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花溪区调研材料
立足区域特色资源 形成特色竞争优势
中国共产党花溪区委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四年来,我区按照中央、省和市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生态区、文化区、旅游区的发展定位,不断深化区情认识,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主攻目标,努力开拓创新,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四年来,我们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区之本,抓住贵阳市治理南明河、贵州省建设国宾馆、贵州大学进入“211工程”三大现实机遇,规划调整区域经济布局,努力拉开城市、旅游、工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城乡基础设施投资,通过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培育特色产业,积极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区生态环境和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取得新的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四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6%,在全省首轮经济强县综合评价考核中进入前10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城乡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等问题。
从现在起到2010年,我区在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整合区域特色资源、形成特色竞争优势、建设特色产业强区,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深刻认识解决花溪发展问题的两个区情特点:一是花溪地处长江、珠江的分水岭,是贵阳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治理、开发花溪两江流域的水资源,必须实行全流域治理,这就需要不断组织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林业投资,并解决好花溪的煤炭产业和农村能源结构调整问题。二是花溪是一个传统的旅游区,但长期以来城镇与景区、旅游配套与农民居住、高校用地与产业用地在客观上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空间矛盾,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用基础设施实现功能分区,用产权置换腾出发展空间。
所以,我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将继续围绕深化南明河治理工程、建好贵州省国宾馆配套设施、治理高校周边环境、布局工业发展空间、减轻花溪大道南北交通压力等问题,加快实施从小河经陈亮至桐木岭绕青岩至惠水、从西站经平桥至城市新区、从花溪经孟关接小碧的骨架路网建设计划和配套贵州大学体育中心、配套贵州省国宾馆的城市路网建设计划;争取尽快实施珠江水系的马铃红岩水库、孟关水长堡水库建设和从松柏山水库引水解决花溪城市供水的计划;建立以花溪煤炭资源为主体能源、配合沼气与电力等能源的农村能源结构,保护好森林资源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实施以“数字花溪”工程为核心的信息网建设计划,尽快形成比较健全的城乡信息化网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撤乡建镇设立办事处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为了解决投资问题,要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投资、国家开发银行投资的同时,把花溪农村合作银行办成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社区银行;组建国有资产经营控股公司、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公司、中小企业担保投资公司,融通资金投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为各类产业、企业发展融通资金;拓宽融资领域,在争取亚洲开发银行、北欧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方面取得突破;加快行政性、资源性国有资产的经营改革,重点实施改造城镇与景区周边农房的产权组合创新,吸引社会资金扩大投资。争取在2007年第二轮建强结束时,基本改变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到2010年,基本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任务。
二、全力以赴发展三大特色产业
针对花溪的资源优势和区情特点,坚持发展特色产业的战略思路,努力形成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在继续扶持化工、机械、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以发展生态健康产业为主导,在环境标准上大大方方“开绿灯”、理直气壮“亮红灯”,重点发展三大后续特色支柱产业:
一是绿色食品工业。利用花溪辣椒的品牌优势、花溪的生态优势和贵州大学的技术优势,充分整合基地、市场、技术、人才、资金五个要素,全力引进上海福记公司和正大集团企业公司,建立福记公司花溪调味品基地和正大集团花溪食品工业基地,同时扶持北极熊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益康制药公司与荷兰制药公司、老来福药业公司与正大集团药业公司、民族制药厂与西安老三届集团的合作,争取中国苗药研发工程中心建设成功,进一步发展羊艾现代中药工业基地,开发辣椒系列产品、调味品系列产品、畜禽
加工系列产品、旅游商品系列产品、医药保健系列产品共五类产品系列,在三年内基本形成花溪食品工业体系。
二是旅游商贸产业。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围绕创建全国旅游渡假区,整体出让花溪旅游资源经营权,重点建设三情园、天河潭、苗族祭祀文化园、青岩古镇、云顶风情园、汽车公园等景区景点,打造“休闲度假”、“花溪婚礼”、“民族风情”精品旅游线。以国宾馆为中心,加快电力度假村、溪山酒店、迦密宾馆、祥和山庄、十里河滩渡假园、贵州大学体育中心、贵州民族博物馆等设施的建设和现有各类酒店、培训中心等设施的升级改造,把花溪建设成为全省一个重要的会议中心、旅游目的地和游客周转中心。加快神奇物流中心、五金机电商贸城、西站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各种业态组合的大商业。
三是机电制造产业。抓住贵阳市建设小河孟关工业集聚区的机遇,重点发展以孟关为中心的机电产品工业基地和以贵州大学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这三大特色产业的建设,实现全省二轮建强综合排位前移,争取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确保年均增长18%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确保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年均增长2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
三、统筹协调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围绕创建全国科技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围绕继续巩固“两基”和“普实”的达标成果,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创新文化事业发展体制与机制,鼓励市场化运作,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以及文明区的创建活动。抓好区、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妇幼保健体系。创建全省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再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着力抓好就业与再就业等其他各项社会工作,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围绕重点产业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实行干部培训积分制。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把效能建设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为实现花溪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保证。
第二篇:花溪区调研材料
立足区域特色资源形成特色竞争优势
中共花溪区委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四年来,我区按照中央、省和市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生态区、文化区、旅游区的发展定位,不断深化区情认识,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主攻目标,努力开拓创新,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四年来,我们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区之本,抓住贵阳
市治理南明河、贵州省建设国宾馆、贵州大学进入“211工程”三大现实机遇,规划调整区域经济布局,努力拉开城市、旅游、工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城乡基础设施投资,通过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培育特色产业,积极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区生态环境和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取得新的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四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6,在全省首轮经济强县综合评价考核中进入前10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城乡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等问题。
从现在起到2010年,我区在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整合区域特色资源、形成特色竞争优势、建设特色产业强区,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深刻认识解决花溪发展问题的两个区情特点:一是花溪地处长江、珠江的分水岭,是贵阳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治理、开发花溪两江流域的水资源,必须实行全流域治理,这就需要不断组织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林业投资,并解决好花溪的煤炭产业和农村能源结构调整问题。二是花溪是一个传统的旅游区,但长期以来城镇与景区、旅游配套与农民居住、高校用地与产业用地在客观上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空间矛盾,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用基础设施实现功能分区,用产权置换腾出发展空间。
所以,我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将继续围绕深化南明河治理工程、建好贵州省国宾馆配套设施、治理高校周边环境、布局工业发展空间、减轻花溪大道南北交通压力等问题,加快实施从小河经陈亮至桐木岭绕青岩至惠水、从西站经平桥至城市新区、从花溪经孟关接小碧的骨架路网建设计划和配套贵州大学体育中心、配套贵州省国宾馆的城市路网建设计划;争取尽快实施珠江水系的马铃红岩水库、孟关水长堡水库建设和从松柏山水库引水解决花溪城市供水的计划;建立以花溪煤炭资源为主体能源、配合沼气与电力等能源的农村能源结构,保护好森林资源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实施以“数字花溪”工程为核心的信息网建设计划,尽快形成比较健全的城乡信息化网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撤乡建镇设立办事处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为了解决投资问题,要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投资、国家开发银行投资的同时,把花溪农村合作银行办成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社区银行;组建国有资产经营控股公司、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公司、中小企业担保投资公司,融通资金投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为各类产业、企业发展融通资金;拓宽融资领域,在争取亚洲开发银行、北欧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方面取得突破;加快行政性、资源性国有资产的经营改革,重点实施改造城镇与景区周边农房的产权组合创新,吸引社会资金扩大投资。争取在2007年第二轮建强结束时,基本改变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到2010年,基本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任务。
二、全力以赴发展三大特色产业
针对花溪的资源优势和区情特点,坚持发展特色产业的战略思路,努力形成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在继续扶持化工、机械、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以发展生态健康产业为主导,在环境标准上大大方方“开绿灯”、理直气壮“亮红灯”,重点发展三大后续特色支柱产业:
一是绿色食品工业。利用花溪辣椒的品牌优势、花溪的生态优势和贵州大学的技术优势,充分整合基地、市场、技术、人才、资金五个要素,全力引进上海福记公司和正大集团企业公司,建立福记公司花溪调味品基地和正大集团花溪食品工业基地,同时扶持北极熊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益康制药公司与荷兰制药公司、老来福药业公司与正大集团药业公司、民族制药厂与西安老三届集团的合作,争取中国苗药研发工程中心建设成功,进一步发展羊艾现代中药工业基地,开发辣椒系列产品、调味品系列产品、畜禽加工系列产品、旅游商品系列产品、医药保健系列产品共五类产品系列,在三年内基本形成花溪食品工业体系。
二是旅游商贸产业。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围绕创建全国旅游渡假区,整体出让花溪旅游资源经营权,重点建设三情园、天河潭、苗族祭祀文化园、青岩古镇、云
第三篇:花溪区煤矿安全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
---花溪区煤矿安全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邓钦
近年来,花溪区煤矿安全生产总体稳定,为了进一步巩固四
年煤矿“零死亡”好成绩;加快建立本质安全型矿井是着眼煤炭产业长远发展、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的客观需要。2012年,我区将深入扎实开展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年”活动。今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是抓好“一个树立,三个坚持,三个强化”。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坚持落实责任,坚持依法治理;强化科技支撑,强化应急处置,强化基础建设。
一、花溪区煤矿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有1家生产煤矿、1家联合试运行煤矿,其余4家煤矿正在做瓦斯防治能力的评估鉴定工作,目前,两家动工煤矿都属于低瓦斯矿井。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煤矿企业业主、法定代表人没有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没有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三超”、“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安全责任制、安全投入政策以及企业用工、设
1备管理、培训宣传、技术和现场管理、矿级领导跟班下井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未落到实处。
(二)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全区煤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技术人员仅占10%左右,90%以上的煤矿缺乏机电专业人才,大部分煤矿没有地测专业人才。煤矿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绝大部分,整体素质偏低。煤矿采掘一线职工主要为农民工,文盲半文盲也占有相当比例。
(三)煤矿安全监管机制体制不健全不顺畅。目前,我局煤矿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技术人员相当匮乏,体制机制不健全不顺畅,在煤矿安全投入方面的约束机制还未形成,片面强调责任追究而未完善科学有效的责、权、利平衡机制,极大的挫伤了一线监管部门工作的积极性。
针对花溪区煤矿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理念。在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中要解决“重效益、轻安全”的问题;在矿主中要解决“重金钱、轻生命”以身试法的问题;在管理部门中要解决“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问题;在工人中要解决“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的问题,把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必须采取治本之策,着力于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从根本上杜事故发生。
三、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目标和措施
本质安全型矿井,是指全面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
规、标准和规程的规定,以追求人、机、环境、管理等要素优化
匹配,实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的奋斗目标,使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达到行为规范、装备先进、环境可靠、管理精细、安全领先的现代化矿井。我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客观上以资源和煤矿地质环境为依据,“安全一票否决”,实现矿井技术装备等硬件安全、可靠。主观上按照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管理,人员培训和日常监管等软件达标。目前,我区煤矿已有两家达到二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真正实现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一)以资源为基础,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合理布局安全开发。要从基础做起,进行资源调查排队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情况不清、安全心里没底的问题。一是坚决关闭淘汰落后矿井。对可开采煤炭资源储量少于1年、安全无保障的小煤矿,坚决予以关闭。二是对资源储量大、服务年限较长的矿井,研究确定保留规划,进行标准化建设。三是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提升一批资源储量大、发展前景好的煤矿。
(二)以瓦斯治理为突破口,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基础装备水平。一是着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所有矿井必须建立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并确保正常运行。同时,提高“一通三防”、防治水、顶板等防灾系统装备安全水平,主要生产系统机电设备、设施安全保护功能齐全,故障监测功能健全。要确保井上下通讯系统、防尘供水系统和压风系统完好、畅通。二是淘汰落
后工艺,实现安全高效开采。三是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技术设备,实现防治结合。四是运用先进信息化手段,提高煤矿现代化保障程度,建立井上下无线通讯系统和煤矿地理信息控制系统。建立数字化实时监测与监管系统平台,并配置直观先进的多种信息图形可视化显示屏。
(三)以落实责任制为核心,强化现场管理,实现生产的本质安全目标。一是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在生产过程中做到“安全第一”。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落实班组、区队、煤矿、三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建立瓦斯隐患定期排查和报告制度,对查出的隐患实行分级管理和监控,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实现排查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定期对煤矿周边地理环境、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等容易引发事故的因素进行勘察和安全评估,把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纳入地方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系之中。二是落实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执行煤矿法定代表人(矿长)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煤矿职工整体素质。严格执行对煤矿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工作经历、接受培训等准入条件的规定。改善工程技术人员的待遇,巩固技术骨干队伍,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参加煤矿管理工作,逐步改善煤矿队伍的素质结构。煤矿要通过改善工人居住条件、提高工资标准、上齐“三险”等措施稳定工人队伍。四是加强日常监管,切实落实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省、市、区(县)、乡(镇)四级排查机制,把隐患排查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五是加大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的力度。煤矿安监、工信、检察、监察、公安等有关部门,要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抓好安全责任追究,树立安全生产执法威严。严肃查处各类事故,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追究安全责任,从责任追究上革除任何失职的行为,严厉打击和惩治“官煤勾结”,充当“保护伞”等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的腐败现象和黑恶势力。
总之,实现煤矿的本质安全,必须着力构建“提高门槛、严格准入,依靠科技、推广先进,精细管理、提高档次,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明确责任、加强管理”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建立煤矿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花溪区煤炭行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第四篇:贵阳市花溪区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贵阳市花溪区流动人口——背篼调查报告
一.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经济飞速发展,新型工业化、工业园区开发进程不断加快;而且西部大开发的的进一步深入,西南地区经济得以较快发展。而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是一浪高过一浪的人口流动大潮,一时间,人口迁移,人口流动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更备受专家学者和政府的关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使城镇经济较快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不计其数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形成一股庞大的人口流动大军。而且一直以来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但“劳务经济”却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道亮点,在那么收入徘徊不前的情况下,打工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是不可小嘘的。农民进城务工不仅能改善其生活条件和提高其收入水平,而且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现代化建设,带动农村自然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妨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给作为流入地的城镇的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等方面产生影响。贵阳市花溪区是贵阳市与农村的结合带,而且花溪的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也较多,很容易吸引大量民工。花溪务工人数逐渐增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为了了解这些流动人口对花溪经济和社会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产生的影响有多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他们的生活状况,收入水平及其子女的教育水平做一个详细的调查,把握这批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状况及变动趋势。对他们的了解有利于促使花溪经济不断发展和治安环境不断优化,促进和谐新花溪的建设。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开始对花溪“背篼”展开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及工作建议报告如下:
二、调查方法介绍
此次调查采用的社会调查类型是普遍调查,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具体的调查形式是展开拉网式调查。普查是指对调查总体对象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调查。普查有两个方式,一是填报表,二是直接登记。其最大优点是调查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主要特点:1.一次性或周期性,2.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3.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4.规定普查的项目和指标,5.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6.普查的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最基本及特定的对象。问卷调查是调查者运用统一的问卷向受调查者了解情况和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此次调查对象是贵阳市花溪区的“背篼”。本次调查共有效收回的个人问卷有66份,调查完后,为确保调查资料的完整性和数据的质量,老师还带领同学们对数据进行筛选,而且做了一个统一的调查报表。
三、调查内容及结果
根据调查人数是66人的调查问卷和统一的调查报表做出统计如下:
1.民工年龄分布统计:50—60岁(含50)有9人,40—50岁(含40)有33人,30—40(含30)岁有15人,20—30岁(含20)有9人。显然30—50岁的民工占了被调查民工人数的73%。
2.民工的性别分布统计:男性有54人,女性有12人,男性占被调查民工的82%。
3.民工的民族分布统计:汉族有48人,其他少数民族18人,汉族民工占被调查民工的73%。
4.民工的原住地分布统计:贵州的有64人,外省有2人,省内民工占了被调查民工的98%,其中贵阳有15人,安顺有4人,遵义有3人,铜仁4人,黔东南6人,黔西南3人,毕节23人,毕节占被调查民工的35%。
5.民工的娱乐方式情况统计:打牌的有14人,看电视的有18人,逛街的有1人,聊天的有20人,没有娱乐方式的有2人,打牌和看电视的有2人,打牌和聊天的有2 人,聊天打发时间的大约占58%。
6.文化程度:小学文化的有38人,中学文化的有20人,大学文化1的有人,大学以上文化没有,文盲有6人,是小学文化水平的大约占58%。7.去年务工收入情况:收入在一万以上的有27人,在5000—10000有11人,5000以下的有13人,未填的有15人,收入在一万以上民工的大约41%。民工的婚姻状况:未婚的有10人,已婚的有51人,离婚的有4人,丧偶1人,已婚 的民工大约占82%。
9.民工拥有子女数量统计:有一个子女有5人,有2个子女的有8人,有3个子女的有14人,有4个子女的有2人,有5个子女的有1人,未填的有11人,有2个子女的大约42%。
10.子女是否上学统计:子女在上学的有44人,没有上学的有11人,未填的有11人,子女上学的民工人数占被调查民工人数的67%。.子女的上学地分布统计:在原住地的有26个,在贵阳的有12个,其他地方的有8人,未填的有20个,子女在原住地上学的民工人数大约占39%。
12.配偶情况统计:在家务农的有16人,外出其他地方务工的有8人,和民工本人在一起务工的有19人,其他10人,未填13人,和本人在一起务工的占29%。
13.住房情况统计:自己购房的有8人,单独租房的有35人,合租的有16人,住职工宿舍的有3人,其他3人,未填1人,单独租房民工大约占的占53%。.民工与工友情况统计:没有同乡的有13人,很少是同乡的有21人,很多是同乡的有25人,全部
都是同乡的有4人,未填3人,很多工友是同乡的占38%。15.获得工作途径统计:自己找到的有43人,老乡或者亲人介绍的有16人,中介介绍的有1人,其他1人,未填5人,自己找工作的大约占65%。
16.一天的工作时间统计:工作在6小时以下的有6人,工作时间在6—8小时的有18人,工作时间在8—12小时的有35人,在12小时以上的有6人。未填1人,工作时间在8—12小时的民工大约占53%。
17.与家中的联系情况统计:很少联系的有19人,经常联系的有43人,未填有4人,经常联系的民工大约占48%。
18.民工的身体情况统计:身体很差的有2人,一般的有29人,很好的有32人,未填3人,身体很好的民工占48%。
四、调查内容的讨论
1.从被调查的民工年龄情况看,大多数是30—50的中年人,而少数是50—60的老人和20—30的年轻人,这个年龄分布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观念和体力问题,老年人由于体力较弱而较少从事民工工作,而年轻人觉得这不是个体面活而不选择。
2.从性别来看,男性占绝大多数,而女性则很少,这可能是受体力造成的影响。
3.从民工的民族情况看,以汉族民工居多,其他少数民族民较少,由于汉族本来就是中华民族人口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所以汉族民工居多是情理之中的事。4.从民工原住地看,绝大多数是省内民工,其中毕节民工是省内各地民工数最多的,这与毕节的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
5.从民工的娱乐方式看:大多数民工的娱乐方式是打牌,聊天,看电视,总体上来说其娱乐方式还是比较单调,这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
6.从民工的文化程度来分析,大多数是中小学的文化水平,还有部分是文盲,由于大多数民工是穷苦出生,所以文化教育较少,只能选择体力活。
7.民工的去年务工总收入情况上看,大多数民工的收入一万以上,而有部分民工没有填写,这可能是由于民工之间的收入存在差距而造成的,所以收入过低者未能填写。
8.从婚姻状况上看,大多数都是已婚民工,但也有一部分是未婚民工,由此大概能判这部分民工较懒而且生活不太节俭;而已婚的民工则比较勤劳和节俭。
9.从民工拥有的子女数量上看,大多数有2-3个子女,而有独生子女的较少,这主要是由于农村思想的影响,这也会导致拥有子女多的民工较为勤劳和节俭,因为他们要养家糊口。
10.从民工子女的上学情况看,大多数的子女都已入学,这说明民工都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而被调查民工中大多数的子女是在原住地上学,较少的是在贵阳市里上学,而民工的原住地都是在农村,但是农村的教学质量较差,所以大部分民工的子女的受教育情况还是不太理想。
11.从民工的配偶的情况看,大多数民工的配偶还是与民工本人在一起务工;另有一部分占很大比重的民工配偶在家务农,这有利于解决农村的留守问题。
12.从民工的住房情况看,大多数都是租房居住,而且以单独租房为主。由于民工算得上是流动人口,所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所以很少有固定居所。
13.从民工工友的情况及获得工作的途径看,大多数民工都互相认识,而且很多是同乡;民工的工作也有很多是经过亲人或者同乡介绍的。但大部分民工的工作是自己找到的。
14.从每天工作情况看,大部分民工的工作时间在6小时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背篼”是不稳定的工作,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所以大部分民工为了赚更多的钱而选择坚守岗位。
15.从他们和家中的联系情况看,大多数民工都和家中经常联系,这说明外出务工民工比较牵挂家里,外出务工是迫不得已的。
16.从民工的身体健康状况看,大部分民工的身体都比较好,因为这种工作需要很好的体力,身体不好的也做不了。
从以上对调查内容及结果的讨论和分析,从事背篼行业的民工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是他们工资收入比较偏低,其次是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差,再次他们的生活也很差,而且由于他们是弱势群体,很多权利难以得到保障,在贵州除了六盘水曾对他们进行过有效管理外,其他的背篼民工都存在着无政府状态。他们靠给人用背篼搬运东西为生,有时候他们的工钱会被雇主故意克扣,少给或刁难他们。人们在雇用背篼工的同时又害怕他们,总感觉他们来路不明。运气不好的背篼工还会遇到“跑单”的主雇,有些“背篼”反映,一些工地上的老板请他们去干活,却拿不到工钱,投诉无门。他们没有代言人,更没有疏导和管理机制,政策缺位,无“权”可护。地方政府对于户口不在本地的流动大军也是鞭长莫及,背篼工注定被忽略。
(一)对于背篼民工的产生分析如下: 1.市场需求的存在
“背篼”的体力劳动职业与其他的技术、科技等智力劳动职业其实已经形成了“劳动链条”,城市里也离不开背篼,脏活、重活、累活离不开背篼的参与。“背篼”给贵阳市带来的方便与效益,“背篼”就像高原上移动着的输氧瓶,随时给贵阳经济的繁荣和市民生活的舒适供应着氧气,就像鱼儿离不开水,贵阳人也离不开“背篼”,贵阳市民的心声道出了两者的鱼水关系: “怎么可以取缔,真是开玩笑,背砂子背水泥哪样不要背篼做,我下货时没有背篼是不行的”,“虽然他们脏一点,但很多活是要他们才能干的,比如在菜场里买菜多了就需要背篼背,一个人怎么提得了。这些我的男人的是不干的。”,“老人离不开背篼的,老人上街买东西就需要背篼们帮忙。”有需求就有市场!“背篼军”的进入,填补了城市急需的劳动力的空缺。贵州特殊地域环境、独特的经济人文环境产生了其特殊的需求,进而推动了其特有的背篼市场的形成。
2.劳动力供给充足
(1)从地理环境上看,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省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使贵州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因素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尤严重。这对本已为数不多的可耕种土地无疑于雪上加霜,加上云贵高原的土地贫瘠,故而贵州的土地无法满足其近4000万人口的耕种需要。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必然需要对外转移,而在贵州为数不多的几个可吸纳外来劳动力的城市中,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贵阳作为谋生之地。
(2)从贵州民工的特点当“背篼”是贵州农民进城打工的一种方便形式,也是一种理性选择。一方面,他们大都来自比较偏远的山区,缺乏劳动技能,且“能吃城里人不能吃之苦,受城里人不能受之累”。他们对收入的期望值较低,主要做一些拾遗补缺以及城里人所不愿做的脏、累、苦、险之类的工作。另一方面,很多进城打工的农民认为,当“背篼”是一种较好的就业方式。这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相比较而言,在单位时间内,当“背篼”的收入比在工厂做工的收入要高,自由度也更大。而当“背篼”,拿的是“现钱”,心理踏实。也有一些“背篼”即使能够进入到某些正规行业,但由于他们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和令人满意的收入待遇,在收入和地位悬殊不太大的情况下,他们宁可冒收入不稳定的风险,选择当“背篼”。这是因为当“背篼”有更大的自由。由于“背篼”行业较易进入和劳动供给较为自由,背背篼成了一种相对具有吸引力的行业。许多暂时还未找到合适事情干的农村劳动力大部分选择出来当“背篼”。
(3)从市场准入难易程度上看,“背篼”行业较易进入。这种非正规方式的就业形式具有以下特点:容易进入,管制较少,劳动契约随时可能被终止;基本报酬一般采取计件工资的形式;劳动供给自由;劳动者从事的工作以体力支出为特征。所以只需花几元钱购买一个背篼,就成为了行业的参与者,由此,便造成劳动力源源不断地供给。背背篼属于一种强体力的简单劳动,对技能和文化素质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加上它是一种流动非常自由的行业,因而对农民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对于那些目前还没有合适工作或暂时还不想干其他事情的进城农民工来说,这是最好的栖息地。
(二)对花溪及贵阳背篼的几点建议: 可以说在贵阳,背篼是政府较为忽略的社会群体。就整个贵州而言,也仅有六盘水市政府真正把背篼问题纳入政府的管理范畴。政府管理的缺位,使得背篼行业发展得更为凌乱,呈无政府的状态。重庆对他们的"山城棒棒军"进行规范化管理后,取得相当好的社会效应.贵州的“背篼”就如重庆的"山城棒棒军"一样是特殊的一部分社会劳动群体,一样需要人民政府对他进行规范化管理。贵阳的背篼是自发性发展的,由于没有政府的介入,这确实让此行业的自由度更大,所受的干预较少。然而同时在其“自由驰骋”的空间里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令人忧虑的,不仅贵阳市民就是背篼们本身也强烈呼吁政府的规范化管理。我认为要政府的规范化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背篼行业组织。
贵阳建立背篼行业组织是必要而且是迫切的。贵阳的背篼业是凌乱无序的,没有代言人,通过背篼行业组织的自律与自卫,树立背篼服务的良好形象,维护背篼的合法权益。
2.明确背篼归口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对贵阳背篼市场实行规范、有序的引导与管理,责任在政府。应把贵阳的背篼纳入一个统一的规范的管理体系下,把他们视为准正式职业者进行编制式管理。建立基本行业标准,规范其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权益等。这个背篼归口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建议由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来承担。政府在市场准入上,对童工不应放任其准入,对年老者也应有所限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身损害,保障人权。
3.鼓励开发背篼行业市场
可以探讨用企业模式来管理背篼,开拓与规范背兜服务市场,如建立背篼公司等,同时也鼓励、支持其他组织或个人创业开发背篼市场。政府应该积极开拓和培育的背篼市场,实现背篼的市场化与规范化。
4.提高素质促使背兜在文明与竞争中发展建立培训机构 一个事物的发展需要具备软硬件两个方面的条件,因此有了行业组织这个硬件条件外,我们还需要加强背篼的自身的软件建设,培养和提高背篼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以及市场意识等。现在贵阳市场上的背篼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下、技能匮乏、市场意识和法律、卫生观念淡薄等方面的不足。故此,作为其行业组织,有义务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传授基础文化知识与基本道德礼仪。其次是进行技能培训。最后还要培养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引进市场机制。
五.总结: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视和关心背
兜群体
总体而言,中国社会二十多年以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大体保证了社会稳定,但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一直或公开或潜伏地存在。失业风险、公共安全和群体骚乱等种种表现不一而足。从大的方面来看,当前社会不和谐的主要表征可以归结为制度、阶层和心理三个层面。而在阶层日益分化的背景下,出现了越来越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包括固有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新增的城乡相对贫困人口,比如背篼等等,其数量在悄然扩大并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与暴富和奢侈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尽管中间阶层在缓慢扩大,但两极分化已在社会排斥、社会剥夺和社会断裂等方面凸显出各种利益冲突,社会下层与上层之间形成了结构性的社会紧张。
就贵阳而言,在农民工和城市人之间存在职业隔离。对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来说,他们只能从事与在农村相似的体力工作,即所谓的“农民的工作”,“背篼”即是其中的一类。“背篼”主要从事脏、累、险的工作,而其权益若招致侵害又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与申诉„„这一切使得背篼们生存于都市却难以融入都市社会。他们往往在繁华和文明的面前手足无措。城市的文明在排斥“背篼”的劳动机会,文明的人们也在野蛮的同化着他们的“文明”。这种人为的身份“壁垒”,会令进城的背篼工仇视城里人,仇视城市,埋下反社会的祸根。虽然不和谐问题散见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但目前社会稳定的风险源仍主要集中在弱势群体之中。由于弱势群体的权益出于各种原因得不到有效保障,他们已有被排除在经济发展之外的趋势,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机体产生了断裂,这种断裂是全方位的,即包括即时的经济利益得不到实现,也包括申诉的政治权利得不到回应,还包括向上的社会流动得不到机会。而且,弱势群体因现实地位的长期沦陷也正在形成一种模糊的共同意识,所以他们成为社会稳定的一颗炸弹,政府若不集中力量对其生存状况和发展机会加以关注和改善,则随时可能酿致危机。
贵阳背篼问题急待政府的介入与引导,贵阳政府需要正视背篼的问题并应该着手加以解决,协调好背篼与社会、背篼与市民以及背篼本身之间存在的种种矛盾,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以理性沟通而不是暴力的方式解决冲突,把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纳入小康社会的框架,努力降低制度成本,同时争取双赢,既实现全面小康又消化弱势群体,尽早消除社会隐患,建立贵阳和谐社会。如此一来,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冲突和心理对立就能在常态的制度设计下得到有效的缓冲与消解,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意义上可使“民怨”产生的机会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意义上可使“民怨”得到顺利宣泄,这无疑对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第五篇:花溪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贵阳市花溪区生态环境
现状调查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08生态学1班 姓名:张朝凤 学号:080704110119
前言
本次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是我生态学专业必修科目《生态规划学》教学实习的一个主要内容。生态规划是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从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区域资源环境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合理规划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寓生态环境保护于区域开发与经济发展之中,以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和谐发展的规划。而我们所做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正是为了对区域作出合理规划的判断基础,只有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对区域有一个合理而科学的规划。
本次调查的区域是贵阳市花溪区,通过对部分地区的实地观测和影像摄录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对花溪区的基本生态环境状况有个充分了解。本次野外调查的时间是2010年12月15日至16日,基本路线为贵大南区——孟关——高坡,贵大南区——花溪公园——花溪水库——天河潭。野外调查主要是对调查路线沿途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进行观察记录。对花溪区的基本生态环境现状作出初步判断,之后再通过后期的文献查阅对花溪区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分析,对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判断,对花溪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作出总结,并提出针对环境现状的相应对策。
一、自然、社会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状况 花溪区位于黔中腹地,是贵阳市下属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中心17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7′— 106°52′,北纬26°11′—26°34′;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43公里,面积957.60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32.4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15924人,占34.38%,有汉、苗、布依等38个民族。花溪区共辖三镇十一乡,即花溪镇、石板镇、青岩镇,久安乡、麦坪乡、党武乡、燕楼乡、花溪布依族苗族乡、湖潮苗族布依族乡、小碧布依族苗族乡、孟关苗族布依族乡、黔陶布依族苗族乡、马铃布依族苗族乡、高坡苗族乡,区政府位于花溪镇,距贵阳市中心17公里。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32597万元,同比增长15.1%;财政总收入完成68824.1万元,同比增长17.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91元,同比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5318元,同比增长10.3%。区内有贵花、贵新公路,湘黔、贵昆铁路及龙洞堡、磊庄机场,交通发达。花溪区是生态区和贵阳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
(二)自然地理状况
1、地形地貌
花溪区地处黔中高原,花溪区处长江、珠江分水岭,高原分水岭地形极不明显。地面海拔一般为1100~1300m,地形相对高差多小于200m。受南北向褶皱构造控制,山岭、谷地均呈南北向延伸。东南部高坡场背斜区地势较高,海拔一般为1400~1500m,大云顶山峰最高达1622m;中部向斜区地势低,一般地面海拔1100~1200m,其中青岩盆地南缘最低为1050m。可溶碳酸盐岩大面积出露,喀斯特地形分布广泛,其地貌类型主要有丘峰溶原、溶丘洼地、峰林洼地、喀斯特台原等6类,其间发育喀斯特盆地、洼地、漏斗、宽谷、槽谷、喀斯特大泉、伏流、天窗、地下河、天生桥及石林等众多喀斯特形态,其中不少具有重要的旅游观光价值。此外,在花溪——青岩以东和高坡场周围,尚有成片常态地貌(非可溶岩地貌)分布。
2、河流水系
花溪区位居喀斯特高原分水岭地带,全区共有有大小河流51条、总长390公里,有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两座中型水库,总库容达7140万立方米,阿哈水库、红枫湖、百花湖的重要流域也在花溪区。主要河流有花溪河、游鱼河、马林河、青岩河及龙井河等。游鱼河及花溪河位于分水岭以北,为乌江南岸支流南明河的上游,属长江水系。花溪河上建有花溪水库及松柏水库,有蓄洪、发电的功能,同时又是贵阳市重要的供水源地。马林河、青岩河及龙井河位于分水岭以南,为红水河北岸支流蒙江的上游,属珠江水系。这些河流均属雨源型河流,水文动态变化大。区内喀斯特地下水丰富,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源泉。
3、气候
花溪区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是冬夏季风必经之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由于地势高,气候受高原影响,温度垂直递减率夏季大、冬季小,夏季为0.6℃/100m,冬季只有0.4℃/100m;所以夏天偏凉,冬天偏暖,是一个具有天然空调效应的园区,最适合开展避暑旅游。
花溪区年均气温14.9℃。1月平均气温4.7℃,0℃以下的日数平均10.5天,年极端最低气温-4~-5℃,历史极端最低气温-9.7℃。7月平均气温23.3℃,超过30℃的日数平均5.5天。降水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78.1mm,一年中6月降水最多,其次为5月、7月,冬季降水量最少。年平均日降水量≥0.1mm的日数为177.9天,≥5mm日数为55.2天,≥10mm日数为34.7天。按日均20℃以上为夏季,10~20℃为春季,20~10℃为秋季,10℃以下为冬季计算,花溪春季75天,夏季89天,秋季68天,冬季133天。全年无霜期285天,年均相对湿度81%,年均日照数为1274.2小时,日照率为29%。
4、土壤及生物
花溪区土壤以黄壤分布最广,其他还有石灰土、水稻土、紫色土、潮土和沼泽土。
全区土地面积95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49公顷,全区现有森里面积464778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36%。本区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但原始植被,除残留了部分常绿阔叶树种,如椤木石楠、猴樟等之外,已基本不存在。自然植被有针叶林、针落叶混交林、落叶林、疏林、灌从草坡和草坡六大类型。人工植被主要是杉木林和马尾松林,还有以油茶为主的经济林和一些牧场,全区森林覆盖率为26.07%。栽培及野生植物120多个科,1000多种和变种,有香果树、铁杉、油杉、鹅掌楸、青钱柳、三尖杉、银杏、榉树、乐东拟单性木兰、水海莱花等珍稀树种。
动物种类丰富,有鱼类10科50种,两栖类6科17种,爬行类7科18种,鸟类35科114种,兽类20科48种;总共78科247种,占全省810种的30.05%。
二、环境现状
花溪区的喀斯特地貌多是分布连续的、面积广大的质纯、层厚的石灰岩和白云岩,给喀斯特发育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再加上地质构造复杂,不仅经向、纬向及扭动构造相互交接、复合、重叠,且经过长期的湿热热带、亚热带环境下,和强烈的大面积、大幅度自东西倾斜上升,并伴以局部断块上升和断陷盆地的相对下降的新构造运动控制下,形成切害强烈,地势起伏大,喀斯特发育复杂,区域分异明显,地貌类型多样等独特特点,使得花溪的喀斯特是一个非常具有优势的旅游资源,如天河潭国家风景区、高坡草场。但也正是由于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碳酸岩石的透水性强,成土速度慢,土壤土层浅薄,土体不连续,土壤持水力差,所以地下径流丰富,地表水相对缺乏,相对异质性大。又由于降水量大,雨水冲刷淋失严重,使得水土流失情况很容易发生,切现在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也比较严重,使得现有的保护较好的喀斯特地区也十分脆弱,很容易受到破坏,一旦被破坏掉将很难再进行恢复,形成大面积的岩石裸地,土地利用价值降低,使得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因此这是花溪区喀斯特生态环境的一个严峻考验。
花溪区的森林也多是在喀斯特地貌上,所以森林面积受到喀斯特地貌的限制。由于土壤母质多为碳酸岩,所以土壤钙质含量高,是森林生长的一个限制因子。本区域的天然林植被较少,多数为人工林,植被种类不够丰富,物种多样性不高,生态群落或系统不够稳定。花溪区人多地少,森林砍伐现象较为严重,森林生态系统受人类干扰影响程度大。森林林分质量不高,蓄水保水力弱。有的地方形成了稀疏林,有的成为灌木林,极大地影响了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和对雨水的缓冲能力,暴雨过后山洪暴发,沟、渠、塘、坝被冲毁,沮漳河流域险情不断,内积成灾,沿岸农作物被淹,造成大幅度减产,人民生命财产及生活、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花溪区是贵阳市的重要水源供应地。区内的水源河流的水质都达到了II类地面水水质标准,没有污染。但是在水源地保护圈的范围内还受到人类生产活动的严重干扰和破坏,如水源保护区内的旅游消费活动和村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这对花溪区的水源地保护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花溪区是一个重要的湿地地区,有天然的河流湿地、河漫滩,也有人工的水稻田、池塘、沟渠等。多样的湿地类型,为各种生物营造了安全的觅食、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也为开展湿地公园的科普、科研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湿地生态系统中有维管束植物495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51种,占贵州省内湿地高等植物总数(185种)的27.6%。另外,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种(不包括栽培种);贵州省二级保护植物1种,且为贵州湿地特有种;国家珍惜保护动物3种。花溪区是一个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破坏也很多,在花溪的各个风景园区如花溪公园、天河潭等游人对环境的破坏很大,人类将垃圾带入自然环境,是对环境的一大破坏。
花溪区因不是贵阳市的主要工业,以及区内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等因素影响,使得区内空气环境质量较好,基本没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符合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0%以上。同时花溪区内的噪声污染较少,为人类生活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三、对策措施
(一)明确责任,加强生态保护监管。
加强生态保护监管能力建设,理顺关系,完善机构,进一步强化环保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生态保护监管职能;定期开展各级生态保护监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加投入,分级抓好监管设备建设,努力提高现场执法能力。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明确资源开发单位和法人的生态保护责任,建立生态破坏限期恢复治理制度。
(二)开展全民教育,增强生态保护的责任感。
坚持不懈地开展生态保护宣传,进一步增强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公德。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鼓励公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加入到监督管理的队伍中去。加大开展农村环境保护专题宣传,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了解环境破坏后的后果及破坏生态环境应承担的责任。
(三)加强执法监督
提高公园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水平。加强现有公园景区的管理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严厉打击滥砍滥发、毁林开荒,对破坏者严肃处理。
(四)强化污染控制,促进种、养业废物资源化
对农村农业生活生产采用清洁生产,种植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农药残留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对农村人畜粪便集中处理,建立沼气池,使用清洁能源。
结语:
本人仅为在校本科生,由于知识水平及能力所限,对生态现状的调查不够全面,对环境现状的分析也不是十分准确到位,提出的意见建议可能不尽合理,望予以理解,并请多多批评指正,以待提高,谢谢。