师至今。
临床方面:主攻肿瘤内科疾病的生物免疫治疗,对食道、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胆、胰癌,肺癌,乳腺癌,头颈部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生殖系肿瘤,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肿瘤研究深入,尤其在肺癌及胃癌患者的个体化抗肿瘤治疗等方面具有高深造诣。肿瘤技术均领先于国内,为众多晚期肺癌及胃癌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与整体免疫水平,有效预防了肿瘤的再次复发和转移,最终实现了长期生存的目的,极大提高了患者五年生存率,受到业内及家属的一致赞扬。
科研方面:因刘士东博士在316医院原有的丰厚的经验总结知识基础上,把自身丰厚的理论基础加以融会贯通,最终为“CTK肿瘤免疫阻断疗法”的诞生做了充分前提,为国内治疗肿瘤方面开辟了新的途径,为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提高了中国肿瘤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于2012年11月25日在“全国疑难病新技术、新成果推广与应用报告会”上,得到卫生部的高度认可和业内赞扬。2013年10月18日,在由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公益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发展峰会”该疗法有望在2014年国内更多医院被授权推广,刘士东博士因其杰出的医学贡献获得“医学贡献奖”。
刘士东博士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不忘积极探索科研,发表肿瘤生物治疗相关论文50余篇,参与支持研发CTK肿瘤免疫阻断疗法,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各项奖励20余项。如今刘士东博士还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分会委员,国际肿瘤协会中国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试验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分会委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肿瘤生物中心访问学者,军事医科院生物细胞中心在职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